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文言文
1、《論語》——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世說新語》——劉義慶
3、《賣油翁》——歐陽修
4、《三峽》——酈道元
5、《陋室銘》——劉禹錫
6、《愛蓮說》——周敦頤
7、《強項令》——范曄
8、《小石潭記》——柳宗元
9、《記承天寺夜遊》——蘇東坡
10、《桃花源記》——陶淵明
11、《岳陽樓記》—— 范仲淹
12、《魚我所欲也》—— 孟子
13、《出師表》—— 諸葛亮
(1)初中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貳』 初中要學的所有文言文
按人大版教材,不包括詩詞曲,課本註明要求精讀的文言文有:
初一上冊4篇:《童趣》、《論語十則》、《世說新語兩則》(《詠雪》《陳太丘與友期》)
初一下冊5篇:《傷仲永》、《木蘭詩》、《口技》、《短文兩篇》(《誇父逐日》《共工怒觸不周山》,以前是《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後來改了)
初二上冊6篇:《桃花源記》、《短文兩篇》(《陋室銘》《愛蓮說)、《三峽》、《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初二下冊5篇:《與朱元思書》、《送東陽馬生序》、《小石潭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
初三上冊2篇:《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還有《智取生辰綱》、《范進中舉》要求精讀,不過這是古文中的古白話文了)
初三下冊6篇:《公輸》、《孟子兩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魚我所欲也》、《曹劌論戰》、《鄒忌諷齊王納諫》
『叄』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准確率較高。
『肆』 人教版初中所有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重要語句及解釋
第一冊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會疑惑而無所得。
3.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幾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7.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第二冊
8.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9.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樂,自由自在。
10.寒暑易節,始一返焉: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青苔碧綠,長到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1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1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14.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愛好,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第三冊
15.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三峽七百里中,兩岸山連著山,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足以遮擋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陽和月亮。
16.雖乘御風不以疾也: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長風,也沒有這樣快。
1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裡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18.閑
靜
少
言
,不
慕
榮
利。好讀書,不求甚解:他喜歡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鑽牛角尖。
19.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後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
20.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
;
短褐穿結,
簟瓢屢空,
晏如也: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伍』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王安石2、孫權勸學《資治通鑒》3、 口技林嗣環4、 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共工怒觸不周山7、狼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吳均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3 、馬說韓愈4、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5、 小石潭記柳宗元6、 岳陽樓記范仲淹7、 醉翁亭記歐陽修8、滿井游記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 陳涉世家司馬遷2、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3 、隆中對陳壽4、出師表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 公輸《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9、 曹劌論戰《左傳》10、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1、愚公移山《列子》
(5)初中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陸』 初中語文文言文解題技巧
(1)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2)翻譯「六字法」:留、刪、換、調、補、變。
第一步,結合上下文語境,了解所譯文句大體意思,做到心中有數,並找出句中需要著重翻譯的重點詞,一則為理清句意,二則為後面給重點詞選擇恰當的意思做准備。
第二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
①「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②「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
主要有:①句首:「夫」、「蓋」等發語詞。
②句中:起結構作用的助詞,如「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等,表提頓作用的助詞;如「者」「也」等,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中的「也」。表並列和順承關系的連詞,如「予與四人擁火以入」中的「以」。
③句末:補足音節的助詞,如「頃之,煙炎張天」中的「之」。以上的文言虛詞在實際的翻譯中,都無須譯出,若強譯,則屬錯誤。
③「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①把古代用現在已不用的詞用現代漢語進行替換,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②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詞為主,所以在翻譯時,要把古漢語中的單音詞變為雙音詞。
第三步,意譯求文從字順——調、補、變
①「調」就是調整句式。需要調整的句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特殊句式,一是固定句式。需調整的特殊句式主要是指倒裝句(特殊句式有有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等),翻譯時,要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古漢語中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如「不亦……乎」、「無乃……乎」「……孰與……」等,翻譯時,要把這些特殊句式按現代漢語的形式表達出來。
②「補」,就是增補。
a.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這就要求我們要對古漢語中的省略句要有所了解,並能判斷一個句子中哪些成分省略了,以便補出;
b.補出省略了的語句,古人用筆簡約,往往前面說過的話,後面一般就不再重復,而在現代漢語,就要給出。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③「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為相關文字。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義及誇張的說法、委婉地說法、互文地說法等,直譯時會不明確。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鴻門宴)),直譯為「連秋天裡野獸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顯得不合道理,而應意譯為「連最細小的東西都不敢佔有」,才能明確。
『柒』 初中全部文言文的重點詞語解釋
1、《論語》十則(七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後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口技(七年級下冊)
一、解釋加點的詞 答案
1、京口有善口技者 擅長
2、會賓客大宴 會:適逢。 宴:舉行宴會
3、施八尺屏障 設置:安放
4、少頃 少頃:一會兒
5、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但:只 聞:聽見
6、其夫囈語 囈語:說夢話
7、滿坐寂然 「坐」同「座」
8、婦撫兒乳 撫:撫摸 。乳:餵奶
9、眾妙畢備 畢:全
10、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意:心情 。少:稍微。 舒:鬆弛。稍稍:漸漸
11、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間:夾雜
12、雖人有百手 雖:即使
13、不能名其一處也 名:說出
14、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股:大腿 。 走:跑
15、群響畢絕 畢:全 。 絕:盡、消失
3、桃花源記(八年級上冊)
一、 詞語解釋
緣溪行 沿著 落英繽紛 落花
甚異之 詫異 豁然開朗 開闊的樣子
儼然 整齊的樣子 阡陌交通 交錯相通
黃發垂髫 老人小孩 怡然 喜悅的樣子
具答之 詳盡 咸來問訊 都
率妻子邑人 妻子兒女 絕境 與世隔絕的地方
不復出焉 再 無論魏晉 更不必說
延至其家 邀請 處處志之 作標記
欣然前往 高興的樣子 無問津者 渡口
4、三峽(八年級上冊)
一、解釋 答案
1、重岩疊嶂 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風 奔:這里指快跑的馬
4、素湍綠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見曦月 曦:陽光,這里指太陽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飛漱 沖刷
8、屬引凄異 屬引:接連不斷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時
10、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雖: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實在
5、陋室銘(八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 斯:這
3、惟吾德馨 德馨:美好的品德
4、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 案牘: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
6、何陋之有? 何:什麼。
6、愛蓮說(八年級上冊)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7、記承天寺夜遊(八年級上冊)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念:想到。 遂:於是。 至:
到
2、相與步於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交橫:交錯,縱橫。 蓋:原來是
5、月色入戶 戶:窗戶
8、小石潭記(八年級下冊)
一、詞語: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見:出現。
3. 為坻,為嶼,為嵁 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大約。
5. 佁然不動 佁然:獃獃的樣子。
6.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凄清。居:停留。
7. 隸而從者 隸:跟從。
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游無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斗: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13.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14. 似與游者相樂 樂:逗樂。
15. 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凄:使-----凄涼。寒:使-----寒冷。
16. 記之而去 去:離開。
、岳陽樓記(八年級下冊)
1)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謫:封建官員降職或遠調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乃:於是。制:規模。
4)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於:在;其:它的。
5) 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我;以:來。
6) 予觀夫巴陵勝狀 夫:那。勝狀:勝景。
7) 銜遠山,吞長江 銜:銜接。
8) 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涯:邊。暉:日光。
9)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大觀:雄偉景象。
10) 前人之述備矣 述:描述。備:詳盡
11)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然則:既然這樣,那麼……。極:盡。
12) 遷客騷人 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14) 連月不開 開:放晴。國: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國懷鄉 薄:迫近。去:離開。
16) 春和景明;沙鷗翔集 景:日光。集:棲止。
17) 岸芷汀蘭;此樂何極 芷: 小草;汀:小洲。極:窮盡。
18) 寵辱偕忘 寵:榮耀。偕:一起。
19) 把酒臨風 把:持。
20)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異兩者之為 或:或許。為:指兩種心情。
22) 廟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在……之前。後:在……之後
24) 微斯人(登斯樓也),吾誰與歸 微:沒有;斯:這。歸:歸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於。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為。心曠神怡 怡:愉快。
27)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28)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這洞庭湖上。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被降職外調的官員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9)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被貶離開京城,懷念家鄉,擔心遭到誹謗和諷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盡是蕭條的景象,必將感慨橫生而十分悲傷的了。
30)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愉快,一切榮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於是在春風吹拂中舉杯痛飲,高興到了極點。
31)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兩者之為,何哉? 我曾經探究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跟上面說的那兩種表現不同, 這是什麼緣故呢?
3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3)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為平民百姓憂慮,退處江湖就替君主擔憂。
34)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大概人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
35) 【通假字】(1)屬予作文以記之 屬同「囑」,囑托。 (2)百廢具興 具同「俱」,全。
10、醉翁亭記(八年級下冊)
一、詞語解釋:
1. 環滁皆山也;環而攻之 環:環繞。環:包圍。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樣子。秀:秀麗。
3. 瀉出於兩峰之間者 瀉:飛瀉。
4. 翼然臨於泉上者 翼然:像鳥張開翅膀的樣子。臨:靠近。
5. 名之者誰 名:給……命名。
6. 飲少輒醉 輒: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託。
9. 雲歸而岩穴暝 歸:聚集。
10.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歸:回家。從:跟從。
11. 吾誰與歸 歸:歸依。
12.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芳:香花。秀:繁榮滋長。
13. 至於負者歌於途 負者:背著東西的人。
14. 休於樹 於:在。
15. 山餚野蔌 餚: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樂 酣:盡興的喝酒。
17. 非絲非竹 絲:弦樂器。竹:管樂器。
18. 弈者勝 弈:下棋。
19. 觥籌交錯 觥:酒杯。籌:酒籌。
20. 頹然乎其間者 頹然:醉醺醺的樣子。乎:於。
21. 樹林陰翳 翳:遮蓋。
22. 鳴聲上下 上:樹的上部。下:樹的下部。
23. 太守謂誰 謂:是。
11、送東陽馬生序(八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家貧,無從致書以觀 致:買
2、援疑質理 援:提出 質:詢問
3、益慕聖賢之道 慕:仰慕
4、俟其欣悅 俟:等到
5、滕人持湯沃灌,以衾以覆 湯:熱水 覆:蒙蓋
6、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再:兩頓
7、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走:跑 逾約:超過期限
8、四支僵勁不能動 支:通「肢」 肢體
9、同捨生皆被綺綉 被:通「報」 穿著
12、馬說(八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駕馭 道:方法
2、執策而臨之 策:鞭子 臨:對著
3、其真無馬邪 其:難道
4、其真不知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餐 石: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
6、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喂 材:才能
7、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是:這樣
8、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樣
9、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表現出來
10、故雖有名馬 雖: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麼 千里:日行千里
13、與朱元思書(八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 風煙俱凈 俱:全,都
2、 從流飄盪 從:隨著
3、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縹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比得過 奔:飛奔的馬
5、負勢競上 負:憑依
6、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 叫
7、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戾:到 息:平息
8、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經綸:經營 反:通「返」 返回
9、橫柯上蔽 柯:樹干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盡凈,天和山呈現相同的顏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速的水流比飛箭還快,迅猛的波浪有如飛奔的馬。
3、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那一座座高山)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爭著向高處和遠處伸展。
4、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那些像鳶飛到天上一樣極力為名利攀高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他那熱衷功名得祿的心。
5、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忙於經營俗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6、 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稀疏的樹木枝條相互交叉掩映,有時偶爾也見到(一絲)陽光
三、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答案
1、本文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寫水流勢湍急,《三峽》一文中的哪句話與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3、文中「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一句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贊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4、請找出文章里具體描繪富春江的「異水」「奇山」的句子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從聽覺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體語句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6、鳶飛戾天者息心和經綸世務者忘反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望峰
窺谷
14、出師表(九年級上冊)
崩殂 死(皇帝)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實在;時
蓋追先帝殊遇 原來是;優待,厚遇 以光先帝遺德 發揚光大
恢弘志士之氣 發揚擴大 陟罰臧否 善惡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顯示;治 是以先帝簡拔 因此
以遺陛下 給予 悉以咨之 都;詢問
親賢臣,遠小人 親近;疏遠 痛恨於桓靈也 痛心遺憾
躬耕 親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動,激動
遂許先帝 於是;答應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數
夙夜憂嘆 早晚 恐託付不效 實現
深入不毛 不長草(的地方) 庶竭駑鈍 差不多;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討賊興復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顯揚;過失
咨諏善道 詢問 臨表涕零 流下眼淚
句子翻譯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向您竭誠進諫的道路。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家會有司論其刑賞。 如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
必能使行和睦,優劣得所。 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
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因此我很感激,於是答應先帝願意為他奔走效勞。
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 陛下也應自行謀劃,以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考察,採納正確的意見。
關鍵問題
本文中諸葛亮主要向劉備提出了哪三條建議? 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
本文主要表達了什麼情感? 蘊含著作者對先帝的感恩圖報之情,表達其竭力效忠劉備父子的心願。
15、愚公移山(九年級下冊)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1、方七百里,高萬仞。 方:指面積,方圓。
2、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懲:苦於。迂:曲折,繞遠。
3、聚室而謀。 謀:商量。
4、吾與汝畢力平險。 汝:你們。
5、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指:通「直」。
6、雜然相許。 雜然:紛紛,許:贊同。
7、其妻獻疑曰。 獻疑:提出疑問。
8、且焉置土石。 且:況且。焉,疑問代詞。置:安放。
9、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易:交換。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聰明。
11、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窮匱:窮盡。
12、何苦而不平? 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應。 亡:通「無」。
14、一厝朔東,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 案
1、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於山北面道路阻塞,出去進來都要繞遠路。
2、且焉置土石? 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
3、寒暑易節,始一返焉。 冬夏換季,才往返一次呢。
4、甚矣,汝之不惠! 你太不聰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不能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和弱小的孩子。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麼?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麼? 直通豫南,達於漢陰。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對移山的態度有何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於對丈夫的關心而「獻疑」的,她不反對移山,所以提出移山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且焉置土石。智叟更多的是譏笑,阻止移山,也體現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兩個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對舉,有何深意? 從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實上,「大智若愚」,他有遠大的抱負,移山是為了造福後代,他認識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的力量是「無窮匱」的。而智叟不智,他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斷定人在自然面前無能為力,實為「鼠目寸光」。
16、:魚我所欲也(九年級下冊)
一、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 同時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災難。辟: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 假如
4、賢者能勿喪耳 不丟掉
5、蹴爾而與之 用腳踢
6、萬鍾則不辯禮儀而受之 通「辨」,辨別。
7、萬鍾於我何加焉 有什麼益處
8、妻妾之奉 侍奉
9、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得:通「德」,感激。與:通「歟」,語氣詞。
10、鄉為身死而不受 通「向」,從前。
11、是亦不可以已乎 停止,放棄。
12、此之謂失其本心 本性,天性
二、翻譯下列句子
1、捨生而取義者也 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
2、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
3、呼爾而與之 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
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所認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嗎?
5、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從前寧願死也不接受(施捨),在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
6、此之謂失其本心 這就叫做喪失了人的本性。
三、回答問題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以什麼方式引出論點? 捨生而取義
比喻
2、「魚」與「熊掌」分別比喻什麼? 「魚」比喻「生」,「熊掌」比喻「義」。
3、本文主要贊揚了什麼?批判了什麼? 贊揚了「捨生取義」,批判了「見利忘義」。
3、為什麼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捨? 因為這是侮辱性的施捨,受之有損人格。
4、寫出一兩個你所知道的捨生取義的歷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1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九年級下冊)
一、詞語解釋
舜發於 被任用 人恆過 常;犯過失
傅說舉於 被選拔 衡於慮 同「橫」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所以;責任,擔子;這 而後作 奮起
苦其心志 使┅┅痛苦 征於色 顏色
勞其筋骨 使┅┅勞累 發於聲 吟詠嘆息
鋨其體膚 使┅┅飢餓 而後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貧困 法家拂士 同「弼」
亂其所為 使┅┅錯亂 入則 在裡面。指國內
所以動心忍性 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出則 在外面。指國外
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曾同「增」
二、 翻譯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使命經這樣的人
必先苦其必志,勞其筋骨 一定要使他的內心痛苦,筋骨勞累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使他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
行拂亂其所為 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人恆過,然後能改 人常犯過失,然後才能改正
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 內心憂困,思慮堵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 (一個人的想法,只有)從臉色上顯露出來,在吟詠嘆息聲中表現出來,然後才能為人們所了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展,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三、中心內容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3、 本文開頭所列舉的六個著名的歷史人物,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答: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
3、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個人升華到國家,論證「死於安樂」的道理的句子是什麼?
答: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18、鄒忌諷齊王納諫(九年級下冊)
一、詞語解釋
1、鄒忌諷齊王納諫 諷:諷諫。納:接受。
2、鄒忌修八尺有餘。 修:長,這里指高。有,「又」。
3、朝服衣冠,窺鏡。 服:穿戴。窺:照。
4、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復:又一次。
5、明日,徐公來,孰視之。 明日:第二天。孰:通「熟」,仔細。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認為••••••美。私:偏愛。
7、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蔽:愛蒙蔽,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過者。 面刺:當面指責。
9、能謗譏於市朝。 謗譏:議論。市朝:公眾場合。
10、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間進:偶然進諫。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 案
1、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個更美麗?
2、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麼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第二天,徐公來了,仔細地看徐公,自認為不如徐公美麗。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都認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出我的過失的人,授給上等獎賞;
7、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能在公共場所指責我的人,傳到我的耳中來的,授給下等獎賞。
8、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旨令剛下達,大臣們都來朝廷進諫,宮門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之後,常常斷續有人來進言規勸,滿一年後,即使有人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進諫了。
三、回答下列問題。
1、鄒忌以什麼事聯想到國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鄒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與徐公誰美的問題。
2、鄒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對自己的評價? 他認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見他有自知之明。
3、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鄒忌在「諷」齊王時,很講技巧,先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後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4、諷諫的結果如何? 齊王接受了諫言,並發布政令,廣開言路,懸賞納諫,始而「門庭若市」,繼而「時時而間進」,最後「無可進者」,終於「戰勝於朝廷」。
5、鄒忌成功的說服齊王,他的勸說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什麼啟示? 他的勸說方式,即委婉勸說,它的優點就在於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明白道理,從而樂於接受。今天的人際交往仍值得借鑒這種做法。
19、曹劌論戰(九年級下冊)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1、十年春,齊師伐我。 伐:攻打
2、肉食者鄙。 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淺。
3、又何間焉? 間:參與
一、指出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 案
4、小惠未 ,弗敢專也 :通「遍」,遍及,普遍。
5、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犧牲:指豬、牛、羊等。加:虛報。信:實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賜福,保佑。
7、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案件。雖:即使。
8、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可以:可以憑借
9、既克,公問其故。 克:戰勝
10、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作:振作。再:第二次。
1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測:估計。伏:埋伏。
二、翻譯句子 答 案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實情來處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還不能得到神靈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會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就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後,勇氣就沒有了。
3、夫戰,勇氣也。 作戰,靠的是勇氣。
3、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以憑借這個雲打一仗。如果作戰請讓我跟隨你去。
三、回答下列問題。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什麼?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2、表現魯庄公取信於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屬也」具體指什麼?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4、文中的「將鼓」「將弛」表現了魯庄公什麼?「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什麼? 「將鼓」「將弛」表現了魯庄公急躁冒進;「未可」「可矣」表現了曹劌胸有成竹,從容不迫。
5、曹劌分析取勝的原因有兩條:一條是選擇有利於進攻的時機,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條是把握有利於追擊的時機,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轍亂旗靡。
6、本文的成語是什麼?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氣。
7、如何評價曹劌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論戰表現出他的勇氣,作戰「下視其轍」「登軾而望」,充分體現了他審慎和豐富的軍事經驗。
『捌』 初中常見文言文及解釋
之,做代詞,代指「他,她,它」;做助詞,「的」;做動詞,「去,到」;然,做副回詞,「就答,於是,竟然」。做判斷詞,「就是」;以,做介詞,「用,按照」,做連詞,「因為,由於」,做動詞,「以為,認為」
建議你去買本《文言文常見字詞翻譯》。那個挺有用的,你在這上面問到的很有限。
『玖』 初中必學文言文有哪些
1、《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的學術經典。
2、《世說新語》——劉義慶。
3、《賣油翁》——歐陽修
4、《三峽》——酈道元
5、《陋室銘》——劉禹錫
6、《愛蓮說》——周敦頤
7、《強項令》——范曄
8、《小石潭記》——柳宗元
9、《記承天寺夜遊》——蘇東坡
10、《桃花源記》——陶淵明
11、《岳陽樓記》—— 范仲淹
12、《魚我所欲也》—— 孟子
13、《出師表》—— 諸葛亮
(9)初中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1、《三峽》全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2、《桃花源記》全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