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小故事
A. 簡短的古文小故事及翻譯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長:生長、發育的意思。揠:拔的意思。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謂:告訴。病:勞累。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趨:趕去。非徒:不僅只是。
(戰國時候),宋國有個農民種了一塊地。栽下禾苗後,他希望它很快長高。結出果實。他每天都到地里去看,但禾苗長得很慢,他心裡非常著急。怎樣才能讓禾苗盡快長高呢?
天氣很好,艷陽高照,他到地里去把禾苗一一拔高。回家後,他很得意地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的兒子到地里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B. 文言文小故事
語文書上找
參考:《誇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C. 簡短文言文小故事加譯文
32.李存審出鏃教子
【原文】李存審出於寒微,嘗戒諸子曰:「爾父少提一劍去鄉里,四十年間,位極將相,其間出萬死獲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鏃者凡百餘。」因授以所出鏃,命藏之,曰:「爾曹生於膏粱,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參考譯文】李存審出生於家境貧寒,地位低微的家庭,他常常告誡自己的孩子說:「你父親年輕時提著一把劍到鄉里去,四十年裡面,地位達到將軍宰相,這當中脫離危難,險境,得以生存(的情況)不只一次,拔出箭頭的也有數百次.」因此將拔出的箭頭交給兒子,命令他收藏起來,說:「你們出生在富貴人家,應當知道你父輩是像這樣起家的.」
33.孫臏脫險
【原文】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龐涓既事魏,得為惠王將軍,而自以為能不及孫臏,乃陰使召孫臏。臏至,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欲隱勿見。齊使者如梁,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齊使以為奇,竊載與之齊。齊將田忌善而客待之。
【參考譯文】孫臏曾經跟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在魏國做官,成為魏惠王的將軍,自己認為才能比不上孫臏,就暗中派人把孫臏叫到魏國來。孫臏到了(魏國),龐涓害怕他才能超過自己,嫉妒他,就用辦法懲罰(他),弄殘了他兩條腿,並在他臉上刺了字,想讓他埋沒不被發現。齊國的使者到了魏國,孫臏以受刑者的身份暗中拜見(使者),說服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他)才能出眾,偷偷的用車把他帶到齊國。齊國的將軍田忌對(孫臏)很友好,以賓客的待遇來接待他。
34.陶母責子退鮓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參考譯文】晉代陶侃年青時,曾經擔任監管魚池官員,他將一些腌魚送給母親。母親封好魚干交給送來的人,反而寫信責備陶侃說:「你當官,把官府的東西送給我,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慮啊! 」
35.畫鬼最易
【原文】客有為齊王畫者,齊王問日:「畫孰最難者?」日:「犬馬最難。」「 孰易者?」日:「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參考譯文】有人為齊王作畫,齊王問他:「畫什麼最難?」 他說:「狗、馬最難畫。」 齊王又問:「畫什麼最容易?」 他說:「畫鬼怪最容易。」 狗、馬是人們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現在你面前,不可僅僅畫得相似而已,所以難畫;鬼怪是無形的,不會出現在人們面前,所以容易畫。
41.【原文】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羊,我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參考譯文】墨子對耕柱子發怒,耕柱子說:「難道我就沒有勝過旁人的地方嗎?」墨子問:「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馬或一頭牛來駕車,你預備驅策那一乘呢?」耕柱子答道:「那我當然用良馬了。」墨子問:「為什麼要良馬呢?」耕柱子說:「因為良馬可以負得起責任。」墨子說:「我也以為你是負得起責任的。」
42.唐太宗賜絹懲順德
【原文】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受人饋絹,事覺,上曰:「順德果能有益於國家,朕與之共有府庫耳,何至貪冒如是乎。」猶惜其有功,不之罪,但於殿庭賜絹數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順德枉法受財,罪不可赦,奈何復賜之絹?」上曰:「彼有人性,得絹之辱,甚於受刑。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右驍衛大將軍長孫順德接受他人贈送的絲絹,事情被發覺後,唐太宗說:「順德確實是對國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倉庫的財物,他為什麼貪婪到這地步呢?」因為吝惜他有功績,不懲罰他了,不過在大殿中贈送絲絹幾十匹。大理少卿胡演說:「順德違法接受財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麼還再送他絲絹?」唐太宗說:「他是有人性的,獲得絲絹的侮辱,超過了接受刑罰。如果不知道慚愧,就是一隻禽獸了,殺了他又有什麼益處呢?」
43.陳萬年父子
【原文】陳萬年字幼公,沛郡相人也。......善事人,賂遺外戚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陵侯史高。......子咸字子康,年十八,以萬年任為郎。有異材,抗直,數言事,刺譏近臣,書數十上,遷為左曹。萬年嘗病,召咸教戒於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仗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萬年乃不復言。
【參考譯文】陳萬年字幼公,是沛郡湘人.他擅長討好別人,用盡全部家產去討好遠戚許、史家,特別是樂陵侯 史高. 陳萬年的兒子陳咸字子康,十八歲,憑借陳萬年做了侍郎。他資質與眾不同,性子比較直,而且敢於說話。多次上書論及國事,諷刺皇帝身邊的近臣。這樣的書奏大概上了數十次,結果被貶為左曹。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麼?」 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44.錢大昕觀弈
【原文】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嗤其失算,輒欲易置之,以為不逮己也。頃之,客請與予對局,予頗易之。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局將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餘。竟局數之,客勝予十三子。予郝甚,不能出一言。後有招予觀弈者,終日默坐而已。
今之學者讀古人書,多訾古人之失;與今人居,亦樂稱人失。人固不能無失,然試易地以處,平心而度之,吾果無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見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見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論人哉!
我在朋友家裡看一棋。一位客人屢次輸掉,我譏笑他計算失誤,總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認為他趕不上自己。過一會兒,客人請求和我下棋,我頗為輕視他。剛剛下了幾個棋子,客人已經取得主動的形勢。棋局快到中盤的時候,我思考得更加艱苦,而客人卻輕松余。終局計算雙方棋子,客人贏我十三子。我很漸愧,不能說出一句話。以後有人邀請我觀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著看而已。
現在求學的人讀古人的書,常常非議古人的錯誤;和現在的人相處,也喜歡說別人的錯誤。人本來就不可能沒有錯誤,但是試試彼此交換位置來相處,心平氣和地估計一下,自己真的沒有一點失誤嗎?自己能夠認識別人的失誤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誤,自己能夠指出別人的小失誤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誤,自己檢查自己的失誤尚且沒有時間,哪裡有時間議論別人呢!
45.王荊公旁聽文史
【原文】王荊公介甫,退處金陵。一日,幅巾杖屨,獨游山寺,遇數客盛談文史,詞辨紛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顧。有一客徐問公日:「亦知書否」公唯唯而已,復問公何姓,公拱手答日:「安石姓王。」眾人惶恐,漸俯而去。
王荊公介甫,退居金陵。一天,他頭裹一塊絹,拄著手杖行走,獨自游覽山寺,遇見幾個人在那裡高談闊論文史,議論紛紛。王安石坐在他們旁邊,沒人注意到他。有一個客人慢慢問他說:「你也懂得文書?」王安石含糊的應答。人家再問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說:「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慚愧的低著頭離開。
46.大樹將軍馮異
【原文】(馮)異為人謙退不伐, 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止皆有表識,軍中號為整齊。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屏樹下,軍中號曰「大樹將軍」。及破邯鄲,乃更部分諸將,各有配隸,軍中皆言願屬大樹將軍,光武以此多之。
馮異為人處事謙虛退讓,不自誇。出行與別的將軍相遇,就把馬車駛開避讓。軍隊前進停止都有標明旗幟,在各部隊中號稱最有紀律。每到一個地方停下宿營,其他將軍坐在一起討論功勞時,馮異經常獨自退避到樹下,軍隊中稱他為「大樹將軍」。等到攻破邯鄲,要重新安排各將領任務,沒人都有被分配隸屬,士兵們都說願意跟隨大樹將軍。光武帝因為這個而贊揚他。
47.顏回不遷怒不貳過
【原文】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D. 文言小故事
一、郢書燕說。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而誤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國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翻譯:古時候,有個人從楚國的郢都寫信給燕國的相國。這封信是在晚上寫的。寫信的時候,燭光不太亮,此人就對在一旁端蠟燭的僕人說:「舉燭。」(把蠟燭舉高一點)可是,因為他在專心致志地寫信,嘴裡說著舉燭,也隨手把「舉燭」兩個字寫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後,看到信中「舉燭」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聰明地說,這「舉燭」二字太好了。舉燭,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舉薦人才擔任重任。燕相把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訴了燕王,燕王也很高興,並按燕相對「舉燭」的理解,選拔賢能之才,治理國家。燕國治理得還真不錯。
國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寫信的意思。現在的學者,大多像這樣(斷章取義,穿鑿附會)。
二、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以越鄉,納此以請死也。」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翻譯:宋國有人得了塊玉,拿去獻給當權的大官子罕。子罕不受。獻玉的人說:「給做玉器的師傅看過,說是件寶物,才敢貢獻的。」子罕道:「你的寶物是這塊玉,我的寶物是『不貪』;我若是收下你這塊玉,你和我的寶物豈不都喪失了嗎?還不如各人留著各自的寶物好啊!」
那人聽後跪下磕頭,說:「我是個小小老百姓,藏著這么貴重的寶物,實在不安全,獻給您也是為了自家的平安啊!」子罕於是在本城找個地方讓其住下,介紹加工買賣玉石的商行幫他把玉琢磨好,賣了個好價錢,然後讓他帶著錢回家做老闆去了。
三、工人善琴。
萬曆末,詹懋舉者守潁州。偶召木工。詹適彈琴,工立戶外,矯首畫指,若議其善否耳。呼問之曰:「頗善此乎?」曰:「然。」使之彈,工即鼓前曲一過,甚妙。詹大驚異,詰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見一老人貿薪入城,擔頭常囊此,因請觀之。聞其彈,心復悅之,遂受學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賤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貽,今以獻公。」果良琴也。詹乃從竟學,一時琴師莫能及。
翻譯:萬曆年間,詹懋舉任潁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彈琴,木工站在窗外,抬頭畫指,好像在評價好壞。叫來問他:「你很擅長彈琴嗎?」木工答說「是」。讓他彈,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剛才詹懋舉彈的曲子,彈得很好。詹很驚訝,問從哪學來的。木工回答說:「家在西郊外,見一老人進城賣柴,總把琴裝在口袋裡掛在擔頭,於是請讓看看。聽他彈奏,心裡很高興,於是向他學琴。」詹給他錢,他不要,說:「我,貧賤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勞。」又說:「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贈的,現在獻給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舉於是跟著木工學琴,學完以後,當時的琴師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
E. 誰有文言文的小故事(帶翻譯)
2、不禽不獸
馮夢龍所編《笑府》有雲:
鳳凰壽,百鳥朝賀,惟蝙蝠不至。凰責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蝠曰:「吾有足,屬於獸,賀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誕,蝠亦不至,麟亦責之。蝠曰:「吾有翼,屬於禽,何以賀與?」麟凰相會,語及蝠之事,互相慨嘆曰:「如今世上惡薄,偏生此等不禽不獸之徒,真個無奈他何。」
譯文:
鳳凰是百鳥之王。鳳凰過生日,百鳥都來祝賀,唯獨蝙蝠沒有露面。鳳凰把它召來訓斥道:「你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這樣傲慢!」蝙蝠蹬著雙腳說:「我長著獸腳,是走獸國的公民。你們飛禽國管得著我嗎?」過了幾天,麒麟做壽。麒麟是百獸之王。百獸都來拜壽,蝙蝠仍舊沒有露面。麒麟把它召來訓斥道:「你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說:「我長著雙翅,是飛禽國的公民。你們走獸國管得太寬了吧!」有一天,鳳凰和麒麟相會了,說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兩邊扯謊。鳳凰和麒麟搖頭嘆息,不勝感慨:「現在的風氣也太壞了。偏偏生出這樣一些不禽不獸的傢伙,真是拿它們沒有辦法!」
3、常羊學射
常羊學射於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乎?楚王田於雲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於王左,麋交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雲。王注矢於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 也,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參考譯文】常羊向屠龍子朱學習射箭,屠龍子朱說:「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嗎?從前,楚王在雲夢澤打獵的時候,叫虞人把禽獸趕起來讓自己射擊。禽獸飛的飛,跑的跑,都出來了,鹿奔在楚王的左邊,麋跑在楚王的右邊。楚王剛拉開弓要射 ,忽然又有一隻天鵝掠過楚王的旗子,兩個翅膀好象低垂著的雲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該射哪個才好。這時有個叫養叔的大夫對楚王說:『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裡放上十片樹葉,那麼能不能射中,我就沒有把握了。』」
4、其父善游
[原文]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 游!」 《呂氏春秋》
譯文 有一個在江邊上過路的人,看見一個人正領著一個小孩兒要把他投入江里,小孩兒正在啼哭。那個人問他這是什麼緣故。
領小孩兒的人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擅長游泳。」
那小孩兒的父親雖擅長游泳,他的孩子難道就擅長游泳嗎?
5、陶母戒子
【原文】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母封鮓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世說新語》
譯文 陶侃在青年時期作過鑒察魚梁事物的小官,曾派人送一陶罐腌魚給母親。他母親把原罐封好交給送來的人退還,同時附了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作小官,拿公家的東西來閉塞給我,不但對我毫無裨處,反倒使我擔心。
6、兩虎相鬥
[原文] (卞)莊子欲刺虎,館豎子止之,曰:「兩虎方且食牛,食甘必爭,爭則必斗,斗則大者傷,小者死。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 卞莊子以為然,立須之。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史記》
卞莊子看見兩只老虎在撕咬一頭牛,便想挺身與虎搏鬥。他的同伴把他按住,說:「別忙。牛肉味道鮮美,兩只老虎分食不勻,會爭鬥起來的。結果必然是,力氣小的老虎被咬死,力氣大的老虎被咬傷。到那個時候,你再去刺殺傷虎,豈不是事半功倍!」卞莊子聽從了同伴的勸告。不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為爭槍一條牛腿咬起架來。結果,一隻老虎被咬死了,另一隻老虎也被咬得一瘸一拐的。這時候,卞莊子縱身一躍,舉劍就向傷虎刺去。沒有幾個回合,就把老虎刺死了。這樣,卞莊子等於一舉殺死了兩只老虎。
7、按圖索驥
【原文】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蹄如累麴」之語。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 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 《藝林伐山》
伯樂《相馬經》里有這么兩句話:「千里馬的主要特徵是:高腦門子大眼睛,蹄子象摞起來的酒麴塊一般。」
他的兒子拿著《相馬經》去找千里馬。他走出門外,看見一隻大癩蛤蟆,連忙帶回家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馬,和你《相馬經》上所說的大致相同,只是蹄子不象摞起來的酒麴塊兒罷了」。伯樂知道他的兒子笨,本來很生氣,但又轉怒為笑:「這種馬好跳,不能騎啊」。
8、關尹子教射箭
[原文]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 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列子》
關尹子是著名的箭術教師。列子跟他學射箭。有一次,列子接連幾箭都射中了靶心。他高興地跑去問關尹子:「老師,我可以算學會射箭了吧?」 關尹子反問他:「你自己知道了能射中靶心的道理嗎?」列子說:「那我可不知道。」關尹子說:「那不行,你還不能算是學會射箭了,回去再學!」 列子回去以後,認真琢磨射箭的道理,又苦練了三年,箭術進步得非常快, 到了百發百中的地步。他又去向關尹子報告自己的學習成績。關尹子還是問他:「現在你知道能夠射中靶心的道理了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高興地鼓勵列子:「好!這樣你可以算學會射箭了。無論干什麼事情,都要懂得它包含的道理。學射箭應該這樣,治理國家和做人更應該這樣。」
9、喜鵲搬家
[原文] 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大人過之則探觳,嬰兒過之則挑其卵。知備遠難而忘近患。
喜鵲很早就預料到今年多風,它把自己原來築在樹頂上的鵲窩搬到下面的枝丫上來了。這一來,大人經過這里,伸手就把小喜鵲摸走了,小孩子經過這里,也用竹竿挑窩里的鵲蛋。(喜鵲)只知道防備遠難,卻忘了防備近患。
10、乘涼避露
[原文] 鄭人有逃暑於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從陰。及至暮反席於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於身。其陰逾去,而其身愈濕。是巧於用晝而拙於用夕。
鄭國有個人,白天很怕熱,跑到一棵樹下去乘涼。樹蔭隨著太陽移動,他便隨著樹蔭挪動席子。
當天黑以後,他把席子放回樹下。等到月亮出來了,樹蔭隨著月亮移動,他又隨著樹蔭挪動席子,怕露水打濕身體。可是他越是往樹蔭下躲,離樹越遠,身上就被露水打得越濕。
這個人白天的舉動是聰明的,晚上卻變成糊塗的了。
《太平御覽》
11、常羊學射
[原文]常羊學射於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乎?楚王田於雲夢,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發,鹿出於王左,麋交於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鵠拂王旃而過,翼若垂雲。王注矢於弓,不知其所射。養叔進曰:『臣之射也,置一葉於百步之外而射之,十發而十中,如使置十葉焉,則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離子》
常羊拜屠龍子朱為師學習射箭。屠龍子朱問:「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嗎?」常羊說:「請您指教。」屠龍子朱沒有正面回答,卻給常羊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次,楚王到雲夢澤打獵。他讓手下人把豢養的禽獸全部驅趕出來,供自己射獵。一時間,天空禽鳥齊飛,滿地野獸奔逐。幾只梅花鹿在楚王的馬左蹦跳,一群麋鹿在楚王的馬右追逐。楚王舉弓搭箭,一會兒對准鹿,一會兒對准麋,正想放箭,一隻天鵝又扇動兩只大翅膀從楚王的頭上掠過,饞得他又把弓箭指向空中。就這樣,楚王瞄了半天,一箭沒放,不知道該射哪個好了。這時候,有個叫養叔的大夫對楚王說: 「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常羊聽了,連連點頭,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12、對牛彈琴
[ 原文 ] 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出自《牟子》)
[ 譯文 ]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 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聲,以及小牛犢尋找母牛哞哞的聲音。牛立刻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走來走去地聽起來了。
13、畫熟最難
[原文] 客有為齊王畫者,齊工問曰:「畫,孰最難者?」曰:「犬馬最難。」「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馬,人所知也,旦暮罄於前, 不可類之,故難。鬼魅,無形者,不罄於前,故易之也。」 《韓非子》
有個客人給齊王繪畫。齊王問他:「畫什麼東西最難?」客人說:「畫狗和馬最難。」齊王又問:「畫什麼東西最容易?」客人說:「畫妖魔鬼怪最容易。」
狗、馬天天出現在人們眼前,大家都很熟悉,不能不畫得很象,所以難。妖魔鬼怪沒在一定的形狀,誰也沒見過,所以畫起來就容易了。
14、丁氏穿井
《呂氏春秋》: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於宋君。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
宋國有一家姓丁的人,家裡沒有井,經常到別處汲水。後來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訴別人說:「我家挖井得一個人。」聽到這話的人就傳播消息的人說:「丁氏挖井挖出一個人。」國都的人講這件事,傳到了宋國國君那裡。國君派人找丁氏詢問,丁氏回答說:「打井得(需要)一個人,不是在井中得到一個人呀! 」後人用「丁氏穿井」比喻以訛傳訛、聽而不察、盲目相信謠言。
15、鬼 怕 惡 人
〔原文〕 艾子①行水②,途見一廟,矮小而裝飾甚嚴③。前有一小溝。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顧④廟中,而輒取大王象,橫於溝上,履之而去。
復有一人至,見之,再三嘆之,曰:「神象直⑤有如此褻慢⑥!」乃自扶起,以衣拂飾,捧至坐上,再拜而去。
須臾⑦,艾子聞廟中小鬼曰:「大王居此為神,享里人⑧祭祀,反為愚民所辱,何不施禍以譴⑨之?」王曰:「然則禍當行於後來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禍,後來之人,敬大王者,反禍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⑩禍之?」
艾子曰:「真是鬼怕惡人也!」
〔注釋〕 ①艾子:人名。②行水:渡河。③嚴:庄嚴。④顧:回看。⑤直:竟。⑥褻慢:侮辱、冒犯。⑦須臾:片刻,一會兒。⑧里人:鄉里之人。⑨譴:懲罰。⑩安:怎麼。
翻譯: 艾子出門去,在路上看到一座廟,很矮小但裝飾得很嚴整。廟門前有一條小水溝,有個人走路來到溝前,過不去,四下看看,看見小廟,便進去把神像搬下來,橫放在溝上,踩著走過去。 後面又來了一個過路的,看見神像,嘆息再三,說:「對神像竟有人如此輕慢無禮!」說著把神像扶起來,用衣服擦拭乾凈,恭敬地搬進廟里,放到座上,然後拜了兩拜才離去。 過了一會兒,艾子聽到廟里的小鬼說:「大王坐在這里為神,享受村人的祭祀,反而被愚民污辱,為何不施災禍報復他?」王說:「要施災禍,只能施給後面來的那個人。」 小鬼問:「前面那人把大王踩在腳下,這是莫大的污辱,您卻不對他施災禍;後面來的人,很尊敬大王,您反而對他施禍,這是為什麼?」 王說: 「前面那人已不相信我這個神了,又怎能施禍給他?」
16、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17、揠苗助長
【原文】《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該寓言說的是:宋國有個農夫,種了秧苗後,便希望快快成長。一天他到田裡時,發覺那些秧苗長得非常慢。心想:怎麼樣才能使秧苗長得高、長得快呢?他終於想到一個「最佳方法」,就是將秧苗拔高幾分。經過一番辛勞後,他滿意地扛鋤頭回家。對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莊稼苗長高一大截呢!」他兒子趕快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18、南橘北枳
【原文】《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講的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結橘子,如果生長在淮河以北,就會結出枳子。橘子和枳子,葉子差不多,但果實的味道卻不一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水土不同啊。
19、買櫝還珠
【原文】《韓非子·外儲》: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就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翡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說的是: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為了生意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裡面。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了價錢後,就買了一個,打開盒子,把裡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若還需要,請追問
F. 文言文小故事十則以上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自相矛盾
楚人有賣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誇父逐日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智子疑鄰
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濂不隱真情
宋濂嘗與客飲,帝密使人偵視。翼日問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欺。」間召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治國不私故人
濮州刺史龐相壽坐貪污解任,自陳嘗在秦王幕府;上憐之,欲聽還舊任。魏徵諫曰:「秦府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為善者懼。」上欣然納之,謂相壽曰:「我昔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獨私故人。大臣所執如是,朕何敢違!」賜帛遣之。相壽流涕而去
李林甫口蜜腹劍
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起偈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 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神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夫似龍而非龍也。
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G. 一篇文言文小故事
管寧割席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版同席讀書,權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說新語》
譯文:管寧和華歆在園子里一起刨地鋤菜。忽然,兩人看到地上有一塊金子。管寧揮動鋤頭,對待金子和瓦塊礫石沒什麼區別。華歆拿起金子看了看,又扔掉了。
還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坐著軒車穿著冕服的人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扔了書跑出去觀看。管寧割開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重點字詞解釋
不異: 無異,沒有什麼區別、差別。
捉: 拾取,撿拾。
嘗: 曾經
廢書: 丟下書,拋下書。
子: 第二人稱代詞,多用於對對方的尊稱。
和特殊句型
判斷句
子非吾友也! 否定判斷
省略句
見地有片金 省略主語 兩人見地有片金
華捉而擲去之 省略賓語 華捉之而擲去之
倒裝句
無
H. 文言文的故事有哪些
1、自相矛盾
[原文]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 吾盾之堅, 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 吾矛之利 , 於物無不陷也。」或曰:「 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應也 。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2、鄭人買履
[原文]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腳,然後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卻忘了帶尺碼。已經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便返回家中取尺碼。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散了,於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試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拔苗助長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只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莊稼生長的;就是這種拔苗助長的人,不僅沒有益處,反而害死了莊稼。
4、刻舟求劍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胡塗嗎?
5、引嬰投江
[原文]
有過於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①。嬰兒啼。人問其故②,曰:「此其父善游!」——《呂氏春秋》
[注釋]
①方——正。引——拉著。
②故——緣故。
譯文:
有個從江邊上走過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在拉著個嬰兒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嬰兒啼哭起來。旁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說:「這孩子的父親很會游泳。」
[提示]
爸爸是游泳的能手,他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會游泳,這里沒有什麼遺傳關系。人的思想、才能、技藝都不能靠遺傳,而必須靠刻苦的學習和實踐去獲得。
6、齊人偷金(利令智昏)
[原文]
齊人有欲得金者,請旦被衣冠①,往鬻金者之所②,見人操金③,攫而奪之④。吏搏而束縛之⑤,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⑥,徒見金耳⑦。」 ——《呂氏春秋》
[注釋]
①清旦——清早。被——同「披」。
②鬻(yù)——賣。
③操——拿著。
④攫(jué)——奪取。
⑤搏(bó)——捕捉。束縛——捆綁。
⑥殊(shū)——完全。
⑦徒——僅僅。耳——而
譯文:
齊國有個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來,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賣金子的地方,看見有人拿著金子,伸手就奪。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道:"這么多人都在這兒,你為什麼公然搶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人,眼睛裡只有金子。"
寓意:利慾熏心的人往往會喪失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來。
[提示]
人們常用「利慾熏心」來形容那些「財迷」。偷金的齊人就是一個典型。嚴重的發財思想迷住了他的心竅,使他想問題、看問題的方法非常主觀、片面,甚至到了只見金子不見旁人的地步。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有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人,也常常會犯這種只想著個人利益的錯誤。
7、齊宣王射箭
[原文]
宣王好射①,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②,其實所用不過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④,中關而上⑤。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⑥!」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 ——《尹文子》
[注釋]
①好(hào)——喜歡,愛好。
②說人之謂己能用強也——喜歡別人說自己能拉硬弓。說,同「悅」。強,硬弓。
③石———重量單位。古時每石一百二十斤,相當於現在的六十斤左右。
④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試之——(他)把弓拿給臣子們看,臣子們都試著拉弓。引,拉弓。
⑤中關——拉弓拉到半滿。關同「彎」。
⑥非大王孰(shú)能用是——除了大王誰能用這張硬弓。孰,哪一個。是,這,這個。這里指弓。
[提示]
齊宣王明明只能拉開三石力的弓,手下人卻說是九石力的弓,捧得齊宣王自己也以為就是這么回事,最後落了個名不符實的壞名聲。所以會出現這種結果,一是因為齊宣王的周圍有一幫曲意逢迎的小人,更主要的是因為齊宣王自己愛聽悅耳的奉承話。這則故事對於我們今天凈化社會風氣也有現實意義。
8、杞人憂天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①,身亡所寄②,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③,因往曉之曰④:「天,積氣耳,亡處亡氣⑤。若屈伸呼吸⑥,終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⑧,日月星宿不當墜耶⑨?」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⑩,亦不能有所中傷(11)。」其人曰:「奈地壞何(12)?」曉者曰:「地積塊耳(13),」充塞四虛(14),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15),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16),曉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
[注釋]
①崩墜——倒塌,墜落。
②身亡所寄——沒有地方存身。亡,同「無」。寄,依附。
③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
④曉——開導。
⑤亡處亡氣——沒有一處沒有氣。
⑥若——你。屈伸——身體四肢的活動。
⑦終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氣體里活動。行止,行動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日月星宿(xiù)不當墜耶——日月星辰不就會墜落下來了嗎?星宿,泛指星辰。
⑩只使——即使。
(11)中傷——打中擊傷。
(12)奈地壞何——那地壞了(又)怎麼辦呢?
(13)地積塊耳——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
(14)四虛——四方。
(15)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16)舍然——釋然。放心的樣子。
[提示]
頭頂藍天,卻整天擔心藍天會崩塌下來;腳踏大地,卻成天害怕大地會陷落下去。這則寓言辛辣地諷刺了那些胸無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決不做「現代的杞人」,而要胸懷大志,心境開闊,為了實現遠大的理想,把整個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
9、葉公好龍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譯文:
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用鉤子畫龍,用鑿子刻龍,住處雕刻的圖案也都是龍,住處雕刻的圖案也都是龍。
天上的真龍聽說了,就從天上下來。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轉身就跑,嚇得魂不附體,臉色都變了。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是似龍非龍的東西。
10、割席分坐
[原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
管寧、華歆同在園中除菜,見地上有小片黃金。管寧揮鋤不停,和看到石頭瓦片一樣沒有區別,華歆拾起金片而後又扔了它。他們又曾同坐一張席上讀書,有個坐著四周有障蔽的高車的官員從門前過,管寧讀書不停如故,華歆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割斷席子分開坐,說:「您不是我的朋友。」
I. 一篇文言文小故事(30-60字)意思
去村裡許,有古樹,廣蓋及畝。吾輩小童,嘗嬉諸此。忽一日,有機聲隆隆,大樹傾折。或言,將移諸大邑,以備森林城市之選。後數年,未得樹之所之。
意思是:離我們村不遠,以前有一棵古樹,特別大。我們一幫小朋友曾經在那裡做游戲。有一天,傳來機器的轟鳴聲,大樹被連根拔起。有人說,要移栽在大城市裡,為了他們申報「全國森林城市」。以後好幾年,我並沒有搞清楚大樹到底弄哪兒去了。
J. 文言文幽默小故事
狼
蒲松齡
原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