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西遊記文言文

西遊記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1:36:53

1. 《西遊記》文言文怎麼翻譯

  1.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詩曰: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蒙而萬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至此,地始凝結。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上,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店,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你看他一個個:

    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帓;捉虱子,咬又掐;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涌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2. 第一句是《西遊記》第一回的回目。這一回交代了悟空的誕生,它是一隻靈猴,乃天地精華所生。無論是佛家、道家還是儒家,都是相信命的,悟空在命里就要被修心,也要修別人的心,維護天地間的和諧大道。
    第二句是景物描寫,原句是「枯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纏」和「界」都是動詞,古老的渡口分隔著深幽的路程。這個地方幽暗深邃,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悟空在這里求道。
    第三句是表揚悟空的,提及他誕生的偉大意義。
    第四句也是在寫悟空求道地方的山間美景。晴天時,生動、溫暖,陽光照耀著山間的翠樹;雨天時,凄冷、黯淡,雨滴洗刷著整個山峰。
    (分析這些做什麼,很是費解啊。。。)

2. 西遊記文言文全文 摘抄+點評

1你看這猴王,分開水道,徑回鐵板橋頭,攛將上來,只見四個老猴,領著眾猴,都在橋邊等候。忽然見悟空跳出波外,身上更無一點水濕,金燦燦的,走上橋來。唬得眾猴一齊跪下道:「大王,好華彩耶,好華彩耶!」悟空滿面春風,高登寶座,將鐵棒豎在當中。這些猴不知好歹,都來拿那寶貝,卻便似蜻蜓撼鐵樹,分毫也不能禁動,一個個咬指伸舌道:「爺爺呀!這般重,虧你怎的拿來也!」悟空近前,舒開手一把撾起,對眾笑道:「物各有主。這寶貝鎮於海藏中,也不知幾千百年,可可的今歲放光。龍王只認做是塊黑鐵,又喚做天河鎮底神珍。那廝每都扛抬不動,請我親去拿之。那時此寶有二丈多長,斗來粗細;被我撾他一把,意思嫌大,他就小了許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許多;再教小些,他又小了許多。急對天光看處,上有一行字,乃『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五百斤』。你都站開,等我再叫他變一變著。」他將那寶貝顛在手中,叫:「小,小,小!」即時就小做一個綉花針兒相似,可以繕在耳朵裡面藏下。眾猴駭然叫道:「大王!還拿出來耍耍!」猴王真個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來粗細,二丈長短。他弄到歡喜處,跳上橋,走出洞外,將寶貝擅在手中,使一個法天象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聲:「長!」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層地獄,把些虎豹狼蟲,滿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頭禮拜,戰兢兢魄散魂飛,霎時收了法象,將寶貝還變做個綉花針兒,藏在耳內,復歸洞府,慌得那各洞妖王,都來參賀。

點評:這段話多用比喻、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把如意金箍棒的神通一一道來,讓人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金箍棒的變化從悟空的嘴裡吐出,贊嘆藉由眾猴的駭然表現,厲害則藉由滿山群怪的戰栗來烘托。

2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那一個蒙差來下界,這一個欺心鬧鬥牛。斬妖寶劍鋒芒快,砍妖刀狠鬼神愁;縛妖索子如飛蟒,降妖大杵似狼頭;火輪掣電烘烘艷,往往來來滾綉球。大聖三條如意棒,前遮後擋運機謀。苦爭數合無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把那六件兵器多教變,百千萬億照頭丟。猴王不懼呵呵笑,鐵棒翻騰自運籌。以一化千千化萬,滿空亂舞賽飛虯。唬得各洞妖王都閉戶,遍山鬼怪盡藏頭。神兵怒氣雲慘慘,金箍鐵棒響颼颼。那壁廂,天丁吶喊人人怕;這壁廂,猴怪搖旗個個憂。發狠兩家齊斗勇,不知那個剛強那個柔。

點評:整本西遊記里悟空多的是與人鬥法的場合,這一次和哪吒對戰,照樣是棋逢對手,各顯神通。作者採用對比的手法,兩人對照來寫,運用生動的比喻,恰當的烘托,鮮明的神態,變換的動作表現了兩人對戰的激烈程度。當然,這照樣也是為了突出悟空的厲害來的。

3夭夭灼灼,顆顆株株。夭夭灼灼花盈樹,顆顆株株果壓枝。果壓枝頭垂錦彈,花盈樹上簇胭脂。時開時結千年熟,無夏無冬萬載遲。先熟的酡顏醉臉,還生的帶蒂青皮。凝煙肌帶綠,映日顯丹姿。樹下奇葩並異卉,四時不謝色齊齊。左右樓台並館舍,盈空常見罩雲霓。不是玄都凡俗種,瑤池王母自栽培。

點評:「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對桃的贊美由來已久。作者花大量筆墨寫了蟠桃林果實累累、美不勝收的情景,倒讓人禁不住口水直流了。「千年熟」「萬載遲」突出其珍貴難得,為後文悟空的胡鬧行為作了鋪墊。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若滿意望及時採納~~

3. 《西遊記》第一回古文翻譯

譯文:

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進去,我進去!」

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出處:出自明代吳承恩的長篇小說《西遊記》。

(3)西遊記文言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25歲的和尚玄奘天竺(印度)徒步游學。

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贊譽。

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中國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偉大的文學巨著。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4. 《西遊記》第一回古文翻譯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朝代:明代

第一回古文翻譯: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分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

在東勝神洲傲來國,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一天仙石崩裂,從石頭中滾出一個卵,這個卵一見風就變成一個石猴,猴眼射出一道道金光,向四方朝拜。

那猴能走、能跑,渴了就喝些山澗中的泉水,餓了就吃些山上的果子。

整天和山中的動物一起玩樂,過得十分快活。

一天,天氣特別熱,猴子們為了躲避炎熱的天氣,跑到山澗里洗澡。

它們看見這泉水嘩嘩地流,就順著澗往前走,去尋找它的源頭。

猴子們爬呀、爬呀,走到了盡頭,卻看見一股瀑布,像是從天而降一樣。

猴子們覺得驚奇,商量說∶「哪個敢鑽進瀑布,把泉水的源頭找出來,又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

連喊了三遍,那石猴呼地跳了出來,高聲喊道∶「我進去,我進去!」那石猴閉眼縱身跳入瀑布,覺得不像是在水中,這才睜開眼,四處打量,發現自己站在一座鐵板橋上,橋下的水沖貫於石竅之間,倒掛著流出來,將橋門遮住,使外面的人看不到裡面。

石猴走過橋,發現這真是個好地方,石椅、石床、石盆、石碗,樣樣都有。

這里就像不久以前有人住過一樣,天然的房子,安靜整潔,鍋、碗、瓢、盆,整齊地放在爐灶上。

正當中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高興得不得了,忙轉身向外走去,嗖的一下跳出了洞。

猴子們見石猴出來了,身上又一點傷也沒有,又驚又喜,把他團團圍住,爭著問他裡面的情況。

石猴抓抓腮,撓撓癢,笑嘻嘻地對大家說∶「裡面沒有水,是一個安身的好地方,刮大風我們有地方躲,下大雨我們也不怕淋。」

猴子們一聽,一個個高興得又蹦又跳。

猴子們隨著石猴穿過了瀑布,進入水簾洞中,看見了這么多的好東西,一個個你爭我奪,拿盆的拿盆,拿碗的拿碗,占灶的占灶,爭床的爭床,搬過來,移過去,直到精疲力盡為止。

猴子們都遵照諾言,拜石猴為王,石猴從此登上王位,將石字省去,自稱「美猴王」。

美猴王每天帶著猴子們遊山玩水,很快三、五百年過去了。

一天正在玩樂時,美猴王想到自己將來難免一死,不由悲傷得掉下眼淚來,這時猴群中跳出個通背猿猴來,說∶「大王想要長生不老,只有去學佛、學仙、學神之術。」

美猴王決定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神仙,學那長生不老的本領。

第二天,猴子們為他做了一個木筏,又准備了一些野果,於是美猴王告別了群猴們,一個人撐著木筏,奔向汪洋大海。

大概是美猴王的運氣好,連日的東南風,將他送到西北岸邊。

他下了木筏,登上了岸,看見岸邊有許多人都在幹活,有的捉魚,有的打天上的大雁,有的挖蛤蜊,有的淘鹽,他悄悄地走過去,沒想到,嚇得那些人將東西一扔,四處逃命。

這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前,突然從半山腰的樹林里傳出一陣美妙的歌聲,唱的是一些關於成仙的話。

猴王想∶這個唱歌的人一定是神仙,就順著歌聲找去。

唱歌的是一個正在樹林里砍柴的青年人,猴王從這青年人的口中了解到,這座山叫靈台方寸山,離這兒七八里路,有個斜月三星洞,洞中住著一個稱為菩提祖師的神仙。

美猴王告別打柴的青年人,出了樹林,走過山坡,果然遠遠地看見一座洞府,只見洞門緊緊地閉著,洞門對面的山崗上立著一塊石碑,大約有三丈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正在看時,門卻忽然打開了,走出來一個仙童。

美猴王趕快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一個躬,說明來意,那仙童說∶「我師父剛才正要講道,忽然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來了個拜師學藝的,原來就是你呀!跟我來吧!」美猴王趕緊整整衣服,恭恭敬敬地跟著仙童進到洞內,來到祖師講道的法台跟前。

猴王看見菩提祖師端端正正地坐在台上,台下兩邊站著三十多個仙童,就趕緊跪下叩頭。

祖師問清楚他的來意,很高興,見他沒有姓名,便說∶「你就叫悟空吧!」

西遊記原版名著第一回原文:

詩曰: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將一元分為十二會,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會該一萬八百歲。

且就一日而論:子時得陽氣,而丑則雞鳴;寅不通光,而卯則日出;辰時食後,而巳則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則西蹉;申時晡而日落酉,戌黃昏而人定亥。譬於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則天地昏繒而萬物否矣。

再去五千四百歲,交亥會之初,則當黑暗,而兩間人物俱無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歲,亥會將終,貞下起元,近子之會,而復逐漸開明。邵康節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到此天始有根。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謂之四象。故曰天開於子。又經五千四百歲,子會將終,近丑之會,而逐漸堅實。《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至此,地始凝結。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丑會,重濁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謂之五形。故曰地辟於丑。又經五千四百歲,丑會終而寅會之初,發生萬物。歷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陰陽交合。

再五千四百歲,正當寅會,生人生獸生禽,正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於寅。

感盤古開辟,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曰東勝神洲,曰西牛賀洲,曰南贍部洲,曰北俱蘆洲。這部書單表東勝神洲。海外有一國土,名曰傲來國。

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後而成。真個好山!有詞賦為證,賦曰: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湧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水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卧。

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四面更無樹木遮陰,左右倒有芝蘭相襯。

蓋自開辟以來,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內育仙胞。一日迸裂,產一石卵,似圓球樣大。因見風,化作一個石猴。五官俱備,四肢皆全。

便就學爬學走,拜了四方。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驚動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駕座金闕雲宮靈霄寶殿,聚集仙卿,見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順風耳開南天門觀看。二將果奉旨出門外,看的真,聽的明。

須臾回報道:「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裡拜四方,眼運金光,射沖斗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采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與群猴避暑,都在松陰之下頑耍。

你看他一個個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未;捉虱子,咬圪蚤;理毛衣,剔指甲;挨的挨,擦的擦;推的推,壓的壓;扯的扯,拉的拉,青松林下任他頑,綠水澗邊隨洗濯。

一群猴子耍了一會,卻去那山澗中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真個似滾瓜涌濺。古雲:禽有禽言,獸有獸語。眾猴都道:「這股水不知是那裡的水。我們今日趕閑無事,順澗邊往上溜頭尋看源流,耍子去耶!」

喊一聲,都拖男挈女,喚弟呼兄,一齊跑來,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處,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那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冷氣分青嶂,余流潤翠微。潺蔽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4)西遊記文言文擴展閱讀

明代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舊傳為丘處機,此說隨著錢大昕對《長春真人西遊記》原書的披露而不攻自破。

乾隆時又出現了另一種新說法,有位籍貫江蘇淮安的學者吳玉搢認為百回本《西遊記》的作者是他同鄉明朝人吳承恩。

在他撰寫的《山陽志遺》卷四里說:「天啟舊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無疑。」

這是指明天啟《淮安府志》卷一九藝文志「淮賢文目」中,著錄有「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其中包含題名為「西遊記」的作品;同時,章回小說《西遊記》中也多有蘇北方言,由此兩點判定吳承恩是小說《西遊記》的作者。

後來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胡適的《西遊記考證》都採用了吳玉搢這個說法,並對吳承恩的事跡作了考訂,從此吳承恩著西遊記這件事就幾乎成為家喻戶曉的文學常識。

然而學術界就此仍存有爭議。

《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

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

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

章培恆指出,在清初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里是把「吳承恩西遊記」著錄進卷八史部地理類的,可見前述《淮安府志》著錄的吳承恩的《西遊記》,應是地理類的游記而並非章回小說,而且吳承恩曾仕明荊王府的紀善官職,從他的故鄉蘇北淮安到湖北蘄州的荊王府正可說是「西遊」。

從方言看,西遊記的作者也可能並非蘇北人吳承恩。

章文已考知百回本《西遊記》中「實是長江北部地區的方言與吳語方言並存」,又考知《永樂大典》所引「夢斬涇河龍」一段中「本存在蘇北地區的方言,卻無吳語方言,經百回本的作者加工後,增添了吳語方言,但沒有再增添蘇北地區的方言」。

黃永年贊同章培恆的觀點,並補充論據:其一,百回本的原本初刻應在嘉靖初年就已出現,而吳承恩其人一般估計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才出生,到1522年(嘉靖元年)他才二十二、三歲,寫成百回、二十卷的大部頭西遊記,而且寫得如此「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可能性很有限。

其二,黃壽成注意到,百回本二十九回的回目是「脫難江流來國土,承恩八戒轉山林」,如果吳承恩真是作者,不應在這里用上「承恩」二字,而且用在形象並不光輝的「八戒」前面。

吳承恩著《西遊記》說的流行並非偶然,具有豐富的證據支撐。

主要有:吳承恩曾任職於湖北荊憲王府,符合《刊西遊記序》中指出的「《西遊記》出於藩王府」這個條件;《淮安府志》關於吳承恩生平個性,特別是「吳承恩著《西遊記》」有明確記載;吳承恩《射陽先生存稿》(後編為《吳承恩詩文集》)與《西遊記》存在多方互證;《西遊記》具有諸多淮海地緣特徵,如一說孫悟空原型為淮河神猴無支祁、唐僧籍貫為海州聚賢庄等。

但從學理上作仔細考量,「吳著」說也難以成為定案。

5. 西遊記文言文版詞語

西遊記文言文版詞語:
拿賊拿贓 心神不寧 斬盡殺絕 渾身解數 不管一二 裊裊娜娜
翻江攪海 疊嶺層巒 不識高低 蛟龍戲水 呼來喝去 洪福齊天
飄洋過海、千難萬險、抓乖弄俏、百下百著、懵懵懂懂、搖身一變
拉閑散悶、紫綬金章、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遇水疊橋、如醉方醒
渾然無知、密密層層、不顧死活、撮土焚香、懵懵懂懂、背前面後
一物降一物、一心同體、咬定牙關、伸頭探腦、登界遊方、安神定魄
重生父母、秤砣雖小壓千斤、不知好歹、念念有詞、蜀錦吳綾、心灰意懶
一毫不差、人不可貌相、一門同氣、七窩八代、鋪胸納地、移星換斗、趁哄打劫
事不過三、綳巴弔拷、半路出家、破爛流丟、公平交易、一毫不差、左鄰右舍
扭扭捏捏、心灰意冷、怡顏悅色、家醜不可外談、叫苦連天、擦掌磨拳、沒齒不忘
養老送終、公平交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聆音察理、灑灑瀟瀟、身強力壯
骨軟筋麻、騰雲駕霧、頂名替身、一般無二、沒齒不忘、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杳無人煙、全始全終、冒名頂替、螻蟻貪生、事無三不成、關門閉戶、真人不露相
沒世不忘、東游西盪、懸心吊膽、全始全終、祛病延年、來去無蹤、不打自招
金璧輝煌、拙口鈍腮、武不善作、典身賣命、撒詐搗虛、爭名奪利、運蹇時乖
劃地為牢、言之有理、壓雪求油

6. 西遊記文言文版

《西遊記》(吳承恩著的長篇小說)是「話本」(什麼是「話本」你自己查閱或問老師
「話本」本身就是「半文半白」(一半文言文一半白話文)
所以《西遊記》這部書沒有其它的「文言文」版本了

7. 西遊記文言文

浙版《西遊記》者,程導之傲世大作也。劇情據原著,或從之,或改之。「大鬧天宮」乃原著之精倫,亦本版之重彩,然改編處,亦為人所論爭,或贊許,或詬病,不一而足……

賊聞聲動,火眼乍開,碎爐躍出。老君驚曰:「嗚呼!賊未死!來人兮!」侍衛四合,賊以氣沖之,皆仆。遂執棒脅老君。老君戰栗不敢稍動,襠間尿聲嘩然。賊切齒曰:「老賊!本欲斃之,恐污吾手。拆寶殿,食神葯,當此時耳。」狂笑而遁。
老君魂定,招童子曰:速稟上與後知,賊遁逃,事急矣!
賊騰雲霧,直逼天門。兵列陣橫擊,賊執棒奮起,須臾,眾皆靡,遂入。四大天王繼阻之。皆有寶器。乃寶劍一對、金繩一縷、琵琶一把、珠傘一柄。各顯神通。賊無所懼,揮棒逆之。四王敗績。賊逼問逆朋下落,知其所在而救之。
庚亥,賊至通明殿,欲毀之。忽一彩禽飛落,賊定睛,大駭,乃哪吒三公主也。三公主者,賊之知己。弼馬時遇,賽跑萌情,兩相愛悅,遂共燕好。主睹賊行,怒曰:「君其止,勿鬧矣!否則,妾難救之!」賊嗟嘆:「主,吾紅顏也,緣何不解!玉帝欺吾太甚,其難容之!」主拭淚咬牙:「君不悟,休怪妾!」挺槍刺。賊不語,舉棒架。戰許久,主為賊擒,凄然曰:「妾死不怨,唯君早悟。」賊志難奪,猶訓主:「勿復言!今以主故,饒爾父命!」拋主於地,絕塵而去。主知事難諧,大慟。
帝聞賊事,大驚。謂眾臣曰:「卿等何計?」老君獻策:「臣有一言,事已千鈞,難求一發。今必赴西天,求如來佛祖,方解此厄!」帝即遣游弋靈官前往。
如來聞之,即告諸女,謹守禪位,親趣降賊。
辛子,賊逼通明,李靖急調兵阻之。李靖者,三公主父也,進托塔天王。與賊對陣相望,李斥曰:「汝翻天乎?」賊嗤之:「王無恙乎?老生常談之言,陳詞濫調之語,勿再四!玉帝禪讓,吾必收兵!否則,天翻地覆,無噍類矣!」李大怒,發雷將三十六,合擊妖猴。將作倭寇沖鋒,洶洶而上。賊暫滯通明殿。
李趣凌霄殿,報帝曰:「賊至通明。上早謀之!」帝色變曰:「前殿被戰,朕何去也!」李對曰:「殿後可乎!」殿後者,CG障礙也。帝俯首無言,難之再三,決意破電腦障,後門西狩。
癸丑,御駕發凌霄,諸神從之。同日,雷將敗績,通明殿陷。
子寅,賊至凌霄,天宮遂為賊得。賊睹大殿空空,怒;登寶座,哂曰:「此與花果山無二也。」執棒奮起,倒柱碎座,西逐王師。
帝令緩行,頻頻回首,不忍社稷,且嘆曰:「安有今日!」無何,賊追至。
帝從容謂曰:「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朕無負卿,卿何負朕?」
賊笑曰:「上謬也。吾本神猴,為汝所用,先封弼馬,次進大聖,有名無實,輕我之極!吾光明坦盪,不似汝等假意虛情!」
帝窘,辯曰:「卿言弱肉強食,又何出此語?」
賊對曰:「雖吾之過,皆因汝起。吾縱畜生智,爾吝神明慧,不教反損,何故焉?!」
帝無言。後正色曰:「神亦有過。上錯輕汝。今已明之。何故得理不讓,趕盡殺絕?」
賊笑曰:「汝甥二郎胖欺之在先。又何怪吾!古雲: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君若退位讓賢,尚得保爵活命,否則悔之晚矣!」
帝難之。李靖怒曰:「潑猴何其無禮!」手出寶塔鎮之。賊為所困。帝喜不自勝。喃喃自語:「果鎮之也!」無何,塔碎裂,賊復出。笑謂帝曰:「有至寶,盡用之!無之,吾出手矣!」
帝大驚駭絕,口不能言。
忽聲自空降。曰:「何人狂之極也。……」賊不解。帝如睹父母,復言:「救星至!救星至……」
須臾,金光臨空,如來坐其中,從容謂曰:「汝何人,敢反天宮?」
賊曰:「吾本花果山石出,水簾洞稱尊,地窄天闊,志在宇宙。帝久占天庭,朽木之夫也!本強者為尊,吾當仁不讓!」
佛曰:「玉帝修持何止萬載?汝何能,出此狂語?」賊傲然曰:「除變化七十二,吾復有一能,曰筋斗雲,一去十萬八千里,籍此可為天主!」
佛笑曰:」汝能出吾掌心,天宮讓你。否則,汝下界從妖,修持久之再來,可乎?」
賊嘲之:「吾一去十萬八,汝掌心不盈尺,勿戲言!吾勝之,汝能作帝主乎!」佛曰:「作得!」賊大喜,乘筋斗雲而去。
賊且翻且喜,忽有五柱,阻於前。賊忖之,恍然曰:「此必擎天柱!吾至天盡頭矣。」欲返。又恐其不服。乃化棒為筆,書中柱,曰「齊天大聖至此一游」,以題記;復尿其下,以味記。
賊歸佛掌,慨然曰:「吾至天涯復返。勿食言!」佛微哂:「尿猴吾樂!汝未出吾掌!」賊曰:「吾留記天邊,汝可敢一觀。」佛曰:「汝俯首一觀!」
賊俯首,大驚,佛掌留題記、味記。賊反復曰:「其無先知術乎?吾其返觀之!」
佛忽反掌,石粉然落,賊避之不及,盡力支之。忽一白禽飛至,賊觀之,乃鵬魔。鵬魔者,名翩翩,賊義姊,為二郎所傷,睹賊被壓,急至,欲共負之。賊呼曰:「阿姊放之!」不聽。賊出掌奮推,女渺然矣。山落,壓賊其下。
賊竭力掙,山搖石動。佛出一書,遣阿儺帖其上,六字曰:「唵嘛呢叭咪吽」。賊不能動,詈聲不絕。
數日,一蛟至,爪落地,化女子,乃蛟魔,蛟魔者,名青靈,亦賊義姊。賊睹姊,凄然泣下,靈慰之良久。言及翩翩,嗟嘆再三。女辭去,自此,三五載一至。
百年後,遂絕。賊孤寂,復詈天。

8. 原創西遊記語句賞析!文言文版

幾天沒登陸知道了 今天來看到你的求助 給了你20據 希望對你有幫助

1.文:影動星河近,月明無點塵。雁聲鳴遠漢,砧韻響西鄰。
歸鳥棲枯樹,禪僧講梵音。蒲團一榻上,坐到夜將分。
賞:此詩看似過渡寫景之功用,其實把這首詩用在第十三回的開頭第三段,巧妙而詩意地描繪出師徒四人旅途勞頓的樣子,以及寄宿寺廟所處位置的偏遠,還用「星河」「砧韻」「夜將分」點明時間之晚,用一個時間上的結束來昭示另一個新故事的開始,這才是這首詩的妙用。
2.文:有的說水遠山高,有的說路多虎豹,有的說峻嶺陡崖難度,有的說毒魔惡怪難降。三藏鉗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點頭幾度。
賞:此處是眾僧在討論西天取經的原由。前有眾僧意見不一的猜測,莫不是一些前途險惡難測的推斷,這是作者為了突出主角所加的鋪墊。從後文三藏「鉗口不言」,與眾人相比另類的表現中看出他的與眾不同,思想之深。這也是作者想讓主角在新的環境中博得尊重設置的一個考驗。
3.文:數村木落蘆花碎,幾樹楓楊紅葉墜。路途煙雨故人稀,黃菊麗,山骨細,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紅蓼霜天雪,落霞孤鶩長空墜。依稀黯淡野雲飛,玄鳥去,賓鴻至,嘹嘹嚦嚦聲宵碎。
賞:此為對季節入秋的描繪。作用當然也不單單是寫景,這首詞描繪的秋景凄寒寂寥,落葉、煙雨,詩意中有旅人孤獨的悲傷情懷,也有山高路遠、路途終點茫茫無期的擔憂。
4.文:一行三人,連馬四口,迎著清霜,看著明月,行有數十里遠近,見一山嶺,只得撥草尋路,說不盡崎嶇難走,又恐怕錯了路徑。
賞:時間為凌晨,地點為荒郊野外,「撥草尋路」「崎嶇難走」暗示了環境的凶險與不確定,平添了緊張氣氛,也表達出一行人取經的不易,為下文遇見凶險做鋪墊。
5.文:唬得個三藏魂飛魄散,二從者骨軟筋麻。
賞: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就形象地表現出兩個人物的性格。唐三藏性格軟弱,膽小懦弱。而二徒弟更是膽小如鼠,更加不能擔當保護師父的責任。這里從側面表現出孫悟空的機智勇敢,也暗示取經途中缺少孫悟空的不明智與不可能。
6.文:不一時,紅日高升。三藏昏昏沉沉,也辨不得東西南北,正在那不得命處,忽然見一老叟,手持拄杖而來。
賞:旭日東升,是一天的開始,也是希望的曙光。環境描寫在此處起了暗示人物命運轉機的作用,老叟仙風道骨的模樣與凶神惡煞的妖怪形成鮮明對比,由此推斷老人的心地善良。而他出現在三藏遇難彷徨無措時,也明顯的是一個拯救者的角色。
7.文:寒颯颯雨林風,響潺潺澗下水。香馥馥野花開,密叢叢亂石磊。鬧嚷嚷鹿與猿,一隊隊獐和麂。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那長老,戰兢兢心不寧;這馬兒,力怯怯蹄難舉。
賞:這里的環境描寫優美,表現了人物化險為夷的處境,也從些許凄涼與人物腳步躊躇中表現出人物處境的無助與心慌。
8.文:行經半日,更不見個人煙村舍。一則腹中飢了,二則路又不平,正在危急之際,只見前面有兩只猛虎咆哮,後邊有幾條長蛇盤繞。
賞:一則凶險的環境描寫來勾起讀者的好奇心,二則襯托下文出現救主角出困境的人物的英勇,為下文人物的出場做伏筆。
9.文:此間還是大唐的地界,我也是唐朝的百姓,我和你同食皇王的水土,誠然是一國之人。
賞:因是一國之人而仗義出手相救,表現了唐朝百姓的品德操行之高。也從一個小方面可以窺到作者隱藏在字里行間的品德、精神之高尚。
10.文:閃過的再生人道,撞著的定見閻君。
賞:用誇張的手法描寫了太保的技藝高超,前面有對相較兩者的實力相當之描寫,後面就有這一句話,有心人就能從這一句中看出註定了勝負的結局。
11.文:參天古樹,漫路荒藤。萬壑風塵冷,千崖氣象奇。一徑野花香襲體,數竿幽竹綠依依。草門樓,籬笆院,堪描堪畫;石板橋,白土壁,真樂真稀。秋容蕭索,爽氣孤高。道旁黃葉落,嶺上白雲飄。疏林內山禽聒聒,庄門外細犬嘹嘹。
賞:此環境描寫才是主角真正的化險為夷後的心境舒暢的表達,炊煙裊裊的村景,低吟的狗吠聲,具表達出人們安居樂業、生活恬靜美好的狀態。安撫了讀者剛剛隨著人物一起恐慌的心情。
12.文:老嫗聞言,十分歡喜道:「好,好,好!就是請他,不得這般,恰好明日你父親周忌,就浼長老做些好事,念卷經文,到後日送他去罷。」這劉伯欽,雖是一個殺虎手,鎮山的太保,他卻有些孝順之心,聞得母言,就要安排香紙,留住三藏。
賞:此處是對太保人物性格的修補,之前殺虎的一幕充分表現了他英勇善戰的性格特點,留住三藏為他的父親因誦經文,表現了他內心的孝與善。由此可見,這太保是一個正面人物。
13.文:方坐下,心欲舉箸,只見三藏合掌誦經,唬得個伯欽不敢動箸,急起身立在旁邊。三藏念不數句,卻教「請齋」。伯欽道:「你是個念短頭經的和尚?」三藏道:「此非是經,乃是一卷揭齋之咒。」伯欽道:「你們出家人,偏有許多計較,吃飯便也念誦念誦。」
賞:三藏吃飯前念經表現了他忠佛、死板的形象,也從另一個方面看出他堅守信仰,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變的高尚精神。
14.文:伯欽道:「似你那長安城中人家,有錢的集財寶,有庄的集聚稻糧。我們這打獵的,只得聚養些野獸,備天陰耳。」
賞:說明三藏與伯欽二人以前生活境遇的天差地別,導致二人思想觀念、性格均有較大差異,此為以小見大。
15.文:次早,那合家老小都起來,就整素齋,管待長老,請開啟念經。
賞:這里表達了太保一家對三藏的尊重,也表現出人們心目中對佛教的推崇,與讀者了解時代背景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16.文:這才是:萬法庄嚴端有意,薦亡離苦出沉淪。
賞:三藏為人家家中故人誦經超度,故人鬼魂托夢感謝,也證明了好人有好報的簡單道理。
17.文:伯欽與母妻無奈,急做了些粗面燒餅干糧,叫伯欽遠送,三藏歡喜收納。
賞:三藏的形象雖然不免迂腐,但他心地善良,此處也表現出他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良好品德。
18..文:」三藏聞言,滾鞍下馬道:「千萬敢勞太保再送一程!」
賞:不僅僅太保一家對三藏的超度之情感恩於心,三藏也銘記著太保的救命之恩。而更多的是他對太保的依賴,他對孤單一人充滿不安,表現了他的膽小形象。
19.文:正在那叮嚀拜別之際,只聽得山腳下叫喊如雷道:「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唬得個三藏痴呆,伯欽打掙。
賞:前有三藏對於環境的不安,央求太保同行,而太保斷然拒絕。三藏的憂慮之心也渲染了讀者的心情,而這一句猶如撥雲見日,讓人心裡豁然開朗,胸中頓起希望之感,此句放在結尾處勾起了讀者濃濃的好奇心。
20.文: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余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賞:對孫悟空的描寫,突出了他桀驁不馴、不拘小節的人物形象。「尖嘴縮腮,金睛火眼」表現他本領高超,與一般猴子不同;「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表現他與大自然親密相處,心性狂野;「眉間土,鼻凹泥,……手掌厚,塵垢余多」表現他粗野,不經管教的形象。寥寥數句,卻總概括了孫悟空的能力、性格、形象,堪稱經典。

9. 將文言文版西遊記里的所有回合的主要內容告訴我,謝謝大家。要正確的。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東勝神洲傲來國海中有花果山,山項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澗水源頭尋到名為水簾洞的石洞,被群猴擁戴為王。又過三五百年,石猴忽為人生無常,不得久壽而悲啼。根據一老猴指點,石猴經南贍訓洲到西牛賀洲,上靈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見須菩提祖師,被收為徒,起名曰孫悟空。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悟空從祖師學得長生之道、七十二般變化及筋斗雲。一日,悟空受眾人挑唆,變為松樹,引起祖師不快,被逐出洞。回到花果山,與佔山妖魔廝斗取勝,帶回被擄的眾猴與物品。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類盡除名
悟空使攝法將傲來國庫館里兵器搬進山中,操演群猴。山中妖、獸紛紛拜悟空為尊。悟空向龍王討得重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在幽冥界勾掉猴屬在生死簿上的姓名。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
小聖施威降大聖
南海觀音徒弟木叉助天王,被戰敗。觀音又薦二郎神。二郎神與悟空大戰,太上老君在天觀戰,丟下金剛套,擊中悟空。眾神押其回上界。玉帝傳旨處死。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太上老君將悟空置入煉丹爐燒煉,四十九天後,悟空出來,大鬧天宮。玉帝請來如來佛。孫悟空一路筋斗雲,跳不出佛掌。如來將五指化為大山,壓住悟空。命土地神用鐵丸銅汁飼喂悟空。
●第八回
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五百年後,如來佛欲尋一信徒取經,以使佛法永傳東土。觀音率木叉,帶著袈裟、錫杖和金、緊、禁三個箍,駕雲前往。一路上收伏沙悟凈、豬悟能和小白龍;勸化孫悟空,讓他們共保取經人。
附錄
陳光蕊赴任逢災
江流僧復仇報本
陳光蕊喜中狀元,招為宰相女婿,被任為江州州主。上任途中被船家劉洪害死,其妻被搶,劉洪冒保赴任。陳被龍王救活,收於龍宮。其妻生子,拋於江中。被金山寺長老所救;起名江流,後又起法名玄奘。長老為其說知身世。玄奘尋見母親。後徑往京師,找外祖訴冤。劉洪被處極刑。陳光蕊還陽。玄奘入洪福寺繼續修行。
●第九回
袁守誠妙算無私曲
老龍王拙計犯天條
涇河龍王為使袁守誠預卜落空,私改降雨進辰,雨量。又以所佔失准搗毀袁守誠卦鋪。袁守誠斷言龍王因違旨將被唐丞相魏徵處斬。並讓龍王向唐太宗求生路。太宗夢龍王求情,許之,命魏徵入朝隨侍,使其不能斬龍。●第十回
二將軍宮門鎮鬼
唐太宗地府還魂
魏徵與太宗對奕時,夢斬老龍。當晚太宗夢龍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為防鬼祟,他令尉遲恭、秦叔寶夜守宮門。太宗不久亡故,在陰間遇魏徵舊友,現為陰間判官的崔珏。崔珏為太宗添壽二十年。還陽途中,太宗被冤鬼糾纏,散金銀給眾鬼而脫身。
●第十一回
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王+禹正空門
唐太宗還魂,登朝宣布大赦天下,嚴禁毀僧謗佛。眾人推舉陳玄奘主持水陸大會,太宗許之。
●第十二回
玄奘秉誠建大會
鳳音顯象化金蟬
觀音菩薩變成疥癩游僧,將錫杖袈裟獻給太宗。太宗將其賜予玄奘。觀音上台對玄奘言大乘佛法的妙處,玄奘願去西天,太宗封其為御
弟聖僧,賜號為三藏。三藏唐僧出關而去。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雙叉嶺伯欽留僧
唐僧騎馬西行。山邊城,夜登雙叉嶺,被虎魔王部下生擒。太白金星搭救了唐僧。唐僧行至兩界山,忽聽喊聲如雷:我師父來也!
●第十四回
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叫喊者正孫悟空。唐僧收悟空為徒。西行路上,悟空打死六個剪徑的強盜,唐僧抱怨不已。悟空縱雲離開唐僧。觀音授唐僧緊箍咒,悟空接受龍王勸告,重來保護唐僧,戴上了緊箍咒,表示不現款違背師言。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途徑蛇盤山,馬匹被鷹愁澗中之龍吞食。觀音召出惡龍,將其變為白馬賜給唐僧當座騎。
●第十六回
觀音院僧謀寶貝
黑風山怪竊袈裟
行到觀音禪院,老住持為謀占袈裟,欲縱火燒死唐僧師徒,悟空從天界借鑒是避火罩罩住唐僧,自己在一邊鼓風,使火燒凈禪院。黑風山的熊羆怪趁火偷走袈裟。悟空上山尋妖索要袈裟。

●第十七回
孫行者大鬧黑風山
觀世音收伏熊羆怪
悟空見一黑漢正與一道士和一白衣秀士商量開佛衣會事,遂打死白衣秀士蛇怪,與黑漢熊精相鬥。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請貼,變為老住持赴會。因被識破,只好請來觀音。觀音變為道士,勸熊怪服下悟空變的仙丹。悟空在肚內使熊怪痛不可忍。只好交回袈裟皈依佛門。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聖除魔
高老莊高太公因妖怪入贅其家請求降妖。悟空變為太公之女。迷惑妖怪。又現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風而逃。悟空緊追。
●第十九回
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那怪入洞取出九齒釘耙一悟空大戰,當聽悟空說為保護唐僧取經過此,那丟下釘耙,跟悟空去拜見唐僧,被取明為豬八戒。三人到浮屠山、逢烏巢禪師,從其處得《心經》一卷。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黃風嶺的黃風怪先鋒虎精,將唐僧攝往洞中。悟空、八戒趕往洞口搦戰。虎先鋒難抵敗逃,被八戒一耙築死。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庄留大聖
須彌靈吉定風魔
悟空斗不過黃風聖,敗下陣來。請來靈吉,抓住黃毛貂鼠變的妖精,救出唐僧。●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流沙河中妖怪徑搶唐僧,八戒悟空去戰,妖怪鑽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見觀音,觀音讓木叉與悟空同去。木叉叫出妖怪悟凈。悟凈以頸下骷髏結成法船,渡唐僧過河。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聖試禪心

驪山老母與觀音、普賢,文殊菩薩變成母女四人,意在試探四眾禪心是否堅固,唯八戒禪心不堅被捆。

●第二十四回
萬壽庄大仙留故友
五庄觀行老竊人參

萬壽山莊觀中有樹結人參果,吃後長後不老。觀主鎮元子都二童子以人參果款待唐僧誤認人參果為嬰兒而未敢食。悟空偷果三個,與八戒、沙僧分食。八戒嫌少,絮絮叨叨。二童子大罵唐僧。

●第二十五回
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悟空難忍毀罵,將樹弄倒。二童設計把唐僧師徒鎖入正殿。師徒們夜間逃走。鎮元子縱雲趕上,以袍袖將唐僧一行盡籠而回。夜間師徒再
次逃出。又被鎮元子命將悟空下鍋油炸,卻被悟空以石獅變成自身將鍋砸穿。

●第二十六回
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悟空為醫活果樹,拜見觀音,觀音與悟空同來,復活果樹。鎮元子開人參果會,款待觀音、諸仙與唐僧師徒,並與悟空結為兄弟。
●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唐僧遣悟空去化齋飯。山中妖精,一變美女,二變老婦,三變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逐走悟空。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

悟空回到花果山,播風揚石,砸死上山捕猴的眾獵戶。
唐僧誤入妖穴被擒。八戒、沙僧與與老妖黃袍怪在半空中亂殺。

●第二十九回
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唐僧在洞內見一婦人,自稱是寶象國公主,十三年前被黃袍怪攝來。公主勸老妖釋入唐僧。行到寶象,國唐僧向國王遞上婦人所託書信。國王懇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應諾,往戰黃袍怪,八戒難敵,鑽入草叢躲藏。沙僧被黃袍怪擒入洞中。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馬憶心猿

黃袍怪變為一美男子,前往寶象國探望岳丈國王,將唐倍變為猛虎。白龍馬變為宮娥,舉刀暗算黃袍怪,被打中後腿。八戒要回高老莊,白龍馬勸他去找悟空。悟拒絕,八戒下山大罵,被眾猴捉回。

●第三十一回
豬八戒義激猴王
孫行者智降九怪

八戒用激將法使悟空當下隨他前來。悟空變成公主痛哭,吞下九怪的內丹舍利,現出本象,一路棍棒打得妖怪無影無蹤。悟空去天界查訪,星神念動咒語,將那私自下凡作怪的奎木狼收回。悟空將公主帶回國,並使唐僧恢復原身。

●第三十二回
平頂山功曹傳信
蓮花洞木母逢災

行至一山,悟空聽說有妖,攛掇師父讓八戒去巡山。八戒要躲懶睡覺,編謊騙人,但被變成蟲的悟空一一聽知,當面戳穿其謊言。八戒只得再去探路。兩妖之一的銀角大王率眾妖洞巡邏,捉住八戒。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天神助本心

銀角大王變做一跌折腿的道士躺在路上,唐僧讓悟空將其背起。那妖遣來三座大山壓住悟空,將唐僧、沙僧拿到洞中。土地、山神等搬開大山,使悟空脫身。悟空變成老道士,在哪吒太子幫助下,用假葫蘆換了妖怪裝人的真葫蘆。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聖騰那騙寶貝

悟空變老妖進洞,被吊起的八戒識出走了風聲。銀角大王與悟空大戰。悟空拋出壓從老妖處得的幌金繩將對手捆住。銀角大王念松繩咒解脫,反用繩捆住悟空。悟空變出鋼銼,銼斷繩子脫身。又變成小妖偷走幌金繩。銀角大王用葫蘆裝了悟空。悟空騙魔開啟葫蘆,乘機逃出,再潛入洞,偷得葫蘆。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獲寶伏邪魔

銀角大王被悟空用葫蘆裝入,頃刻便化為水。金角大王用扇扌+扇出烈火敗悟空。悟空鑽入洞內,竊得凈瓶和扇子。將老魔裝入凈瓶,太上老君說受觀音之託,讓童子化為兩位妖魔考驗唐僧師徒。二童子復活歸天。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處諸緣伏
劈破傍門見月明

來到一座破寺,師徒四人在庭院賞月。唐僧思鄉,悟空以月為喻,為其點明見佛空易,返故田亦易之理,唐僧解悟,滿心歡喜。八戒、沙僧觀月,於佛理亦各有所得。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

唐僧夢前來,自稱是此地烏雞國國王,三年前被一道士推入御花園井中害死,道士變為國王篡位。又交給唐僧一玉王+圭。作為告知親生太子的表記。唐僧從夢中驚醒,但階下卻真有一玉王+圭。悟空變為白兔,將出城打獵的太引入寺中。又變成一矮人為太子言明其父王事,並請他回去向母驗證。

●第三十八回
嬰兒問母知邪正
金木參玄見假真

母後和太子經過對證,確認現今君王為妖所變。悟空八是御花園,在芭蕉樹下到已被掩埋的井。八戒下井,得國王屍身,背回寺中。並挑唆師父念緊箍咒逼悟空將死者醫活。

●第三十九回
一粒金丹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間生

悟空向太上老君索得一粒還魂丹,救活國王,假國王大恐,變為唐僧,但因不會念緊箍咒而被識破。文殊菩薩對悟空說,國王曾將自己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故派遣騎來浸國王年,以報前恨。
●第四十回
嬰兒戲化禪心亂
猿馬刀圭木母空
紅孩兒縱風將唐僧懾走。悟空得知紅孩兒是自己五百年前結拜的
兄長牛魔王之子,欲藉此關系向他討還師父。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敗
木母被魔擒

紅孩兒不信悟空所說,從口鼻中噴出煙火燒退悟空八戒。龍王弟兄被請來向紅孩兒噴水,反使一身煙火的悟空幾乎被激死。八戒去請觀音,被那怪假扮觀音,賺入洞內。

●第四十二回
大聖殷勤拜南海
觀音慈善縛紅孩

悟空變做牛魔王被紅孩兒問破綻,縱筋斗雲徑投南海,請觀音收服了紅孩兒。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龍子捉鼉回

黑水河中妖怪變成船家,將乘船的唐僧、八戒攝去水底。沙僧潛水與那怪大戰,不能獲勝。悟空問罪於龍王。龍王命太子摩昂前去收伏。

●第四十四回
半身元運逢車力
心正妖邪度脊關

行至車遲國。國王興道滅佛,僧人都被罰做苦工。悟空監工道士,放走諸僧,又叫醒八戒、沙僧,鼓風吹散道士之會,推倒觀內塑像,變為三清大吃供品。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觀大聖留名
車遲國猴王顯法

眾道士將三人當作降臨的三清祈拜,以求對水。三人將尿施與,縱雲而回。三大仙向國王奏說悟空等打死道士、冒充三清事。國王命唐僧等與三大仙賭賽求雨。虎力大仙先登壇弄法,召來風、雲、霧諸神和四海龍王,被悟空使法力阻住,無雨降下。悟空登壇,風雷大作,暴雨傾盆。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

虎力與唐僧各在一高台上坐禪。虎力變出臭蟲咬唐僧,悟家變成蜈蚣叮虎力大仙,使他跌下;賭猜櫃中之物,賭砍頭剖腹油鍋洗澡等:由於悟空使計,三大仙皆輸。●第四十七回
聖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前方到八百里的通天河。四人夜宿在河邊村裡一老者家,聽說此地有一錄感大王,慣施甘雨,唯每年需吃一對童男女,今年輪到吃自己之女與其弟之子。悟空變童男,讓八戒變童女,在廟里等候那妖。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風飄大雪
僧思拜佛履層冰

那怪被八戒舉耙築下兩片魚鱗,逃回水宮。妖怪凍結河面。誘唐僧踏冰過河,使其落入水中。被藏於宮後石匣內。八戒、沙僧、白馬和悟空會齊,返回村莊。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災沉水底
觀音救難現魚籃

八戒、沙僧將怪引出水面,悟空掄棒便打,那怪潛入水中不出。觀音被悟空請來,收伏妖怪,言明那怪是自己池中金魚走脫成精。河中老黿馱唐僧師徒過河,並托唐僧去西天問佛祖自己將來之事。

●第五十回
情亂性從因愛欲
神昏心動遇魔頭

悟空以金箍棒畫一阻妖之圈,讓唐僧等坐在圈內,便去化齋。唐僧三人不耐等候,遂出圈行至前方人家,誤入獨角兕大王之魔洞。悟空忙趕去與魔交戰,卻被那魔拋出一個圈子,將金箍棒套去。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

悟空上天查訪那怪來歷無果,先後請來托塔天王父子、火神、黃河神等助戰,皆未取勝。悟空發怒,以毫毛變出三五十小猴,又被套走,悟空變蒼蠅飛入洞,拿起金箍棒一路打了出去。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鬧金山+白+幾洞
如來暗示主人公

悟空變成促織入洞,拿了諸神被套去的兵器出來,又被那怪使圈子套走。如來佛遣十八羅漢來,亦斗怪不過。一羅法言,如來曾示意去問太上老君降怪之法。悟空請來老君,用芭扇出那怪三相,原來是老君座騎青牛,其圈為老君的金剛琢。

●第五十三回
禪主吞餐懷鬼孕
黃婆運水解邪胎

唐僧和八戒飲了河水而懷胎。悟空往索落胎泉水,如意真仙因其侄紅孩兒被悟空而降生恨。悟空教沙僧趁自己誘開真仙之機,取走泉水。唐僧八戒飲水解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來逢女國
心猿定計脫煙花

到都城城關,一行人被女官接入館驛,女王欲招唐僧為夫。悟空讓唐僧假意應承。四人入城,女王在宮中設宴款待,宴後,倒換關文,差三徒前往西天。唐僧邀女王同乘龍車出城為三徒送行,趁機與三徒共投西方,路旁忽閃出一女,弄風攝走唐僧。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戲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壞身

三徒趕至一座高山,見山中有洞。悟空變峰入一山洞,正逢女妖挑逗唐僧,與怪相鬥,被螫頭部。八戒被螫了嘴。觀音讓悟空請天神昂日星宮,治好八戒、悟空之傷,又現出大雄雞原身,嚇死那怪,原來是一母蠍成精。

●第五十六回
神狂誅草寇
道昧放心猿

唐僧被一夥強盜吊在樹上,悟空救下唐僧,打死二人,當晚,投宿一老者家,老者之子與強盜發現悟空,便欲謀財報仇。老者報信,師徒走脫,強盜追來,被悟空打得死傷傷,老者之子亦被割下頭,僧大驚,先念起緊箍咒,使悟空疼痛難忍,又趕走了他。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訴苦
假猴王水簾洞謄文

悟空去見觀音被留。假悟空打倒唐僧,搶去包袱。在花果山念包袱內的文牒,並聲言自己將去西去天取經,沙僧見了,去南海拜見觀音。忽見悟空在旁,於是掣杖便打,並向觀音述說自己所見。觀音遣悟空沙僧同去花果山。

●第五十八回
二心攪亂大乾坤
一體難修真寂滅

悟空見假悟空而發怒,兩個舞棒在空中惡戰,真假難辯。如來認出假悟空是六耳彌猴,使他現了原身。悟空一棒將其打死,又被觀音送回唐僧處。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孫行者一調芭蕉扇

前方火焰山擋路,悟空向牛魔王妻羅剎女借扇,羅剎女因其子紅孩兒被悟空降伏,一扇悟空扇到五萬里外的靈吉菩薩處。悟空得到定風丹再到索戰,被扇不動;接著變成蟲子入洞,飛到茶水中,被羅剎女飲下肚,在腹內翻騰。羅剎女只得將扇借給悟空。悟空扇火不息,方知假扇。●第六十回
牛魔王罷戰赴華筵
孫行者二調芭蕉扇

悟空到積雷山找到入贅玉面公主的牛魔王借扇;牛魔王被請走赴宴。悟空偷了牛魔王座騎金睛獸,變成牛魔王到芭蕉洞,騙得真扇,依羅剎女所教之法將扇變大。卻不會變小。牛魔王失金睛獸,忙趕回芭蕉洞。

●第六十一回
豬狼戒助力敗魔王
孫行者三調芭蕉扇

牛魔王變成八戒,接過定扇,現出三相與悟空相鬥。在眾護法神將幫助下,牛魔王敗走。諸金諸剛與天兵天將,將牛魔王收伏。悟空用羅剎女交出的寶扇扇息山火,師徒翻越火焰山。

●第六十二回
滌垢洗心惟掃塔
縛魔歸正乃修身

四人隨披枷戴鎖的和尚們來到金光寺。悟空得知夜得知夜放霞光之寶為龍王駙馬九頭蟲盜,受國王之託前去擒妖取寶。

●第六十三回
二僧盪怪鬧龍宮
群聖除邪獲寶貝

那妖怪是一個九頭巨鳥。悟空在二郎神與梅山六聖幫助下。斗敗那妖,騙得塔寶。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八戒開路行至荊棘嶺上,被一自稱荊棘嶺土地的老者,化作陰風將唐僧攝去。那老者同另外三老者是柏、檜、竹、松之精。四老揚道,唐僧主佛。杏仙女前來要與唐僧匹偶。眾徒尋來,樹精化為樹木。八戒諸樹築倒。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設小雷音
四眾皆遭大厄難

唐僧進雷音寺拜佛,和悟空、八戒、沙僧一被合在金鐃之內,揭諦上天請來星神,亢金龍用角沿鐃縫鑽入,救出悟空。悟空打碎金鐃,老妖忙用搭包將眾神盡皆裝入。夜半,悟空放去師父,唱同弟與諸神。那妖追出,又裝去唐僧師徒與眾神。悟空走脫,去請武當山真武大帝來搭救。

●第六十六回
諸神遭毒手
彌勒縛妖魔

真武派出的五龍、龜蛇及盱眙山小張太子和四大神將,盡妖魔裝入搭包。悟空正凄慘時,彌勒佛忽然降臨,稱那怪是自己司磬的黃眉童在
成精。悟空依彌勒計鑽入那怪腹內翻騰擺布。彌勒將怪裝入袋內。

●第六十七回
拯救駝羅禪性穩
脫離穢污道心清

七絕山一蟒成精作怪、悟空乘其張口來吞,借勢鑽入其腹,將金箍棒從背上搠出,那怪死於土中。八戒現成巨豬,沿稀柿行一路拱去,唐僧一行翻越七絕山。

●第六十八回
朱紫國唐僧論前世
孫行埏施為三折肱

師徒一行入朱紫國。國王患病求醫。眾官依八戒之言請悟空上朝給國王治病。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間修葯物
君主筵上論妖邪

國五被悟空醫好病,說出病根是因三年前端午,麒麟山妖精賽太歲掠走竽後金聖所致,說話間妖怪驟臨,悟空讓八戒、沙僧在比護持,自己急縱祥江,跳將上去。

●第七十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計盜紫金鈴

悟空打跑賽太歲派來的先鋒,打死一自換去朱紫為下戰書的小妖,攜其屍回國。國王把皇後曾戴的黃金串交給悟空作為表記。悟空變成被打死的小妖進山入洞並差,將寶串交交給皇後,並托她將那怪放煙、沙、火的三個金鈴騙來,剛要盜走,驚動那怪,只好丟下金鈴,變成蒼蠅藏身。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犭+孔
觀音現象伏怪王

悟空使計騙得妖怪金鈴,溜出洞外挑戰,引出那怪,用鈴搖出煙、沙、火,使那怪走投無路。觀音灑甘露救火,並言此怪是自己座騎金毛犭+孔,因報國王射傷孔雀大明王菩薩子女之恨,來此拆散國王鸞鳳。

●第七十二回
盤絲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盤絲洞中七女妖把進來化齋的唐僧吊上房梁,又從臍冒出絲繩,將庄門漫住。悟空變蒼蠅見七女在庵旁溫泉洗浴,遂變餓鷹,叼走其衣。八戒下水變成鯰魚亂鑽,然後現出本相,舉耙便築。眾女盤絲絆倒八戒回洞。悟空用毫毛變眾鳥,滅了守洞毒蟲,救出唐僧,七女已走脫。

●第七十三回
情因舊恨生災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七女妖去師兄道觀避難,見唐僧等來,暗請道士為己報仇。道士以毒茶毒死唐僧、戒和沙僧。悟空撞破蛛網,打死七女妖的原身大蜘蛛。那道士兩脅下乾眼齊放金光,罩住悟空。悟空與之相鬥,根據黎山老姆所說,請來毗藍婆菩薩,用金針破金光,入觀救活唐僧三人,又將道士現出的原身大蜈蚣畏帶走。

●第七十四回
長庚傳報魔頭狠
行者施為變化能

太白金星來說山中三位魔王很神通。悟空變成一小妖聲言孫悟空要來打死眾妖。眾妖魂飛魄散,哄然而去。

●第七十五回
心猿鑽透陰陽竅
魔王還歸大道真

悟空進洞,見獅怪、象怪和鵬怪,但不慎被鵬怪看破捆翻,裝入寶瓶。瓶內相繼出現烈火、蛇和火龍,他忙拔下觀音賜給的救命毫毛變成鑽子透瓶底鑽出,被獅怪張嘴吞下。獅怪飲葯酒欲毒死悟空。悟宛飲酒後撒起酒瘋,將獅怪折磨得死去活來。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歸性
木母同降怪體真

悟空迫使獅怪答應送唐僧過山。象怪攔住,以鼻捲去八戒,捲住悟空。悟空以棒搠其鼻孔而被扌+卒放,又拿住象鼻將其牽回,迫他答應讓唐僧過路。三魔定計,在前面城市攔住三徒大戰,眾小妖趁機將僧搶入城內。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相性
一體拜真如

八戒被怪咬住,沙僧被象捲住,悟空縱筋斗雲欲走,被鵬怪飛上抓住。三怪將師徒入入籠內蒸時,悟空脫身,救出唐僧等,卻魔頭察覺,又將唐僧等人捉回。悟空拜請如來,如來令文殊、普賢二菩薩分別收伏自己騎青獅和白象。如來使鵬怪落在自己頭上,現了原身。

熱點內容
英語研修心得 發布:2024-12-29 01:50:31 瀏覽:104
師德師風討論心得體會 發布:2024-12-29 01:23:19 瀏覽:649
王老師狼人殺 發布:2024-12-29 00:41:06 瀏覽:733
安碩教育 發布:2024-12-28 23:57:45 瀏覽:180
微體古生物學 發布:2024-12-28 21:55:04 瀏覽:651
卷褲腳教學 發布:2024-12-28 21:50:26 瀏覽:931
高中物理力學思維導圖 發布:2024-12-28 21:34:23 瀏覽:505
教師發展三年規劃 發布:2024-12-28 17:06:15 瀏覽:396
師風師德考試 發布:2024-12-28 16:35:33 瀏覽:747
數學周期題 發布:2024-12-28 15:28:09 瀏覽: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