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文言文
㈠ 新編初中文言文助讀1~20
25.勉諭兒輩
由節儉變得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進入節儉卻困難了。如果思考得到(這些東西)的艱難,(就)不敢輕易的浪費使用(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做幾天的粗茶淡飯;一匹綢緞,可以置辦幾件平常的衣服.不餓不冷就夠了,何必貪圖吃好穿好呢?經常在有好東西的時候想著吃不上飯的時候,不要等到沒有東西吃的時候來想有好東西吃的時候,那麼子子孫孫就會常常享受溫飽了。
26.柳慶問飲
後周柳慶,起初在後魏做官,充任雍州別駕。有個商人攜帶黃金二十斤,前往京都長安進行交易,借人房屋居住。每有出行,都是自己掌管著鑰匙。沒多久,房門關鎖如常,而金子卻全部丟失了。商人以為是房主人偷的,遂報官,房主人被送到縣衙審訊逼問,遂自誣承認。柳慶知道後覺得可疑,便召商人訊問:「你的鑰匙常放在什麼地方?」回答說:「常自己帶著。」柳慶又問道:「曾經與人同夜過嗎?」回答說:「沒有。」又問道:「曾經與人一同喝過酒嗎?」回答說:「前些時曾於一個僧人兩度歡聚暢飲,酒醉而白晝昏睡。」柳慶說:「房主人只是因為拷打而自誣的,並不是盜。那個僧人才是真盜哩!」便派吏卒去逮捕僧人,僧人已經攜金逃跑了。後來捉住僧人,所失的金子如數追回。
27.勾踐困於會稽
勾踐固守在會稽的時候,悵然感嘆道:「難道我就這樣固守在這里一輩子嗎?」吳王夫差赦免越國以後,越王勾踐回到越國,於是就苦身焦思,在座位前放著苦膽,無論是坐著還是躺著,抬頭就能看見苦膽,吃時也親口嘗嘗苦膽。勾踐還常常自言自語地說:」你忘記了吳越在會稽這一仗的恥辱了嗎?「越王勾踐親自參加田間勞動,他的夫人親自織布,吃飯時也不加肉,穿衣也不要多種顏色的華美衣服,屈己禮待那些有才能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善待來訪的賓客,救濟貧窮的人,慰問死者家屬,與老百姓同甘共苦。
28.孔子過而不式
楚國討伐陳國,陳國的西門被打壞,楚人就讓投降的陳國百姓來修繕。孔子經過這里沒有對人們行式禮(軾禮:在車上對車下的人行的一種禮節)。子貢手持轡頭問孔子說:「《禮》上說,遇到三人就應該下車,遇到兩人就應該行式禮。現在陳國修城門的人很多,您卻不行式禮,為什麼呢?」孔子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知道了卻不反抗,這是不忠於國家;國家滅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說明他們沒有勇氣。修城門的人雖然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說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對他們行式禮。」《詩》說:「憂心悄悄,慍於群小。」這里小人成群,憑什麼受我的行禮呢!」
29.汗不敢出
鍾毓、鍾會在少年時期就有美名。鍾毓十三歲時,魏文帝曹丕聽說這兩個孩子的聰慧名聲,就對他們的父親鍾繇說:「可以叫這兩個孩子來見我。」於是奉旨進見。鍾毓臉上有汗,魏文帝問:「你臉上為什麼有汗?」鍾毓回答:「戰戰惶惶,汗出如漿。」鍾會臉上沒出汗,文帝又問:「你為什麼不出汗?」鍾會回答:「戰戰慄慄,汗不敢出。」
30.吳郡陳遺
吳郡人陳遺,在家裡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巴,陳遺在郡里做主簿的時候,總是收拾好一個口袋,每逢煮飯,就把鍋巴儲存起來,等到回家,就帶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賊兵侵入吳郡,內史袁山松馬上要出兵征討。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斗鍋巴,來不及回家,便帶著隨軍出征。雙方在滬瀆開戰,袁山松打敗了,軍隊潰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吃的,多數人餓死了,唯獨陳遺靠鍋巴活了下來。當時人們認為這是對他純厚的孝心的報應。
31.仲尼相魯
孔子擔任魯國宰相,景公認為這是齊國的憂患。對晏子說:「鄰國有聖人,就是敵對國家的憂患。現在孔子當了魯國的宰相可怎麼辦?」晏子回答說:「君主用不用憂愁。拿魯國的國君,是個昏庸軟弱的君主;孔子是德行才能出眾的宰相。國君不如暗地裡表示欽慕孔子的才能,假說許他做齊國的宰相。孔子竭力勸諫而魯君不聽從,孔子一定會認為魯君驕傲而來到齊國。國君不要接納他。這樣,他將自然和魯國斷絕關系,又不能被任用齊國。孔子就窘迫了。」過了一年,孔子離開魯國到齊國去,景公不接納,所以孔子被困在陳、蔡兩國之間。
32.饒州神童
饒州從元豐末年時,有個叫朱天錫的小孩兒憑借神童得到了一個官位,民間的百姓都很羨慕他。小孩不論怎麼樣,大概能念書時,從五、六歲,就分次教他們讀《五經》,把竹籃吊在樹梢上讓他們坐在裡面,斷絕他們與外界的交流(讓他們專心讀書)。教書的人預先就商量好價錢,教完一種經書,就給他們一些錢,白天黑夜(讓這些小孩)苦讀。在這期間,神童科被廢除了好長時間,政治和諧後又重新逐漸恢復,因此也有偶然考中的小孩。民間就流傳饒州出神童。然而許多小孩不是讀書的料,苦讀到死的孩子,比起考中的孩子要多得多。
33.燭鄒亡鳥
齊景公喜歡射鳥,派燭鄒管養鳥卻讓鳥飛跑了。景公非常生氣,命令官吏要殺掉燭鄒。晏子說:「燭鄒有三條罪狀,請讓我列舉出他的罪狀之後再殺掉他。」景公說:「可以。」於是把燭鄒叫來在景公面前列舉他的罪過,晏子說:「燭鄒,你替我們的君主掌管養鳥卻讓鳥飛跑了,這是第一條罪狀;讓我們國君因為鳥的緣故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讓諸侯聽到了這件事,認為我們的國君重視鳥卻輕視人才,這是第三條罪狀。我已經列舉完了燭鄒的罪狀,請景公殺掉他。」景公說:「不殺了,我已經接受你的教育了。」
34.東野稷敗馬
東野稷憑駕駛馬車的技術向庄公自薦,(他駕駛馬車)前進、後退時(車輪壓出的痕跡)都符合筆直的墨繩,左右拐彎(的車痕)都符合圓規劃出來的圓。庄公覺得造父都不會超過他的技藝,就讓他駕車連續轉一百圈再返回原地。顏闔碰見東野稷正在駕駛,就進見庄公說道:「東野稷的馬將會翻倒的。」庄公沉默,沒有回答。不久,東野稷果然翻車了。庄公問顏闔說:「您怎麼知道他會失敗?」(顏闔)說:「他的馬力氣用盡了,卻還強迫它奔跑,所以說會翻車的。」
35.多言何益
子禽問老師:「多說話有好處嗎?」墨子答道:「蛤蟆、青蛙,白天黑夜叫個不停,叫得口乾舌疲,可是沒有人去聽它的。今晨看到那雄雞,在黎明按時啼叫,天下振動,(人們早早起身。)多說話有什麼好處呢?只有在切合時機的情況下說話才有用」
36.校人欺子產
從前有人送活魚給鄭國的子產,子產命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池中。可是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做熟了,回來說:「剛開始放入池中,那些魚顯得疲弱而游得不太靈活的樣子,過了一會兒就靈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動看不見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有智慧?我已經把魚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正人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很難用不合情理的事情來欺騙他。
37.陳述古辨盜
陳述古密直,曾掌管建州浦城縣。有家富戶丟失了一些財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幾個人,但不知道誰是真正的小偷。陳述古就欺騙他們說:「某寺里有一口鍾,極其靈驗,它能把真正的盜賊辨認出來。」於是,陳述古就派人把這口鍾迎到縣府衙門放到後閣供奉著。接著,他把囚犯們引來站在鍾的前面,當面告訴他們說:「沒有做小偷的摸這鍾就沒有聲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會發出聲音。」陳述古親自率領同事們向鍾禱告,態度非常嚴肅,祭祀完畢後用布幕把鍾圍起來。然後暗中派人用墨汁塗鍾。很長時間之後,帶著那些囚犯一個個地把手伸進那布幕里去摸鍾。他們把手從布里伸出時,陳述古就檢驗他們的手,只見他們的手上都有墨跡,獨有一個人的手上沒有,於是真正的小偷顯露出來了——他是擔心摸了鍾會發出聲音,所以不敢摸的人。經過審訊,這個人就承認了。
38.更渡一遭
從前有一個人得到一隻甲魚,想要煮了吃掉它,但不能容忍擔當殺生的名聲,於是把爐火燒得很旺,讓鍋里的水鼎沸,(在鍋上)橫架一根細竹子作為橋,與甲魚約定說:「你能夠渡過這橋,我就讓你活下去。」甲魚知道主人用計謀來奪取它,它就努力爬行,只能爬過一次。主人說:「你能渡過橋,太好了!再為(我)渡過一次,我想要觀賞它。」
39.害群之馬
黃帝要去具茨山拜見大隗,恰好遇到一個放馬的孩子,黃帝就向他問路說:「你知道具茨山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又問:「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嗎?」小孩兒說:「是的。」黃帝說:「這孩子真與眾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還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請問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兒拒絕回答。黃帝又問,小孩兒才說道:「治理天下,和牧馬有什麼不同呢?也不過是除掉害群之馬罷了。」黃帝(聽了後)拜了兩拜,又叩頭至地行了大禮,口稱「天師」而退去。
40.李陵答蘇武書
自從投降匈奴,直到今天,身處窮困之中,獨自坐著憂愁痛苦,一天到晚看不到什麼,只見到外族的人。他們穿著皮製臂套、住著氈帳,來抵禦風雨,吃著帶臊味的肉、喝著乳漿,來充飢解渴。抬眼想說說笑笑,誰能和我共同歡樂?邊地冰層發黑,土地凍裂得十分厲害,只聽見使人悲哀的北風發出蕭條的聲響。寒秋九月,塞外草枯,夜裡睡不著覺,側耳遠聽,胡笳相互響著,牧馬悲叫,長吟悲嘯,野獸成群,邊地各種聲音四處響起。早晨坐著聽到這些聲音,不知不覺眼淚都流出來了。唉呀子卿!我李陵難道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心,我能不傷心嗎?
我和你分別以後,更加覺得無聊,想到上有我的母親,到了老年卻被殺;妻子兒女沒有罪過,也都被殺了。我自己辜負了國家的恩惠,被世上的人所哀憐。你回國得到榮耀,我留在匈奴遭受恥辱,這是命呀,叫人怎麼辦啊!我生於奉行禮義的國家,而來到愚味無知的地方,背棄了君王、父母的恩情,長期生活在蠻夷國內,真叫人傷心啊!
41.魯國之法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其他諸侯國中做奴隸,有能把他們贖出來的人,可以到國庫中領取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一個諸侯國中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給他的贖金。孔子說:「賜(子貢的名)呀,你採取的不是好辦法。聖人所做之事,可以改變風俗習慣,影響老百姓的行為,不只是個人的事情。現今,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你收回國家的贖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的贖金,(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樣魯國人一定會有許多救落水者的人了。」
42.王旦與寇準
宋朝太尉王旦曾經推薦寇準擔任宰相之職,寇準多次在皇帝面前說王旦的缺點,而王旦卻專門誇贊寇準的長處。有一天皇帝對王旦說:「您雖然稱贊寇準的優點,他卻專門說您的缺點。」王旦說:「本來應該這樣。我在宰相的位子上時間很久,在處理政事時失誤一定很多。寇準對您不隱瞞我的缺點,更加顯示出他的忠誠正直,這就是我器重他的原因。」皇帝因此更加器重王旦賢明。
43.寇準讀書
當初,張詠在成都做官,聽說寇準做了丞相,就對自己的僚屬說:「寇準是少見的人材,只可惜他處世方法不足。」等到寇準出任陝的職位時,恰好張詠從成都被罷官回來,寇準隆重設宴,款待張詠。張詠要走的時候,寇準送他一直送到郊外,寇準問他:「您有什麼話要教導我的呢?」張詠慢慢地說:「《霍光傳》不能不看啊。」寇準沒有明白他的意思,回去以後拿出《霍光傳》來看,看到裡面有「不學無術」這句話的時候,(才明白過來)。笑著說:「這是張公在說我啊!」
44.金壺丹書
景公在紀國游歷時,發現一個金壺,就打開看,裡面有一幅用紅筆書寫的帛書,上面寫著:「吃魚不要翻面,不要乘坐劣馬。」景公說:「好啊,向你這么說真有道理!吃魚不要翻面,是討厭它的魚腥味;不要乘坐劣馬,是不喜歡它走不了遠路。」晏子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吃魚不要翻面,是讓國君不要用盡百姓的力氣!不要乘坐劣馬,是讓國君不要把沒有才能的人放在身邊使用啊!」景公說:「既然紀國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它又為什麼會亡國呢?」晏子回答說:「有這樣的治國箴言還會亡國。我聽說,君子有治理國家的良策,卻把它懸掛在大街上讓人人都知道;紀國有這樣的箴言,裝進壺里,不亡國還等什麼呢?
45.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惟演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很少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只愛好讀書,坐著時讀經書、史書,睡著時讀儒家經典著作,上廁所時就讀小詞。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希深曾經也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背誦的聲音,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他好學竟到了這種地步。」我因此對謝希深說:「我平生所寫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罷了。」
46.嘔心瀝血
李賀字長吉……長得纖瘦,雙眉相連,手指很長,能快速寫出詩文來。每天清晨太陽剛出來時,他就騎著一頭瘦弱的驢子,帶著一個小書童,背著一個又古又破的絲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詩句,就寫下來投入絲囊中。不曾有過先確定題目再寫詩的事,就像別人按題目牽強附會寫作那樣。等到晚上回來,就補充寫成一首詩。如果不是大醉或吊喪的日子他都是這樣,過後也不怎麼醒悟這樣做對身體的傷害。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草稿,見寫的稿子很多,就嗔怪地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來才算完啊!」
47.工之僑為琴
工之僑得到了一段很好的桐木,經過砍削後做成了一架琴,裝上弦彈了一下,它的發聲和共鳴好極了,像金玉的聲音一樣清亮動聽。工之僑自認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獻給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讓最優秀的樂師來鑒定,大家都說:「這不是古琴。」把琴退給了工之僑。工之僑帶著琴回到了家,請漆工幫著出主意,在琴面繪制了斷裂的紋理;又請刻篆字的工匠幫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款識,然後把琴裝在匣子里埋起來。過了一年把它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去賣。恰好一個大官從集市路過看見了這架琴,用一百金買了下來,並把它獻給朝廷。樂官們傳遞著看了以後,都說:「這可是世上稀有的珍品啊。」工之僑聽到了,慨嘆地說:「這樣的世道真可悲啊!難道只是這架琴有這樣的遭遇嗎?世上的事沒有一件不是這樣的啊!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同滅亡了啊!」 於是離去,進入到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去了哪裡。
48.曾子不受邑
曾子穿著破舊的衣裳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到他那裡贈給他一座城,說:「請用這座城的收入,改善一下你的服裝。」曾子沒有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來,曾子還是不接受。派來的人說:「這又不是先生向國君要的,是國君自己贈給你的,為什麼不接受呢?」曾子說:「我聽說過,『接受了別人贈送的東西就害怕別人;給別人東西的人就驕橫地看待別人。』縱然魯君贈給我一座城,沒有驕橫地對待我,我就能不害怕他嗎?」曾子最終還是沒有接受。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說:「曾參的話足夠用來保全他的氣節了。」
49.呂僧珍無私
呂僧珍當官,不徇私情。他的侄子把販賣蔥當作謀生的手段,在呂僧珍回到故鄉做官時,就放棄販蔥業想求他在州里做官。呂僧珍說:「我承受國家重大的任務,沒有什麼可以用來報效的。你們本來有正當的職業,怎麼可以胡亂請求得到不該得的職份呢?你只應當趕快回到蔥店裡。」呂僧珍老家住在市北,前面建有督郵的官署,鄉人都勸他遷移官署來擴建住宅。呂僧珍惱怒地說:「督郵,是官府的房子,從建造以來就一直在這里,怎麼可以遷走它來擴大我私人的住宅呢?」
50.劉行本進諫
隋朝皇帝曾經責備一個官員,在大殿之上鞭打他。諫議大夫劉行本上奏說:「這個人一向清廉,這次他的過錯又很小,希望您能稍微寬恕他。」皇帝不理睬他。劉行本在這個時候站在皇帝面前說:「陛下您不因為我沒有才能,而把我放在在您的身邊,我說得如果對,陛下你怎麼能不聽呢?我說得如果錯,應該把我送到大理寺處置我。怎麼能輕視我而不理睬我呢?」於是把笏板扔在地上然後退下。皇帝收斂了容顏向他道歉,於是原諒了那個被鞭打的官員。
51.李生論善學者
王生愛好學習而沒有掌握方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因此而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憑什麼說你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火,不對李生的話做任何應答,轉身就走了。過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學習,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開,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難道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嗎?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就是沒有超過自己就滿足,你為什麼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虛度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現在才知道你說得對。請允許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52.子產論政寬猛
鄭國子產得了病。(他)對子太叔說:「我死(以後),您必定執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用寬厚的政策使民眾服從,其次(的政策)沒有比嚴厲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眾望見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民眾親近它並和它嬉戲,就會有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寬厚的政策很難實施。」子產病了幾個月後就死去了。太叔執政,不忍心採用嚴厲的政策而用寬厚的政策。鄭國於是出現很多盜寇,他們在萑苻湖畔招集人手。太叔後悔了,說:「我早聽從夫子的話,不會到這種地步。」於是發步兵去攻擊萑苻的盜寇,將他們全部殺滅,盜寇才稍微被遏止。孔子說:「好啊!政策寬厚民眾就怠慢,民眾怠慢就用嚴厲的政策來糾正。政策嚴厲民眾就會受傷害,民眾受傷害了就施與他們寬厚的政策。用寬厚的政策來調和嚴厲的政策,又用嚴厲的政策來補充寬厚的政策,政事因此而調和。
53.劉崇龜換刀
唐朝劉崇龜鎮守南海。有個富商子停船在江岸邊,看見岸上一所高門大戶里有個美貌的女子,一點也不迴避人,於是調戲她說:「今夜我要到你的屋裡去。」女子聽了,也沒有顯露出為難的樣子。到了夜裡,果然敞開門戶等待著富商子的到來。忽然,有個強盜闖入女子的房間,女子以為是富商子來了,立刻欣喜地迎了上去,而盜賊認為女人是來抓自己,便用刀割斷了女子的咽喉,逃走了。富商子隨即來到,一腳踩在血泊中滑倒,聽見頸血涌流之聲不止,這才發覺有人倒卧在地,徑直跑回船上,連夜解開纜繩逃去。女子之家循著血跡追蹤到江岸,便向官府提出控告。官府派人追捕,抓到富商子投進監獄,拷打審訊。富商子招認了全部經過情況,只是不承認殺過人。劉崇龜查看兇手遺落的殺人刀,原來是把屠刀,於是下令說:「某日要大宴,全境的屠夫都要集中在球場,等候分配宰殺任務。」集合起來不久,又宣布解散,命令屠夫們各自留下屠刀,第二天再來。等屠夫們散後,劉崇龜便讓人用殺人刀換下一口刀來。第二天,眾屠夫紛紛認領了自己的刀走了,只有一個站著不動,說:「剩下的這口刀不是我的刀。」問他是誰的刀,回答說:「是某人的刀。」劉崇龜急忙命人前往捕捉,結果該人早已潛逃。於是便用另外一名應當處死的囚犯假充是富商子,在天將黑時予以處決。潛逃的罪犯聽到這個消息,返回家中,當即被捕獲正法。富商子犯了夜入人家之罪,僅被判處杖刑罷了。
54.苻融驗走
前秦的苻融擔任冀州牧時,有個老婦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盜,大聲呼喊捉賊。一個過路人追上去,替她抓住了賊,可是賊卻反誣過路人是賊。當時天色已經昏黑,無法辨認他們誰是賊,只好一並送到官府。苻融見了笑著說:「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讓他們二人一起跑,先跑出鳳陽門的就不是賊。」過了一會兒兩人跑完了回來,苻融嚴厲地對後跑出鳳陽門的人說:「你是真正的賊,為什麼要冤枉好人呢!」賊於是服罪。原來這是因為這個賊如果善於奔跑,決不會被人抓住,所以就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賊。
大概辨明誣陷的方法,只有見聞廣博,觀察深刻,不被欺騙迷惑,才能夠精通。苻融檢驗賽跑而查清了事實,可以說是觀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55.申包胥如秦乞師
當初,伍員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員出逃吳國的時候,對申包胥說;「我一定要顛覆楚國。」申包晉說:「努力吧!您能顛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復興。」到了楚昭王在隨國避難的時候,申包胥到秦國去請求出兵,他說:「吳國是頭大野豬,是條長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國,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國。我們國君守不住自己的國家,流亡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來告急求救說:『吳國人的貪心是無法滿足的,要是吳國成為您的鄰國,那就會對您的邊界造成危害。趁吳國人還沒有把楚國平定,您還是去奪取一部分楚國的土地吧。如果楚國就此滅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憑借君王的威靈來安撫楚國,楚國將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謝絕說:「我聽說了你們的請求。您暫且住進客館休息,我們考慮好了再告訴您。」申包胥回答說:「我們國君還流亡在荒草野林之中,沒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裡敢就這樣去客館休息呢?」申包胥站起來,靠著院牆痛哭,哭聲日夜不停,連續七天沒有喝一口水。秦哀公為申包胥作了《無衣》這首詩。申包胥連著叩了九個頭,然後才坐下。於是秦國出兵了。
56.臣聞地廣者粟多
我聽說土地廣糧食就充足,國家大人口就多,軍隊強盛兵士就勇猛。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棄細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遠;君王不拒絕臣民,所以能顯示他的德行。因此,地域不分東西南北,百姓不論異國本邦,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也來降賜福運,這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敵的緣故。現在竟然拋棄百姓來資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成就其他諸侯的霸業,使天下的賢士退避而不敢往西來,停住腳步不敢入秦,這就叫做「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
57.懸賞納諫
越王勾踐退守到會稽山,於是向全軍發布號令說:「不論是我的父輩兄弟或我國君的同姓的人,只要能夠幫助我出謀獻計擊退吳國的人,我就和他共同管理越國的政事。」大夫文種進諫說:「我聽說,商人在夏天就要儲備皮貨,冬天就要儲備細葛布,旱時就要准備好船隻,澇時就准備好車輛,用來等待缺乏時使用。一個國家即使沒有四鄰各國進犯的憂慮,但是有謀略的大臣和勇敢的將士不能不培養,以備選擇錄用。這就像蓑衣斗笠這種雨具,天一下雨,人們一定要用它。現在您大王退守到了會稽山,然後才尋求有謀略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踐回答說:「只要能聽到大夫您的這番話,怎麼會太遲呢?」說罷,就握著大夫文種的手和他一起商量滅吳之事。
58.扁鵲治病
魯國的公扈和趙國的齊嬰兩人有病,一起去找名醫扁鵲,求他給他們治療。扁鵲就給他們治療。兩個人的病痊癒了以後,扁鵲對公扈和齊嬰說「你們先前的病從外侵入內臟,本來葯物和針石就可以治癒的。你們現在有與生俱來的病,它和身體一起長;現在我給你們治療,怎麼樣呢?」兩個人說:「希望先聽聽我們的病症。」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心志剛強而性格柔弱,計謀雖多,卻缺乏決斷;齊嬰心志柔弱而性格堅強,缺乏計謀且又過於專斷。如果對換你們的心,你們都能好了。」扁鵲就給他們兩個喝了毒酒,讓他們昏迷了三天,接著剖開他們的胸膛,取出他們的心臟,再給他們對換了過來,並喂給他們奇葯,兩人就醒了,和從前一樣健康,於是二人告別扁鵲回去了。於是公扈回到了齊嬰的家,並擁有他的妻子兒女,妻子兒女卻不認識他。齊嬰也回到了公扈的家,佔有他的妻子兒女,妻子兒女也不認識他。兩家人因此打起了官司,求扁鵲來分辨緣由。扁鵲說明了此事發生的原因,官司才解決。
59.狄梁公與婁師德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這是婁公在包容我!」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
60.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做宰相的時候,兒媳婦家的親戚蕭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訪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請他吃飯。第二天,蕭氏子穿盛裝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會用盛宴招待他。過了中午,他覺得很餓,可是又不敢就這樣離開。又過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餚都沒准備。蕭公子心裡覺得很奇怪。喝了幾杯酒,才上了兩塊胡餅,再上了四份切成塊的肉。一會兒就上飯了,旁邊只安置了菜羹罷了。蕭氏子很驕橫放縱,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餅中間的一小部分,把四邊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餅拿過來自己吃了,那個蕭公子很慚愧地告辭了。
㈡ 新編高中文言文 68到80原文
新編文言文助教:
68、呂僧珍不仗勢
原文:
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從父兄子先以販蔥為業,僧珍既至,乃棄業欲求州官。僧珍曰:「吾荷國重恩,無以報效,汝等自有常分,豈可妄求叨越,但當速反蔥肆耳。」僧珍舊宅在市北,前有督郵廨,鄉人咸勸徒廨以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郵官廨也,置立以來,便在此地,豈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適於氏,住在市西,小屋臨路,與列肆雜處,僧珍常導從鹵簿到其宅,不以為恥。
69、劉庭式娶盲女
原文:
齊人劉庭式未及第時,議娶其鄉人之女,既成約而未納幣也。庭式及第,其女以疾,兩目皆盲。女家躬耕,貧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矣。雖盲,豈負吾初心哉。」卒取盲女,與之偕老。
70、範式言而有信
原文:
範式字巨卿,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71、王坦直言驚益王
原文:
王,帝第五子元傑也。嘗作假山,召僚屬置酒,眾皆褒美,坦獨俯首。王強使視之,坦曰:「但見血山,安得假山。」王驚問故,坦曰:「坦在田舍時,見州縣督稅,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滿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時帝亦為假山未成,聞之亟毀焉。
72 、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有餓者蒙袂輯履,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
73、「殿上虎」劉安世
原文: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鍾。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所之。」於是受命。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旁侍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74、婁師德與狄仁傑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75、司馬遷贊李廣
原文:
《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76、何岳得金不昧
原文:
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77、錢金玉捨生取義
原文: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尚廉節。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行。其親友尼之曰:「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君往,何急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台,與部卒同飲食卧起,以力戰相勖。及東炮台陷,彈丸咸集於西炮台。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
78、鄭玄謙讓無私
原文:
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舍,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己注《傳》意,玄聽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向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
79、李績煮粥侍姊
原文:
英公雖貴為僕射,其姊病,必親為粥,釜燃輒焚其須。姊曰:「仆妾多矣,何為自苦如此?」勣(Jī)曰:「豈為無人耶!顧今姊年老,勣亦年老,雖欲久為姊粥,復可得乎?」
80、海瑞遺物
原文:
都御史剛峰(海瑞的號)海公,卒於官舍,同鄉宦南京者,惟戶部蘇懷民一人。蘇點其宦囊,竹籠中俸金八兩,葛布一端,舊衣數件而已。如此都御史,那可多得!王司寇鳳洲評之雲:「不怕死,不愛錢,不立黨。」此九字斷盡海公生平,即千萬言諛之,能加於此評乎?
㈢ 是否有《新編文言文助讀》1-10篇
老師有。
㈣ 新編高中文言文的全部翻譯
要求太高了吧??
㈤ 楊氏之子(新編) (改成文言文)
孔君平持續逗孩子:「我家後院正好有隻孔雀,他不正好和我是一家的嗎?」孩子笑笑說版:「那當然權,夫子,我家後院種了些楊梅,那是用我家的泥種的,那當然和我是一家的咯。」
臨走時,孔君平想:這孩子在我提出這么多逗人的問題,居然能淡定地答復,他那聰明幾乎和他的父親一摸一樣呀!正所謂古人有道「有父必有其子」,將來,一定能像他父親一樣,有學問。
從這以後,孔君平常常到他們家與楊氏之子閑談,此後,孔君平便成了楊氏子的乾爹。
㈥ 求《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中的20篇原文
每段後有原文
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原文及翻譯1-502007年12月04日 星期二 08:03 P.M.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原文:
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歲。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藩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藩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原文:
宗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5、祖逖聞雞起舞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原文:
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6、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原文:
趙廣,合肥人。本李伯時家小史,伯時作畫,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畫。尤工畫馬。幾能亂真,建炎中陷賊,賊聞其善畫,使圖所虜婦人,廣毅然辭以實不能畫,脅以白刃,不從遂斷右手拇指遣去,而廣平生適用左手。亂定,惟畫觀音大士而已。又數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時觀音,多廣筆也。
7、蘇武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於。單於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卧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後,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氂牛尾毛全部脫盡。
原文: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8、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陳勝年輕時,曾經被僱傭給人耕田種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來,走到田壟上,煩惱忿恨了許久,對夥伴們說:「要是誰將來富貴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夥伴們笑著應聲問道:「你是被僱傭來耕田的,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
原文:
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9、項羽志大才疏
項籍年少時,讀書沒有成就,就離開讀書去練劍,又無所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說:「讀書,只能夠讓人記住姓名而已。學劍,又只可以戰勝一個人,不值得學。要學就要學能戰勝千萬人的知識。」於是項梁開始教項籍學習兵法,項籍很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
原文: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10、孔門師徒各言志
顏淵、子路侍奉在孔子身邊。孔子對他們說:「何不各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說:「希望可以把車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這些東西都破舊了也沒有什麼遺憾。」顏淵說:「希望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子路對孔子說:「願意聽您的志向。」孔子說:「(希望我)能讓老人過得安適,能讓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讓年輕的人懷念。」
原文:
顏淵、季路伺。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11、顧炎武手不釋卷
凡是顧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馬、騾子載著書跟隨自己。到了險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處的詳細情況,有時發現所到之處的情況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開書本核對校正它。有時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來考察,就在馬背上默默地誦讀各種古代經典著作的註解疏證;偶爾有什麼遺忘了,就到客店中打開書仔細認真地復習。
原文:
凡先生之游,以二馬三騾載書自隨。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書而對勘之。或徑行平原大野,無足留意,則於鞍上默誦諸經註疏;偶有遺忘,則即坊肆中發書而熟復之。
12、歐陽詢揣摩古碑
歐陽詢曾經在趕路的途中,見到一塊古碑,是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他駐馬觀碑,許久才離開。可是沒走多遠,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馬佇立著,仔細觀賞。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鋪在地上,坐下來細心揣摩。又看了許久,他還捨不得離開。於是,他就留宿石碑旁。就這樣一連三天,他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原文:
歐陽詢嘗行,見古碑,晉索靖所書。駐馬觀之,良久而去。數百步復反,下馬佇立,及疲,乃布裘坐觀,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13、文徵明習字
文徵明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滿意,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寫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原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4、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會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遂為通儒。
15、孫權喻呂蒙讀書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等魯肅經過尋陽時,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6、陸游築書巢
我的屋子裡,有的書堆在木箱上,有的書陳列在前面,有的書放在床上,抬頭低頭,四周環顧,沒有不是書的。我的飲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傷,憂愁,憤怒,感嘆,不曾不與書在一起的。客人不來拜訪,妻子子女不相見,而刮風,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氣)變化,也不知道。偶爾想要站起來,但雜亂的書圍繞著我,好像積著的枯樹枝,有時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於是就自己笑自己說:「這不是我說的鳥窩嗎?」於是邀請客人走近看。客人開始不能夠進入,已進屋的,也不能出來,於是(客人)也大笑著說:「確實啊,這像鳥窩。」
原文:
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籍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17、董遇談「三餘」勤讀
有個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卻說:「必須在這之前先讀百遍。」意思是:「讀書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顯現出來了。」求教的人說:「苦於沒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有人問「三餘」的意思,董遇說:「冬天是一年的農余時間(可以讀書),夜晚是白天的多餘時間(可以讀書),下雨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有餘。」
原文:
有人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18、智永與「退筆冢」
智永住在吳興永欣寺,多年學習書法,以後有十瓮(缸)寫壞的毛筆頭,每瓮都有幾擔(那麼重)。來求取墨跡並請寫匾額的人多得像鬧市,居住的地方的門檻因此被踏出窟窿,於是就用鐵皮包裹門檻,人們稱之為「鐵門檻」。後把筆頭埋了,稱之為「退筆冢」。
原文:
永公住吳興永欣寺,積年學書,後有禿筆頭十瓮,每瓮皆數石。人來覓書並請題額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之穿穴,乃用鐵葉裹之。人謂為「鐵門限」。後取筆頭瘞(yì)之,號為「退筆冢(墳)」。
19、匡衡鑿壁借光
匡衡很勤學,但沒有蠟燭,鄰居有蠟燭卻照不到(他的房間)。匡衡於是就在牆上打了一個洞用來引進燭光,用書映著光來讀書。當地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裡十分富有,書又很多,匡衡就給他家作僱工,辛苦勞動而不要求報酬,主人感到奇怪,就問匡衡,匡衡回答說:「希望可以讀遍主人的書。」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匡衡)終於成了大學問家。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20、張溥與「七錄齋」
張溥小時侯喜歡學習,所讀的書必定親手抄,抄完了,朗誦一遍,就(把所抄的)燒掉;再抄,象這樣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筆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繭。冬天皮膚因受凍而開裂,每天用熱水浸好幾次。後來命名讀書的書房叫「七錄」…… 張溥作詩和寫文章非常快。各方來索取的,(張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揮筆,馬上就完成,因為這樣所以(張溥)的名聲在當時很高。
原文:
(張)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讀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溥詩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對客揮毫,俄頃立就,以故名高一時。
21、晉平公炳燭而學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七十歲了,想學習(音樂),恐怕已經晚了。」師曠說:「為什麼不點燃蠟燭學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卻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盲眼的我怎麼敢戲弄大王呢?我聽說,年輕時喜歡學習,好像初升太陽的陽光;壯年時喜歡學習,好像日中的陽光;老年時喜歡學習,好像點燃蠟燭的光亮。(擁有)蠟燭的光亮,與摸黑走路比,哪一個更好呢?」平公說:「說得好啊!」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22、高鳳專心致志
高鳳,字文通,家裡把種田作為職業。妻子曾到田地(勞作),在庭院里曬麥,讓高鳳看守著雞。正值天下著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誦讀經書,沒有發覺雨後地上的積水使麥子流走了。妻子回來感到驚訝詢問,高鳳才醒悟過來。
原文:
高鳳,字文通,家以農畝為業。妻常之田,暴麥於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乃省。
23、葉廷圭與《海錄》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學習,四十多年,不曾放開書卷,拿著它吃東西嘴裡覺得香甜,疲倦時用它當枕頭。士大夫家有與眾不同的書,借來的沒有不讀的,讀的沒有讀完全篇不會終止。常常遺憾沒有錢財,不能全部抄寫。在那麼多書里,分出幾十大冊,選擇其中有用的親手抄下來,取名為《海錄》。
原文:
余幼嗜學,四十餘年未嘗釋卷,食以飴口,怠以為枕。士大夫家有異書,借無不讀,讀無不終篇而後止。常恨無資,不能盡傳寫,間作數十大冊,擇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錄》。
24、為人大須學問
唐太宗對房玄齡說:「做人非常需要學習與求問。我過去因為許多凶敵沒有平定,東征西討,親自參與軍事,沒有空暇讀書。近來,到處安靜(沒有紛亂),人在殿堂,不能親自拿著書卷,(就)命令別人讀給我聽。做國君,做臣子及做父做子的道理,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書里。古人說:『不學習,一無所知,處理事情只有煩惱。』不只是說說,回想年輕時的處事行為,很是覺得不對。」
原文:
(唐)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凶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雲:『不學,牆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
25、任末好學勤記
任末十四歲,學習沒有固定的老師,背著書箱不怕路途遙遠,危險困阻。常常說:「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成功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小草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昏暗(的話)就綁麻蒿來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寫在他的衣服上,來記住這件事。一同求學的人十分喜歡他的勤學,便用干凈的衣服交換他的臟衣服。(他)不是聖人的話不看。快死時告誡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的人,即便是活著,只不過是行屍走肉罷了。」
原文: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凈衣易之。非聖人之言不視。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26、王充市肆博覽
王充少年時死了父親,家鄉人都說他對母親很孝敬。後來到了京城,在太學學習從業的本領,拜扶風班彪為師。王充愛好廣泛,瀏覽而不拘泥於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窮沒有書,經常去逛洛陽街上的書店,看人家所賣的書,看一遍就能背誦,於是(他)廣泛地弄通了眾多流派的學說。後來回到家鄉,退居在家教書。
原文:
(王)充少孤,鄉里稱孝。後到京師,受業太學,師事扶風班彪。好博覽而不守章句。家貧無書,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博眾流百家之言。後歸鄉里,屏居教授。
27、歐陽修「三上」作文
錢惟演(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什麼嗜好。在西京洛陽的時候,曾經對僚屬說:平生唯獨愛好讀書,坐著讀經書、史書,睡者則讀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種雜記,入廁的時候則讀小令。所以從未把書放下片刻。謝絳(謝希深)曾經說:「和宋公垂一起在史院的時候,他每次入廁一定帶上書,古書之聲,清脆響亮,遠近都能聽見,好學竟到了如此地步。」我因此對謝絳說:「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半在『三上』,即馬上、枕上、廁上。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好好構思啊。」
原文: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琅然聞於遠近,其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
28、林逋論學問
求學的人提問,不光要聽師長的論說,還一定要了解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還要實踐師長所教誨的事。這其中,既能向師長請教、又能跟朋友探討,是求學的人最實在的事情。這是因為學習是為了學習做人的道理,提問是為了弄清學習中的疑難。作為一個人不能不學習,學習就當然不能不提問。
原文:
學者之問也,不獨欲聞其說,又必欲知其方:不獨欲知其方,又必欲為其事。而以既問於師,又辯諸友,為當時學者之實務。蓋學以學為人也,問以問所學也。既為人則不得不學,既學之則不容不問。
29、歐陽修誨學
(如果)玉不雕琢,(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㈦ 新編,的文言文用四個字,怎麼表達.
1245
㈧ 新編高中文言文助讀的原文和翻譯(71~~~100)
71 王坦直言驚益王
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兒子,叫趙元傑。曾經修建了一座假山,召集僚屬飲酒,眾人都誇贊假山,而姚坦卻獨自低著頭。益王強迫他看(假山),他說:「我(在這里)只看到血山,根本沒看到什麼假山。」益王很驚訝,問他(只看到血山的)原因,姚坦說:「我在田間時,看見州縣的官吏督促交稅,上下一起逼迫,父子兄弟被鞭打痛苦不堪,血流滿身。這座假山都是用百姓租稅築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麼呢?」當時(太宗)皇帝也在修建假山,還沒完成,聽到姚坦的話之後馬上命人砸毀(假山)。
72餓死不吃「嗟來之食」
齊國出現了嚴重的飢荒。黔敖在路邊准備好飯食,以供路過飢餓的人來吃。有個飢餓的人用袖子蒙著臉,無力地拖著腳步,莽撞地走來。黔敖
左手端著吃食,右手端著湯,說道:「喂!來吃吧!」那個飢民揚眉抬眼看著他,說:「我就是不願吃嗟來之食,才落地這個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終於餓死了。
73「殿上虎」劉安世
安世身材魁偉,容貌端莊,聲如洪鍾。起初任命為諫官,還未受命,回到家裡對母親說:「朝廷不因為我安世不賢,讓我任諫官。倘若就任這個官職,那就要有膽識也敢於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以自己的生命來擔負起職責。如果冒犯了皇上,災禍貶官就會立刻到來。皇上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如果說我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當可以避免任此官職。」母親說:「這就不對了。我聽說諫官是皇上面前的敢於直言諍諫的重臣,你父親一生都想做這樣的官卻未能做到,而你有幸任此官職,你應當獻出生命來報效國家的大恩。縱使遭罪被流放,不論遠近,我一定會隨你去的。」(安世)於是接受了官職。他在職多年,神色嚴肅立於朝廷之上,主持公道。他當面指斥,在朝廷上諫爭,有時碰上皇上大怒,(他)就握著手板退一步站立,等皇上怒氣稍解,再上前爭辯。旁邊陪侍的人在遠觀看,縮著頭害怕得身上冒汗,把他稱作「殿上虎」,一時間沒有人不敬仰他。
74 婁師德與狄仁傑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作相國。狄仁傑一直排斥婁師德,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
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婁師德提拔。」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容忍!而婁公從來沒有驕矜的表現。」
75 司馬遷贊李廣
《論語》講:「一個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他自己行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聽從。」這正好用來說明李將軍。我看李將軍誠誠懇懇嚴肅認真,像一個質朴的鄉下人,不善於講漂亮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普天下的人,不論是認識他的還是不認識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這是因為他那忠誠朴實的品德,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士大夫面前啊。諺語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話講的雖是平常小事,卻說明了一個大道理。
76何岳得金不昧
秀才何岳曾經在夜間走路時,撿到銀子二百多兩,不敢和家裡人說這件事,擔心家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第二天早晨他帶著銀子回到拾到銀
子的地方,看見一個人回來尋找。何岳問他那人銀子的數目和封存標識,回答全都符合,於是就把銀子還給了他。那個人要分一些銀子給他來感謝他,何岳就說:「我拾到銀子而別人又不知道,銀子全都可以成為我的財物啊,我為什麼要貪圖這幾兩銀子的好處呢?」那個人感謝了他才就離去。何岳曾在當官的人家教書的時候,那個當官的人有時要去京城,寄存一個箱子給何岳,箱子裡面有幾百兩銀子。告訴何岳等有機會的時候再來取回。他一離開就是幾年,沒有任何消息。何岳聽說那官員的侄子有別的事到南方來,就把箱子交給那官員的侄子托他帶回給那位去京城官員了。何岳是一位窮秀才,他撿到銀子就還給別人,短時期內不起貪心還可以勉勵:但那官把銀子寄在他家多年,卻毫不動心,這種高尚的品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77
錢金玉做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道光壬寅年間(1842年)鴉片戰爭爆發。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阻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為什麼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後,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到了東炮台陷落後,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台。錢金玉奮勇指揮戰斗,浴血奮戰幾個小時,左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後退。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裡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為我母親擔心。」不久,一顆槍彈飛來,擊中了左胸,他於是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大呼「賣國賊害了國家」而不停。
78
鄭玄想注《春秋傳》,還沒有完成。有事外出,與服子慎(虔)不期而遇,同住一個客店,起初彼此互不認識。服虔在客店外的車上和別人談
論自己注這部書的想法。鄭玄聽了很久,覺得服虔的見解多數和自己相同。於是走到車邊,對服虔說:「我早就想注《春秋傳》,目前還沒完成。聽了您剛才的話,看法大多與我相同。現在,我應該把自己所作的注全部送給您。」這就是服氏《春秋注》。
79
唐英公李績,身為僕射,他的姐姐病了,他還親自為她燒火煮粥,以致火苗燒了他的胡須和頭發。姐姐勸他說:「你的妾那麼多,你自己為何要這樣辛苦?」李回答說:「難道真的沒有人嗎?我是想姐姐現在年紀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即使想長久地為姐姐燒火煮粥,又怎麼可能呢?」
80
都御史海瑞,死在官衙的屋子裡。在南京做官的同鄉人,只有戶部蘇民懷一個人。蘇民懷檢查清點海瑞做官的俸祿,竹箱中只有八兩銀子,兩丈麻布,幾件舊衣服罷了。像這樣的都御史怎麼會多呢?王鳳洲對海瑞評價說:「不怕死,不愛錢,不結黨。」這九個字寫全了海公的一生,即使千言萬語贊揚他,能勝過這評論嗎?
81
墨家有一個領袖叫腹朜(月改黃),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國的惠王(對他)說:「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沒有別的兒子。寡人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你的兒子了。先生你這件事就聽我的吧。」腹朜(月改黃)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說:『殺人的人處死,傷人的人處刑。』這是用來禁止殺人和傷人。而禁止殺人和傷人的法,是天下(人應該遵守)的大義啊。王您雖為了他開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殺他,腹朜(月改黃)我卻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腹朜(月改黃)不聽惠王的,還是殺了兒子。兒子,每個人私人所愛啊,忍受私利而行大義,領袖[腹朜(月改黃)]可說是公道啊。
82
太原有個叫閔仲叔的人,世人都說他是有氣節的人,即使是周黨那樣廉潔清高的人也自以為不如閔仲叔。周黨見到閔仲叔口中含著菽蘭來喝水,給他生蒜,閔仲叔接受了卻沒有吃。建武年中,閔仲叔受司徒侯霸的徵召做了官。等到他上任,司徒侯霸不用政事來問他,只是讓他做一些出力的活兒罷了。仲叔悔恨地說:「開始受到您的任命時,我又高興又害怕,現在見到了您,我既沒有了興奮也沒了恐懼。如果您覺得仲叔才智不足以來談論政事,您就不應該徵召我來做官。既然徵召我來卻又不用我,是浪費了。」於是他辭去官職,扔下官印走了。
83
楊震小時候很好學……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84
晉平公問祁黃羊說:「南陽這個地方缺個長官,誰適合擔任?」祁黃羊答道:「解狐適合(補這個缺)。」平公說:「解狐不是你是的仇嗎 ?」(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仇人(誰)。」平公(稱贊)說:「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稱贊(任命解狐)好。過了一些時候,平公又問祁黃羊說:「國家少個掌管軍事的官,誰擔任合適?」(祁黃羊)答道:「祁午合適。」平公說:「 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問(誰)適合,不是問我的兒子是(誰)。」平公(又稱贊)說:「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稱贊(任命祁午)好。孔子聽到了這件事,說:「祁黃羊的話,真好啊!(他)薦舉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薦舉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開自己的兒子,祁黃羊可以稱得上是大公無私了。」
85
宋濂曾經在自己的家中與客人飲酒,皇帝派人進行秘密的監視。第二天,皇帝問:在座的賓客是哪些人?吃了什麼食物?宋濂一一將事實回答。皇帝笑著說:好啊,你沒有欺騙我。皇帝曾經私下召見大臣們,向他們詢問朝廷的官員是好是壞,宋濂只列舉那些好的來回答。他說:「那些好的官員能和我友好相處,所以我知道他們。那些不好的官員,我不了解他們。」
86裴佶姑父外廉內貪
唐朝人裴佶,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裴佶小時候,他姑夫在朝中為官,官聲很好,被認為是清官。一次,裴佶到姑夫家,正趕上姑夫退朝回來,深深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崔昭何許人也,眾口一致說他好。一定是行賄了。這樣下去,國家怎麼能不混亂呢。」裴佶的姑夫話還未說完,守門人進來通報說:「壽州崔刺史請求拜見老爺。」裴佶的姑夫聽了後很是生氣,呵斥門人一頓,讓門人用鞭子將崔刺史趕出府門。過了很長工夫,這位崔刺史整束衣帶強行拜見裴佶的姑夫。又過了一會兒,裴佶的姑夫急著命家人給崔刺史上茶。一會兒,又命准備酒宴。一會兒,又命令做食飯。送走崔刺史後,裴佶的姑姑問他姑夫:「你為什麼前邊那麼踞驕而後又那麼謙恭?」裴佶的姑夫面帶有恩於人的神色走進屋門,揮手讓裴佶離開這里,說:「去,到學堂休息去。」裴佶出屋還沒走下門前的台階,回頭一看,見他姑夫從懷中掏出一張紙,上面寫著:贈送粗官綢一千匹。
87李林甫口蜜腹劍
李林甫為宰相後,對於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和功業在自己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或官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由文學才能而進官的士人。有時表面上裝出友好的樣子,說些動聽的話,而暗中卻陰謀陷害。所以世人都稱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88秦檜專橫跋扈
秦檜到了後來權勢更加厲害,平時都有幾個軍士,穿著黑衣手持棍棒站在秦府門口,走過路過的人稍微朝門里看幾眼,就會受到訓斥。一次生病沒來早朝,那天皇上一個人在,不敢說他什麼不是,就一直在贊頌他。第二天他來早朝,突然問皇上聽說昨天說了很久,不知道講了什麼,皇上就說我只是贊頌了你的功德,別的沒講 秦檜嬉笑著說:"很好`!"原來已經唆使官員上奏,皇帝恐懼地回去了.才回去彈章副本已經來了.秦的狠毒竟然會如此
89治國猶栽樹
貞觀九年,唐太宗對侍臣說:「以前剛剛平定了京師,宮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沒有一個院子不是滿滿的。隋煬帝仍舊不滿足,並且東西討伐,用盡兵力發動戰爭,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導致了滅亡。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因此我從早到晚孜孜不倦,只是希望清清靜靜,那麼天下就會平安無事,不時興徭役,穀物豐收,百姓安居樂業。治理國家就像種樹一樣,根基不動搖,才會枝繁葉茂。帝王能做到清靜,百姓怎麼會不安居樂業呢?
90治國必先富民
大凡治國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貧窮就難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於鄉居而愛惜家園,安鄉愛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懼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貧窮就不安於鄉居而輕視家園,不安於鄉居而輕家就敢於對抗君上而違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難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國家往往是富的,亂國必然是窮的。因此,善於主持國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來,然後再加以治理。
91
德宗向陸贄詢問當今最為急切的事務。陸贄認為,往日導致變亂,是由於上下之情不相通。勸說德宗接觸下情,聽從諫諍。於是他進上章疏,大略是說:「臣認為當今最為急切的事務,在於詳細察明眾人的心志,若是人甚為希圖的,陛下先去施行它,眾人甚為憎惡的,陛下先去除掉它。陛下所希圖和憎惡的與天下人相同,而天下人不肯歸向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沒有的。一般說來,治與亂的根本,與人心密切相關,何況正當變故發生、人心動搖時,處於危貽疑慮、人心向背的關頭!人心歸向,那就會萬事振興;人心離異,那就會萬事傾危。陛下怎麼能不審察眾人的心志,與他們同好同惡,使民眾嚮往歸附,以安定國家呢!這一點就是當前所最為急切的啊。」
92
齊威王召見即墨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指責你的話傳來。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卻是田土開辟整治,百姓豐足,官府無事,東方因而十分安定。於是我知道這是你不巴結我的左右內臣謀求內援的緣故。」便封賜即墨大夫享用一萬戶的俸祿。齊威王又召見阿地大夫,對他說:「自從你到阿地鎮守,每天都有稱贊你的好話傳來。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見田地荒蕪,百姓貧困飢餓。當初趙國攻打鄄地,你不救;衛國奪取薛陵,你不知道;於是我知道你用重金來買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說好話!」當天,齊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說好話的左右近臣。於是臣僚們毛骨聳然,不敢再弄虛假,都盡力做實事,齊國因此大治,成為天下最強盛的國家。
93
濮州的刺史龐相壽因為貪污而被解除職任,自己說曾經在唐太宗作秦王是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憐他,想讓他重新歸來擔任(職務).魏徽規勸說:" 秦王身邊宮內宮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賴親情私交,足以使善良的人害怕."皇上開心的接納了他,對相壽說:"我今天總秦王,是一府的王,現在居於重要的地位,是整個國家的主人,不能夠獨自偏私故人,魏徽等大臣所堅持的是對的,我怎敢違背!"皇上賜他帛之後打發他走,相壽流著眼淚而去.
94
滕文公問道:「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的中間,侍奉齊國呢,還是侍奉楚國呢?」 孟子回答道:「謀劃這個問題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說,就只有一個辦法:深挖護城河,築牢城牆,與百姓共同守衛,百姓寧可獻出生命也不逃離,這樣就好辦了。」
95
一天,齊景公問晏子說:「對一個國家來說,最大的憂患是什麼呢?」晏子回答道:「最大的憂患的社廟的老鼠。」齊景公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意思呢?」晏子回答說:「社廟的牆壁是把許多木條聯結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老鼠喜歡到那 里寄居。人們想要消滅它們,用火去熏,怕燒壞木頭;用水去灌,又怕毀壞泥牆。因此,老鼠憑借這個,作威作福,使人們很難根除。說到國家,也有社鼠,就是國君親信的那些小人。他們在朝中隱瞞善惡,蒙蔽君王;在外賣弄權勢,欺壓百姓。如果不殺掉這種人,就會釀成禍患,但要殺他們,他們則是國君的寵臣,國君的心腹,人們無可奈何。這些人實在是貽 害國家而又難以根除的社鼠啊!」
96
唐太宗在翠微殿,問侍臣:「自古以來的帝王,雖平定中原華夏,但不能使西北方少數民族臣服。我才能不超過古代帝王,而成績比他們大,不知什麼原故。請你們坦率說說。」群臣都說:「陛下功德像天地一樣廣大,其他萬事萬物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唐太宗說:「不能這么講。我之所以有如此功勞,不過做到五條罷了:一是自古帝王多忌妒勝過自己的人,我見別人優點,把它當作自己的優點對待,好像自己優點一樣。二是每人的行為能力,不能十全十美,我棄其短取其長。三是一般的君主,看到好的,恨不得把他抱在懷中;看到不好的,恨不得把他推到深淵之中。而我見賢才,則尊敬他;見表現不好的人,則從愛護的角度教育他。使賢與不賢的人都各得其所。四是君主多半不喜別人當面批評,對直言者暗中加害或公開打擊,沒有那個朝代不這樣。而我即位以來,直言者比比皆是,沒有一人因此而免職。五是傳統以漢族為貴,歧視少數民族,而我一視同仁加以愛護,所以少數民族依靠我,像依靠父母一樣。以上五條,是我能有今天成就的原因。」
97
貞觀(李世民年號)三年,太宗(李世民)對司空(官職)裴寂說:「每當有人呈上奏報的摺子,內容很多,(看不過來時)我總是把摺子粘在牆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這種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設法做到了解臣子們要表述的情況。常常思考政事,有時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們這些臣工們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來報答我的心意。」
98
戊子,皇上對侍奉的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集》,文章語句深奧,也認為堯、舜好,桀、紂不好,但他做事為什麼相反呢?」魏徽說:「君王即使品格高尚,天資聰明,尤其當自己弱時接受別人的幫助;因為智者獻出他們的謀略,勇者竭盡他們的力量。隋煬帝憑他的才智,驕傲,固執己見,因此口重誦堯、舜而做桀、紂的行為,當不知道(他的過錯)以至於導致滅亡。」皇上說:「以前的不遠,我應該以此借鑒。」
99
唐太宗:「房玄齡跟隨我平定天下,冒著百死一生的生命危險,可見創業之困難。魏徵與我治理天下,擔心我因富貴而驕傲,因驕傲則怠惰,怠惰的話則有亡國的危險,可見守成也是不容易的事。然而創業的不易,已經過去;守成的困難,還需要各位和我一起戒慎行事。」
100
子奇十六歲的時候,齊國的國君派(他)去治理阿縣。不久,齊君反悔了,派人追趕。追趕的人回來說:「子奇一定能夠治理好阿縣的,同車
的人都是老人。憑借老人的智慧,由年輕的人來作最終決定,一定能治理好阿縣啊!」子奇治理阿縣,把兵庫里的兵器鍛造成為耕田的農具,打開糧倉來救濟貧窮的人民,阿縣治理得整整有條。魏國的人聽說小孩子治理阿縣,兵庫里沒有武器,糧倉里沒有積糧,於是就起兵攻打(齊國)阿縣,阿縣的人父子兄弟相互鼓勵,以自己家的兵器打敗了魏國軍隊。
㈨ 新編初中文言文助讀
37、老婦智斗遼敵
端拱中,有嫗獨止店上.會一虜至,系馬於門,持弓矢坐定,呵嫗汲水.嫗持綆缶趨井,懸而復止,因胡語呼虜為王,且告虜曰:"綆短,不能及也.嫗老力憊,王可自取之."虜因系綆弓抄,俯而汲焉.嫗自後推虜墮井,跨馬詣郡.馬之介甲具焉,鞍之後復懸一彘首.常山民吏觀而壯之.
譯文:
端拱年間,有個老婦人獨自留在(唐河)店裡。不一會,有一個遼兵來了,把馬系在門前,拿著弓箭坐著,大聲叫老婦人幫他打水。老婦人拿著井繩和水桶去井邊, 剛把井繩放下去卻停住了,用遼語稱呼遼兵為「大王」,就對遼兵說:「井繩短,不夠打到水。我年紀老力氣又不夠,請大王自己打水吧。」遼兵就拿著井繩系住弓 的一頭,俯下身子打水。老婦人從後面把遼兵推入井中,騎上遼兵的馬跑到郡城。一路上老百姓觀看並稱贊她勇敢。
38、蘇武牧羊北海上
蘇武為漢使匈奴,為單於留,使衛律治之。百般脅誘,武終不屈。衛律白單於,單於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無飲食。天雨雪,武嚙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徒武北海上無處,使牧羝。曰:羝乳乃得歸。武既止北海上,掘野鼠之藏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十九年乃歸。
譯文:
蘇武替漢朝出使匈奴,被單於留下,讓衛律處置他。衛律百般威脅誘惑,蘇武始終不屈服。衛律告訴單於,單於更加想要讓蘇武投降,就把蘇武幽禁在大窯之中,沒有飲水和食物。天上下雪,蘇武咬著雪,和毛氈一起咽下,幾天都沒有死,匈奴以為他是神人。於是把蘇武遷徙到北海沒有人的地方,讓他牧養公羊。說:「公羊生下小羊羔才能回來。」蘇武到了北海,挖掘野鼠收藏起來吃,拄著天子授予的符節牧羊,睡卧起身都帶著。十九年才得以回到漢朝。
㈩ 急!《新編初中文言文助讀》!
文:
葛洪,丹陽人,家種貧窮請不起僕人,家裡的籬笆壞得不像也不修理,他常常披著破衣內出門容,穿著草衣回家。中數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毀了,他就背起書簍步行到別人家抄書,他買柴火買紙抄書,點燃柴草讀書葛洪,丹陽人,貧無童僕,籬落不修,常披榛出門,排草入室。屢遭火,典籍盡,乃負笈徒步,借書抄寫,賣薪買紙,然火披覽。
譯。 葛洪,丹陽人,貧無童僕,籬落不修,常披榛出門,排草入室。屢遭火,典籍盡,乃負笈徒步,借書抄寫,賣薪買紙,然火披覽。
譯文:
葛洪,丹陽人,家種貧窮請不起僕人,家裡的籬笆壞得不像也不修理,他常常披著破衣出門,穿著草衣回家。家中數次失火,收藏的典籍都被焚毀了,他就背起書簍步行到別人家抄書,他買柴火買紙抄書,點燃柴草讀書。
我來評論>>
我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