學科滲透
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善於提問激疑,引導教學步步深入;
③注重通過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獲取知識;
④發揚教學民主。
❷ 如何找到各學科間的共通點,做到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各學科互相滲透理解
地理是一門既屬社會科學又屬自然科學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內容廣泛文理兼備,在中學各學科的學習中如能做到互相滲透,理解,無疑會使各學科的學習如虎添翼。
1.在詩情畫意中感受鮮活的地理環境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凈,惟見長江天際流。」季風區的長江中下游春天富有生機,能見度好,下游水文江闊水深。
「羌笛何須怨《揚柳》,春風不渡玉門關。 」同是春天,非季風區的西北寸草不長,荒漠景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正月十五滿月日,明月高懸整夜晝,情景交融氣氛濃,一地文化一地生。「春城」、「冰城」、「矽谷」、雷州半島等一城一地,地理特色一言以蔽之。
2.用數學思維的方法學習地理
地球表面經緯度的確定如同數軸,東經和西經北緯和南緯度數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唯不同的是數軸上表示的量是無限的,而類似數軸的經度緯度數都有極限。時區的劃分也是如此。我們進行區時換算時,如採用數軸的計算方法就要方便多了。用經緯度表示點的位置具有唯一性,這對航空、航海、地震、天氣的報告都很重要。地球表面上點與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是通過兩點的地球大圓的弧線。正因為如此,難怪北冰洋上空的航線成為亞歐與北美的捷徑。用數學方法思考太陽高度與影子長短等的計算可擺脫公式的記憶,何樂不為。
3.用物理化學原理解釋自然地理現象
無論是季風、海陸風還是山谷風均是同一水平面上兩種不同下墊面組成物質的熱容量不同而造成的氣壓差異所形成。地形雨、鋒面雨、台風雨、對流雨,形成的共同原因則是暖濕氣流在上升中降溫導致水汽的飽和差減小而增加降水的幾率所致。其他如自流井、風力、密度流等同理可釋。省力的學習,難忘的記憶由此而成。
4.用陰陽學說解釋地理變化規律
自然界所有現象發生發展變化均有規律可循,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間和時間。一切事物都在沿著時間維不斷演變。有規律性,也有周期性。萬事萬物,陰陽互動,陰極陽生,陽極陰生,我們應該用物極必反的觀念來認識自然規律。
如:由於地球運動,一年中上海夏至日晝最長夜最短,正午太陽高度最大。該天過後陽極陰生或物極必反,到冬至日上海晝短夜長,正午太陽高度之小均達到一年中的極值,以後陰極陽生上海晝漸長夜漸短,正午太陽高度一天比一天大,抵夏至日達全年之最。重蹈上述規律。其他如月相的變化,潮汐的變化,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等周而復始的動向都擺脫不了陰陽互動物極必反的規律。有了陰陽的認知觀念,加上完善的時空觀,你的思維脈絡就清晰了。當然特殊情況因地而異,同樣不違背哲學思想。
中學各學科中地理學科親朋好友眾多,一個好漢三個幫,應充分考慮學科之間的助推劑作用,互動共長,平衡發展,共同提高。
第一,從需求度上講,滿足學生了解職業規劃信息的需求,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主動性。研究表明,近7成學生進入大學後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學校通過學科滲透課程的開設,有助於學生對專業和職業、高中課程和大學專業的了解,為專業填報和選考選科提供最直觀的參考依據。同時,在課程中所展現的各學科前沿知識和職業前景等,可以激發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動力有著積極的影響。
第二,從廣度上講,將生涯教育生力軍從「點」連成「面」,有利於推動全員生涯教育局面的形成。學科教師是學校最大的資源,也是知識教學的紐帶,利用學科教師結合自己學科開發學科職業課程,逐漸形成課程群,打造學科職業課程講師團,生涯規劃教育的隊伍將得到「面」上的發展壯大,促使生涯規劃教育在學校中真正落地和發展。
第三,從深度上講,學科教師深挖專業職業內涵,有助於學生深入感受和體驗。學科教師擁有相關專業的基礎學科教育,能夠從多方面多途徑來挖掘自己學科與專業、職業的相關元素,從而深入地介紹本學科相關的職業和專業,使生涯教育的深度得到突破。
第四,在生涯教育的頻度上,學科教師的參與,將極大地增加學生獲取職業規劃信息和指導的途徑與機會。學馬教育了解到很多學校在生涯教育中整合社會資源,通過生涯課題講座形式讓學生得到相關的職業專業信息,但是在專業職業的覆蓋面上,開設的頻度仍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學校可以通過廣大學科教師結合豐富的職業資料庫開發各學科的職業課程,在校內形成多專業多職業的課程體系,來解決了課程開設的頻度問題。
❹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國際理解教育
興起於20世紀40年代,為增進民族國家間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的國際理解教育,伴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越來越受到基礎教育的關注。近年來在我國,國際理解教育以學科滲透方式在許多學校展開。國際理解之所以能夠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是因為國際理解無論在知識、技能,還是在情感態度培養上都在某些基本點上與學科教育相契合。找准國際理解教育和學科教學的結合點,可以增進學科教育的人文價值。
❺ 學科滲透式教學 名詞解釋
學科滲透式教學----即將某個學科教育內容滲透到各門學科之中,通過各門學科課程化整為零地實施教育。這種課程模式,便於將這個學科領域的各方面內容分門別類,使學習者在各學科的學習中獲得相應的知識、技能和情感。
❻ 想知道化學學科和哪些學科領域交叉滲透
化學和物理,生物這些學科都有交叉,如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等,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化學,化學反應的存在的。
❼ 簡述「如何在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百度文庫
滲透法制教育,首先應充分遵循學科教學的規律,根據學科的特點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時還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滲透方法,使學科教學與法制教育兩者處在一個相融的統一體中,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科教學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實效。
1、在生活中滲透。在法制內容滲透時,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法制,體現「法制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在學完課文《我家門前的小河》後,學生都對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愛,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再聯系現實,看看現在周邊的河流沒有一條是清澈的,和二十幾年前完全不一樣,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裡的魚鮮美能吃,婦女在河裡洗衣服,現在河裡的魚已不能吃,就連河的顏色有時泛黑,發出怪味,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分析、通過討論、通過比較就會發出感嘆「保護環境多麼重要啊!」此時再適時介紹《環境保護法》,使學生了解世界各國都很重視這個問題,把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這樣聯系實際滲透法制知識,使學生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自然認同。
2、在情境中滲透。創設優美的教學環境和藝術氛圍,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氣氛中,可以將學生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濃郁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慾望。如:在美術教學中讓學生畫《我是小小執法員》時,先把美術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法庭,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有關法制的繪畫、工藝、雕塑……另外在教室的後牆上方,貼上一些標語,創設濃厚的法制教育氛圍,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教學時先讓學生觀摩模擬法庭庭審錄像,再放有關法律知識的小動畫,使學生產生小小執法員公正無私的表,在這種情境中,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激發了繪畫慾望,從而筆下畫出的線條,色塊再也不是無情之物,而是表達真摯情感的符號,達到情與畫完美結合。
3、在游戲中滲透。愛玩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它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時,就能主動進行學習。另外,學生在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加強了組織和紀律觀念,培養了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如在教學Oxford English2A中要求學生看到紅綠燈會說幾句簡單的命令,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動動手、剪一剪、畫一畫,每人准備紅、綠、黃三種指示燈,然後讓學生做游戲,請三人分別扮演指示燈、警察、行人,表演過馬路的情景,邊表演邊學習句型Red light. Stop ! Yellow light .Wait! Greenlight.Go!在熟練掌握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教師將一些簡單的禁令標志布置在教室里,如左轉、右轉、禁止停車等標志,讓小小的教室變成公園、馬路、停車場,然後讓學生邊游戲邊掌握句子No parking! No bicycles! Don』t cross! Turnleft! Turn right!等,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既掌握了英語知識,又了解了許多交通法規,增強了學生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維護交通秩序的觀念。
4、在案例中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的形式,讓學生討論分析,最後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識。如在教學思品課《維護公共秩序》這一課時,便可以採用實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討論後再得出結論。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某人偷了一輛自行車想要低價出售,而你正需要一輛自行車,你是買還是不買?教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同學說:「便宜東西幹嘛不買?!」有的說:「偷來的東西不能買,買了就是幫助小偷銷贓。」雙方各持己見,爭論不休。教師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示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他們說:「《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因為明知是贓物而購買的行為,直接幫助了犯罪分子逃脫罪責或得到非法利益,干擾了司法機關查處贓物,給社會帶來危害,因而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這么一說,同學們都明白了購買贓物是違法行為,紛紛表示不能貪圖便宜購買贓物,而且表示如果發現別人有銷贓的行為要舉報到有關部門。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法律知識深入到每個學生的心裡,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5、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中滲透。當今時代已經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教學的手段也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及時地、廣泛地了解各種信息,同時也能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數學學科統計初步的學習中,要求學生要有較一個知識面,而學生在書上接觸內容較窄,教師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收集法律知識方面的信息,如空氣污染情況、噪音情況、青少年犯罪率、貴州省人口出生率等,然後讓學生製成一張張統計表,使學生既掌握繪制統計表的方法,又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如五年級教學「折線統計圖」,教師可以設計「城區大氣中二氧化硫和煙塵監測結果統計情況」的題型,進行環境保護法的滲透。在教完例題後適時講到本市城區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嚴重超標,氣味讓人頭暈欲嘔,長江水越來越混濁、快要變成第二條黃河等,並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由於人們破壞環境所造成的,使學生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由此既完成了數學教學目標,又和法制教學有機整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在課堂小結中滲透。結課點睛是教師在課堂結束部分的處理上運用的滲透法。一堂課即將結束之際,教師在對學科教學進行言簡意賅的結課時,把課上學生所接觸到的法制因素恰到好處地點上一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對法制的感受,通過教師的指點變得明了起來,這種結課時教師的輕輕一點,往往會給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課已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❽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育人價值
第一、充分利用課前、課後幾分鍾,寓德育於情感教育中。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會提前五分鍾進入教室,查閱一下班級日記,找科代表了解一下最近的課堂紀律,對發現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及時進行分析處理。或者找一些學生聊聊天,及時了解一下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在家學習表現情況,對一些表現不好的學生進行正面引導和激勵,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預備鈴響後,我會面帶微笑地注視學生快步進入教室,課前兩分鍾,我要求學生做好三件事,首先60秒內回到座位坐好,然後30秒內做好課前准備,最後30秒抬頭、挺胸、收腹,雙手交疊放桌上,做幾次深呼吸,提醒自己精神飽滿准備上課。我會積極巡視,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同學,督促差的同學,同時檢查一下教室的衛生保潔情況,培養學生守時、惜時和保潔的良好習慣。課後我也不急於離開教室,耐心解答學生所提問題,督促課堂表現欠佳的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情感教育中。
第二、 充分利用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和道德素養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說明了教師的人格特徵和道德素養對學生的影響,青少年會在不知不覺中將生自己喜歡的教師的價值觀念和標准作為自己的價值觀念和標准。我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感染學生,以自己嚴謹的教學風格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來影響學生。例如:上課時,講標准普通話,語言清晰、流暢、有邏輯性。課堂上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幽默的數學教學語言,板書整齊,書寫規范,體現嚴謹、靈活、嚴密、探索、創新的數學科學精神,輔導「後進生」有信心、耐心等,讓學生在教師的表率作用下,潛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我還注意發現那些突出表現的學生,用榜樣來激勵其他同學。例如:對上課認真聽講,學習認真刻苦,作業正確、整潔,思考問題機智靈活等各方面表現好的同學,我及時表揚,為其他同學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也有意識地去發現「後進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培養學生嚴格認真、努力拚搏、大膽探索、敢於質疑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克服困難、樂觀向上、精益求精的精神。既能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在心裡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教師身上體會到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後的工作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身為人民教師的我們平時更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完善自身的人格魅力,對道德教育和道德滲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第三,充分挖掘教材教參,從中發現德育教育的素材!
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學習內容不僅體現了具體的數學知識,而且蘊含了豐富的道德內容,數學學習內容中的公理、定理、公式、法則、推理過程、計算過程,以及結合數學介紹我國數學發展史、數學成就和數學家的故事等,這些都包含著理性、嚴謹、細致、堅韌、審美等道德因素和道德價值。不僅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習興趣,又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我要求自己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充分利用數學內容中的道德因素,發揮其對學生思想、信念和價值觀的積極作用。例如在教學七年級第一章《走進數學世界》時,我向學生介紹哥德巴赫猜想時,提到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經濟困難,身患疾病等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進行數學研究,甚至在住院期間,瞞著醫護人員進行工作。介紹的目的,主要是激勵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發展數學,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
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❾ 如何在本學科滲透"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本質上仍是「教什麼,如何教?」的問題。研究此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研究數學課程的性質與理念,研究數學課程的目標,研究數學本質,研究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以便教師能從整體上把握教學設計的結構和要體現的思想方法等。
2. 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要求教師能從一節一節的教學中跳出來,以「主題(單元)」作為進行教學的基本思考對象,它可以以「章」作為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重要主題為教學設計單元,也可以以數學中的通性通法為單元。對於這一設想,具體研究時重在思考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把知識教「活」。
3.數學和數學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問題」,數學概念、定理、模型和應用都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形成的,在數學課程目標中,要重點發展學生發現、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基於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也是關注的重點。為此,要精心研究如何設計每節教學中的問題,以科學合理的提問促進學生思考。
4. 了解數學的歷史,了解數學的發展,了解數學在社會發展、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也是提高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對此做以研究並在教學中適當設計和引導學生「閱讀數學,增長見識」。
❿ 歷史教學中如何滲透各學科知識
一、歷史教學中學科滲透的基本理論依據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是由各種事物構成的,各個事物相互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各個事物的變化發展也是相互影響的。當部分以無序的、欠佳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要素的功能才會大於部分功能之和。具體到文科綜合教學中,政治、地理、歷史三門學科知識也是一個整體,當三門學科知識之間的關系處理恰當,就會達到整體功能大於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進一步提高文科綜合能力,實現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然而,歷史、政治、地理又是三個獨立存在的學科,各學科又各有自身特徵,三者之間有聯系又有區別。但三門學科有一個共同屬性--都是社會學科,也就具有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歷史側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及規律;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側重於人類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環境的變遷關系;政治主要側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歷史講述過去發生的人和事,地理和政治則以現實中的人和事為主,但三門學科之間既有交叉、滲透的因素,又有綜合的因素。
從教學目標來看,對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知識整合能力、以及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方面,歷史、地理、政治三門學科都具有一致性,都要求學生運用發展的、辨證的觀點去認識自然和社會。從教育目標上看,三門學科都在意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系的理解,要使學生深刻地了解自然和社會,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從歷史、政治、地理三科在與社會現實的結合要求上看,他們具有一致性。
二、歷史教學中學科滲透的幾種類型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科滲透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以歷史為主的兩門學科之間的滲透;
二是以歷史為主與兩門或兩門以上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三是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聯明顯的內容,可以明確、直接地進行學科間的"明"滲透與綜合;
四是歷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關聯不明顯的內容,可以潛移默化地進行"暗"滲透;
五是以其它學科為主,政治、地理等學科兼顧歷史學科知識的滲透。
三、如何利用學科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構建歷史基礎知識庫,通過橫向遷移進行跨學科滲透
高考文科綜合已不是簡單的知識考試,而是注重考察學生運用基本知識進行綜合分析並解決問題的創新實踐能力。然而實現這一創新實踐活動,關鍵在於掌握歷史、地理等各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基本事實等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否則創新就只能是口頭之談。
中學歷史是一門記憶量較大的學科,所以,教師不應對單個知識點抓住不放,而應對知識進行梳理、整合,揉碎之後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網路和線索。要實現上述目標,首先需對歷史知識按照自己的思路或脈絡重新進行歸類、組合,形成自身合理易記憶的知識庫,比如可以把歷史知識點歸結為概念、線索、事實、過程、結論等幾個方面。其次,根據學習需要,對知識庫中的知識進行提取和利用,以此為基礎橫向遷移拓展新知識。再者,把各學科知識點相互聯系,找出其中的某些契合點來實現學科滲透。
(二)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通過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現在的文科綜合考試題目中,文字材料類題目所佔比例較大,但萬變不離其宗,材料題目只不過是各學科基本知識點的綜合,這也促使教師從單一的知識點教學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向轉變。在學習和答題方法上,教師應進行幫助指導,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掌握各學科內部以及各學科之間相關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實現上述目標,首先要培養學生解析材料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已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從未曾學習過的材料中發現並提取、整理出有價值的信息。其次,訓練學生識別並運用歷史地圖的能力,讓學生充分利用地理學科中識別地圖的基礎知識,解析地圖中所包含的的歷史地理知識點。再者,通過有意識地分析材料中具體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把各個歷史知識點貫穿起來,從而總結出歷史發展的基本觀點和規律。
(三)採用發現式教學方法,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所謂發現式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得出結論的一種方法,其主要特徵就是學習的概念、理論、方法必須由學生自己發現,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發現式教學方法,學生不僅需要把課本知識內化,讓知識成為自己知識庫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還需要靈活運用多種能力以及一般的思維方式。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地再現歷史的過程,通過創設特定問題情境,讓學生解決問題,並從具體的歷史事實中尋找原因、得出結論。
(四)適當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進行學科研究的興趣
在高級中學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獨立閱讀學習資料和獨立進行思考的能力。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獨立探索的精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地開展一些研究性課堂學習活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