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張緒文言文

張緒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4 08:17:04

❶ 張緒,字思曼原文翻譯

宋·歐陽修《張緒·字思曼》白話釋義:

張緒字思曼,是張岱哥哥的兒子。父親張演,是宋朝的太子中舍人。張緒少年知名,清簡寡慾,他的堂伯張敷和叔父張鏡、堂叔張暢都認為他很高貴奇異。張鏡把他比作樂廣,張敷稱「與我們是同一類人」。張暢向孝武帝推薦,任用他做尚書倉部郎。

都令史讓他詳細介紹一下郡縣儲米的情況,張緒肅然直視,對這些很不在意。宋明帝每次見到張緒,就贊嘆他的清淡。

調轉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升為司徒左長史。吏部尚書袁粲告訴皇帝說:「臣看張緒有正始遺風,應該擔任宮中職務。」又轉為中庶子。後來做了侍中,調任吏部郎,參與掌管大選。元徽初年,東宮官員罷免,選曹打算讓舍人王儉為格外記室。

張緒認為王儉人才地位都很美,應該轉為秘書丞。依從了他。張緒又調任侍中,曾經私下對客人說:「我一生不懂得惟諾應承。」有人把這話告訴給了袁粲、褚彥回,由此把他調出京城去做吳郡太守,而張緒起初並不知道。

升明二年(478)從祠部尚書轉為齊高帝太傅長史。建元元年(479)擔任中書令。張緒善於談玄,很被人敬重並覺得驚異。僕射王儉曾說:「張緒在過江南渡的人物中沒有能比的,在北方的士人中可以尋求。不知道漢代的陳仲弓、黃叔度是否能超過他?」

皇帝駕臨庄嚴寺聽僧達道人講《維摩》經,因為坐得太遠聽不到張緒說話,皇上不便讓張緒移動,便讓僧達道人遷移地點,以便接近他。

當時皇帝想任用張緒為右僕射,問王儉的意見。王儉說:「張緒少年時候就有美好的聲望,確是很好的人選。

南方士人向來很少擔任這一職務。」褚彥回說:「王儉的少年時代可能記不起來了,江東任用的陸玩、顧和,都是南方人。」王儉說:「晉朝政治衰落,不可作為楷模。」先前張緒的幾個兒子都是輕俠,中間的兒子張充少年時又不拘小節,王儉又一次進言,便放下了。

後來成立了國學,讓張緒擔任太常卿,兼國子祭酒;讓王延之代替張緒為中書令。何點贊嘆說:「晉朝以子敬、季延擔任此職,現在以王延之、張緒擔當,可以說是清雅官職。

以後接替的人,實在是不容易。」張緒長於《周易》,語言精闢,道理深奧,一時間被奉為宗法。他常常說:「何平叔不懂《易》中的七個問題。」

武帝即位,轉任吏部尚書,祭酒職務依舊。永明二年(484),兼任南郡王師,加官給事中。三年,轉為太子詹事,王師、給事中職務依舊。

張緒每次朝見,武帝目送著他,對王儉說:「張緒因為地位尊崇我,我因為道德珍視張緒。」調任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王師職依舊,配給親信二十人。

又兼任中正。長沙王蕭晃囑托選用吳郡人聞人邕為州議曹,張緒因為他資格不當,堅持不答應。蕭晃寫信給張緒堅持請求,張緒嚴肅地對蕭晃的送信人說:「這是我身家所在的州鄉,殿下怎能強逼?」才算罷了。

張緒談吐風流,聽的人都忘記了飢餓和疲勞,見到的人態度肅然如同置身於宗廟。即使終日和他住在一起,也無法測度他。劉悛任職於益州,給武帝獻了幾棵蜀地的柳樹,枝條很長,形狀像是絲縷。

當時舊宮芳林苑剛剛建成,武帝把它們種在太昌靈和殿前,常常玩賞嗟嘆,說:「這些楊柳風流可愛,很像張緒當年的樣子。」

他就是如此地受到賞愛。王儉擔任尚書令、丹陽尹,當時各位令史前來拜訪,有一個令史善於俯仰,舉止美觀。

王儉對他十分欣賞和驚異,問他說:「曾經和誰共過事?」回答說:「十多歲時在張令門下。」王儉一直目送著他。當時尹丞殷存至在座,說:「這是康成的弟子。」

永明七年(489),竟陵王蕭子良兼任國子祭酒,武帝給王晏下詔說:「我想讓司徒辭去祭酒把它授給張緒,眾人的議論以為怎樣?」蕭子良終於沒有上任,以張緒兼任國子祭酒。

張緒口不言利,有財物就分散掉。端坐清談,有時一整天也不吃飯。僕人們見張緒餓了,就為他備飯,然而他自己卻沒有要求過。

死了以後,沒有房宅殯殮,他遺囑「喪事不設柳謔做棺飾,只用蘆葭。喪車拉著靈柩,靈柩上放上一杯水和香火,不設祭品」。

堂弟張融很尊敬張緒,侍奉他像親兄長一樣。抱著酒在張緒的靈前酌飲痛哭說:「阿兄風流忽然終止。」追贈為散騎常侍、特進、光祿大夫,謚號簡子。

原文:

張緒,字思曼,吳郡吳縣(今蘇州)人也。祖茂度,會稽太守。父演,太子中舍人。緒少知名,清簡寡慾,叔父鏡謂人曰:「此兒,今之樂廣也。」

州辟議曹從事,舉秀才。建平王護軍主簿,右軍法曹行參軍,司空主簿,撫軍、南中郎二府功曹,尚書倉部郎。

都令史諮郡縣米事,緒蕭然直視,不以經懷。除巴陵王文學,太子洗馬,北中郎參軍,太子中舍人,本郡中正,車騎從事中郎,中書郎,州治中,黃門郎。

輒嘆其清淡。轉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吏部尚書袁粲言於帝曰:「臣觀張緒有正始遺風,宜為宮職。」

復轉中庶子,領翊軍校尉,轉散騎常侍,領長水校尉,尋兼侍中,遷吏部郎,參掌大選。元徽初,東宮罷,選曹擬舍人王儉格外記室,緒以儉人地兼美,宜轉秘書丞,從之。緒又遷侍中,郎如故 ] 。

緒忘情榮祿,朝野皆貴其風。嘗與客閑言,一生不解作諾。時袁粲、褚淵秉政,有人以緒言告粲、淵者,即出緒為吳郡太守,緒初不知也。

遷為祠部尚書,復領中正,遷太常,加散騎常侍,尋領始安王師。升明二年,遷太祖太傅長史,加征虜將軍。

齊台建,轉散騎常侍,世子詹事。建元元年,轉中書令,常侍如故。緒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異。

僕射王儉謂人曰:「北士中覓張緒,過江未有人,不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不耳?」車駕幸庄嚴寺聽僧達道人講,座遠,不聞緒言,上難移緒,乃遷僧達以近之。

尋加驍騎將軍。欲用緒為右僕射,以問王儉,儉曰:「南士由來少居此職。」

褚淵在座,啟上曰:「儉年少,或不盡憶。江左用陸玩、顧和,皆南人也。」儉曰:「晉氏衰政,不可以為准則。」上乃止。四年,初立國學,以緒為太常卿,領國子祭酒,常侍、中正如故。

緒既遷官,上以王延之代緒為中書令,時人以此選為得人,比晉朝之用王子敬、王季琰也。緒長於《周易》,言精理奧,見宗一時。常雲何平叔所不解《易》中七事,諸卦中所有時義,是其一也。

轉吏部尚書,祭酒如故。永明元年,遷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常。明年,領南郡王師,加給事中,太常如故。三年,轉太子詹事,師、給事如故。緒每朝見,世祖目送之。謂王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也。」

遷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師如故。給親信二十人。復領中正。長沙王晃屬選用吳興聞人邕為州議曹,緒以資籍不當,執不許。

晃遣書佐固請之,緒正色謂晃信曰:「此是身家州鄉,殿下何得見逼!」七年,竟陵王子良領國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辭祭酒以授張緒,物議以為雲何?」子良竟不拜,以緒領國子祭酒,光祿、師、中正如故。

緒口不言利,有財輒散之。清言端坐,或竟日無食。門生見緒飢,為之辨餐,然未嘗求也。卒時年六十八。遺命作蘆葭轜車,靈上置杯水香火,不設祭。

從弟融敬重緒,事之如親兄,齎酒於緒靈前酌飲,慟哭曰:「阿兄風流頓盡!」追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謚簡子。

(1)張緒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時,歐陽修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父親任綿州軍事推官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親去世。歐陽修是家裡的獨子,與母親鄭氏相依為命,孤兒寡母只得到湖北隨州去投奔歐陽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親鄭氏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用荻稈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歐陽修的叔叔也不時關懷,總算沒有讓童年的歐陽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歐陽修自幼喜愛讀書,常從城南李家借書抄讀,他天資聰穎,又刻苦勤奮,往往書不待抄完,已能成誦;少年習作詩賦文章,文筆老練,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興的希望,曾對歐陽修的母親說:「嫂子不必擔憂家貧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僅可以創業光宗耀祖,他日必然聞名天下。」

歐陽修十歲時,從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愛其文,手不釋卷,這為日後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天聖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歐陽修在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

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備到時候穿。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調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說:「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

天聖八年(1030年),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殿試在崇政殿舉行。殿試放榜後,歐陽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據歐陽修同鄉時任主考官晏殊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 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

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❷ 清稗類鈔 百鳥張文言文翻譯

《百鳥張》原文
光緒庚寅五月,嘉善夏曉岩寓京師,招集同人至十剎海,作文酒之會.其地多樹,為百鳥所翔集,座客方聞鳥聲而樂之.酒半,有善口戲者前席,言願奏薄技,許之.則立於窗外,效鳥鳴,雌雄大小之聲無不肖,與樹間之鳥相應答.及畢,詢其姓名,則曰:「姓張,人以我能作百鳥之聲,皆呼曰百鳥張.」

《百鳥張》參考譯文:
光緒庚寅(1890年)五月,嘉善縣的夏曉岩住在京城,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來到什剎海,舉辦了飲酒賦詩的宴會。當地樹很多,各種鳥都聚集在這里,座中的客人剛聽到鳥叫聲就開心起來。酒喝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擅長口技的人來到前席,說他願意表演淺薄的口技,(眾人就)答應了他。於是(他)就站在窗外,模仿鳥叫聲,無論雌雄,無論大小,聲音無不相像,與樹林中的鳥相呼應答。等到表演完畢,(眾人)詢問他的姓名,(他)就說:「我姓張,人家因我可以模仿各種鳥的叫聲,都叫我百鳥張。」

❸ 文言文翻譯 急用呀!!!!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原文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bà),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wǎng)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鍾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nǎng)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gāo),麥隴朝雊(gòu),斯之不遠,倘能從我游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無忽。因馱黃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維白。 [編輯本段]單字解釋〔景氣〕氣候。
〔飯訖(qì)〕吃完飯。訖,完。
(玄)黑色,指水深綠發黑。
〔曩昔nǎng xī 〕從前;過去。
〔仄徑〕狹窄的小路。
〔矯翼〕張開翅膀。矯,舉。
〔是中〕這里。
(殊)很。
(過)拜訪,此指參觀
(猥)謙詞,表示謙卑
(輒)就
(淪漣)水面泛起的波紋
(曩)以往,過去
(鰷)小白條魚
(皋)水邊的地
(雊)野雞鳴叫 [編輯本段]譯文現在接近十二月末,景色、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游。我知道你正在溫習經書(准備應試),不敢輕易打擾你,就獨自去山中遊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過齋飯後才離去。
(歸途中)往北渡過灞水,(這時)清朗的月亮已經映照著城郭。在夜間登上華子岡,只見輞wǎng川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盪漾。冬天遠處的山火在樹林間忽明忽暗。還可以聽到從深深的小巷裡傳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聲。晚上村中舂chōng米的聲音,與廟宇傳來稀疏的鍾聲相互交錯。(此時)僮僕都已入睡,只有我獨自靜坐,常常回憶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們)攜手賦詩,在小徑間漫步,在清流旁佇立。
等到來年春季,草樹蔓延生長,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綠,白鰷tiáo浮出水面,白鷗展翅飛翔,水露潤濕了河岸,麥田裡早晨野雞鳴叫,這不太遠了,您能和我一起遊玩嗎?如不是你這樣天性敏慧、性情高遠的人,我哪能用這不打緊的閑事相邀呢?然而,這里可是有著濃厚的情趣啊!不要忽略。托運送黃檗的人順便帶信給你,不能一一盡言。山中人王維說。 [編輯本段]背景資料王維五律和五、七絕造詣最高,亦擅其他各體,在唐代詩壇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師法。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盪。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生前身後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對後人影響巨大。 [編輯本段]賞析王維於開元二十年前後曾在輞川隱居 , 他對田園風光、自然山水懷有特殊的情感 , 寫了許多詩歌贊美那裡的生活和景物 . 在隱居生活中他經常和野老共話桑麻 , 同朋友飲酒賦詩 , 與山僧談經論道 . 在這些人中 , 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侶 . 早在移居輞川之前 , 他們就一同在終南山隱居過 , 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後 , 他們又經常「浮舟往來生 , 彈琴賦詩 , 嘯詠終日」 . 《輞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詩集 , 記錄了他們的生活和逸興雅趣 . 寫這封信時 , 裴迪已回家去溫習經書准備應試了 , 王維深感寂寞 , 只得獨自去游山賞景 .
「景氣和暢 , 故山殊可過」 , 歲末寒冬的山間景緻在王維眼中也是很優美動人的 . 故山景氣如何和暢 , 他略而不述 , 專講了飯後歸來時所見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輞川在月光中漣漪起伏;山上燈火 , 透過樹林明滅可見;村巷裡的寒犬叫聲、夜舂聲和山寺里的疏鍾聲一並傳來 . 作者所寫的是夜景 , 那河水、城郭、遠火 , 都是在月色朦朧中看到的 , 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鍾則是在黑夜裡聽到的 , 作者通過所見所聞 , 來寫那寒夜的景物特色 , 這樣就更切實、逼真 . 下面寫他歸家後的境遇和感觸 . 當僮僕靜默時 , 他卻思緒不寧 , 感到十分孤獨了!他不禁想到往日與裴迪一起走過仄徑去尋幽訪勝 , 對著清流賦詩論文的快樂 . 這一段所寫是一天中游山的經歷和感受 , 但從「猥不敢相煩」到「多思曩昔」卻是寫對裴迪的思念 , 這是信的本旨 , 目的是引起對方來同游故山的興趣 .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請了 , 王維希望裴迪來年春天能夠前來 . 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喚對方 , 「草木蔓發」以下六個四字句 , 凝練地描繪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色 . 白鰷輕快地在水中游動 , 白鷗展開那矯健的翅膀掠空飛翔 , 野雉在麥隴中鳴叫 , 草木染綠了春山 , 露水滋潤了堤岸 . 這一切與前面歲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鮮明的對照 . 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著濃厚的游興 , 還能敏銳地預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臨 , 他已開始品味到未來的深趣 , 這說明山中人王維正是那種「天機清妙者」 , 即對自然風光有濃厚的興趣 , 對佳山麗水具有極強領悟能力的人 . 他既能發現歲末寒冬之夜朦朧可見、清晰可聞的景物 , 又能憑自己的經驗想像出來年春光的優美動人 . 人們說王維「詩中有畫」 , 其實王維文中也是有畫的 .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雖然是一封書信 , 但可以說它也是作者以詩人的語言、畫家的構思寫成的一篇優美的寫景記游散文 , 一首贊美自然風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詩 .
王維與裴迪(陳鐵民)
裴迪是同王維來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園詩人。他開元末在張九齡荊州幕府(孟浩然有《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詩,可證),後到長安,曾隱於終南,《唐詩紀事》卷一六雲:「迪初與王維、興宗俱居終南。」維得輞川別業後,常「與裴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新唐書·王維傳》)在王維與裴迪唱和的詩中,多稱迪為「秀才」,又《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雲:「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以佯狂遁世的接輿喻裴迪,可見天寶年間,迪有較長時間未居官,過著隱逸的生活。裴迪《青雀歌》:「動息自適性,不曾妄與燕雀群。幸忝鵷鸞早相識,何時提攜致青雲。」他何嘗不想致身青雲,但又潔身自好,不妄與燕雀同群,這或許是他仕途失志、只得歸隱的一個主要原因吧。在隱居中,他逐漸接受佛教思想,從中獲得精神安慰,《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說:「浮名竟何益,從此願棲禪。」裴迪今存詩二十八首,都是同維的贈答、同詠之作;而維集中同迪的贈答、同詠之作,則達三十餘篇,其數量超過維與其他任何一個作者的這類作品,由此即可見兩人之間交往的密切。又從王維的寬慰裴迪(見《酌酒與裴迪》詩)和裴迪的冒險到菩提寺探望王維(時維被叛軍拘於寺中),也可看出他們之間互相關心、患難與共的關系。這種關系,是以兩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為基礎的,用王維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攜手本同心」(《贈裴迪》)。
始得西山宴遊記始得西山宴遊記 [編輯本段]始得西山宴遊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lù)人,居是州,恆惴(zhuì)栗(lì)。其隙也,則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江,緣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攢(cuán)蹙(cù)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lǒu)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編輯本段]翻譯自從我成為罪人,居住在永州,常常憂懼不安。公務之餘,就緩步行走,沒有目的地出遊,每天與自己的隨從爬高山、鑽深林,走到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到了就撥開雜草坐下,傾盡壺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後便相互枕靠著睡在地上,躺下就做夢。心中想到了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游覽了,而未曾知道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指點並感到奇特。我於是帶著僕人越過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雜亂叢生的草木,燒掉茂盛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著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處之下的地勢,(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有的像是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螞蟻洞,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重疊到一起,沒有逃脫隱藏的。縈回著青山,繚繞著白雲,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渾然一體。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群,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彷彿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而為一。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脫,和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游覽,真正的游覽從此(時)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編輯本段]賞析柳宗元和韓愈一樣,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代表作家。他寫作的山水游記,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後人所重視。柳宗元的山水游記作品,主要寫在他貶官永州時期。柳宗元是一個很有熱情的政治家,他和劉禹錫等人一起,參與了中唐時期的政治革新運動,受到保守派的強烈反對。當保守派的迫害全面來始的時候,他和他的戰友們一起,被貶為永州司馬。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謫居邊遠地區的生活永州現在湖南零陵,唐朝時這里被人們看成是一個蠻荒之地。周圍雖有不少的奇山異水,但是因為人跡罕至,所以沒有被人們發現。柳宗元來到這里以後,心情抑鬱,就常常用探幽尋勝,徜徉山水來自我消遣。他非常驚異地發現了永州的自然山水非常悠美,使他流連忘返,並生發為文字。他連著寫了好多篇游記,特別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成為前後連貫、脈絡相通的一組散文,被後人稱為《永州八記》。而《始得西山宴遊記》就是八記中的第一篇文章。
「西山」,在永州之西,西山和永州之間隔了一條湘江。它從朝陽岩起到王茂嶺止,綿延數里之長。這篇游記它的題目就很耐人尋味。文章既然寫游西山的經過,那為什麼不像一般作者那樣,起一個叫《游西山記》的題目呢?有人說可能考慮到作者在游西山的時候還飲酒取樂,以酒來助游興。那他為什麼不起一個《宴遊西山記》的題目呢?看來這篇文章題目「始得」二字,定有奧妙。「始」,開始。「得」,原義獲得,引申為發現。字面意思是,開始發現西山的奇特,獲得宴遊之樂的游記。筆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個意思:
一是這篇游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為八篇的開頭。表達了第一次尋訪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二更重要的在於作者游覽永州並不是從游西山開始的。在游西山之前,他曾經到過一些地方,並且也寫過一些記載游覽的文章。如游西山之前,他曾游過一個祠廟「八華寺」,並發動在那裡建造了一個西亭。他還寫了一篇《永州八華寺新作西亭記》的散文。但柳宗元覺得只有在游覽了西山之後,他才算真正的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特別之處。並且在游覽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他過去游覽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到的,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游覽西山看成是游覽永州山水的真正起點。那麼「始得」這兩個字就非常鄭重的標明了游覽西山以前的和這次游覽西山的分界;
三對作者有特殊意義。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從游覽本身看,這之前,因游心境壓抑而無樂趣,從這兒才開始真正的游覽。
我認為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布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系。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仔細加以體會。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具體安排是,先寫游西山的情形,再寫游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自余為僇人」到「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1自然段結束。這里並沒從「始得」二字落筆直接寫游覽西山。這部分沒有涉及到游西山的內容,而是先寫平日的游覽,即游西山以前的游覽活動。
文章一開頭,先交待了自己當時的身份和處境。這是一種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處境,也就是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具體背景。「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余」,第一人稱代詞,作者自指。「僇人」,罪人。「僇」同「戮」,即殺戮。因柳宗元在革新活動中得罪了皇帝成為朝廷的罪人,被貶官到永州,所以自稱為「僇人」。「是」,指代詞,此,這。「是州」,此州,指永州。永州是個荒涼的地方,柳宗元生活在這里,與自己的戰友隔絕,音信皆無,所以感到政治前景暗淡,心情當然是常常恐懼不安的。這幾句說,這是我成為朝廷罪人以後,住在永州這個地方,常常恐懼不安。
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託。所以他寫:「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慢慢而游。」「其隟也」在句中充當狀語。「隟」,空隙,閑下,空閑。這是說,每當自己政務之餘,偶有空閑的時候,到處走走、玩玩。
在「行」「游」兩個動詞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兩個重疊的形容詞。「施施」「慢慢」,是漫步走著的樣子,漫不經心的外在動作。通過外在動作的描寫,實際上表現了作者在游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兩個「而」字是連詞,用在狀語和動詞謂語之間,表示前後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相當於現代漢語中間的「地」。「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專指他的仆從。「入」,走過,穿過。「窮」,本義終極、盡頭,這里用作動詞,是尋根追源的意思。「回」,彎曲。「窮回溪」,意思是沿著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頭。「幽泉怪石」,這就是作者所要尋訪的自然山水。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興之濃。這里連用了三個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每個句子里邊都用一個動詞,與「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讀起來有一種運動節奏感。這三個短句又簡潔地概述了游覽過程。
下面寫平日的宴遊之樂。「到則披草而坐……覺而起,起而歸。」「披」,分開,把草撥開。「傾壺」,把壺中酒倒光。「更」,更加,進而。「更相枕以卧」比「披草而坐」更進了一步。所以說「更」。「枕」,用作動詞,枕靠枕相濟。「相枕」是動詞「卧」的行為方式作狀語。中間加「以」,連詞,相當於「而」。「意」,內心活動,因心中有所思,於是便有所夢。這就是「意有所極」,而「夢亦同趣」的意思。「趣」通假字,同「趨」。「覺」,夢醒,相對上句夢而言。這幾句說,到了就分開雜草坐下,倒盡壺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相互枕靠著躺下,一躺下就常常做夢,心中想到哪裡,夢也就做到那裡,睡醒了就起身,一起身就回城。
這一節寫作者置身於自然山水之間,以幽泉怪石為伴,根本無意於留戀山水景色,他尋訪山水的目的,是為了遠離現實世界,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險惡處境。而我們讀這幾句的時候,是否會感到這些語句有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為什麼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呢?這是作者在這里運用了頂針續麻的修辭方法(上句尾與下句頭用的是同一個字)這樣就上下勾連,連貫而下。「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覺而起,起而歸。」這種修辭方法的運用,有助於表現游覽者那種要有所忘懷,又要有所追求的情趣,造成一種回環、復沓的韻味。它概括了一個接一個的漫遊活動,略去了無關緊要的交待性敘述,強調了這些動作的連續性和隨意性,渲染了乘興而來,漫不經心的心情。「以為凡是,皆我有也。」這是對第1段課文的總結。「以為」,認為。這兩字表明這是作者的主觀結論。而「以為」如何如何,就被第2段內容否定了。「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又領起第2段課文。這幾句說,我自以為永州的山水凡有點特別形態的,都被我游遍了,卻從來不知道西山的奇特和怪異。而且這里「怪特」二字,又概括了西山的情態。作者沒有看到西山、游覽西山,所以說「未始知西山怪特」。這是從反面來扣住題目里「始得」二字。
下面我們從全文結構上來分析這段文字的作用。寫過去游覽的情形好像與游覽西山沒有關系。所以有人提出這段文字是否多餘?筆者認為作者先寫未得西山,再寫始得西山,這樣安排會使游覽西山的內容更加突出。這種寫法古人稱之為「反筆寫法」。反筆即陪襯的手法。現在稱之為「鋪墊」「反襯」「側面烘托」。它可以突出始得西山非同尋常。這「非同尋常」一方面指西山本身形狀很怪特;另一方面也是指作者游覽西山以後,他所得到的感受非常獨特,是過去從來未曾體驗過的。這樣的結構安排,前人曾評論說:「篇中欲寫今日始見西山,先寫昔日未見西山;欲寫昔日未見西山,先寫昔日得見諸山。」盡管第1段沒有從正面入題,但和後面游覽西山在內容上是有聯系的。這第1段是全文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作者在布局結構方面的匠心所在。
1、通假字
(1)自余為僇人(通「戮」,刑辱)
(2)夢亦同趣(通「趨」,往,赴)
2、詞類活用
(1)日與其徒上高山(名詞作狀語,每天)
(2)窮回溪(形容詞作動詞,走到盡頭)
(3)卧而夢(名詞作動詞,做夢)
(4)始指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
(5)窮山之高而上(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盡頭;形容詞用作名詞,最高點、頂點)
(6)箕踞而遨(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
(7)縈青繚白(形容詞用作名詞,青山,白水)
(8)故為之文以志(名詞用作動詞,寫作文章)
(9)自遠而至(形容詞用作名詞,遠處)
3、古今異義
(1)漫漫而游(古義:沒有目的;今義:(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
(2)無遠不到(古義:無論;今義:沒有)
(3)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古義:凡是、這(個);今義:總括某個范圍內的一切)
(4)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古義:不曾;今義:沒開始)
(5)然後知是山之特立(古義:這樣以後 今義:接著,表承接)
(6)頹然就醉(古義:文中指身子傾倒、跌倒的樣子;今義:形容敗興的樣子)
(7)游於是乎始(古義:從此;今義:連詞,表示後一事緊接前一事,後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詞多義
(1)窮
窮回溪(動詞,走到盡頭)
窮山之高而止(動詞,走到盡頭)
而不知其所窮(名詞,盡頭)
(2)夢
卧而夢(動詞,做夢)
夢亦同趣(名詞,夢境,夢中)
(3)始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
始指異之(副詞,才)
游於是乎始(動詞,開始)
(4)而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連詞,表修飾)
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連詞,表承接)
卧而夢(連詞,表承接)
覺而起,起而歸(連詞,表承接)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連詞,表轉折)
窮山之高而止(連詞,表條件,才)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連詞,表修飾)
而莫得其涯(連詞,表轉折)
而不知其所窮(連詞,表轉折)
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連詞,表轉折)
(5)之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助詞,的)
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詞,的)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助詞,的)
不知日之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故為之文以志(代詞,它,指游西山這件事)
(6)為
自余為僇人(動詞,成為)
不與培塿為類(動詞,成為)
故為之文以志(介詞,為了)
5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於)是州(省略介詞「於」)
(2)(我)因坐法華西亭(省略主語「我」)
(3)始指(之)異之(省略賓語「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觴滿酌(省略主語「我」)
(5)故為之文以志(之)(省略賓語「之」,代指宴遊西山這件事)
判斷句
是歲元和四年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定語後置句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
6、重點語句翻譯
(1)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譯文:心中想到哪裡,夢也做到哪裡。
(2)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譯文:認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異姿態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譯文:千里內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一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
(4)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
譯文: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他們的邊界;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他們的盡頭。
(5)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譯文:心神凝住了,形體消失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為一體。
7、字詞解釋
(1)施施(yíyí):緩慢行走的樣子
(2)徒:隨從
(3)回溪:迂迴曲折的溪澗
(4)極: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叢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類
(7)攢蹙:聚集收縮

❹ 緒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絲的頭:「白鶴飛兮繭曳~」。
2. 開端:頭~。就~。~論。~言。
3. 前人未完成的事業,功業:~功。~業。繼未竟之~。
4. 連綿不斷的情思:情~。思~。心~。離情別~。
5. 殘余:~余。~風。
6. 姓。

❺ 求文言文中的一段翻譯

自己翻譯的,不準勿怪

以前和斫山一同作為客人住在一起,下了十天雨,在床上相對版感到無聊,因此打權賭說快樂的事,以破除沉悶。至今相隔已經二十年,也都不記得了。偶然因為讀了《西廂記》到「拷艷」這篇,看到紅娘口中說了許多快樂的事,悔恨當時為什麼不檢查記下(快樂的事)用來一起讀,什麼沉悶(都能)破除。於是自己反復追憶,只記得幾條,寫在了書的左邊。但不能辨別哪句是斫山說的,哪句是聖嘆說的。

❻ 文言文翻譯!!急

1、有名的上層人物宴飲賦詩,常常聚集在梅樹下面,現在(這些梅樹)大部分已經枯槁了。
2、既然這樣,那麼這一次遊玩怎麼可以沒有文章記載呢?

❼ 張纘字伯緒文言文翻譯

張纘字伯緒,是張緬的三弟,過繼給從伯父弘籍。弘籍是高祖的舅舅,梁朝初年追贈廷尉卿。張纘年十一歲,娶高祖擔第四女富陽公主為妻,授任駙馬都尉,封為利亭侯,召補國子生。從家中徵召出來任秘書郎,時年十七歲。身高七尺四寸,眉目清秀,神采煥發。高祖感到他很奇異,曾說:「退莖說『我以後八世有超過我的人』,那人就是此子呀。」張纜好學,兄張緬藏書萬余卷,晝夜披讀,幾乎從不停手。秘書郎有四人,宋朝、齊朝以來,成為世家大族起家時選擇的官職,然後等待位次入補,他們任此職,按例敷十百El便遷任他職。張纘堅決請求不轉遷,想遍觀閣內圖書。曾執四部書目說:「如果把這些書讀完了,才可言遷任好的職務。」如此敷年,才遷任太子舍人,轉任洗馬、中舍人,並掌管記。
張纘與琅邪人王錫齊名。普通初年,北魏遣彭城人劉善明來京師請求講和,要求認識張纘。張纜時年二十三歲,善明見了極為佩服。張纜屢經升遷任太尉諮議參軍,尚書吏部郎,不久任長兼侍中,時人認為他年少早達。河東人裴子野說:「張吏部任喉舌重任,已遺憾任命晚了。」子野性情豁達,自說:「年過三十歲,不再往訪人。」當初沒有與張纜相遇,便虛心地推重他,因而成為忘年之交。
大通元年,出任寧遠華容公長史,兼攝琅邪彭城二郡國事。二年,便遷任華容公北中郎長史、畝蘭陵太守,加授貞威將軍,行府州事。三年,入朝任度支尚書,居母親喪離職。服喪期滿除服,出任吳興太守。張纘治理郡政,減去煩苛的事務,為政清簡,民吏均感便利。大同二年,征入任吏部尚書。張纘擔任銓選之官,走他後門的都是家世寒素的人,耿介的人皆被引拔,不為貴要的人改變自己的意見,士人一致稱贊他。
大同五年,高祖親筆韶書說:「張纘是外祖父家的英華,朝廷中的領袖,司空張緬之後,他的名聲在范陽為第一。可任他為尚書僕射。」當初,張纘與參掌何敬容的意趣不和諧,敬容擔任卿相,賓客聚集,他的客人有過路拜訪張纘的,他總是拒絕不讓前來,說:「我不能酬對何敬容的殘客。」當這次遷任,他上表說:「自從出任輔佐君主的臣子,入主銓選人才之職,可以仰首伸眉,評列是非了。然而為狹小的心胸所阻礙,又近蔽耳目,深與淺,清輿濁,他哪有能力過問。加上他掩飾心意粉飾面目,絕非所能防止,又不喜歡極不安閑的俗人,同他共事。」此言是指塹容的。張纜在職,提議南郊大祀皇帝應乘坐不雕飾的車,適合古今的意思;又提議給印綬宮制備朝服,應當都在印上系絲帶,當時一並施行。

❽ 文言文翻譯

【原文】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於秦。文信侯因請張唐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辭曰:「燕者,必徑於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矣。今吾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行之。」文信君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為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羅見張唐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勝攻取,不知其數;攻城墮邑,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羅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與?」曰:「知之。」「應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專與?」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曰:「卿明知為不如文信侯專歟?」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絞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唐曰:「請因孺子而行!」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
見趙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之。」聞張唐之相燕與?」曰:「聞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齎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與秦什一。

【譯文】

文信侯呂不韋想攻打趙國以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他派剛成君蔡澤在燕國作大臣,經過三年努力,燕太子丹入秦為質。文信侯又請秦人張唐到燕國作相國,以聯合燕國攻伐趙國、擴大他在河間的封地。張唐推辭說:「到燕國去必須取道於趙國,由於過去伐趙結下仇怨,趙國正懸賞百里之地抓我。」文信侯很不高興地令他退下。少庶子甘羅問:「君侯為什麼這般不高興呢?」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到燕國做了幾年工作,使太子丹入朝為質,一切就緒了,現在我親自請張唐到燕國為相,他竟推辭不去!」甘羅說:「我有辦法讓他去。」文信侯厲聲斥到:「走開!我親自出馬他尚且無動於衷,你還能有什麼辦法!」甘羅辯解說:「古時項七歲時即為孔子師,我今年已十二歲了,君侯為何不讓我去試一試,為何不由分說便呵斥於我呢!」
於是甘羅拜謁張唐,問他:「閣下認為您的功勛比武安君如何?張唐說:「武安君戰功赫赫,攻城略地,不可勝數,我張唐不如他。」甘羅問:「閣下果真自知功不及武安君嗎?」張唐答道:「是的」甘羅又問:「閣下您看,當年執掌秦政的應侯范睢與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權勢更大?」張唐說:「應該不如文信侯。」甘羅問:「閣下確認這一點嗎?」張唐說:「是的。」甘羅說:「當年應侯想攻打趙國,可武安君阻攔他,結果應侯在離咸陽七里處絞死武安君。現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閣下卻左右不肯,我不知道閣下身死何地啊!」張唐沉吟道:「那就麻煩您跟文信侯說我張唐樂意接受這一使命。」於是他讓人准備車馬盤纏,擇日起程。甘羅又去跟文信侯說:「請君侯替我備五輛車子,讓我先去趙國替張唐打通關節。」
於是甘羅去見趙王,趙王親自到郊外迎接他。甘羅問道:「大王聽說太子丹入秦為質的事嗎?」趙王說:「也聽到了風聲。」甘羅分析道:「太子丹到秦國,燕國就不敢背叛秦;張唐在燕,秦國也不會欺辱燕國。秦、燕相親,就是為了伐趙,趙國就危險了。秦、燕相好,別無他故,只是為了攻伐趙國,擴張河間地盤而已。為大王計,若能送給我五座城邑去拓展河間之地,就能使秦國遣還太子丹,並且聯合趙國一道攻打燕國。」趙王當即割讓五座城邑,秦國也打發太子丹歸燕。趙國攻打燕國,得上谷三十六縣,分給秦國十分之一的土地。

【評析】
有志不在年高,中國傳統社會對青少年的壓抑是很嚴重的,比起宋以後的封建社會中後期,戰國時代對晚輩的相當尊重。年輕人有膽識、少有傳統的束縛,只要領悟傳統的智慧,就可以干出一番大事來。所以作為年輕人,一定要自信,不要被年長者們嚇倒,而作為年長者,一定要積極扶持年輕人,重用年輕人。
甘羅悟透了人性的善惡和國家作為主體的利益所在,他用禍患來威脅張唐,終於使他就範。他也用對趙國國家安全將要構成的巨大災難來震懼趙國,也使趙國屈服。對待人性,要麼用肯定的、褒揚的、激勵的方式以利益和榮譽使他就範,要麼就要靠否定的、威脅的、懲罰的方式以恐懼和災難使他就範,人性中如果積極成分多,他就容易接受激勵的方式,如果人性中否定性的東西太多,那就只能「敬酒不吃吃罰酒」,採取威逼和震懼的方式了。國家間的交往也同此理

❾ 翻譯文言文

文章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nú)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
文章注釋
先帝:指蜀昭烈帝劉備。先,尊稱死去的人
創:開創,創立。
業:統一中國的大業。
中道:中途。
崩殂(cú):古代天子死稱崩,也稱殂。
今:現在。
益州疲弊:弱,處境艱難。
益州:漢代行政區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陝西省一帶。
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無,民生凋敝。
三分:天下分為孫權,曹操,劉備三大勢力。
此:這。
誠:的確,實在。
之:的。
秋:這里是「時候」的意思
然:然而。
侍,侍奉。
衛,護衛。
懈:鬆懈,懈怠。
於:在。
內:皇宮中。
忘身:捨身忘死。
蓋:大概。
追:追念。
殊遇:優待,厚遇。
誠:的確,確實。
宜:應該。
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後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
光:發揚光大。
遺德:留下的美德。
恢弘:發揚擴大,用作動詞。恢,大。弘,大,寬。這里是動詞,也做「恢宏」。
妄自菲薄:隨便看輕自己。
妄,過分。
菲薄,小看,輕視。
氣,志氣。
引喻失義:講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
喻:比如。
義:適宜、恰當。
以,以至,從而。
塞:阻塞。
諫:勸諫。
俱:通「具」全,都。
宮:指皇宮。
府:指朝廷。
陟(zhì):提升。
罰:懲罰。
臧(zāng):好。
否(pǐ):壞。
臧否(pǐ):善惡,這里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好壞。
作姦犯科:做姦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作奸,做了姦邪的事情。
科:科條,法令。
及:以及。
為:做。
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
刑:罰。
昭:顯示,表明。
平:公平,
明:嚴明。
理:治理。
偏私:偏袒,有私心。
內外異法:宮內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內外,指宮內和朝廷。異法,刑賞之法不同。
志:志向,
慮:思想,心思。
忠純:忠誠純正。
簡:挑選。一說通「揀」,挑選。
拔:選拔
遺(wèi):給予。
悉以咨之:都拿來跟他們商量。悉,全部。
咨:詢問,徵求意見。之,指郭攸之等人。
必能裨補闕漏: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
裨(bì):補。闕,通「缺」 缺點,疏漏..
有所廣益:收到最多的好處。
廣益:增益。益,好處。
性行(xíng)淑均:性情品德善良端正。
淑,善良。
均,公平。
曉暢:精通。
試用:任用。
督:武職,向寵曾為中部督。
營:軍營、軍隊。
行(háng)陣:指部隊。
優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傾頹:傾覆衰敗。
痛恨:痛惜,遺憾
死節:為國而死的氣節,能夠以死報國。
隆:興盛。
計日:計算著天數,指時日不遠。
布衣:平民百姓。
躬:親自。
耕:耕種。
苟:苟且。
全:保全。
聞達:顯達揚名。
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短淺。
卑,身份低下。
鄙,地處偏遠。與今義不同。
猥(wěi):辱,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駕屈就。
顧,拜訪。
感激:有所感而情緒激動。(蘇教)
許:答應。
驅馳:奔走效勞。
夙夜憂嘆:早晚憂愁嘆息。
不毛:不長草的地方,比喻地方偏遠。
獎率:激勵率領,獎勵統帥。
庶:希望
駑(nú)鈍:比喻才能平庸,這是諸葛亮自謙的話。駑 ,劣馬,走不快的馬。鈍,刀刃不鋒利。
攘(rǎng)除:排除,鏟除。
奸凶:姦邪凶惡的敵人。
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或西漢都城長安。
斟酌損益: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斟酌,考慮。損,除去。益,興辦、增加。
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討伐曹魏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
托,託付。
效,重任。
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成效就治我的罪。效,有成效。
慢:怠慢,疏忽。
彰:表明,顯揚。
攸之、禕、允:這時是人名,分別指郭攸之、費禕、董允
咎:過失。
咨諏(zōu)善道:徵求好的建議。諏(zōu),詢問。
察納:觀察採納。
雅言:好的言論。
深追:深切地追念。
先帝遺詔:劉備給後主的遺詔,見《三國志·蜀志·先主傳》,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涕零:落淚。零:流(眼淚)。

文章譯文
先帝開創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分為三部分,益州人力疲憊民生凋敝,這實在是形勢危急、存亡難料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奉守衛的大臣們在宮廷里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們在疆場上捨身忘死地戰斗的原因,是他們追念先帝對他們的厚遇,想要報答給陛下您。陛下實在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來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發揚擴大有志之士的勇氣,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至於堵塞了忠臣勸諫的道路。
皇宮中的侍臣和丞相府所屬的官吏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朝廷中而異。如果有做姦邪事情,犯科條法令或者盡忠心做善事的人,應該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中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這都是些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選拔出來,給予(輔佐)陛下的。我認為宮內的事情,無論事大事小,都應當拿來問問他們,然後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很好的效果。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軍事,過去試用過他,先帝稱贊說他能幹,所以大家商議推舉他為中都督。我認為軍營里的事情,都拿去問問他,一定能夠使軍隊團結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是後漢所以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次跟我談論起這些事,沒有一次不痛心遺憾,對桓帝、靈帝的昏庸誤國表示感嘆惋惜。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這樣漢室的興盛,就用不了多長時間了。
我本是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種,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望在諸侯中揚名顯貴。先帝不認為我身份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廬來拜訪我,拿當時的大事詢問我,因此我深為感慨和奮激,於是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那時以來已經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深知我做事嚴謹慎重,因此在臨終的時候把國家大事囑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嘆息,害怕託付沒有成效,以至於損傷了先帝知人之明。因此我五月率兵南渡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兵器裝備已經充足,應當獎賞率領三軍,北伐平定中原,希望竭盡我平庸的才能,鏟除姦邪凶惡的敵人,復興漢朝王室,回到以前的都城。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忠於陛下職責本分的事情。至於處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地進獻忠言,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的任務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臣,興復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聖德的忠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該自行謀劃,詢問治國的好道理,察明採納正確的言論,深深地追念先帝的遺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受到的恩德感激不盡。
現在我要出征遠離陛下,面對著表文眼淚滴落,不知道說了些什麼。
http://ke..com/link?url=_V75

熱點內容
二年級語文園地一 發布:2024-11-05 21:10:25 瀏覽:684
2017二卷數學文科 發布:2024-11-05 19:23:13 瀏覽:401
歷史課評語 發布:2024-11-05 16:16:22 瀏覽:117
信用卡多久能下來 發布:2024-11-05 15:10:20 瀏覽:842
一年級語文上冊聽課記錄 發布:2024-11-05 14:31:54 瀏覽:4
細思極恐的文言文 發布:2024-11-05 14:15:26 瀏覽:574
學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05 14:11:23 瀏覽:190
scientist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05 13:03:28 瀏覽:943
物化學習方法 發布:2024-11-05 12:20:33 瀏覽:544
鄭的英語 發布:2024-11-05 11:29:04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