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美術
教學是一門藝術,美術更是一種藝術。傳統的小學美術課堂是一種 「填鴨式」的。讓學生進行很死板式的學習,學生只能被動機械的再現,很少有自我發現、自由發揮的餘地。課堂教學好多都只剩下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了,再就是布置作業要求,學生進行作業完成這兩個環節了。學生在課堂上是有足夠的時間完成任務,但沒有任何的情感體驗,沒有任何的創造想像,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業。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推廣,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的實效性。我們都在進行探索,出現了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課堂。更多的課堂多了情境的創設,更多的課堂多了體驗活動的設計、更多的注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體現。這樣在教師的盡心盡力的准備下,才會使教師對堂課的研究更深入,才能使課堂的環節清晰、明了、順暢。一堂好課不是看學生有多熱鬧,而是看學生是否學到了東西,是否通過美術相關的活動得到體驗的快樂,感受到了美的真諦!我們可以這樣去嘗試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一、游戲中學習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下去的動力,單一枯燥的美術教學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學生的發展。「游戲」是學生喜歡的活動,能滿足他們愛玩好動的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及參與興趣。而且游戲還能激發學生大腦,最積極最有創意性區域,把美術活動與創新能力有機結合在一起。新課程美術教材的大部分內容當中,多有一些潛在的游戲內容。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游戲成份,利用游戲教學來促使學生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游戲的名稱也要符合學生的心態。教師要針對游戲的具體內容起一個既吸引學生又具有美術課特色的名稱。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充分感受美術課堂教學的新鮮性和趣味性,讓他們更加喜歡上美術課。二、學會從比較中發現美術課不同於其他課程,它是一門視覺藝術,我們可以通過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這樣具有很強的直觀性、能從多角度地對不同作品做比較分析,便於學生認識掌握相關的知識有利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並能產生深刻印象。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這種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應注意精心選擇作品,適時進行啟發、引導,講究科學性、典型性和藝術性。通過作品比較,加深了學生對美術作品基本藝術形式的認識。三、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美術教學中體驗是多種多樣的,對物體性能及特徵的體驗、對作品的塑造體驗。按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審美體驗、評價交流體驗等等。教師可根據年齡特徵和認知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氣氛與活動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獲得學習的興趣。小學生體習的過程就是「知識建構」的過程,我們在美術教學中,應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情境和學習機會,讓學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體驗,在體驗中自然和諧地發展。總之我們要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美術學科教育肩負的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活動始終要讓學生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那麼這肯定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
㈡ 如何讓美術課堂更趣味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新的小學美術新課程標准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美術教師如何在新的課程改革中,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魅力呢?筆者認為,只有不斷創新的美術教育,才能展現美術學科的獨特魅力。給學生一片自由的想像空間,最大潛力地挖屈他們內心世界的藝術美,進而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綜合能力。
一、教學方法要「靈活」,與生活並行,課堂中感受與眾不同的快樂
聽過許多特色的展示課,課堂表面的熱鬧非凡、花枝招展,難道這就代表了讓學生體會到美術課的快樂嗎?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趣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所以,我們在知識的傳授中應該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高興還是冷漠呆滯,對學習的態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對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種關注應有機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更要關注學生在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不能拘泥於教材。教學有法,亦無定法,貴在創造,妙在靈活。對於外來經驗,教師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借鑒、運用、發展。對不同的教材可採用不用的方法,讓學生對教師的教法常有一種「新鮮感」,以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讓美術課更接近生活。
二、鼓勵、引導學生創作方法要「多變」
感受與眾不同的快樂創造性思維訓練能有效地開拓和更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具有明顯的效用性,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為美術課堂練習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級學生較側重「聯想」訓練法。方式一:圖形聯想訓練。教師在宣紙上用各種顏色暈染形成肌理效果,讓學生展開想像,說說紙上變出了什麼?有的學生說變成島嶼,有的說變成老鷹、鹿角……還可以利用圖形讓學生進行大膽想像:如白色的背景上畫上幾個五彩的小圓圈,由此讓學生展開聯想:由這張畫你會想到什麼?有的學生說:天空上放飛熱氣球;有的學生認為,這是綠色的海洋里魚娃娃們吐的小水泡……這樣,讓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盡情想像,去享受圖形的變化帶來的快樂。方式二:添畫聯想訓練。教師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線條或圖形,讓孩子們大膽地進行聯想添畫、補充畫面,比比誰完成的作品更生動、更有創意。小學生正處於思維活躍的年齡階段,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東西,如奇形怪狀的建築、五顏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靈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沒有見過的東西,他們的這種創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現代社會正需要這種不拘於格的創造意識,需要孩子們把想像運用到創造上,而美術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
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在活躍的氛圍中體會美術學習的樂趣
在玩的過程中享受快樂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要積極鼓勵孩子進行探索性玩耍,創造玩的條件,使其享受玩帶來的快樂,將枯燥的知識轉變為有趣的游戲,如智力搶答、講故事、變魔術等。在書中看到一位老師的《色彩的世界》一課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教師在桌前放了一杯無色的水,調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教師以魔術師劉謙的形象出現,攪動杯中的無色水,誰知水在老師的攪動下慢慢散開變出很多種顏色,讓學生初步體驗色彩變化。像這樣的導入,提高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力,讓他們感到無比快樂,從而使我們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除此之外,在學生藝術創作的實踐中,我們還可以換換環境來教美術,而不一定讓孩子僅僅在教室這個單一的環境中創作。教師可以引導性的,讓他們自發地組織、設計、分工、討論,可以在音樂室、實驗室、操場上、校園里,有條件的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的鄉間或小溪邊,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尋找美術、參與美術活動,讓學生走進美術,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享受美術的快樂,表達個人的情智,獲得審美體驗。
四、美術教學中材料利用的「多樣化」,
嘗試多角度的個性組合小學生興趣的穩定性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單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會使他們感到乏味,降低學習積極性。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改變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鮮性和獨特性,引發學生興趣。要積極引導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導孩子從多角度去聯想和製作,逐步養成從多思路創作作品的好習慣。如學習《裝飾畫》一課,有的學生帶來了麥桿、稻草、麻繩、鵝卵石,有的帶來了匾、貝殼,紐扣、啤酒瓶,有的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花瓣、花生殼、廢紙板……通過粘貼製作,一個個別具風格的裝飾畫就這樣誕生了。又如第五冊《植物籽粒拼圖》的教學,提早讓學生收集各種植物籽,包括小的飾品(紐扣、珠子等)。在教學中,學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貼圖片,獲得學習的樂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善於選用生活中的廢棄材料,增強「變廢為新」的創新意識,如把生活中常見的廢紙板製作成個性化的鏡框、小畫夾等手工作品;並且還可以啟發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這張廢紙板,如用彩繪的形式、水粉畫裝飾的形
㈢ 淺談如何構建美術高效課堂
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面臨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新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形成高效、持久的課堂教學效益,越來越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我認為所謂高效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在一定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最大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是檢驗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標准,是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最大收獲,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最大效益。高效教學不一定是教師認真負責程度的具體體現,而是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得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辛苦也是無效教學。一、在預設中體現多元思考一堂高效、有序的課,應該是活而不鬧,也就是說,課堂氣氛要寬松,學生思維要活躍,創作表現時要靜心、細心、耐心。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環節入手:在每次上課前,除了要小幹部檢查工具材料的配備外,我往往會讓學生做好相應的課前預習工作。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讓學生在課前就有主動參與的意識,增加學習的熱情。如在上《包的世界》一課,布置學生收集家裡的包。在課前自學課本中包的製作方法,也可自己動手做一做,上課時,讓學生羅列出自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課上交流,提出解決的途徑和方法,老師的建議。再讓學生把帶來的包展示出來,分析它們的外形和組成部分,顏色的搭配、材質等,最後老師再給予學生一定的學法指導和示範。通過從學生自學—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比老師提供現成的資料,學生收益更大,學生自然學得主動。課前,可以問問學生「你喜歡這一課嗎?你了解這一內容嗎?」讓學生事先動手畫一畫,了解大致的情況。如《車》這一課,我讓學生把自己會畫的汽車先在紙上畫一畫,學生基本已經能畫出幾種汽車的外形特點,把公交車是長方形,小轎車畫成梯形和長方形,卡車是正方形加長方形。有的畫了車窗和輪子,但沒有車門和車燈,有的把兩個車輪畫在了一起,也有的同學知道汽車的功能,但不會表現。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後,老師就有了課堂的准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二、在課堂中體現主體性實踐學生主體性實踐和認識活動階段,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教學指導時一方面要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層次不同學生的表現狀況,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對自己能力的提高獲取自信心。特別強調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誇張,使繪畫作品更具有童趣性。我在上《誘人的瓜果》一課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個大籃子,要求學生將各種誘人的瓜果放在其中。隨即,學生運用平日所學的繪畫表現技能,開動腦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鍾,學生的作業畫好剪下來,陸續展示在黑板上的「籃子」中。本課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內容。而且學生情緒盎然,課堂教學形式活,質量高,效果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豐富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鞏固了繪畫技能的學習。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學生積極動手操作體驗,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動中發掘創造的靈感。三、在作業中體現積極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是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教師要更多地採用即時的、多元的、極富個性和針對性的評價,用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委婉的語言批評學生,用具體的語言啟迪學生打開思路。對於學生繪畫不好的特別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對於繪畫不好的學生作出富於鼓勵的語言,從而保持引發活動的非評價性的特點。如「畫得不錯」,「可以畫得更好」等鼓勵性話語。類似這樣的回復能夠使畫得不好的學生能夠有自信,而不因為學生畫得不好受到批評。學生行為之後緊跟著表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更有可能促進學生的繪畫學習和遷移。在盡可能非評價性的氛圍中引發學生自由繪畫,這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發揮想像力,只要給以恰當的反饋和糾正,都能成為繪畫學習的起點。構建高效美術課堂並不是簡單的事情,這里需要教師的對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懈追求,課堂上促使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只有當學生的人格得到尊敬、智慧得以顯露的同時,才能形成真正的活躍和諧高效的課堂。美術課堂有獨特的教學情境和氛圍,教師要充分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探索教學藝術,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㈣ 怎樣讓美術課堂教學從有效到高效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方式的設計高效、有效,通過不斷變化的方式、方法,千方百計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從而達到塑造審美意識、提高審美情操的最終目的,一直是我探索的課題。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適合自己的方法,現總結如下:
一、簡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設計是高效教學的前提。
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學設計是否優化。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而誘導過程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設計是否優化,而設計的優化與否又以教學思路為基礎。一般地說,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美術課堂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地體現在教學思路上,又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是達到高效教學的關鍵。
提問是組織教學、啟發學生思維的手段,能幫助我們探索並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應熟悉教材和學生,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提問。提問應有一定的導向性,如導向文化感,導向品格修養等,促進學生的思考。這樣的提問和由提問引出的討論就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養成。另外,教師應善於運用教學話題,提供一個討論中心,圍繞這一中心引出多個問題。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的提問應叫開放式提問,它沒有標准答案,不能用簡單的「是」「否」之類的詞來回答。它對學生的能力提出挑戰,激勵學生必須對繪畫進一步探究。開放式提問含有很大的容量,但決不是大得不著邊際,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緊貼作品,讓學生有開掘的天地,對繪畫作品做深入的、探究性的討論。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多向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與教學任務相去甚遠,教師應珍視學生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美術教學是應摒棄某種狹隘性的。
三、引導學生高效的主體性實踐
學生主體性實踐和認識活動階段,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教學指導時一方面要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又要顧及層次不同學生的表現狀況,有針對性的輔導,使學生對自己能力的提高獲取自信心。特別強調進行合理的想像和誇張,使作品更具有童趣性。 培養學生既要善於動腦,又要善於動手。如何更好地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和繪畫技能呢?要在課堂教改和技能訓練中來體現,培養學生用線條、色彩、圖象表現自己的意向和技能。
例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時,我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一幅海底的背景圖畫,要求學生描繪形態各異的魚放在其中。隨即,學生運用平日所學的繪畫表現技能,開動腦筋各出新意。不到二十分鍾,學生的作業畫好剪下來,陸續展示在黑板上的「海底世界」中。有大魚,有小魚有的局部是一條光怪陸離的魚媽媽身後帶著一群漂亮的小魚;有的是一群三角形燕魚圍成圈像綻開的花朵;兩只大螃蟹揮動鐵鉗正在比武。通過添添畫畫、剪剪貼貼,一幅美妙、奇幻的海底縮影展現在孩子們面前。生動迷人的「魚游圖」伴隨著旋律優美的「海之詩」音樂吸引了全班學生,不時發出贊嘆聲。 本課不但完成了教材中要求的內容。而且學生情緒盎然,課堂教學形式活,質量高,效果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豐富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鞏固了繪畫技能的學習。
學習是需要體驗的,因為我們的目的不僅是要讓學生接受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知識的學習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嚴格的說,能力並不是教會的,而是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接受、體驗、感悟、類化、遷移而逐步形成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這道出了動手體驗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的讓學生積極動手操作體驗,任其在自我探索的活動中發掘創造的靈感。
四、 對學生的積極評價。
學生自評和互評是學習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內容。把評價學生的權力由教師轉向學生,學生由被動評價者轉向主動參與者,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美術教學中,經常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評」的機會,讓學生樂於參與、善於交流,兒童的童心就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同時在評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他們的評定,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學生對自己才會充滿自信,對以後的美術興趣才會日益提高。教師要更多地採用即時的、多元的、極富個性和針對性的評價,用贊美的語言激勵學生,用委婉的語言批評學生,用具體的語言啟迪學生打開思路。對於學生繪畫不好的特別需要注意,重要的是對於繪畫不好的學生作出富於鼓勵的語言,從而保持引發活動的非評價性的特點。如「畫得不錯」,「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確的」,「可以畫得更好」等鼓勵性話語。類似這樣的回復能夠使畫得不好的學生能夠有自信,而不因為學生畫得不好受到批評。學生行為之後緊跟著表揚和鼓勵而不是批評,更有可能促進學生的繪畫學習和遷移。在盡可能非評價性的氛圍中引發學生自由繪畫,這使學生能夠自由地發揮想像力,只要給以恰當的反饋和糾正,都能成為繪畫學習的起點。
我認為,上好美術課貴在得法,教學方法好比船和橋,是達到目的完成任務的一種手段。所以,高效課堂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高效課堂要依賴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沒有簡化教學環節、優化教學設計,精心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高效的主體性實踐及對學生的積極評價這些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便是一句空話。所以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要研究方法,要有創造性思維,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預定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學方法是完成高效課堂的紐帶。
㈤ 如何進行有效的美術課堂教學管理
【如何實現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
興趣是美術課的前提要求,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效率往往建立在濃厚的興趣之上。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但是處在心智發展特殊期的初中生對美術課缺乏興趣,一小部分學生甚至有厭煩情緒,致使教育的預期目的難以實現。面對初中階段美術教學的兩難境地,如何做到既適應當前素質教育新要求又符合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規律,發揮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與高昂的情緒,切實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應注意幾個環節。
一、把握學生心智發展規律,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首先教學內容、方法、形式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學習興趣是個體力求探究事物並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是一個人對事物感覺喜愛的一種情緒。學生對學習內容有無興趣,直接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書本上的教學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最感興趣的,所以教師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能更好完成教學任務的內容,適當增添校本教材內容。尋找新授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相合」的結合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選用方面要靈活多變,遵循學生年齡特徵和認知習慣,滿足學生好奇、求新的心理,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接受。
其次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信心,給學生以希望。初中學生的情感豐富而且易外露,當他們看到自己繪制的作品被老師和同學們贊美時,情緒就會振奮,並能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引發求知、探究、創作的慾望與信心。在教學安排上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覺得只要稍加努力就會獲得成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中變得更加努力。
再次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對全體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鑒別美的能力,而不是把所有學生培養成為藝術家。作為美術教師,要承認學生中存在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允許學生興趣的不同發展方向,給學生以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消化和掌握知識,營造一個愉快、寬松又充滿藝術情趣的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參與美術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與手段,聯系生活實際
中學美術課程標准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與能力。」緊扣新課標,美術教師必須對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教學組織形式重新審視,立足美術色彩沖擊力、渲染力和愉悅身心的獨特魅力,探索適應新課標的教學組織形式。藝術本身是充滿想像力的,創造力的。老師不應該以灌輸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應該引導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發揮潛能。所以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把可以調節學生興趣、氣氛的內容、手段溶入課程教育中。如多媒體教育、意境的創造、各種工具的使用。教學組織形式不能採取「填鴨式」的灌輸,眼光也不能只盯住課本,而應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走出課堂,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新學期伊始的第一節美術課對那些剛入初中的學生來說充滿著新鮮感,而課本中的第一課全是理論,很是枯燥。如何把這些理論同實際結合起來,讓學生獲得最真切的感受呢?在第一堂課上我沒有講授理論的知識,而是在畫室舉辦一個小型畫展, 作品都是歷屆學生的優秀習作, 包括教師作品,內容題材什麼都有.學生非常新鮮和好奇。教師在對這些作品一一講解的同時,把書中的知識點巧妙地穿插進去。對這一教學形式,學生的興致特別高,收到的效果也特別好,既增長了學生見識,又學到了知識,激發了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審美想像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
藝術源於生活,藝術一旦脫離現實生活,也就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與意義。這一點對中學美術教學尤為重要,這也要求在組織教學過程中盡量多地與生活聯系,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生活中的美,積極投身於審美體驗。如在講圖案設計時,可把它與民族服飾上的圖案、家中的沙發靠墊圖案、床單上的圖案等有機地聯系起來講解,還可以穿插講一些關於顏色的搭配、服裝色彩與個人氣質等學生感興趣的內容。
三、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學的各科教材中,有許多需要運用圖像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的問題,甚至有些問題,僅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圖像符號則一目瞭然。美麗的圖像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著美的教育。因此,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各科教學的聯系,拓展美術教育視野,是有效發揮學生想像力、提高學習興致的教學途徑。如有機結合初中語文課的景物描寫文章繪制插圖,教師通過文與畫密切配合,增強了講課的藝術效果,同時也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如在平面構圖設計中有效利用電腦技術,有效地加強了兩個學科間的知識溝通。
綜上所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貴任感。在現代美術的基礎教育中,教師應當以主人翁的姿態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鑽研教材,備好課,教好課。在常規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把握好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調動一切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和諧的教學氣氛的形成,為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審美的良好教學氣氛和藝術氛圍。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
㈥ 怎樣激發美術課的課堂氣氛
兒童的生活並不是讓每一個人單獨地去冥思苦想,孩子是在跟教師、跟同學一起談自己的想法。有時是相互爭論、相互游戲、相互開玩笑,而課堂上的生活畢竟是以學習為主的一種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關系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動起學生極大的熱情去參與;反之,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苦學,使學生厭學,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當然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 和諧師生關系,還應注意提高自身素質,用自己的身心去影響,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使學生和你協調一致,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努力提高學習效率。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研究何瑩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曾說:「不應當把兒童在課堂上的積極而充實的精神生活理解成連續不斷地緊張狀態,所謂兒童的生活並不是指讓每一個人單獨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師、跟同學一起交談自己的想法,有時是相互爭論。這裡面有游戲的成份、有開玩笑,也有笑聲……當然,兒童在課堂上的生活,畢竟是以學習為主的一種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會是既自由自在,又豐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中總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的,是有深刻體會的。在一組畢業生調查中,請他們回答問題:學校在哪一點上沒有教好你們?「學校很少教會我們創造性和獨立性」,「我們缺少勇氣替自己作主,常把自己的學習問題推給老師和家長去決定」,「學校里我們很少思考,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書」,畢業生的這些話無不觸動著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心。 我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動性、創造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關系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動起學生的極大熱情去參與學習。反之,不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苦學,使學生厭學,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當然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 使學生樂學,教師必須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教育學生端正學習動機。通過改善教學活動中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教育家加里指出: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系,區別於父子和母女,區別於兄弟姐妹,區別於朋友同事,在教育活動中不可忽視。無數的教育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融洽和諧,教學效果就越好,反之,教學效果就愈差,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諧的教與愉快的學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樂學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首要前提,誠然建立和諧融洽,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進活動,但很大程度上又取決於教師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師要既做先生,又做學生,只要尊重學生,才能取得學生對你的信賴,此時教育教學才有可能走向自由。例如當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時有困難,老師此時一定要用心去點撥學生啟發思維,切不可簡單生硬地要求學生坐下,一定要給學生回答正確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體會出掌握知識後的快樂,第二要熱愛學生。我們都知道,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教育的真理,熱愛是教育的保證,教師熱愛學生與學生熱愛教師互為條件。沒有教師的摯愛,也就不可能有學生的樂學,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是思想、情感、知識的綜合載體。第三要了解學生,因為沒有對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的觀察與了解,我們的教育就難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學更是如此,不了解學生的學情,何以指導學生的學習,樂學也就只能是緣木求魚,教師必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知道他們了解他們的學習水平,分別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每個學生都要有相應的標准,讓他們跳一跳,夠一夠,達到在原有的起點,切合自己的實際來有所提高,否則,標准低了,學生學起來注意力不易集中,覺得不夠解渴,造成興趣提不起來;標准高了,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失去積極學習的主動性,因此,老師在給學生設計提問時,一是要因人而異,恰到好處地去進行學習,使學生感到學習是無止境的,只有堅持不懈地學,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識。 其次,要想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必須創設好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美好的情境,可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激發出思維的極大活力,為學生樂學創造了條件,第一,教師要在講授課文時,巧妙構思,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學習《挑山工》一課時,老師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從文題入手,設計這樣的問題:挑山工是干什麼的?你看到這個題目會想到什麼?帶著學生默讀,想課文先寫什麼?接著什麼?最後又寫了什麼?學生知道了挑山工的職業,及挑山工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的問題。同時理清文章的寫作程序,也就是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作者是按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受到激勵的思路表達中心的,把段落大意連起,也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二個環節是要求學生逐段去讀,品味含義,深入體會其中的意思,教師可以用掛圖,告訴學生挑山工的工作環境,看看挑山工的樣子,用幻燈告訴學生挑山工是怎樣走摺尺形的路,用活動教具,使學生認識挑山工走的路比遊人長的道理,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似早就與挑山工同呼吸,共命運,自然就理解並總結出挑山工說的話的真正含義,總之,問題設計的好壞既表現教師對教材駕馭和了解的程度,更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二,教師一是做好學生的幫手,幫助他們掃除障礙,克服困難。正像葉聖陶先生所說的那樣:當教師像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准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在教學中要「學會」到「會學」轉化,指導學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學習《再見了,親人》這一課時,教師可利用文章本身結構相似的特點,採用教、扶、放的方法,最後一段是在前兩段老師講授的基礎上去自學,使學生獲得自學的快樂,達到樂學愛學,形成能力。第三,轉變學生怕學到愛學的過程,很多學生最怕寫作文,提筆便感到無話可說,簡直是厭煩透了寫作文。此時,教師要使學生去深入地體驗生活,例如:帶領學生郊遊,尋找春天的腳步,這樣學生就不會無景可寫,無情可抒了,有了直觀的感受自然就有的可說,有的可寫了。例如:要寫游戲,老師可先帶學生共同玩游戲;要寫一件事,老師可與學生一起表演小品。 另外,提高課堂效益,教師必須要優化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堂結構,首先要形成活潑進取的學習氣氛,變死學為活學,無論識字、造句還是說話、作文都要避免死教、死學,老師一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論是課堂提問板書、練習等教學活動都要注意讓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良好的學習氣氛中,豐富知識,增強智能。第二,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習是一切正常人的基本需要,學生的學習既是自身的任務,又是自身的需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對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當然,由於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潛能和學習水平不同,其學習需要也不同,教學中就要不同對待。有的需要點潑,有的需要輔導,有的需要鼓勵,有的需要補課,尤其是對學習基礎差、接受能力慢的學生,教師要善於查缺補漏,下到功夫。第三要減輕學生的負擔,發展個性特長,語言學科注意發展個性特長,既要學扎實,又應學得輕松,然而機械地死記硬背給學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如:幾十遍地抄詞,千篇一律地歸納段意,嚴重地忽視了教學理論與記憶規律。改變這種有百害而無一益的教學弊病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需要。因為它對於學生不只是一種負擔,更是一種對學習發展和學習情緒的摧殘。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響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誘發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熱情感染孩子,使學生和你心心相印、協調一致,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立良好的教學情境,師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努力提高學習效率.
㈦ 美術課堂的規矩有哪些
美術教學管理制度
一、美術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組織形式,美術教師應力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水平,以適應美術教學的特點,有效地組織美術教學。
二、備課
1.學年初,要學習美術教學大綱,通閱各年級美術課本,全面掌握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擬訂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應包含:明確提出教學目的和要求,排出教學進度,可用表格式(文字式)列出授課日期、課次、課題、課時、作業要求及教具和學生必備的學慣用品等。
2.每次課前,應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內容,分析重點難點,再研究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和步驟,要提前製作教具。
3.編寫教案: 美術課教案一般應列出課題、課時、目的要求、課型、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教務處要定期或不定期檢查教案。
三、上課
美術課一般在室內(教室、美術教室)進行,過程是:
(1)組織教學; (2)評講前課作業; (3)授新課(包括:①介紹新課內容;②欣賞范畫、范樣或觀察)。
美術室安全防護措施
1、有專任教師引領學生上下樓,自覺靠右行走,不急行、不擁擠。
2、嚴禁吸煙及使用明火,下班後工作人員要及時關好門窗,確保安全。
3、愛護消防栓、防火器材等消防設施,。任何人不得隨意移動和損壞,違者要嚴肅處理。
4、不準攜帶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凶器及有傷害性物品進校入室。
5、加強用電安全檢查,經常對校內的用電線路、器材等進行檢查,如發現安全隱患,要及時進行整改、維護、確保安全。若照明燈和電風扇等電器發生故障,不得私自動手排除,應報告教師或總務處,由學校電工進行故障排除,不得打開配電箱,觸摸電器開關。消防器材未經許可,不得隨意搬動。
6、大掃除時注意安全,對高處的玻璃窗和窗子的外部,不要勉強擦拭。
7、做文明學生,不要有任何故意傷害他人、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8、上課要嚴格遵守美術室的有關操作要求,要按有關安全規則進行。
美術室管理制度
為保障學生藝術素質教育重要設施的正常運行,確定以下守則:
一、保持美術室干凈、整潔,美術器材設備整潔無灰塵。
二、嚴禁在室內抽煙、隨地吐痰、亂丟垃圾、果皮紙屑雜物及吃零食等,嚴禁學生在模型、牆壁上亂寫亂畫。
三、保持室內安靜,嚴禁大聲喧嘩、追逐嬉鬧。
四、定時打開門窗通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五、學生練習的美術器材擺放有序,進入美術教室必須嚴守紀律,按序入座,愛護室內設施設備。
六、師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入室練習,進行特長訓練的課外活動,需經主管校長批准,杜絕隨意性。發現美術器材有損應及時反映,確保室內器材設備正常使用。
美術室學生操作守則
為了保證同學能在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環境里學習,並能盡快進入學習狀態,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和美的熏陶,現將《美術室學生操作守則》制定以下規定:
1.學生按時進入美術室,按指定位置就座,要保持室內的安靜,不準喧嘩。
2.愛護室內的公物,未經許可不得動用儀器設備。凡是損壞設備或儀器者,按情節輕重給予經濟賠償和紀律處分。
3.嚴禁在牆壁、桌椅、黑板亂塗亂畫。
4.保持室內的環境衛生,不要亂丟紙屑、雜物,不準吃零食。課後值日生要做好清潔工作。
5.課外活動小組要聽從老師的指導,在規定的活動區域內進行活動,以免互相影響。
6.美術室使用完畢,借用教師應填寫使用情況表並通知管理人員。管理人員下班前,應遮蓋好設備,關好門窗,拉斷室內電源總開關。
美術儀器設備保管使用制度
1.美術儀器必須由專人管理,未經許可其他人不得擅自進入美術室。
2.所有儀器、設備要登記上帳、編號入庫、分類存放,每年底核查一次,做到帳物相符。
3.根據教學實際,部分美術儀器可在學期初由教研組(教師)向美術室辦理借出領用手續,學期結束前要及時歸還給美術室,
4.美術儀器領用和歸還時應仔細檢查儀器完好情況,做好借用記錄。
5.加強美術儀器的保養、維護,根據儀器的不同特點,定期進行烘曬、通風、除塵,確保完好可用。
6.保持室內整潔,不存放其他無關物品。
7.做好安全防範工作。
㈧ 美術課堂的類型有哪些
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書法、篆刻、設計、新媒體和攝影等回類型。每個門類又答可以根據表現的題材和使用的題材,再分成若干小類。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繪畫種類繁多,從不同的角度可將它劃分為不同的類別。從地域看,繪畫可分為東方繪畫和西洋繪畫;從工具材料看,繪畫可分為水墨畫、油畫、壁畫、版畫、水彩畫、水粉畫等;從題材內容看,繪畫可分為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等;從作品的形式看,繪畫可分為壁畫、年畫、連環畫、漫畫、宣傳畫,油畫,吹畫、插圖等。
㈨ 美術為什麼要引入中小學課堂
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身心發展的速度加快,他們的審美心理也明顯的由低級向高級發展。根據這個特點,在美術課的審美能力培養教學中,注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欣賞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給了人們:冬天白雪下的樹、秋天飄飄的紅葉、夏天碧海黃沙、春天草綠花紅、青山綠水、旭日斜陽、藍天白雲、奇花異草……自然界絢麗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們獲取表象的豐富源泉,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觀賞大自然和接觸生活,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然界萬事萬物的美,讓學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藝術上的美都來源於生活。讓我們領著學生放飛思想,把美術課堂搬到室外去,然後再把課外直接獲取的表象知識帶回課堂內,讓斑斕的景色在課堂中釋放光彩。
二、 藉助生活表象,打開想像空間
在教學過程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形象思維來分析、研究、綜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對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綜合,進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打開自己的想像空間,填滿無限遐想的想像。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來,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義,然後藉助想像,把各方面再結合為統一的一個整體,重新在頭腦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這樣的形象思維舍棄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質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們的感性部分和本質部分的特徵,從而使對象的形象更加生動、清晰、具體。讓我們在想像中,領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三、 辨明是非,提高審美理解能力
在培養孩子審美素質時,必須使之樹立健康的審美觀,才能辨別美和丑,從而愛美,並接受美的陶冶。小學生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使學生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教師的審美觀點對他們也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所以,教師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教其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如:在繪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能直接看到教師作畫的具體過程,讓他們在掌握繪畫技能的同時,感受教師的每一筆和每一畫所表現的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進行審美觀。在教學中,要充分運用這些範例及大師名作來進行講解,感悟作者的審美品質。
四、苦中求樂,提升審美創造能力
這是一種創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們嘔心瀝血,勤學苦練,並學習一些技法理論才能提高。1469年,還是兒童的達·芬奇開始學畫,老師對他要求很嚴格,要他照著雞蛋寫生,他一開始還挺認真,後來畫得不耐煩了,便馬馬虎虎畫些圈。老師批評他說:「在1000隻蛋中,從來沒有兩只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一隻雞蛋,只要變換角度去看它,形狀就不同了。我叫你畫蛋,就是訓練觀察、把握形象、表現事物的能力,這是基本功,不能輕視!」達·芬奇於是專心畫蛋,終於成為大畫家。
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美術教育的范疇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養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樣的,絕不能把審美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是加強美術教育中的美術欣賞課,更不能把審美教育與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對立起來,而應在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和美術文化修養。要把學生引向自然、走進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
㈩ 怎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
摘要:美術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回的藝術性.以答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如果教師能細心尋求.深入鑽研,精心設計,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到美的環境,插上美的翅膀,實現美的創造.那麼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將是必然的結果。本文就將圍繞「營造美術課堂教學之美,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談談筆者的一些淺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