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文言文
⑴ 文言文景帝殺晁錯翻譯
樓主你好;
下面這段是《史記·晁錯列傳》的譯文:
晁錯是潁川人。
曾經在軹縣張恢先那裡學習過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學說,與洛陽人宋孟和劉禮是同學。
憑著通曉典籍,擔任了太常掌故。
晁錯為人嚴峻剛正,卻又苛刻嚴酷。
漢文帝的時候,天下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只聽說濟南伏先生是原來秦朝的博士,研究過《尚書》,年紀已經九十多歲,因為太老,沒法徵召他來,文帝於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學習。
太常派遣晁錯前往伏先生那裡學習《尚書》。
學成回來後,趁著向皇上報告利國利民的事,稱引解說《尚書》。
漢文帝下詔令,任命晁錯擔任太子舍人、門大夫、太子家令。
晁錯憑著他的辯才,得到太子的寵幸,太子稱他為「智囊」。
漢文帝的時候,晁錯多次上書,說到削減諸侯勢力的事,以及修改法令的事。
幾十次上書,漢文帝都沒有採納,但認為他有奇特的才能,提升為中大夫。
當時,太子稱贊晁錯的計策謀略,袁盎和諸位大功臣卻大多都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繼位後,任命晁錯為內史。
晁錯多次請求皇帝單獨與他談論政事,景帝每每都聽,寵幸超過了九卿,晁錯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丞相申屠嘉心裡不滿意,但又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毀傷他。
內史府建在太上廟圍牆里的空地上,門朝東,出入很不方便,晁錯便向南邊開了兩個門出入,因而鑿開了太上廟的圍牆,丞相申屠嘉聽到了這件事,非常生氣。
打算就這次晁錯的過失寫成奏章,請求誅殺晁錯。
晁錯聽到這個消息,當夜請求單獨進見皇上,具體詳細地向皇上說明了這件事情。
丞相申屠嘉次日上朝奏事,乘機稟告了晁錯擅自鑿開太上廟的圍牆做門,請求皇上把他交給廷尉處死。
皇上說:「晁錯所鑿的牆不是太上廟的牆,而是廟外空地上的圍牆,不致於觸犯法令。」丞相謝罪。
退朝之後,生氣地對長史說:「我本當先殺了他再報告皇上,卻先奏請,反而被這小子給出賣,實在是大錯。」丞相終於發病死了,晁錯因此更加顯貴。
晁錯被提升為御史大夫,請求就諸侯的罪過相應地削減他們的封地,收回各諸侯國邊境的郡城。
奏章呈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皇族一起討論,沒有一個人敢非難晁錯的建議,只有竇嬰與他爭辯,因此和晁錯有了隔閡。
晁錯所修改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都叫喊著反對,痛恨晁錯。
晁錯的父親聽到這個消息,就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剛繼位,你執掌政權,侵害削弱諸侯的力量,疏遠人家的骨肉,人們紛紛議論怨恨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晁錯說「:事情本來就應該這樣,不這樣的話,天子不會受到尊崇,國家不會得到安寧。」晁錯的父親又說:「照這樣下去,劉家的天下安寧了,而我們晁家危險了,我要離開你回去了。」便服毒葯而死,死前說道「:我不忍心看到禍患連累自己。」晁錯的父親死後十幾天,吳楚七國果然以誅殺晁錯為名義反叛。
等到竇嬰、袁盎進言,皇上就命令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把他處死。
晁錯死後,謁者僕射鄧公擔任校尉,攻打吳楚的軍隊時,他擔任將領。
回京城後,上書報告軍事情況,進諫皇上。
皇上問道「:你從軍中來,聽到晁錯死了,吳楚的軍隊退了沒有?」鄧公說「:吳王蓄意謀反已經有幾十年了啊,他為你削減他的封地而發怒,所以以誅殺晁錯為名義,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呀。
再說我擔心天下的人從此都將閉口,再也不敢進言了。」皇上說「:為什麼呢?」鄧公說「:晁錯擔心諸侯強大了不能夠制服,所以要求削減諸侯的封地,藉以尊崇朝廷,這實在是關乎萬世的好事啊。
計劃才開始實行,竟然遭到殺戮,對內杜塞了忠臣的口,對外反而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做是不足取的。」此時景帝沉默了好久,說:「您的話很對,我也悔恨這件事。」於是任命鄧公擔任城陽中尉。
鄧公是成固人,有許多出人意料的妙計。
建元年間皇上招納賢良之士,公卿們都推舉鄧公,當時鄧公免官,便由在家閑居起用做了九卿。
一年之後,又推說有病辭職回家,他的兒子鄧章因為研究黃帝、老子的學說在朝廷大臣之間很有名望。
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領會貫通,他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稱引大義,慷慨激昂。
趕上漢文帝剛剛繼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適宜的時代,因此能得以施展。
時局不斷地在變動,等到吳楚反叛時,建議誅殺晁錯。
雖然他的建議被採納實行,然而他以後不再被朝廷所用。
愛好名聲誇耀才能,終於因為追求名聲而招致禍患。
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多次進言而不被採用。
後來擅權,修改了國家的許多法令。
諸侯發動叛亂,晁錯不急於匡正挽救這個危機,卻想報個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來殺身之禍。
俗話說:「改變古法,搞亂常規,不是身死,就是逃亡。」難道說的就是晁錯這類人嗎?
⑵ 文言文翻譯
郅都,河抄東郡大陽縣人。以郎官的身襲份侍奉文帝。景帝時任中郎將,敢於向皇上直言進諫,在朝廷上當面斥責大臣的過失。郅都曾隨侍皇上去上林苑,賈姬在廁所,野豬也進入廁所,皇上目示郅都,郅都毫無所動。皇上想親自拿兵刃去救護買姬,郅都跪伏在皇上面前說:「失去了一個賈姬,又有一個新的買姬進來,天下缺少的難道是買姬這樣的人嗎?陛下縱然不以自己為念,又怎能對得起國家和太後?」皇上聽了郅都的話,便退了回來,野豬也沒有傷害買姬。太後聽說了這件事,賞賜給郅都黃金一百斤,皇上也賞賜給郅都黃金一百斤,從此器重郅都。
濟南姓的宗族共有三百多家,強橫奸滑,濟南太守不能治服他們,於是漢景帝就任命郅都當濟南太守。郅都來到濟南郡所,就把氏家族首惡分子的全家都殺了,其餘姓壞人都嚇得大腿發抖。過了一年多,濟南郡路不拾遺。周圍十多個郡的郡守畏懼郅都就象畏懼上級官府一樣。
郅都調升中尉之官,丞相周亞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並不跪拜。這時,百姓質朴,怕犯罪,都守法自重,郅都卻自首先施行嚴酷的刑法,以致執法不畏避權貴和皇親,連列侯和皇族之人見到他,都要側目而視,稱呼他為「蒼鷹」。
⑶ 周亞夫任太尉,東擊吳楚叛軍 全文翻譯
譯文:景帝三年,吳國、楚國造反。周亞夫被任命為太尉,領兵向東進攻吳楚叛軍。周亞夫命令軍隊加固營壘,堅守不出,卻派弓高侯等人率領輕裝的騎兵部隊斷了吳楚叛軍後面的糧道。吳楚叛軍缺少糧食,吃不飽,想退兵,多次挑戰,周亞夫始終堅守不出。
吳楚叛軍餓得厲害就撤退了;周亞夫就派精銳的部隊追擊,把吳王劉濞打得大敗。吳王劉濞丟下了他的部隊,和幾千壯士逃走。漢朝懸賞千兩黃金來捉拿吳王。一個多月後,越人砍下吳王的頭來報告。周亞夫一共同叛軍攻守三個月,就把叛軍擊敗,平息了叛亂。
原文:景帝三年,吳楚反。亞夫為大尉,東擊吳楚。堅壁不出,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後食道。吳楚兵乏糧,飢,欲退,數挑戰,終不出。昊楚既餓,乃引而去。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吳王濞.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亡走.漢購吳王千金。月余,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吳楚破平。
出處:出自文言文《周亞夫平叛》。
(3)景帝文言文擴展閱讀:
《周亞夫平叛》典故:
公元前154 年(漢景帝三年),吳、楚等地諸侯王反叛朝廷。
焦急萬分之際,漢景帝劉啟腦中立即閃過父親文帝臨終前的囑咐:「我死後,如果國家有什麼緊急事故發生,你可派周亞夫統率漢兵,平定亂事。」
朝廷正用兵當口,漢景帝忙把漢初名將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從中尉一下子晉升為太尉,掌握全國大軍。周亞夫臨行前,漢景帝再三重託:「如今七國叛亂,情況緊急,國家安危全望將軍獨挽狂瀾!」周亞夫受命,統領36位將軍率浩浩盪盪的漢兵,向東進攻吳、楚等七國。
周亞夫風塵僕僕到達淮陽,察明形勢後,親自向漢景帝呈上一份緊急奏章:「吳、楚的軍隊輕裝簡從,行動極其神速,無法跟他們正面交戰。希望陛下行欲擒故縱之計,暫時放棄保衛梁地,讓叛軍佔領,然後斷絕吳、楚的糧道,才能制服 這股叛臣賊子。」漢景帝答應了這個要求。
周亞夫率兵雲集滎陽,吳國叛軍正猛攻梁國。梁國吃緊,屢屢向周亞夫求援。周亞夫置之不理,卻偏偏親率軍隊向東北駐扎於昌邑城,挖深城池,堅守不出。
梁國諸侯梁孝王急了,天天派員向周亞夫請求。每次,周亞夫耐心地聽完,便「嘿嘿」笑笑,卻仍按兵不動。
梁孝王惱了,直接上書漢景帝。他派人將一紙告急文書星夜送到京城,漢景帝仔細攤開展讀:「陛下,梁國危在旦夕,周太尉拒不救援!」
漢景帝也有點著急:「周愛卿太過分了,怎能見死不救呢?得馬上派遣使者令太尉發兵救梁。」
京城使者到達滎陽軍營,宣讀漢景帝詔書才畢,周亞夫凜然一聲發話:「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不能鏟除叛賊,周某一人承擔罪責!」他仍固守壁壘,不出兵救梁,那宣讀詔書的使者只好乾瞪眼。
幾乎在同時,周亞夫卻已派遣精乾的輕騎兵,長驅直入,悄悄斷絕了吳、楚軍隊後面的糧道。吳國軍中缺糧,飢餓陰影籠罩,只好強忍著屢屢向漢軍挑戰,漢軍卻仍紋絲不動。有一天晚上,漢朝軍隊內為出兵不出兵的事吵鬧不停,直至嚷嚷到周亞夫帳下。
但是,帳內鼾聲正濃,周亞夫並沒有起床 。周亞夫曠日持久的不應戰,使吳國軍隊拖累了,他們急著要尋找突破口。
吳王劉濞調兵遣將,圍住了昌邑城。一天,叛軍如蟻襲擊城的東南角。聽完軍情匯報,周亞夫「嘿嘿」一笑:「劉濞,你瞞得了我?你在聲東擊西。你佯攻東南,實欲攻西北!」
周亞夫調動漢營士兵悄悄加強西北角的防備。不過一袋煙攻夫,吳國精銳部隊果真猛攻西北角。周亞夫手下兵將剎地涌現在城頭,矢石如雨而下,吳軍哪裡攻得進去?劉濞氣得吹鬍子瞪眼,手下將士腹內空空飢餓難當,士氣一落千丈,大敗而走。
周亞夫長劍一揮,早就准備好的一支精銳勁旅呼嘯而出,追擊吳兵。吳王劉濞見勢不妙,馬上拋棄大隊人馬,只率數千壯士倉皇逃竄。他們直逃到丹徒縣,建築工事,龜縮自保。一個多月後,吳王被越國人斬下了腦袋。吳國叛逆徹底煙消雲散。
歷經三個月大小戰事,吳、楚等七國叛亂終於平定。漢景帝對周亞夫刮目相看,朝廷文武百官更噴噴稱贊:「周太尉當初的棄梁不戰真是為了保漢平叛大戰,確是神機妙算啊!」
⑷ 景帝殺晁錯文言文翻譯
晁錯,潁川郡人。晁錯為人嚴峻剛直,酷烈苛刻。孝文帝的時候,下詔先後任命他做太子舍人、門大夫、家令。因他善於論辯,得到太子寵幸,太子家號稱他是「智囊」。在孝文帝時多次上書,論述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改定的地方,上了幾十次書,孝文帝雖然沒有聽取他的建議,但稱贊他的才能,提升他做中大夫,當時,太子稱許晁錯的計策,而袁盎等各個大功臣多不喜歡晁錯。
景帝登位,任命晁錯為內史,晁錯經常請求皇帝個別聽取他的進言,皇帝總是聽取,寵幸晁錯勝過九卿,法令多由他改定。丞相申屠嘉心裡不滿,卻無力加以傷害。內史府處於太上廟內牆外的隙地上,門在東邊,出入不大方便,晁錯就在太上廟南面的外牆上開了兩個門,由南面出入。丞相申屠嘉知道後,非常憤怒,想以這個過錯寫成奏疏,請求誅殺晁錯。晁錯聽到風聲,當夜請求皇帝單獨召見,詳細地說明情況。丞相奏上這事,陳述晁錯擅自鑿開廟垣為門,請求交給廷尉殺掉。皇帝說:「這不是廟垣,而是外牆,不算犯法。」丞相謝罪。退朝後憤怒地對長史說:「我本當先斬後奏,卻先奏請,被這小於出賣,實在錯誤。」丞相很快發病而死。晁錯因此更加顯貴。
晁錯升任為御史大夫,請求根據諸侯王的罪過,削弱他們的封地,收回他們的枝郡。奏上之後,皇帝命公卿、列侯、宗室集合議論,誰也不敢反對,只有竇嬰爭議,因此同晁錯有了矛盾。晁錯所改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都喧嘩疾恨晁錯。晁錯的父親聽到了消息,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帝剛剛即位,你當政辦事,侵削諸侯勢力,疏遠人家骨肉,人們紛紛議論而多埋怨你,為什麼呢?」晁錯說:「本當這樣。不這樣,皇帝不被尊貴,國家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說:「這個樣子,劉家的天下安定了,而晁家就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隨即飲葯自殺,臨死時說:「我不忍看著大禍臨頭。」死了十多天,吳楚七國果然以誅晁錯為名舉兵反叛,等到竇嬰和袁盎進宮,皇帝就命令將晁錯穿著朝服斬於東市。
晁錯已死,謁者僕射鄧公做了校尉,討伐吳楚軍時任將軍。回朝來,上書報告軍事情況,進見皇帝。皇帝問:「你從軍事前線回來,聽到晁錯已死的消息,吳楚罷兵了沒有?」鄧公說:「吳王謀反已幾十年了,因被削封地而惱怒,以誅晁錯為名,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況且我擔心天下的人都將閉口不言,不敢再進言了。」皇帝問:「為什麼呢?」鄧公答:「晁錯擔憂諸侯強大不能控制,所以建議削弱諸侯的封地,以尊崇京師,這是萬世的利益。計劃剛剛實行,竟然遭受斬殺,對內杜塞了忠臣之口,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以為陛下不該這樣。」景帝默然了好久,說:「你說的對,我也為這事悔恨。」就任命鄧公做城陽中尉。
太史公說: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屢次進言奏事不被採用;後來掌握大權,進行不少變革。諸侯發動叛亂的時候,不趕緊挽救國家的危局,卻企圖報個人的私仇,反而送了性命。俗話說:「改變古法,擾亂常理,不是斷命也要垮台。」也許是說的晁錯這種人吧!
⑸ 漢景帝為什麼阻止下述古文中的討論。
回答只要圍繞著「涉及到討論君臣上下的合理性的問題,作為君主肯定會制止」這一原則,多少都會得分,而且見文中的討論自j湯武繼桀紂之位起而逐漸靠近了景帝的祖宗高祖劉邦即帝位的合理性,作為其子孫是肯定要制止的......^ - ^
⑹ 景帝殺晁錯文言文翻譯
晁錯,潁川人,為人剛直而又嚴峻苛刻,他博才多學,善於分析,在漢文帝時期,他就官拜為太子家令,精心輔佐太子,並得到了太子的寵信。被稱為太子的智囊。在這個時期,晁錯曾經多次上書文帝,就戰爭、充實邊塞、農耕、爵位的封免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帝對此也多有褒獎,以表示對晁錯的寵信,並且採納其不少的意見,以治理國家。漢文帝前15年(公元前165年),文帝為選拔良才,親自策問考試,晁錯以優異的答卷被文帝提升為中大夫。隨後,晁錯又上書文帝,談論應該削減諸侯王的實力問題,以及如何來改變這一現實的法令,上書共有三十篇。文帝雖然沒有完全採用他的意見,但卻非常賞識和器重晁錯的才能。文帝去世後,景帝即位,晁錯以其自己對問題的精闢見解仍多次地與景帝在一起進行單獨的國政論談,而且景帝仍能經常地採納他的意見,並且依據晁錯的建議,修改了許多的法令,其受寵程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九卿。景帝即位的第二年,便提升晁錯為御史大夫。
當初,漢高祖劉邦剛剛平定天下,兄弟少,兒子們年幼,大量的領地都分封給同姓諸侯王,僅封給齊國就七十多座城,封給楚國四十多座城,封給吳國五十多座城,這三個領地佔去了全國二分之一的面積,而得封的這三個領地的並非嫡親的諸侯王。隨著各諸侯王領地的不斷發展和強大,一部分非嫡親的諸侯王對朝廷越來越驕橫,又加上文帝在世總是以寬厚待人,不忍心對他們加以懲罰,所以,到了景帝稱帝,這部分諸侯王們則更加驕橫了。故此,晁錯勸景帝說:「如今,削減他的封地,他會叛亂,不削減他的封地,他也會叛亂,如果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得快,禍害會小一些;如果不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得慢,將來有備而發,禍害更大。」景帝讓朝廷百官及宗室共同討論晁錯的建議,沒有人敢與晁錯辯駁。朝廷便根據晁錯的建議對吳王等諸侯王的封地朝廷逐步的削減。晁錯的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從潁川趕來京師,對晁錯說:「皇帝剛剛即位,你輔佐君主執掌朝政,削弱諸侯王的封地,疏遠皇室的骨肉之親,人們的議論都怨恨你,你為什麼這樣做呢?」晁錯說:「只能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天子無法尊貴,國家不得安寧。」他的父親說:「這樣做,劉氏的天下安寧了便晁氏卻危險了,我離開你去了!」他父親就服毒自殺,臨死前說:「我不忍心見到大禍臨頭!」果然,此後過了十多天,吳、楚等七國就以誅除晁錯為名舉兵叛亂。
先前,晁錯一直與吳國的丞相袁盎互不相容,只要有晁錯在某處就坐,袁盎總是避開;袁盎出現在何處,晁錯也總是避開;兩人未曾在同一個室內說過話。等到晁錯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員審查袁盎接受吳王財物賄賂的事,確定袁盎有罪,景帝下詔不再追究袁盎的責任,而把他降為平民。吳、楚為首叛亂之後,晁錯對御史丞、侍御史說:「袁盎接受了吳王的許多錢,專門為吳王掩飾,說他不會叛亂;現在,吳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請景帝嚴懲袁盎。他肯定知道吳王叛亂的有關密度。」御史丞、侍御史說:「如果在吳國叛亂前來審查袁盎,可能會有助於中止叛亂密度,現在叛軍大舉向西進攻,審查袁盎能有什麼作用!況且,袁盎不會參預密度。」晁錯猶豫不決。有人把晁錯的打算告知了袁盎,袁盎很害怕,連夜求見朝廷中與晁錯有矛盾的官拜為太子詹事之職的竇嬰,對他說明吳王叛亂的原因,希望能面見景帝,當面說明原委。竇嬰入宮奏報景帝,景帝就召見袁盎。袁盎前來朝見景帝,恰遇景帝正和晁錯研究出兵征討叛軍所需軍糧的問題。景帝問袁盎:「現在吳、楚叛亂,你覺得局勢會怎樣?」袁盎回答說:「吳、楚叛亂,不值得擔憂!」景帝說:「吳王利用礦山就地鑄錢,熬海水為鹽,招誘天下豪傑;他一直准備到年老白發才舉兵叛亂,如果他的圖謀沒有計劃出萬全的把握,能貿然行事嗎!為什麼說他不能有所作為呢?」袁盎回答說:「吳王確實有采銅鑄幣、熬海水為鹽的財利,但哪有什麼豪傑被他招誘去了呢!假若吳王真的招到了豪傑,豪傑也自然會輔佐他按仁義行事,也就不會叛亂了。吳王所招誘的,都是些無賴子弟、沒有戶籍的流民及私鑄錢幣的壞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結而叛亂。」晁錯聽之,也馬上贊成地說:「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問:「應採取什麼妙計?」袁盎回答說:「請陛下讓左右侍從迴避。」景帝讓人退出,唯獨還有晁錯一人在場。袁盎說:「我要說的話,任何臣子都不應聽到。」景帝就讓晁錯迴避。晁錯很順從地邁著小而快的步子,退避到東邊的廂房中,對袁盎極為惱恨。景帝一再向袁盎問計,袁盎回答說:「吳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說高帝分封子弟為王,各有封地,現在,賊臣晁錯擅自貶責諸侯,削奪他們的封地,因此他們才造反,其目的就是共同誅殺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達到此目的也就罷了。現在的對策,只有先斬晁錯的首級,派出使者宣布赦免吳、楚七國舉兵之罪,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麼,七國的軍隊可以不經過戰爭就會撤走。」景帝聽後,沉默了很長時間,說:「不這樣做還有什麼別的辦法?我不會為了庇護他一個人而不向天下人道歉。」袁盎說:「我想出的只有這個計策最佳,請陛下認真考慮!」景帝就任命袁盎為太常,秘密收拾行裝,做出使吳國的准備。過了十多天,景帝私下授意丞相陶青等人上疏彈劾晁錯:「辜負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與群臣、百姓疏遠,又相想把城邑送給吳國,毫無臣子的禮節,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晁錯應判處腰斬,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論老少全部公開處死。」景帝批復說:「同意所以判決。」可晁錯對此卻一無所知。第二天,景帝便派人召晁錯,欺騙讓他坐車巡察東市,於是,晁錯穿上朝服到東市巡察,結果到了東市就被腰斬了。
謁者僕射鄧公從前線回來,向景帝上書分析回報戰爭的情況,景帝問他:「你從軍中而來,聽到晁錯被殺,吳國和楚國的兵撤了沒有?」鄧公說:「吳王准備叛亂已有幾十年了,當初,文帝在位時,陛下您為太子,吳國太子進京朝見文帝,得以陪伴您飲酒、博弈,但在博弈的過程中,吳太子與您爭執棋路態度不恭順,被您拿起棋盤猛擊吳太子致死,朝廷送吳太子靈柩回吳國安葬,吳王不收,又將其靈柩送回長安安葬,從那時起,吳王就產生了謀反的念頭。幾十年過去了,朝廷又削奪了他的封地,吳王要殺晁錯只不過是他舉兵叛亂的借口,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啊。再說,朝廷殺晁錯,天下的士大夫還敢向朝廷進言嗎!」景帝說:「這是為什麼?」鄧公說:「晁錯憂慮諸侯王國勢力過於強大了朝廷不能制服,所以請求削減王國的封地,從而尊崇朝廷,這本來是造福萬世的好事。計劃剛剛實行,他本人突然被殺。這樣做,對內堵塞了忠臣的口,對外替諸侯王報了仇,我個人認為陛下不應該如此。」於是,漢景帝深深地感嘆說:「您說得對,我也很後悔殺了晁錯!」
三個月後,吳、楚七國的叛亂被平定,七國的諸侯王皆自殺或被處死。這七國的諸侯王分別是吳王、楚王、趙王、膠西王、膠東王、?川王、濟南王。齊王開始也與吳、楚有串聯,但後來迫於形勢,又舉兵抵禦叛軍。七國叛軍平定後,齊王害怕,也服毒自殺。而袁盎卻從此成為景帝所依賴的直接參預朝政的大臣。六年後,因阻礙與景帝一母所生的梁孝王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被梁孝王派人暗殺。
⑺ 會景帝不好辭賦 文言文翻譯這一句
恰好漢景帝不喜歡詩詞歌賦
⑻ 古文經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發現的古本,用漢代通行的隸書記錄下來的經典對還是錯
時間沒錯,但書寫文字是先秦古寫籀文(即六國文字)。
⑼ 景帝殺晁錯文言文答案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上便宜事 便宜:方便辦的
B.法令多所更定
更定:更改訂正
C.收其枝郡 枝郡:從屬的郡城
D.公為政用事
用事:執掌政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
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B.還,
因上便宜事
相如因持璧卻立
C.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D.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晁錯「峭直刻深」的一組是
①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②數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
③寵幸傾九卿
④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
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A.①③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晁錯為人嚴峻強硬,不近人情;但他人品出眾,足智多學,能言善辯,深得文帝太子及景帝的寵幸和重用。
B.文帝時,晁錯任太子家令,雖多次上書進言而未被採納,但展示了他的才學,獲得升遷,為後來景帝繼位重用晁錯鋪墊了基礎。
C.晁錯不顧反對意見推行改革,極力主張削減諸侯封地,結果導致他的父親服毒自盡,自己也被賜「衣朝衣」問斬東市。
D.晁錯死後,景帝問及平叛歸來的將軍鄧公對誅殺晁錯的看法。鄧公認為晁錯行事有利於國家政權的鞏固,殺晁錯是錯誤的。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孝文不聽,然奇其材
譯文:
⑵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
譯文:
⑶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
譯文:
【答案】1.A2.C3.D4.A5.譯句:⑴漢文帝沒有採納,但認為他的才能特異。⑵晁錯多次請求皇帝閑時單獨與他談論政事,景帝每每採納。⑶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屢次進言奏事不被採用;後來獨攬大權,有不少變革的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