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的文言文
A. 古文「志」的意思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顯示
志(1)1、心意 2、記,記住 3、記述 4、通幟 5、標志 6、通痣
求採納~
B. 處處志之中志的文言文意思
做標記。
桃花源記中武陵人離開桃花源,擔心以後找不到回來的路,所以每走一段就做一個標記。
C. 文言文中永志其志的志字解釋
這是簡體字造成的毛病.
原文應當是:「」永(言+志)其志「.也就是 要永遠記住他的意志 的意思.
D. 關於志向的文言文
<<勸學>>,學不可以已!
<<愚公移山>>
<<師說>>
<<愛蓮說>>
<<為學>>
<<陋室銘>>
======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
E. 『志』在古文字中的寫法
志(志)zhì復,其意:
制1. 意向:~願。~氣。~趣(志向和興趣)。~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學。
2. 記在心裡:~喜。~哀。永~不忘。
3. 記載的文字:雜~。~怪(記載怪異的事)。
4. 記號:標~。
5. 〈方〉稱輕重,量長短、多少:~子。用碗~~。
6. 姓。
其在古文中的寫法見下圖:
F. 終為志之的志的文言文意思
志,動詞,做記號。
王裕在它身上做了記號後,把它放回山林。
G. 同志的志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
志,本義為志向,心之所向。志,也是一個豎陸游姓氏。《說文解字》曰:志,意也。從心,之聲。職吏切。在表示志向時,在古代,僅用「志」;在現代漢語里,也僅用「志」。比如立志(樹立志向)、意志(意余銷願和志向)、志氣(志向和氣概)、志趣(志向和情趣)、志士(有遠大志向的人)、志願(志向和願望)悉悶等。在表示記載或者記載的文字、文章時,在古代,「志」與「志」通用,但不用「痣」;在現代漢語里,僅用「志」。比如博物志、三國志、碑誌、墓誌、雜志、志乘、志書、志異等。
H. "志"在文言文中的含義
1.標記(名詞)
2.做標記(動詞)
I. 文言文的志有沒有表明的意思
應該沒有。
附錄:
志
名詞義:
1、形聲字。從心士聲。戰國文字,從心之,之亦聲。意為心願所往。本義:志氣;意願。心之所向,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
志,意也。——《說文》
志,德義之府也。——《國語·晉語》
夫志,氣之帥也。——《孟子》
在心為志。——《毛詩序》
思慮為志。——《春秋·說題辭》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穀子·陰府》
詩言志,歌永言。——《書·舜典》
父在觀其志。——《論語·學而》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後漢書·班超傳》
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身將老寂寞,志欲死閑暇。——唐· 韓愈《縣齋有懷》
2、記事的文章。如:風土志;志乘(志書)。
3、心情。
志不可滿,樂不可極。——《禮記·曲禮上》
4、神志。
罔兮不樂,悵然失志。——《神女賦》
5、通「幟」。旗幟。
衛宮設兵張旗志。——《史記·叔孫通傳》
沛公以周昌為職志。——《史記·張丞相傳》。索隱:「志,旗幟也。」
不用麾志,舉矛為行伍。——《華陽國志》
6、皮膚上生的班痕。後作「痣」。
約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書》
動詞義:
1、有志;立志;專心。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論語·為政》
2、記著。
疆志而用命。——《國語·晉語七》
一經目輒志於心。——《新唐書·褚亮傳》
博聞彊志。(知識廣博,記誦的事多。聞,學識。彊,同「強」。志,記。)——《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3、向慕。
老生惜歲月,烈士志功名。——陸游《感秋》
4、記載;記錄。
《齊諧》者,志怪者也。——《莊子·逍遙游》。釋文:「志,記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周禮·春官·保章氏》
就是張華的《博物志》,也不過志其一二。——《醒世恆言》
5、敘述。
汝將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堯問》
志(志)
動詞義:
1、形聲字。言形志聲。本義:記憶。
志,記志也。——《說文新附》
志,記也。——《字詁》
亮少警敏,博見圖史,一經目輒志於心。——《新唐書》
2、記錄。
太古之事滅矣,孰志之哉?——《列子》
3、做記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晉· 陶潛《桃花源記》
名詞義:
1、標記;記號。
襄陽土俗,鄰居種桑樹於界上為志。——《南齊書·韓孫伯傳》
2、記事的文章或書籍。如:墓誌;地方誌;志表(墓表);志銘(墓誌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