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做的文言文

做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2:17:24

㈠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為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做;干。
《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譯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之分嗎?做了,那麼困難也變得容易。
2、發明;製造;製作。
《活板》:「慶歷中,有布衣畢升,又為活板。」
譯文:慶歷年間,有位平民畢升,又創造了活板。
3、作為;當作。
《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
譯文:墨子先生解下衣帶,用衣帶當做城牆,用木片當做守城器械。
4、成為;變成。
《察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譯文:本來可以長壽的人,現在也變成短命鬼了。
5、是。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譯文:對於皇宮的內臣和朝廷的外臣一視同仁。
6、治;治理。
《論積貯疏》:「安天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
譯文: 哪裡有治理天下,(已經)危急到這般地步,可是主上不震驚的呢?
7、寫;題。
《傷仲永》:「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譯文: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
8、以為;認為。
《鴻門宴》:「竊為大王不取也。」
譯文:認為 我私下裡覺得大王這樣做不可取。
9、叫做;稱做。
《陳涉世家》:「號為張楚。」
譯文:國號叫做張大楚國。
10、算作;算是。
《餚之戰》:「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譯文:秦國無禮,並沒有施捨給我們好處。

㈡ 做好自己就夠了嗎用文言文怎麼

用文言文表達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出處:

1、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自家掃取門前雪,莫管他人屋上霜。」

釋義:不要多管閑事,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足矣。

2、明·張鳳翼《灌園記·後識法章》:「進去罷,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釋義:趕快關門進去吧,管好自己的事,休要多管閑事。

造句:然而也有經過許多人經驗之後,倒給了後人壞影響的,如俗語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2)做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魯迅曾對「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作過這樣精闢剖析:這乃是「教人要奉公,納稅,輸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閑事」。

而對於壓迫者來說,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義:「所以被壓制時,信奉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勢,足以凌人的時候,他的行為就截然不同,變為『各人不掃門前雪,卻管他家瓦上霜』了」。

這種指其含義不足,反其意而用之,把典故用活的藝術,是很值得借鑒的。

㈢ 做文言文有什麼方法

1、快速瀏覽全文,著重看文言文第一句話。

2、精看,看第二遍要求仔細瀏覽,一個字一個字的看過去,結合注釋。

3、試著逐句翻譯,注意實詞和虛詞,不懂的詞先不管。

4、看題目,從文中找答案。

㈣ 文言文怎麼做

如何做文言文閱讀

答:一、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高考文言文閱讀解題,考生最容易患的毛病有兩點,一是先看考題,先入為主;二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綜觀近十年高考文言文閱讀材料,不管是一篇還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按照認知規律,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有一個由整體到局部,由粗略到精細,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應考時,最好先不要去看考題的設置,在不受任何外來影響的前提下,對材料進行整體感知,把握其要點。若是以議論為主的文章,就得弄清楚談論的話題、作者的觀點、選用的材料、論證的方法等等。若是以記敘為主的文章,就得明確所寫何人,人物之間的關系,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徵;所寫何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文中流露出來的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等。如2002年高考全國卷文言文閱讀題,通讀材料後就能明白,這是一篇人物傳記;寫的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總敘之後具體寫了四件事:以疑兵之計退凶奴,飲食與士共之,引刀自剄,天下皆為盡哀;突出表現了李將軍驍勇善戰,足智多謀、廉潔自律、愛兵如子、勇於承擔過錯的性格特點;作者對其大加贊賞和推崇。從整體上把握這些內容,既克服了先入為主、不及其餘的毛病,又利於局部分析,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二、 瀏覽選項,題中取巧
通讀材料以後,對內容雖有整體感知,但必然留下許多疑點和難點。這時,不要去鑽牛角尖,最巧妙的辦法,就是瀏覽考題,從選項中獲取信息,解決疑難。我們知道,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為了體現「簡易」二字,降低解題難度,命題者在設置題干時,一般叫考生選出不正確的一項;在設置選項時,常常把深難的材料設成正確選項。因此,我們即使把這些選項全返回閱讀材料去理解,正確率也在80%以上。據此,我們就可以排除許多難點和疑點。如2000年高考全國語文卷第11題,就解釋了「省」、「審」、「樵」、「信」;12題解釋了「故」、「每」、「因」、「及」;13題解釋了「大人清白」、「名譽著聞」、「其都督」;14題翻譯了「食畢,復隨旅進道」,「先其將歸,請假還家」、「陰資裝,百餘里要之」,「因取向所賜絹答謝而遣之」。這么多信息,且80%以上是正確的,加上前面的整體感知,很多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即使是要求選出正確的一項,這樣的試題也能給我們以解讀的啟發。如2002年高考全國語文卷11題選出對實詞「竟死」、「將兵」、「曲折」、「結發」的解釋正確的一項。也就是說,這四個實詞的解釋80%以上是錯誤的,逼著我們尋找新的信息源。這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盡量列出每個實詞的義項,再結合語境體悟語義。如A項,「竟死」的意義除選項中的「竟然因此而死」以外,我們還可以列出「終究死在這上面」、「一直到死」等。再如D項,「結發」的意義除選項中的「剛成年的時候」,還有「結婚」、「扎頭發」等。我們有了更多的信息,就有了比較、推斷、選擇的依據,就能更准確的解答考題。
三、 再讀材料,據文正義
從考題選項中得到的信息,有的是正確的,有的是錯誤的。要辯清正誤,還得返回材料,據文正義。「據文證義」,就是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考察揣摩字義、詞義、文意。「具體的語言環境」,指文章的時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的中心意思,以及上下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特點等。「考察揣摩」,指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的前提下,進行一系列的體味、判斷、推導,以達到准確把握語義、文意的目的。比如上文舉到高考語文2002年全國卷11題A項對「竟死」的理解,我們根據上下文,在「竟然因此而死」、「終究死在這上面」、「一直到死」幾個義項中,很容易選擇後者。又如11題B項,「廣之將兵,乏絕之處…… 將兵:將領和士兵。」若如選項將「將兵」解釋為名詞短語「將領和士兵」,作主語,就與後文「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重復矛盾了,根據上下文應解釋為動賓短語,「帶兵」。再如15題,要求找出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其中D項
「李廣作為主將,部隊失去向導而迷失道路,他勇於承擔過錯,面對處罰,他認為自己已經年老,無力再請刀筆之吏為自己辯護,於是引刀自剄。」這里是分析他引刀自剄的原因。根據上下文,從事理上分析,李廣身經百戰,功勛卓著(「結發與匈奴大小七百餘戰」),他雖年老,仍盼殺敵立功(「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於兵」),無所謂「無力」;迷失道路,誤了戰機(「後大將軍」),雖不完全是他的過失(「大將軍又徙廣部行回遠」),但他已承擔責任(「諸將尉無罪,乃我自失道」),且自認命(「豈非天哉」),用不著請人辯護。他自殺的原因應該是不能受刀筆之吏的侮辱。

四、 審視選項,逐一排除
運用前面的三種方法,經過前面的三次反復都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就得進入第四步,仔細審視考試題目,充分利用已知信息,逐一排除錯誤選項。如高考語文2002年全國卷12題,選出「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A組,「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後一句是學生學過的,很容易知道是介詞「把」、「拿」的意思。前一句的「以」如果講成「把」、「拿」就講不通了。兩句中的「以」意義和用法是不相同的。其餘幾組是否相同,也要逐一判斷,以作檢驗。B組,「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後一句是考生熟悉的,加點的「會」是「恰逢」、「正遇」的意思。用此意思解釋前一句的「會」,也是正確的。C、D兩組也可以用學過的後一句去比較、類推前一句,從而得到正確的解釋,達到逐一排除的目的。

㈤ 文言文<文章要多做>的翻譯

學人②只喜多讀文章,不喜多做文章;不知多讀乃藉③人之工夫,多做乃切實求己工夫,其益相去遠矣。人之不樂多做者,大抵因艱難費力之故;不知艱難費力者,由於手筆不熟也。若荒疏之後作文艱難,每日即一篇半篇亦無不可;漸演至熟,自然易矣。又不可因不佳而懈其心,懶於做也。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須頻④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學人必不可不知也。

【字詞注釋】

①選自《文章惟多做始能精熟》,作者唐彪。②學人:從事學習的人。③藉:同「借」,憑借。④頻:連續幾次。

【詩文翻譯】

從事學習的人,往往只喜歡多讀別人的文章,不喜歡自己多寫文章;卻不知多讀別人的文章是假借別人寫文章的本領,自己多寫文章才能切切實實增長自己寫文章的技能,它們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人們不喜歡自己多寫文章,大都由於寫文章艱難費力的緣故;卻不知之所以艱難費力,是因為寫作技能不熟練啊。如果荒疏後寫文章困難,每天寫上一篇半篇也未嘗不可;逐漸練習直到熟練,自然覺得容易寫了。再說不可以因為寫得不好就心意懈怠而不想去寫。文章不可能一次寫成便是佳作,還須經過多次修改才能達到精妙的程度罷了。上述的意思,從事學習的人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㈥ 文言文中作的意思

1. 起,興起,現在起:振~。槍聲大~。
2. 從事,做工:工~。~息。~業。
3. 舉行,內進行:~別(分別)容。~亂。~案。~戰。~報告。
4. 干出,做出,表現出,製造出:~惡(è)。~弊。~梗。~祟。~態。~色。~為。~難。~奸犯科(為非作歹,觸犯法令)。
5. 當成,充當:~罷。~保。~伐(做媒人)。~壁上觀(人家交戰,自己站在營壘上看,喻坐觀別人成敗)。
6. 創造:創~。寫~。~曲。~者。
7. 文藝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8. 同「做」。
9. 舊時手工業製造加工的場所:~坊。

㈦ 文言文翻譯

譯文:
南朝宋謝晦任右衛將軍,權勢很大,從彭城(今江蘇徐州)回京接家眷,賓客車馬擁擠。他的哥哥謝瞻很害怕,說:「你名聲地位都不高,別人就如此巴結討好,這哪裡是家門的福分呢?」於是就用籬笆隔開庭院,說:「我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又請求宋公劉裕對自己降級或免職,以便保住即將衰落的家門。等到謝晦立了建國大功,謝瞻又憂又怕,得了病,不去治療,於是就死去了。謝晦後來果然被滅族。顏竣為送孝帝立了大功,官位很高,他父親顏延之常對他說:「我平生不喜歡看到有權勢的人,現在卻不幸見到了你。」有一天早晨去看顏竣,見賓客滿門,可顏竣還沒有起床,顏延之大為惱火,說:「你出身於糞土之中,卻升到雲霄之上,現在竟如此驕傲,難道能長久嗎?」顏竣最終被孝帝殺死。顏延之、謝瞻都可以稱得上是賢明父兄了。
隋高穎被封為僕射,他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經達到頂點,只能等一個砍頭罷了。」隋高穎因此常怕有禍變發生,等到罷官為民,欣喜異常,絲毫沒有怨恨的顏色,但後來還是難免被隋煬帝殺害。唐朝潘孟陽任侍郎時,還不到四十歲,他母親說:「以你的才能,竟當了丞郎,這實在讓我擔驚受怕。」嚴武去世,他母親哭著說:「從今以後,我知道不會當官家的奴婢了。」這三位可算是賢明的母親了。
褚淵幫助蕭道成篡奪皇位,建立齊國,褚淵的堂弟對褚淵的兒子褚賁說:「我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東西送給另一家,是什麼意思?」等到褚淵當了司徒,褚炤嘆息說:「家門不幸,竟又有今天的封官。」褚淵死後,他的兒子以父親失節為恥辱,服喪期滿,不再做官,把爵位讓給弟弟,自己終身隱居。王晏幫助齊明帝奪取了帝位,堂弟王思遠說:「兄將來怎麼立身?如果能現在就自殺,還可以保住門戶。」王晏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後,又召集子弟對王思的哥哥王思微說:「隆昌元年(494年)底,思遠弟勸我自殺,如果聽了他的話,哪裡會有今天?」王思遠說:「依我看,今天還不晚。」王晏嘆息說:「世界上竟有勸人自殺的。」王晏後來果然被齊明帝殺死。褚炤、褚賁、王思遠可以說是賢明的子弟了。

㈧ 文言文要如何做好

一般來說,作者通過短小的文言語段,記敘一件事,表達一個中心或一種哲理。所以我們了解了全文的內容後,還要進一步思考作者蘊藏在文章里的寫作意圖。有時作者將主旨蘊藏在敘事的整個過程中,我們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時作者在文章的結尾時發表議論,直抒胸臆,以此來揭示文章的中心,我們也要倍加註意。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者將自己的寫作意圖蘊藏在敘事和寫景中,直到文尾,才卒章顯旨,贊頌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曠達胸襟,勉勵自己和朋友以天下為己任,抒發了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㈨ 文言文中如何表達「全部」

  1. 在句子中做結構助詞時,表達都這種情況。

    俱【讀音】jù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內在涅,與之俱黑。——容出自《荀子•勸學》

    咸【讀音】xián

    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出自晉朝陶淵明《桃花源記》

    皆【讀音】jiē

    仲尼先飯黍而後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出自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2. 在句子中做形容詞時,表示所有的這種情況

    眾【讀音】zhòng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之類——出自戰國墨子《墨子•公輸》

    諸【讀音】zhū

    君子求諸己。——出自戰國孔子《論語•衛靈公》:

  3. 在句子中做副詞 表示時,表示全的這種情況

    盡【讀音】jìn

    餚核既盡,杯盤狼藉。——出自宋朝蘇軾《赤壁賦》:「

    窮 【讀音】qióng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出自戰國《列子•湯問》

    極【讀音】jí

    茂初在廣漢,夢坐大殿,極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出自南朝范曄《後漢書•蔡茂傳》

㈩ 文言文中以是做因此的意思時的例句

文言文中「以」做「因此」的意思時的例句: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強調:「以」做「因此」的意思時,常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

「以」字在初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其含義和用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3、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4、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一、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1、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 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3、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
4、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涉世家》
二、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1、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3、 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童趣》
4、 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曹劌論戰》
三、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1、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3、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四、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五、介詞,可譯為「憑借」。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3、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4、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七、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八、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九、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一、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總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頗為靈活。在學習中,要仔細閱讀認真體會,並注意結合上下文來辨析它的不同含義和用法。

熱點內容
師錦教育 發布:2024-10-19 19:11:06 瀏覽:961
課堂教學紀實 發布:2024-10-19 18:38:47 瀏覽:593
大津是哪裡 發布:2024-10-19 18:12:20 瀏覽:338
確定起跑線教學設計 發布:2024-10-19 13:39:58 瀏覽:428
小學班主任的成長故事 發布:2024-10-19 11:36:21 瀏覽:19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 發布:2024-10-19 10:58:05 瀏覽:469
內江歷史 發布:2024-10-19 10:50:55 瀏覽:209
廣平教師招聘2017 發布:2024-10-19 10:24:33 瀏覽:95
化學品海運 發布:2024-10-19 08:39:32 瀏覽:608
手機怎麼使用北斗導航 發布:2024-10-19 06:22:07 瀏覽: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