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特聘教授
㈠ 浙江理工大學的教授副教授待遇如何
浙江理工大學對新進校人員相關待遇的規定
為了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對高層次急需人才的引進力度,提高人才引進的效益,現將新進校人員的相關待遇規定如下:
一、新進校人員的分類
今後,我校新進人員按業務水平、業績和緊缺、急需程度分為六個類別:
(一)第一類: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
(二)第二類:校級特聘教授;
(三)第三類:校學科帶頭人;
(四)第四類:校學術帶頭人;
(五)第五類:接收畢業生和一般調動人員;
(六)第六類:照顧安置人員(指由學校照顧安排工作的引進人才配偶等)。
二、引進人才的類別認定
(一)第一類: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和省教育廳關於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選拔條件進行推薦,經省政府批准享受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待遇的人員。
(二)第二類:校級特聘教授
學術造詣高,業務能力和業績突出,在所從事的學科領域有重大影響,研究工作在該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公認;符合學校校級特聘教授評選條件,經有關專家對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進行論證後,由校長辦公會議認定的人才。原則上要求:博士生導師45歲以下,教授或研究員40歲以下,博士後35歲以下。特別優秀的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
(三)第三類:校學科帶頭人
具有正高職稱,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並以第一完成人獲得過省部級二等及以上獎項。目前仍在主持國家級或省部級重大項目的人才。對於人才緊缺的學科,經有關專家對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進行論證後,可適當放寬條件。
(四)第四類:校學術帶頭人
具有正高職稱、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5周歲。近兩年內主持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項,並以第一作者在國內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4篇(或被SCI、EI等檢索3篇及以上)或以第一、二完成人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1項的人才。對於人才緊缺的學科,經有關專家對應聘者各方面的能力進行論證後,可適當放寬條件。
三、各類引進人才的認定程序
(一)擬進校人員提出申請;
(二)用人單位(學院、處、部)根據擬進校人員的業務水平、能力,以及學校每年年初公布的本學年人才緊缺學科或專業目錄,提出擬引進人員所屬類別的建議;
(三)人事處會同有關部門,組織有關專家對擬進人員的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論證,並提交校長辦公會議討論;
(四)校長辦公會議審定批准。
四、對引進人才的考核要求
為了把人才引進優惠待遇與考核機制相結合,各用人部門在送交擬進人員材料時,還需從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等方面按照學校引進人員的不同類別,對擬進人才提出進校一年內和三年內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和達到的目標。進校報到時,將上述要求闡述在協議中。
引進人才進校滿一年和三年時,由用人單位根據協議要求進行考核,並報人事處審核。對不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達不到考核要求的人員,學校將扣發甚至取消優惠待遇。
五、新進校人員的待遇
(一)年薪制待遇
對實行年薪制的引進人才,在進校後前兩年(第1-24個月)的年薪待遇標准如下:
1、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年薪20萬;
2、校級特聘教授:年薪12萬;
3、校學科帶頭人:年薪8萬;
4、校學術帶頭人:年薪6萬。
(二)安家費(一):
在外埠調入的新進校人員或應屆畢業生及剛出站博士後,可享受一定額度的安家費(一),具體標准為(以戶為單位):
1、省級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10萬
2、其他新進人員:
(三)住房待遇
在住房安置政策上,作為第一至四類人才引進的人員及具有博士學歷、學位證書的新進校人員在購置校外住房時,根據條件,給予安家費(二)補貼。購置學校提供房源的住房的政策另訂。其他人員按在校教職工享受相關住房政策。
1、安家費(二)發放辦法:
發放時間一般為每年10月。根據國家有關稅收政策,相關人員在每年領取安家費(二)時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
2、夫妻雙方同時來校工作的人員,安家費(二)以夫妻中享受標准高的一方計算。視配偶的具體情況,給予上(下)浮動,具體如下:
(1)夫妻雙方同時作為第一至四類人才引進的,若引進人才的配偶具有博士學位或正高職稱的,安家費(二)上浮20%;若夫妻雙方同時具有正高職稱和博士學位的,其安家費(二)上浮30%。
(2)夫妻雙方同時為博士且都符合享受安家費(二)的新進人員,安家費(二)並可上浮10%。若夫妻雙方同為緊缺專業、或都具有高級職稱、或一方為緊缺專業而另一方具有高級職稱的博士,安家費(二)可上浮20%。
(3)若一方作為第一至四類人才引進,配偶為正常調動來我校工作的,安家費(二)按引進人才的一方計算。
(4)若第三至四類引進人才配偶需要學校照顧安排工作的,安家費(二)降低20%(配偶工作貨幣安置的除外)。省級特聘教授(錢江學者)、校級特聘教授的配偶需要學校照顧安排工作的,安家費(二)不下調。
(5)安家費(二)需要上(下)浮動的,浮動部分在首付時予以辦理。
上述人員(含夫妻雙方均在我校工作的)享受安家費(二)後,今後不再享受國家、省、市行政事業單位貨幣化分房、住房補貼、新人(1999年1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人員)公積金補貼及學校有關住房福利待遇政策,但仍可享受住房公積金。
六、配偶安置
引進人才屬於省級特聘教授、校級特聘教授的,配偶工作可由學校負責安排;校學科、學術帶頭人的配偶,學校可酌情解決。其他進校人員的配偶不予解決。
七、其他
經校長辦公會議審定同意按省(校)特聘教授、校學科帶頭人、校學術帶頭人、緊缺專業博士進校的人員,自校長辦公會議通過之日起一年內沒有正式進校工作的,其他同意進校的人員自同意進校之日起八個月內沒有正式進校工作的,其進校資格和待遇均需經學校重新認定。應屆畢業生須在校長辦公會議同意進校後一個月內簽訂就業協議。
㈡ 湖北工業大學特聘教授王軍聯系方式
藝術設計學院的前身是湖北輕工業學院工業美術設計專業(校區位於武昌馬房山),創辦於1978年,是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潮,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在國內理工科院校中率先創辦的邊緣性設計學科之一。辦學30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優秀設計與管理人才。僅在湖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擔任學術領導的就有20多位,如:武漢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塗偉、武漢大學設計系教授郝建,華中科技大學藝術設計系教授辛藝峰,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何方,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汪尚麟、副院長郭力群、程智力,湖北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楊高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院長張勇等;80餘名畢業生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杭州、南京等城市知名大學中擔任學術帶頭人或骨幹教師;大師級人物和成功的企業家也很多,如國際大獎獲得者陳放;全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品牌策劃公司「力創」總裁周焰,業內具有較高聲譽的 「大業工業設計公司」總裁李小泉、盛光潤等;知名設計師更是遍布全國,形成了「湖工大設計」的品牌效應,在設計產業界、藝術設計教育界擁有很高的美譽度。
學院創建以來,始終著重強調科研成果的完成,積極推行「注重觀念,拓寬視野,突出創意,講求實效」的辦學理念,倡導「學必用,用必果」的實戰模式,激勵師生參與社會競爭,積極參加競賽。
湖工的藝術設計是1本,是全省的品牌專業,湖工就我們藝設是1本,其餘都是2本或專科,.
㈢ 黃山學者的「黃山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入選條件
「黃山青年學者」特聘教授崗位入選條件 :
(1)海外應聘者應獲得國內回外知名大學博答士學位,在海外知名大學或研究機構有博士後、科學研究經歷,並在海外學習工作4年以上;國內應聘者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等;
(2)發展潛力大,在本學科領域以第一作者發表具有較高影響的論文(論著),或在本學科主流研究方向上已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果;
(3)應聘者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㈣ 一級教授、二級教授、三級教授的區別
一級教授、二級教授、三級教授的區別:
一級教授:
被評定為一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泰斗級人物,即院士級別。按照規定,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准,故自然科學相關學科較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一級教授較少。
二級教授:
被評定為二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上臨近泰斗級的人物,即各高校、研究所等主要負責人等。按照規定,二級教授基本上只有在相關領域取得重大貢獻者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准,所以自然科學相關學科也較多,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二級教授也較少。
三級教授:
被評定為三級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學界上工作時間較長也取得一些突破的正教授,即各高校院長、學科負責人、市骨幹、青年精英、研究所從事多年的研究員等。因為三級教授的評定要求沒有那麼多,所以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學科三級教授要相對多一些。
(4)學科特聘教授擴展閱讀:
根據教育部和人事部聯合發布的相關規定,把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顧名思議,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㈤ 皖江學者的特聘教授的職責
主要是講授本學科的核心課程,指導博士生、碩士生;提出具有創造性、前瞻性的研究構想,帶領本學科在其前沿領域追趕、保持乃至超越國內先進水平;面向國家及安徽省重大戰略需求、地方產業和經濟發展、國際科學與技術前沿,積極爭取並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在本學科領域開展原創性、重要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領域攻關,力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領導本學科學術梯隊建設,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科發展需要,組建並帶領本學科創新團隊開展教學科研工作。
為推進「皖江學者計劃」的深入實施,加強安徽省高校高層次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批學科帶頭人,進一步提升安徽省高校整體教學、科研水平和學術地位,根據《安徽省高等學校特聘教授和講席教授崗位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和《關於實施特聘教授和講席教授崗位制度若干問題的意見》,省教育廳面向國內外公開招聘特聘教授和講席教授人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師范大學等12所高校55個崗位虛席以待。
㈥ 特聘教授是什麼意思
特聘教授是指特別聘任的教授。這個詞彙有兩層含義,首先它是一個榮譽,給與具有特殊學術貢獻或是專長的學者;其次它具有合約性質,指此一職務的給與具有一定期限。在中國特聘教授的期限一般是五年,授予特聘教授的條件可以是本校既有的教授,也可以是外校或是國際學者。
特聘教授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工作,自然科學類原則上45周歲以下,人文社會科學類原則上50周歲以下,特別突出和緊缺的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國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助理教授及以上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擔任教授或相應職位。
(6)學科特聘教授擴展閱讀
特聘教授要求勝任核心課程講授任務。學術造詣高深,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成就。具有發展潛力,對本學科建設具有創新性構想和戰略性思維,具有帶領本學科在其前沿領域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在同一時間內應只有一個全職工作崗位,不得兼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在聘期內不得擔任學校領導職務或調離受聘崗位。
人民政協講壇的首批聘任的特聘教授均是在各學術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大部分是全國政協委員,包括厲以寧、馮驥才、朱之鑫、李毅中、賈治邦等。提升政協幹部培訓科學化水平、推動幹部培訓工作方式轉變的重要舉措,是富有鮮明人民政協特色的幹部培訓授課機制。
㈦ 什麼是學科材料
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二級學科由學科目錄調整前的「金屬材料熱處理」、「復合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個博士點合並而成。本學科歷史悠久,其中「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在已故周志宏院士倡導下始建於1952年,1985年被國家教委評為博士點,1987年被評為A類博士點和碩士點,1988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復合材料」專業是我國最早在該領域評上的博士點,高分子材料在1992年被評上博士點,90年國家人事部批准在我校建立「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1998年「材料科學及工程」被評為一級學科博士點。
本學科歷年來先後獲得世界銀行貸款(首批)、國家211工程(首批)資助,最近又得到國家985工程資助,學科建設得到很大的發展。1999年該學科獲准設置「高等學校特聘教授崗位」。目前已建有國家級「金屬基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高溫材料及高溫測試」重點實驗室1個。
1996年以來,本學科已招收博士生202人,碩士生196人,已培養博士67人,碩士146人,學士890人。長期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國防科工委項目、部省級課題以及直接來自工廠企業的研究開發項目。本學科近三年科研經費達3956萬元,目前承擔科研項目共121項,其中國家級38項。1996年1月起獲省部級三等以上獎項27項,其中國家級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上海市教學一等獎一項,發表論文800餘篇,其中SCI,EI,ISTP收錄341篇,學術專著14部,譯著2部,並主辦國際會議5次。學科現有中科院院士1名,長江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教授35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4名),副教授21名。
本學科的特色及優勢:
由於歷史較長,歷年來又得到不少資助,因此在人才和設施方面的積累比較多。目前已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作為基地,有一位中科院院士及一些有一定國際影響或國內公認的學術帶頭人如徐祖耀院士、吳人潔教授等。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的學術梯隊,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佔65%,年輕學科帶頭人不斷成長,五個研究方向中有三個是由四十歲以下的年輕教授作為負責人,四十五歲以下中青年教授占教授總數的40%。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學科方向始終處於研究前沿,為促進我國科技和國防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八十年代我們發展了 耐高溫金屬材料(包括隨後的金屬間化合物)為開發航空、航天工業材料起了作用;九十年代前後我們在國內較早地發展了 金屬基復合材料,為國防工業解決了不少問題;九十年代在國內又率先將計算機模擬技術引入到熱處理方面棗 智能化熱處理,對我國熱處理行業升級改造起了很大作用;在 相變理論及應用領域長期以來已形成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學術特色,從研究金屬相變發展到研究陶瓷相變,處於國際上研究的前沿。總的說來上述四個方向已處於國內領先的地位。近年來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的需要,在功能材料及其智能化方面發展也很快。
承擔的項目中,理論研究項目以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為主。近五年來承擔了一項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四個自然科學基金的重點項目(均是和國內同行合作,不是單獨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五年來共有22項。
在應用性研究項目中為國防工業和國民經濟發展上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金屬基復合材料在空間站太陽能電池帆板和固體發動機上已應用 (863項目已鑒定)為我國航天工業作出貢獻,高效火箭推進劑的生產為國防工業作出貢獻,智能化熱處理對我國熱處理行業的改造有指導意義。
國際交流與合作比較頻繁,與國際上一些著名大學和研究所如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德國柏林工業大學、GKSS研究所、日本金屬材料研究所、大阪大學等有長期科研合作關系。同時和一些大公司如日本Hitachi、美國AM、PW公司、Emerson公司、德國BASF保持著長期有成效的科研合作。教學上和英國倫敦大學Queen Mary學院全面合作,聯合培養碩士。1996年以來共舉辦了五次國際會議,共有45人次教授應邀到國外講課或作特邀報告,並接受了俄國、法國的留學生、韓國的實習生、和日本已聯合培養五名博士,每年本學科向國外同類知名大學如MIT、UC Berkeley、日本京都大學等有針對性地派出青年教師前去進修。
歷年來培養了大批博士生和碩士生,博士生中絕大多數活躍在材料科學的教學和科研領域,其中近60%畢業後在香港和國外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工作過。不少人在國內外擔任高校材料學院(系)的領導人和技術骨幹。
根據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把學科建設的重點從結構材料為主逐漸轉向結構-功能材料綜合化和一體化為主。
把「材料學」學科從原來以金屬材料為主轉變為兼有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復合材料的綜合型學科。
保持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領域在國內的優勢,力爭盡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一步發展高分子材料,特別是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積極拓寬學科方向,發展生物材料、電子材料、功能和智能材料等新材料,重點加強與信息科學、生命科學、能源科學和環境科學交叉。
㈧ 教授分級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
教授,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究員,但教授與研究員是有區別的。教授有教課的任務,而研究員則沒有。
高校中的教授有很多類型:
1、一般高校的「教授」都是聘任的;
2、「特聘教授」,是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㈨ 什麼叫校長特聘教授
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是指特別聘任的教授。這個詞彙有兩個意含,首先它是一個榮譽,版給與具有特殊學術貢獻或是專長權的學者;其次它具有合約性質,指此一職務的給與具有一定期限。在中國特聘教授的期限一般是5年,授與特聘教授的條件可以是本校既有的教授,也可以是外校或是國際學者。
一般具有博士學位,在教學科研第一線工作,自然科學類原則上45周歲以下,人文社會科學類原則上50周歲以下,特別突出和緊缺的人才,年齡可適當放寬。國外應聘者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助理教授及以上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國內應聘者應擔任教授或相應職位。勝任核心課程講授任務。學術造詣高深,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突出成就。具有發展潛力,對本學科建設具有創新性構想和戰略性思維,具有帶領本學科在其前沿領域趕超或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團結協作、拼搏奉獻精神和相應的組織、管理、領導能力,善於培養青年人才,注重學術梯隊建設,能帶領一支創新團隊協同攻關。特聘教授保證聘期內每年在我校工作9個月以上。
㈩ 教授的級別分類
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
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
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
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按照規定,一級教授基本上只有院士才能達到相關的評定標准,而文科基本上沒有一級教授。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的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10)學科特聘教授擴展閱讀
在宋代才開始成為教師的稱謂,當時宗學,律學,醫學,武學等專業都設有教授。
在中國漢、唐的大學中即設有此官職;在現代漢語與日本語的語境中,多作為英語「Professor」一詞的同義語使用,指在現代高等教育機構(例如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
中國漢、唐兩代太學都設有博士,教授學生。博士就是後來的教授。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學校開始設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學及明、清兩代的府學都設教授。清代末年興辦新學後,大學設正教員、副教員。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公布《大學令》,規定大學設教授、助教授;1917年修正《大學令》,規定大學設正教授、教授和助教授。1924年的大學條例,取消助教授一職。 1927 年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開始規定大學教員分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四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用未變。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後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