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銘為文體的文言文
1. 古文中文體:說.銘.記是怎樣的問題啊
銘 鑄、刻或寫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跡或警誡自己的文字:銘刻。銘文。銘志。墓誌銘。座右銘。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紀念,永誌不忘:銘記。銘心。銘骨。銘諸肺腑(喻永記)。
中國古代用於銘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種文體,如《文心雕龍》有《銘箴》篇
「記」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築,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
意義
「記」的文字含義是識記,在這種含義基礎上,「記」逐步獲得了它的文體意義,成為經史中一種專事記錄的文章體式。作為一種文體,「記」在六朝獲得文體生命,唐代進入文苑,宋代其內容得到拓展,形式更加穩固。明清時主體性色彩更加濃厚,逐漸成熟穩固。根據史志中以記名篇的書目數量和文學總集中記體文內容的變化和類目的增減,可以更客觀地了解「記」作為一種文體其內涵發生的變遷
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分類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 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說明,描寫,情緒
⒊描寫事物的書、文章或文體志 也是古代文體一種 有「志」的意思:~載。~述。筆~。雜~。旅遊~。大事~。《岳陽樓~》。
2. 古代題目中帶"銘"和"說"的文言文
1、《陋室銘》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創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駢體銘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贊美陋室抒寫自己志行高潔,安貧樂道,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層次明晰,先以山水起興,點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著從室外景、室內人、室中事方面著筆,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並引古代俊彥之居,古代聖人之言強化文意,以反問作結,余韻悠長。
2、《柳子厚墓誌銘》
《柳子厚墓誌銘》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為已故好友柳宗元所創作的的墓誌銘。這篇墓誌銘講述了柳宗元的家世、為人、政績等,包括了世系、卒葬、子嗣等墓誌銘應該有的內容。
通過對柳宗元的生平事跡的綜合概述,作者高度贊揚了柳宗元的文章學問、政治才能和道德品行,對柳宗元受排擠、長期遭貶、窮困潦倒的經歷給予深切的同情,對柳宗元的一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3、《愛蓮說》
《愛蓮說》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4、《捕蛇者說》
《捕蛇者說》,出自於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與苛政之毒的聯系,巧用對比,通過捕蛇者與毒蛇之毒來襯托賦稅之毒,突出了社會的黑暗。文章筆鋒犀利,文情並茂,堪稱散文中的傑作。千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該文被收入語文版九年級上冊,蘇教版九年級上冊。
5、《師說》
《師說》是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議論文。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恥於相師的世態,教育了青年,起到轉變風氣的作用。
文中列舉正反面的事例層層對比,反復論證,論述了從師表學習的必要性和原則,批判了當時社會上「恥學於師」的陋習,表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斗爭精神,也表現出作者不顧世俗獨抒己見的精神。全文幅雖不長,但涵義深廣,論點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徹,富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3. 寫一篇文體為銘的文言文,字數不限
窮鄉銘
星不在抄多,夜深則明。樹襲不在高,春來則青。斯是窮鄉,惟吾獨欣。雲倚碧空凈,目融田野寧。微雨無塵滓,和風有清新。時而聞鳥鶯,品蟲鳴。無霓虹之亂目,無汽笛之擾心。西南日喀則,東北興安嶺。邑人雲:「何窮之有?
老人銘
年不在低,沒病就行。子不在多,孝字先行。斯是居室,詩畫書琴。夕陽無限好,霞光暖人心。說學逗唱嘆,樣樣我都行。可以澆澆花,散散心。無紛爭之亂耳,無病痛之勞形。別人聲聲嘆,我卻笑吟吟。旁人雲:童心未泯。
家庭銘
房不在大,能住就行。人不在多,熱鬧則行。家雖簡單,卻很溫馨。走進小書房,書本入眼睛。聽首流行歌,看部好電影。可以聊聊天,談談心。沒有痛苦哀愁,只有快樂開心,天天笑嘻嘻,年年喜盈盈。眾人雲:歡樂家庭 雲:混張文憑。
4. 銘在古文中的意思如 陋室銘 的銘是什麼意思
陋室銘 的 銘 是一種文體,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後來就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駢句,句式較為整齊,朗朗上口。
銘在古代一共有三種常見意思。
銘文,就是刻在器物上的文字。「刺史賈琮刊石立銘以記之」《後漢書》
2. 刻,刻銘。 成語 有刻骨銘心 ,意思就是像刻在心中和骨頭上,比喻記憶深刻。
3. 文體 「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 陸機《文賦》
5. 文言文的銘和說都是議論文嗎
語言華麗在語文報杯的比賽中並不被評審欣賞。我有一名同學參加過,你說建議寫帶有濃烈感情的事這樣才能打動別人。所以建議還是寫記敘文,用朴實的文字征服大家。而議論文它其實更適合考場,它可以體現出考生的思維角度和應變能力,並不能很好的體現作者的文學素養
6. 以銘為題目的古文
崔子玉 《座右銘》
蘇軾《三槐堂銘》
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軍墓誌銘》
劉禹錫專《陋室銘》
孔貞屬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
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
皇甫湜:《昌黎韓先生墓誌銘》
7. 7年級16課銘說短文性文言文
這里說的「7年級語文下冊16課的銘與說」應該就是《陋室銘》和《馬說》這兩篇文言文性的短文。這里《陋室銘》的「銘」和《馬說》的「說」都是表示文言文中的文學體裁。其中「銘」是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歌功頌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這里可以說明或者記敘事物,還可以發表議論,最終以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某些看法為出發點。
8. 銘和說都是文言文的一種文體,查找有幾篇這樣的文言文
《陋室銘》《盤銘》《鼎銘》
《師說》《馬說》《捕蛇者說》《愛蓮說》
9. 銘在古文中的意思
銘<動> (形聲。從金,名聲。從金,與鍾鼎器物有關。本義: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同本回義 [engrave] 銘者,自名答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禮記·祭統》 銘,明旌也。――《禮記·檀弓》 銘書於王之大常。――《周禮·司勛》。注:「銘之言名也。」 名,題勒也。――《字林》 其銘有之。――《國語·晉語》。注:「刻器曰銘。」 銘功會稽嶺。――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三》 又如:銘功(在金石上刻文字來記下功勛);銘戒(在金石等物品上,刻下言辭,以為勸誡);銘勒(鐫刻金石,以記述功德) 牢記不忘 [imprint] 銘心立報,永矣無貳。 銘míng ⒈刻寫在器物上記述生平、事業或警語等的文字:鼎~。墓誌~。座右~。 ⒉在器物上刻字:~刻。也〈喻〉深刻記住:~記在心。 ⒊文體的一種:陋室~。
10. 銘,文的文言文
銘:是鑄或者刻在器物上的記載生平事跡或者警戒自己的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文字逐漸形成了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以《墓誌銘》最多。如《王堯臣墓誌銘》、《張久中墓誌銘》、《柳子厚墓誌銘》、《徐君墓誌銘》、《東波先生墓誌銘》……另外如:《陋室銘》、《盤銘》、《鼎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