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言文
❶ 詹體仁,字元善文言文
《宋史·詹體仁傳》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綎,與胡宏、劉子翚游,調贛州信豐尉。金人渝盟,綎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辟為屬。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其願也。」謝不就。為泉州晉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薦於朝。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少卿。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餘萬。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剽掠為變。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餘里,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宜速加誅討。」帥用其言,群黨悉散。
除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謂:「《易》於《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湮鬱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聖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雲霧,。丕敘彝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時上以積疑成疾,久不過重華宮,故體仁引《易》睽弧之義,以開廣聖意。
孝宗崩,體仁率同列抗疏,請駕詣重華宮親臨祥祭,辭意懇切。時趙汝愚將定大策,外庭無預謀者,密令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達意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為援立計。寧宗登極,天下晏然,體仁與諸賢密贊汝愚之力也。
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聖帝事德壽二十餘年,極天下之養,諒陰三年,不御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卒用其言。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與宰相異議,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退居霅川,日以經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以胥吏執役,後倚侂胄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污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雜賦八千。移守鄂州,除司農卿,復總湖廣餉事。時歲凶艱食,即以便宜發廩振捄而後以聞。
侂胄建議開邊,一時爭談兵以規進用。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俟時。皇甫斌自以將家子,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為文明暢,悉根諸理。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餘人,皆當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從其游,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世服其確論雲。
❷ 詹體仁,字元善文言文翻譯
宋史詹體仁傳
【原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父綎,與胡宏、劉子翚游,調贛州信豐尉。金人渝盟,綎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辟為屬。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其願也。」謝不就。為泉州晉江丞。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薦於朝。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少卿。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餘萬。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剽掠為變。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餘里,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宜速加誅討。」帥用其言,群黨悉散。
除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謂:「《易》於《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絕,方其未通也,湮鬱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伏惟陛下神心昭融,聖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雲霧,。丕敘彝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時上以積疑成疾,久不過重華宮,故體仁引《易》睽弧之義,以開廣聖意。
孝宗崩,體仁率同列抗疏,請駕詣重華宮親臨祥祭,辭意懇切。時趙汝愚將定大策,外庭無預謀者,密令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達意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為援立計。寧宗登極,天下晏然,體仁與諸賢密贊汝愚之力也。
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聖帝事德壽二十餘年,極天下之養,諒陰三年,不御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卒用其言。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與宰相異議,除太府卿。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退居霅川,日以經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以胥吏執役,後倚侂胄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殷勤。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污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雜賦八千。移守鄂州,除司農卿,復總湖廣餉事。時歲凶艱食,即以便宜發廩振捄而後以聞。
侂胄建議開邊,一時爭談兵以規進用。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俟時。皇甫斌自以將家子,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為文明暢,悉根諸理。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餘人,皆當世知名士。郡人真德秀早從其游,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世服其確論雲。
論曰:彭龜年、黃裳、羅點以青宮師保之舊,盡言無隱。黃度、林大中亦能守正不阿,進退裕如。此數臣者,皆能推明所學,務引君以當道,可謂粹然君子矣。陳騤論事頗切時病,詹體仁深於理學,皆有足稱者。然騤嘗詆譏呂祖謙,至視趙汝愚、劉光祖為仇,而體仁乃能以朱熹、真德秀為師友,即其所好惡,而二人之邪正,於是可知焉。
(《宋史·列傳第一百五十二》)
【參考譯文】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其父詹忄造,與胡宏、劉子翚交遊甚多,被調任贛州信豐縣尉。金人背棄盟約後,詹忄造拜見張浚陳述了滅金之計,張浚召他為屬下。詹體仁在隆興元年(1163)考中進士,被調任饒州浮梁縣尉。郡府呈上詹體仁捕捉盜寇的立功狀建議加以賞賜,詹體仁說:「因此而受賞,不是我的本意。」婉言謝絕了賞賜。詹體仁任泉州晉江縣丞。宰相梁克家是泉州人,他向朝廷推薦詹體仁。詹體仁進入朝中為太學錄,被升為太學博士、太常博士,調任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後,詹體仁任提舉浙西常平官,拜為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任司農少卿。詹體仁奏請蠲除各郡積欠的應交納的賦稅一百餘萬。有逃跑的士兵一千人進入大冶境,他們用鐵鑄錢,剽掠財物,騷擾百姓。詹體仁告誡駐地軍隊統帥「:這里離京師一千多里,如果等到向上面請示得到迴音,敵人的勢力已十分囂張了。應立即加以討伐。」統帥按照他的意見行事,亂黨全部散去。
詹體仁拜為太常少卿,他晉見光宗對話時,首先就陳述父子之間恩情至為深厚的道理,說:「《易經》在《家人卦》之後就是《睽卦》,《睽卦》的上九爻辭說:『見到滿身是泥的豬,觀到裝滿著鬼的一輛車子,先張開弓,又放下弓,因為不是敵人,卻是親家迎婚。前行,遇雨則吉祥。』當人極度懷疑而至迷惑時,凡有所見都以為是敵人,卻不知道其實是他們的親人啊。孔子解釋道:『遇雨則吉祥,是因為種種疑惑都沒有了。』大體說來,人倫天理,會有隔閡卻不會中斷消失,當其正處在隔閡不通之時,人們就會心情不暢,郁悶煩亂,似乎難以終日,等到突然清醒明白,煩郁一下子消融釋放,如遇霖雨,這是何等歡悅舒暢啊!竊以為陛下神人之心光明融和,聖者之度恢宏豁達,所有懷疑之事,一朝渙然而解而有如撥開的霧,見及日月,好好地暢述天倫之情,以承接太上皇和皇太後的歡心,以滿足億萬人民的期望。」當時皇上因為心中疑慮成疾,很久沒有到重華宮去看望孝宗,所以詹體仁引用《易》人與人相互離別孤獨的經義,來開導寬解皇上的心。
孝宗駕崩,詹體仁率領同僚上疏堅決反對光宗做出的決定,請皇上到重華宮親自主持祭禮,其言辭十分懇切。當時趙汝愚將要制定大策,外庭無人參加商議,趙汝愚密令詹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把意見傳達給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後垂簾聽政定下決策。寧宗登位後,天下安定,詹體仁與各位賢者私下稱贊趙汝愚做出了大貢獻。
當時討論大行皇帝謚號,詹體仁說:「壽皇聖帝事奉德壽皇二十多年,奉獻了天下所能有的最好的奉養,居喪三年間,不穿常服,漢唐以來從未有過,應贈謚號『孝』。」最終採用了詹體仁的意見。孝宗將要被入殮,詹體仁說:「永阜陵地勢低下,不能使神靈得以妥善安置。」詹體仁與宰相意見不同,被任命為太府卿。不久為直龍圖閣、福州知州,言官竟由於他以前議論過山陵之事而罷免了他。詹體仁退任後居住在較川,每天以經史自娛,人們沒有能窺視到他的內心的。
起初,詹體仁出使浙右,當時蘇師旦以胥吏身份主管役事,後倚仗韓侂胄的勢力躋身為大官,到這時他派人來獻殷勤。詹體仁說:「小人得到天子的器重,其災禍來到沒有幾日了,不要玷污了我。」不久,蘇師旦果然失敗。
詹體仁恢復直龍圖閣、靜江府知府之職,擱置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免雜賦八千。詹體仁被任守鄂州,拜為司農卿,又任總湖廣餉事之職。當時年成不好百姓難以吃飽,詹體仁不等請示,自做主張發放倉中糧食以賑濟百姓,事情過後才報告皇上得知。
韓侂胄建議擴大疆域,一時間大家爭相談論軍事以謀求進升。詹體仁上書給朝廷,說軍隊不可以輕舉妄動,應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皇甫斌自以為是將家之子,好談兵,詹體仁與屬下談論時說他必定失敗,結果果然如此。開禧二年(1206),詹體仁死去,終年六十四歲。
詹體仁特別聰明勤勉,有超人之品行,又博覽群書。少年時跟隨朱熹學習,以心存良知、慎於獨處時之所為為根本。寫文章明白暢達,窮究各種道理。周必大當政時,詹體仁曾上疏推薦了三十多個人,都是當時世上的知名士人。郡人劉德秀早年跟隨他游歷,曾問以居位治民之法,詹體仁說:「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就心中無愧,平心就不會有偏袒。」世人信服他的言論正確。
參考:http://www.fox2008.cn/ebook/bh24s/20宋史/mydoc311.htm
❸ 《元略》文言文翻譯
元略生下來就很聰慧,幼年時則老練成熟。他廣博通曉各種書籍,愛好道義孜孜不倦。孝明帝神龜年間,任黃門侍郎。當時元乂獨攬朝政,暴虐地殺死了輔政 大臣。元略秘密地與哥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一道,打算舉義兵追究國君身邊佞臣的罪行,雄偉的計劃沒有成功,同謀者之間卻產生了罅隙。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 一起慘遭禍害,只有元略隻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
梁武帝蕭衍很早就知道元略的名聲,如今又親眼看見他度量寬宏,學問淵博,因此十分敬重他。蕭衍對元略說:「北魏像東平王您這樣的有幾人呢?」元略回 答說:「我在本朝的時候,黃門侍郎一時缺人,就讓我暫時代理一下。至於朝廷上人才之美,百官的眾多,就好像鳳凰成群,翅膀與翅膀可以互相連接,又如同無數 杞木和梓木連成一片,能把日光遮住。與我不相上下的人,就像趙咨所說的,多到用車子裝、用斗去量,也無法數清楚。」蕭衍聽後大笑。於是就封元略為中山王, 給他一千戶人家的封地,與王子相當。又任命他擔任宣城太守,配備給他一個演奏鼓吹樂的樂隊和帶劍的士兵一千人。元略處理政事清廉簡肅,在政績上很有聲名。 梁朝的權貴們驕矜自大,見到元略到朝廷來,沒有人不對他的進退舉止感到害怕。不久,他又升任信武將軍,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孝明帝釋放了被俘的梁朝人江革,請求讓元略回本國。江革是蕭衍的大將。蕭衍對元略說:「我寧願失去江革,不能沒有您。」元略說:「我全家 遭遇禍難,親人的白骨還沒有掩埋,請允許我回到本朝,去和活著的人敘一敘,並記錄一下死者的情況。」說著就傷心地哭了。蕭衍很同情他,就打發他回去。於是 賞賜給他錢幣五百萬,黃金二百斤,白銀五百斤,至於各種精緻華麗的絲織品和珍貴的賞玩物品,多的無法計算。蕭衍還親自率領眾官把元略送到長江上,當時作五 言詩贈行的有一百多人。他所受到的各種禮待敬遇到了如此程度。
等到元略一渡過淮水,孝明帝就任命他為侍中,封他為義陽王,並賜給一千戶的封地。元略來到朝廷,孝明帝下聖旨說:「侍中義陽王元略,他出身於宗藩華 族,家門先代功勛卓著,他本人內心款潤,外表清秀,兄弟們卓異出群,不同凡響。他們看見道義就忘掉了自己私家,舍棄生命以身殉國,永遠可以稱得上是忠貞節 烈之士,我哪一天忘了他們呢?以前元略他雖然卸去重任在梁朝做官,現在卻回歸了本朝。他有志向,有操守,能有始有終。他的美名將要在史冊上流傳,並且與日 月同輝。元略先前還沒有到達京城的時候,我就在心裡給他立了名稱,所以封他為義陽王。」不久,元略又升任為尚書令、儀同三司,並且兼任國子祭酒,侍中的官 職還照舊。
元略言語舉動適當得體安舒高雅,這是出自他的天性。他從南方回到北方後,更加高超不凡。他的言談議論與行動舉止,成為朝廷與民間學習效法的楷模。孝庄帝建義元年,元略死在河陰,後追贈為太保,謚號是「文貞」。
❹ 小由基解元文言文翻譯
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鑠人,垂手過膝,能百步穿楊葉,號「小由基①」。能以索持犀牛卻行②。嘗乘駿馬馳突賊陣,往返如飛。
初,起兵保安軍德清砦③,積功授青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擢⑤偏將軍。世忠出下邳,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世忠憂之。元便領二十騎游擊,俘其生口,備悉敵情。俄而復出,敵騎數千四面集,元擲身陷陣,左右鶻擊⑥,大呼,聲振刀甲。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門宣贊舍人。
(節選自解縉《太原王傳》)
【注釋】①由基:即養由基,春秋時楚人,善射。②卻行:倒退而行。③保安軍德清砦:與下文「下邳」,均為地名。④清澗都虞侯:與下文「偏將軍」「閤門宣贊舍人」,均為官名。⑤擢:提拔。⑥鶻擊:像鶻一樣猛擊。鶻:鷙鳥。
1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只劃一處)(1分)
敵 騎 數 千 四 面 集
12.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3分)
(1)優( ) (2)備( ) (3)遁( )
13.說說「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的意思。(2分)
14.《口技》中寫賓客「兩股戰戰,幾欲先走」,是通過側面描寫表現口技人技藝高超。請找出選文中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2分)
15.為了突顯人物形象,選文主要寫了解元的哪兩個特點?請用自己的話概括。(2分)
參考答案:
11.敵騎數千/四面集(1分)
12.(1)以……為憂,感到擔憂(1分) (2)詳細,詳盡(1分) (3)逃跑(1分)
13.(士兵們)聽說金兵大隊人馬逼近,驚訝不已,軍心動搖。(2分)
14.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2分)
15.力大無比,本領高強(1分);智勇雙全,戰功卓著(1分)。
參考譯文:
解元 字善長,吉水縣人。濃眉俊目,手臂極長,起於行伍,尤善騎射,可與春秋時期神箭手養由基媲美,因此人送外號「小由基」。力量驚人,能用鐵索牽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經縱馬馳騁敵陣當中,驍勇善戰,來往如飛一般。
起初,解元從德清砦起兵做保安軍,功勞累積而擔任清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解元為韓世忠麾下偏將。韓世忠到下邳後,聞金兵大隊人馬將至,士兵驚恐,軍心動搖。解元沉著應戰,率領20餘騎兵悄悄出發,擒拿金兵數人,得知敵動態。返回途中遭遇敵騎兵數千人,解元躍馬橫槍,像鶻一樣猛擊,將敵酋長挑落下馬,其餘金兵望風而逃。解元以功授門宣贊舍人。
❺ 《解元殺敵》文言文的翻譯
【原文】
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竦眉俊目,曙光玉立,神彩鑠人,垂手過膝,能百步穿楊葉,號「小由基」。能以索持犀牛卻行。嘗乘駿馬馳突賊陣,往返如飛。初,起兵保安軍德清砦,積功授青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擢偏將軍。世忠出下邳,聞金人大至,眾心搖愕。世忠憂之。元便領二十騎游擊,俘其生口,備悉敵情。俄而復出,敵騎數千四面集,元擲身陷陣,左右鶻擊,大呼,聲振刀甲。一大酋驚,墜馬走,眾懼辟易遁去。以功授閤門宣贊舍人。
【注釋】
1、由基:即養由基,春秋時楚人,善射。
2、卻行:倒退而行。
3、保安軍德清砦:與下文「下邳」,均為地名。
4、虞候:與下文「偏將軍」「 門宣贊舍人」均為官名。
5、鶻擊:像鶻一樣猛擊。鶻:鷙鳥。
【譯文】
解元,字善長,吉安吉水人。濃眉俊目,長相英俊,身材頎長,神采灼爍,雙手過膝,可在百步之外一箭穿過楊葉,號「小由基」。能用鐵索牽引犀牛倒退而行。曾經騎著駿馬馳騁突襲敵陣,來往如飛一般。
起初,解元從保安軍德清砦[zhài] 起兵,積累功績,被任命為清澗都虞侯。建炎三年,詔隸韓世忠,提拔他做偏將軍。韓世忠到下邳後,聽說金兵大隊人馬將要到達,眾人驚恐,軍心動搖。韓世忠對此感到擔憂。解元便帶領二十餘騎兵,擒拿金兵俘虜,詳細得知敵方的情況。不久再次前往,敵方從四面集中數千騎兵,解元身陷敵方布陣,左右像鶻一樣猛擊,大聲呼喊,聲振刀甲,一位酋長驚恐,掉下馬,馬跑了,眾金兵驚慌逃走。解元因為功績任命闔門宣贊舍人。
❻ 范元琰良善文言文翻譯
范元琰,字伯抄珪,一字長玉,南朝時吳郡錢塘人。元琰年輕時非常好學,博通經史,精研佛學,但是其為人很謙遜,從沒有以自己的所長而看不起別人。元琰家中很貧困,僅靠種菜維持生活。有一次,元琰從家中出來,發現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親問他原因,元琰把剛才看到的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問偷菜的人是誰,元琰說:「我之所以退回來,就是怕偷菜的那個人感到羞恥,我告訴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給他人啊!」母子兩人從此嚴守這個秘密。 元琰家的菜園外有一條水溝,有人從水溝中渡水過來偷他家的竹筍。元琰於是特意伐木,在水溝上架了座橋,讓偷竹筍的人不必渡水而過。偷竹筍的人為此非常慚愧,從此這一帶居然都沒有了偷盜之人。
❼ 古文元怎樣寫
古文「元」不是前的意思。「元」可通「原」或「圓」。本意是開始的意思。如「元始天尊」。
❽ 「張家玉,字元子」明史文言文全文翻譯
全文翻譯如下:
張家玉,字元子,東莞人。崇禎十六年進士。李自成攻陷京城,張家玉被抓。張家玉上書李自成,請求旌表自己的家門,並且褒獎撫恤范景文、周鳳翔等,以隆重的禮節對待劉宗周、黃道周。李自成大怒,把張家玉召入宮中,張家玉對李自成只是拱手高舉並不下跪。李自成把他綁縛午門外待了三日,脅迫他投降,用死刑來嚇唬他,但是張家玉始終不為所動。李自成說:「當對你父母施行分裂肢體的酷刑!」於是張家玉就對李自成下跪了。
後來,李自成兵敗向南逃走。阮大鋮等人攻擊張家玉向李自成推薦劉宗周、黃道周。張家玉於是又被逮捕拘押。第二年,南京失守,張家玉趁機脫身逃走。跟從唐王朱聿鍵來到福建,被擢升為翰林侍講,督察鄭彩的軍隊。
清朝順治三年,傳聞清朝大軍來到,鄭彩立即就逃奔入關,張家玉也逃到了新城。清兵來攻城時,張家玉出城迎戰,身上中箭,落馬摔斷了手臂,也逃入關中。後來又命他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廣信。廣信失守以後,請求到惠州、潮州一帶招募士兵,他游說招降了數萬山賊,打算急速奔赴贛州應敵。
順治四年,張家玉與舉人韓如璜集結鄉兵攻打東莞城,知縣鄭霖投降,於是就沒收前尚書李覺斯等人的資產來犒勞士兵。剛剛過了三日,清兵就來到了,張家玉兵敗逃走。後上表永明王朱由榔,又被提升為兵部尚書。沒過多久,清兵又來攻打,韓如璜戰死,張家玉敗走西鄉。西鄉大豪俠陳文豹輔助張家玉攻取新安,襲擊東莞。不久,清兵大批攻至,圍攻了數日,張家玉兵敗逃至鐵岡,陳文豹等皆戰死。
李覺斯非常怨恨張家玉,派人挖開了他家的祖墳,拆毀了他家的宗廟,殺盡滅絕張家玉宗族,把張家玉族人居住的村子變成了一片廢墟。張家玉經過故里,號哭而離去。在路上招得數千人,率領著他們奪取了龍門、博羅、連平、長寧,於是又攻下惠州,接著攻克歸善,撤回屯紮在博羅。清兵來攻,張家玉又敗走龍門,後又招募兵士一萬餘人。
順治四年十月,清軍步兵、騎兵一萬餘人來攻打他。張家玉與清兵大戰十日,兵力衰竭而敗,被包圍了數重。諸將請求突破包圍逃出,張家玉慨嘆說:「彈葯用盡武器損壞,想交戰也沒槍彈;將帥士兵傷的傷亡的亡,想作戰也沒人。怎麼還用得著再徘徊不決,把脖頸里的血濺到敵人的手上呢!」於是遍拜諸將,自投野外水塘中而死,時年三十三歲。
❾ 范元琰善良古文解釋
向:先前
「或有涉溝盜其筍者,元琰因伐木為橋以度之」:有個人趟過水溝偷盜他家竹版筍,元琰就砍伐樹木做成權橋來使他(方便地)過溝。
原因就是他對母親的的回答「向所以退,畏其愧恥,今啟其名,願不泄也。」意思是: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擔心他慚愧羞恥,現在說出他的名字來,希望您不要泄露出去。
❿ 張耆字元弻文言文翻譯
張耆字元弼,開封人。年十一,給事①真宗藩邸,及即位,授西頭供奉官。嘗與石知顒侍射苑中,連發中的,擢供備庫副使、帶御器械。
咸平中,契丹犯邊,以功遷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天雄軍兵馬鈐轄②。邊兵未解,徙鎮州行營鈐轄,又徙定州。契丹圍望都耆與諸將從間道往援比至城已陷矣。耆與敵戰,身被數創,殺契丹梟將。遲明復戰,而王繼忠為契丹所執。耆還,因言天道方利先舉者,請大舉討之,及上興師出境之日。帝以問輔臣,以為不可。遷昭州團練使、並代州鈐轄。明年,契丹兵復入,帝欲親征,耆奏邊事十餘條,多論兵貴持重及所以取勝者。召還,入對,帝曰:「卿嘗請北伐,契丹入塞,與卿所請興師之日同,悔不用卿策。今領守澶州而未得人,如何?」耆請行。帝喜,命為駕前西面鈐轄,令至澶州候契丹遠近。耆馳騎往,改東面排陣鈐轄。
【注】①給事:供職,服務。②鈐轄(qián xiá):宋代武官名。
【譯文】
張耆字元弼,開封人。十一歲時,在真宗的王府供職,到真宗即位後,授任西頭供奉官。曾經和石知顒在御苑中陪侍射箭,接連射中靶心,提拔為供備庫副使、帶御器械。咸平年間,契丹侵犯邊界,憑借功勞升遷為南作坊使、昭州刺史、天雄軍兵馬鈐轄。邊界的戰事沒有解除,調任鎮州行營鈐轄,又調任定州。契丹包圍望都,張耆和眾將領從小路前去救援,等趕到時,城已陷落。張耆和敵軍作戰,身體多處受傷,殺死契丹的猛將。黎明時再次開戰,王繼忠被契丹擒獲。張耆返回後,趁勢進言說上天的規律正是對先行動的人有利,請求大舉討伐契丹,並進奏興師出境的日期。皇帝詢問輔助大臣,認為此舉不可行。遷他為昭州團練使、並代州鈐轄。第二年,契丹軍隊再次侵入,皇帝想親征,張耆上奏邊事十多條,大多是論證用兵貴在持重以及取勝的方法。召回,入朝應對,皇帝說:「你曾經請求北伐,契丹進入邊塞,同你請求發兵的時間相同,後悔沒有採用你的計謀。現在領守澶州還沒有人選,怎麼辦?」張耆請求前往。皇帝很高興,任命他為駕前西面鈐轄,命令他到澶州觀察契丹的遠近。張耆騎馬飛奔而去,改任東面排陣鈐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