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術繪畫
① 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美術的認識
歐洲藝術家身份提升,王室和貴族都請他們去演出,作曲,畫畫。
② 歐洲美術史
羅馬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邦,逐漸發展成控制整個亞平寧半島的羅馬共和國,最後擴展為統治整個地中海地區,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羅馬帝國。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北包括高盧,南至埃及和北非,羅馬帝國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紀,這期間,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東羅馬帝國消亡,整整進行了一千餘年。這樣一個多民族、大一統的帝國,又有著上千年的演化歷史,反映在文化與藝術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與藝術的融合。
古羅馬文化是在伊達拉里亞人和希臘人的強烈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古羅馬文化與藝術,主要繁榮於共和末期和帝國時期,古老的義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達拉里亞文化的影響。伊達拉里亞人早在公元前8—3世紀,就創造了拱券建築和具有東方風格的裝飾壁畫,以及有力而寫實的雕刻,這些對古羅馬藝術具有強有力的影響。古羅馬人雖然征服了古希臘,但在文化上卻被古希臘人征服。古羅馬人是古希臘藝術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臘藝術對古羅馬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由於不同的社會環境和民族特點,古羅馬藝術也有其不同於古希臘藝術的獨特之處。相比之下,羅馬人的藝術更傾向於實用主義,在內容上多為享樂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偉壯麗,在人物表現上強調個性。古羅馬文化與藝術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築、壁畫、肖像雕刻方面。
一、羅馬時期建築風格特徵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 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 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的建築最輝煌、最有藝術價值的則是為經濟服務或為人的生活(物質、精神)服務的建築,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如廣場、道路、橋梁、高架輸水道、隧道、劇場、競技場、浴場、住宅和別墅等等。這些建築幾乎全是直接為人的物質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務的。在藝術風格方面,它們也追求和諧,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種「神聖」的和諧、完美、崇高了,而是現實人生的一種「合 宜」,是經濟繁榮,和平安定,和追求現實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還直接與某種「悲劇」情緒相聯系,如著名的古羅馬斗獸場,它那完美、和諧、崇高的造型,因與其功能性的悲劇意味相聯系著,是沐浴著奴隸血淚的一種崇高,所以,使這種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讓人贊嘆、使人振奮,但難以產生像希臘神廟的那種「神聖」感。這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風格中的和諧、完美、崇高與古希臘建築風格的最大區別。至於另一些世俗的建築,如卡拉卡拉浴場,它那和諧、完美而又雄偉的風格,也主要來自於世俗的情感,而不是來自理想主義的神聖意識。
在具體建築的造型風格方面,古羅馬的建築也是既繼承了古希臘建築的造型風格,又革新、發展了它。如古羅馬大斗獸場的外部立面,特別是高4層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臘柱式構圖的復寫,它的底層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層是愛奧尼克柱式,第三層則是科林斯柱式,在頂層則圍繞著壁柱。但是,古希臘的這種柱式,在古羅馬的這座傑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臘建築中那樣起結構作用了,它已蛻變成了一種單純的裝飾,真正起結構作用的部件是隱藏於牆壁之中的結構體。同時,在屋頂造型方面,古羅馬人更是極大地革新了古希臘建築的造型方式,將古希臘慣用的樑柱結構,代之以一種更為有效的拱券支撐方法,從而在屋頂造型方面,出現了在古希臘建築中很難見到的「穹拱」屋頂。正是這種「穹拱」屋頂,成為了古羅馬建築,特別是房屋類建築與古希臘房屋類建築最明顯的區別。這種拱券結構因經濟、實用,且審美效果也很好,故不僅應用於神廟、宮殿等特殊建築,而且擴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領域,如道路、橋梁、輸水道、港口、劇場、住宅、倉庫和下水道等。從而使許多雄偉建築在表現和諧、完美、崇高的同時,具有了一種明顯的「圓」味。但同時,古羅馬的建築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識地借鑒和繼承了古希臘建築造型的一般特點,特別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鮮明地表現出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建築的承繼關系。例如古羅馬的潘泰翁神廟(又稱萬神廟),它的主體部分是一個帶穹頂的巨大的混凝土圓桶,這種以「圓」為主的風格,是典型的古羅馬建築的特點,而在它的大門入口處,又靠著一個典型的古希臘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組成,它的上面則是一處三角形的山尖。整個建築活脫脫地顯示著古羅馬建築繼承與創新的形象。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桿和壓桿。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斗場,可容 五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 的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庄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
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採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是成熟的實例。
公元四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 十五世紀後,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典復興以及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20~30年代。
二、古羅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裝飾藝術
羅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羅馬人從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風俗,他們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裡。在舉行新的葬禮時,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來參加儀式。所以羅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義的逼真為特點,藝術水品不高。
共和國末期,羅馬征服了希臘,希臘雕刻藝術對羅馬產生了不可抗拒的影響。羅馬肖像開始走向形式的多樣化、藝術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動。為數眾多的《奧古斯都像》是受希臘理想化風格影響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腳、體弱多病的奧古斯都表現成高大健美的統帥,具有運動員一般的體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臉龐也在形似的基礎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臘雕刻一般的完美。幾十座肖像都無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將他塑造成戰神,有的將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羅馬帝國時期,肖像雕刻中寫實風格流行,出現了具有強烈的個性和復雜的內心世界描寫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現了一個兇狠緊張而又冷酷無情的暴君面孔,緊皺的眉頭和空虛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轉的頭部強調了緊張和暴戾的性格。《馬可•奧勒留騎馬像》是一個具有斯多噶哲學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臉部帶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頹廢、消極、靜觀的色彩。因為這一明顯的特點符合基督教的學說,這座青銅像在中世紀得以保存下來。它對以後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產生了重要影響。
帝國晚期,在極度的政治、經濟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風格走向更為寫實的道路,出現了大量各種不同的面孔:凶惡的、狡詐的、粗魯的、驚惶不安的……體現出羅馬人這時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魯、內在精神的高度緊張。
羅馬浮雕具有記事、寫實的特徵,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圖拉真紀念柱浮雕。它詳盡地敘述了圖拉真皇帝親自率軍征服達契亞人的全過程。這些事件和情節是當作史實來記載的,不論是人物服裝還是征服城市的過程都具有歷史的真實性。在這兩千多人物的長卷式浮雕中,藝術家採用了散點透視手法,出色地處理了情節繁瑣、層次復雜、人物眾多的構圖。
羅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擁有成百的藝術品及其他的裝飾品。地板常常是雜色的大理石,傢具都有非常優異的設計及工藝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質製成,裝飾極為豪華。木料、象牙、大理石、銀、銅及金等材料都經過非常細密的加工及磨製,銅制的火盆暖著屋子,青銅吊燈則照亮了房間,鏡子也是銅的,浮雕或鐫刻著花式或神話的圖案,有時製成橫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來的人形改變成可笑的瘦長或胖圓形。
銀器用品在中層以上家庭中已經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學家在一座別墅的水池中發現了數量可觀的銀器收藏品,顯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維蘇威(Vesuvius)火山爆發時把它們儲藏在那裡的。其中16隻銀杯中,有一隻還看出一個幾近完美的單葉(Simple foliage)圖樣,有兩只表示著高浮雕的骨架,另1隻上面的圖畫是奧古斯都在戰神及愛神之間加冕登基,表示兩者都是人類的敵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諾,譏諷地指著伊壁鳩魯,後者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在塊蛋糕,同時有一隻豬,前足立起,彬彬有禮地想討取一份。
在那個時代,至少在一隻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數的花花公子每隻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這些戒指都用從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輸入的寶石雕刻而成的。羅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們喜歡使印章有獨特的設計,因此當時玉石的雕刻已達到一種難以企及的程度。
同時,各式各樣的陶瓷藝術品也充斥義大利的家庭。這時製造藝術玻璃的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在龐貝遺址發現的"藍玻璃花瓶",描繪出酒神在為葡萄成熟而開的慶祝宴會上的優美活動。提比略在位時,吹玻璃的藝術也傳入了羅馬,很快便製造出了雜色的小玻璃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製品,並使它們一度成為藝術收藏家及百萬富翁們心愛的"獵物",尼祿在位時,曾付出6000銀幣買了2個小的吹玻璃杯。從亞洲及非洲輸入的"螢石"花瓶的價格則更昂貴。奧古斯都雖然把埃及女王克婁巴特拉的金盤子熔化掉,但是卻把她那螢石玻璃製成的杯子珍藏了起來。尼祿則為那樣一個杯子付出了100萬銀幣。總而言之,羅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舉世無雙。
古羅馬的裝飾與雕刻的美學追求在於求真美,這同古希臘的寧靜、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這種特徵趨向於個人意志的創造,表現出敢於參與世事爭勝的氣概。
三、古羅馬的壁畫藝術風格特徵
羅馬時期的繪畫主要包括鑲嵌畫和壁畫。早期繪畫多記載具體歷史事件,用來裝飾公共場所和住宅,這種敘事性繪畫保存下來的很少。公元79年,由於維蘇威火山爆發,火山灰埋沒了龐貝等三個義大利城市。18世紀龐貝城被發掘出來,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畫,根據這些壁畫,羅馬壁畫被劃分為第一、二、三、四龐貝風格。第一風格即用色彩塗繪建築細部;第二風格是直接在牆上描繪建築細節,用透視造成更寬敞的空間幻覺,並穿插以情節性繪畫,《密祭》就屬於這一風格;第三風格強調牆的平面性,並繪以精緻的靜物;第四風格將透視效果。
古代的遊客在羅馬的寺院、住宅、迴廊及劇場中,發現的繪畫甚至比雕塑更為普遍。當然,這時的繪畫藝術只局限在壁畫等方面。由於維蘇威火山的噴發,才為我們在龐貝留下了大約3500幅壁畫。有一幅壁畫,畫著狄奧尼修斯突然襲擊安睡中的阿里婭德涅(Ariadne);另一幅畫著赫爾墨斯安靜地望著火神被綁在苦刑輪子上;還有一連串的幽默壁畫,畫著無憂無慮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著龐貝的工業。這些人形畫得栩栩如生,人體的色彩至善至美。
藝術鑒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義大利繪畫藝術的性質,劃分它的時期與風格,都要去參考龐貝時期的繪畫。
有一個時期,羅馬的壁畫是模擬一棟建築,或者畫它的正面,或者畫它的柱子,人們看見的柱子彷彿是從裡面向外看的,空曠的鄉野被畫在柱子與柱子之間。用這種方法,藝術家使人有置身於一個沒有窗子的房間的感覺,室外是涼爽的樹木與花卉、原野與溪流、馴良的動物。居民只要在屋裡對著牆看,便可想像到身處於一處花園之中,可以垂釣、泛舟、狩獵或養鳥,樂在其中,而不受季節的限制,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羅馬繪畫藝術的水平。
例如古羅馬:龐貝壁畫風情款款,古羅馬龐貝城的建築牆面,在各個時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數建築物是在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時期內建造的。其時,在牆上製作壁畫前,須塗刷多層灰泥。塗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牆上的灰泥有十層之多,灰泥中還摻有搗碎的磚末。
我們可以從一些龐貝壁畫上看到這種建築工匠在牆上塗灰泥的情景:工匠們先在灰泥上勾出輪廓(出土的幾幅壁畫,有的僅打出輪廓,未來得及上畫稿),然後上色。所用的顏料大多採用義大利本土的礦物質,如硃砂、赭石、錫埃納土黃、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劑(生石灰易溶於水,從空氣中吸收碳酸氣,變成不溶解的碳酸鈣,使顏料成分得以粘固)。學者們還發現壁畫家常採用有機物作顏料,如蛋黃、蛋白、乳漿等(乳漿可用於粘合龐貝藍或稱玻璃藍、深黑等色)。
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與安德洛墨達》,所用的顏色就十分鮮艷,它出土於龐貝城,據考證,發現是從公元前4世紀尼基壁畫復制下來的,故屬於公元1世紀。現歸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博物館收藏。
《珀耳修斯與安德洛墨達》這一題材也出自希臘神話:衣索比亞國王的女兒安德洛墨達,被吃人的海怪挾持,並說這是執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歸途中經過巨岩上空,發現巨岩上鎖著安德洛墨達,便下去殺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並娶安德洛墨達為妻。壁畫描寫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時刻。珀耳修斯一手提著海怪的首級,一手扶起美人要離開巨岩。
當年與龐貝城同時毀滅的另一古城赫庫蘭尼姆,經發掘也藏有許多精湛的壁畫。這些壁畫都以希臘神話為題材。盡管還帶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臘繪畫的特色,但從人物的造型與衣服的褶紋表現看,這位畫家有著嫻熟的繪畫技巧,明暗濃淡與色澤的變化,在龐貝的壁畫遺跡中是屬於高明的。有的學者說它是希臘壁畫的摹製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徵。我們覺得如此流暢的藝術表現,應該說,摹制者至少在藝術修養上不比古希臘壁畫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畫理一些。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象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的雕塑`摩西`,拉斐爾的`聖母子`,這都是歷史上不朽的繪畫及雕塑作品,這三位大俠也被後人稱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
他們的輝煌成就,不僅對歐洲而且對全世界後來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那麼就在文藝復興期間,為了區分中世紀時期(5-15世紀)的藝術風格,歌特(gotic)出現了,
15世紀中義大利人有了振興古羅馬文化的念頭因而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於義大利人對於哥特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忘懷,
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分,他們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為歌特(gothic)
對他們而言即意味著野蠻。雖然歌特(gothic)這個詞中帶有貶義,但在中世紀(歌特)時期,許多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是在這個時代孕育出的
這點似乎15世紀的義大利人也是不能否認的。其中最有名的當算是法國巴黎的聖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
當然,哥特式風格也不僅止於建,諸如雕刻、玻璃製品、裝飾品和彩繒圖稿等等,都深受影響,
這類藝術創作從12世紀中到16世紀初一直綿延不斷。同樣宗教在哥特藝術上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
不論是畫家或雕刻家,在他們的作品上都喜愛以宗教為題,對於寫實的題材則不甚感興趣。
從字面上理解歌特基本上有三種意義,
其一表示哥特式風格的建築,如大教堂(cathedral),其最大的特色就是高大的樑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與結構;
其二,在文學上哥特是用以形容那些以黑暗寂寞地點(如荒廢城堡)為背景的奇異、神之冒險故事;
其三,哥特也代表一種字體相當華麗的印刷或書寫風格。
哥特文化作為一場現代文化運動,開始於七十年代末期朋克(PUNK)搖滾的音樂浪潮,
當後者漸漸退去的時候,哥特文化作為一種邊緣的亞文化倖存了下來。
哥特文化是作為一種獨特的中世紀復古風格的音樂、藝術和文學的文化范疇
在音樂上它承襲了七十年代歐美朋克(PUNK)搖滾的音樂風格
在藝術上表現為一種對十二到十六世紀西歐的哥特式建築風格的強烈復古傾向
在文學上演變為那種隱郁和怪誕的神秘黑暗文學
哥特文化實際上傾向於那種非暴力的、和平主義的、被動的、寬忍的生活態度。
但在許多媒體中卻將它錯誤地理解為那種極端暴力的,仇視少數民族的和白人至上主義的邊緣文化。
哥特文化總是表現出一種孤僻疏離的,陰沉的精神氣質,它總是去探討那些引人深思的社會問題,種族歧視、戰爭、以及仇恨。
精神上對死亡的迷戀,驅使哥特文化不停地試圖去找尋對生活、痛苦和死亡的另外一種思考。
③ 歐洲繪畫的主要門類有那些
史前時代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3萬到1萬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所繪形象皆為動物,手法寫實,形象生動。迄今為止發現的原始雕刻大多為小型動物雕刻,少數人像雕刻中,裸體女性雕像佔主要地位,這些女性雕像誇張女性的生理特點,突出表現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體現出原始人對於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識。在維也納附近的威倫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稱為「威倫道夫的維納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奴隸社會時代
進入奴隸社會,那些文明古國譜寫了人類美術史的輝煌篇章。
美索不達米亞(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又稱兩河流域)的雕塑,如巴比倫王國的「漢漠拉比法典」浮雕,亞述王國那些表現戰爭和狩獵的緊張場面、手法極為寫實、充滿激烈動勢的浮雕。
古埃及的龐大金字塔建築,按照正面律程式雕刻的人像雕刻和神秘威嚴的獅身人面像。
古希臘的自由民主創造了具有民主思想的建築、雕刻和繪畫作品,其中留存於世的不少健美而優雅的雕刻形象,如《擲鐵餅者》、《米洛斯的維納斯》等,尤其具有無窮的魅力。
古羅馬美術承繼著古希臘的傳統,但羅馬人的美術更傾向於實用主義。規模巨大的科洛西姆競技場和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的傑出代表。而曾被維蘇威火山灰掩埋達1700多年的龐貝壁畫,則給我們展示了古羅馬繪畫的獨特面貌。
封建社會時代 自公元476年開始,歐洲歷史進入封建中世紀。受基督教制約,中世紀美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強調所謂精神世界的表現。建築的高度發展是中世紀美術最偉大的成就。拜占廷教堂、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各具藝術上的創造性。與宗教建築相結合,雕刻、鑲嵌畫和壁畫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美術以堅持現實主義方法和體現人文主義思想為宗旨,在追溯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精神的旗幟下,創造了最符合現實人性的嶄新藝術。
義大利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是文藝復興美術的三位代表。達•芬奇既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其傑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皆被譽為世界名畫之首。米開朗基羅則在雕刻、繪畫和建築各方面都留下了最能代表鼎盛期文藝復興藝術水平的典範之作。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雄偉健壯,氣魄渾宏。拉斐爾則以其塑造的秀美典雅的聖母形象最為成功。他的聖母像寓崇高於平凡,被譽為美和善的化身,最充分地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理想。
17世紀時期
17世紀在歐洲出現了巴洛克美術,它發源於義大利,後風靡全歐。其特點是追求激情和運動感的表現,強調華麗絢爛的裝飾性。這一風格體現在繪畫、雕塑和建築等各個美術門類中。佛蘭德斯的魯本斯是巴洛克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熱情奔放、絢麗多彩的繪畫對西方繪畫具有持久的影響。同時代的現實主義大師如荷蘭的倫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巴洛克的特色。
18世紀時期 18世紀羅可可風格在法國興起,隨後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羅可可美術的特點是追求華麗纖巧和精緻。代表畫家有法國的瓦托、布歇和弗拉戈納爾。隨著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到來,進步的美術家們又一次重振了古希臘古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開展了一場新古典主義藝術運動。其代表畫家是法國的大衛和安格爾。浪漫主義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衰落而興起。法國的熱里柯的《梅杜薩之筏》被視為浪漫主義繪畫的開山之作,而這一運動的主將卻是德拉克洛瓦,其繪畫色彩強烈,用筆奔放,充滿強烈激情,代表作有《希阿島的屠殺》和《自由領導著人們》等。法國呂德的《馬賽曲》和卡爾波的《舞蹈》都是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塑作品。
19世紀時期 19世紀中期是現實主義美術蓬勃興旺的時期。法國畫家庫爾貝是現實主義的倡導者,他的代表作《奧南的葬禮》堪稱繪畫中的「人間喜劇」,而《石工》則深刻揭示了社會的矛盾,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勤勞朴實的農民畫家米勒,以醇厚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辛勤勞作的農民。政治諷刺畫家杜米埃創作了大量思想深刻而形象誇張的石版畫和油畫。德國女版畫家柯勒惠支,以社會民主主義思想和鮮明的個人風格創作了反映工人運動和農民革命的系列銅版畫和石版畫。俄羅斯的批判現實主義產生了列賓、蘇里科夫等傑出畫家。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品質。
19世紀後期在法國產生了印象派。此派繪畫以創新的姿態出現,它反對當時已經陳腐的古典學院派的藝術觀念和法則,受到現代光學和色彩學的啟示,注重在繪畫中表現光的效果。代表畫家有馬奈、莫奈、雷諾阿、德加、畢沙羅、西斯萊等。繼印象派之後還出現了新印象派(代表畫家是修拉和西涅克)和後印象派(代表畫家是塞尚、凡•高和高更)。而實際上後印象派與印象派在藝術主張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其中凡•高的繪畫著力於表現自己強烈的情感,色彩明亮,線條奔放。高更的畫多具有象徵性的寓意和裝飾性的線條和色彩。塞尚繪畫則追求幾何性的形體結構,他因而被尊稱為「現代藝術之父」。
20世紀時期至今
20世紀以來,現代美術呈現出流派迭起,千姿百態的局面。1905年誕生的以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繪畫,強調形的單純化和平面化,追求畫面的裝飾性。1908年崛起的以布拉克和畢加索為代表的立體派繪畫繼承了塞尚的造形法則,將自然物象分解成幾何塊面,從而從根本上掙脫傳統繪畫的視覺規律和空間概念。隨著德國1905年橋社和1909年藍騎士社的先後成立,表現主義作為一種重要流派登上畫壇,此派繪畫注重表現畫家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情感。1909年在義大利出現了未來主義美術運動,此派畫家熱衷於利用立體主義分解物體的方法表現活動的物體和運動的感覺。抽象主義的美術作品大約於1910年前後產生,其代表畫家有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和荷蘭畫家蒙德里安,而兩人又分別代表著抒情抽象和幾何抽象兩個方向。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的達達主義思潮,此派藝術家不僅反對戰爭、反對權威、反對傳統,而且否定藝術自身,否定一切。杜尚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畫上胡須,並將小便池作為藝術品,便是達達主義思想的體現。隨著達達主義運動消退,在此基礎上出現了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此派畫家以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夢幻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力圖展現無意識和潛意識世界。其繪畫往往把具體的細節描寫與虛構的意境結合在一起,表現夢境和幻覺的景象。代表畫家有恩斯特、馬格利特、夏卡爾、達利、米羅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產生的以波洛克、德•庫寧為代表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綜合了抽象主義、表現主義的特點,強調畫家行動的自由性和自動性。
20世紀50年代初萌發於英國、50年代中期鼎盛於美國的波普藝術,繼承了達達主義精神,作品中大量利用廢棄物、商品招貼、電影廣告和各種報刊圖片作拼貼組合,故又有新達達主義的稱號。代表人物有美國畫家約翰斯、勞生柏、沃霍爾等。
而70年代興起的超級寫實主義(或稱照相寫實主義)運動,其主要特徵是利用攝影成果,進行客觀的復制和逼真的描繪。代表畫家有克洛斯、佩爾斯坦,雕塑家中,安德烈、漢森最為著名。除上述之外,可以歸入現代藝術范疇的還有偶發藝術、大地藝術等。其許多藝術活動已經超出了美術的范圍。
④ 西方繪畫是什麼
西方繪畫從古希臘、羅馬開始,經歷了中世紀的基督教藝術時期,在13至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達到高峰。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喬托創作了許多具有現實生活氣息的宗教畫,被認為是歐洲繪畫之父和現實主義畫派的鼻祖。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最為出色的創作有為人稱道的「畫壇三傑」的米開朗琪羅、達•芬奇和拉斐爾,他們分別創作出《創世紀》、《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西斯廷聖母》等舉世聞名的不朽傑作。17、18世紀歐洲美術有長足的發展,繪畫進一步擺脫了宗教的束縛,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靜物畫、動物畫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這個時期歐洲各國涌現出一批傑出的畫家,如荷蘭的倫勃朗(代表作品有《夜巡》、《自畫像》等)、尼德蘭的魯本斯(代表作品有《阿馬松之戰》等)、西班牙的委拉斯貴支(代表作品有《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等)、法國的夏爾丹(代表作品有《飯前祈禱》等),以及英國的透納(代表作品有《戰艦歸航》等)。18、19世紀歐洲進人近代史階段,尤其是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大革命,使法國成為歐洲政治與文化的中心,也成為歐洲美術的中心。法國畫壇涌現出許多美術流派和著名畫家,其中有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雅克•路易•大衛(作品有《馬拉之死》等),有法國浪漫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籍里柯(作品有《梅杜薩之筏》等),德拉克洛瓦(作品有《自由神領導人民》等),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美術的代表人物庫爾貝(作品有《石工》等)和米勒(作品有《拾穗者》等),有法國印象主義美術代表人物莫奈(作品有《日出印象》、《草垛》等)和雷諾阿(作品有《浴女》、《包廂》等),還有法國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塞尚(作品有《蘋果和橘子》等)和高更(作品有《塔希提的婦女》等)。這個時期,英國、美國、瑞典、丹麥都出現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家,特別是俄國「巡迴畫派」集中了一批傑出的畫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列賓(作品有《伏爾加纖夫》、《伊凡•雷帝殺子》)和蘇里科夫(作品有《近衛軍臨刑的早晨》、《女貴族莫洛佐娃》)。20世紀以來,西方畫壇出現了現代主義美術的各種思潮和流派,其中包括野獸派、未來派、立體派、抽象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構成主義、新造型派、超前衛藝術、波普藝術等等,在形式上不斷翻新,在手法上標新立異,形成十分復雜的藝術現象。
⑤ 歐美有哪些繪畫風格
抽象派是美術流派不是風格歐美的繪畫是以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這三種繪畫風格為主流風格按年代排名的話哥特式12~15世紀的中世紀歐洲美術。義大利文藝復興學者認為此期美術野蠻怪誕,缺乏藝術趣味,故用「蠻族」——哥特人一詞,稱之為哥特式。其最早產生於法國,之後風靡整個歐洲。巴洛克歐洲17世紀的美術樣式。發源於義大利,以其熱情奔放、運動強烈、裝飾華麗而自成一體,與16世紀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莊重典雅相區別。巴洛克美術在文藝復興美術之後,一定程度上發揚了現實主義的傳統,從而克服了16世紀後期流行的樣式主義消極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術符合當時天主教會利用宣傳工具爭取信眾的需要,也適應各國宮廷貴族的愛好,因此在17世紀風靡全歐,影響到其他藝術流派,使歐洲的17世紀有巴洛克時代之稱。洛可可「洛可可」( rococo)的涵義是「具殼形」,源於(法語 rocaille)。
亦為「路易十五式」,指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統治時期(1715-1774)所崇尚的藝術。
其特徵是:具有微細、輕巧、華麗和繁瑣的裝飾性;運用C形、S形或漩渦形的曲線 和輕淡柔和的色彩。影響及於十八世紀的歐洲各國,為腐朽沒落的封建貴族服務。
它在形成過程中,曾受中國清代工藝美術的影響,在庭園布置、室內裝飾 、絲織品、瓷器、漆器等方面,表現尤為顯著。
⑥ 18,19世紀歐洲美術的主要特徵
這兩個世紀歐洲繪畫正處在一個20世紀流派紛呈的大爆炸前夜,幾乎沒有一個統一的特徵可尋,只能逐一分析。
18世紀(尤其是後半葉)是多種藝術潮流交織的時期,例如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在時間上就有重合之處,有時甚至在同一作品中就有反映,這種現象一直延續到19世紀。對於洛可可(約1700-1775年),有些學者認為是一種獨立的風格,有些則認為是對巴洛克的繼承或者是一種精巧化的發展而已。
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一度盛行於宮廷的洛可可風格隨著封建王朝的動搖而越來越日薄西山,藝術家們在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中開始尋求一種復興古代希臘和羅馬的藝術理想(如秩序、明晰和理性等)。他們熱衷於用古典的形式來表達自身對勇氣、犧牲和愛國等的理悟,往往帶有強烈的倫理含義,與社會的觀念變化聯系在一起。
18世紀後期發展出浪漫主義(到19世紀中葉),特點是強調個性、自發性、主觀性、激情、想像、超越性、心靈的真實和自由等等,不屑於古典主義的形式經營(諸如秩序、平靜、和諧、理想化以及理性的法則)的束縛,自信於自我,普遍贊美高於理性的情感,高於智性的感受性,重視內心的沖突,崇尚天才、英雄和超人,盡情地揮灑這種自由的精神。
19世紀中期,由庫爾貝的一次由於畫作落選而作的一次不成功的畫展,而引發的寫實主義。,畫家們描繪和推崇自然,直接關注和評判社會現實本身,體現出特別的執著和勤奮。因為他們,繪畫不再局限在學院派的「歷史性畫面」或浪漫派的「理想」之中,藝術敞開一條更為廣闊的道路。(樓上的巡迴展覽畫派就是屬於寫實主義)
20世紀60年代,誕生了印象主義(一直延續到20世紀早期),他們強調光線和色彩所形成的視覺的效果,奪人眼目的是絢麗繽紛的色彩,透明的或顫動的空氣感,那些變得稀疏、朦朧的事物和人物顯現出更加鮮活的氣息,將繪畫的調子看得高於一切。後印象主義(1880-1905)則是對印象主義的一種反動,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更加強調心靈世界的表現。而新印象主義(修拉、西涅克)則是把印象主義畫家的經驗和直覺的再現方式用科學和分析的基礎上表現出來。
碼了一個小時的字,雖然回答得有些散亂,但希望能夠幫得上忙。
⑦ 19世紀歐洲的美術是怎樣的
巴黎公社的建立,把19世紀藝術紛繁的流派顯現出來,藝術家越來越多的為資產階級服務,形成了一種越來越脫離政治而走向藝術自由的趨向。
一、 新古典主義
在題材、形式、風格上以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榜樣,特別是以古典雕刻為範本,重素描、講究造型的嚴謹,並注意油畫製作技巧地道,創造了一種古樸、典雅和莊重的風格,以高貴以簡朴和寧靜的雄偉。
代表人物:
1. 達維特
法蘭西近代畫派的復興者
作品《荷拉斯三兄弟的宣誓》主題個人服從國家利益
《馬拉之死》《劫奪薩賓婦女》
《拿破崙一世加冕大典》
2. 格羅
作品《拿坡侖在阿爾柯橋上》
《拿坡侖視察雅法鼠疫病院》
3. 安格爾
女性裸體畫、肖像畫
《泉》《土爾其浴室》
二、 浪漫主義美術
積極:抨擊現實把希望寄託在人民革命上
消極: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往事的回憶和幻想中
重感情和個性,重色彩和色彩對比,主張創作自由,個性解放和藝術獨創
1. 籍里柯《梅杜薩之筏》 金字塔構圖的歷史事件
2.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
3. 呂德 浪漫主義雕刻家《馬賽曲》
三、 現實主義
1. 巴比松畫派
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樹
主張走出畫室,對景寫生,通過寫生再回到畫室中製作完成。
2. 米勒、庫爾貝、杜米埃
《拾穗者》《晚鍾》《三等車廂》農民畫家,農民生活題材
3. 現實主義雕刻
羅丹《青銅時代》《神曲-地獄之門》
《思想者》《加萊義民》《巴爾扎克》
四、 印象主義 新印象主義
1. 印象主義 擺脫了繪畫主題的奴役,主張室外寫生,直接描繪,陽光下的印象。
馬奈 《草地上的午餐》《弗里-貝熱爾酒吧間》
莫奈 《日出.印象》
德加 《浴女》
2. 新印象主義
點彩派 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五、 後印象主義
特徵:1.後印象主義不滿足於客觀的再現和追求外觀與色彩,強調抒發了作者的自我感受,表現主觀感情和情緒。
2.後印象主義重視形和構成形的線條、色塊和體積
3.表現不因時間而改變的特質的永恆
作品
1. 塞尚《蘋果與橘子》
2. 梵谷《吃土豆的人》《向日葵》《星月夜》
3. 高更《塔希提婦女》
19世紀其他國家的美術
一、 英國美術
英國風景畫
波寧頓 真實的歷史題材《從碼頭看魯昂》
透納 《特米雷勒號戰艦》
康斯泰勃爾《乾草車》
二、 德國
1.浪漫主義繪畫
早期浪漫主義風景畫
代表畫家:弗里德里希 將自然的真實寫照與藝術家內心的主觀感受融為一體,
拿撒勒畫派
希臘文 耶蘇的故鄉 作品以宗教故事、神話為題材,歌德稱之為「病態畫派」,這種藝術來自於基督教
2.現實主義
門采爾《軋鐵工廠》
4. 羅馬派
選擇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努力把古希臘典雅的理想和永恆的古典形象滲進當時的人物畫中。
5. 象徵主義
用象徵寓言手段表現黑夜、死亡、夢境、畫面追求神秘、怪誕、恐怖效果
珂勒惠支
三、俄羅斯
巡迴展覽畫派
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⑧ 歐洲17SJ,荷蘭繪畫是什麼風格
在繪畫方面,17世紀的荷蘭畫派尤為重要。雖然在其他時期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畫派和畫家,可是唯獨在17世紀,荷蘭畫派作為一個整體,才以其巨大的規模 和成就,對整個西方美術的發展,產生過意義深遠的影響。17世紀為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革命的勝利促使經濟和文化的欣欣向榮。這個新興國家是當時歐洲先進思想中心之一。荷蘭畫家們懷著民族自豪感。用寫實手法在作 品中表現祖國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風景等。繪畫終於擺脫 對宮廷貴族和天主教會的依附,開始為新興的市民階級服務。隨著繪畫市場和畫商的出現,繪畫成為市場上的商品。為滿足市民的生活和審美需要,繪畫的品種較之以往大為擴充。除宗教歷史畫和肖像畫外,風俗、風景、靜物和動物畫也發展為重要畫種。17世紀荷蘭最重要的畫家為倫勃朗、F.哈爾斯、J.維米爾及J.van雷斯達爾。當時,荷蘭多數城市中繪畫藝術均相當發達,其中最發達的為阿姆斯特丹、哈勒姆和代爾夫特。不過,就諸畫派來說,地區之間的差異並不像品種之間的差異那樣地來得明顯。除前述4位畫家以外,屬於不同畫種的還有許多藝術成就不等的畫家,他們被稱為荷蘭小畫派。
風俗畫17世紀荷蘭風俗畫不像文藝復興時代畫家 那樣地往往通過宗教題材來反映現實生活,而是直接地以非理想化的手法來如實地反映市民和農民的日常生活。 這類風俗畫大致包括兩類內容:農民題材和反映市民生活的所謂時裝題材。前者繼承和發展了16世紀P.勃魯蓋爾的繪畫傳統。可能是哈爾斯的兩個弟子A.布魯威爾和 A.van奧斯塔德的作品,取材農民生活。布魯威爾的油畫幅面雖小,但由於注意整體關系和畫面氣氛,因而畫中 形體顯得厚重而朴實。他生前先後活躍於荷蘭和佛蘭德 斯兩地,但主要是佛蘭德斯畫家。奧斯塔德的風俗畫有 類似長處,其畫面情緒比較風趣和樂觀,不像布魯威爾 的油畫那樣地往往帶有悲愴感。
從事時裝畫的有在萊頓工作的畫家G.道。他在20~30年代從倫勃朗習畫,後來形成自己的畫風。其作品往 往表現少數幾個人物處身於室內,壁上有一扇窗子,並 有布幔、書本、樂器等道具。這類作品幅面不大,但相當精緻,並注意光線的表現,為精緻畫派的精品。N.馬 斯於40年代末至阿姆斯特丹受業於倫勃朗門下。他的那些表現老嫗在祈禱或瞌睡的時裝畫,曾風行一時。G.梅 曲活躍於萊頓和阿姆斯特丹,擅長於描繪中產者安逸而 寧靜的家庭生活。他的室內情景畫在技法上相當細膩精巧,比較接近於維米爾的作品。G.泰博赫跟同時代其他 許多荷蘭畫家不一樣,曾在許多歐洲國家旅行,識多見 廣,不屬於任何一個地方流派。所繪的那些反映市民階級上層分子悠閑生活的時裝畫,生前很受買主歡迎。他尤其擅長於細膩地表現富裕人家婦女衣著的質感。J.斯 滕則兼畫農民題材油畫和時裝油畫,是一位有成就的風俗畫家。
荷蘭風俗畫家中最傑出的,為代爾夫特的兩位畫家:維米爾和P.de霍赫。可是,維米爾生前卻不像泰博赫和 梅曲那樣受市民們歡迎,由於賣不出畫而在負債累累之中死去。他的風俗畫富有生活情趣,並在藝術處理上顯示出宏大的氣派。霍赫自年起定居代爾夫特,在那 兒完成了他的一些最佳作品。
17世紀荷蘭肖像畫最興旺的地區為哈勒姆和阿姆斯特丹。哈爾斯為17世紀初荷蘭最有名的肖像畫家。他畫中的人物不再是類型化而是個性化的。其早年作品充滿 樂觀主義精神,尤其能准確而生動地表現人物臉部從微笑轉化為大笑過程中的剎那間表情。其團體肖像畫刻畫了因人而異的性格特徵,神態自然,構圖生動,克服了上一世紀團體肖像畫程式那種畫面過於擁擠、人物表情呆 板的缺點。倫勃朗的肖像畫則往往更深刻地揭示了各式 各樣人物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除繪制肖像畫外,倫勃朗還精於製作其他體裁的油畫,從而展現了他作為同時代荷蘭畫家中最傑出的繪畫大師的多方面才能。
風景畫17世紀最初10年中,荷蘭風景畫仍然明顯地受到16 世紀樣式主義風景畫程式的影響,在構圖方面往往採用 較高的地平線,遠景為幻想出來的山脈,而遠近感則以程 式化的色彩來表達,即前景為褐色,中景為綠色,遠景為藍色。1612年,兩位風景畫家E.van de費爾德和H.P.塞 赫斯參加了哈勒姆畫家同業公會。他倆發展了荷蘭風景 畫藝術的寫實傾向。例如,費爾德的風景畫在構圖方面 把地平線壓低,並廢棄程式化的用色方法,使整個畫面顯得透視合理,空間感強,色調富有真實感。費爾德的 弟子霍延,J.J.van 在20年代中畫風酷似其師,後來青出於藍,形成獨特的風格,在畫中逼真、細膩而流暢地 表現了對光線與空氣的感受。他所留下的幾千幅油畫和 素描真實而動人地記錄了當年荷蘭的運河、港灣以及萊 茵河地區的風景。
雷斯達爾家族的成員們對荷蘭風景畫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間,J.van雷斯達爾尤其使荷蘭風景畫 發展到了頂峰。他除繼承和發展前輩風景畫家在表達光 線和空氣感方面的成就外,還有意識地強調整個畫面的結構感。他擅長於畫樹和渲染畫面氣氛。人們形容他的風景畫為「史詩式」的。他的弟子中以M.霍貝瑪最有名。
費爾德家族中的另一個成員小W.vande費爾德和J.van de卡佩勒以擅長繪制海景畫而出名。這類海景畫對18世紀的英國風景畫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靜物畫與動物畫早在15世紀,尼德蘭畫家們,如凡·愛克兄弟等即有善於表現各種物質特性的傳統和興趣。他們所描繪的金屬、絲絨、玻璃等具有逼真的質感。可是,這些東西過去只被用作宗教畫或肖像畫中的道具或背景。直到17世紀,靜物畫才成為重要的繪畫樣式之 一。它在荷蘭的發展,也由於當時荷蘭市民對於來之不易的安寧富足的小康之家,產生出由衷的喜歡。他們在 生活享受方面追求豐裕的飲食和考究的餐具,此外,還 注意美化生活環境,如種植鬱金香等花木。荷蘭靜物畫 的繁榮,看來正是為了滿足他們的生活要求。哈勒姆畫 家P.克拉斯和W.C.海達所首創的「早餐桌圖畫」,在色 調方面接近於霍延的風景畫,把光線與空氣的感覺表現 得清新而透徹;而在構圖方面,則強調各種餐具、用具的形式和質感之間的對比,畫中的錫□器皿、瓷器、玻璃器、布、陶碗、煙斗以及各種食品和野味,均顯得極 為逼真。其他靜物畫家也各有專長,如A.van貝耶倫畫海水產品,J.韋尼克斯畫獵獲的禽獸,M.洪德庫特畫鳥等。荷蘭花卉畫家根據水彩寫生來繪制油畫,同一幅花卉油 畫中有時出現屬於不同季節的多種花卉。而在動物畫方面,則有一批擅長描繪牛、馬、羊之類牲畜的畫家。
宗教、神話與歷史畫這類油畫在荷蘭雖然不像過去那樣發達,但17世紀時並未絕跡。烏德勒支畫派便以繪制義大利式的風格主義宗教畫而出名。此外,倫勃朗、維米爾等也曾從事於宗教畫創作。
⑨ 有哪些風格的繪畫
1、種類: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壁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插圖等。不同類別的繪畫形式,由於各自的歷史傳統不同,都有著各自獨特的表現形式與審美特徵。中國畫又稱水墨畫,它在世界繪畫領域中自成體系,獨具特色,是東方繪畫體系的主流。在工具材料上,中國畫是用毛筆、墨在宣紙、絹帛上作畫的,它講究筆墨,著眼於用筆墨造型。在表現方法上,中國畫採用一種散點透視的方法。在畫面的構成上,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形式美與內容美。油畫是西洋繪畫的代表,它是世界繪畫藝術中最有影響的畫種。
2、風格:我不知道你想要知道的是什麼時期什麼畫家的繪畫風格,因為每個時期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總的來說,中國從古到今關是國畫就有很多種,還有西方的油畫 ,你是想了解哪方面的呢
美術風格(Beaux-Arts style)
又稱第二帝國風格(Second Empire style)或第二帝國巴羅克風格(Second Empire Baroque style)。
在巴黎的美術學校發展起來的建築風格。這一風格於19世紀末在國際上佔有主導地位,並很快成地為擴張中的城市和各國政府新建公共建築的正式風格。該風格的特徵是,建築宏偉,按軸向排列的房間分布對稱,有大量古典主義的裝飾細部,建築末端或中心處常有前凸的亭閣。巴黎歌劇院是美術風格最傑出的代表。
美術風格與流派是作者在長期藝術創作中自然形成的藝術現象。我們了解這種現象的實質和特點,對於欣賞和分析作品都有益處。
當我們欣賞各種美術作品的時候,往往覺得它們各自具有不同的特色,有的雄偉渾厚,有的秀麗雅緻,有的富麗堂皇,有的天趣自然,有的怪誕離奇,有的平淡簡潔,有的長於抒情,有的富於哲理等等。總之,它們的藝術形象、感情色彩、韻律節奏等都各不相同,藝術特色便迥然有別,因而使我們在欣賞時,更能體會其中的精華和情趣。徐悲鴻的作品給人以氣勢磅礴、渾厚奔放的感受;齊白石的花卉大有清新樸素、天趣自然的特色;黃賓鴻的山水畫濃郁蘊藉、酣暢淋漓;潘天壽的繪畫雄渾奇特、氣勢不凡。
作品的風格,與藝術家本身具有密切的關系。馬克思引用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話:「風格即人。」劉勰也說:「各師成心,其異如面。」這就是說,由於藝術家不同的創作個性,因而產生多種多樣的藝術風格。形成藝術家的個人風格的原因,是由於藝術家的生活閱歷、思想性格、審美趣味、藝術才能以及文化修養等等各不相同。長期生活在巴黎近郊巴比松的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他的作品有如泥土、田野那樣,醇厚自然,和諧優美。一生遭遇坎坷不平的羅丹,他的雕塑品總是呈現一股矛盾復雜的悲劇氣質。
畫家的藝術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任何的個人風格都與時代風格和社會思潮有密切的關聯。現代著名畫家畢加索,在早期的貧困生活中,形成了藍色時期(1901~1904年)的風格,其代表作是《人生》。在1925~1936年,畫家進入了夢的分析時期,他在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之下,有意反對均勻、和諧、優美的傳統美學觀,而採取不協調的表現手法,專事製作一些怪誕的形象,給觀眾以精神上的刺激,發泄了自己內心對社會的不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即1937年是畫家憤怒時期,他為了揭露西班牙佛朗哥的法西斯政權,繪制了《格爾尼卡》。1944年,巴黎解放,畫家開始了牧歌時期,為保衛世界和平大會製作了《和平鴿》。畢加索在1923年曾經這樣解釋道:「人們反復問我,我的繪畫是怎樣演變過來的,對於我來說,藝術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藝術本身不會演變,人們的觀念在變化,表現方法也就隨之而變化……」。
但是,在多種風格的變化中,畢加索是以立體主義聞名於世的。他的分析立體和綜合立體異軍突起,給人以強烈的印象,對現實主義美術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藝術風格是通過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而表現出來的。所以,即使有的作品思想傾向不好,形式荒謬怪異,然而假如它的內容與形式是有機的統一,又具有本身的特色的話,仍然會呈現自己的風格。例如超現實主義畫家達利的作品就是如此。所以藝術風格也有健康和病態之分。
時代風格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向前發展的。而民族風格,是一個民族在長時期的發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藝術特徵,它是一個民族的社會結構、經濟生活、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藝術傳統,以及共同的心理狀態、審美觀點等諸種因素所構成的。藝術家創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不但為本民族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也可以為其他民族的讀者所理解,從而進入世界藝術寶庫。
隨著藝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自然而然產生了各種流派。所謂流派,一般來說,就是在一定時期內,由一些在思想傾向、藝術傾向、創作方法、藝術風格等方面相接近的藝術家,為了突破某種藝術上的束縛,因而結合起來的一個畫家集體。當然,有的派別比較嚴密,有理論、組織、宣言,還定期舉辦展覽,出版雜志等等;有的則比較鬆散和自由,沒有密切的聯系。有的與當時的政治運動的關系比較直接,有的則比較疏遠,或者僅僅表現在藝術上的創新和藝術風格上的競爭。有的還可能兼有各種因素。
以歐洲的美術為例。歐洲的古典主義美術流派,是17世紀時在法國興起的。這個美術流派的創作原則是以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為範例的,它崇尚理性,講究共性,強調統一,要求表現愛國主義思想。在藝術表現上則要求典雅、均衡、和諧統一。當時,路易十四組建了法國皇家學院(包括繪畫與雕塑);普桑成為這個流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有(阿爾卡迪亞的牧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是大衛和安格爾。他們的繪畫發展了古典主義冷靜的氣質,具有嚴謹的形體結構、宏偉的場面、隱喻式的主題思想等等。然而,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以德拉克洛瓦為代表,提倡以感情代替理性,強調內心感受、個人精神,崇尚大自然。《自由神引導人民》是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他以充滿運動感的構圖、強烈激動的個性、奔放有力的用筆等等表現手段,突破了古典主義均衡而沉悶的構圖、嚴謹而僵化的造型和細致但較呆板的用筆。他創造了熱情奔放、強烈生動的格調,在當時法國畫壇上蔚然成風。由於這個畫派與法國大革命曾有深刻的聯系,所以,它自然具有強有力的藝術氣質。但是,後期的浪漫主義運動逐漸脫離了現實基礎,追求獵奇,沉湎於虛無的幻想和個人的傷感情調之中,便逐漸走向低潮。
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藝術興起,離開了19世紀現實主義傳統的軌道。當時,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大部分知識分子對矛盾重重的資本主義社會感到不滿,但又看不到人民的力量和光明的前途,所以內心旁徨,似乎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另一方面,自然科學、城市和工業建設以空前的規模獲得迅速進展,伴隨著這些社會變化,出現了要求個性自由解放的思潮。表現在藝術上,就涌現了野獸派、表現派和立體派。野獸派認為「准確描繪並不等於真實」,客觀事物是可感覺而不可表現的,因而強調表現主觀感受。表現派宣稱:「繪畫不是說明書,而是表現我們的感情。」進一步強調藝術是藝術家的本能的表現。超現實主義宣言提出:「超現實主義是一種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建築在某些聯想形式的超現實的信仰上……。」以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就是以弗洛伊德「夢的分析」為依據,在繪畫中進行夢的紀錄。而原來是德國表現主義的康定斯基,由於進一步強調藝術家的自我主觀表現,主張藝術創作從內心出發,通過非具象的「色彩與形體」訴之於讀者的心靈,於是抽象主義繪畫宣告誕生。他在1911年所作的《第五號印象》,以明快的原色、流動的線條、躍進的形體,使人眼花繚亂,但不能識別任何具體的形象。他本人甚至認為,「調色板比任何作品都美」。由此看來,現代派表現為重主觀表現,重形式新奇,重任意幻想,重直覺本能和非理性等等。用瑞士的一位現代派畫家克利的話來概括:「這個傾向就是不去反映物質世界,而去表現精神世界。」一般說來,現代主義美術是脫離或否定客觀現實,片面強調主觀性;現實主義美術則主張在客觀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高度發揮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這就是兩種不同的流派在思想上的根本區別。
另一方面,現代主義熱衷於新的藝術形式的探求。畢卡索和布拉克從塞尚的繪畫理論出發,追求多層次多體面的結構的表現手法,用多觀點透視代替傳統的單一的焦點透視。畫出來的作品好像是從敲碎了的鏡子中所反映的形象,即所謂「分析立體」。爾後又採用實物拼貼方法,把不同的實物如布片、硬紙片、報紙、樹葉、玻璃片等等拼貼在畫面上,然後用繪畫加工,製作一種具有空間感的想像中的新形態(好像把一些分散了的字母拼成一個詞彙),以引起觀眾的聯想。這種作品被稱為「綜合立體」。後來,60年代前後的視覺藝術(光效應)和機動藝術(動與光的藝術),也屬於形式的追求和形態的變革。
在實際上,現代主義的各種派別是十分復雜的。他們的作品離奇詭譎,神秘怪誕,五花八門,層出不窮,好像萬花筒一樣不斷地處在變化之中。雖然它們都反傳統,傾向於表現主觀精神世界,但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甚至相互矛盾。有些作品也多少曲折地反映了畸形的資本主義社會,並且有所揭露批判,但是往往局限於渲泄個人郁憤的情緒。有的如達達派對一切社會制度採取否定的態度,甚至對藝術本身也予以否定。於是杜桑的尿盆居然也作為雕塑作品公開展覽。有的如超現實主義的作品,因為受到弗洛伊德下意識學說的影響,內容多數是不健康的,或是荒誕詭秘,或是色情的暗示。他們在藝術表現形式的探討上,採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沒有任何常規的約束。對於這樣復雜的藝術現象,我們應該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具體地、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
1. 可愛型
這種類型的角色形象常常為大腦袋,大額頭,眼睛大有神,鼓鼓的腮幫子,圓滾的的肚子。
2. 失敗型
這類角色型在片中通常受到愚弄,外行特徵常常是凌亂的頭發細脖子,眼神無精打采,嘴巴的位置比較靠下,削肩膀,胸部凹陷,啤酒肚,大腳。
3.樂天型
這類角色是片中鬧劇的主角,外行長為大眼睛,但眼珠小,石頭常伸出嘴外。
4.英雄型
在片中都是正義的化身,面部結構比較分明,寬下巴,發型獨特,整潔,身材健壯,身上往往有特殊的標志。
5.丑惡型
片中的反面角色,沒有頭腦以欺負弱小者為樂,角色形象通常為小前額,大下巴,沒有脖子,肩膀很寬,身軀像水桶,粗長的長肢,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