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矣聯學科

矣聯學科

發布時間: 2020-11-24 07:22:08

『壹』 對聯誰知道

【古代經典對聯】
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對聯
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為【明】徐渭所作。上聯指年少時好讀書卻不愛好讀書,年老時愛好讀書不好讀書。
上聯:閑人免進賢人進。
原對:盜者莫來道者來。
新聯:撈者莫來勞者來。
吾聯:罪客勿來醉客來。
此聯為【明】擔山和尚所作。
上聯:理想莫享醴。
下聯:前途弗圖錢。
上聯: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細睨山勢舞流溪.
此聯的妙處在於上聯急讀如音階:『多來米發索拉西』。下聯為方言讀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聯:暑鼠涼梁,提筆描貓驚暑鼠。
原對:飢雞盜稻,呼童拾石打飢雞。
古對:渴鶴汲漈,令奴響槍擊渴鶴。
此聯又作『暑鼠量梁』。
上聯:暑鼠涼梁,筆璧描貓暑鼠驚竟沿檐,撞樁斯死,老貓食屍。
原對:缺!
吾對:飢雞盜稻,同童拾石飢雞逸亦飛扉,碰棚彼斃,矢石落籮。
此聯為網友改上聯而出之新聯,余勉而對矣。
上聯:雞飢爭豆斗。
下聯:鼠暑上樑涼。
上聯:溪西犀喜戲。
下聯:囿右鼬悠遊。
上聯:今宵消夏。
下聯:明晌賞花。
上聯:士農工(宮)商角徴羽。
下聯:寒熱溫涼(良)恭儉讓。
吾聯:鋁銅金鉬(木)水火土。
此聯也是一奇聯。上聯分兩部分:士農工商;宮商角徴羽。前為四業,後為五音,而有一個字重復,一個字諧音。原對寒熱溫涼為四覺,溫良恭儉讓為君子的五種德行。我的鋁銅金鉬為四種金屬,金木水火土為五行。
上聯:游西湖,提錫壺,錫壺落西湖,惜乎錫壺。
下聯: 做邊幅, 捉蝙蝠, 蝙蝠撞邊幅, 貶負蝙蝠。
原對:古對: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聯:過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聯:過桐岩,射彤雁,彤雁斃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峽的九畹溪。
上聯:泥肥禾尚瘦。
下聯:晷短夜差長。
此聯諧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長』。
上聯:削發又犯法。
下聯:出家卻帶枷。
此聯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聯: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聯: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聯:畫廟廟畫妙化廟。
下聯:名園園名圓明園。
上聯: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琅玕不是狼肝。
此聯為【明】王洪所對。
上聯: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琅玕不是狼肝。為絕代佳句.
上聯: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原對:無!
此聯相傳為【清代】鍾耘舫之岳父下雨時挽留女婿的話,看似平常,實則用心良苦,絕妙異常。因為它巧用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全聯皆是古代人名。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劉禹錫:【唐】詩人;子莫、顏回:孔子的弟子。因難度太大,據說至今無人能對。
上聯: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
原對:無!
吾聯:傷足跟,懼侵身,無醫、沒葯安期生。
此聯為上聯的另一版本。我的諧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寢生:【春秋】鄭庄公之名;吳懿:【三國·蜀】大將;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漢】仙人。
上聯:下大雨麥子灌種。
下了: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聯諧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諸子(麥、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漢高帝:【漢】高祖劉邦;田何:【漢初】《易》學大師;比干:【商】紂的大臣。
上聯:思南女子銅仁去。
下聯:上蔡廚師會理來。
此聯為【清】吳進三所對。其友出此上聯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銅仁那裡去,諧音:思男女子同人去;進三指著上菜的廚師而對,原來此廚師祖籍上蔡,後住會理,經常在兩地來往,諧音:上菜廚師燴鯉來。
上聯:近世進士盡是近視,京師禁試進士,進士襟濕,巾拭。
下聯:是時肆市始失史詩,仕識世失時勢,實似石獅,誓蝕。
上聯:佛印水邊尋蚌吃。
下聯:東坡河上帶家來。
此聯為一日東坡帶家眷出去遊玩,遇到佛印在水邊挖蚌吃,於是出此上聯。諧音:佛印水邊尋『棒』吃。佛印一聽,以東坡帶家眷而來而對,諧音:東坡河上帶『枷』來。
上聯:揚子江頭渡楊子。
下聯:焦山洞裡住椒山。
此聯為【明】楊繼盛(字椒山)題鎮江焦山聯。
上聯:空中一朵白蓮花,風捧奉佛。
下聯:峽里幾枝黃栗樹,月遠怨猿。
上聯:玉瀾堂,玉蘭蕾茂方逾欄,欲攔余覽。
下聯:清宴舫,清艷荷香引輕燕,情湮晴煙。
此聯反復快讀,即成繞口。玉瀾堂:在頤和園昆明湖畔,為當年光緒帝寢宮。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頤和園萬壽山西麓岸邊,為園中著名水上建築。
對聯的分類、規范與創作方法
對聯的分類
清朝梁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跡、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輓、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艷、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范圍來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系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迴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一步發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對聯的規范與創作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復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亦要求嚴格,本書將根據對聯的規范,講述與解析創作方法,供學撰聯者參考。
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一定要相等。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系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准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三、漢語四聲與對聯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於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曲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了。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只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煉的文字,只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麼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字分別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注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准。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4.必須知道:有些漢字,歷來是平仄互用,可作平聲,也可作仄聲,如看、教、為、思、傍……略舉數例如下:
(1)「看」作平聲:日用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看」作仄聲: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3)「教」作平聲:櫻杏桃榴次第開,故教一一傍窗栽;毿毿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陰入戶來。
(4)「教」作仄聲:粉筆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滿園桃李生機鬯,化雨春風次第開。
(5)「為」作平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為」作仄聲:本為漢王建大功,未將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絕終烹狗,悔不淮陰坐釣終。
四、對聯的片語結構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片語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搖紅;
滌翠。
(單組,二字結構)
謙受益;
滿招損。
(單組,三字結構)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單組,四字結構)
梔放同心結;
蓮開並蒂花。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一枝香滿;
崑山片玉連城。
(復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鶯啼濕;
夜雨梅花蝶夢寒。
(復組,七字結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復組,八字結構)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復組,九字結構)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復組,十字結構)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復組,十一字結構)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復組,十二字結構)
對聯上下聯的片語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片語,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片語,下聯也必須以偏正片語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並蒂花」,就是相同的片語結構。在謀篇布局對聯片語時,一定要注意上下聯的片語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關於對聯起源的其它說法}
對聯起源秦朝,古時稱為桃符。關於我國最早的楹聯,譚蟬雪先生在《文史知識》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國最早的楹帖出現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卷號為斯坦因0610號敦煌遺書為據:
歲日:三陽始布,四序初開。
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又:三陽□始,四序來祥。
福延新日,慶壽無疆。
立春日:銅渾初慶墊,玉律始調陽。
五福除三禍,萬古□(殮)百殃。
寶雞能僻(辟)惡,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戶上,富貴子孫昌。
又:三陽始布,四猛(孟)初開。
□□故往,逐吉新來。
年年多慶,月月無災。
雞□辟惡,燕復宜財。
門神護衛,厲鬼藏埋。
門書左右,吾儻康哉!
實際上,這只是現存最早的對聯,學術界錯誤說法,對聯起源於律詩,《聲調譜》作者趙執信明確指出:「兩句為聯,四句為絕(句),始於六朝,元(原)非近體。」王夫之說,對聯源於律詩的說法,好比「斷頭刖足,殘人生理」------《清詩話》

『貳』 命理學是什麼學科

中國命理學可謂源遠流長,深入人心。作為通俗文化的一種,命理學吸取了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並作了深入淺出的運用,從而使命理紮根於漢民族的心靈

深處。命理學對傳統文化、命理、民眾心理綜合運用而形成的一種民間技藝。一

個中國人在成年懂事的時候,他的父輩就會告訴他關於命運的知識,並且會神情

嚴肅地喻示他的一生將由命運主宰,這個人還同時獲知命理學可以預知自己的前

程吉凶。於是,命理學就這樣一代一代地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而且由於人們思

維的精密和演算經驗的豐富,命理學逐漸形成了一個很大的系統,這個系統也逐

漸復雜化,以致於只有那職業命理家才能掌握。當我們看到盲人在掐著手指,就

知道他在運用這個系統給命主推算吉凶了。由於人們的實際生活中非常關心自己

的前程,加上佔主導地位的天命意識的熏陶,人們認定人一生的富貴貧賤、吉凶

禍福,以及死生壽夭、窮通得失,乃至科場中舉、經商營利等,無一不取決於冥

冥之中的非人類自身所能把握的力量,這就是命運。命理學能預示一個人的命

運,而且還可以超吉避凶,在這樣的情況下,相信命理學的人就越來越多了,自

古以來,上自帝王將相,下自百性走卒,無不超之若鶩。那些職業命理學有如傳

教士一樣在傳達散布關於命的思想,因此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在中國古代似乎還

沒有哪一種思維能象命理那樣普及和深入人心。但與此相反,自古以來也有不少

明達之士對命理學提出了懷疑、批判,甚至全面的否定。一個人如果連命運都不

承認,那麼就不要奢望他去相信命理學。墨子似乎就反對信奉命運。墨子說:

「王公大人,蕢若(意即假如)信有命而致行之,則必怠乎聽獄治政矣,卿大夫

必怠乎治官府矣,農夫必怠乎耕稼樹藝矣,婦人必怠乎紡績織維矣」(《墨子·

非命》),如是天下的人都相信成敗得失完全取決於支使,那麼個人可以不必勤

奮努力,只要靜侯吉福光臨了。這樣一來,王公貴族必然會倦怠治理政務,農

夫、婦女必然懶得不耕種、織布,結果就會導致「天下必亂矣」。屈原也在《楚

辭·天問》中疑惑地問:「天命反側,何罰何估?」意即命運之神顛三倒四沒個

准,又怎麼能夠罰惡佑善呢?至於唐代呂才、宋代費袞、清代袁牧等人皆能洞悉

其謬;近現代學者分析批判的荒謬就更加細致詳細了。我們大陸解放以來,被認

為是封建迷信,廣大人民群眾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以及科學人生觀

的教育下,對命理的迷信色彩有了逐步的認識,對命理這一套也就持批判的態度

了。就總的情況來說,繼續相信命運的群眾不在少數,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由

於商品意識的增強,人們祈求富貴,趨吉避凶的願望更加強烈,求卜問卦,風水

命理也就再度盛行了。

命理學為什麼在芸芸眾生的心靈中這么強的生命力?一千多年前,由於生產

力落後,人們面對諸多的難題和對前景的不可捉摸,固然會相信命運的存在,但

到今天經濟高度發達的日本、台灣、香港為什麼人們對命理學還熱衷無減?真的

有命運嗎?是否真的那麼靈或是一堆一錢不值的爛絮?中國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

不可能是簡單分類的精華和糟粕,一般的情況都是二者的柔合,只不過各自所佔

的比例不同罷了。這應該是我們審視文化遺產的基本觀點。如果中國的命理學全

是糟粕,全是胡說八道,那麼它不可能在民間久盛不衰;如果說中國的命理學是

一門科學、是未來測學,但許多問題它無法預言或並不準確,而且構成這門「科

學」還有許多唯心的成分,當然,就象今天的科學無法對氣功作出合理的解釋一

樣,命運命理學之中還有我們目前無法把握的規律或必然性,但除此之外,命運

也好,命理學也好,是否還有我們今天能夠認識和總結的「合理內核」?答案是

肯定的。命理學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叫做命理學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中占

有一席之地。誠然它既有秉承傳統文化精粹的一面,又有唯心迷信的色彩,因此

研究命理就可以逐步揭開長期以來覆蓋命理學的神秘面紗,披沙揀石,命理學的

理性與虛妄就會呈現出來。此外,命理學還是中國民俗和社會心態的最充分的反

映。「學而憂則仕」一向是讀書人的圭臬,是古代中國人活潑的心態。一般百姓

陞官無門,但黃染美夢世代延續,回味無窮。有官則貴,這種「官本位」的強烈

願望反映在命理就是貴為第一,世人祈求的最高願望就是這種顯貴通達的好命。

命理學有這樣豐富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對它進行細致深入的總結研究,這對

中國傳統文化、中國民俗風情等方面的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

『叄』 我國語文學科教育發展史上有哪些學者

第六章 明清語文教育 概說 明清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由繁榮到衰落的轉折期,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滿清政權至,凡543年。這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期,也是中國傳統蒙學教育集大成的時期。 明初統治者已認識到教育對於國家的重要作用,確定了「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的文教方針。建國之初就大力發展學校教育事業,從京師到郡縣直至農村地區,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學校教育網路。清朝的官學制度基本上是沿襲明制,分為地方和中央兩類。中央主要是國子監,地方有府學、州學、縣學、書院。此外的義學、社學、私塾等伴隨著民間的搜書、藏書和編書的風行也愈來愈昌盛。在教育和文化繁榮的大背景下,傳統語文教育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明清的統治者除了在思想上鉗制士人外,還用科舉來誘導知識分子使其就範,學校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科舉考試。統治者通過科舉網路人才以供其驅使,知識分子也期望得到統治者的選拔和任用,因而科舉成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這時期對前代科考制度又有所增損,形成了一整套極為完備的制度,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學風和教育制度等產生了極大影響。久而久之,學校成了科舉應試的預備場,其教學目標與內容都與科舉產生了直接聯系。學校教育圍繞著科舉考試進行,導致教學內容越來越空疏、教學方法愈來愈程式化。同時科舉制度也越來越僵化,走向了形式化的泥淖,這種「假、大、空」的文風對明清的教育和學風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到了清初,統治者已意識到這一點,開始對科考內容和方式予以改良,並崇尚實學。 第二節 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十分復雜,也非常重要,這一時期不管在閱讀教材的編寫,還是在教學方法的探索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人們對閱讀教學的認識逐步深刻,正如李國鈞在《明清蒙學教育述評》中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兩個困難要解決,即內容和語言的問題。在語言方面,是書面語言跟口頭語言的分家;在內容方面,由於中國歷史悠久,要讀古書,須記憶相當的名物制度和典故。同時古人的思想和經驗與兒童的生活也相隔甚遠,這更加對文章的內容不易理解。還由於閱讀教學這一環,有承上啟下的任務,既得鞏固和擴充識字,又須從識字教學向閱讀寫作教學過渡。在這種復雜的情況下,不但要求教學的方式方法得多樣化,而且教材的選擇也甚為重要。」[4] 一、閱讀教材 當時的蒙學讀本除了傳統的「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禮記》、《尚書》、《易經》、《春秋》)、乃至「經、史、子、集」外。明清學者特別是蒙學家們編出了一些適應蒙童們閱讀的淺易教材。 (一)《古文觀止》,清康熙年間吳楚材、吳調侯選編,共12卷。本書選取了自先秦到明末二千多年間的共二百二十二篇文章,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散文選集。這些文學性和思想性俱佳的文章多是歷代著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能顯示出中國古代散文發展的大致脈絡。從文體上講,選文以散文為主,兼收駢文和韻文,但不選商業和科技方面的。體現了重農輕商,重思辨輕實踐的思想。其編排以時間為經,以作家為緯,打破了過去文選讀本的框框,是我國文選型語文教材編撰史上的一大突破。選集中的作品,重《史記》輕《漢書》,唐代以韓、柳為大家,宋代以歐、蘇為重點。淺顯且易讀易記的文章,再配上為世人所稱道的精當評點,本書很快就流傳開來,並對後世的語文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古文辭類纂》,清桐城派學者姚鼐歷時40年編定,為桐城派重要讀本。自兩漢到明末,幾乎各類選文都有選錄。全書共75卷,按文體分為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記、箴銘、辭賦等十三類。每類都有一個序目,其對各種文體之源流敘述甚明,對教學很有幫助。至此文章選編型的語文教材已基本成熟,對後世產生了莫大影響。後人就根據此類編寫體例,清人黎庶昌選編了《續古文辭類纂》,曾國藩選編了《經史百家雜鈔》。《經史百家雜鈔》共26卷,較多地選編了有益於實用的經史百家作品,這是其與《古文辭類纂》的最大區別。 二、閱讀教學方法 這時期的閱讀教學吸收前代的成功教學經驗,充分兼顧蒙童的心理特點和日常經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成功的閱讀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五節 語文教育思想 當時的學者們對以前的思想、學術、文化、教育各個方面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此過程中,對以語文教育為主體的傳統教育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整理(有些是自覺的,也有些是不自覺的),這些思想有的是專門的著述,有的散見於有關學術著作中。 一、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號陽明,浙江餘姚人,明中葉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以「心學」為基礎,從「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出發,提出了「學以去其昏蔽」,即要發見學童本身所具有的「良知」的教育思想。同時兒童的「良知」保存得最多,兒童是最容易教化的,故特別重視兒童教育。以其鮮明的「反傳統」姿態,對此後教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重大的影響。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簡稱《訓蒙》)和《教約》這些教育著作中。主張在教學中蒙師要根據學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對學童施以「歌詩」、「習禮」和「讀書」的教學,具體規定了教學的內容和方法。 (一)《訓蒙》規定了教學的具體步驟,首先對兒童要「誘之詩歌」,使其「精神宣暢、心氣和平」;其次要「導之以禮」,使其「心地純正、儀表堂堂」;最後要「諷之讀書」,使其「存其心、宣其志」。兒童通過詩歌的誦讀,不僅能激發其意志,還能使其情感得到合理的宣洩,這有助於消解內心的煩惱和郁悶,對於學童的道德情感和美感的培養有關鍵作用。即如書中所講:「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號呼嘯於詠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10]接著進行禮儀教育,可以使學童養成威嚴的儀容,也有利於鍛煉其身體。習禮應與歌詩教學結合起來進行,把單調枯燥的習禮教學寓於情感宣洩的樂教之中。最終還是要誦經習典,主要是儒家經典。通過經書的閱讀,有利於增長兒童的知識,開發其智力,還有利於培養兒童的道德觀念。即如書中表述的:「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復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11]他還倡導了新的教學方法,批判了舊教法不顧學生身心特點的弊端,強調教育兒童一定要適應學生的性情。他認為兒童「樂嬉遊而憚拘檢」,故教學時必須順應兒童的身心特點,這才能使兒童不斷長進,獲得全面的發展。 (二)《教約》是對教學的一些原則要求,規定了教學的具體步驟和學習課業。如對歌詩的要求:「凡歌詩,須要整容定氣,清朗其聲音,均審其節調;毋躁而急,毋盪而囂,毋餒而懾。久則精神宣暢,心氣和平矣。」即讀詩時,要「整容」、「定氣」、「朗聲」、「節調」,不要放盪、急噪和恐懼。這樣練習久了,就能在學習中精神宣暢、心平氣和。授書的原則:「凡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量其資稟,能二百字者止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餘而無厭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諷誦之際,務令專心一志,口誦心惟,字字句句,演繹反復抑揚其音節,寬虛其心意,久則義禮浹洽,聰明日開矣。」從而提出了授書的原則:貴精熟。書要讀得精,要讀得熟,這是最重要的教學原則。還提出了講課的方法:一曰量其資稟,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一曰專心一志,把書放到心內,勿使心到書外;讀書時要字字響亮,句句分明;且要反復推敲,虛心體會。用這樣的方法讀書,最終定會心領神會,心胸開闊。本書的最後,概括了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步驟。即:「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書,誦書,次習禮或作課仿。次復誦書、講書。次歌詩。凡習禮歌詩之教,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樂習不倦,而無暇及於邪僻。」他把教學分成三個階段,一是復習檢查,二是鞏固與准備,三是上新課、即誦書和講書。由此可見,這種課時安排的方法,注意了兒童身心的特點,不斷變換學習的內容和方法。 二、黃宗羲(1610—1695年),字太沖,號南雷,又號梨洲,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明末參加東林黨反對宦官專權,明亡組織軍隊抵抗清軍入侵,晚年隱居著書,先後在幾所學院講學授徒。《明夷待訪錄》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學校》、《取士上》、《取士下》三篇,集中體現了其鮮明的民主教育思想。《學校》著重論述了學校的重大作用,強調學校必須將講學和議政相結合,即「公其非是於學校」。這樣學校既是培養人才、傳遞文化的機構,還是議論政治利弊的場所。《取士上》、《取士下》專門論述了考評人才的標准。深刻揭露了科舉制度的危害,如「科舉盛而學術衰」、敗壞學風等,並提出了非常有名的「取士八法」。此外還有《留別海昌同學序》、《廣師說》、《續師說》等,也論及了很多關於教育方面的問題。具體到語文教育方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如下觀點:一曰因人而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施教。教師平時要考察學生的志向,關注他的行為以熟悉、了解學生,從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針對學生的特點,採取各種不同的方法。二曰施之有序:教學應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穩步前進、逐步提高,這是由學童能力發展的客觀實際決定的。他同時主張學習語文需要經常溫習,指出「學而不習,習而不常」,是學習者常犯的毛病,善學者應克服之。三曰學思相資以為功:「學」要虛心學習前人的經驗,以豐富自己的學識;「思」要獨立思考、敢於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他認為學與思,二者應緊密結合,學與思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一個人的學識越豐富,思考就越全面。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產生了問題,這就會促使學生更發憤的學習,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四曰啟發主動性:學童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啟發學習者的自覺性。教師教得好,學生不一定學得好,學習的關鍵在於學生的「自得」、「自覺」。「善教育者必有善學者,而後其教之益大。教者但能示之以所進之善,而進之之功,在人之自悟。」[13] 同時,他還指出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此要求教師既要熱愛教育工作,還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為人師表。具體地講有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對待教學工作,應該孜孜不倦、堅持不懈。教師要樂於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精心培育人才。第二、教師的職責是對學生傳授知識,講明道理。這就要求教師自己要有淵博的學識,深刻地領會所教的知識。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更要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文化水準。第三、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的高尚行動來教育和影響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故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五、顏元(1635—1704年),字易直,號習齋,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既反陸王心學,也反程朱理學,《存學篇》是其教育方面的代表作。他發展了荀子、王充等人的唯物主義思想,強調教育應順應人的本能要求,促進人的個性發展。《存學篇》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他以性善論和實踐觀為出發點,批評宋學的空疏,漢學的繁瑣,玄學的空談,釋老的虛無。他主張一切學問離開實用即無價值,要教授經世致用之學。教法上反對記誦的教育,強調實習和習行的重要。「為學為教,用力於誦讀者一二,加功於習行者八九,則生民幸甚!」[14]這里的「習」是實習和練習,「行」是實行、實踐,習行是在實習中求知能,在實行中求應用。這些主張在當時趨向於極端,不能為一般士人所接受。 具體到語文教學,主要主張是,教學生以「禮、樂、射、御、書、數及兵、衣、錢、谷、水、火、工、虞」等經世之學,同時要重視有關語文的「習書」、「講書」、「作文」等技能、技巧的訓練。如對習書的規定:「每日飯後,字半紙,改正俗,教演筆法,有訛落忘記者責。」重視講書:「每日早晨試書畢,講四書或經,及酉時,講所讀古今文字,俱須潛心玩味。不解者不妨反復問難,回講不通者責。」強調讀書貴在精熟,並提出了具體的讀書方法和要求。強調寫作訓練:「每逢二、七日,題不拘經書史傳古今名物,文不拘詩辭記序誥示訓傳,……俱須用心思維,題理通暢,不解題不完篇者具責。」題目的選擇不拘於四書五經中,擴大了選題的范圍;寫的文體不拘泥於八股文,可以培養學生經世致用的能力,也有利於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六、曾國藩(1811—1872),字滌生,號伯涵,謚號文正,湖南湘鄉人。學術上主張義理、考據、詞章並重,著述後人輯為《曾文正公文集》。教育上主要貢獻在家庭教育方面,其中諸多觀點對語文教育實踐影響很大。既有關於看、讀、寫、作的,還有關於寫字、書法的,更有關於待人處世的、修身養性和興國治家的。所謂「看」,即今天的「略讀」,「瀏覽」;所謂「讀」,即今天我們說的「精讀」,「講讀」,「鈔讀」;所謂「寫」,是指寫字、書法;所謂「作」,是指作文、寫文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讀書方法的指導,主要觀點有四:一曰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缺一不可。即這四者互相聯系,互相促進。二曰涵詠體察。讀書要聯系親身經歷,深入體驗,以求真正地理解和體悟。三曰讀書須選擇。經過選擇決定要讀的書,就要精思熟讀。四曰做讀書筆記。要在理解所讀的書的基礎上,認真作讀書筆記。 (二)對於寫作方法的指導,主要觀點有五:一曰讀寫結合,互相促進。讀和寫的關系很密切,讀是吸收,寫是傾吐。學生只有積累多了,才會寫出好文章,這道出了讀與寫關系的真諦。二曰多作常作,敢做「逼作」。作文要經常寫,同時自己要敢於「逼」自己作文。三曰作文應以模仿始,但不能刻意模仿,力求在模仿中有創新。四曰注重積累詞彙。平時在學習中,要吸收詞彙,並牢記在心,作文時才能才思敏捷,得心應手。五曰注重作文的思路和氣勢。作文應將氣勢展開,才能寫出好文章,同時注重訓練寫作時作者的思路。 (三)關於寫字、書法的內容在《家書》中也很多,有關於臨帖的、描摹的;有關於間架、門徑的;有關於筆力、氣勢的;有關於神理、法變的;有關於態度、毅力的。《家書》中講的這些都是曾國藩的切身體會,有的對初學書法的人很有幫助。所說:「爾前用油紙摹字,若常常位置,間架必大進。歐、虞、顏、柳四大家,如詩家之李、杜、韓、蘇,天地之日月星河也。爾有志學書,須窺尋四人門徑。」[15] 七、崔學古,清代著名的蒙學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體現在其代表性教育著作《學海津梁》,《幼訓》,《少學》中,這些也是他長期從事蒙館教育的經驗總結。他提出教育理論觀點很多,如對於教學環節的處理,課內外的關系等問題都作了深入的論述,提出了精闢的見解。 (一)《學海津梁》,這本書最主要的貢獻是在其作文教學的指導上。主要提出了以下幾點:一曰以讀促寫,以讀悟寫。他認為精讀了某一類文,真正理解了這類文章的特點,學者在寫作中必然會具有某一種風格,故主張把讀與寫結合起來。在研讀的過程中,找出文章之精髓,發現寫作的規律,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二曰明確作文的要求和構思的方法。作文的具體要求是:「造意要起卓、立格要正大、題旨要明透、筆氣要清順。」[16]同時注重文章的整體構思,要確定好文章的主旨,定好文章的基調,把握好文章的重點。三曰在煉字、修辭上下功夫。他認為煉字、修辭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應有意識地進行嚴格的訓練。他說:「一字粗,即一句不雅;一字腐,則一句不新。作文知煉字,使觀之如明霞散錦矣。」四曰改文要順乎學生的資質,助其發展。改文應符合學生的寫作心理,按學生學習作文的程度、素質和水平批改學生的作文。改文不僅要修改文詞,更重要的要修改文意。好的文章應是文詞典雅、文意高尚的統一體。 (二)《幼訓》,共有28卷,是崔學古長期教學的經驗總結,對讀書、識字、教書都作了精闢的論述。對讀書的要求是:「毋增、毋減、毋復、毋高、毋低、毋疾、毋遲。」讀書應根據實際的情境,選定適當的方法。識字教學可採用紙上識字、書上識字兩種方法。通俗地講紙上識字,就是今天的卡片識字;書上識字,就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隨文識字法。首先要紙上識字,即集中識字;然後就要隨課文分散識字了。對教書的要求是:「書忌口傳,或不論生徒敏鈍,教至數十遍,甚則師口一停,徒亦默然者;不知兒童止用口耳,不用心目,雖滔滔背讀,倘摘指一字,則茫無以應也。」[17]旗幟鮮明的反對老師單純的講授,主張應讓兒童反復誦讀琢磨地學習。同時主張讀書方式的多樣化,要求教師在講讀的過程中,要領讀、范讀、背讀、默讀、朗讀、追讀等多種讀書方法並用。本書另一可貴的地方是提出了詩歌教學的原則和方法。對容易理解的詩句,淺顯地解釋一下就過去了;對於難懂的詩句,要用打比喻的方法,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重點進行教學。同時誦讀貫穿始終,先分步讀,再朗聲讀,最後才是解釋詩文。 (三)《少學》是一本主要論述八股文做法的作文指導書,分為督責初功、開示路數、八法、五要、四十字決、行文變化六部分。鮮明地提出了讀書、作文的方法。一是關於讀書的:「凡讀文,亦可略仿讀書法,探讀數遍,篇只求明,不先求熟;明則自然易熟;明後復講完篇。或正在讀書時,提一句,責令自講,講後再讀,熟後再溫。得趣全是涵泳。」[18]在此涉及到了「探讀」、「熟讀」、「溫讀」的讀書法。所謂「探讀」,就是了解文章大意的讀,以求掌握文章的全貌;所謂「熟讀」,是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礎上,反復的讀,讀出感情、讀出味道;所謂「溫讀」就是今天的評價性閱讀,是閱讀的高級階段,在熟讀的基礎上反復的讀,最終獲得審美的感受,陶冶人的情操。二是關於作文教學提出了著名的六忌說:「蓋小題所最忌者:一曰枯寂,枯畝寒鴉,不如千紅萬綠也。一曰深晦,蘭生谷底,不如芝產彤庭也;一曰質實,閭閻朴地,不如海市蜃樓也;一曰澀滯,寒蛩唧唧,不如流鶯百囀也;一曰徑遂,通衢大路,不如橫峰側嶺也;一曰方幅,長槍大劍,不如短兵相接也。」[19]即學生在作文中要克服枯燥、模糊、平實、不通、直接、寬泛的毛病,做到有虛有實、文脈通順、章法得當、過渡自然、寫出新意,長久這樣堅持下來,就能寫出好文章。 八、唐彪,字翼修 ,浙江蘭溪人,大約生活在明末崇禎至清初順治、康熙年間。曾任會稽、長興、仁和等地訓導,明末清初的蒙學教育理論專家和語文教學法專家,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研究蒙學教育和語文教育的學者。代表作《家塾教學法》是專門研究家塾語文教育和探討讀寫教學規律的,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研究蒙學語文教育理論的專著。包括《讀書作文譜》和《父師善誘法》兩部分。 (一)《讀書作文譜》是探討私塾中讀寫教學規律的理論著作,也總結了他寫八股文的經驗,共分十二卷。分別介紹了識字與習字、閱讀、寫作等方面的教學要求和方法。第一卷談讀書作文的「根本工夫」,即教學目標,包括「學基」、「文源」、「讀書總要」三節。「學基」論學習的根本出發點,「文源」論學者的修養問題,「讀書總要」論讀書的方法和技巧。書共分五類,各有其特定的讀法和注意事項。第二卷介紹常用的閱讀方法,如書文標記法、圈點法、評注法,看書會通法,看書分層次法等。第三卷談求學之道,介紹了學習時應注意的一些原則問題。如提倡「優游漸積法」,就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日積月累的學,漸至止境;「學有專攻深造之法」,即要學有專攻,才能有所建樹。第四卷談寫字、書法,包括一整套執筆、運腕、運指之法,以及基本的用筆技巧,很值得我們借鑒。第五卷主要講讀文章與做文章的方法,主要探討的是八股文的讀法和作法。如對讀文提出的要求:文章要分類讀,讀文不能專讀一體等。第六卷談分文體寫作,主要是作八股文的技巧。同時還講了修辭方面的知識,很有可取之處。第七卷談古文、時藝兩種文章的作法技巧,比較細致地講作八股文的技巧。第八、第九兩卷專談八股文的各種命題形式和寫作程式,並提出了相應的寫作策略。第十卷論古文評論,先分評傳世的名家名作,後在歷史的流變中進行總評。第十一卷講了科舉考試的常用體裁和四十五種制藝的實用文體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反映了唐彪經世致用的先進思想。第十二卷介紹各類詩體的來歷和特點,主要是引用前人的觀點,但也進行了簡單的整理和歸納。總而言之,本書把蒙學教育中的許多問題系統化和理論化了,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專講蒙學教育的理論專著,其巨大的學術價值和獨特的歷史意義是永不能磨滅的。 1、先進的識字和寫字教學觀。識字教學是古代蒙學教育的基礎,讀書作文都要以識字為根底。書中首先介紹了識字的方法。其一是集中識字法。在《父師善誘法》中指出:「初入學半年,不令讀書,專令識字,尤為妙法。」用半年左右的時間,先認一千上下的字。其二是比較辨形法。漢字有很多形近字,兒童在認字之初區別它們有困難,故要比較其異同,才能提高識字的准確性。即「教蒙童泛然令認字,不能認也。凡相似而難辨者,宜拆開分別教之」。其三是復認法。學童認字快,但忘得也快,識字時要常常復習。即「將認過之字,難記者,以厚紙鑽小隙露其字,令認之;或寫於他處令認之」 。寫字技巧訓練包括執筆方法訓練、筆順訓練、臨摹訓練等。書法能力的培養包括執筆法、運腕運指法、基本筆畫的用筆法等。特別指出蒙童要用心練習寫字和書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2、優化的閱讀教學觀。首先提出了閱讀教學的目標,把「擴充才思」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同時把「流暢筆機」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接著規定了閱讀教學的內容和選材原則,主要有三條:其一是「精讀」和「博覽」的關系,這是從閱讀的廣度上說的。多讀以開眼界、以廣見聞;同時要精讀幾本書,而且好文章要經常讀。略讀時要分門別類的讀,不可只讀一體一家之書。其二是「精思」與「泛觀」的關系,這是從閱讀的深度上說的。書要精讀,這樣才能以一當十,讀一篇有一篇的收獲。其三是閱讀的內容要因人而異,這是從個別教學方面說的。老師要根據學童的稟賦和氣質,因材施教,選擇恰當的教材讓學生學習。蒙童所讀的教材要顧及兒童的心理特點,所讀文章要適應其興趣。其三是塾師可以修改閱讀的內容。古人的文章是為表達其情致和思想而寫作的,有些並不一定適合兒童學習,因此老師要修改古人的教材,使其適合兒童的閱讀。這在教材編撰史上開了可以對選文改編的先河,對後代的影響很大。在此之前,只是一味的選編古人的好文章,而唐彪主張對入選的文章根據學童的程度和特點進行改編,這是很有意義的。最後提出了閱讀教學的方法。即精讀的書一定要熟讀精思,化成自己的東西,讓學生切實掌握好。在教學中要注意講授與提問的關系,他認為學習者只有肯於並善於發問,學習才有長進。同時主張師生間相互駁問,老師可以問學生問題,學生也可反問老師問題,通過師生的質疑問難以求得學力的增進。 3、朴實的寫作教學觀。唐彪主張寫作教學應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進行。即「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作文教學強調模仿,即從範文的學習中體悟作文的技法規律。《讀書作文譜》中說:「所作之文之工拙,必本於所讀之文之工拙,用不離乎體也。」下面提出了寫作教學的原則:其一是讀寫結合。閱讀與寫作雖各有特點,各有其獨特的功效。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在教學中要讀與寫結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為可貴的是,他認識到作文訓練是個過程,故必須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每種文體有每種的特點,各有其特殊的訓練程序和訓練方法,因此要分文體進行練習。其二是多讀多寫。作好文章的關鍵是要有積累,包括生活的積累、學識的積累等。「學識淺狹,胸中不富,作文無所取材,文必不能過人」。

『肆』 格物都包括哪幾個學科

一、朱熹格物致知論的主題內容解釋:
窮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達至極。『格,至也。物,猶事也。窮推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未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貫通,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觀理,以格夫物。格者,極至之謂。如「格於文祖」之格,言窮之而至其極也。』
二、其觀點的主要內容的現代解釋:
「格物致知」包含現在所說的「實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內涵遠比「實事求是」豐富。現今流行觀點和朱熹觀點的差異,乃是在關於「致知」的解釋。朱熹所謂的「知」是知性─包含了智慧與知識─而現代流行觀點的「知」只是指知識,這種觀念變異可能是由於現今社會流行唯物論觀點所產生的影響。
三、其觀點的局限性詳解:
雖然朱熹乃是儒學史上承先啟後的一代大儒,但他對於「格物致知」的觀點之所以在後世成為主流,並非是因為獲得後世儒家學者的普遍贊同。事實上,朱熹學說在南宋當時還因政治黨爭而被斥為「偽學」,而後世的許多儒家學者也更大力批判朱熹對於「格物致知」的學說觀點。但因為朱熹的《四書集注》在元朝中葉就被官方採用為科舉取士的應試准則,而自從明太祖開始獨尊朱熹學說為《四書》上的唯一官方思想權威以後,朱熹學說更是成為明清兩代歷時五百餘年在科舉應試上的官方教條觀點。因而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觀點也就在數百年的官方教條權威下,成為後世社會上的普遍流行觀點。所以在清末的洋務學堂中,就把物理化學等學科稱為「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簡稱。

『伍』 圖譜之學不傳,則實學盡化為虛學矣什麼意思

意思是圖示之類(包含流程圖,書畫等)的課程如果不能流傳下去,那麼其他的學科就是研究的再實際也會慢慢流於形式

『陸』 一個人可以同時擁有兩個不同學科的教師資格證嗎

1、一人可以擁有多本教師資格證書。但根據規定,一年內不得申請兩本教師資格證書。所以如果要申請第二本教師資格證書,必須確保和第一本間隔一年以上;

2、我國教師資格證書實行向下兼容的制度。從高校到幼教,高一級的教師資格證書可以兼容低級別的,此政策是為鼓勵高級別教師更多參與基層教育(唯獨中職實習指導教師不能兼容其他類型的教師資格證)。另外,目前國家也沒有規定教師不能跨專業任教。所以,如所在單位沒有強制要求,不一定非要申請多個教師資格,考取一張自己所能考的最高級別證書足矣。

『柒』 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各科老師的對聯.最好和學科有

獻給各科老師的對聯
語文老師:平凡世界,回首時,苦辣酸甜憂樂喜
瀟灑人生,會心處,之乎者也矣焉哉。
數學老師:
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數含辛茹苦;
平行直線,交叉直線,異面直線,線線意切情深。
英語老師:
把握現在時,將來怎會虛擬語氣?
追求最高級,理想常融情態動詞。
物理老師:
處三尺講台,做功出力;
憑一腔熱血,放電發光。
化學老師:
究天機,樂與有機無機作伴;
培學子,巧同原子分子周旋。
生物老師:
生為人傑,仁義禮智大綜合;
物以類聚,門綱科目細分析。
政治老師:三寸粉筆,三尺講台系國運;
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歷史老師:
橫覽隋唐元明清,嘆朝代興衰;
縱觀遼宋夏金元,通古今變換。
地理老師:上通天文,好與日月
給物理老師的: 處三尺講台,作功出力; 憑一腔熱血,放電發光。
寫給數學老師: 隨手輕揮,空間平面盡出;妙語微點,體積面積都解

『捌』 什麼的語文學科

凡是進過幾年學堂的,都學過語文;即使沒有進過正式學堂,上了一段掃盲班的,也知道有個語文。

一旦問及,語文是什麼,則千人千言,莫衷一是。有人隨機采訪過211學校的在校大學生,問他們語文里的「語」、「文」指什麼,這些大學生大多一臉茫然,支吾半天,最後給出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比如——「語文就是學識字」、「語文就是漢語」、「語文就是語言文字」、「語文就是學習漢語言」、「語文就是學習語言和文學」等等。令專家們不解的是,他們連語文課是什麼都不知道,這么多年的語文課(小學六年,中學六年)是怎麼上過來的。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語文」的歷史吧。
「語文」一詞出現的歷史並不長。1905年,清朝在廢除科舉制度以後,開始開辦新式學堂。當時的課程以至教材,都是從西方引進的,只有語文一科,教授的仍是歷代古文,當時稱為「國文」課。五四運動爆發以後,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國文課受到了沖擊,小學於是改設「國語」,教材具有鮮明的口語特點。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葉聖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語文」的概念,並嘗試編寫新的語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國而被迫終止。全國解放後,葉聖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
「語文」這一名稱是1949年下半年出現的。1949年6月,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全國范圍使用的教材,確定中小學都應以白話文為主,中學逐漸加點文言文,作文則一律寫白話文,要求在口頭上和書面上,使學生能掌握接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並採納葉聖陶的建議,不再用「國文」和「國語」兩個名稱,一律稱為「語文」。
有人以為,「國語」的「語」是指「語體文」,「國文」的「文」是指「文言文」,因而「語文」就是語體文加文言文。但這卻不是「語文」命名的真正意思。按命名者的意思,「語文」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兩個方面: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口頭的包括聽和說,書面的包括讀和寫。
葉聖陶先生曾在多個場合就此作過說明。如1960年在《答孫文才》(1960年1月21日)一文中說,「『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當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語文』。自此推想,似以語言文章為較切。文謂文字,似指一個個的字,不甚愜當。文謂文學,又不能包容文學以外之文章。我個人想法如此。」1963年在《認真學習語文》一文中說:「什麼是語文?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1964年在《答滕萬林》中再一次強調:「『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原意如是,茲承詢及,特以奉告。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之含義較『文學』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1980年成立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葉聖陶在成立大會上重申了自己的觀點——
「『語文』作為學校功課的名稱,是一九四九年開始的。解放以前,這門功課在小學叫『國語』,在中學叫『國文』。為什麼有這個區別?因為在小學的課文全都是語體文,到了中學,語體文逐步減少,文言文逐步加多,直到把語體文徹底擠掉。可見小學『國語』的『語』是從『語體文』取來的,中學『國文』的『文』是從『文言文』取來的。
一九四九年改用『語文』這個名稱,因為這門功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既然是運用語言的本領的,為什麼不叫『語言』呢?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實是一回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語文』這個名稱並不是把過去的『國語』和『國文』合並起來,也不是『語』指語言,『文』指文學(雖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學作品)。」(《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發言》,1980年7月14日)
照說,語文的定性問題應該早已解決,不應成為問題,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這要從1956年的「語言」「文學」分科說起。1951年,胡喬木同志首次提出了這個問題。1952年,在黨中央領導下成立了語文教學問題委員會。經中央認可,中學語文教育實行「語言文學分科教學」,並編寫了中學漢語、文學教學大綱和中學漢語、文學課本,從1956年秋季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行。既然語文課可以拆成「文學」和「語言」兩科,可見在分科實驗前,語文就是「語言」與「文學」的合稱。這項分科實驗僅僅持續了兩年時間,便在「厚古薄今」、「三脫離」(脫離政治、脫離生產、脫離實際)的批判聲浪中夭折了,但是它把語文理解為「語言」加「文學」的影響卻至今還在,並成為後來圍繞「語」「文」定性新的爭議的導火索。
改革開放以後,圍繞「語」「文」定性問題,語文教育界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觀點,比較典型的有:
1)語文就是語言與文章。如上述的葉聖陶先生。有的人還以為,文章就是傳統說的「道德文章」中的文章,泛指學問和各種著述。
2)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字。其根據是1963年後公布的《語文教學大綱》中出現了「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說法。
3)語文就是語言與文化。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將「語文」定性為「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語文就是語言與文學。如《北京文學》的編輯們。
5)語文除了不是語言和文學外,怎麼解釋都可以。
6)「語文」是一個整體, 包括「語」語言 和「文」(文字、文學、文化)兩個方面。(《中國大網路全書·語言文字卷》第153 頁)
7)對於語文的理解,不能用A+B式的分解方法去理解,因為這會將一個構成論的回答當作本體論的回答,造成本體論與構成論的雙重迷失。正確的做法是,將它們當成一個整體來看待。
「語」「文」內涵的確定,決定著語文學科的根本性質,決定著語文教育的目標、任務教學大綱的制訂和教材的編寫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可說是語文教育的核心問題,但就是這樣重要的問題,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們卻一直交不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盡管我們可以辯解地說,認識總是要有一個過程的, 這不正是標志著我們認識的深化與提高嗎? 不錯, 正是如此。但是, 我們不能沒有「階段性的相對穩定的共識」, 否則就沒有明確的實踐總目標總方針。事實上, 造成的影響早已是客觀存在地擺在那裡,更何況過程歷時之久、波折之大堪為空前,直到今天也未必讓所有語文教育工作者搞明白, 究竟如何認識語文教育? 目前的「統一說」是不是比較接近真理? 如果一門學科的界定長期得不到科學的定位, 大家搞不清自己「姓甚名誰」, 這門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展開以何為憑? 又如何能夠取得理想的效果呢? 在這種毫無目的的狀態下,語文教育不出問題才怪。
北京有個學校,叫北京語言大學,其較早的名稱是北京語言學院,1996年更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更名為北京語言大學。如果其將名字更為「北京語文大學」,由之而引起的問題,怕是語言學家和語文教育專家百口莫辯。國外還有個JLL project,它包括三種雜志,即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語言與語言學雜志》),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earning(《語言與學習雜志》),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語言與文學雜志》)。看來老外是得了國人的真傳啊。
語文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學,語言和文章,語言和文化,還是別的什麼?切不可以為這只是咬文嚼字。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對語文教育改革來說,實在太合適了。 什麼是「語文」?這個概念確切的內涵與外延究竟是什麼?不搞清這一點,語文教育的改革根本就無從談起。

『玖』 急求寫給老師的畢業贈言!(有學科針對性)

給老師的畢業贈言
在生活的道路上與您邂逅相逢,這是我畢生最大的幸事。對您的感念之情無窮無盡,只能隨我的死亡一道消逝。
人生旅程上,您豐富我的心靈,開發我的智力,為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謝謝您,老師!
老師,感謝您用愛,復甦了我的自尊,哺育了我的自信,點燃了我的理想之火,催發我踏上了新的征程……
不知有多少歌頌您的詩,我已無需再讀。在您身上,我已看到了靈魂的偉大;從您心中,我已體會到慈母般的愛。
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師,您就是滋潤我們心田的春雨,我們將永遠感謝您。
老師,您啟迪我真正領會了大自然的恩惠,從此我讀懂了每一瓣綠葉,每一片彩雲,每一個浪花。
經年教益如清泉,涓涓細流注心田;殷殷師愛勝似母,眷眷情意記心間。
有如從朔風凜冽的戶外來到冬日雪夜的爐邊,老師,您的關懷,如這殷紅的爐炭,給我無限溫暖。我怎能不感謝您?
老師,您是海洋,我是貝殼,是您給了我斑斕的色彩……我當怎樣地感謝您!
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感謝您,老師!
或許有千里冰封,或許有萬里雪飄,您的熱情和溫暖卻使我覺得,生活里沒有冬天。
語言只會玷污我對您的感Ji。我的心滿溢著Ji情,一旦開口,我便整日里再無法談及其他。
是您打開了我思想的門窗,是您融化了我心底的冰霜。老師,您使我看到遼闊的世界,領略到一派春光。
對於您教誨的苦心,我無比感Ji,並將銘記於心!
您給了我一顆最明亮最珍貴的寶石,這就是信念。於是,希望就展開翅膀飛起來……
您用心中全部的愛,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執著的信念,鑄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師,我生命的火花里閃耀著一個您!
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串歪歪扭扭的小腳印,伴著一串扎扎實實的大腳印,那是您在用辛勤的汗水,把滿園桃李澆灌;用純凈的愛心,把五彩花環編織

老師,三年的時光已悄然過去。也許我曾讓您頭痛,也許我曾讓您擔憂,也許我曾讓您舒心,也許我曾讓您驕傲……無論怎樣您始終是我敬愛的老師。也許您桃李滿天下,不一定會記得我,但是我始終都會銘記您的教誨。

1.會說兩國語言;培育一代新人.
2.量杯量筒怎能量老師情意;捲尺直尺何可測先生胸懷.
3.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數含辛茹苦;平面直線交叉直線異面直線,線線意切情真.
4.恩比青天,廣施甘露千株翠;節猶黃菊,報得春風一寸丹.
5.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6.甘做園丁,催三春桃李建百年大業;願為人梯,育一代英才立千秋功德.
7.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腑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 李芳天下;
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紅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 才澤九州.

「你的一句句話就是一首首震撼人心的歌,久久地縈繞於耳際,深深地銘刻於心中。縱然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你那春風化雨般的熟悉的聲音。」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是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2、您的崗位永不調換,您的足跡卻遍布四方;您的兩鬢會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卻百年不衰。
3、在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為我們開道。
4、教師的春風,日日沐我心。
5、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
6、親愛的老師,您那赤誠的愛,喚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摧發了多少征帆。
7、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8、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9、片言之賜,皆我師也。
10、園丁,崇高的稱號,祝您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11、江河把我們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給我們帶來明媚的早晨;親愛的老師,您把我們引向壯麗的人生。
12、老師,人說您在培育祖國的棟梁,不如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
13、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14、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15、老師,我們身上散發的智慧之光,永遠閃爍著您親手點燃的火花。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盪,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 ……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飢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 …… 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麼神奇 ―― 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准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一位普通的人 ―― 我的老師您。

您對我們嚴格要求,並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一經提出,便要我們一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您是無名英雄,又是教壇名師。

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啊,老師 ――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才有著像大海一樣豐富、藍天一樣深湛的內涵!

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一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即使我兩鬢斑白,依然會由衷地呼喚您一聲 ―― 老師!在這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遠是一個需要啟蒙的學生!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

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發出全部的熱,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師,您像紅燭,受人愛戴,令人敬仰!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您在學生的心目中,是 「 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 。

您是嚴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濃蔭灑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 ―― 老師啊,您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甘為人梯,令人難忘!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 《論語 · 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 〖清〗鄭燮
回答者:malongoo8 - 魔法師 四級 6-11 12:20

以下是例子:
畢業贈言

三年的時光雖然很短暫,但回頭看 看走過的路,有曲折的一段,更多 的是平坦. 舒暢感覺.人生路上有 成功.也有失敗,請相信"有志者事競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星辰醉心其間\揮一揮手\又怎能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哪怕今後的風景更美更好\我都無法輕拋過去\一展笑顏\盡管人生告別尋常事\真告別時\卻又難說再見

昔我來思,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楊柳依依。

南風又輕輕地吹送,相聚的光陰匆匆。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難過,離別以後要彼此珍重。

柳陰下別百般惆悵,同窗數載少年情長,望征程千種思緒,願友情化為奮進的力量!

我的朋友們,我們要暫時分別了;「珍重珍重」的話,我也不再說了。在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鑄造幾顆小晨星;雖然沒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興。

你能否送我一塊手帕?讓我心上飄起一片帆。

動身的時刻到了,讓我們走吧!不必惋惜,也無需告別,縱使歌聲漸漸地沉寂下去,我們的心也會永遠地跳盪不息。

如果我能,我願將心底的一切都揉進今日的分別。但是我不能啊!那麼,就讓我們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勝過一切話別!

相逢又告別,歸帆又離岸,既是往日歡樂的終結,又是未來幸福的開端。

面對著歲月擺下的筵席,我們相互微笑殷勤地勸酒,彷彿所有沒說的愛戀與不舍,都收藏在語句的背後。因為我們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沒有比手中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終於不能夠。我知道人世間難得的是友情,但更寶貴的卻是自由。

你終於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來,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來,你把我們共同澆灌的希望也留了下來。今後只要我想起你,我的歲月就會永遠地鮮艷,永遠地芳菲。

------------------------------------------------------------------------------------

關於畢業贈言……

理想和信念在這里交融,夢想與情感在這里匯合,一千個日日夜夜的埋頭苦讀、拼搏奮進的時光在這里定格。撫今追昔,物換星移。我們有過無數的情感相通,也有過許多的靈魂共鳴,但我還是十分擔心自己能否在你們即將走出未成年人的保護、獨立於社會之時畫上點睛的一筆。

一年裡,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我動搖過,錯把懶散當瀟灑,錯把安逸當享受,甚至還產生過奮筆急書,一封辭職信甩手不幹的念頭。這些剎那間的動搖和失落,卻使我一次次地變得爭強好勝、不甘落後,急流勇進地打開新的局面,找到新的起點。不斷地體驗到了初為人師的苦與樂:雖然我不能象播音員、主持人那樣擁有觀眾羨慕的目光和雷鳴般的掌聲,但我卻真正體驗到了生活的苦、辣、酸;感受到了人生的真、善、美。既然命運把我推上了三尺講台,就得做出犧牲,拿出堅忍不拔的毅力,磨練出甘於清貧的性格,培養出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在教師節那天不速之可破門而入、主力班干瘋狂地敲打桌椅、調皮搗蛋的學生對我的自行車屢屢放氣的時候,我仍然堅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失去的那段鮮花時光自然會給我成倍的補償!

同學們,無論是古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是今人的「不擬霜同鬢,唯將國為家」;無論是朱自清寧死不食美國的救濟糧,還是抗洪戰士誓死捍衛大堤;無論是雷鋒釘子般地釘在崗位上,還是王淵「不拿國籍換大獎」等,都體現了中華兒女對母親亘古不變的愛。只有找到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的最佳結合點,且順應歷史潮流而動,才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今後你不管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負笈求學,在把孝心獻給父母的同時,更要把愛心獻給社會、把忠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以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形式風雲變換,過去李嘉誠那種低學識成為華人首富的時代已成為歷史,過去那種靠祖業過安樂日子的做法將成為時人茶餘飯後的笑柄,過去那種靠僑胞捐款爆發的機遇將月來越少。不管你是紈絝子弟,還是寒家少年,在這個傾斜的地球上要想佔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必須具有學習意識、競爭與協作意識、自我宣傳意識和危機意識。不然今天游手好閑,明天還將付出成倍的代價彌補過去的那種玩世不恭。到那時,只有感嘆「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因此,你們務必牢牢記住:擁有了昨天,就應該努力地開拓今天;失去了昨天,就決不能再失去明天!

同學們!身處順境時,要好風憑借力,乘長風破萬里浪;面臨困境,不妨回校傾訴,「莫愁前路無知己,開僑中學永遠是你家!」將來不管是位居廟堂,還是身處江湖;不管是腰纏萬貫,還是囊中羞澀,你沒有理由沾沾自喜、孤芳自賞,也沒有理由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因為在潭江旁邊的這塊熱土上我們曾留下了艱苦跋涉的痕跡,灑下忘我奮斗的熱淚;我們曾攜手共進,奪下了平均分全級第一的桂冠,捧回了優秀率名列榜首的殊榮。昔日的艱難求索,彌足珍貴。「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要哭就哭吧,要笑就笑吧,千萬別忘了趕路!往後的歲月,我會為你們點點滴滴的成功而歡呼,為你們的飛速發展而狂喜,為你們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振奮。 何當共飲潭江水,卻話開僑夜雨時,「天地輪回,光陰轉,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長叮嚀、短囑咐,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為了更好地擁有明天,讓我們努力地開拓今天吧!有很多.給你做參考用~

老師,三年的時光已悄然過去。也許我曾讓您頭痛,也許我曾讓您擔憂,也許我曾讓您舒心,也許我曾讓您驕傲……無論怎樣您始終是我敬愛的老師。也許您桃李滿天下,不一定會記得我,但是我始終都會銘記您的教誨。

1.會說兩國語言;培育一代新人.
2.量杯量筒怎能量老師情意;捲尺直尺何可測先生胸懷.
3.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數數含辛茹苦;平面直線交叉直線異面直線,線線意切情真.
4.恩比青天,廣施甘露千株翠;節猶黃菊,報得春風一寸丹.
5.三尺講台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6.甘做園丁,催三春桃李建百年大業;願為人梯,育一代英才立千秋功德.
7.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腑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 李芳天下;
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紅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 才澤九州.

「你的一句句話就是一首首震撼人心的歌,久久地縈繞於耳際,深深地銘刻於心中。縱然走到天涯海角,也忘不了你那春風化雨般的熟悉的聲音。」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是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2、您的崗位永不調換,您的足跡卻遍布四方;您的兩鬢會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卻百年不衰。
3、在我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從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為我們開道。
4、教師的春風,日日沐我心。
5、一位好老師,勝過萬卷書。
6、親愛的老師,您那赤誠的愛,喚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摧發了多少征帆。
7、鶴發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8、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9、片言之賜,皆我師也。
10、園丁,崇高的稱號,祝您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11、江河把我們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給我們帶來明媚的早晨;親愛的老師,您把我們引向壯麗的人生。
12、老師,人說您在培育祖國的棟梁,不如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
13、老師,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14、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15、老師,我們身上散發的智慧之光,永遠閃爍著您親手點燃的火花。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盪,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 ……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飢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 …… 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麼神奇 ―― 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准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一位普通的人 ―― 我的老師您。

您對我們嚴格要求,並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一經提出,便要我們一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您是無名英雄,又是教壇名師。

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啊,老師 ――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才有著像大海一樣豐富、藍天一樣深湛的內涵!

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一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即使我兩鬢斑白,依然會由衷地呼喚您一聲 ―― 老師!在這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遠是一個需要啟蒙的學生!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

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發出全部的熱,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師,您像紅燭,受人愛戴,令人敬仰!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您在學生的心目中,是 「 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 。

您是嚴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濃蔭灑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 ―― 老師啊,您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甘為人梯,令人難忘!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 《論語 · 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 〖清〗鄭燮

以下是例子:
畢業贈言

三年的時光雖然很短暫,但回頭看 看走過的路,有曲折的一段,更多 的是平坦. 舒暢感覺.人生路上有 成功.也有失敗,請相信"有志者事競成"

我不知道\有多少個星辰醉心其間\揮一揮手\又怎能抹去\這不絕如縷的眷戀\哪怕今後的風景更美更好\我都無法輕拋過去\一展笑顏\盡管人生告別尋常事\真告別時\卻又難說再見

昔我來思,桃李累累;今我往矣,楊柳依依。

南風又輕輕地吹送,相聚的光陰匆匆。

親愛的朋友請不要難過,離別以後要彼此珍重。

柳陰下別百般惆悵,同窗數載少年情長,望征程千種思緒,願友情化為奮進的力量!

我的朋友們,我們要暫時分別了;「珍重珍重」的話,我也不再說了。在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鑄造幾顆小晨星;雖然沒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興。

你能否送我一塊手帕?讓我心上飄起一片帆。

動身的時刻到了,讓我們走吧!不必惋惜,也無需告別,縱使歌聲漸漸地沉寂下去,我們的心也會永遠地跳盪不息。

如果我能,我願將心底的一切都揉進今日的分別。但是我不能啊!那麼,就讓我們以沉默分手吧!要知道,這是一座火山的沉默,它勝過一切話別!

相逢又告別,歸帆又離岸,既是往日歡樂的終結,又是未來幸福的開端。
面對著歲月擺下的筵席,我們相互微笑殷勤地勸酒,彷彿所有沒說的愛戀與不舍,都收藏在語句的背後。因為我們都已明白,此去再也沒有比手中這一杯更醇更美的酒了。

你的身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終於不能夠。我知道人世間難得的是友情,但更寶貴的卻是自由。

你終於要走了,但你把花的形象留了下來,你把花的芬芳留了下來,你把我們共同澆灌的希望也留了下來。今後只要我想起你,我的歲月就會永遠地鮮艷,永遠地芳菲。

------------------------------------------------------------------------------------

關於畢業贈言……

理想和信念在這里交融,夢想與情感在這里匯合,一千個日日夜夜的埋頭苦讀、拼搏奮進的時光在這里定格。撫今追昔,物換星移。我們有過無數的情感相通,也有過許多的靈魂共鳴,但我還是十分擔心自己能否在你們即將走出未成年人的保護、獨立於社會之時畫上點睛的一筆。

一年裡,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我動搖過,錯把懶散當瀟灑,錯把安逸當享受,甚至還產生過奮筆急書,一封辭職信甩手不幹的念頭。這些剎那間的動搖和失落,卻使我一次次地變得爭強好勝、不甘落後,急流勇進地打開新的局面,找到新的起點。不斷地體驗到了初為人師的苦與樂:雖然我不能象播音員、主持人那樣擁有觀眾羨慕的目光和雷鳴般的掌聲,但我卻真正體驗到了生活的苦、辣、酸;感受到了人生的真、善、美。既然命運把我推上了三尺講台,就得做出犧牲,拿出堅忍不拔的毅力,磨練出甘於清貧的性格,培養出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在教師節那天不速之可破門而入、主力班干瘋狂地敲打桌椅、調皮搗蛋的學生對我的自行車屢屢放氣的時候,我仍然堅信「人間自有真情在」。失去的那段鮮花時光自然會給我成倍的補償!

同學們,無論是古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還是今人的「不擬霜同鬢,唯將國為家」;無論是朱自清寧死不食美國的救濟糧,還是抗洪戰士誓死捍衛大堤;無論是雷鋒釘子般地釘在崗位上,還是王淵「不拿國籍換大獎」等,都體現了中華兒女對母親亘古不變的愛。只有找到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的最佳結合點,且順應歷史潮流而動,才有使不完的勁、用不完的力,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今後你不管是走向社會,還是繼續負笈求學,在把孝心獻給父母的同時,更要把愛心獻給社會、把忠心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同學們,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以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世界形式風雲變換,過去李嘉誠那種低學識成為華人首富的時代已成為歷史,過去那種靠祖業過安樂日子的做法將成為時人茶餘飯後的笑柄,過去那種靠僑胞捐款爆發的機遇將月來越少。不管你是紈絝子弟,還是寒家少年,在這個傾斜的地球上要想佔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必須具有學習意識、競爭與協作意識、自我宣傳意識和危機意識。不然今天游手好閑,明天還將付出成倍的代價彌補過去的那種玩世不恭。到那時,只有感嘆「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因此,你們務必牢牢記住:擁有了昨天,就應該努力地開拓今天;失去了昨天,就決不能再失去明天!

同學們!身處順境時,要好風憑借力,乘長風破萬里浪;面臨困境,不妨回校傾訴,「莫愁前路無知己,開僑中學永遠是你家!」將來不管是位居廟堂,還是身處江湖;不管是腰纏萬貫,還是囊中羞澀,你沒有理由沾沾自喜、孤芳自賞,也沒有理由垂頭喪氣、自暴自棄。因為在潭江旁邊的這塊熱土上我們曾留下了艱苦跋涉的痕跡,灑下忘我奮斗的熱淚;我們曾攜手共進,奪下了平均分全級第一的桂冠,捧回了優秀率名列榜首的殊榮。昔日的艱難求索,彌足珍貴。「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要哭就哭吧,要笑就笑吧,千萬別忘了趕路!往後的歲月,我會為你們點點滴滴的成功而歡呼,為你們的飛速發展而狂喜,為你們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振奮。 何當共飲潭江水,卻話開僑夜雨時,「天地輪回,光陰轉,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長叮嚀、短囑咐,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為了更好地擁有明天,讓我們努力地開拓今天吧!
因為不知道針對什麼,所以還是這樣發了,還是祝福你和你的老師!

『拾』 肇慶初一的七科學科分別是什麼版.今年小六升初一的。跪求

  1. 小升初該做什麼?是否要全面綜合復習知識?還是半娛樂版學習度過假期?

  2. 把以前的課本內容全部復習一遍。應該勞逸結合,不要這么累和這么緊張ok?話說那時候我還真的不怎麼緊張過。

  3. 2.小升初該准備什麼?除了以前的本子,筆,還要准備哪些學習資料?

  4. 准備各科一本習題,復習預習和提高。(個人意見,但本人買了從沒做過。但希望LZ能每天各科做一個練習足矣)

  5. 3.小升初怎樣去選擇補習班,提高班?是否要按價錢來分劃學習質量?該如何去選擇?

  6. 擴展課外知識,比如奧數奧英等。但不要搞得自己那麼累,畢竟只是小升初,緊張過度反而對自己無益。

  7. 4.小升初該如何去復習,提高小學全面的知識?怎麼復習才最有效,最有提高?在短時間內能提高

  8. 你還有兩個學期的時間,這么緊張幹啥,短時間復習全部似乎不太理智,因為你是記不住的。復習就把以前課本內容復習一遍,記在腦海,兩個星期都有將近七八個月的時間,要復習好而不是復習快。提高要是家長沒能力輔導奧數題找老師吧。還有擴展語文英語的閱讀。

其實我暑假後就升初一了,我在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還真沒擔心過那麼多。而且我還是在最後一個學期才奮力的,我就上了一個奧數班,雖然是有點臨時抱佛腳,不過還真讓我成功了。買的習題其實一題也沒做過,但我都做了奧數老師給我布置的。不過我不希望你學我。


該玩的時候玩,該學習的時候學習。注意勞逸結合,不要過分地擔心和超量的學習。


  1. 應該將娛樂和學習都做到,學習固然重要,但娛樂可以讓你放鬆大腦,學習就不會太累了,但也不要太過分地玩,嗯.對,是勞逸結合!

  2. 2.准備下學期要用的文具,本子,學習資料,或者一些練習,有空可以自學著做

  3. 3.學習就哪科不行補哪科,例如作文,英語,奧數等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4. 4.學習要地全面去學,但不能一次就把很多學習資料啊,作業啊什麼的一次性地學掉它,這樣只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如果太過勞累,腦中的的東西固然會很容易忘記,加上如果學得很晚,第二天也會沒精神上課,反而學不到東西了。

熱點內容
二年級語文園地一 發布:2024-11-05 21:10:25 瀏覽:684
2017二卷數學文科 發布:2024-11-05 19:23:13 瀏覽:401
歷史課評語 發布:2024-11-05 16:16:22 瀏覽:117
信用卡多久能下來 發布:2024-11-05 15:10:20 瀏覽:842
一年級語文上冊聽課記錄 發布:2024-11-05 14:31:54 瀏覽:4
細思極恐的文言文 發布:2024-11-05 14:15:26 瀏覽:574
學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05 14:11:23 瀏覽:190
scientist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05 13:03:28 瀏覽:943
物化學習方法 發布:2024-11-05 12:20:33 瀏覽:544
鄭的英語 發布:2024-11-05 11:29:04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