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學探究專題
① 化學 舉例說明你對科學探究基本環節的認識
課程解讀
一、學習目標:
1. 了解科學探究的步驟和方法。
2. 掌握實驗室常用的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尤其要掌握刻度尺的測量方法和讀數;測量長度的幾種特殊方法。
3. 學會設計實驗方案並會對方案進行評估。
二、重點、難點:
重點:
1. 用刻度尺測長度的方法。
2. 刻度尺的讀數方法以及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
3. 探究活動的步驟和方法設計。
難點:
1. 能通過日常經驗或參照有關物品粗略估測長度。
2. 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並學會記錄、分析數據。
3. 選擇適當的實驗方法,會對活動過程進行反思。
三、考點分析:
本部分內容在期末考試中約佔18%的比例,考試中設以下幾個考點,具體如下:
內容
具體考點
考核要求
考查形式和方法
分值
走進實驗室:學習科學探究
奇妙的物理現象
了解
選擇題
2
科學探究的七要素
應用
實驗探究題
3
測量是實驗探究的重要環節
長度的國際單位制單位、單位換算
理解
計算或選擇題
3
測量的工具
掌握
實驗探究題
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掌握
實驗探究題
3
誤差
綜合應用
選擇題或實驗探究題
2
活動:降落傘比賽
一些常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控制變數法、轉換法、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化實驗等。
綜合應用
選擇或實驗探究題
2
知識梳理
一、科學探究的七要素
科學探究要素
對科學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提出問題
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觀察中發現與物理學相關的問題;從物理學角度較明確地表述這些問題
猜想與假設
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
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嘗試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所需器材,嘗試考慮影響問題的主要因素,選擇合適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通過公共信息資源收集資料或閱讀簡單儀器說明書,按書面說明操作實驗儀器,正確記錄數據。
分析與論證
描述實驗數據或相關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整理、比較,利用數理結合等形式分析數據,進行簡單的因果推理。
評估
對實驗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反思;注意探究活動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發現新的問題,改進實驗方案。
交流與合作
撰寫實驗報告,反思他人意見,改進自己的實驗方案。
二、長度的單位和單位換算
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為:1km=103m;1dm=10-1m;25px=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三、基本測量工具
測量儀器
實物圖
所測物理量
刻度尺
長度
天平
質量
秒錶
時間
溫度計
溫度
電流表
電流
電壓表
電壓
彈簧測力計
力
量筒、量杯
體積
四、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 三觀察:(如左下圖)
(1)認識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看其是否磨損;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2. 三會:(如右上圖)
(1)會放:測量時,被測物體的一端與零刻度線對齊,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
(2)會讀:視線要正對刻度線,估讀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3)會記:既要記錄准確值又要記錄估計值,還應註明單位。
五、誤差
誤差
錯誤
產生原因
儀器精密度不夠或實驗方法不完善;觀察者估讀時的偏差或環境對儀器的影響。
由不遵守實驗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記錄實驗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
是否可以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區分方法
無錯誤的實驗數據比較接近真實值。
錯誤的數據遠遠偏離真實值。
減少或避免的方法
選用更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如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遵守實驗儀器的使用規則,認真記錄實驗數據。
六、控制變數法等實驗方法
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數)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數)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轉化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出每個變數與要研究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它是我們以後進行科學探究時最主要的實驗方法。
典型例題
知識點一:科學探究
例1:王剛同學根據石頭在水中下沉的現象想到:石頭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並設計和進行了實驗。在上述過程中,「石頭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屬於科學探究中的( )
A. 提出問題 B. 猜想與假設
C. 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 D. 分析與論證
思路分析:
1)題意分析:這是一道關於科學探究步驟的中考題。目前中考的新趨向是對科學探究各個環節的考查,因此回答此類題目的基礎是掌握科學探究的內容和環節。
2)解題思路:科學探究主要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合作等幾個環節。本題中王剛同學根據石頭在水中下沉的現象,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石頭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那麼接下來他所想到的「石頭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就屬於科學探究的下一個環節:猜想與假設。
解答過程:B
解題後的思考:解答此類科學探究環節的題目的關鍵是:牢固掌握科學探究的內容和基本環節。
例2:小明在探究「可能影響影子大小的因素」時,設計了這樣的實驗,保持橡皮到其後屏幕之間的距離不變,把手電筒打開後放在距離橡皮前不同的位置(625px、500px、375px、250px、125px)處,分別測量橡皮在屏幕上所形成的影子的長度,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
手電筒到橡皮的距離/cm
影子的長度/cm
25
6.4
20
6.7
15
7.4
10
8.1
5
9.8
(1)小明在此實驗中探究的是影子的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關系。
(2)此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思路分析:
1)題意分析:這是一道關於科學探究方法的實驗題。科學探究方法靈活多樣,比如,控制變數法、轉換法、模型法、等效替換法、理想化實驗等。這道題主要考查的是控制變數法的使用及對實驗數據的分析。
2)解題思路:影響影子大小的因素很多。在此實驗中,小明控制橡皮和屏幕間的距離不變,改變手電筒與橡皮間的距離,所以探究的是影子的大小與發光體到障礙物之間的距離的關系,研究此問題時運用了控制變數法。
解答過程:(1)發光體到障礙物之間的距離 (2)控制變數
解題後的思考:這道題主要考查同學們科學探究過程和科學探究方法。除了對科學探究過程的基本環節進行識記和理解外,還要學會這種尋找物理規律的過程與方法。
小結:這一章中最關鍵的是要學會科學探究的環節和基本手段。我們要堅持以這種方法去認識生活中的現象,尋找現象中的規律。這樣在以後的物理學習中就能 「以不變應萬變」了。
知識點二:長度單位和換算
例1:「納米」是一種比較小的長度單位,1nm=10-9m,納米技術就是以0.1nm~100nm這樣的尺度為研究對象的前沿科學,目前我國在納米技術的研究方面已躋身於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 )
A. 一個人的身高 B. 物理課本的長度
C. 一座山的高度 D. 一個籃球場的長度
思路分析:
1)題意分析:本例考查了長度的單位以及單位換算方面的知識。還間接考查了同學們的估算能力。
2)解題思路:由題目中的進率可知,1nm=10-9m,則1.76×109nm=1.76×109×1nm=1.76×109×10-9m=1.76m,一個人的身高大約在1.70m左右,物理課本長度大約在650px左右,一座山高度為幾百到幾千米,一個籃球場的長度約為幾十米。
解答過程:A
解題後的思考: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是哪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為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先把系數寫上,若是大單位到小單位則乘以進率,若是小單位到大單位則除以進率,帶上單位。簡稱「數不變,單位換,進行算」。
例2:下表是國家標准鞋碼與腳長的對照表,表中「光腳的長度」的單位是( )
鞋的尺碼
36
37
38
39
40
光腳的長度
230
235
240
245
250
A. m B. cm C. nm D. mm
思路分析:
1)題意分析:本例是一道考查學生應用物理概念和規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中考題。要求我們了解周圍常見物體的大致長度。這就要求我們掌握1m、1dm、25px、1mm等的具體長度,再根據實際情況將相應的長度與長度單位進行比較,這是解決本題的關鍵。
2)解題思路:聯系生活實際可知,如果光腳的長度以m或dm、cm作單位的話,則腳的長度也太長了,而以nm作單位的話,則腳的長度也太短了。在這里,通過單位換算再聯系實際判斷可知,最合適的單位為mm,即光腳的長度為500px多一點。
解答過程:D
解題後的思考:選擇合適的單位,並換算成最為熟悉的具體長度,再將實際情況與理論聯系起來,就能判斷出單位選擇的正確與否。
小結:解決此類生活聯系物理的有關單位換算的題目時,一定要先進行單位換算,原則是:「數不變,單位換,進行算」。再將實際情況與相應的長度單位進行比較,經過分析判斷得出相應的結果,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這是學習物理學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
知識點三: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讀數和測量誤差。
例1:如圖所示,用一把刻度尺測量小木塊的長度,指出圖中的錯誤。
思路分析:
1)題意分析:本例考查的是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解題思路: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時,刻度尺要放正,用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或某一清晰的刻度線與被測物體的一端對齊;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相垂直。
解答過程:(1)刻度尺的位置沒有放正;(2)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
解題後的思考:認真對照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學會應用。在解題時還要注意,指出錯誤時,若題目沒有要求改正錯誤,則一般不要去糾正。
例2: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是每個同學必須掌握的一項實驗操作技能。物理課上,老師提供了一個長方體,朱明同學的測量過程如圖,他所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測量結果記錄為________cm。為了減小實驗誤差,他接下來的步驟應該是_______________,其餘兩次測量結果如下表:
實驗次數
記錄的數據/cm
物體的長度/cm
1
2
2.89
3
2.92
請你將最後的實驗數據記錄在表格中。
思路分析:
1)題意分析:本例主要考查同學們對刻度尺量程和分度值的認識以及對實驗數據的記錄、處理和誤差解決方法等能力的考查。
2)解題思路:通過觀察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測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線,而是75px的刻度線,物體末端對著的刻度線為147.5px,所以物體的長度為147.5px-75px=72.5px;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通常做法是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所以最後的實驗結果應該這樣記錄:L=(72.5px+72.25px+73px)/3≈72.575px≈72.5px,記錄的實驗結果一定要保留與原有數字相同的位數。
解答過程:1 2.90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2.90
解題後的思考: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時,所保留的位數一定要通過四捨五入法保留到估計數字所在的單位,這才具有一定的物理意義。
小結:對刻度尺讀數的考查在中考中時有出現,讀數時一定要注意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測量方法要正確。這是以後學習一些測量工具的基礎。
提分技巧
本講主要是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和探究方法以及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讀數等內容的復習提升,從應試策略上來說,做此類文字題時敘述要簡潔明了,過程要清楚,還要能善於從若干現象中發現本質問題。
在做刻度尺讀數的題目時,一定要注意估讀到准確值的下一位,還要注意選擇測量工具時要注意精確性和量程,另外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的使用。對於減小誤差計算平均值,要對每一次的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若有錯誤數據,則應剔除,平均值有效數字的位數應與每一次的測量結果保持一致,以反映測量的准確程度,計算時可多取一位,然後通過四捨五入法去掉尾數。
預習導學
通過本講的學習,我們已對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及簡單的長度測量工具比較熟悉。測量工具的學習和科學探究方法的使用對我們的物理學習有什麼意義呢?
在《趣味物理學》這本書中曾經介紹了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的飛行員在2000米的高空飛行時,發現身旁有一個像蟲子一樣的東西,他一把將其抓過來。令人吃驚的是,他抓到的是一顆飛行中的子彈。為什麼飛行員具有這么高超的本領呢?我們在什麼情況下也能具有這種能力?等我們學習完下一章以後,相信你的疑惑就會得到解答。
一、預習新知
(一)宏觀世界的運動
1. 什麼是機械運動?
2. 機械運動的判斷方法是什麼?
(二)微觀世界的運動
1. 物質的基本構成是什麼?它的直徑和體積如何?
2. 物質三態與其分子運動情況之間有什麼聯系?
3. 原子的基本結構是什麼?它們如何運動?
(三)運動的分類
運動可以怎樣分類呢?
(四)參照物
1. 什麼叫參照物?
2. 如何選擇參照物?
3. 選擇參照物對描述運動和靜止有何意義?
(五)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運動和靜止的辨別取決於什麼?
二、預習點撥
探究與反思
探究任務一:認識運動
【反思】(1)宏觀物體如何運動?
(2)微觀世界是怎樣構成的?它的運動情況如何?它與宏觀物質的存在有哪些聯系?
探究任務二:運動的描述
【反思】(1)運動怎樣分類?
(2)運動和靜止是怎樣判斷的?它們之間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
同步練習
(答題時間:45分鍾)
一、選擇題
1. 下列關於納米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 納米是一個長度單位,符號為nm。
B. 人們在納米尺度內發現了很多新的現象,給技術上帶來很多新進展。
C. 納米技術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D. 所有高科技產品都與納米技術有關。
2. 測得方凳的高度為1231.25px,可以判斷所選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為( )
A. 1mm B. 25px C. 1dm D. 無法判斷
3. 小妍家新買了型號為500px的壓力鍋(俗稱高壓鍋),媽媽說,家用壓力鍋有450px,500px,550px等型號,「型號為500px」指的是 ( )
A. 鍋身的直徑為500px B. 鍋身的周長為500px
C. 鍋身的橫截面積是500px D. 鍋的容積為500px
4. 如圖是小明用刻度尺測量一條形金屬片的情形,該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屬片的長度分別為( )
A. 25px 137.5px B. 25px 207.50000000000003px C.1mm 207.50000000000003px D. 1mm 70px
5. 某把刻度尺是用金屬製成的,這種材料受溫度影響很明顯(熱脹冷縮),那麼在嚴冬季節用它測量物體長度,其測量結果將 (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變 D. 無法判斷
6. 測量物體的長度時,所能達到的准確度取決於 ( )
A. 測量工具的種類 B. 測量工具的最大測量范圍
C. 測量工具的最小分度值 D. 測量方法是否正確
7. 下列有關誤差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誤差只能減小,而不能消除。
B. 測量時可以做到零誤差。
C. 測量過程中如果採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誤差。
D. 測量中的誤差大多是由測量時粗心造成的。
8. 一元硬幣的外觀是銀白色的,有同學認為它可能是鐵做的。在討論時,有同學提出:「我們可以先拿磁鐵來吸一下」,就「拿磁鐵來吸一下」這個過程而言,屬於科學探究中的( )
A. 假設 B. 論證 C. 實驗 D. 結論
二、填空題
9. 小明測量了一些數據,但是忘了寫單位,請你為其補上合適的單位
(1)小紅的身高為164.0_________;
(2)硬幣的厚度為2.5_________;
(3)人的頭發的直徑大約為80___________;
(4)你的手指甲的寬度約9__________;
(5)地球半徑約為6400____________。
10. 有兩位同學測同一支鋼筆的長度,甲的測量結果是320.5px,乙的測量結果為320px,那麼:
①若這兩位同學在測量時都沒有出現錯誤,則測量結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這兩位同學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都為mm,則_____同學的測量結果是錯誤的。
11. 某原子的半徑是4×10-10m,即_________nm,合________cm;從北京到哈爾濱的鐵路線長度為1388km,即____________m,合__________mm。
12. 如圖是某同學在使用刻度尺時的情形,請你指出其中的3處錯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將下圖中各測量結果填在相應的橫線上:
木板長度為_______________;銅絲直徑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一位同學用毫米刻度尺對同一物體測量了4次,測得的數值分別為60.25px、60.5px、85.25px、60.25px。
(1)4次測量過程中,發生測量錯誤的是__________,計算平均值時________(選填「要」或「不要」)去除該數據。
(2)該物體長度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____。
15. 有三個同學在家裡利用實驗器材探究紙片、塑料薄膜、棉布對電視機遙控信號的阻攔能力。他們探究的過程分別是:
A. 甲同學在自己家中,將紙片放在遙控器與電視機之間,手指按遙控器控制鍵,如果遙控器能對電視機起控製作用,則增加紙片層數。如此重復實驗,逐漸增加紙片層數,直到遙控器不能控制電視機為止,記下紙片的層數。
B. 乙同學在自己家中用塑料薄膜按與甲同學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記下塑料薄膜的層數。
C. 丙同學在自己家中用棉布按與甲同學同樣的方法進行實驗,記下棉布的層數。
他們的實驗結果已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
同學
使用材料
能完全阻擋遙控信號的最少層數
甲
紙片
14
乙
塑料薄膜
20
丙
棉布
10
他們的結論是:棉布與紙片和塑料薄膜相比,能更有效地阻擋電視機遙控器發出的遙控信號。
(1)三個同學的探究過程都存在一些問題,請你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
(2)請從指出的問題中選出一個並說明應如何改進?
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 D 2. A
3. A 分析:壓力鍋鍋身周長遠大於500px,選項B錯誤;選項C、D中橫截面積和容積的單位都不是cm,鍋身的直徑約為500px,故C、D錯,A正確。
4. D 5. B 6. C
7. A 分析:任何測量都存在誤差,誤差不可避免,錯誤可以避免;誤差是由測量工具的選擇、估讀的偏大或偏小以及測量環境等原因造成的,可以通過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來減小誤差。故B、C、D錯。
8. C
二、填空題
9.(1)cm;(2)mm;(3)μm;(4)mm;(5)km。
10. ①所選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②乙
11. 4×10-1;4×10-8;1.388×106;1.388×109
12.(1)零刻度線沒有對准被測物體的一端;(2)刻度尺的刻度線沒有緊貼被測物體;(3)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
13. 2.30cm 1.2mm
14.(1)85.25px 要;(2)60.25px
15.(1)沒有選擇同一台電視機(同一個遙控器)進行實驗;遮擋材料的位置不一致;遙控器與電視機的距離不一致等。
(2)任選一問題,其答案合理即可。
注意:此題考查了控制變數法的應用。
② 化學科學探究的步驟是什麼
查閱資料當然是化學探究的步驟之一,化學科學探究的步驟如下:
1、資料查閱和整理;
2、實驗方案設計;
3、實驗具體實施;
4、現象觀察及記錄;
5、現象及記錄數據的科學處理及分析;
6、重回第2步,完善方案和實驗,直到達到目的;
7、歸納、總結、升華——研究報告。
③ 化學科學探究基本環節包括
查閱資料
提出假設
實驗探究
結論分析
④ 當前初中化學科學探究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任了重要角色,取得了重要的成績。但是,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師自身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不斷改進,一邊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1.教學觀念比較陳舊。
雖然國家在不斷地提倡課程改革,學生的科學素養、全面發展才是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但很多老教師習慣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還是以應試教學為主,「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依然屢見不鮮。
2.教師知識儲備有限。
隨著課程的不斷改革和時代發展的需要,初中教材不斷改版。一些教師無法很快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知識更新比較緩慢。化學教師教學任務又重,一個老師擔任幾個班的教學,其是農村的一些老教師,本身年齡就比較大,學習新東西相對比較吃力,加上教學任務重,因此就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盡管教師隊伍在不斷更新和擴大,但是對於很多大學畢業的專業化學教師來說,理論知識雖然具備比較充分,但是實驗操作及教學經驗上又出現明顯不足。總之,教師自身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大因素。
⑤ 在初中化學中接觸過哪些科學探究
1.儀器的使用:
了解試管、試管夾、玻璃棒、酒精燈、燒杯、托盤天平、量筒、膠頭滴管(滴瓶)、鐵架台(含鐵夾、鐵圈)、集氣瓶、水槽、葯匙、燃燒匙、坩堝鉗、漏斗、長頸漏斗、燒瓶、錐形瓶和蒸發皿等儀器的名稱和圖形,了解上述儀器的用途和操作簡單原理。
2.基本操作:
(1)了解固體葯品和液體葯品的取用操作和原理。
(2)了解固體葯品的稱量和液體葯品的量取操作和原理。
(3)了解固體和液體葯品的加熱操作和原理。
(4)了解儀器連接的操作和原理。
(5)了解洗滌玻璃儀器的操作。
(6)了解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操作,理解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原理。
(7)了解排水和排氣集氣的操作,理解排水和排氣集氣的原理。
(8)了解配製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操作和原理。
(9)知道一般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
3.氣體的製取:
(1)掌握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反應原理、裝置、操作及其原理。
(2)掌握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裝置、操作及其原理。
4.物質的性質:
(1)了解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的測定裝置、操作,理解該實驗的原理。
(2)了解碳、磷、硫、鋁、鐵等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及操作注意事項。
(3)了解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現象、操作及原理。
(4)了解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和氧化鐵的反應原理、現象、裝置、操作及其原理。
(5)了解稀釋濃硫酸的操作和原理。
(6)了解白磷、濃硫酸、濃鹽酸、氫氧化鈉的保存方法。
5.物質的鑒別:
(1)掌握氧氣、二氧化碳、氫氣、鹽酸、硫酸、碳酸鹽的鑒別方法。
(2)能用pH試紙和酸鹼指示劑鑒別酸溶液和鹼溶液。
(3)了解農村常用化肥的鑒別方法。
(4)了解區分棉纖維、羊毛纖維和合成纖維(如腈綸)織成的布料的實驗方法。
6.混合物的分離:
(1)了解石油的分餾、空氣的分離的原理。
(2)了解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3)了解實驗室製取蒸餾水的裝置、操作和原理。
(4)掌握過濾和蒸發的裝置、操作和原理。
(5)知道粗鹽提純的操作和原理。
7.對科學探究的認識:
(1)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應該經歷提出問題、查資料、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觀察並記錄實驗現象和分析並得出結論等階段。
(2)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
8.對現象和原理的分析:
(1)能夠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並得出結論。
(2)能夠分析得出實驗葯品、儀器、裝置的選擇原理和實驗操作的原理。
9.填探究報告和歸納能力:
(1)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等書面方式比較明確地表述問題、探究過程、現象和結論。
(2)能依據一定的標准對物質及其變化進行簡單的分類。
(3)能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進行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
10.實驗方案的設計及評價:
(1)能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能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設,並對猜想或假設作出論證。
(3)能根據所要探究的具體問題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方案設計中體現控制實驗條件的意識。
(4)能從原理是否可行、操作是否簡便、是否符合經濟性原則等角度對化學實驗方案進行評價。
(5)能夠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
(6)能夠對探究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與他人的長處以及存在的不足,並提出改進的具體建議。
⑥ 初中化學實驗探究題的解題技巧
實驗探究題是對你的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一種考查。
首先,要尋找解題的突破口,比如特殊的顏色,如鐵離子是黃色的,亞鐵離子是淺綠色的;氯化銀和硫酸鋇是不溶於稀硝酸的白色沉澱等,這樣會縮小你思考的范圍。
然後,根據題目提供的信息從突破口往兩邊推測,如果兩條路都通了,就證明你做對了。
最後,是整理階段,看看你的推測從頭到尾能走通嗎,如果可以,就證明你做對了,
因為,沒有具體的題目,只能這樣泛泛的說
⑦ 化學中的「科學探究」有哪幾個過程
科學探究的過程一般有以下八個要素:
1.提出問題
從日常生活或化學學習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能清楚地表述所發現的問題.如探
究中,我們發現蠟燭燃燒時的火焰分為三層,可提出「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的溫度一樣高嗎?」等問題.
2.猜想與假設
對問題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與假設.如針對蠟燭燃燒時火焰的溫度,我們可作出如下的猜想或假設: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的溫度不同,其中外焰溫度最高等.
3.制定計劃
在老師指導下或通過小組討論提出驗證猜想或假設的活動方案.如驗證蠟燭燃燒時外焰溫度是否最高時,可用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約1s後取出,看哪一部分最先燒焦,以此確定火焰溫度最高的地方.
4.進行實驗
按照制定的計劃正確地進行實驗,注意觀察和思考相結合.
5.收集證據
獨立地或與他人合作,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表述出來.如:處於酒精燈外焰部分的火柴燒焦了,處於內焰部分的火柴略有變化,處於焰心部分的火柴沒有明顯的變化等,這些都是證明酒精燈火焰哪部分溫度最高或最低的證據.
6.解釋和結論
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肯定了假設或否定了假設,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7.反思與評價
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對探究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和不足,並提出改進措施.如除了用火柴外,還能用其他物質或方法證明蠟燭燃燒時各層火焰溫度的高低嗎?等等.
8.表達與交流
採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既要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又要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在具體的研究中,步驟可多可少視具體情況而定
⑧ 急求!化學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 七大步驟
1,提出問題 2,建立猜想和假設,3制定探究計劃 4,進行觀察和實驗 5,分析實驗結果內 6,得出結論 7,進行評估和容交流(對實驗結果和得出的結論)
這就是科學探究的7大步驟。
初中科學教材裡面的。望採納!謝謝!
⑨ 化學實驗和科學探究都離不開實驗裝置.根據下列裝置,回答問題:(1)用A裝置製取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1)如果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制氧氣就不需要加熱,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生成水和氧氣,要注意配平;實驗室是用鋅粒和稀硫酸在常溫下反應制氫氣的,氫氣難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如果收集乾燥的氫氣,只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如果實驗室使用稀鹽酸和金屬鋅製取的氫氣往往含有少量氯化氫氣體和少量的水蒸氣,要先除雜質再乾燥,因此所選裝置的順序為ABCE;故答案為:2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