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重點

文言文重點

發布時間: 2020-11-19 01:30:05

文言文中重點詞解釋

而(虛詞)【表轉折】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表遞進】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表並列】則知明而行無過已。
【表修飾】吾嘗終日而思矣。
【表順承】登高而招(本句話中也可作修飾講)
【表因果】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設】鍥而舍之。
【表條件】然則何時而樂耶。 句中而可不譯,也可譯為才。
要區分的是表遞進多譯為而且,表順承多譯為就,接著,然後。
之(代詞)【第一人稱代詞】君將衰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二三人稱代詞】我見相如必辱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指示代詞,這】之二蟲又何知? 《逍遙游》
(動詞 【到,往】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鴻門宴》
(助詞 【位於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孤之有孔明,如魚之有水。《隆中對》
【的】暫時想不起來,不過例句應該挺多。
【提賓得標志】句讀之不知。 《師說》
【定語後置的標志】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列傳》
我是今年的高三畢業生,其他兩個詞暫時還沒整理出來,多多包涵。另外,我們高三用的文言字典是雲南人民出版社,史東編著的,個人覺得很好用,特裡面很多例句都是課本上的,並且,是我們老師推薦的,可以試試。 在語文方面如果還有什麼問題,盡管問,一定全力相助!

Ⅱ 文言文重點字的翻譯


約定

又暗中讓吳廣到戍卒們停留的處所旁的祠堂中
「次」,(戍卒們)停留的處所,與今義的第二(~要)、
質量差(~品)、順序(序)等均不同

Ⅲ 文言文的學習重點是什麼 怎麼學習文言文比較好

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
1.重視預習,學會自學
課前一定要藉助注釋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譯,不要坐等老師來講解。預習時注意找出疑難字句提交課堂討論,向老師、同學請教。對重點字詞要進行歸類認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相當多的文言實詞是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我們要善於記憶、比較、歸納、整理,把「字詞」學「活」。可以自己製作一個「常用文言詞簡表」,列出「詞、詞類、意義、例句」幾個欄目,使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習效率。
2.遵循「字不離句」的原則
不管是實詞還是虛詞,其意義、用法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顯示出來的,積累文言字詞不要死記硬背,而應結合「語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講一概當成解釋字義的根據,這種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於勸善規過足矣」一句,課文下面註解為「能夠做到規勸行好事,不行壞事就不壞了」。這僅是串大意,但學生常據此對號入座地去釋義,誤以為「至於=能夠做到」,「足=不壞」,這就脫離了字詞的既定意義,造成錯誤概念。其實「至於」和「足」不解釋也行。而若認為「勸=規勸」,就又脫離了具體語境,因為「規勸」與行善搭配不起來。這個「勸」就是「勸勉」的意思,與「勸學」的「勸」同義。對翻譯和字義的准確解釋不加區分,很容易違背理解字義詞義的基本原則。
3.牢牢記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種: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省略句和倒裝句,每種又有幾種不同形式,記住形式,便於識記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1)、「......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2)、「......,......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3)、「......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游褒禪山記》)(4)、「......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5)、無標志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如:「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很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還有,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
4.提倡誦讀
語文教材強調文言文的朗讀、背誦,通過多讀多背來掌握文言知識,理解文意,可培養語言感悟能力。文言文和現代文在語言形式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上古書面語言,和後來歷代作家仿古語言而寫成的作品,屬古漢語體系,這類文章跟現代文的主要區別在於語言上的差異。因此文言文學習的難點和重點,也在語言上。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詰屈聱牙;詞的通假、活用、古今異義,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特殊句式,跟現代漢語習慣更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多誦讀,才能培養古漢語語感,只有多誦讀,才能了解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才能領悟文言文的至善至美。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更是一個「泱泱文章大國」,文言文中有許多為政、為人、為學的好文章,好觀點。還有大量的有生命力的詞語和句子,至今仍在延用。只有通過讀,尤其是誦讀,才能體味其特有的品味和意蘊。誦讀可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藉助注釋,粗讀課文。預習時完成粗讀任務。粗讀的首要任務是疏通文字,然後在此基礎上感知課文,從整體上初步把握課文結構。結合注釋,根據上下文讀兩三遍,對課文內容應該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讀中要畫出疑難詞句,以備在課堂上提交討論。
第二步,質疑、解難、細讀課文。通過課內細讀,要能准確地正音、正形、斷句,要解決粗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要增進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領會,精讀課文。精讀時要力求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通過精讀,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體會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鑒賞評價,熟讀課文。這一步主要靠同學們在課後主動進行。要熟讀成誦,要強化文言字詞的學習效果,深化對課文內容、結構的理解。要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評價能力。
誦讀時要做到:眼觀其義,口讀其聲,耳聽其言,腦思其義,把眼、口、耳、腦都動員起來。

Ⅳ 文言文知識點應該是哪些

文言文詞類活用

詞類活用 分類 翻譯方法 例子
名詞動用 前加動詞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詞後加動詞 驢不勝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動詞替換 舍於其址(蓋房子)
名詞作
狀語 表形狀 像…一樣 其一犬坐於前(像犬一樣)
表態度 像對待…一樣 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一樣)
表方位 在…,從…,向… 孔子東游(向東)
表時間 每…,在… 歲賦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輦來於秦(乘車)
表處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形容詞
作動詞 狀語對譯法 敵人遠我(遠離)
補語對譯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動詞替換法 私我也(偏愛)
形容詞作名詞 形容詞+的+名詞 勞師以襲遠(遠方的國家)
使動 名詞使動 使…成為什麼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成為王)
動詞使動 讓…做什麼 臣活之(使…活下來)
形容詞使動 使…變得怎樣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變得愚蠢)
意動 名詞意動 把…當作…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
形容詞意動 認為…怎樣 成以其小,劣之(認為…不好)

文言文翻譯技巧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對文言文閱讀能力的綜合考察。其翻譯原則主要是:忠於原文,力求做到信、達、雅;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對某些詞該怎麼解釋就怎麼翻譯。如「商君佐之」的「佐」就按其意義翻譯成「輔佐」即可。
2.解釋和翻譯有相當距離,不能簡單地把解釋當做翻譯。這種情況,應按這一詞在句中所指的意思來譯。如:「焚百家之言」的「言」當釋為「言論」、「學說」,但這樣的解釋不能作「焚」的賓語,根據文意,這里應譯為「記載言論的著作」。
3.要恰當處理一些修辭格。是比喻的,要翻譯成「像……什麼」,或直接譯出比喻的本體;是借代,只把所代的事物寫出就可以;是委婉說法的,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來譯就可以了。
4.各類專有名詞和各個領域中的習慣用語譯時要注意。凡屬專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謚號、廟號、年號、書名等,可不譯。各種領域中有一系列的習慣用語,如官場中的「下車」、「視事」、「乞骸骨」等,可按現在的說法譯出。
5.句子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時需補出。如「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不內」後省了賓語,可補出。
6.一些文言句子的語序,有時必須改變。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等句式,翻譯時必須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譯出。
7.有些特殊的句子,譯時需要擴充或濃縮。如「懷敵附遠,何招不至?」就應譯為「使敵人降順,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這類句子言簡意深,如翻譯時不擴充,就難於把意思表達清楚。有的句子為了某種需要,故意用繁筆,遇到這種情況,只譯出意思即可。如「(秦)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譯時可凝縮為「秦有並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古文翻譯八法
古文翻譯是對古漢語知識的綜合能力的訓練。近年來,在高考語文試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觀題,體現著新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掌握課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詞句含義」的要求。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譯呢?准確、明白、通順,符合現代漢語表述習慣,沒有語病;能體現原文的語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筆優美、生動、富有表現力是文言文翻譯的標准。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八種方法。

一、 加。即加字法。在單音節詞前或之後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詞或短語。

(一) 單音節變雙音節。如:

1、前辟四窗,垣牆周庭。(《項脊軒志》)

譯文:前面開辟了四個窗子,障壁圍著院子(或「繞著院子砌上圍牆」)。

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譯文: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快樂,同別人一起欣賞音樂也快樂,哪一種更快樂呢?

(二) 同形異義詞取古義。如:(1)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2)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3)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廉頗藺相如列傳》)(4)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久已疲。(《赤壁之戰》)上述四例中,(!)「妻子」,今義指男子的配偶,即愛人(女方);古義為妻子和兒女。(2)「絕境」,今義指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為與外界隔絕的地方。(3)「宣言」,今義是表示政見的公告或聲明;古義指公開揚言。(4)「不過」,今義為轉折連詞,古義是不超過的意思。

二、 減。對於「偏義復詞」,就是一個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對或相反的語素構成,其中一個語素表示意義,另一個語素不表示意義,只作陪襯。翻譯時,要將「陪襯意」去掉。如:

(1) 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指南錄後序》)

(2)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

(3) 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孔雀東南飛》)

(4) 備盜之出入也。(《鴻門宴》)

(5) 世之有飢穰,天之行也。(《論積貯疏》)

(6) 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淺。(《石鍾山記》)

(1)「利害」只有「害」的意思,沒有「罰」的意思;(2)「異同」只有「異」的意思;(3)「作息」只有「作」的意思;(4)「出入」在課文中只有「入」的意思;(5)「飢穰」只有「飢」的意思;(6)

「深淺」只有「深」的意思。

此外,有些詞語只有語法作用而沒有實在意義,如一些語氣詞、發語詞、助詞以及表敬稱或謙稱中沒有實在意義的詞,無法譯出,可刪去不譯。

三、 乘。古漢語中,倍數表達一般是在基數詞後加「倍」字,如果是一倍則單用「倍」表示,「一」省略。如「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孫子•謀攻》)其中,「十」「五」後省「倍」字;「倍」,表示「一倍」。

古漢語中,如果還有並舉兩數,那麼就以其乘積表數了。如「三五之夜,明月半牆。」(《項脊軒志》)「三五」之積為十五,「三五之夜」指陰歷每月十五的圓月之夜晚。同樣,「年方二八」,「二八」即十六歲的花季年齡。

四、 除。古漢語分數表達形式,絕大多數出現在表比較的語境中,結合語境來概括,有如下幾種類型。

(一) 完型式。如「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漢書•地理志》)「三分之一」的分數形式,從古代延續至今,已保留下來了。

(二) 簡略式。如「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十」為分母,「一」為分子,「十一」即十分之一。

(三) 嵌入式。(1)分母+「分」+「之」+分子。如「方今大王之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史記•淮南衡山王列傳》)「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即不足吳楚的十分之一。(2)分母+名詞+「之」+分子。如「大都不過三國之一」(《左傳•隱公元年》)「三國之一」,即國都的三分之一。(3)分母+「之」+分子。如「然民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過十之一二矣。」(《治平篇》)「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至「十分之二」。

五、 留。古代漢語中的各類專有名詞,人名、地名、朝代、官名、年號、度量衡單位和數量詞等不必翻譯,直接保留,只有不譯不明白時才翻譯出來;古今詞義一致的,也無須翻譯。如:

(1)淳於髡一日而見七人於宣王。(《戰國策。齊策》)(人名)

(2)戰於長勺。(《左傳曹劌論戰》)(地名)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春絕句》)(朝代)

(4)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官名)

(5)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陳涉起義》)(年號。秦朝的第二代皇帝胡亥)

(6)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三國志•魏書﹒武帝傳》(量具名)

六。換。 在語言的演變過程中,有些詞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有些隨著舊事物的變化而變化、舊概念的消失而消失。有的可以按照一定語言習慣而靈活運用,即在特定的語境中,改變它的詞性,臨時活用一下。翻譯文言文時,對此要恰當選用現代漢語的詞彙將它們替換。主要注意以下幾種。

(一) 通假字。它作為一種特殊的文言現象,是古人在書寫中用同音代替的辦法寫成的別字。翻譯時,要先找出本字與現代漢語構成的通假。

(1)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齊桓晉文之事》)(「枝」通「肢」,肢體)

(2) 今王田獵與此。(《庄暴見孟子》)(「田」通「畋」,打獵)

(3)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孟子見梁襄王》)(「卒」通「猝」,卒然,突然)

(4)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從,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蚤」通「早」;「施」通「迤」,逶迤斜行。文中指暗中跟蹤)

(一) 名稱說法改變。如:

(1)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篋,箱子,這里指書箱;屣,鞋子)

(2)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項脊軒志》)(爨,灶)

(3)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促織》)(斯須,復音虛詞,一會兒)

(4)目不能兩視而明。(《荀子•勸學》)(目,眼睛)

(二) 詞類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水,游水。名詞活用為動詞)

(2)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人。(《捕蛇者說》)(殫,出產的;竭,收入的。動詞活用為名詞)

(3)斫其正,養其旁條。(《病梅官記》)(正,正枝,或主幹。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4)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一,統一。數詞活用為動詞)

七。移。文言里有幾種語序,和現代漢語里的相應句式的語序如果有所不同時,翻譯中要將文言語序移位。

(一) 主謂倒裝。如:

(1)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2) 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譯文:有幾家能夠稱心快意地過日子呢?

(二) 賓語前置。

(1) 問代詞作賓語前置。如:

A.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譯文: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起呢?

B.大王來何操?譯文:大王來帶著什麼(東西)?

(2) 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如: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記》)譯文:古時的人沒有欺我。

B.莫我肯顧。《詩經•碩鼠》)譯文:沒有人肯照顧我。

(3) 用助詞「之」 、「是」等置於前置的賓語和謂語之間。如:

A.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有什麼用處呢?

B.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譯文:冉求,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4) 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

A.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譯文:國家用什麼來救濟(百姓)呢?

B.是以見效。(《屈原列傳》)譯文:因為這個被放逐。

(三) 定語後置。如:

(1)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明確:「高」修飾「廟堂」,即「高廟堂」;「遠」 修飾「江湖」,即「遠江湖」。)

(2)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以皆是也。(《石鍾山記》)(明確:「鏗然有聲」為定語,修飾中心語「石」)

(四) 介賓短語狀語後置。如:

(1)天下可運於掌。(《齊桓晉文之事》)(明確:「於掌」是「運」的狀語 )

(2)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明確:「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介賓短語做「飾」的狀語。譯文:(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幾種句子成分的特殊順序是文言文固定說法,並非是什麼倒裝句,只是為了便於記憶,學會用現代漢語的語序來翻譯,才將它當作理科公式一樣,利用它來獲取新知識罷了。

八、補。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組成成分,經常省略,譯成現代漢語時需要補充。如:

(1)(蛇)觸草木,(草木)盡死。(《捕蛇者說》)(省主語)

(2)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劌論戰》)(省謂語動詞)

(3)權起更衣,肅追(之)於宇下。(《赤壁之戰》)(省賓語)

(4)將軍戰(於)河北,臣戰(於)河南。(《赤壁之站》)(省介詞)

(5) 蟹六(條)跪而二(只)螯。(《勸學》)(省量詞)

總之,古文今譯,要遵照「信」、「達」、「雅」的原則。即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至於暢達、優美,那是更高的要求。要盡量口語化、規范化,在符合現代漢語語法和語音習慣的基礎之上,正確理解文意,了解原文作者寫作的主旨和感情的傾向。

Ⅳ 文言文重點單字解釋的總匯

初中文言文中常見的重要單字整理如下,希望對你有用哦:拂①入則無法家拂士(輔佐)《<孟子>二章》②行拂亂其所為(違背,不順)《<孟子>二章》故①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孟子>二章》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舊的知識)《<論語>十則》③廣故數言欲亡(故意)《陳涉世家》④公問其故(原因,緣故)《曹劌論戰》⑤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原樣)《狼》⑥桓侯故使人問之(特意)《扁鵲見蔡桓公》若①若為佣耕(你)《陳涉世家》②若夫霪雨霏霏《跟「夫」連用,用在一段話開關用以引起下文》《岳陽樓記》③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像,如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愚公移山》⑤若聽茶聲然《好像,似乎》《核舟記》得①……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通「德」,感激,感恩)《魚我所欲也》②一狼得骨止(得到,獲得)《狼》入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進入)《狼》②入則無法家拂士(國內)《<孟子>二章》夫①其夫囈語(丈夫)《口技》②夫環而攻之《發語詞》《<孟子>二章》③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稱)《愚公移山》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嘆詞,啊)《岳陽樓記》觀①予觀夫巴陵勝狀(看,觀看)《岳陽樓記》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象)《岳陽樓記》開①開我東閣門(打開)《木蘭詩》②旁開小窗(設置)《核舟記》③連月不開(放晴)《岳陽樓記》一①一碧萬頃(都,一概)《岳陽樓記》②長煙一空(全部)《岳陽樓記》③孤帆一片日邊來(數詞)《望天門山》④傳一鄉秀才觀之(全,滿)《傷仲永》⑤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曹劌論戰》芳①野芳發而幽香(花草)《醉翁亭記》②芳草鮮美(發出香味的)《桃花源記》臨①把酒臨風(面對著)《岳陽樓記》②臨溪而漁(靠近)《醉翁亭記》③東臨碣石(登臨)《觀滄海》④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將要)《出師表》秀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秀麗)《醉翁亭記》②佳木秀而繁陰(發榮滋長的意思)《醉翁亭記》見①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看見)《木蘭詩》②曹劌請見(拜見,謁見)《曹劌論戰》③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通「現」,出現)《茅屋為秋風所破歌》④胡不見我於王(引見)《公輸》書①乃丹書帛曰(寫)《陳涉世家》②得魚腹中書(帛書)《陳涉世家》③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書信)《石壕吏》④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名冊,公文)《木蘭詩》語①卒中往往語(談論,說)《陳涉世家》②貧者語於富者(告訴)《為學》章①又用篆章一(印章,圖章)《核舟記》②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章」通「彰」,顯著)《黑池記》然①吳廣以為然(對,是)《陳涉世家》②龐然大物也(……的樣大)《黔之驢》③然而,北通巫峽(這樣)《岳陽樓記》謂①太守謂誰(是)《醉翁亭記》②太守自謂也(命名)《醉翁亭記》③何以謂之文也(稱作,叫作)《〈論語〉十則》④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認為)《愛蓮說》⑤義興人謂為三害(稱為)《周處》鄙①肉食者鄙(目光短淺)《曹劌論戰》②先帝不以臣卑鄙(淺陋)《出師表》③蜀之鄙有二僧(邊境)《為學》益①不治將益深(更,更加)《扁鵲見蔡桓公》②曾益其所不能(增加)《〈孟子〉二章》③有所廣益(增益)《出師表》志①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志向,志趣)《為學》②尋向所志(標記)《桃花源記》③處處志之(做標記)《桃花源記》尋①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尋找)《桃花源記》②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不久)《桃花源記》或①或以為死,或以為亡(有的)《陳涉世家》②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岳陽樓記》食①食之不能盡其材(通「飼」,喂養)《馬說》②食不飽,力不足(吃)《馬說》③一簞食,一豆羹(吃的東西,糧食)《魚我所欲也》道①會天大雨,道不能(路)《陳涉世家》②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途)《出師表》③策之不以其道(方法,措施)《馬說》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仁政,王道)《〈孟子〉二章》⑤伐無道,誅暴秦(道義)《陳涉世家》⑥不足為外人道也(說,講)《桃花源記》令①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命令)《陳涉世家》②攻陳,寬守令皆不在(官名)《陳涉世家》③令辱之(使,讓)《陳涉世家》④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讓)《陳涉世家》具①故人具雞黍(准備飯食或酒席)《過故人庄》②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准備)《活板》③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具備)《核舟記》④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詳盡)《桃花源記》⑤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通「俱」,全,都)《岳陽樓記》就①還來就菊花(親近,觀賞)《過故人庄》②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趨,赴)《隆中對》③瞬息可就(完成)《活板》並①而兩狼之並驅如故(一起)《狼》②並殺兩尉(一共)《陳涉世家》③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全、都)《桃花源記》④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和,以及)《核舟記》國①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國家)《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②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國都)《岳陽樓記》名①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命名,起名字)《醉翁亭記》②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名字)《木蘭詩》③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有名的,著名的)《馬說》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有名聲)《陋室銘》⑤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解釋)《口技》亡①今亡變死(逃跑,逃亡)《陳涉世家》②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滅亡)《〈孟子〉二章》③河曲智叟亡以應(通「無」,沒有)《愚公移山》④亡羊補牢(丟失)為①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將以攻宋(製作,製成)《公輸》②為壇而盟(修築,建造)《陳涉世家》③唐人尚未盛為之(使用)《活板》④孰為汝多知乎?(以為,認為)《<論語>十則》⑤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是)《出師表》備①前人之述備矣(詳盡)《岳陽樓記》②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准備,防備)《活板》③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飲(備辦,做)《石壕吏》乘①車六七百乘(量詞,讀shèng)《陳涉世家》②公與之乘(坐,駕)《曹劌論戰》行①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行走)《桃花源記》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運行)《觀滄海》③必能使行陣和睦(行列,指軍隊)《出師表》④行拂亂其所為(行動)《<孟子>二章》⑤將軍向寵,性行淑均《品行,品德》《出師表》⑥行收兵(行軍)《陳涉世家》⑦陳勝、吳廣皆次當行(行列)《陳涉世家》會①會賓客大宴(適逢,正趕上)《口技》②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會合,聚合)《陳涉世家》③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聚會)《岳陽樓記》④長風破浪會有時(必然,一定)《行路難》⑤每有會意(領會,理解)《五柳先生傳》奔①屠乃奔倚其下(急走,跑)《狼》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指飛奔的馬)《三峽》易①天下事有難易乎(容易)《為學》②願以十五城易璧(交換)《公輸》③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改變)《愚公移山》市①東市買駿馬(交易物品的場所,市場)《木蘭詩》②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買)《木蘭詩》③百里奚舉於市(市井)《<孟子>二章》自①並自為其名(自己)《傷仲永》②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從)《<論語>十則》數①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幾個,讀shù)《寓言四則》②珠可歷歷數也(計算,讀shǔ)《核舟記》類①佛印絕類彌勒(像)《核舟記》②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一類)《活板》策①執策而臨之(鞭子)《馬說》②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馬說》鮮①陶後鮮有聞(少,讀xiǎn)《愛蓮說》②芳草鮮美(鮮艷,讀xiān)《桃花源記》卒①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終於)《送東陽馬生序》②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士兵)《陳涉世家》③生卒不詳(死)環①環而攻之而不勝(包圍)《<孟子>二章》②環滁皆山也(環繞)《醉翁亭記》景①四時之景不同(景物)《醉翁亭記》②至若春和景明(日光)《岳陽樓記》極①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岳陽樓記》②感極而悲者矣!(極點)《岳陽樓記》③……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岳陽樓記》意①與君離別意(情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②望西都,意躊躕(心緒)《山坡羊?潼關懷古》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情趣)《醉翁亭記》④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打算)《狼》勝①予觀夫巴陵勝狀(美好的,好的)《岳陽樓記》②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勝利)《陳涉世家》③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禁)《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師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老師)《<論語>十則》②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軍隊)《曹劌論戰》請①公將戰。曹劌請見(請求)《曹劌論戰》②戰則請從(請允許)《曹劌論戰》伐 ①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砍伐)《賣炭翁》②十年春,齊師伐我(攻打)《曹劌論戰》信①願陛下親之信之(信任)《出師表》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信實)《曹劌論戰》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曹劌論戰》復①更若役,復若賦(恢復)《捕蛇者說》②遂與外人間隔,不復出焉(再)《桃花源記》③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復興)《出師表》果①聞之,欣然歸往,未果(成為事實,實現)《桃花源記》②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副詞,果然、果真)《弈喻》固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徹(固執、頑固)《愚公移山》②人固不能無失(本來)《弈喻》③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孟子>二章》顧①顧野有麥場(回頭看、看)《狼》②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探望、拜訪)《出師表》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詞,反而、卻)《為學》歸①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歸去、返回)《醉翁亭記》②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歸附、歸屬)《讀孟嘗君傳》③微斯人,吾誰與歸(在一起)《岳陽樓記》號①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大聲號叫、呼喊)《岳陽樓記》②號呼而轉徙(大聲哭)《捕蛇者說》③號為張楚(稱號)《陳涉世家》④號令召三老(命令,傳令)《陳涉世家》和①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和煦)《岳陽樓記》②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和樂)《岳陽樓記》③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混和)《活板》節①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季節)《愚公移山》②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操守、節操)《出師表》將①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湊齊音節,無實意)《木蘭詩》②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將恐深(副詞,將要)《扁鵲見蔡桓公》③卿太重,將非鬼也?(或者)《宋定伯捉鬼》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帶兵的人、將領)《陳涉世家》⑤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帶兵)《陳涉世家》絕①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斷、斷絕)《醉翁亭記》②佛印絕類彌勒(極、非常)《核舟記》③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桃花源記》居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居住)《愚公移山》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某種地位或某個地方)《岳陽樓記》③居十日(用在表時間的詞前面,表示經過的時間)《扁鵲見蔡桓公》間①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中間)《醉翁亭記》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曹劌論戰》③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夾雜)《口技》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暗中)《陳涉世家》⑤遂與外人間隔(間隔、間斷)《桃花源記》⑥立有間(一會兒)《扁鵲見蔡桓公》加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愚公移山》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虛誇)《曹劌論戰》舉①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動)《陳涉世家》②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推舉)《出師表》③膠鬲舉於魚鹽之中(選拔)《<孟子>二章》去①則有去國懷鄉(離開)《岳陽樓記》②去死肌,殺三蟲(除掉)《捕蛇者說》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距離)《為學》屬①司合之所屬(隸屬、歸屬)《扁鵲見蔡桓公》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桃花源記》③神情與蘇黃不屬(相類似)《核舟記》④召令徒屬曰(部下)《陳涉世家》是①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正確,與「非」相對)《弈喻》②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認為正確)《弈喻》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代詞,這、這個)《口技》④問之,鬼言,我是鬼(判斷動詞)《宋定伯捉鬼》習①學而時習之(反復練習)《<論語>十則》②新死,不習渡水故耳(通曉、熟悉)《宋定伯捉鬼》向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朝向、對著)《狼》②向吾不為斯役(從前、往昔)《捕蛇者說》許①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答應)《出師表》②雜然相許(贊許、贊同)《愚公移山》③高可二黍許(表約數)《核舟記》④曳屋許許聲(擬聲詞,「許許」讀hǔ hǔ)《口技》應①河曲智叟亡以應(回答)《愚公移山》②殺之以應陳涉(接應、響應)《陳涉世家》③凡所應有,無所不有(應該)《口技》

Ⅵ 初中文言文重點有哪些

1)選自《範文正公集》岳陽樓在湖南嶽陽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唐開元年間,張說在閱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名曰「岳陽樓」。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shì)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蘇州吳縣(現江蘇蘇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2)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時六年」,指慶歷六年(1046),點名作文的時間。 (3)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謫,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金在湖南省岳陽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越,及,到了。 (5)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6)百廢俱興:各種廢弛的事都興旺起來了。廢,荒廢。俱,全、都。興,興辦。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於是、就。增,擴大。舊制:原有的建築規模。 (8)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同「囑」,作文,寫文章。以,用來 (9)予觀夫巴陵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10)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納。浩浩湯湯(shāng):水勢很大的樣子。湯湯,水流大而急。 (11)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涯,邊。際涯:邊際。(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1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早晨陽光明媚,傍晚陰暗無光,天氣景象變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陰,暗。氣象,景象。萬千,千變萬化。 (13)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此,這。則,就是。大觀,宏偉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矣,語氣詞「了」。之,的。 (15)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麼。北:名詞用作狀語,向北。 (16)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極點,此指直達。 (17)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遷客,被貶職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會,聚集。於,在。此,這里。 (18)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覽,觀賞。得無……乎,莫非……吧,大概……吧。異:不同 (19)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論述。「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於」「又如」。霪(yín)雨,連綿的雨。霏(fēi)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霪,過多 (20)開:解除,這里指天氣放晴。 (21)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陰,陰冷。濁,渾濁。排空,沖向天空。 (22)日星隱曜: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光輝,光芒。 (23)山嶽潛形:山嶽隱沒了形體。岳,高大的山。潛,潛藏。形,形跡。 (24)檣(qiáng)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桿。楫,槳。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 (26)斯:這。 (27)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則,就。有,產生。去國懷鄉,憂讒畏譏:離開京都,懷念家鄉,擔心讒言,懼怕譏諷。去,離開。國,京都。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畏,害怕,懼怕。憂,擔憂。讒,讒言。譏,譏諷。 (28)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凄涼的樣子。感,感傷。極,到極點。而,順接連詞。 (29)至若春和景明:又如春天氣候暖和,陽光普照。至若,又如。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瀾不驚:沒有驚濤駭浪。驚,起伏。這里有「起」、「動」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萬頃,極言其廣。 (32)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沙洲上的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 (33)岸芷汀蘭:岸上的香草與小洲上的花草(此句為互文)。芷:香草的一種。汀:水邊平地。 (34)鬱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而或,有時。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 (37)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 (38)靜影沉璧:湖水平靜時,明月印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塊玉壁。璧,圓形的玉。 (39)漁歌互答:漁人唱著歌互相應答。答,應和。 (40)何極:哪裡有盡頭。 (41)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42)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 (43)把酒臨風:端酒當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此指端著。臨,面對。 (44)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45)嗟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46)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異二者之為:或許和以上兩種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於。為,心理活動。二者,這里指前兩段的「悲」與「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4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即指「居廟堂之高」。 (50)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意思是遠離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後置的標志。 (51)是:這樣。進退,這里指前文「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52)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其:大概。必:一定。歟(yú):有版本作「乎」。還有版本是"耶" (53)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微,非,如果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Ⅶ 文言文重點字的意思

之:一般沒能有很多的意思。
1.有「做」、「到」的意思,比如高山仰止,景行行之;
2.「它」「它的」的意思
3.語氣詞,無義,問之、請之;
4.「的」的意思。

乃:1.你、你的,如家祭無忘告乃翁;
2.是的意思,如吾乃……
3.才的意思,如……乃止。
這些都較簡單~~多幾本金庸的書就差不多了

Ⅷ 高中文言文的重點有那些

1. "不亦……乎"連用,表反問,語氣比較委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是……嗎?"
例1 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o察今》)
譯文:像這樣求劍,不是糊塗嗎?
2. "不為……乎"連用,表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算是……嗎?"
例2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o湯問》)
譯文:這不算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3. "不……則"、"不……即"連用,表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不是(這樣),就是(那樣)"。
例3 戰者,必然之勢也,不先於我,則先於彼,不出於西,則出於北。(蘇軾《教戰守策》)
譯文:發生戰爭,是必然的趨勢,不是從我方發動,就是從敵方發動,不是在西邊發生,就是在北邊發生。
例4 方春,百姓不耕即蠶,隙不可奪。(孫樵《書何易於》)
譯文:正當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種就是養蠶,一點時間也分不出來。
4. "非……而……"連用,表判斷,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是……卻"。
例5 非字而畫。(《促織》)
譯文:(紙片上面)不是寫的字,而是畫的畫。
5. "非惟……抑亦"連用,表遞進,相當於現代漢語"不只……而且"。
例6 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陳壽《隆中對》)
譯文:不只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啊。
6. "庸……乎"連用,表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哪裡(怎麼)……呢?"
例7 吾師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韓愈《師說》)
譯文:我學的是道理,哪裡管他的年歲比我大還是小呢?
7.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連用,表詢問或商量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樣(的)"、"為什麼"、"怎麼"等。
例8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給我城,怎麼辦?
例9 非國家之利也,若何從之?(《左傳o襄公二十六年》)
譯文:(對楚國作戰)不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考慮,為什麼要聽從這種主張呢?
8. "如(奈、若)……何"連用,表詢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對……怎麼樣"、"把……怎麼樣"。
例10 以殘年之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o湯問》)
譯文:憑你衰老的年紀和餘力,還不能去掉山上的一草一木,能把土和石頭怎麼樣呢?
9. "何……之有"連用,是"有何……"的倒裝,"何"是賓語。"何……之有"表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有什麼……呢?"
例11 宋何罪之有?(《墨子o公輸》)
譯文:宋國有什麼罪呢?
10. "得無……乎(耶、邪)"連用,表測度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該不會(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例12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耶?(《促織》)
譯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這莫非是指給捉蟋蟀的地方嗎?
11.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連用,表詢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為什麼呢"、"什麼……呢?"、"怎麼……呢?"
例13 而此獨以鍾名,何哉?(蘇軾《石鍾山記》)
譯文:但這座山單單用鍾命名,這又是為什麼呢?
12. "何(奚)以……為"、"何(奚、曷)……"連用,表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做什麼呢?"、"要……干什麼呢?"、"為什麼要……呢?"
例14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論語·季氏》)
譯文:顓臾是我們魯國的臣國,為什麼要攻打它呢?
例15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史記·項羽本紀》)
譯文:項羽笑著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要渡江干什麼呢?"
13. "豈……乎(哉)"連用,表感嘆或反詰,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嗎?"、"怎麼……呢?"
例16 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鴻門宴》)
譯文:我們日日夜夜盼望項將軍的到來,怎麼敢背叛他呢?
14. "其……乎(也、耶)"連用,表揣測、希望、反詰等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大概(恐怕)……吧!"、"還是……吧!"、" 難道……嗎?"
例17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韓愈《師說》)
譯文: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於這個原因而引起的吧!
15. "……孰與(孰若)……"連用,表比較、選擇、反問等,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和(同、跟)……相比,誰(哪個、哪樣)……"、"……比……怎麼樣?
例18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
例19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你們看廉將軍和秦王比,哪個更厲害?
16. "為所"、"為……所"連用,表被動,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的"被"。
例20 不者,若屬皆為所虜。(《鴻門宴》)
譯文:否則,你們這些人最終都會被他俘虜!
例21 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譯文:卻被秦國人多年蓄積的威勢所挾制。
17. "以……為"連用,表判斷,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認為……"、"把……當作"、"憑借(依靠)……作為"等。
例22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
譯文:認為天下最美麗壯觀的東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23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可是藺相如僅僅只憑借一點說話的技巧作為功勞,職位卻在我的上面
18. "與其……孰若"連用,表選擇,相當於現代漢語的"與其……哪裡比得上"。
例24 與其殺是僮,孰若賣之(《童區寄傳》)
譯文:與其殺掉這個僮僕,哪裡比得上賣了他。
19. "安……乎"、"安……哉"連用,表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怎麼……呢"、"哪裡……呢"。
例25 然劉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譯文:但是劉豫州剛敗之後,又怎麼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勢呢?
例26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譯文:燕雀哪裡知道鴻鵠的遠大志向呢?
20. "獨……耶"、" 獨……哉"連用,表示疑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難道……嗎"。
例27 獨不憐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竊符救趙》)
譯文:難道公子你就不可憐您的姐姐嗎?
例28 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相如我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就怕廉將軍嗎?
21. "無乃……乎(歟)"連用,表揣度,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恐怕……吧"。
例29 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崤之戰》)
譯文:遠方的主人對我軍作好了戰斗的准備,這樣去攻打鄭國,恐怕不行吧?
22. "非……歟"連用,表示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是……嗎"。
例30 子非三閭大夫歟?(《屈原列傳》)
譯文:您不是三閭大夫嗎?
23. "寧……耶" 連用,表示反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哪裡(怎麼)……呢"。
例31 寧知此為歸骨所耶?(《祭妹文》)
譯文:哪裡會想到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www.90house.cn

Ⅸ 學習「文言文」的重點是什麼

  1. 多讀。首先要多朗讀。前人學習文言文,強調多讀、熟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多了、熟了,日積月累,也就會逐漸掌握到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領會到文言文用詞造句的一些規律。朗讀的時候,眼、口、耳、心四官並用,能夠加強記憶,增強語感。

  2. 多背。在朗讀的基礎上,盡可能地多背誦一些課文,如果背誦的時候還能抑揚頓挫地體現出原文的韻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一般說來,提出一段或一句,我們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課文中,是什麼意思,這是一種基本功。只要堅持不懈,扎扎實實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語言材料,就可從中獲得一些學習文言文的規律。

  3. 多記。文言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詞語、文字、語法、音韻以及修辭表達、文體特點等方面,其中應首先強調的是詞語。多記一些文言常用詞,這是學好文言文的關鍵,這就要求同學們在閱讀學習課文的時候,凡遇到常用詞中不認識的字或不會講的詞,就要隨文記住其意思。

  4. 多練。就是隨時運用所學的知識,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練習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譯。翻譯課文,有助於熟練掌握文言知識和加深對詞語意義的理解。我們可以把課文筆譯成現代漢語,或者口頭翻譯。怎樣做翻譯練習?有一則文言翻譯口訣,對同學們可能有所幫助。口訣是這樣的:一針對一線,不增也不減。 直譯是原則,意譯莫隨便。文言單音多,可用雙音換。 專名照樣寫,成語不必變。既要會句式,還要會標點。 原文有贅詞,譯文可以免。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貫穿。 是否信雅達,譯完讀三邊。

  5. 多查。即善於藉助工具書,解決文言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會使用工具書,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種能力,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種能力。初學文言文的人,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難懂的字、詞、成語、典故、句法等,必須及時查閱工具書來加以解決。

Ⅹ 課外文言文教學重點有哪些

課外文言文復習專題教案

崔秋萍

【教學目標】

1、了解課外文言文考查的題型特徵;

2、通過典型試題分析,掌握文言文斷句、翻譯基本方法並加以理解和應用;

3、逐步體驗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課外文言文考查的題型特徵;

2、通過典型試題分析,掌握文言文斷句、翻譯基本方法並加以理解和應用;

【教學難點】逐步體驗成功的愉悅,激發學習文言文的熱情。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討論質疑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引出問題:平時我們遇到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是如何來學習的?

二、考綱要求:

《肇慶市中考考試說明》指出,中考重在考察學生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其中包括正確理解具體語言環境中的詞語、句子和文段的意思。斷句、重點句子翻譯是肇慶市中考課外文言文兩大考點。一般是給文言文中的部分語句斷句,用「/」斷開,分值2分。翻譯則要求語句順暢並注意重點詞語翻譯的准確,分值4分。

三、考題示例:

(2011年肇慶市中考語文卷課外文言文試題)

四、解題步驟和方法指導:

(一)斷句

1、練習:

①韓 信 為 相 陛 下 殊 瘦 於 舊 何 不 逐 之(2008年肇慶中考題)

②客 謂 主 人 更 為 曲 突 遠 徙 其 薪 不 者 且 有 火 患(2009年肇慶中考題) ③所 誦 五 言 又 其 所 未 嘗 聞 嘆 美 不 能
已(2010年肇慶中考題)

④或 謂 郊 島 誰 貧 曰 島 為 甚 也 曰 何 以 知 之 以 其 詩 知 之。 ⑤故 福 之 為 禍 禍 之 為 福

2、斷句的常用方法:

①通文意 ②找名詞 ③察對話 ④抓虛詞 ⑤辨句式 ⑥明修辭

3、鞏固練習:

練習一:用「/」給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斷句。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練習二 「用「/」給文中畫橫線的語句斷句。

庄宗與梁軍夾河對壘一日郭崇韜以諸校伴食數多主者不辦請少罷減。庄宗怒曰:「孤為效命者設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鎮,令三軍別擇一人為帥,孤請歸太原以避賢路。」

練習三:用「/」給下列語句斷句。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於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司法官)不能治士則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內不治則如之何王顧左右而言他

(二)翻譯

1、翻譯常用的方法:

①抓重點字詞。

②增、刪、調、補、留、換。

3、鞏固練習:

練習一: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魏文侯問於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對曰:「數戰數勝。」文侯曰:「數戰數勝,國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①李克曰:「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

練習二:把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①,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②」

五、牛刀小試(完成2011年中考試題課外文言文部分)

(乙)

汝有田舍翁,家資殷盛,而累世不識「之」、「乎」。一歲,聘楚士訓其子。楚士始訓之搦管①臨朱②。書一畫,訓曰:「一字。」書二畫,訓曰:「二字。」書三畫,訓曰:「三字。」其子輒欣欣然

③擲筆,歸告其父曰:「兒得矣,兒得矣!可無煩先生,重費館谷也,請謝去。」其父喜從之,具幣謝遣楚士。

逾時,其父擬徵召姻友④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萬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初機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類是已。

(選自《賢弈篇〃應諧錄》)

【注】①搦管:握筆。 ②臨朱:描紅,教師寫好紅色楷字再叫初學兒童用墨筆填寫。③館谷:

教學報酬,古代多用穀物作薪水。 ④姻友:親戚、朋友。 ⑤夥:多。

12.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2分)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萬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畫也。

1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① 其父喜從之,具幣謝遣楚士。

② 逾時,其父擬徵召姻友萬氏姓者飲,令子晨起治狀。

六、課堂小結:

文言文斷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功,整體把握文意並理解文意是斷句的關鍵。斷句的常用方法:①通文意;②察對話 ;③抓虛詞;④辨句式;⑤明修辭 。
解題步驟:通讀全文,弄懂大意——循序漸進,先易後難——藉助特徵,各個擊破——回讀全文,查漏補缺。

「留、換、調、引、增、刪」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解題步驟:通讀全文,把握大意——聯系前後文,仔細推敲——通讀一遍,檢查校正。

七、板書設計

文言文斷句技巧:通文意 、找名詞、察對話 、抓虛詞 、辨句式 、明修辭

文言文翻譯技巧:①抓重點字詞。②增、刪、調、補、留、換。

八、布置作業

完成《中考語文專題復習》104-105頁練習(九)、(十)。

熱點內容
世界生物工廠 發布:2024-10-19 21:33:07 瀏覽:856
長豐縣教育局 發布:2024-10-19 21:27:07 瀏覽:897
北京教育學院地址 發布:2024-10-19 21:06:05 瀏覽:161
師德小姐 發布:2024-10-19 20:58:46 瀏覽:569
語文教學質量分析 發布:2024-10-19 20:50:17 瀏覽:23
物理矯正陰莖 發布:2024-10-19 20:42:24 瀏覽:996
師錦教育 發布:2024-10-19 19:11:06 瀏覽:961
課堂教學紀實 發布:2024-10-19 18:38:47 瀏覽:593
大津是哪裡 發布:2024-10-19 18:12:20 瀏覽:338
確定起跑線教學設計 發布:2024-10-19 13:39:58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