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發布時間: 2020-11-19 00:07:33

1.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探究興趣
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對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來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給學生創設各種讓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其探究興趣的有效途徑。「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學課的開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組織好學生開展有效的實驗探究。那麼如何去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呢?筆者認為:結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創設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術、游戲、實物、懸念等),就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有位教師是通過游戲創設學習情境的。這位教師拿出一個「釣魚玩具」,請四位學生上講台比賽「釣魚」,一下子學生都搶著上去了,學生的興趣都上來了。當四位學生完成「釣魚」比賽後,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魚竿」能把「魚」掉上來呢?學生很快就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魚鉤,有的說是磁鐵……,甚至有學生說拿來研究一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都被這個游戲激發了,這樣後面的實驗探究都能有效的開展了。
創設學習情境方法有很多種,只要是能激發探究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均可運用。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合理,有效的創設情境方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材,靈活選擇,運用,並潛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導課真正成為一節課成功的一半。
二、選擇合適材料,方便實驗操作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科學規律,光靠一張嘴巴、兩根粉筆是遠遠不夠的。要完成科學探究的目標勢必要藉助各種形式的科學實驗,而實驗材料是開展科學實驗的前提。合理的選擇實驗材料有助於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精神。
選取的材料要貼近生活,最好是隨時可得,隨處可見的,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有助於教師的教學順利開展。如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這一課中「土電話」的製作,教材選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線,取材方便、效果很好。
在選擇材料進行實驗時,所選材料是否具有引導性,能否是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深入探究。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教學中,教材中出示了三個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瓶子作為學生的研究材料,然後在三個瓶中裝入不同的水進行比較。實際上僅靠這樣的材料設計並不適合我們的學生,研究起來無從下手,也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直接經驗,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對此,我又增加了一個瓶子,利用這個瓶子來對比衡量水的多少。學生在運用直接生活經驗時發現探究障礙,從而能更好地科學探究。這里增加的這個瓶子體現了知識建構的引導性,更有助於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
只有根據學生和課程的實際來設計、選取合理的有結構的材料,才能讓學生由材料引發經歷,由經歷形成科學認識,方便實驗探究活動的是順利開展,最終發展和豐富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實驗開展
實驗探究在小學科學課的學習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學生步入奇妙的科學殿堂;常常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都具有其他教學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選擇合適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實驗探究,是最為重要的。
如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探究哪些物體能被磁鐵吸引。教師應該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是有效科學探究的保證。因為這個實驗的過程非常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時間去指導,把時間留給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去發現問題,並通過交流,收獲知識。學生會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學生由於年齡的特點,加上認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師適度和合理的指導,學生的科學探究就會變得目標不明確,偏離方向。因此,教師要在設計教學計劃時,選擇合適的策略,引導實驗探究,確保實驗探究有效開展

2. 小學科學實驗步驟

雖然小學科學不是主課,但是老師應該對小學科學實驗充分重視,在備課方面要精心准備。確定好教學內容和方向,明確教學目的,對一學期的科學實驗都有一個系統的規劃。
2
/6
學生准備工作。
有的實驗課是實驗室里本來就有現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實驗課是需要學生自己准備實驗工具的,老師應該在上課前,讓學生們准備好相關實驗工具,並提前預習實驗內容。
3
/6
提升學生興趣。
小學生剛開始對科學實驗課是比較感興趣的,但是孩子們年紀比較小,容易在短時間內就對科學實驗失去興趣。老師應該鼓勵孩子動手做科學實驗,並及時予以一定的獎勵。
4
/6
演示方面。
小學科學實驗雖然過程不是很復雜,但是也是需要老師進行實驗方面的演示的。老師演示的時候,要確定每一位小學生都看的很清楚,邊做實驗邊提問,加強互動。
5
/6
教學方式。
小學科學實驗課的教學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讓學生一個個的操作過關,有的是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然後互相合作完成實驗。不管什麼教學方式,一定要學生們寫下詳細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6
/6
考核方面。
小學科學實驗一般不做考試要求,但是老師們可以自己對學生進行考核。對學生的做實驗的態度、實驗操作過程、實驗結果進行評分,作為小學生的平時成績,引起學生對科學實驗課的重視。

3.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計劃

小學六年級科學實驗教學計劃
(2010學年上學期)
實驗目的: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要以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素養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努力擺脫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讓學生在自然實踐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態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本學期在勞動實踐教學中力求體現新課標的特點,始終圍繞"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為了迎合學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素養。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培養學動手操作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能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體驗成功的喜悅;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及創新精神,使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為將來發展我國的科技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本學期在實驗教學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體要求:
六年級:科學六年級從使用工具開始,提出研究問題,然後研究最簡單的機械—杠桿,由此開始認識杠桿類機械,再研究非杠桿類機械,最後以自行車為載體,以齒輪研究為主要內容對前面的研究作一次總結與提升,讓學生對機械的作用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接著探究不同形狀結構所包含的力學道理,包括條形材料抗彎能力與形狀的關系、拱形承受力的特點,拓展到圓頂形、球形、各種弧形,從人造物體擴展到生物體,在此基礎上探究框架結構的特點,加固框架結構的方法和物體穩定性問題,並展開設計製作活動,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設計科學合理的形狀結構;從最熟悉的電出發,探究電生磁,製作電磁鐵,探究電磁鐵磁力大小,玩具電動機原理,然後以電能為中心認識能量及相互轉化,再擴展到宏觀的太陽能的轉化與儲存;知道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同種生物不同的個體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體不同的形態結構是與它們的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知道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重要資源。知道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就要保護它們賴以生活的環境。能用實驗、調查、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並能利用圖、表等方式記錄、整理調查資料。能夠關注周圍生物所生活的環境,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認同人類是生物家族中的一員,願意並能夠與生物家族的其他成員和諧相處。

4. 小學科學實驗論文:如何進行科學實驗教學

質疑問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表現,優化課堂結構,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專必須鼓勵屬學生質疑問難。教師要創造和諧融合的課堂氣氛,允許學生隨時「插嘴」、提問、爭辯,甚至提出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學生有疑而問、質疑問難,是用心思考、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可貴表現,理應得到老師的熱情鼓勵和贊揚。現在對學生的隨時「插嘴」,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應抱歡迎、鼓勵的態度給與肯定,並做出正確的解釋。

5.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歷史上眾多的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從觀察中產生好奇,在實驗中發現規律。作為江蘇省實驗小學,應使學生從小建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有必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近年來,三-六年級開設了科學這門課,從教材內容的編排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教材把學生實驗貫穿教材的始終。三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觀察我們周圍的生物,觀察在我們周圍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從四年級開始,就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中發現的現象,從中明白科學道理。介於國家對培養青少年科學發展觀的需求,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我們把《如何培養小學生科學小實驗能力》作為研究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提高廣大科學任課老師科學實驗的能力,使老師從不重視科學實驗到會做科學實驗到熟練掌握小學科學實驗的智能力。


2.讓學生從小學會科學實驗,掌握一般性科學實驗步驟,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以及實驗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二-八周,組織教師學習並進行組織分工,按所教的年級提出的不同要求,三年級從觀察實驗為主,指導學生觀察並出看到的一些現象。


四年級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小實驗,並能按要求寫出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中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


五、六年級能按要求設計小實驗,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九-十五周,按教材內容的編排進行科學小實驗。


十六-二十周小結,要求上繳各類實驗報告。


教者上繳一篇關於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課案以及反思。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 利用集體備時時間組織教師熟悉教材,明確本學期應該做哪些小實驗,應該准備哪些實驗儀器,實驗的材料,哪些是學校提供的,哪些應是學生自己疇備的。指導任課教師如何組織學生寫實驗報告。

2.組織教師觀察小學階段實驗錄像,讓廣大老師特別是新上崗的老師自己會做實驗,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和要求。


3.明確各年級實驗要求


三年級:觀察土壤、植物以及固體、液體,使學生在觀察中掌握觀察方法,會用觀察的工具,知道一些自然現象和科學道理,會寫觀察記錄。


四年級:觀察了解人的骨骼和肌肉,了解蠶一生的生長過程,了解物體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認識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掌握一些常見的調查和預測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五年級:①動手實驗,知道一些簡單的機械的原理及作用。其中杠桿、輪軸、滑輪要分組做實驗。②動手操作搭支架,建橋梁,造房子,感受生活中物體形狀與結構的科學道理。③觀察一些生物繁殖後代的方式。④觀察岩石與礦物。⑤觀察感受人腦、神經系統以感覺器是怎樣配合的。學會一些交流和質疑的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六年級:①觀察人生成長的變化,明白一些遺傳與變異的道理。②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體會並理解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知道地球是人類與生物是共同的家的理念。③實驗理解各種能量之間的轉換,明白人類為什麼要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的道理。


4.利用周三的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成員交流小實驗情況。


①實驗時發現了什麼問題。


②對比實驗以及模擬實驗的操作步驟。


③如何寫實驗報告。


④如何寫科學小論文。


五、課題的研究成效。


  1. 老師增強了科學小實驗意識,戴紅玉、徐小慶、徐小鳳、許一翔等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胡亞平、曹旭輝把儀器供到班上,有機會就組織學生觀看演示實驗。

2.學生學會寫實驗報告,目前學生寫實驗報告三百多篇,學生寫的科學小論文三十多篇,四(3)班學生黃立銘等學生的科學論文獲市一等獎。


3.老師撰寫的科學小實驗方案及反思十多篇。


六、存在的問題。


  1. 有的老師怕實驗時學生難管理,少做實驗,只做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少。

2.有的學生寫的實驗報告過程不全,實驗結論不明顯。


這問題有待於下一學年繼續研究解決。

6. 小學科學教學如何做好實驗准備

我是一名小學專職科學教師.以前我總認為科學課只要教師備好課,准備好實驗器材,便是做好了科學探究前的准備工作.但隨著科學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我碰到了實驗器材准備難的問題,曾多次導致探究活動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對探究活動認識不足,准備不到位.眾所周知,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有結構的活動組成,而每個活動都必須要准備有結構的材料.那如何解決教師實驗前准備難的困難呢?我認為,在科學探究活動之前,不僅教師要准備好,而且學生也應准備好.下面談談我的做法:一、多層次了解學生,通常我會在上一個單元課之前這樣做:事先讓孩子們列出本單元比較完整的一張實驗器材清單,讓每個小組商量著作好相關的實驗准備,根據孩子們可能提供的實驗材料,教師做到心中有數.為此,在每堂探究課之前,再讓每個小組商量著做好本節課的實驗准備,根據學生提供的實驗材料,我再為學生補充一些欠缺的材料.好幾次,我驚喜的發現,學生在了解和准備實驗材料的同時往往會在課前進行一些小實驗,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探究慾望.這樣的科學課,就為他們的科學探究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學生多了強烈的體驗,多了高度的參與,真正做到不為教學而探究,而為探究而探究,實現了精彩高效的課堂探索.二、多角度開放學生,學生的創造性是無限的,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當我們敢於放手的同時我們就會由衷地發現學生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學生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令我不勝感慨:我在教學三年級科學下冊「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課,課前了解到學生很樂意研究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於是在教師准備相關材料的基礎上,允許學生帶來自己想研究的物體,結果學生們帶來了很多富有意義的材料:有大海螺等「稀有」材料,有重重的小碟子,有洋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沉浮的食品等.這些材料充滿了結構性,在印證重量、體積與沉浮的關繫上具有意想不到的說服力,比我「精心」准備的材料要合理得多,也極大地「吊」起了他們探索的「胃口」!所以當我宣布請各小組自由找5樣東西由重到輕、由大到小排好順序,再猜測、實驗、比較、思考的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那麼高昂,他們的發現又是那麼新穎和科學,他們發現小碟子很重,放滿水後又會沉下去了;他們還發現,牙簽有是時是沉,有時又浮了,具體要看牙簽有沒有浸透水,浸透了,就會沉.就這樣,當我們在開放材料的同時,我們也開放了孩子們的「大腦」!同樣,對教科書上現成的實驗結論和方法我們也可來個開放式思考:「沉浮」單元中一個活動採用了擠壓瓶子讓「潛艇」沉到瓶底,學生探索時覺得擠壓太困難,太麻煩,繼而想出了只要倒轉瓶子,讓筆帽內充滿水,它自然下沉,而下沉的原理與壓縮空氣後讓水進入有異曲同工之妙.三、多方面激發學生對於小學生來說,探究動力源自於他們對探究活動的興趣,一些新鮮的、未知的、好玩好看的、滿足探究慾望的事物往往能夠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為此,我們要適時適地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實驗材料的意識,讓更多的實驗成員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中來.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探究活動充滿熱情,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當然要讓學生有濃厚的探究興趣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夠產生的,而是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內化而成的.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材料》時,我讓學生課前准備活動材料以便上課時使用,上課時學生帶來了用放大鏡觀察的材料.瞧,同學們多認真,觀察完自己准備的材料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觀察,還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看得出來他們非常喜歡觀察.四、多靈活分組學生 當實驗材料多,需要小組合作時,收集實驗材料就要進行合理分工.我的具體做法是:(1)先分好學習小組,根據學生的喜好,自由搭配學習小組成員,一旦組成就要分工合作,選好學習小組的組長;(2)分小組商討下節課實驗探究內容,預習時間我一般安排在每堂課下課前的幾分鍾,然後討論好要帶的材料,並全班進行交流匯報,以便備齊實驗材料;(3)由組長負責統一分配,落實到每個人帶什麼實驗材料,缺一不可.如果到時哪一小組的某一個人忘了帶實驗材料,則整組將無法展開實驗,他將受到組員的譴責,這樣通過合理分工,互相監督,人人都能及時准備好學習材料.總之,實驗前師生的充分准備,才能使我們的小學科學實驗課堂有序、高效地進行,這是提高實驗效率的首要保障.

7. 怎樣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更有效

[摘 要] 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科學課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科學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做實驗可以激發學生愛科學的情感,有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科學素質,發展學生的能力。教師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使實驗教學更有效?筆者從實驗興趣的激發,到實驗目的的明確,一步步的展開至實驗設計以及一些實驗的改進和拓展方面等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以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興趣 實驗 有效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這一宗旨。由此,科學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既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實驗是完成《科學》教學任務的有效途徑。科學課,每節課都有探究活動,那麼多的活動是否有效?結合平時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激發實驗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

創設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境和認知環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在《磁鐵有磁性》一課中,通過游戲創設學習情境的。我拿出一個「釣魚玩具」,請四位學生上講台比賽「釣魚」,一下子學生都搶著上去了,學生的興趣都上來了。當四位學生完成「釣魚」比賽後,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麼用「魚竿」能把「魚」掉上來呢?學生很快就在下面議論開了,有的說是魚鉤,有的說是磁鐵……,甚至有學生說拿來研究一下。學生們的探究興趣都被這個游戲激發了,這樣後面的實驗探究都能有效的開展了。 2、巧設懸念,促使學生去實驗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 「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識規律,結合科學學科的特點,巧設懸念,誘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願望。 在講三年級《空氣占據空間》一課時,我設計在兩個空礦泉水裡分別放一個氣球,但一個底下有個小洞一個沒有洞。我先讓同學討論能不能把瓶子里的氣球吹大?然後讓大家認為都能吹大,再讓班上力氣最小的女同學和力氣「最大」的同學比誰吹的更大?事實卻小女生贏了,男生的氣球始終吹不大。這樣,原有的認識結構不平衡了,學生急需解決這時的矛盾,興趣就高漲了。

二、明確實驗目的

實驗目的總是與所研究的問題相聯系的。學生對實驗是否有興趣,取決於對實驗目的的了解。如果實驗只是為了實驗而實驗,既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實驗,又不能高效地收集事實;如果實驗目的不明確,就不能激活學生認知的內驅力。因此,指導學生實驗時,在實驗前應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如:《斜面》一課,首先應舉例說明什麼是斜面,然後提出問題:斜面有什麼作用?把它作為一個研究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根據以有經驗假設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設計實驗的目的就是證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學生能設計出對比實驗,這是關鍵,他們已經有針對性的目的,把豎直提起的物體用的力與沿斜面拉起物體用的力進行比較,說明用斜面省力。這樣的實驗,學生根據所研究的問題,分析相關因素,做出假設,確定實驗目的和方法。學生自主意識增強,積極參與到探索科學規律的活動中來,經歷了探究的過程,學習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三、精選探究材料

科學課是由一個個活動組成,一個個活動需要一份份有結構的材料。如果沒有材料空談活動就是紙上談兵,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倘若材料不夠典型,沒有結構,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選擇生動有效的結構材料是提高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性的前提和依託。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經過精心設計,有著豐富內在聯系的材料,蘊涵著某些關系和規律的典型教學材料組合。通過有結構的材料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如在教學《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中,教師為學生准備了木塊、石頭、泡沫塑料、胡蘿卜、鐵蓋、橡皮塊、回形針、牙簽、蠟燭等材料。有些能浮的,有些能沉的,有些既能沉也能浮的,還有一些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球形材料一組5個;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材料一組5個,用來探究物體沉浮的規律。這些有結構的材料集合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樂於探究的環境。在該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利用這些有結構的材料對物體沉浮的有關認識經歷了「發現-----否定-----再否定------再發現」這樣一個不斷沖突、不斷修正的過程,使學生對他們原來所做的關於沉浮的解釋加以修正。學生通過這節課的觀察活動,認識到「相同大小的物體,輕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輕重一樣的物體,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使學生進一步感到「體積大、重量輕的物體容易浮;體積小,重量重的物體容易沉。」從以上片段可以看到,有了生動有效的結構材料,有效地促進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並實現了孩子認知水平的發展

四、改進實驗教材

小學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精心設計實驗,讓學生通過親身參加實驗獲得知識是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關鍵。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基石。但隨著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推進,科學教材的不斷更新,有些時候教材的設計以及編排不是很合理,假如我們還是照本宣科,一塵不變地進行實驗教學,那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反之,假如能夠大膽地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進再進行實驗可能效果會好得多。如《熱是怎樣傳遞的》這一課中,有個實驗要求在一段鐵絲上每隔一定距離用蠟粘上一根火柴,將鐵絲固定在鐵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懸掛,用酒精燈給鐵絲的一端加熱。觀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來?課文的要求是用蠟粘,我課前做時火柴不能用蠟粘牢。還有蠟的多少對實驗結果影響很大。我就改蠟為軸承油——— 「黃油」。經過好課前的實驗,成功了,以後在課上就用它了,而且效果很明顯,教室里響起了陣陣歡呼聲。如在《比較水的多少》一課教學中,教材中出示了三個大小、形狀各不相同的瓶子作為學生的研究材料,然後在三個瓶中裝入不同的水進行比較。實際上僅靠這樣的材料設計並不適合我們的學生,研究起來無從下手,也沒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直接經驗,構建新的知識結構。對此,我又增加了一個瓶子,利用這個瓶子來對比衡量水的多少。學生在運用直接生活經驗時發現探究障礙,從而能更好地科學探究。這里增加的這個瓶子體現了知識建構的引導性,更有助於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注重實驗指導

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做到每次都能較高質量地完成。如何使演示實驗現象明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

分組實驗有助於學生理解知識和訓練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生實驗操作過程中,進行正確的實驗操作指導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要著實做好以下工作:

(1)實驗器材的分發

要設計好實驗器材的分發工作。考慮到安全問題、實驗要求等,有些實驗器材可以在課堂上學生討論時分發,如高高的量筒等;那樣既不浪費時間又能及時使用和指導。有些則在課前分發。總之,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對實驗器材的分發做到最優化。

(2)正確完成操作,嚴格遵守實驗操作規程

在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充分保證學生能獨立操作,發現錯誤,及時糾正。學生發生錯誤操作的原因,一般是由於不了解操作原因或思想上的疏忽。如用量筒進行液體測量時,量筒必須放平,觀察者的視線要與量筒內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等等。教師須嚴格要求學生遵守操作規程,明確操作要領,使學生了解每個正確操作所依據的原理。

(3)指導學生作好實驗記錄

要求學生如實記錄實驗方法、步驟和觀察到的現象,並用簡明的語句,是鞏固學生實驗操作、培養觀察和表達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學生往往重實驗、輕記錄,教師必須予以嚴格要求,及時指導。

六、合理評價實驗

教師對實驗的評價不必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時評價,同時注意評價的真實性。實驗評價對於學生一些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及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教師的實驗評價可圍繞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設計實驗、方法創新的能力、團結協作、科學探究的能力等進行評價。如《改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一課中,在「改變橡皮泥的沉浮」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團橡皮泥,讓學生推測它在水中是沉是浮,師再將橡皮泥放入水中,橡皮泥下沉,問:大家能讓橡皮泥浮上來嗎?說說你的方法和理由。學生想到(如把橡皮泥和泡沫綁在一起;往水裡加鹽、加糖……)等許許多多想法,雖然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但教師都給了激勵性的評價。在評價後,追問:不藉助任何材料,能讓橡皮泥浮上來嗎?說說你的方法和理由。這時由於學生在前面受到過表揚,他們會放大膽子去思考,就能促進實驗探究的有效開展。 總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科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開深入的探究,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中探究活動的效率得到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8. 小學科學的實驗教學的課題有哪些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核心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小學科學的學習要以探究活動為核心,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

熱點內容
數學世紀金榜答案 發布:2024-10-20 01:12:08 瀏覽:941
全縣師德師風匯報材料 發布:2024-10-20 00:57:00 瀏覽:8
教學的教育性 發布:2024-10-19 23:30:08 瀏覽:176
濟南學易佳教育中心 發布:2024-10-19 21:58:57 瀏覽:25
關英語 發布:2024-10-19 21:40:32 瀏覽:898
世界生物工廠 發布:2024-10-19 21:33:07 瀏覽:856
長豐縣教育局 發布:2024-10-19 21:27:07 瀏覽:897
北京教育學院地址 發布:2024-10-19 21:06:05 瀏覽:161
師德小姐 發布:2024-10-19 20:58:46 瀏覽:569
語文教學質量分析 發布:2024-10-19 20:50:17 瀏覽: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