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能
一般是「堪」字
就完全可以表示「能夠」了
希望能幫到你
2. 可以用文言文怎麼說
可以用文言文表達,只用一個可字。例如:齊人三鼓,劌曰:「可矣。」現代漢語的意思是:齊國的軍隊擊了三次鼓以後,曹劌說,我們可以擊鼓進攻了。
3. 文言文中[能]字怎麼說
可
4. 文言文中可以的意思
一、表示可能或能夠。
例句:「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白話譯文:橫木為門城東頭,可以幽會一逗留。
出處:先秦·佚名《 詩· 陳風·衡門》
二、表示有某種用途。
例句:「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白話譯文: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來磨玉英。
出處:先秦·佚名《 詩· 小雅·鶴鳴》
三、表示許可。
例句:「小出可以不拘。」
白話譯文:小到可以不限。
出處:清·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
四、不壞;還好
例句:「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兩節又有活潑趣味,也就可以了。」
出處:現代·葉聖陶 《文心》 四
五、很,厲害。
例句:「這真閑得可以。」
出處:現代·朱自清 《回來雜記》
5. 文言文里「怎麼能" 怎麼說
1.怎可
2.焉能
3.豈能
4.豈可
5.怎能
6. 可以和能用文言文怎麼說
可以和能用文言文:
善,
大善,
然,
諾。
7. 文言文可以的意思
出自《論語》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這是完整的
意思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不可以不剛強勇毅,責任很重,路途又很遙遠,把推行仁政當作自己的責任,不是很重?死了才停止,不是很遠嗎 ?
8. 文言文中「可以」翻譯成什麼
即在文來言文中可以翻譯成源以下詞語:
1、接近、靠近。例如:夜半,童自轉,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柳宗元《童區寄傳》
2、登上;走上。及庄公即位,為之請制。——《左傳·隱公元年
鄭伯克段於鄢》
3、假如、如果。例如:即有不稱,妾得無隨坐乎?
——漢·
劉向《列女傳
趙將括母
》
4、即使。例如:公子即合符。——《史記·魏公子列傳
信陵君圍魏救趙》
5、那就。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史記·陳涉世家》
6、就在某時某處。例如:即其帳中斬宋義頭。——《史記·項羽本紀》
7、立刻、當即。例如:太守即遣人隨其往。——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9. 「一定能」用文言文怎麼說
現代漢語的「一定」,文言文用單音節詞表述,有:必、定等。
這里的「能」包括內了主客觀兩方面的情況,容文言文分別用「可」、「能」。如客觀的:「可使以其技鳴。」主觀的:「夏禮,吾能言之。」
那麼,用文言文表述現代話「一定能」,需要根據條件,分別表述為:定可、必可;定能、必能。
10. 文言文中表示「可以」「能」的詞
文言文,主要是通過能願動詞來表示「可以」和「能」。在文言文中的能願動詞有:「願」、「欲」、「敢」、「肯」;「獲」、「能」、「得」;「可」、「足」等,它們通常表示四種意義,即:1、表示可能:能、能夠、會、可、可能、可以、得以;2、表示意願:願意、樂意、情願、肯、要、願、想要、要想、敢、敢於、樂於;3、表示必要:應、應該、應當、得(dei)、該、當、須得、犯得著、犯不著、理當;4、表示估價:值得、便於、難於、難以、易於。
以下例句,就是能願動詞表示「可以」和「能」的例子,僅供參考!!
○原文:《左傳·定公元年》:季孫願與子從政。
譯文:季孫願和您一起參與政事。
解析:本例主語「季孫」是施事主語,表主觀願望。能願動詞「願」,所帶謂詞性詞賓語,而能願動詞「願」可以解讀為:可以、能。
○原文:《荀子·大略》:齊人慾伐魯,忌卞莊子,不敢過卞。
譯文:齊國人想攻魯國,但畏懼卞莊子,所以不敢經過卞地。
解析:本例中的主語「齊人」是施事主語,能願動詞「敢」所帶謂詞性賓語「過卞」,而能願動詞「敢」可解讀為:可以、能。
○原文:《左傳·隱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沒於地,天其以禮悔禍於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
譯文:假如我能夠善終,上天可依禮而懊悔並撤回加於許國的禍害,寧可許公再來治理他的國家。
解析:本例中的主語「寡人」是鄭庄公的自稱,能願動詞「得」所帶謂詞性賓語「沒於地」,而能願動詞「得」可解讀為:能、可以。
○原文:《左傳·昭公三年》:大叔曰:「吉賤,不獲來,畏大國,尊夫人也。」
譯文:大叔說:「吉的地位低下,不能前來,這是害怕大國、尊敬夫人」。
解析:本例中的主語「吉」是大叔的自稱,他之所以不能來,是身份決定的,在這里「吉」也不是施事。能願動詞「獲」所帶謂詞性賓語「來」。而能願動詞「獲」可解讀為:能;「不獲來」表示「不能來」。
○原文:《榖梁傳·隱公元年》: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
譯文:周王畿內的諸侯,沒有天子的命令,不能隨意出國拜會諸侯。
解析:本例中的主語「諸侯」不是施事,能願動詞「得」所帶謂詞性賓語「出會諸侯」。而能願動詞「得」可解讀為:可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