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浚
㈠ 舊會通河四百五十餘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古文翻譯
"舊會通河四百五十餘里,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翻譯成現代漢語是:過去的會通河全長四百五十餘里,淤塞的有三之一,疏通這條河更便於漕運。
語出《明史•宋禮傳》,這是濟寧州同知潘叔正說的話。他之所以把會通河稱為「舊會通河」,是因為會通河建於元代,而且在元代末期就廢棄不用了,所以淤塞了三之一。
明代永樂初,在建設北京的過程中,所用物料河、海兼運。但海運險遠多失亡,所以發展河運,疏通會通河的事情就提上日程。
㈡ 薛濬傳文言文翻譯全文
薛濬,字道賾,是刑部尚書、內陽公薛胄同一祖父的堂弟。父親薛琰,是北周的渭南太守。薛濬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成了孤兒,因為奉養母親非常孝敬而聞名。幼年好學,有志氣和操行,到長安求師。當時剛剛平定江陵,何妥回到國中,見到薛濬認為他很出色,就把經書和學問傳授給他。北周天和年間,繼承了虞城侯的爵位,做過納言上士、新豐令。
隋文帝初年,提拔為尚書虞部侍郎,不久轉為考功侍郎。皇帝聽說薛濬侍奉母親至純至孝,因為他的母親年齡大了,就賜給車輿冠服與各種儀仗和幾案拐杖,四季珍奇貴重的食物。當時的人以之為榮。後來他的母親生病,薛濬非常憂傷容貌憔悴,親朋好友都認不出他來了。等到為母親守喪,皇帝詔令鴻臚寺幫助處理喪事,把薛濬的母親送回到夏陽埋葬。當時是隆冬極寒的天氣,薛濬披麻戴孝赤足步行,頂霜冒雪,從京都到家鄉,走了五百多里路,腳被凍得腳指頭脫落,凍瘡破了鮮血淋漓,朝廷和民間都為他感到傷痛。州縣里贈給他辦理喪事的財物,沒有接受一份。不久朝廷就起用他令他返職處理政事,薛濬多次陳述誠心,請求完成守孝喪制,皇帝下詔不準許。等他到了京城,皇帝見他因居喪過哀而極度瘦弱,為此容貌都變了,環顧群臣說:「我見到薛濬因為居親喪悲傷異常而毀損身體,不由心中也感覺到悲傷。」贊嘆稱異了很長時間。薛濬到底經不住喪母的悲傷,病重將要離開人世。他的弟弟薛謨當時做晉王府的兵曹參軍事,在揚州,薛濬給薛謨留下書信說:
「只是想到你一個人孤身做官,遠在邊地,顧念到這樣的遺憾,怎麼能夠說得出來呢。剛才已經寫下書信,希望能夠與你當面永訣,忍著不死等待你回來,已經過了十天了。你仍然還沒有來,就成了過往。思念切切,成為永別,這遺憾沒法言說啊!保重吧,保重吧!」
信寫完後薛濬就死去了,時年四十二歲。有司把這件事情通報,高祖為薛濬痛哭流涕,派遣使者送去冊書弔祭。
薛濬性格清廉節儉,死的時候家裡沒有遺產。薛濬還是小孩時,和同宗族中的小孩子在小溪邊玩耍,見到一條有角和腳的黃蛇,召集小孩子們一起看,卻沒有能夠看到的。薛濬認為這是不祥的,回家以後非常憂愁憔悴。母親逼問他,薛濬實話實說。當時有西域來的僧人到薛濬家求食,薛濬的母親非常害怕地把這件事情告訴他,胡僧說:「這是你兒子吉祥的應驗。而且這個小孩很早就有名聲和地位,然而壽命不過是六七四十二歲罷了。」說完就走了,一下子就不見了人影,當時人們都很驚異。後來薛濬死在四十二歲,六七這樣的預言,於是應驗了。
㈢ 有關《王浚傳》的文言文及閱讀理解
原文
《晉書·王浚傳》
王浚,字士治,弘農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墳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為鄉曲所稱。晚乃變節,疏通亮達,恢廓有大志。嘗起宅,開門前路廣數十步。人或謂之何太過,浚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眾咸笑之,浚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州郡辟河東從事。守令有不廉潔者,皆望風自引而去。刺史燕國徐邈有女才淑,擇夫未嫁。邈乃大會佐吏,令女於內觀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後參征南軍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太,奢侈不節,不可專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將欲濟其所欲,必可用也。」轉車騎從事中郎,識者謂祜可謂能舉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邊吳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浚乃嚴其科條,寬其徭課,其產育者皆與休復,所全活者數千人。轉廣漢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賴之。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遷浚為益州刺史。浚設方略,悉誅弘等,以勛封關內侯。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來歸降。征拜右衛將軍,除大司農。車騎將軍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於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謀伐吳,詔浚修舟艦。浚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齣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又畫鷁首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於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尋拜浚為龍驤將軍、監梁益諸軍事。
時朝議咸諫伐吳,浚乃上疏曰:「臣數參訪吳楚同異,孫皓荒淫凶逆,荊揚賢愚無不嗟怨。且觀時運,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變難預。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願陛下無失事機。」帝深納焉。
㈣ 文言文:"周浚,字開林,汝南安成人也……卒於位"(選自《晉書,列傳第三十一)怎麼翻譯
翻譯:周浚字開林,汝南安成人。父周裴,任少府卿。周浚性格果敢剛烈,因有才思為人所知。擅長識別人才。同鄉人史曜一貫貧賤卑微,眾人都不知其人,周浚偏以史曜為友,而把妹妹嫁給他,史曜最終有名於世。周浚當初不接受州郡的徵召,後來在魏任尚書郎。多次升遷至御史中丞,授折沖將軍、揚州刺史,封為射陽侯。
跟隨王渾攻吳,攻破江西的戍軍,與孫皓的中軍激戰,斬了偽丞相張悌等共敷千人的首級,俘虜數以萬計,進軍駐扎在橫遼。當時聽說龍驤將軍王浚已經攻克上游城鎮,別駕坦埋勸說旦墮道:“張搓統率著精銳的部隊,都是呈國的部眾,在此地被我們消滅了,星國朝野無不震撼懾服。現在王龍驤已經攻克武昌,軍威強盛,沿江順流而下,所向無敵攻無不克,吳已顯現出土崩瓦解之勢。我私下認為應該迅速渡江,直奔建鄴,大軍突然而至,奪了吳的膽量氣勢,可以不戰而擒敵。”周浚認為這是條妙計,便派人稟告王渾。何憚說:“王渾不明事理,而想保身免於過失,一定不會同意我們的意見。”顯墮仍堅持派人稟告王運,王運果然說:“詔書僅命令我們在江北輿吳軍抗衡,沒有讓我們輕易進軍。貴州雖然武力強大,豈能獨自平定江東!現在違背了皇命,即便取勝也不足為榮;如若不勝,罪責更重。再說詔令龍驤將軍要接受我們的指揮,祇待備齊舟楫,我們與他們同時渡江而已。”包憚說:“龍驤將軍攻克了萬里敵寇,以已成的戰功來接受我們的指揮,這是不曾聽說過的事。再說掌握兵權的關鍵,是時機允許就奪取,造就是所謂接受命令而不接受辭讓。現在渡江必定大獲全勝,還有什麼顧慮呢?如果對成功尚有懷疑,不能叫作智;如果明知能勝而不行,不能叫作忠,實為州中上下眾人抱恨不已。”王渾固執己見不肯依從。過了不久王浚軍到,王渾召見王壇而王擅不聽從召喚,徑直進軍三山,孫皓於是向王擅投降。王運懷恨在心,想與王壇爭功。包埋送書信給旦逡說:“《尚書》中尊崇禮讓,《周易》中贊賞謙讓,這是古文所吟詠的,道家所崇尚的。前次我們打敗張悌,吳人喪失了氣勢,龍驤將軍乘著有利的時機,攻陷了吳的大片土地。若論先後,我們實在是後至之師,行動上既已受損,大事又未能成功。但現在卻要爭功。對方既不忍氣吞聲,那麼雙方將失去和睦,引起恃功相爭的鄙習,這是我認為不足取的行為。”且墮收到信後,立即勸諫阻止王渾,王渾不能接受勸告,便進表呈奏。
周浚渡過長江後,與王渾同道巡行吳國的城鎮營壘,安撫新近歸附的吳國人,因功進封為成武侯,食邑六千戶,賜給絹六千匹。太康二年(281年),周浚遷移到秣陸鎮守。當時吳國剛剛平定,經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討伐平定他們。周浚對老人待以賓客的禮儀,尋求德高望重的賢人,頗有威嚴恩德,吳國人對他心悅誠服。
當初,吳國尚未平定的時候,周浚在弋陽,南北相互往來貿易,而將領中有不少人以出其不意地奪取財物為功。吳國將領蔡敏駐守在沔中,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帶兵,給蔡敏寫信說:“古代雙方交戰,若處於交界之地,軍隊和國家本當以崇尚信義為德。我卻聽說在國界上,常常發生襲取貿易物資的事情,這是很不好的,弟弟要多注意,別為小利而忘記大局。”西晉偵察的士兵獲取蔡珪這封信交給周浚,周浚閱後說:“這是個君子。”吳國滅亡,周浚渡過長江後,找到蔡珪,周浚詢問蔡珪的籍貫,蔡珪回答說:“汝南人。”周浚戲言道:“我本來懷疑吳國沒有君子,而你果然是我們的同鄉人。”
周浚後來升任侍中。有一次,晉武帝問周浚:“你們家族中的年輕一輩中,你認為誰可以任用?”周浚回答說:“我叔父的兒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重名;堂叔的兒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晉武帝於是徵召任用他們二位。周浚後再改任少府,並以本官兼任將作大匠,負責改建宗廟之事。改建宗廟完畢後,增加食邑五百戶。周浚後來代替王渾擔任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東將軍,最終在官位上去世。
㈤ 翻譯段文言文
9.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後徙華州渭南 徙:調動(官職)。
B.再部送芻糧赴靈武 部:率領。
C.佶不甚存撫 存:撫恤。
D.以扼平夏 扼:控制。
10.下列句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以饋餉之勞,遷虞部員外朗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自古盛德之世,未嘗無邊圉之患 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
C.拔陷將於重圍之中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D.一代死事之表表者,其可泯諸 吾其還也
11.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明張佶有軍事才能的一組是 ( )
①始用蔭補殿前承旨,以習儒業,獻文求試,換國子監承
②至延安,遇夏人入寇,親督兵擊敗之
③有薦其武干者,召還,授如京使、涇原鈐轄兼如鎮戎軍
④徙麟府路鈐轄,夏人來寇,佶率兵與戰,親射殺酋帥,俘獲甚眾,余黨遁去
⑤至州,置四門砦,開拓疆境,邊部頗怨
⑥議者又欲加恩宗哥、立遵等族,以扼平廈,佶請拒絕之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12.下列對本 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張佶年少時就有志向,開始由於父祖有功而做了殿前承旨,他通 曉儒家學說,向朝廷獻上文章求試,結果換任國子監丞的官職。
B.至道年間,任陝州通判,正好遇到夏人來侵犯邊境,他率軍隊擊敗敵人;後來奉詔討伐王均,督運軍需有功而升任虞部員外郎。
C.王均叛亂被平定後,張佶做了利州路轉運使。後來任麟府路鈐轄,他率兵迎擊來犯之敵,大獲全勝,受到皇帝褒獎和賞賜。
D.秦州李浚暴死,馬知節推薦張佶前去赴任,於是皇帝任命他為左騏驥使,兼任秦州知府。到任後,設寨開拓疆境,邊境的部族都非常怨恨。
————————————————————————
答案:
9.A(徙:遷居。)
10.C(介詞,從。A項前者為介詞,憑借;後者為連詞,來。B項前者為助詞,的;後者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D項前者為副詞,表反問;後者為副詞,表婉商。)
11.C
12.B(「夏人來侵犯邊境,他率軍隊擊敗敵人」一事不是在陝州通判任上。)
多少是點幫助。
㈥ 古文一句苗傅、劉正彥作亂,浚外倡帥諸將合兵致討,念傅等居中,欲得辯士往說之
苗傅、劉正彥作亂,(張)浚出外倡議率領諸位將領合兵討伐,想到苗傅等在其中,要用口才好的人去說服他們。
㈦ 古文翻譯
尋到西山以後八天,沿著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正當流急水深處築有壘土阻水,開缺張網的捕魚的石堰。樑上有個小土丘,丘上生長著竹子樹木,丘石或驟然突起、或兀然高聳,破土而起,競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狀的,幾乎數都數不清;有的傾側堆壘而趨下,就像牛馬在溪邊飲水;有的又猛然前突,似乎較量著爭向上行,就像熊羆在山上攀登。這小丘小得不足一畝,似乎可以裝進袖子里去一般。
我向小丘的主人打聽情況,他回答說:「這是唐姓某家廢棄的土地,標價出售卻賣不出去。」我又問地價多少,答道:「僅僅四百兩銀子。」我喜歡小丘的不遇而買下了它。當時,李深源、元克己與我同游,都十分高興,以為是意想不到的收獲。於是就又取來了一應用具,鏟除敗草,砍掉雜樹,燃起了熊熊大火焚燒去一切荒穢。(頓時),佳好的樹木似乎挺立起來,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浮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顯突。由竹木山石間望出去,只見遠山高峙,雲氣飄浮,溪水流淙,鳥獸在自由自在地遊玩;萬物都和樂怡暢地運技獻能,而呈現在這小丘之下。鋪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涼明爽的景狀來與雙目相親,瀯瀯的流水之聲又傳入耳際,悠遠空闊的天空與精神相通。深沉至靜的大道與心靈相合。我不滿十天中卻得到了二處勝景,即使是古時喜嗜風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運啊!
唉,憑著這小丘的美景,如果放到長安附近灃、鎬、鄂、杜等地,那愛好游樂的貴族人士競相爭購的,將逐日增價一千兩,也愈來愈不能購得。現在棄置在這永州,農人漁夫相經過而看不起它,求價僅四百兩,卻多年賣不出去,而我與深源、克己偏偏喜愛並獲得了它。這難道是確實有所謂遭際遇合嗎?我將得丘經過書寫在石上,用來慶賀與小丘的遇合。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於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㈧ 邊韶先生這篇文言文翻譯
翻譯:
邊韶,字孝先,陳留人啊,以文章出名,教授幾百人,有口辯.在白天和衣而睡,學生私下嘲諷的說:「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
韶暗中聽到的,立刻回答說:「邊是姓,孝為先;腹便便,五經笥;只想睡覺,考慮經驗;入睡與周公托夢,靜與孔子同思。老師而嘲諷,出什麼典籍記?」嘲笑的非常羞愧。
原文:
邊韶,字孝先,陳留郡浚儀縣人。以寫文章著名,教授學生幾百人。邊韶有口才,曾經白天假卧,學生們暗暗地嘲笑道「: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只想眠。邊韶悄悄地聽了,應時回答道: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
只想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嘲,出何典記。嘲笑他的學生,慚愧無地自容。邊韶的才華敏捷,大多如此。
此文出自南宋·范曄《後漢書 卷八十上 文苑列傳第七十上》
(8)文言文浚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范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刪繁補缺,整齊故事,超越眾家,後來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於世。而諸家《後漢書》,除袁宏《後漢紀》外,都相繼散亡。於是范曄《後漢書》成為現在研究東漢歷史的最基本的依據。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共同完成《禮樂志》、《輿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時候。
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
作者簡介:
范曄(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南朝宋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縣)人。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范曄的家庭有著正宗的家學傳統。范汪「博學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二十卷,《范氏家傳》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屬於醫學棋藝的著作《范東陽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錄》一卷等。
范寧嘗作《古文尚書舜典》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
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種著述。受到家庭的影響,范曄從小好學,再加上天資聰慧,因此尚未成年,便以博涉經史,善寫文章而負盛名。
㈨ 王浚破吳文言文
王濬破吳
原文:
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發自成都,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又作鐵錐長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濬乃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著之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直搗吳都,吳亡。
譯文:
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率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過瞿塘峽、巫峽,進至秭歸附近。王濬率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攻破吳丹陽,擒吳丹陽監盛紀。然後順流而下,進入西陵峽,遇到了吳軍設置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由於此前羊祜擒獲吳國間諜,詳細了解了吳國的這些江防措施,曾通告過王濬,王濬對此早有準備。此前,王濬命製造了幾十張大筏,並聯成百步見方,筏上綁著草人,草人身著鎧甲,手執棍棒。船隊行進時,先令善游泳者推著筏走在前面,筏遇到水下鐵錐,鐵錐就扎在筏上被拔掉了。又製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置於船首,遇攔江鐵鏈即用火炬燒之,須臾鐵鏈融化而斷。晉水軍艦船遂通行無阻,順流直下。直接攻打了吳國的都城,吳國滅亡。
㈩ 文言文 浚什麼意思
浚 [jùn]
疏通,挖深:疏~。~河。~泥船。
深:~哲(深沉而有智慧)。
掘取,榨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