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惘
❶ 表達一種對前途迷惘,卻有無可奈何的文言文。、原創和 經典都可以,謝謝!!!
歸去來兮辭
陶淵明
序文: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正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從29歲起開始出仕,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陶淵明於東晉義熙元年41歲時,最後一次出仕,做了80幾天的彭澤令。
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雲,陶淵明歸隱是出於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並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這篇賦就是其在回歸田園之初激動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本文是晉安帝義熙元年作者辭去彭澤令回家時所作,分「序」和「辭」兩節,「辭」是一種與「賦」相近的文體名稱。「序」說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職的原因。「辭」則抒寫了歸田的決心、歸田時的愉快心情和歸田後的樂趣。
本文作於他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後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寄託了他的生活理想。
本文在文體上屬於辭賦,但語言淺顯,辭意暢達,匠心獨運而又通脫自然,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有很強的感染力。
歐陽修甚至說「兩晉無文章,惟《歸去來兮》而已。宋庠說:「陶公《歸來》是南北文章之絕唱。」評量了此辭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說:「《歸去來辭》,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朱熹說:「其詞意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尤怨切蹙之病。」
讀《歸去來兮辭》,並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後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不是一個只喜歡遊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裡是想有益於社會的。
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了沉重。
本文語言十分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句中襯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緻。有時用疊音詞,音樂感很強。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對偶句,或正對,或反對,都恰到好處。描寫和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歐陽修對這篇文章推崇備至,嘗言:「兩晉無文章,幸獨有《歸去來兮辭》一篇耳,然其詞義夷曠蕭散,雖托楚聲,而無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雖然採用了楚辭的體式,但作者能自出機杼,不受楚辭中怨憤、悲傷情調的影響,而表現出一種淡遠瀟灑的風格。例如,作者辭官是因為鄙棄官場的黑暗,但文中並無只言片語涉及官場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說自己「惆悵而獨悲」的心情;對已往的居官求祿,也只說「不諫」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決定今後不再跟達官貴人來往,也僅用「息交以絕游」一語輕輕帶過,胸懷何等灑脫,是見役於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寫田園生活的樂趣,看起來都是一些極為平常的細節,但又處處顯示出作者「曠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從肝肺中流出,而不見斧鑿之痕。
這種淡遠瀟灑的文風,跟作者安貧樂道、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是完全一致的。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於「立德」「立功」留名於世的儒學家,也有別於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
陶潛,入仕為官是他的初衷,鄙棄官場是他的節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畝是他生活的保障,琴書詩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窮守節是他歸隱意念的鞏固,樂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
❷ 文言文情書
皓皓明月無暇,朗朗淳風清颯。時春臨夏,暮靄霓華。惘思佳人何處,可與飛花?
良辰美景幸臨,清風玉露娉婷。飄搖綴雨,點落紅綾。湘竹含煙,素衣輕裾且展形;蜃樓間雨,搔首回顧驀神驚。卻道那、落櫻濺雨,可知人情?
晨驚晨已至,黃梁殘景;暮嘆暮還歸,意猶未盡。煙巒雲樹,處處山嵐疑香沁;雪浪風濤,點點飛白掠倩影。誰道蒹葭白露蒼蒼?誰道伊人江水一方?鼻翼書香,亦也浪浪。常思量、久別未逢心惘,默然無結神傷;三更寤寐迷茫,夢中盡也彷徨,魂狂!冬蟄雷,夏飛雪,我依神往!山作礪,海揚塵,爾敢他葬!
駸駸白駒過隙亡,一世一情長!
譯文及解釋:
本文本人所作,所以不當之處請一一指出,方便修改。
第一段寫的是主角(限男性學生哦)在夜晚發現都市夜景漂亮,突然想起自己的心上人正在干什麼,蘊含著濃濃相思之情。
第二段是高潮,通過描寫男子的失魂落魄來襯托情思之深。前兩句是說做夢夢見愛人,醒來後卻面對現實的惆悵;白天可以和女主在一起,晚上卻必須分離的無奈。第二句說的是無論身在何處,每每總是覺得那人兒正在身旁。「鼻翼書香,亦也朗朗」作過渡用,僅限學生。後文高潮,比較易懂,是一般的山盟海誓。
最後一段表明決心,一生都會愛你!
最後,祝成功表白哦~
另外,如果你或者同學同事需要情書盡管找我,我缺少練習材料,現代詩,現代文,古詩,古文皆可,謝謝!
❸ 文言文「迷惘之疾」的翻譯
秦國來(一戶)姓逢的源家裡有個兒子,小的時候很聰明,等到大了卻犯了神經錯亂的病。聽到歌聲認為是哭,看到白色認為是黑色,吃到香味感覺是腐朽的味道,嘗到甜味認為是苦味,做事是錯的卻認為是正確的。(凡是)意識所感知的方面,天地,四方,水火,寒暑,沒有不弄顛倒的。
(一位)姓楊的告知那孩子的父親說:「魯國的先生很有學問本事,也許可以治好呢?你何不去求訪求訪?」
(那孩子)父親前往魯國,經過陳國,遇到老子,就告訴(老子)他的兒子的病症。老子說:「你怎麼知道你兒子是神經錯亂呢?當今天下的人們都是非不清,不知道什麼是利什麼是害。有同樣的疾病的人多的是,完全沒有覺察(得到)的人。何況自己一個人迷惑是不足以毀壞全家的,一家人迷惑不足以毀壞鄉里,一個鄉的人迷惑不足以毀壞整個國家,一國人迷惑不足以使天下大亂。天下的人全都迷惑,那還有上什麼毀壞的了呢?假使天下人的意識都和你兒子一樣,那倒反而是迷惑的了。悲哀和歡樂、聲音顏色、味道、是非,(所有這些)誰又能證明哪是正確的呢?何況我現在所說的也未必不是胡言亂語,更何況魯國的先生是迷惑之最,哪還怎麼能解除別人的迷惑呢?你帶著你的錢財,不如趕緊回去吧。」
❹ 文言文中罔通什麼字
罔<名>
(形聲。從網,亡聲。本義:漁獵用的網)
同本義。同「網」
[伏羲]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易·系辭下》
罔<形>
wǎng
迷惑。失意。通「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❺ 罔,在古文里的翻譯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❻ 罔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罔不因勢象形。——明· 魏學洢《核舟記》
罔:無;沒有
〈名〉
1.
(形聲。從網,亡聲。本義:漁獵用的網)
2.
同本義。同「網」 [net]
[伏羲]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易·系辭下》
死於罔罟。——《莊子·逍遙游》
列卒滿澤,罘罔彌山。——《漢書·司馬相如列傳》
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罔民而可為也。
3.
又如:罔置(泛指捕獵的網具);罔罟(漁獵時所用的羅網);罔羅(漁獵所用的網。同羅網)
4.
法網 [the net of justice]
天之降罔,維其優矣。——《詩·大雅》
〈形〉
1.
迷惑。失意。通「惘」 [puzzle]
學而不思則罔。——《論語·為政》
罔流涕以聊慮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辭·宋玉·九辯》
罔然若酲,朝罷夕倦。——《文選·張衡·東京賦》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壯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2.
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樣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樣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樣子;猶茫然、恍惚不解的樣子);罔兩(心神恍惚,無所依據)
3.
不正直 [dishonest]。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猶枉屈)
4.
無知的 [ignorant]。如:罔覺(無知)
〈動〉
1.
結網 [net]
罔薛荔兮為帷,擗蕙榜兮既張。——《楚辭》。王逸注:「罔,結也;結薜荔為帷帳。」
2.
誣,無中生有 [slander]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禮記·少儀》
罔上害民。——《風俗通義·過譽》
3.
又如:罔利(漁利);罔貪(奸詐貪婪)
4.
欺騙;蒙蔽 [hoodwink;deceive]
自古讒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婦、昆弟之間,皆不能免。——《金瓶梅》
5.
又如:罔上(欺騙君上);罔主(欺騙君主);罔民(欺騙陷害百姓);罔冒(欺騙冒充);罔辟(欺騙君主);罔惑(欺枉蠱惑);罔瀆(欺枉輕慢);罔人(欺騙、欺詐他人);罔己(受人欺騙陷害)
6.
害,陷害 [frame up]。如:罔念(謂不思為善)
7.
表示禁止或勸阻,相當於「別」、「不要」 [don』t]
罔失法度,罔游於逸,罔淫於樂。又: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書·大禹謨》
8.
無;沒有 [not]
以謹罔極。——《詩·大雅·民勞》
罔敷求先王。——《詩·大雅·抑》
罔,無也。——《爾雅·釋言》
君罔謂汝何之。——《楚辭·九章·惜誦》
罔有不韙。
上罔顯於羲皇。—— 揚雄《劇秦美新》
罔不因勢象形。——明· 魏學洢《核舟記》
9.
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沒有見過漢人);罔恤民隱(不管百姓的隱憂);罔生(苟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無所藏匿);罔莫(無不);罔恤(無憂無慮);罔知(不知);罔顧(不顧)
〈副〉
1.
不 [not;no]
世人罔究壺中景,象外春光億萬年。——《西遊記》
2.
又如:罔已(猶不盡);罔既(不盡);罔效(不能報效);罔措(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罔替(不更換;不廢除);罔惑(不惑)
❼ 在文言文里罔,矯,奇,楫,貽,髯什麼意思
罔,矯,奇,楫,貽,髯,這些詞都有多義,有的與今義相同,有的不同。需要結合原文解釋。在某篇文言文中出現其中某個詞,可以翻字典,選擇合適的義項去理解。
❽ 文言文里的悵悵是什麼意思
在文言文里 悵悵的意思是迷惘,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