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彥卿字冠侯陳文言文
❶ 宋史列傳第六十三章文言文閱讀
北周渭梁鼎范正辭你暗示劉師道王濟正與曹穎叔劉元瑜楊告訴趙和劉高浞王彬仲簡
北周渭,字得我,昭州恭城人。年幼的孤兒,養在諸父。努力學習,工行詩。劉銀據五嶺,昭州都是他的優勢,政令繁多賦稅很重,民不聊生。渭率領鄉人六百越嶺,要躲避到零陵。未到,賊寇興起,斷道絕糧,再回到恭城,那麼房屋灰燼,於是投奔道州。當強盜的襲擊,渭隻身北上。
建隆開始,到京城,為薛居正的禮。上書議論時勢,召試,賜同進士出身,出仕為白馬主簿。縣大官吏犯法,渭馬上殺了他。皇上認為他是奇才,提升為右贊善大夫。當時魏帥符彥卿專橫,朝廷選常參官精明干練的管理其所屬地區,認為了解永濟縣。寇彥卿到郊外迎接,渭揖在馬背上,到賓館才與他相見,略不屈服投降。縣有盜竊傷人而安逸,渭捕獲,同時暴句隱藏的處死的,不把府。
乾德年間,通判興州。州領網口寨多戍兵,監軍傲慢兇狠,即使他下為暴,在別人痛苦的。渭賓士前去曉諭禍福,斬其軍校,眾人都服從。詔書嘉獎,命令兼本寨鈴轄。開寶元年,鳳州七房冶煉主吏盜竊官銀隱藏,選擇對前代。周年,斛律羨課幾倍,賜紅色魚,又遷任知棣州。殿直傅延翰為監軍,陰謀叛亂逃到契丹,被部下所報告,渭擒獲他上報;命令押至京城,審訊屬實,並在西市。渭河在郡用簡明嚴肅著稱,等到回來,官吏百姓攔在路上哭著留,不久下詔賜錢百萬。
太平興國二年,為廣南各州轉運副使。當初,渭水流入中原,妻子留下恭城。開寶三年,平定廣南,下詔昭州尋找,賜給錢米撫恤百姓的。到這時,渭開始返回故鄉,鄉里人以此為榮。渭奏請去劉銀當時稅計算的繁瑣的,復位田賦,興學校。調任殿中丞。屬有事情交肚,主將貪生怕死無功。有兩個敗卒披甲先到邕州市,奪取老百姓的錢,遭逮捕殺了他。後到的人都要解下鎧甲以進入,一直沒有人敢冒犯。把書交肚,告諭朝廷威信,將刻日兩次。黎桓恐懼,就派使者入朝進貢。就加監察御史,在嶺南共六年。移任揚州,升殿中侍御史,改變兩浙東西路轉運使,入朝任鹽鐵判官。升任侍御史,經過判戶部、度支二勾院,出知亳州,賜給金印紫綬,不久換宋州。加職方員外郎,為益州轉運使。因為從你違背詔令市馬,貶為彰信軍節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聽了他的清白,召回,將不再使用,皇帝下詔而死,七十七歲。皇帝憐憫他貧窮無法安葬,送錢十萬,任命他的兒子建中為乘氏縣主簿。
對妻子沒有你,好女人啊。渭北逃時,沒有時間和你道別,兩個小孩,你還年輕,父母想嫁給他。你得發誓說:「渭不是久困的人,如今避難遠去,一定能自救。」於是親自養蠶成績碓舂,以供給早晚,兩個兒子都結束婚姻。共二十六年,又見渭,當時的人有不同的。朱昂著《莫節婦傳》記載這件事。
梁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祖鋪,在蜀地做官為劍門關使。父親文獻,乘氏令。鼎,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出仕任大理評事、了解秭歸縣,再次升任著作佐郎。端拱初,進獻《聖德徽號頌》一萬余言,考試形式,調任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聲音,有詔令嘉獎。流放吉州知州,百姓有蕭甲的人,狡猾的人成為百姓的禍害,鼎揭露他的凶樣子,杖脊刺面移遠郡。太宗特別欣賞他的努力干,代回,賜紅色魚,舊條例應當給銀寶瓶帶,太宗特意把犀帶賜給他,記下他們的名字在御屏。
淳化年間,上說:「《書》說:『三載考績,三次考察升降幽明。』這是堯、舜氏之所以得到賢人治理天下的。三代以下,制度還存在,兩漢以來,沿革可以看出。至於唐室,這種方法尤其精通,有考功的部門,明確考核的法令,下面從簿尉,上到宰臣,都一年計功過,校定優劣,所以人人都想激勵,成效著稱。五代戰亂接連不斷,禮製法度衰落,回想考核的內容,只拘泥於州縣的人,升降既不同,名存實亡。況且現在他知道州,就是古代的刺史,治績顯著的,朝廷不知道;策略沒有聽到的,使用不變。大失勸善懲惡的道理,逐漸成為得過且過的風。這導致水災和旱災接踵而至,訴訟填溢出,希望天下太平,這怎麼可能呢。陛下繼承二聖的丕圖,為億萬人民的統治者,念百官的不得安寧,想到天下的不健康,特別詔令有司,申明考績之法,也許官得人,人民得到實惠了。」
不久任開封府判官,升任太常博士、三司右計判官,又為總計判官,在復三部,換度支判官。至道初,鼎到陳堯雯建議興三白渠,和陳、許、鄧、穎、蔡、宿州、毫州幾個州用水利開墾田地,事情記載在《食貨志》。升任都官員外郎、江南轉運副使,改到起居舍人,移任陝西。二年,五位將領分道攻擊李繼遷,李繼隆擅自離開紅怪路無功,回奏軍儲過期,鼎座削三任。又任為殿中丞,領職照舊。因母親年老請求郡,歷任知道徐、密二州。真宗即位,恢復原官。咸平四年,升任兵部員外郎、知制浩,賜給金印紫綬。當時三司督促拖欠嚴厲,有長期被留系的,命令鼎與薛映按名單詳定,多被免除。過了一個月,拜為右諫議大夫、度支使。
當時西部邊境不安寧,建議陝西禁止解池鹽,各地官賣,詔令聽從他們的意見。以鼎為制置使,楊廣任轉運使,張賀副的,又在內殿崇班杜
❷ 文言文閱讀救急, 宋史列傳28
原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矯然不群,邃經術,文力雄健。中進士第。知雍丘縣,御吏如束濕,撫民如傷。縣枕汴流,漕運不絕,舊苦多盜,然未嘗有獲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綱舟無得宿境內,始猶不從,則命東下者斧斷其纜,趣京師者護以出,自是外戶不閉。
使者上其狀,召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時徽宗初政,納用讜論,伯雨首擊章惇,曰:「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搢紳,乘先帝變故倉卒,輒逞異意,睥睨萬乘,不復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計得行,將置陛下與皇太後於何地!若貸而不誅,則天下大義不明,大法不立矣。臣聞北使言,去年遼主方食,聞中國黜惇,放箸而起,稱甚善者再,謂南朝錯用此人。北使又問,何為只若是行遣?以此觀之,不獨孟子所謂『國人皆曰可殺』,雖蠻貊之邦,莫不以為可殺也。」章八上,貶惇雷州。
伯雨居諫省半歲,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權給事中,密諭以少默即為真。伯雨不聽,抗論愈力,且將劾曾布。布覺之,徙為度支員外郎,尋知虢州。崇寧黨事作,削籍編管通州。為蔡卞所陷,與陳瓘、龔玦、張庭堅等十三人皆南遷,獨伯雨徙昌化。奸人猶未甘心,用匿名書復逮其仲子申先赴獄,妻適死於淮,報訃俱至,伯雨處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負於朝廷,亦當從此訣。如其不然,天豈殺無辜耶!」
紹興初,高宗詔贈伯雨直龍圖閣又加諫議大夫采其諫章追貶章惇蔡卞邢恕黃履明著誣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賜謚忠敏。(《宋史• 列傳一O四》
譯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童年的普通具有很強的示範,鑽研古代典籍,文章蒼勁有力。在考試等級,做雍丘縣令,管理下屬搭售濕物質(緊急嚴重) ,安撫百姓,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傷口(周到細心) 。雍丘縣依託汴,水路運輸船舶蜂擁而至前雍丘許多尷尬,因為盜賊,但從來沒有抓到盜賊,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博時裕下令散貨船運送貨物不是雍丘境內過夜,開始(船夫老闆)不服從,彼得下令雨,東下的船隻,用斧頭切斷電纜,跑到主力艦護送出境(雍丘人民院)可以不關門。
法院使者紀念他的事跡,博時裕稱為做了一個大的正誠,上任,但也增強了左右和適當的。宋徽宗執政開始,聽著一個正直的言論,彼得發現了張敦雨,說: 「張敦長皇權偷竊,欺騙法院,毒百官,急於趁先帝不幸機,它的目的是顯示篡位,鄙視他的陛下,不再有做臣子尊重。鑒於他的意圖實施,將被放置在國王陛下和太後!如果你不饒恕殺了他,世界將無法澄清義,大法不能成立。我聽說北方的使者說,去年遼寧主吃,我聽說中央駁回章惇,放下筷子,此起彼伏,說得好宋說,與這個男人錯了,北方的天使問為什麼(他)就像這樣放逐貶謫?從這個觀點, (章惇)不只是作為孟子的人說了' ,雖然它是相當沉默的狀態,但所有了「紀念八次,皇帝章惇貶到雷州。
伯雨在兼管位置為6個月,紀念108份。部長擔心,他說,讓皇帝彼得雨做的頹廢,他私下警告少說或不說作為一個主要的。彼得不聽雨,批評朝政,更強大的講話,將最後一章彈劾布。曾逋插覺得這件事很快被轉移的支持度員外郎虢國主持工作。 (後來)崇寧幾年是官員團伙的事情發生了,彼得被砍斷官方雨通州發送。蔡阿扁被誣陷,陳關共開槽,張黃庭堅十三人南遷, (可以)去彰化只有小學雨。奸人也不甘心匿名信,抓住彼得的第二個兒子沉雨,把他身陷囹圄,他的妻子和家人在江淮剛剛去世,他的妻子去世子搶眼的消息一起發送。貝絲雨像往常一樣對這兩件事情,他說: 「死是死的,活在球場上的內疚,但也從告別相結合時,如果沒有,那將是徒勞的神殺害無辜的人呢? 」
紹興末年,皇帝頒詔追贈(已故)是龍圖閣主雨,諫議大夫獎金,接受他的諫章,追貶義章惇,蔡荸鵪,邢恕,黃色的鞋子,清除事件被誣陷宣仁告訴世界。淳熙年間,謚忠敏。
❸ 求文言文翻譯
王彥超是大名臨清人,性情溫和,恭敬謹慎,能禮賢下士。
周祖平定內亂後,向北征討契丹,任用王彥超為行營馬步左廂都排陣使,隨著周祖進入汴州。正逢兵變,周祖成為皇帝,就任命王彥超暫時任徐州節度使。還沒有出行,湘陰公舊校鞏廷美佔據本州叛亂,朝廷正式任命王彥超為武寧軍節度使,命令他去討伐。王彥超率領戰艦攻破他們的水寨,乘勝攻克。王彥超又同樞密使王峻在晉州抵禦劉崇,王彥超帶領騎兵進發,劉崇逃跑,王彥超被授予官職任建雄軍節度使。後還帶領所轄軍隊追擊敵兵到霍邑,敵軍的步兵騎兵墜落山崖,死得很多。
顯德初年,劉崇向南侵犯,朝廷命令王彥超帶兵奪取晉州地區的向奢截擊敵軍,隨從在高平作戰。王彥超從陰地關和符彥卿會舍亮辦包圍汾州將領們請求立即攻擊敵軍,王彥超說:「城池已經危險了,早晚要投降,我方士兵精銳,如果進兵先登,必定會死傷很多人,稍稍等待一下。第二天,州將董希顏果然投降。王彥超於是領兵奔赴石州,他親自擊鼓催促士卒登城,親身冒著箭石,幾天後攻克石州,擒獲了守將安彥進,送到皇帝所在地。班師回朝,朝廷下令所轄軍隊疏浚胡蘆河,築城李晏口。工程還沒有完工,遼一萬多騎兵來侵犯,王彥超打敗了遼兵,殺傷了很多敵兵。
宰相李谷征討淮南時,把王彥超封為前軍行營副部署,在壽州城下打敗淮南軍二千人。昊兵從水陸兩路前采支援,李谷退守正陽,吳兵緊追其後」,正逢李重進軍隊趕來,王彥超與他合力急速攻擊,大敗吳兵三萬多人,追擊敗軍二十多里。
宋代初年,加官兼中書令。宋太祖與王彥超有老交情,就來到作坊,召隨從大臣宴會習射。酒喝得暢快 時,太祖對王彥超說:「從前依在復州時,我前來依附你,你為什麼不收留我? 」王彥超走下台階叩頭說:「一勺水怎麼能讓神龍棲息呢?當時陛下沒有滯留在小州,大概是天意吧。」太祖大笑。王彥超第二天獻表請罪,皇帝派宦官安慰解釋,讓他來朝廷拜見。
太平興國六年,王彥超被封為鄰國公。七年,王彥超對別人說:「大臣到七十歲退休,是古代的制度。我現年六十九,應當有自知之明,第二年,王彥超上表請求退休,朝廷追加其太子太師,給予金吾上將軍的俸祿。王彥超退休後,全部斥退僕人侍妾中吃閑飯的人,居住穿用,都遵循節儉的原則。雍熙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歲。
開寶初年,王彥超從風翔來京城朝拜,與武行德、郭從義、白重贊、楊廷璋一起陪侍宮中的宴會。太祖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你們都是國家的舊臣,長期治理重鎮,事務紛扼煩忙越不是我用來優待賢士的心意。」
王彥超知道太祖的心意,立即上前奏道:「我沒有功勞,長期受到榮耀恩寵,如今已經老邁無能,希望能夠告老返回老家,這是我的願望。」武行德等人竟然自述戰功以及經歷的辛苦,皇帝說:「這些是別的朝代的事了,還談論這些干什麼? 」第二天,全都罷免了武行德等人的節度使職務。因此,當時的輿論都贊許王彥超。
❹ 誰有《宋書,列傳第二十》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答案
李瓊
李瓊字子玉,幽州人。祖父李傳正,涿州刺史。父親李英,涿州從事。李瓊自幼好學,涉獵史傳。騎馬到太原去依附唐庄宗,恰遇招募勇士,就應募,與周祖等十人結為兄弟。一天聚會飲酒,李瓊仔細觀看周祖,知道不是平常人。因而舉杯祭告說:「我們共十個人,龍蛇混合,以後富貴了不要相互忘記,如果違背此言,神會給他降下懲罰。」都用刀刺臂出血為誓。周祖與李瓊的友情非常親密,曾探望李瓊,見到他端坐讀書,因而問讀的是什麽書,李瓊說:「這是《閫外春秋》,所說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比較存亡治亂,記錄賢愚成敗,都在這裏。」周祖讓他讀一讀,對李瓊說:「兄長應當教給我。」從此周祖出入時常隨身攜帶,遇到空閑就閱讀,經常向李瓊詢問疑難之處,稱李瓊為老師。討伐河中時,就解除李瓊的士兵身份,讓他參與西征軍事。賊軍平定,向朝廷表奏,任朝散大夫、大理司直。年中,升為太子洗馬。周祖鎮守鄴,表奏為大名少尹。
廣順初年,任將作監,充內作坊使,賞賜金紫。連續為亳、陝二州知州,改任濟州刺史。世宗初年,升為洺州團練使,改任安州防禦使,治理州政寬厚簡易,百姓請求立碑頌揚他的功德,詔令中書舍人竇儀撰寫碑文賞賜他。
宋初,召為太子賓客。建隆三年,上奏章請求退休,改官右驍衛上將軍退休。李瓊信奉佛教,第二年四月八日,到佛寺去,得病返回,到傍晚去世,享年七十三歲,贈官太子少師。
郭瓊
郭瓊,平州盧龍人。祖父郭海,本州兩冶使。父親郭令奇,盧台軍使。郭瓊少年時以勇武有力著稱,在契丹任職,任蕃漢都指揮使。後唐天成年間,攜帶他的家族前來歸附,明宗任命他為亳州團練使,改任商州刺史,遷任原州刺史。清泰初年,調任階州刺史,城壘尚未修補,蜀軍多次侵犯,郭瓊為此憂慮,因而遷移州城以保平安,百姓才不再有禍患。接受詔命進攻文州,攻克二十餘座營寨,生擒數百人。
後晉天福年間,調任警州刺史,羌、渾騷亂,朔方節度使張希崇表奏郭瓊為部署,率軍共同討伐平定。連續領滑、坊、虢、衛四州。開運初年,為北面騎軍排陣使。陽城之戰,戰功最大。改任沂州刺史,充任荊口寨主兼東面行營都虞候。俘獲莫州刺史趙思獻上,改任懷州刺史。不久為北面先鋒都監。契丹佔領中原,盜賊蜂起,山東最為嚴重,契丹主命郭瓊重新擔任沂州刺史來抵禦盜賊,郭瓊當天單人匹馬前往。盜賊聽到郭瓊的威名,相繼逃走。
後漢乾佑年間,淮軍進攻密州,他被任命為行營都部署,尚未到達,淮軍解圍退去。平盧節度使劉銖依仗輔立皇帝的舊情,聲稱患疾不去朝見,將相大臣,害怕他會難以控制,預先派遣郭瓊與衛州刺史郭超率所轄軍隊駐於青州。劉銖心中不安,擺設酒宴召請郭瓊,在帳幕下面埋伏雄壯武士,想要殺害郭瓊。郭瓊知道他的陰謀,屏退隨行人員,從容坐下,毫無懼色,劉銖不敢動手。郭瓊趁機為他陳述禍福,劉銖有感於他的話,於是准備行裝。不久詔書到達,當天上路。郭瓊改任穎州團練使,又加官防禦使,當時朗州勾結荊、淮、廣南合兵進攻湖南,詔令郭瓊率本州軍隊會合王令溫的大軍進攻光州,不久因內部叛亂沒有成行。罷任回朝,派遣到河北謀劃兵器鍾甲糧草。
周祖在南郊祭祀,召他權知宗正卿事。世宗征伐劉崇,為北面行營都監,歷任絳、蔡、齊三州防禦使。在齊州,百姓飢荒,郭瓊用自己的俸祿賑濟他們。人們感念他的恩德,一同來到朝廷頌揚他的德政,下詔允許立碑。
宋建隆三年,告老,加官右領軍衛上將軍退休,返回洛陽。乾德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郭瓊雖然出自行伍,而所到之處有仁政,尊敬禮待儒士,樂於堅持行善,是武臣中的賢人。
陳承昭
陳承昭,江表人。最初事奉李景任保義軍節度使,周世宗征伐淮南,李景任命陳承昭為濠、泗、楚、海水陸都應援使。世宗攻克泗州後,率軍東進,命令太祖率領甲士數千人為先鋒,在淮河岸邊與陳承昭相遇打敗了他,追到山陽以北,宋太祖親自俘獲陳承昭進獻上去。世宗釋放了他,授右監門衛上將軍,賞賜錦袍、銀帶,改為右領軍衛上將軍,分司西京。
宋初入京朝見,太祖因陳承昭熟知水利,監督治理惠民、五丈兩條河流以便通行漕運,都城的人為此得到好處。建隆二年,治河完成,賞賜銅錢三十萬。陳承昭上言其婿王仁表在南唐,皇帝為他給李景寫信,讓他遣返京城,歷任左右神武統軍。
四年春,大規模徵發近郊壯丁數萬人,修理京城地區的河堤,命令陳承昭管理這項工程。又命令監督諸軍子弟數千人,在朱明門外開鑿池塘,用來訓練水戰。隨從征伐太原,陳承昭獻計請求阻塞汾水灌城,城非常危急,適逢班師,太原未攻下。乾德五年,升任右龍武軍統軍。開寶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四歲。贈官太子太師,宦官護喪。大中祥符元年,錄用其孫陳宗義為三班借職。
李萬超
李萬超,並州太原人。幼年喪父生活貧困,擔貨販賣以供養母親,晉祖在並門起兵,李萬超應募隸屬部下。作戰連續獲勝,提升成為軍校。跟隨李守貞在青州討伐楊光遠,奮勇率先登城,飛石打中他的頭,呼吸中斷很久。開運年間,跟隨杜重威在陽城抵禦契丹,流箭射穿手掌,李萬超拔箭又戰,神色自若。因功升為肅銳指揮使。
契丹進入中原,當時李萬超率所轄軍隊駐於潞州,主帥張從恩即將放棄城池歸附契丹,正值前驍衛將軍王守恩在家服喪,張從恩就把後事委託給他,逃走了。契丹使者到達,獨攬州中事務,王守恩於是沒有任何事可干。李萬超激憤地對他的部下說:「我們這些人是掛在虎口的食物,性命危在旦夕,現在想要殺掉使者,保住這座城。不僅是逃生,也足以建功立業,你們能這樣做嗎?」眾人都喜悅地說:「豈敢不聽從命令。」於是率領所轄部隊大聲呼喊進入州府官署,殺掉那位使者,推舉王守恩為帥,陳述情況上報。漢祖聽從他的請求,又命令史弘肇率軍首先渡過黃河到達潞州,見李萬超,對他說:「能夠光復這個州,是你的功勞。我想要殺掉王守恩,由你擔任統帥,好嗎?」李萬超回答說:「殺掉契丹使者而推舉王守恩,是為國家社稷著想。現在如果害了他人,自己取得好處,不是我本來的心願。」史弘肇感到他很不尋常,表奏為先鋒馬步軍都指揮使。途經澤州,刺史翟令奇加固城壘拒不歸降,李萬超騎馬賓士到城下,告訴他說:「現在契丹逃到北方,天下無主,並州劉公主持大義,平定中原,所到之處望風披靡,後歸服的誅族,何不及早圖謀此事。」翟令奇這才打開城門迎接。史弘肇就留李萬超代理州中事務,漢祖於是任命他為刺史。到征伐李守貞時,任命李萬超為行營壕寨使。河中平定,為懷州刺史。
周祖開國,隨從征伐慕容彥超,又為都壕寨使,因功授洺州團練使,參加收復秦、鳳,改授萊州刺史。隨從平定淮南,接連調任蘄、登二州,所到之處有政績。有詔令重新均定田租,前牟平縣令馬陶,戶籍屬於文登縣,隱瞞莊稼不上報,命令逮捕他,准備斬首以後再上報。馬陶恐懼逃走,從此境內肅然。
宋初,入朝任右武衛大將軍,升為左驍衛大將軍。開寶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白重贊
白重贊,憲州樓煩人,祖先是沙陀部族。白重贊少年從軍,勇猛剛健。後漢初,從散員都虞候三次提升為護聖都指揮使。乾佑年間,李守貞占據河中叛亂,隱帝任用白重贊為行營先鋒都指揮使。河中平定,因功領端州刺史。後周初,轉為護聖左廂都指揮使。不久,出朝任鄭州防禦使,改任相州留後。廣順年間,授義成軍節度使。在藩鎮期間,黃河多次決口,白重贊親自帶領民夫,修復大程、六合二處堤壩,下詔書褒獎。
世宗征伐劉崇,任用白重贊為河東道行營馬軍都指揮使,白重贊與李重進居軍陣西側,樊愛能、何徽居軍陣東側。交戰之後,樊愛能與何徽都逃走,惟有白重贊和李重進率領所轄軍隊奮力作戰,世宗親自統率親軍合力迫近他們,並州軍隊大敗。處死了樊愛能等人,白重贊因功授保大軍節度使。世宗征伐太原時,任命河陽劉詞為隨駕都部署,任命白重贊為副職。對方的忻州監軍殺死刺史趙皋及契丹大將楊耨姑,獻城投降,然而契丹軍隊還很強大,命令白重贊及符彥卿趕走他們。世宗返回京城,改任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太尉。征伐淮南,命令白重贊率領親兵三千在潁水岸邊。不久,改任淮南道行營馬步軍都虞候。隨即升彰義軍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師,改任涇州節度使。有馬步軍教練使李玉,本是燕人,兇狠狡詐,與白重贊有仇。李玉與部下閻承恕謀害白重贊,暗中派人購買馬纓,偽造制書說白重贊謀反,下令滅族。於是親自拿著偽造制書及馬纓,告訴都校陳延正說:「使臣送到後就離開了。」陳延正全部告知白重贊,白重贊封好制書上報。太祖非常驚駭,命令檢驗,全是偽造,於是命令六宅使陳思誨快馬趕往涇州,擒獲李玉及閻承恕進行審問,認罪處死。陳延正提升領刺史以獎賞,又詔令各州,凡接到有關機密大事的制書,要詳細檢驗印章筆跡。不久改任泰寧軍節度使。乾德四年,又任定國軍節度使。開寶二年,改官左千牛衛上將軍,奉朝請。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王仁鏑,邢州龍岡人。後唐明宗鎮守邢台,錄用為牙校,即位,提升為作坊副使,逐漸升遷為西上合門使。清泰年間,改任右領軍衛將軍。後晉天福年間,青州楊光遠將要圖謀不軌,任命王仁鎬為節度副使,觀察他的行動。過了二年,有人向朝廷誣陷王仁鏑,改任護國軍行軍司馬。王仁鎬到河中幾個月,楊光速叛亂的文書上報。後漢乾佑年間,歷任昭義、天雄二軍節度副使。
周祖鎮守鄴,表奏王仁鎬為副留守。起兵時,王仁鎬參預這個計劃。周祖即位,王仁鎬被王峻忌恨,出朝任唐州刺史,升為棣州團練使,入朝為右衛大將軍,充任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顯德初年,出朝為永興軍節度使。世宗繼承皇位,調任河中節度使。殿中丞上官瓚出使河中回朝,上言河中百姓大量隱瞞田租,於是派遣上官瓚去查田定租。百姓怨苦,大量逃亡到其他州縣,王仁鎬大聲爭論這件事,於是中止。繼母去世服喪,離職。
五年,授安國軍節度使,制文說:「所眷戀的襄國,是你的故鄉。給你龍形符節以節度使之權,成全你衣錦榮歸的美事。」州中百姓扶老攜幼,在邊界上迎接,有四個進獻錦袍的,王仁鎬都重疊穿在身上,並以金帛酬謝。處理政務的第二天,探望他祖輩父親的墳墓,環視周圍的樹木,嗚咽流淚,對親近的人說:「仲由認為不如負米快樂,確實如此。」當時的人贊美他。州內有一夥盜賊,王仁鎬派人贈送束帛,勸諭他們,全部逃走,不再做強盜。恭帝繼承皇位,調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師。建隆二年,因病召回,到唐州,在驛館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王仁鎬
王仁鎬性情端謹儉朴,信奉佛教,所得俸祿多供奉神佛施捨僧人,每天早晨誦佛經五卷,有時到日晚才出來處理事務。從事劉謙責問王仁鎬說:「你貴為節度使,不勤於政事救助百姓,卻孜孜不倦地事奉佛,為什麽呢?」王仁鏑莊重地道歉,沒有惱怒之色。當時稱他為長者。
陳思讓字後己,幽州盧龍人。父親陳審確,從後唐到後晉為官,歷任檀、順、涿、均、沁、唐、祁、城八州刺史。參加征伐蜀,權利州節度使,至金州防禦使。陳思讓最初隸屬庄宗部下,庄宗即位,補為右班殿直。後晉天福年間,改任東頭供奉官,又升任作坊使。安從進在襄陽叛亂,任命陳思讓為先鋒右廂都監,跟隨武德使焦繼勛帶領軍隊前去討伐。在唐州花山下與安從進的軍隊相遇,急速出擊大敗他們,安從進僅自身逃脫。因功領獎州刺史。安從進平定,任坊州刺史。
八年冬,契丹陰謀入侵,任命陳思讓為澶州監軍,賞賜鞍勒馬、器皿布帛。在青州討伐楊光遠時,又任行營右廂兵馬都監,戰爭結束,改任磁州刺史。符彥卿北上征伐契丹,陳思讓上表請求參加出征。不久,改任衛州。父母親連續去世服喪。當時武臣很少有實行喪禮的,陳思讓不等詔書下達,就離州奔喪,聽到的人都贊美他。服喪未滿起任隨州刺史。
後漢初,調任淄州,任滿返回朝廷。淮南輿朗州馬希尊在淮南會師,進攻湖南,馬希廣請求援軍,接著發生內亂,周祖又北征,就分出兵力命令陳思讓到郢州去救援,軍隊尚未渡河馬希廣已失敗。陳思讓留在郢州。
周祖即位,派遣供奉官邢思進召陳思讓及所率軍隊返回。劉崇在太原越位稱帝,周祖想要得到有方略的人才來守衛邊境,派遣陳思讓率領軍隊到磁州,扼守澤、潞。不久,任磁州刺史,充北面兵馬巡檢。尚未出發,磁州建置升為團練州,就由陳思讓充任團練使。
廣順元年九月,劉崇派遣大將李瓌率領馬步軍各五都,鄉兵十都,從團柏出發到窘子店。陳思讓與都監向訓、張仁謙等率龍捷、吐渾軍,到虒亭以西,與李鑲的軍隊相遇,殺死三百餘人,生擒一百人,俘獲劉崇的偏將王墦、曹海金,馬五十匹。不久派遣王峻支援晉州,任命陳思讓與康延沼分別為左右廂排陣使,命令率領軍隊從烏嶺到達絳州與大軍會合。劉崇燒毀軍營逃走,陳思讓又與葯元福襲擊他。不久權知絳州。第二年春,升為絳州防禦使。
顯德元年九月,改任亳州防禦使,充昭義軍兵馬鈐轄,多次打敗並州軍隊及契丹援軍,升任安國軍節度觀察留後,充北面行營馬步軍排陣使。五年,在西山下打敗並州軍隊一千餘人,斬首五百級。當年秋,邢州官吏、老人邢銖等四十人來到朝廷,請求借留陳思讓,下詔贊揚他。十二月,改任義成軍節度觀察留後。
六年春,世宗將要北征,命令先奔赴冀州等待命令。佔領瓦橋關,設雄州時,任命陳思讓為都部署,率軍戍守。世宗患病回京,留陳思讓為關南兵馬都部署。恭帝繼承皇位,任橫海軍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傅。乾德二年,又為保信軍節度使。當時皇子興元尹德昭娶陳思讓的女兒為夫人。開實二年夏天,改任護國軍節度使、河中尹。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贈官侍中。
陳思讓多次擔任藩鎮職務,沒有敗績,然而非常信奉佛教,所到之處大都禁止屠宰,俸祿全部用來供養僧人,人們稱為「陳佛子」。去世之後,家中沒有多餘的財產。弟弟陳思誨,官至六宅使。兒子陳欽祚,逐步提升到香葯庫使、長州刺史。陳欽祚的兒子陳若拙。
陳若拙
陳若拙字敏之。自幼好學,陳思讓曾讓他拿著書信到晉王府去,宋太宗贊賞他應對周詳文雅,想要安排他任王府職務,陳若拙懇切推辭。太平興國五年,中進士甲科,初次任官為將作監丞、通判鄂州,改任太子右贊善大夫、單州知州。因治政之才,改任太常丞,升為監察御史,充鹽鐵判官。益州關押囚犯非常多,太宗看到奏章很驚訝,召見陳若拙當面委託他清理判決,升為殿中侍御史、通判益州。淳化三年,就地任命為西川轉運副使,不久,改任正使,召回。李至守洛都,表奏陳若拙輔助治理,改任度支員外郎,通判西京留守司。過了很久,柴禹錫鎮守涇州,又表奏為通判,升為司封員外郎,押送糧草到塞外,下詔褒獎他。
入朝為鹽鐵判官,轉任工部郎中。與三司使陳恕不融洽,請求調往其他部門,改為主判開拆司。皇帝巡視北方,任命李沆留守東京,任若拙為判官。黃河在鄆州決口,朝廷商議遷移州城來躲避水患,命令陳若拙與閻承翰前去規劃處理,不久任命權塞東轉運使,接著徵發士兵堵塞王陵口,又在齊州疏浚引導水勢,在採金山建立高大堤壩,奏請免除六州應納的短木五百萬根,百姓為此得到很大好處。黃河事務結束,實任轉運使。召回,為刑部郎中、潭州知州。當時三司使空缺,陳若拙自以為能得到。到逭時非常失望,因而請求召見,上言父母年老,不願遠出,請求交回任命。皇上很惱怒,對宰相說:「士子的操守修養,必須名實相副,常聽說陳若拙有才能,特別提陞官級委任他地方事務,然而如此貪圖進升挑選祿位。以前有叫黃觀的人,有人稱贊他有才能,選用為西川轉運使,就陳辭求免,當時貶黜到邊遠州任職。現在陳若拙又這樣,也要譴責降職。凡是用人,豈能因親近疏遠而不同,如果能鞠躬盡瘁奉行公事,有所建樹,何必擔心名聲官位不來。」於是追回陳若拙所授任命文書,貶為處州知州,徙溫州。任滿回朝,又任刑部郎中,再次任鹽鐵判官,改任兵部郎中、河東轉運使,賞賜金紫。
皇上親祀汾陰,陳若拙把所管轄地區的緡帛、糧草十萬,運到河中用來補助費用,經度制置使陳堯叟上言他任職干練,提升為右諫議大夫,改為永興軍府知府。當時鄰州飢荒,前任官不許他們買賣糧食,陳若拙到達,允許貿易,百姓賴以接濟。又移為鳳翔府知府,入朝授給事中、澶州知州。蝗災旱災之餘,勤於治政,州內百姓列出政績請求留任。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錄用其子陳映為奉禮郎。
陳若拙常弄虛作假,學問很少,當時把第二名及第的人稱為榜眼,陳若拙一向沒有文采,因此被稱作「瞎榜」。
焦繼勛
焦繼勛字成績,許州長社人。少年讀書有遠大志向,曾對人說:「大丈夫應當在異域建立功勛,取萬戶侯。豈能勤苦於詩文呢?」於是放棄學業,在三晉一帶游俠,以飲酒博戲為事。晉祖鎮守太原,焦繼勛穿著儒生的衣服求見,晉祖與他交談,很喜歡他,留作部下。天福初年,授皇城兼宮苑使,升為武德使。安重榮在鎮州謀反,安從進從襄陽起兵呼應。晉祖命令焦繼勛率諸將進軍討伐。到唐州以南,遇到安從進的軍隊一萬餘人,設下伏兵擊敗他們,俘獲他們的牙將安洪義、鮑洪等五十餘人,得到山南東道官印,安從進單人匹馬逃回。安從進之弟安從貴率領軍隊千餘人,援助均州刺史蔡行遇,焦繼勛殺掉其中七百人,生擒一百人,俘獲安從貴,砍斷手腕放回城中,安從進從此不能稱雄一方。焦繼勛因功就地授齊州防禦使。少帝即位,安從進被平定,以焦繼勛的威名鎮守,調任襄陽防禦使。一年多後,入朝任右千牛衛大將軍,授宣徽北院使,升為南院使。
西入侵犯邊境,朝廷商議派出軍隊進行討伐,焦繼勛上疏請求出行,授為秦州觀察使兼諸蕃水陸轉運使。到達後,推行恩信,以方略招引勸誘,各州酋長相繼奉獻玉帛、牛酒請求結盟,邊境因此安定。不久調任陝州知州,就地升保義軍兵馬留後。
後漢初,鳳翔軍校陽彥昭據城叛亂,命令焦繼勛率領軍隊討伐,因功授保大軍節度使。召入京城,漢祖駕幸大名,留用為京城右廂巡檢使,隨即改任右羽林統軍。隱帝末年,命令焦繼勛率軍北征。周祖起兵攻打京城時,焦繼勛擁奉隱帝在留子陂迎戰,作戰失利,歸附周祖。
廣順初年,改任右龍武統軍。世宗征伐淮南,任左廂排陣使,又改任右羽林統軍、左屯衛上將軍,因戰功授彰武軍節度使。
宋初,召為右金吾衛上將軍,改授右武衛上將軍。乾德三年,權知延州。四年,判右街仗杜審瓊去世,任命焦繼勛接替他。當時向拱任西京留守,經常飲酒宴會,不管理府中事務,強盜白天進入都市搶劫財物,向拱醉酒不去追捕。太祖選用焦繼勛接替他,一個多月後,京城肅然。太祖將到洛陽,派遣庄宅使王仁珪、內供奉官李仁祚指揮修建洛陽宮,命令焦繼勛管理這項工程。皇帝回京,贊揚他干練有能力,召見褒獎賞賜,授為彰德軍節度使,仍舊知留府事。王仁珪領義州刺史,李仁祚為八作副使。焦繼勛在太平興國三年去世,享年七十八歲,贈官太尉。
焦繼勛涉獵史傳,通曉治國之道,所到之處有好的政績。然而性情吝嗇,總是節省官府費用,當時輿論輕視他。兒子焦守節。
焦守節
焦守節字秉直,最初補左班殿直,選用為江、淮南路采訪使。還朝奏報符合旨意,提升合門祗候。李順的余黨騷擾西川,命令與上官正討伐平定他們。高、溪州蠻侵擾內地,又命令前去處理,焦守節上言:「山川曲折險峻,出戰對我軍不利。」下詔允許招降。
咸平年間,設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首先被選拔。又討伐施州、夔州叛亂蠻人,用大義勸諭他們的酋長,全都悔過歸附,因而為他們劃出地域定約。回朝升任合門通事舍人,監香葯榷易院,三司上言每年賦稅增加八十餘萬。當時焦守節已任衣庫副使,應當升合門副使。真宗對輔臣說:「焦守節因財利剩餘而升武官官階,用什麼來鼓勵在邊境效命的人呢?」僅任命為宮苑副使。奉命出使契丹,館伴丁求說指著遠山對他說:「那就是黃龍府。」焦守節應聲說:「燕然山距這裹有多少路程?」求說慚愧佩服。過了很久,升為皇城副使,管勾軍頭引見司。因把官府差役借給樞密院副承旨尹德潤修建住宅,免去所任官職。三次提升為東上合門使,加官榮州刺史。多次請求任地方官,歷任襄、鄧、汝三州知州,升為四方館使,以右神武大將軍退休去世。
劉重進
劉重進,幽州人,本名晏僧。後梁末隸屬軍籍。後晉初,因通曉契丹語,應募出使北部邊疆,改右班殿直,因而賞賜這個名字。升西頭供奉官,再次出使契丹。契丹主因為他機敏智慧,留用為帳前通事;隨即向南侵犯,任命重進為忠武軍節度使。
後漢初,移鎮鄧州。後漢法律,禁用牛革非常嚴格,州中百姓崔彥、陳寶選等八人從本鎮拿著牛皮到漢祖廟去做鼓,劉重進杖責後釋放了他們。判官史在德說劉重進不善於用法,應當處死。到大理、刑部復審,劉重進所作判決是正確的。史在德定罪為故意誣陷,杖責而死。
乾佑末年,免去藩鎮之職前來朝見。周祖起兵到達封丘,詔令重進與左神武統軍袁義率軍抵禦他們,劉重進遠遠望見塵埃就撤退逃走。後周廣順初年,隨從征伐兗州。不久,封薛國公。繼而召為右神武統軍,逐步加官至檢校太師。世宗南征,為右廂排陣使。顯德三年,世宗聽說揚州沒有防禦准備,派遣宣祖、韓令坤與劉重進等前去襲擊,又擔任先鋒都部署,進軍攻克泰州。起初,楊行密的子孫居住在海陵,稱為永寧宮,後周軍隊渡過淮河,全部被李景所殺。劉重進進入他的家,得到玉硯、玉杯盤、水晶盞、瑪瑙碗、翡翠瓶進獻上去。隨即任命判廬州行府事兼行營都部署,在州境之內打敗淮軍一千餘人,又在白城湖打敗五百人。世宗第二次出征,吳軍在紫金山潰敗,有逃到束山口的,劉重進殺死三千餘人。攻克壽州後,因功授武勝軍節度使。淮南平定,改鎮邢州。世宗北征,為先鋒都指揮使。恭帝即位,封官開府儀同三司。
宋初,進封燕國公。建隆二年秋,授右羽林統軍。乾德五年,改任左領軍衛上將軍。劉重進只擅長翻譯,沒有其他才能,正值契丹入侵中原,於是官至藩鎮。任環衛官,曾隨從皇上到玉津園,太祖召見並與他交談。退下以後,對身邊的人說:「看起來劉重進應對不及常人,前朝任用為將帥,怎能重用呢?」六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袁彥
袁彥,河中河東人。年少時因矯健勇猛應募從事,隸屬奉國營。後漢乾佑年間,周祖率領軍隊討伐李守貞,把袁彥安置在麾下,到鎮守鄴,用為部直小將。後周廣順年間,世宗在澶淵,升為親事都校。世宗任京城尹,改任開封府步直指揮使。顯德初年,授內外步軍都軍頭,領泉州刺史。不久,改任岳州防禦使。隨從征伐壽州,任城北造竹龍都部署。竹龍,是用竹子數十萬竿,圍繞連接,上面設版屋,裝載甲士數百人,用來攻打其城。又命令在渦口修橋,橋梁建成,世宗到此,因而設為鎮淮軍。李繼勛因在淮河岸邊被打敗,罷免軍職,任命袁彥為武信軍節度使,權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又任命為淮南道行營馬步軍副都指揮使,賞賜衣服、金帶、鞍勒馬、鎧甲、器仗,派遣他來到軍中。
宋太祖攻克滁陽,俘虜皇甫暉、姚鳳,袁彥都有功勞,下詔褒獎。又命令率軍駐兵下蔡以便進逼壽春。劉仁贍投降,隨從世宗攻打濠、泗,又俘獲南唐將領許文縝、邊鎬等進獻。班師,實任步軍都指揮使,領彰信軍節度使。六年春,徵發近郊青壯年疏浚五丈河,命袁彥管理這項工程。恭帝繼承皇位,調任保義軍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尉。當年秋天前來朝見,改鎮曹州。乾德六年,為靜難軍節度使。開寶二年,調任鄜州。五年,免去藩鎮職務返回京城,去世,享年六十六歲。景德四年,特別下詔錄用其孫袁昭慶為借職。大中祥符八年,袁昭慶獻上袁彥周朝所受告敕中有二聖名諱的,特別提升為殿直。
祁廷訓
祁廷訓本名廷義,避太宗舊名而更改。河南洛陽人。父親祁珪,後梁左監門衛大將軍。祁廷訓長於文書會計、騎馬射箭,隸屬周祖部下。廣順年間,歷任東西班右蕃行首、鐵騎都虞候。世宗即位,改任東西班都指揮使,升為內殿直都指揮使,相繼領蘭、睦二州刺史。隨從征伐淮南,賞賜給他明光鈿甲,命令總領水師巡梘長江沿線。吳人把軍隊埋伏在三江口蘆草中,襲擊祁廷訓,祁廷訓奮力作戰大敗他們,俘虜斬首一千人,余黨逃走。長江以北平定,因功升吉州團練使,領鐵騎左廂都指揮使。一個多月後,升嵐州防禦使,領龍捷右廂都指揮使。
宋初,為安遠軍節度觀察留後,當年秋,改任河陽。乾德二年,又改任彰德軍節度留後。不久權知鄧州。五年,就地授義武軍節度使。
開實二年,太祖征伐太原,任命祁廷訓為北面副都部署。太平興國元年前來朝見。二年冬,改授左領軍衛上將軍。五年,因私販竹木高價賣給官府,責降為本衛大將軍。不久,官復原職。六年,去世,享年五十八歲。
祁廷訓身材高大魁梧,沒有才智謀略.,遇事經常退縮逃避,當時的人稱作「祁駱駝」,是因為他龐大而沒有可取之處。
張鐸張禹珪
張鐸,河朔人,少年時因勇武應募隸屬軍籍。後漢初,為奉國右第六軍都指揮使,領澧州刺史。周祖以樞密使身份鎮守鄴,張鐸率所轄軍隊隨從出行,起兵時,張鐸參預其事。廣順初年,張鐸為奉國左廂都指揮使,韓通為右廂都指揮使;隨即同時兼防禦使,張鐸領永州,韓通領睦州。改奉國軍馬虎捷軍時,張鐸仍舊兼領這一職務。當年冬,出朝為密州防禦使,改任亳州防禦使。三年,授鎮國軍節度使。郊祀結束,加官檢校太傅。世宗初年,調任彰義軍,不久,加官檢校太尉。顯德三年,又調任河中尹、護國軍節度使。...
翻譯字數太多貼不下,文庫里正上傳,過一兩天搜「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傳第二十原文加譯文」,或者你留個郵箱發給你。
❺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 「領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斷句和翻譯
你是不是找這個材料?
郭崇,應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稱崇。父祖俱代北酋長。崇弱冠以勇力應募為卒。後唐清泰中。為應州騎軍都校。
晉祖割雲應地入為契丹,崇恥事之,奮身南歸,歷鄆、河中、潞三鎮騎軍都校。開運中,戍太原。會漢祖起義,以崇為前鋒。入汴,改護聖左第六軍都校、領郢州刺史,改領富州。
從周祖平河中,以功遷果州防禦使、領護聖右廂都指揮使。周祖鎮鄴,以崇領行營騎軍兼天雄軍都巡檢使。
乾祐三年冬,崇從周祖平國難,與李筠拒慕容彥超於劉子陂,走之,以崇補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遣馮道等迎湘陰公斌於徐州,將立之。會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於澶州,為六軍推戴。樞密使王峻在京師聞變,遣崇率七百騎東拒斌,遇於睢陽。崇陣於牙門外,斌懼,登門樓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軍變,遣崇等來衛乘輿,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樓,崇未敢登,即遣道下與語,崇乃登,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斌執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領衛兵都校張令超以眾歸崇,斌親將賈、王等數怒目視道,將害之。斌曰:"汝輩勿草草,此非關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館舍。
廣順初,領定武軍節度,又為京城都巡檢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軍公事。未幾,復升陳州為節鎮,以潁州隸焉,命崇為節度。周祖親郊,加同平章事,出鎮澶州。周祖不豫,促還鎮所。
世宗立,並人侵潞州,命崇與符彥卿出固鎮以御之。世宗親征,又副彥卿為行營都部署。師還,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軍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騎萬乘余掠邊,崇率師攻下束鹿縣,斬數百級,俘獲甚眾。五年,天清節,崇來朝,表求致政,不允,賜襲衣、金帶、器幣、鞍勒馬,遣之。世宗平關南,至靜安軍,崇來朝。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宋初,加兼中書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時復泣下。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因言:"常山近邊,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篤於恩義,蓋有所激發爾。"遣人覘之,還言崇方對賓屬坐池潭小亭飲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聯言。"未幾來朝。時命李重進為平盧軍節度,重進叛,改命崇為節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贈太師。
子守璘至洛苑副使,妻即明德皇後之姊也。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至崇儀副使、知常州卒。次女為仁宗皇後。天聖三年,詔贈崇尚書令兼中書令,守璘太尉、寧國軍節度,允恭太傅、安德軍節度。六年,又詔追封崇英國公,加贈守璘康清軍節度兼中書令,允恭忠武軍節度兼侍中。允恭子中庸,左侍禁、閣門祗候、副使;中和,娶潁川郡王德彝女,為西染院副使。
網路中有的,你得學會自己找資料。
古詩文網上有翻譯,只是你自己得去找那一段。
高中生學習古文,記得要字字落實。
希望這個對你有些幫助。
❻ 文言文 饒叛 什麼意思
這兩個字出自《宋史·符彥卿傳》
兄彥饒亦鎮滑台。俄而彥饒叛,彥卿上表待罪,乞田裡,晉祖釋不問。
大意是符彥卿的哥哥鎮守滑台(地名)。沒過多久,彥饒反叛了,彥卿上表向皇帝請罪,要求退休歸隱,皇帝沒有問他的罪。
也就是說,你斷句斷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