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派
❶ 介紹一下不同的美術畫派風格
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阿、西斯萊、德加、莫里索、巴齊約以及塞尚等人。印象派畫家的繪畫生長在寫實主義的土壤之中,但他們的主要興趣在於准確而客觀地描繪個人面對世界時的視覺感受。印象派畫家對瞬間視覺感受,對色彩、氛圍、筆觸的關注,超過對社會歷史、宗教、倫理的關注,正是在這一方面,他們與此前的歐洲畫家走上了不同的藝術道路。他們的作品剛出現時受到已經習慣於古典繪畫形式的觀眾非難,1874年在首屆印象派畫展上,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畫遭到批評,從此以後,「印象派」和「印象主義」就作為一個專有名詞來稱呼像莫奈這樣一批藝術家們的作品。
從歐洲繪畫史的發展進程看,正是在印象派畫家筆下,閃爍的陽光和微妙的陰影被引入畫面,繪畫由此變得清新明麗而有生機。藝術家追求真實的努力在印象派時代達到頂峰,然後開始回落。從馬奈到塞尚,歐洲繪畫傳統在自我否定的同時又在自我完善,這樣的進程構成了整個西方現代繪畫的發展框架。印象派畫家雖然在開始其藝術活動時受到誤解甚至嘲諷,他們共同活動的時間也沒有持續很久,但他們對西方藝術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並波及音樂和文學。到20世紀初期,印象派已經成為廣受歡迎的藝術流派。直到今天,印象派繪畫在世界各地受觀眾歡迎的程度,仍然超過繪畫史上其他流派的作品。利用像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或塞尚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這次畫展將介紹法國印象派的演變:它的開始、發展和它對後來繪畫藝術的影響。參觀者不僅可以觀察到這些傑出畫家處理的題材的多樣性(涉及風景、靜物和肖像),也可以觀察到他們繪畫經驗的發展。一些代表作品的展出,使這次畫展顯得很難得。這次來中國展出的印象派作品共51件,法國印象派的主要畫家可以說囊括無遺———莫奈11件,西斯萊5件,德加4件,雷諾阿4件,馬奈3件,畢沙羅7件,凡汀———拉圖爾、莫里索、巴齊耶等人也都有作品與中國觀眾見面。其中像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酒館女招待》,德加的《舞蹈課》、《咖啡館,又名苦艾酒》、《年輕女人像》,莫奈的《魯昂大教堂》、《睡蓮》,雷諾阿的《半身像,陽光的效果》,畢沙羅的《蓬圖瓦茲:艾爾密塔日的坡地》,西斯萊的《魯弗申的花園小路》等作,都屬於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典範之作。
印象派繪畫在上世紀20年代開始傳入中國,但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觀眾才得以看到不多的印象派作品。在法國文化年活動中,集中展示印象派繪畫,開創了我國對外藝術交流史的先例。這次與中國觀眾見面的5l件作品,屬於法國國家收藏珍品,大部分來自巴黎奧賽博物館。奧賽博物館是專門收藏近代美術作品的國立博物館,它位於巴黎塞納河畔,是世界各地的藝術朝聖者巴黎之旅的必選站點。奧賽博物館一次拿出這樣多而精的印象派作品,送到遠隔重洋的中國展出,堪稱世紀性的藝術盛會。這次畫展希望向民眾提供一次機會,在中法文化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認識中法文化相近和區別的東西,中法文化共有和互補的東西。
===================================
印象派產生於19世紀下半葉的法國。以馬奈為中心的一批畫家如莫奈、西斯萊、雷諾阿、塞尚、德加、畢沙羅等人,在反對學院藝術的口號下,以創新的姿態進行藝術革新,並登上法國畫壇。1874年他們在巴黎舉行了第一次展覽,社會反響很大,參展作品中,有一幅莫奈創作的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這樣印象派繪畫便由此而得名了。
印象派強調畫家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印象,反對學院派的因循守舊,主張藝術上的革新。繪畫技巧上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同時把這種科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去。他們走出畫室,走進大自然,在陽光下直接對景寫生,根據觀察和直接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這在繪畫史上是很大的革命,也給後來的現代美術以極大的影響。由於印象派繪畫很少反映人類生活的主題,使創作題材和內容受到很大限制。
馬奈(1832~1883),是19世紀下半葉對繪畫領域的革命起重要作用的繪畫大師,他雖與印象派畫家們有密切的聯系,但並未參加印象主義畫展,可是印象派的畫家們始終是以馬奈為中心,創造新的繪畫理論和作品。
馬奈1832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法官家庭,因為熱愛藝術,他放棄了高官厚祿的前程,成為一位畫家。馬奈是最早打破傳統的棕褐色調,使畫面明亮、有外光新鮮感的畫家。他受過古典藝術的薰陶,作品中始終保持著宏大和莊重的氣魄,他的畫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寫實技巧,但在色彩上還沒有發展到其後一些印象派畫家那樣去分解物體顏色的程度。他對色彩的處理比較完整,每一色塊都很協調柔和,又很鮮亮,給人透明和清新之感。《吹笛子的少年》是馬奈的一幅著名的作品,在總的暗調子中,突出幾塊明亮鮮艷的色彩,使之更加響亮耀眼。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奧林比亞》也同樣運用了這樣的表現手段。
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領袖人物。1874年由他發起組織了首屆印象派畫展,他的油畫《印象·日出》一畫在展覽中引起反響,從而使「印象派」這一名稱正式出現。
《印象·日出》表現的是畫家對所看到的「日出水面」這一轉瞬即逝景象的感受和印象。畫中表現的是在天水一色的朦朧晨霧中,一輪紅日冉冉升起,水中的船和岸上的景物用藍綠色彩輕松的勾畫出來,整個畫面的一切物體都融成一片。
在莫奈的作品中都非常注重在色彩領域的探索,忽視對物象形體的寫實。側重於用光線和色彩來表現瞬間的印象,追求繪畫上色彩關系的獨立美。他是第一個真正強調外光寫生的畫家。他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戶外寫生完成,而且態度非常認真。為了保持印象的真實性,常常是早晨時畫的畫,如果沒完成,就等到第二天的同一時間繼續畫,直到畫完。他還常常對著一個景物,分別畫出對象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的色彩變化。如油畫《草垛》《里昂大教堂》等就是畫家進行這種色彩試驗常被人們提及的作品。他的這些經過了深思熟慮,追求瞬間光色細微變化效果的作品,在以前是從未有過的。這種藝術追求在莫奈晚年創作的油畫《睡蓮》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是最長壽的,他到晚年時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印象派繪畫的價值,也使得他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
德加(1834~1917),是印象派畫家中的積極活動者和重要成員,以描繪舞蹈演員和浴女著稱。德加是一個銀行家之子,生活富裕並受到過良好的教育,文化修養較高。
德加早年接受過嚴格的古典主義藝術的熏陶,培養了他熱愛傳統藝術的感情,所以在印象派畫家中他是始終堅持嚴格造型的畫家。他受到馬奈的影響,開始注重對色彩的研究,並參加印象派的畫展,成為印象派畫家中風格獨特的一員。德加一生中對撲朔迷離的動感追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舞台燈光下的舞蹈演員和賽馬場上的情景,表現得極為生動。他常常在後台和包廂里冷靜地觀察對象,默寫演員們舞蹈時一瞬間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舞蹈者輕柔的動作和跳動起來的生動姿態,更成功的是他將舞台燈光下的感覺傳達得格外真切。德加的代表作品是《舞台上的舞女》《熨衣婦》等。
雷諾阿(1841~1919)是印象派的重要畫家。1841年他出生在一個窮裁縫家,曾以在陶瓷器皿上作畫謀生。他天性樂觀、純朴,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對人和大自然的美,有著極其敏銳的藝術感受力。雷諾阿主要畫婦女肖像和裸體,他的畫總是充滿著歡樂的氣氛,人物塑造得有著無法形容的柔和與微笑。同時在他的畫中嘗試著運用印象派的方法,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物畫生動活潑,色彩豐富。
雷諾阿的繪畫創作中少女和兒童題材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筆下的兒童天真稚氣,所畫的少女更能傳達出沉靜、優雅的情態。《少女肖像》是他這一類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雷諾阿筆下的作品在筆觸運用上給人一種跳躍的感覺,他還經常喜歡使用各種由淺到深的紅色作畫。畫中的人物被描繪得非常悠閑愉快,充滿青春的美麗,猶如一首贊美和抒情的樂曲,它能使人感到生活是這樣美好而富於浪漫情調,作品《遊船上的午餐》《餅干坊街的舞會》《包廂》等都十足體現了他的藝術特色。
畢沙羅(1830~1903),是印象派的重要畫家。畢沙羅出生在法國安提爾群島的聖多馬小島上,他的父親是一位開雜貨鋪的小老闆。年輕時他曾當過店員,由於酷受繪畫,在他25歲時離開了家鄉小島,來到以藝術都城著稱的巴黎。柯羅和米勒的作品給了他很大的影響,他堅信著藝術唯一可遵循的大師就是自然。畢沙羅比其他印象派畫家中任何人都更早在外光中開始作畫。他常說:「在戶外生動的光線中,按著自然忠實地畫吧!」
畢沙羅一生清貧,但卻總是帶著愉快明朗的面容生活著。他非常喜歡田園生活,毫不誇張、粉飾地畫眼中看到的極其普通的一切。在畫面上他常常採用飽和的顏色和筆筆壓蓋的細膩筆法描繪對象,具有一種淳厚的藝術韻味。代表作品有《逢圖瓦茲的紅屋頂》《蒙馬特爾大街》等。
修拉(1859~1891),印象派中的後起者,他在印象畫派中獨樹一幟。修拉是根據色彩學原理來指導藝術實踐,認為在光的照耀下,一切物象的色彩是分割的,要真實地表現這種分割的色彩,必須把不同的、純色彩的點和塊並列在一起。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作品被稱為「點彩法」,並形成「新印象主義繪畫」,又稱「點彩派」。建築在科學理論和理性基礎上的新印象主義,在某些方面恢復了繪畫中物象的具體性、實在性,在色彩分析方面有所探索,但由於過分注重法則和規則,也使繪畫喪失了可貴的、直觀的生動性。
《大碗島星期日的下午》是修拉的代表作品,共用了三年時間才完成。畫家採用了細筆小點的形式,並用大塊的綠色為主調,雜以紫、藍、紅、黃等色點,使畫面在局部中有著豐富的色彩變化和互補色的對比,整體上協調一致。
印象派之後出現了與印象派的藝術主張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為代表的另一種藝術主張,人們稱之為「後印象派」。後印象派不滿足於印象派的「客觀主義」表現和片面追求外光與色彩,轉而強調抒發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觀感情和情緒。在藝術表現上,「後印象派」重視形、色、體積的構成關系,強調藝術形象要異於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觀感情去改造客觀物象,要表現「主觀化了的客觀」。他們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側重於表現物質的具體性、穩定性和內在結構。後印象派的繪畫對現代諸流派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塞尚(1839~1906),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現代繪畫之父。塞尚由畢沙羅介紹加入印象主義畫派,並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他不拘泥於印象派的光色分析,為捕捉轉瞬即逝的自然現象而苦苦探索,確立了自己的藝術方法和風格。
塞尚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實踐,提出自然的物象都可以概括成圓柱形、圓錐形和圓球形等幾何形。自然對人類來說,主要不是平面而是深度,要重視表現自然景物的形體與結構上的關系以及色彩的層次推移。他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准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他非常善於用色彩處理畫面的空間感,作品中景物無論遠近,沒有模糊朦朧的地方,十分清新明快,同時又表現出了層次分明的遠近透視感和空間感。這種感覺不是由畫面上物體的透視線和構圖來表現的,而是由物體的色彩及色彩的相互關系表現出來。色彩代替了體積,顏色關系代替了明暗關系,他是在用顏色造型。我們知道,困難在於找到准確的色彩和色彩之間的和諧關系,塞尚則成功地克服了這一困難。
塞尚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他的靜物畫、風景畫及人物畫表現出了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了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准確與否,著重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大的整體關系。塞尚的作品不是盲從地去復制現實,而是尋求諸種關系的和諧。
塞尚這種對體積感和空間感的強調,對色彩的巧妙安排和運用,對物體造型結構的處理並有意識地採取變形手法等等,這些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對後來現代流派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所以,塞尚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的代表作品有《靜物》《聖維克托尼爾山》等。
凡·高(1853~1890),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荷蘭人,家庭生活貧困,年輕時曾干過許多職業,如美術商人、教師、傳教士等。年近30歲時,他才開始繪畫藝術的生涯。
由於他有過豐富的生活體驗,同勞動人民有著深厚感情,所以在他的藝術中熱衷於表現他們平凡而艱苦的勞動生活。早期的油畫作品多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描寫鄉村景色和人們的勞動生活,在色彩的表現上是以傳統的暗調子為主。1886年,凡·高來到巴黎,被印象派畫中那種奇妙熱烈的光色效果所吸引,並開始改變原有的畫法,以極大的狂熱投身於印象派繪畫色彩的表現和其他形式方面的實驗中去。從此凡·高的油畫開始明亮起來,多使用鮮艷和火辣辣的色彩,以及具有運動感的、連續不斷的、波浪般急速流動的筆觸,構成他繪畫的特色。他把所描繪的對象,當作表現自己熱烈激動的主觀感情的媒介、當作表現自己獨特藝術手法的媒介,以表達他的主觀感受和激情。他把印象派的藝術方法,尤其是在色彩和對事物的形體塑造上的方法,發展到更加獨立於傳統之外的地步。凡·高的藝術在他生前是不為世人所承認的,但是後來,人們慢慢的理解和認識了他的藝術創造。在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對善良、對美和對創作想像自由的渴望,他尤其被後來發展起來的「野獸派」和「表現派」的畫家們所接受,直至今天,凡·高仍然活在藝術世界中。
凡·高的代表作品有:早期創作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後期創作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及《郵遞員》等。
高更(1848~1903),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他出生在巴黎,青年時當過船員、店員,後來他棄商從藝,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在繪畫的創作上。最初他是由印象派畫家畢沙羅引導走向印象派繪畫的道路。不久他便改變畫風,開始創造一種更偏重藝術家主觀幻想、更富於裝飾意味的風格。他厭倦繁華而充滿紛爭的都市生活,嚮往著純朴的自然和離群索居的生活方式。高更放棄富裕生活,離開巴黎,遠涉重洋,來到太平洋中部赤道以南的熱帶島嶼——塔希提島,開始探求他獨恃的藝術風格,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就是在這里完成的。在這里他找到了童年時代從母親那接受的,對土著民族很深的感情。高更用極大的熱情表現具有原始美的,未開發的熱帶大自然,表現遠離文明喧擾的,簡單純朴的土著人的生活。他採用近於古代埃及美術中庄嚴、平穩、安寧而富有圖案裝飾風格的藝術手法,並追求簡單、稚拙的粗線條結構形式。在色彩上,他從形式美感的要求出發,注重色塊之間的布局和整體效果,以主觀創造來加以安排,使色彩之間的關系簡化,多使用較純的色彩,追求一種跳躍性的或對比的諧和,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裝飾感。高更主張藝術家不僅要表現客觀自然,而且還要探求思想中神秘的內心,表現主觀的東西,所以他同塞尚、凡·高一樣啟發了一批現代流派的畫家。
抽象派:
「抽象」是「具象」的相對概念,是就多種事物抽出其共通之點,加以綜合而成一個新的概念,此一概念就叫做「抽象」。「抽象繪畫」(Abstract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紀想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風格而言,包含多種流派,並非某一個派別的名稱:它的形成是經過長期持續演進而來的。但無論其派別如何,其共同的特質都在於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戰以後,由抽象觀念衍生的各種形式,成為二十世紀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抽象繪畫是以直覺和想像力為創作的出發點,排斥任何具有象徵性、文學性、說明性的表現手法,僅將造形和色彩加以綜合、組織在畫面上。因此抽象繪畫呈現出來的純粹形色,有類似於音樂之處。
抽象繪畫的發展趨勢,大致可分為:〔一〕幾何抽象〔或稱冷的抽象〕。這是以塞尚的理論為出發點,經立體主義、構成主義、新造形主義....,而發展出來。其特色為帶有幾何學的傾向。這個畫派可以蒙德里安(Mondrian)為代表。〔二〕抒情抽象〔或稱熱的抽象〕。這是以高更的藝術理念為出發點,經野獸派、表現主義發展出來,帶有浪漫的傾向。這個畫派可以康丁斯基〔Kandinsky〕為代表。
代表畫家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畫家,曾是德國表現主義團體「藍騎士」的領導者。代表作《構成第四號(戰爭)》(1911,杜塞爾夫萊茵河西發里亞藝品收藏室)、《構成第七號習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畫廊)。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幾何抽象派代表畫家,在平面上把橫線和豎線加以結合,形成直角或長方形,並在其中安排紅、黃、藍三原色,但有時也用灰色,是荷蘭風格派(deStijl)的主將,代表作《黃與藍的構成》(1929)、《百老匯爵士樂》(1942~43,紐約現代美術館)。
馬列維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國構成主義倡導者,也是幾何抽象派畫家,代表作《飛機起飛》(1915,紐約現代美術館)、《青色三角形與黑色長方形》(1915)。
庫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畫家。運用色彩理論和音樂式和諧造成獨特的幾何風格,例如《繪圖構成主題二》(1911~12,華盛頓國家畫廊)、《垂直線語系習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畫家。運用色彩調和及抽象的手法,創作了許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魚》(1925,油彩加水彩,紙裱在卡紙板上,48.5×68.5cm,漢堡美術館)、《幹道與支道》(1929,油畫,布,83×76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死與火》(1940,油畫,83×67cm,科隆,里伯爾茲美術館)
❷ 歐洲美術畫派分類,按時間!
答: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 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 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 立體派 野獸派 抽象主義
等等,建議你買一本西方美術史看下,了解一下他的來龍去脈。
❸ 藝考學習專用平板電腦有些什麼品牌,我知道的有什麼「藝成e派,美術派,藝學機"那個品牌好,
學藝術類的APP不是特別多,不像學英語的那麼多,但是有一個良心的
❹ 美術畫派一共可以分為幾類
中國古代:
北方山水畫派:荊浩 關仝
南方山水畫派:董源 巨然
南宋四家:李唐 劉松年 馬遠 夏圭
元四家:黃公望 王蒙 倪瓚 吳鎮
吳派: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
浙派:戴進 吳偉
松江派:董其昌
四王畫派:王時敏 王原祁 王翚 王鑒
四僧畫派:石濤 朱耷 髡殘 弘仁
揚州畫派:揚州八怪(鄭燮 金農 李方膺 羅聘 等)
中國近現代:
海上畫派:任伯年 虛谷 吳昌碩 趙之謙 張大千
嶺南畫派:高劍父 高奇峰
京津畫派:金城 陳師曾 齊白石
金陵畫派:傅抱石 錢松岩 宋文治
長安畫派:黃胄 石魯 趙望雲
外國:
文藝復興風格
佛羅倫薩畫派: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威尼斯畫派:提香 喬爾喬內
巴洛克風格 代表畫家:魯本斯 委拉斯開支 貝尼尼 倫勃朗
洛可可風格 代表畫家:布歇 華多 弗拉戈納爾 夏爾丹 透納
新古典風格:代表畫家:普桑 大衛 安格爾
浪漫主義畫派:借里柯 戈雅 德拉克洛瓦
現實主義畫派:杜米埃 庫爾貝
巴比松畫派:柯羅 米勒 盧梭
俄羅斯巡迴畫派:列賓 列維坦 希施金 蘇里柯夫
印象畫派:馬奈 莫奈 畢沙羅 德加 雷諾阿
新印象畫派:修拉 西涅克
後印象畫派:梵高 塞尚 高更
巴黎畫派:夏加爾 莫迪里阿尼
立體派:畢加索 波拉克
野獸派:馬蒂斯 弗拉芒克
抽象派:康定斯基 蒙特里安
表現派:蒙克 諾爾德
現代主義繪畫流派:超現實派、達達派、風格派、波普藝術、歐普藝術 等
❺ 什麼是繪畫派設計
是與平面設計相對的
正是從現代派繪畫開始,構成繪畫的元素與手段,如點、線、畫、色彩、造型構圖逐漸從反映客觀真實事物轉向服務於畫面本身,為表達畫家的情思而存在,繪畫走向自覺。當代藝術與設計的界限在逐漸模糊,平面設計也從原來的具象寫實風格轉向純粹的點、線、面的構成。繪畫與平面設計雖然是兩門不同的藝術,有著明顯不同的功能,但又因為同是平面的視覺藝術,所以平面設計與現代藝術的成果之間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讓我們先來討論現代藝術的表現手法。關於現代派繪畫的意義和價值,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現代派的繪畫逐漸背棄了文藝復興以來建立起來的透視原則,有意識地削弱空間縱深感
❻ 歐洲繪畫分哪些派系
不同時期歐洲繪畫派系不同,下面按不同時期分別介紹:
古希臘羅馬
人類最早的的繪畫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期的藝術持續約有一萬年之久,幾乎所有的圖畫都集中在舊石器時代最後5000年裡,即距今1.7萬年到1.2萬年的嗎格德林文化時期,這些被繪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圖畫,氣勢恢弘,栩栩如生,堪稱自然主義傑作。法國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壁畫,是其傑出代表。
中世紀
中世紀(476—15世紀)的漫長時期,處於古典文明的結束與復興之間。很多人認為中世紀藝術怪誕、迷惑,甚至貶為丑惡,也有人認為此間藝術豐富,反映出了東方文化,希臘羅馬文化及蠻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紀基督教佔主要地位,於是圖畫也為之服務。包括五個部分:一.早期基督教繪畫(2-5世紀);二.拜占庭繪畫(5-15世紀);三.蠻族及加洛林文藝復興;四.羅馬式(10-12世紀);五.哥特式(12-15世紀)。
文藝復興
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地,14-15世紀早期畫家喬托、馬薩喬等把人文思想與對自然的逼真描繪結合,雖還具呆板僵硬痕跡,卻顯出了與中世紀不同的現實主義風格。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畫家們再真實與幽雅方面達到了同意,有了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菲爾「盛期三傑」。提香、喬爾達內等威尼斯畫派畫家注重光與影的表現,追求享樂主義的情調,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20-1590年的手法主義畫家不關心作品內容的表達,而對形式因素予以極大的熱情,熱衷於表現扭曲的體態、奇特的透視和絢麗的色彩,反映出與文藝復興的古典審美精神相異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蘭、德國、法國的文藝復興繪畫也把義大利風格與本土傳統融合,創出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17—18世紀
17世紀的西方繪畫又開創了一個生氣勃勃的新局面。以義大利、德蘭德斯、荷蘭、西班牙和法國為代表。一般可分為三大類型:一.巴洛克:強烈的動勢、戲劇性、光影對比及空間幻覺等特點;二.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形式和類型的表現,忽視藝術家的靈性、感性與情趣的表達;三.寫實主義:拒絕遵循古典藝術的規范以及「理想美」,也不願意對自然進行美化,即忠實地描繪自然。18世紀的西方繪畫,洛可可風格興盛一時。與此同時,寫實主義也得到發展。洛可可特點:華麗、纖巧、追求雅緻、珍奇、輕艷、細膩的感官愉悅。
19世紀
此時法國繪畫再歐洲起著主導性作用。法國繪畫的發展大致分為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等階段。
20世紀
此時出現了眾多現代主義的思潮,在藝術理論與觀念上與傳統繪畫分道揚鑣。現代主義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強調藝術的純粹性及繪畫語言自身的價值,他們排斥功利性,對描述性和再現性的因素也不以為然,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組織畫面結構,表達內在情感,營造神秘夢境。其主要流派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巴黎畫派、表現主義、未來主義、維也納分離派、風格主義、達達主義、形而上畫派、超現實主義、至上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譜藝術、光效應、新超現實主義、超級寫實主義。
參考鏈接:
西方繪畫_網路
http://ke..com/view/1490952.htm
❼ 美術都分什麼派別
文藝復興風格
威尼斯畫派
佛羅倫薩畫派: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威尼專斯畫派:提香喬爾喬內
巴洛克風屬格
魯本斯委拉斯開支貝尼尼倫勃朗
洛可可風格
布歇華多弗拉戈納爾夏爾丹透納
新古典風格
普桑大衛安格爾
巴比松畫派
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
柯羅米勒盧梭
俄羅斯巡迴畫派
列賓列維坦希施金蘇里柯夫
印象畫派
馬奈莫奈畢沙羅德加雷諾阿
新印象畫派
修拉西涅克
後印象畫派
梵高塞尚高更
立體派
巴黎畫派
夏加爾莫迪里阿尼
立體派
畢加索波拉克等
❽ 藝術家分為那幾派文學繪畫等
西方畫派主要有:佛羅倫薩畫派、威尼斯畫派、尼德蘭畫派、荷蘭畫派、佛蘭德斯畫派、學院派、古典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巴比松畫派、拉斐爾前派、橋派、歐爾飛派、巴黎派、達達派、形而上畫派、抽象表現派、移動派、野獸派、超現實主義。下面就將這十九個畫派進行分別介紹。
佛羅倫薩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第一個重要畫派。早期代表畫家有喬托(約1267~1337)、馬薩丘(1401~1428)、烏且羅(1394~1475)等。盛期代表畫家有達·芬奇(1452~1519)、米開朗基羅(1475~1564)、拉斐爾(1483~1520)。自14世紀起,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首先從當時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佛羅倫薩開始。這一畫派,在繪畫藝術方面,以人文主義思想為主導,改變中世紀繪畫平面裝飾的風格,繼承古希臘、古羅馬的雕塑藝術的傳統,運用科學方法認識造型規律,形成以集中透視來表現的、具有明暗效果和三度空間感的繪畫技法。題材雖多為宗教神話故事,但已用以表達新興資產階級的理想和願望。除油畫外,多創作大幅濕壁畫。16世紀下半葉後,隨著佛羅倫薩的經濟衰落、政治反動的趨勢,繪畫藝術也逐漸暗淡,畫家們盲目崇拜前輩的結果,逐漸走向「風格主義」以及藝術家流落到其他城市,威尼斯、米蘭、羅馬等畫派隨之蜂起。
威尼斯畫派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最有藝術特色的畫派。威尼斯共和國14世紀起成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經濟、文化日益繁榮,給繪畫藝術帶來了新起色。原受拜占庭影響,15世紀吸收了以喬托、達·芬奇、拉斐爾、米開的基羅等大師為代表的佛羅倫薩畫派的經驗,走上新的發展道路。該畫派代表畫家有喬爾喬涅(1477~1510)、提香(約1490~1576)、委羅內塞(1528~1588)等。他們於15世紀由維發利尼家族和伯利尼家族奠定基礎,至16世紀成為歐洲油畫創作中心,是其鼎盛時期。作品描繪豪華生活,歌頌人間幸福,充滿樂天、歡快、狂熱的情調,即使宗教題材也被世俗化,滲透著人文主義精神;構圖新穎,色彩絢爛,形式優美,具有濃厚的裝飾味,這就是義大利文藝復興鼎盛時期威尼斯畫派的特色。
尼德蘭畫派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部尼德蘭地區的繪畫流派。尼德蘭(相當於現在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東北的一部分地區)在中世紀時,由於自由城市的建立及經濟逐漸繁榮,至15世紀尼德蘭美術得到了新的發展。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反映現實生活、描繪客觀對象,形成了獨立的學派,創造了表現人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和寫實的風景畫,並改進了油畫技法。代表作者有雕刻家斯柳特爾,建築家、雕刻家德·富里安特(1414~1575),畫家凡·艾克兄弟等。1579年荷蘭獨立後,尼德蘭美術發展為北方的荷蘭美術和南方的佛蘭德爾美術兩種不同的傾向,前者以林布蘭特為代表,後者以魯本斯為代表。
荷蘭畫派
17世紀荷蘭民族繪畫流派。荷蘭原為尼德蘭的北部,經過民族斗爭,擺脫了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的控制,於1579年獨立,成立了歐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本國的經濟和科學文化獲得迅速的發展。繪畫藝術的服務方向,從過去主要為宮廷貴族和教會轉向為新興資產階級和一般市民階層服務,繪畫作為商品大量湧向市場,用來布置家庭的小型、精緻的油畫普遍地發展起來,題材、風格等也有了顯著的變化。風景畫、風俗畫、靜物畫、動物畫開始真正作為獨立的藝術樣式流行,並取得突出的成就;肖像畫也十分發達,技術精湛,富有美感。他們的代表畫家有佛朗斯·哈爾斯(約1580~1666),倫勃朗(1607~1669),魯伊斯代爾(1628或1629~1682),維米爾(1632~1675),霍貝瑪(1638~1709)等。以倫勃朗成就最大。荷蘭畫派不同於當時其他國家、地區盛行的豪華、艷麗的藝術傾向,而是充滿著現實生活中的風土人情,以風格樸素、親切著稱,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風尚和情調,這是荷繪畫流派的民族特色。
佛蘭德斯畫派
17世紀佛蘭德斯民族繪畫流派。佛蘭德斯在今比利時、法國一帶地區,原與荷蘭統稱尼德蘭,屬西班牙領地。荷蘭經過民族斗爭,於1579年獨立,成為歐洲資產階級共和國之一。它的藝術充滿著新的活力,反映新興資產階級的風尚和情調,以及市民日常生活;而佛蘭德斯卻仍然受異族統治,繪畫繼續保持適應封建貴族和天主教會的需要,藝術表現為豪華、鋪張、浮誇的風格。題材的內容大量是宗教和神話傳說。代表畫家有魯本斯(1577~1640)、約爾丹斯(1593~1678)、凡·戴克(1599~1641)、達維特·泰尼爾(1610~1690)等。以魯木斯成就最大。這些畫家的作品具有民族氣節。因為獨立斗爭的失敗,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民族意識和對自由的渴望,強烈地反映在藝術上的民主傾向和宗教題材的世俗化,這就是佛蘭德斯畫派所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繪畫的發展又帶有民主性的傾向,這對歐洲美術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學院派
又稱「學院主義」。是17世紀開始,在歐洲各國官辦美術學院形成的繪畫流派。學院派的特點是標榜古代藝術傳統,迎合官方統治者需要,多取材於宗教傳說、神話故事,或創作奉承當代權貴的作品、形式死板、繁縟、浮華,藝術觀陳腐、守舊。以古典傳統的維護者自居,壓制和排斥主張革新的流派和其他學派的藝術創造和革新。這是學院派數百年來沿襲下來的歷史記實。學院派初創於15、16世紀的義大利,原系畫家協會性質,17世紀上半葉法國始設官方學院,有一整套藝術觀點、方法和數學的嚴密體系,並對此後其他國家創建的學院產生影響。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各種社會思潮的出現,不斷地影響學院,其內部藝術思想和風格也時有變化。今日官方學院亦聘請抽象藝術名流,已與舊時不同。學院派的代表畫家有法國的勒布朗、席羅姆、布拉柔,及俄國的勃魯尼等。
古典主義畫派
在18世紀中葉西歐興起的繪畫流派。主要在法國。其代表畫家有兩位,前期以路易·大衛(1748~1825)為代表。他的作品一般從古代神話傳說中選取嚴峻的題材,借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迸發現實斗爭激情,這與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緊密聯系,被稱為「革命的古典主義」。後期以安格爾(1780~1867)為代表,追求純藝術,為宮廷服務,變成因循守舊的官方學院派藝術的准則,被稱為「古典主義學院派」。雖然仍崇尚古典題材,但已失去了積極的意義。目的是為了迴避現實,正好與現實主義繪畫觀相異,但嚴謹的畫風對後世現實主義繪畫派產生一定影響。古典主義畫派在藝術形式上強調塑造性和完整性,嚴格按照古代藝術規范進行創作,重視理性而忽視感情,重視素描而忽視色彩。這就是古典主義畫派特色。他們重視形式的統一與調和,表現明確,輪廓明晰,以理智的、調和的畫法為理想。
浪漫主義畫派
繼古典主義之後,19世紀初葉在法國興起的繪畫流派。當時的法國人民受啟蒙主義思想影響,對現實不滿,而又充滿幻想和希望。要求「自由、平等、博愛」。浪漫主義畫派即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並在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時達到了頂峰。這個畫派在藝術上、哲學上的傾向,主張尊重個性,追求自由,注重想像。曾一度成為歐洲佔主導地位的藝術思潮。這時有許多資產階級藝術家一方面在政治上反對封建制度,在藝術上反對束縛創作發展的桎梏—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另一方面又對資產階革命成功後的現實感到失望。故浪漫主義運動隨著1830年革命的而漸趨衰落。法國的浪漫主義畫派在藝術上打破古典主義和學院派呆板、虛偽的畫風,注重個性表現和革新創造。題材多從現實生活和文學名著(如莎士比亞、但丁、歌德的作品)中選擇驚人事件,有一定的進步性。運用想像和誇張手法,從構圖動盪變化、色彩豐富、色調飽滿等多方面著手,充滿激越的情感。這種浪漫主義的畫風色彩,雖活動時間不長,但對西方近代繪畫產生深遠的影響。籍里柯(1791~1824)、德拉克洛瓦(1798~1863)等是此派的代表畫家。他們的作品,筆觸奔放,色彩強烈,畫面富有運動感。
巴比松畫派
19世紀法國風景畫派。巴比松是巴黎近郊一個小村,緊挨著風景優美的楓丹白露森林。19世紀30年代後,對現實不滿的畫家,常到這里小住或定居下來寫生作畫,以描繪自然風光來寄託民族情感和自由理想的風景畫家,被命名為「巴比松畫派」。該派主張走出畫室,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寫生,描繪真實、動人的自然風光。他們創作了許多出色地表現法國綺麗多彩的景色、贊美人民平凡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以新的精神作為法國印象派風景畫的先導。該畫派還博取荷蘭、英國風景畫之長,植根於法蘭西本土,開辟法國民族風景畫的道路。代表畫家有羅梭(1812~1867)、迪亞茲(1808~1876)、杜普萊(1812~1889)、杜比尼(1817~1878)、特洛楊(1810~1865)等。
拉斐爾前派
19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一個畫派。1848年英國畫家羅塞蒂·米萊司、亨特等為中心而興起的美術運動,是反抗當時學院派藝術的革新運動。因認為真正(宗教)藝術存在於拉斐爾之前,企圖發揚拉斐爾以前的藝術來挽救英國繪畫而得名。並得到藝術批評家羅斯金的支持。它主張繪畫應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題材應以聖經故事及富於基督教思想的文學作品為主,忠實地反映主題,描繪對象。代表畫家有羅塞蒂(1828~1882)、亨特(1827~1910)、密萊斯(1829~1896)等。隨後還出現了進一步把藝術變成理想的說教的「新拉斐爾前派」。代表畫家有布·瓊斯(1833~1898)、莫里斯(1834~1896)、克萊因(1845~1915)。這一畫派的畫風審慎而細致,用色較清新,反對學院派的陳規。這一藝術的革新運動,至19世紀末葉消失。
橋派
20世紀初德國表現派的一個組織。1905年在德勒斯登組成,創立者基爾比納(ErnstLrdwigKirchner,1880~1938)、海格爾(ErichHeckel,1883)、施米特·羅特夫(KariSchmidt-Rottiuff,1884~)等。他們都是德勒斯登工業大學建築科學生,因熱心繪畫而聚合在一起,年少氣銳反對當時受印象主義影響的分離派,受到民間藝術、原始藝術的啟發,並受梵谷、孟克畫風的影響。他們強調繪畫必須表現畫家內在的自我,有些作品帶有象徵主義傾向。1906年邀請諾爾德、佩比修坦因(MaxPechstein1881~1955)加入為會員。1908年梵鄧肯加入。橋派活動至1913年,因彼此不和而解散。但是,這個運動卻成為表現主義的端緒,感動年輕一代的畫家。
歐爾飛派
由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名手歐爾飛(Onpheus)之名而來,立體派的指導者詩人阿波里內爾,對德洛涅在1911年開始的新畫風,而稱為「立體主義的歐爾飛」。德洛涅原是立體派的一個分派「SectionDOr」,畫風脫離說明式的形象,進入純粹的立體主義方向,而企求憑想像與本能去創作,以抽象的形與色,組成律動感,在音樂的韻律與構成中,表現速度感與運動現象,等於結合立體派與未來派的一些要素。此派的代表者有:德洛涅、畢卡匹亞、克普卡等。
巴黎派
泛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活躍在巴黎的一群國際畫家。如義大利畫家莫迪利亞尼(AmedeoModigliani)、荷蘭畫家梵·鄧肯(CorneliusVanDongen)、俄國畫家史丁(ChaimeSoutine)、波蘭畫家基斯林格(MoiseKisling)、保加利亞畫家巴斯金(JnlesPascin)、夏卡爾(MarcChagall)及日本畫家藤田嗣治。20世紀初葉到第二次大戰前,法國繪畫的發展與這群外國畫家有很大關連。他們活動於巴黎畫壇,每個人的藝術體質仍潛流著地域傳統、並富有個性與情感,畫風獨樹一格。
達達派
1920年代歐洲各大都市興起的繪畫、雕刻和文學上的反抗運動。「達達」一詞的由來,原是札拉(TristanTzara)、巴爾(HugoBail)與希森白克(RichardHiilsenbeck)在法語詞偶爾發現dada一詞,他們即以此語作為反抗既成藝術運動的稱呼。1916年5月他們在自己發行的達達派雜志上首用此語。此派的興起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般人對人類希望的幻滅、產生虛無主義的哲學思想的背景下。達達派是對藝術傳統中所認為神聖的東西的一種抗議,它憤世嫉俗,對一切傳統價值都加以貶抑。此派的作品可說是幻想的、象徵的、嘲諷的,也是無定形的構成,採用一些藝術家普遍都不使用的材料。達達派先出現在瑞士的蘇黎世,後來發展到德國和法國,一直到1924年導致超現實主義的產生。代表人物除上述幾人外,尚有杜象、阿爾普、曼雷伊、艾倫斯特、修維達士、李比達等。60年代美國又出現了藝術趨向一新達達主義。杜象指出新達達主義是達達主義的死灰復燃,因為此派藝術家採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物品來構成藝術品,將達達主義的觀念更推向極致。
形而上畫派
義大利近代繪畫的一支流派。基里訶(GiorgiodeChirico1888~1978)是此畫派的開創者。他說:「真正的藝術,應該是更完整、更深奧而復雜的,換言之,就是形而上學的藝術。」此即形而上繪畫名稱的由來。基里訶在1915年從巴黎回到義大利後,開始作畫,他愛好以人體模型、器具、幾何體組合成的畫面,追求形而上形態的特質,描繪謎樣的孤獨空間,在作品中牽引著夢幻與現實的觀念。形而上繪畫流行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4、5年(1915~1920),但它確實是與超現實主義有著關連,甚至有人說形而上繪畫是超現實主義的雛型。除了基里訶外,莫朗迪(GiorgioMorandi1890~1964)也是代表畫家。
抽象表現派
亦稱「紐約畫派」。(AbstractExpressionism)。從20世紀40年代紐約的抽象畫派運動發展而來,獨立於歐洲畫派之外,具有影響力的第一個美國畫派。亦稱「紐約畫派」(TheNewYorkSchool)或「行動畫派」(ActionPainting)。抽象表現一詞,原是德國批評家霍洛吉(OswaldHerog),在1919年時用來稱呼康丁斯基1910年代所作的主觀表現繪畫。到1944年,美國批評家詹尼士(SidneyJamis),首次以「抽象表現主義」稱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戰後所崛起的一群美國年輕的抽象畫家。這群畫家包括:帕洛克(JacbsonPollock1912~1956)、杜庫寧(WillemdeKooning1904~)、高爾基(ArshileGorky1904~1948)、馬查威爾(RobertMatherwell1915~)、葛特萊布(AdoiphGottlieb)、羅斯柯(MarkRothko1903~1970)、克萊因(FranzKline1911~1962)等人。後來,他們都成為抽象表現派代表畫家。美國批評家哈羅德·羅塞堡(HaoldRosenberg)認為這群美國畫家的創作,只是行動的結果,所以他把這種繪畫命名為「行動繪畫」。又因為他們都以紐約為活動的據點,而且在精神上也有共通的特點,因此又稱為「紐約畫派」。此派繪畫特點是使用巨大的畫布,畫面的任何部分都被認為同等重要,即構圖是沒有中心的滿篇幅;以線條、痕跡、斑點為符號去表現作者主觀的意識,展示出筆觸和質感,以及強烈的動作效果;利用作畫過程中的偶發事故,表現作者和作品間直接和意想不到的關系。這種注重內在心理表現的抽象藝術,促成美國現代繪畫第一次獲得世界繪畫領導權。
移動派
譯「巡迴展覽畫派」。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俄國一批現實主義畫家組成的藝術團體,以在俄國各大城市進行美術展覽活動而著名。認為寫實繪畫要關注社會問題。他們在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義美學觀點指導下進行創作。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農權制度的殘余及反映俄國人民的生活。創始人和領導是克拉姆斯柯依和彼羅夫,代表畫家還有列賓、蘇里科夫等。他們的作品對我國繪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野獸派
也稱作「野獸主義」,法國現代畫派之一。20世紀初葉法國興起的繪畫運動。1905年馬蒂斯等青年畫家參加「秋季沙龍」,批評家沃克塞爾指著被這群青年畫家作品包圍的雕刻家馬爾克所作的一件近於杜納得勒風格的學院派雕刻《小孩頭像》帶譏諷的口吻說:「看!一群野獸里的杜納得勒。」這句「野獸」的稱呼,便被一般人用來稱呼這群青年畫家。野獸派的歷史很短,1907即已達到頂點。他們強調繪畫要表現主觀感受,多用大色塊和線條構成誇張變形的形象,以求得單純化的裝飾效果。此派的名稱後改為「巴黎畫派。」其畫風和技法因人也各不相同。代表畫家有杜菲、馬蒂斯、德朗、盧奧、馬爾肯、凡鄧肯、甫拉曼克等。
超現實主義
1924~1929年法國作家布魯東(Breton)在巴黎先後發表兩次「超現實主義者宣言」,之後產生了超現實主義畫派,曾在倫敦、巴黎舉行畫展。此派從主觀唯心主義出發受到精神分析學影響,認為「下意認的領域」,包括夢境、幻覺、本能是創作的源泉,否定文藝藝術反映現實生活的基本規律,反對美術上的一切傳統觀念。表現在藝術上則是潛意識中的世界,將生與死、過去與未來、真實和幻覺等在所謂「絕對的現實」的探索中統一起來,完全違反正常的思維規律。代表畫家有米羅、達利、馬松、艾倫斯特等。後來從繪畫、文學上的運動,影響到戲劇、攝影、電影、建築、雕刻和商業美術。
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攙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志。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西方傳統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但是這種再現絕非對自然一成不變的描摹,這種寫實帶有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
❾ 美術畫派有哪些
中國的:
古代時期:
北方山水畫派:荊浩 關仝
南方山水畫派:董源 巨然
南宋四家:李唐 劉松年 馬遠 夏圭
元四家:黃公望 王蒙 倪瓚 吳鎮
吳派: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
浙派:戴進 吳偉
松江派:董其昌
四王畫派:王時敏 王原祁 王翚 王鑒
四僧畫派:石濤 朱耷 髡殘 弘仁
揚州畫派:鄭燮 金農 李方膺 羅聘。。。。(揚州八怪)
近現代時期:
海上畫派:任伯年 虛谷 吳昌碩 趙之謙 張大千
嶺南畫派:高劍父 高奇峰
京津畫派:金城 陳師曾 齊白石
金陵畫派:傅抱石 錢松岩 宋文治
長安畫派:黃胄 石魯 趙望雲
外國的:
文藝復興風格
佛羅倫薩畫派: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威尼斯畫派:提香 喬爾喬內
巴洛克風格 代表畫家:魯本斯 委拉斯開支 貝尼尼 倫勃朗
洛可可風格 代表畫家:布歇 華多 弗拉戈納爾 夏爾丹 透納
新古典風格:代表畫家:普桑 大衛 安格爾
浪漫主義畫派:借里柯 戈雅 德拉克洛瓦
現實主義畫派:杜米埃 庫爾貝
巴比松畫派:柯羅 米勒 盧梭
俄羅斯巡迴畫派:列賓 列維坦 希施金 蘇里柯夫
印象畫派:馬奈 莫奈 畢沙羅 德加 雷諾阿
新印象畫派:修拉 西涅克
後印象畫派:梵高 塞尚 高更
巴黎畫派:夏加爾 莫迪里阿尼
立體派:畢加索 波拉克
野獸派:馬蒂斯 弗拉芒克
抽象派:康定斯基 蒙特里安
表現派:蒙克 諾爾德
等等,現代主義繪畫流派很多,還有超現實派、達達派、風格派、波普藝術、歐普藝術等等。
❿ 19世紀歐洲美術畫派有哪些,他們分別是什麼時間開始和結束的謝謝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盪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准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該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國畫家大衛《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泉》。
二,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斗爭。
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於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
四。「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產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里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別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確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標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艷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於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著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五。「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為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顛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
。《格爾尼卡》壁畫,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