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視事
視事shì shì
就職治事。多指官員到任開始處理政事,也可理解為辦公。
例句:《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
唐元稹《贈太保嚴公行狀》:「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視事,當絕俸。」
B. 「下車」「視事」「山陵崩」「乞骸骨」在 文言文中 意譯 成什麼意思
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
:
「您治理東阿很好啊!
臣愚,不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東阿了,希望能讓我告老還鄉,給有才能的人讓路
C. 文言文中的視字怎麼說
文言文中「視」來字的意思:自
①<動>看。《世態炎涼》:「其故人素輕買臣者入內視之。」
②<動>察看;視察。《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
③<動>治理;處理(公務)。《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
④<動>看待;對待。《六國論》:「子孫視之不甚惜。」
⑤<動>看顧;照看。《答司馬諫議書》:「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復不宜鹵莽。」
⑥<名>視力;目光。《庖丁解牛》:「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⑦<動>比較;比照。《五人墓碑記》:「其辱行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D. 視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議郎文言文翻譯
趙咨字文楚,東郡燕人。父親趙暢,曾做過博士。趙咨少年時期就死了父親,因有孝行而被州郡推舉為孝廉,他都不到任,延熹元年。大司農陳奇舉薦趙咨極孝順有修養,因襲(其父)升為博士。靈帝初年,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被宦官殺害,趙咨就稱病推辭離開。太尉楊賜特別徵召,讓他用幅巾為頭飾進出(官署),請他參與講論經典。被舉薦做高官,幾次遷升做了敦煌太守。因為多病免職回家,親自率領子孫種田養家糊口。盜賊曾經夜晚到趙咨家搶劫,趙咨害怕驚嚇了母親,於是先到門口迎接強盜,接著要求給他們准備飯食並道歉說:「老母親已年屆八十,生病需要體養,家中貧困,無隔夜之糧,請求稍微留下點衣服糧食。」妻子兒女和其他物品,全都沒有提出要求。強盜都慚愧嘆息,跪下告辭說:「我們太無理了,真不該侵擾賢良。」說完都跑出門去,趙咨追出去送給他們東西,但沒有趕上。從此趙咨更加出名。朝延徵召他做議郎,以病推辭不到任,皇上下詔急切責備,州郡官員以禮相送,前後多次,不得已才去應召。趙咨又被封為東海相。上任時,途經滎陽,縣令敦煌人曹暠,是趙咨過去舉薦的孝廉,在路旁迎接,趙咨卻不停留。曹暠送他到長亭,望著車輛過後的塵土沒有趕上,對主簿說:「趙君名聲很大,現在經過我的縣界我不拜見他,一定會被天下人恥笑!」於是丟掉印綬,追到東海,拜見趙咨後,辭職回家。他被當時的人推崇到了這地步。趙咨作官時清廉儉朴,計算時間領取俸祿,豪門大戶都畏懼他儉朴清廉的品德。作官司三年,因病請求免職,徵召為議郎。帶病到了京師,臨終時,告訴他的舊吏朱祗、蕭建等,讓他們採用薄殮素棺,有黃土墊底,想使屍體迅速腐朽,早歸後土,不要聽任子孫改變計劃。朱祗、蕭建送喪到家,(趙咨的)獨生子趙胤不忍心父親的屍體與黃土並合,想更改殯葬之法,朱祗、蕭建領會趙咨的臨終遺命,於是照辦,當時人稱趙咨為明達之人。
E. 令在古文中可作代詞 起令視事
不能。這里的「令」是「讓」的意思。
具體解釋一下「起令視事」。
起:用,起用。
令:讓。
「起令」是兩個連續動詞,即起用、並且讓……
視事:到職開始管理公務。
起令視事:起用為原職、並且讓他立即到職開始工作。
此句省略了兼語「其」,補充為:起且令(其)視事。
F. 文言文中的《明史王文傳》「起視事」怎麼解釋呢
文言文中的《明史王文傳》「起視事」,意思是起用他到職辦公。上下文是:英宗即位,版遷陝西按察使。遭權父憂,命奔喪,起視事。現代漢語的意思是:英宗即位,王文升任陝西按察使。遭逢他父親的喪事,朝廷命令他回家奔喪後,回來再起用他上任。
視事:舊時指官吏到職辦公。
G. 文言文翻譯: 1.視事期月,有詔征還,郡民道俗六百人詣闕請留,不許 2.嘗攜僧孺至市,道遇中丞
這是《梁書》里關於王僧孺的記述,這里不得不講講這一時代背景:南朝梁立國之後,王僧孺被徵召為臨川王後軍記室參軍,後又任南海郡太守,他期望在任上有所作為。南海作為梁國的對外門戶,過去的郡守只不過是坐地官商,從轉手貿易中謀取私利,中飽私囊。王僧孺有睹於此,不勝感概地說:昔日別人為蜀地長史,全身上下都沒有蜀地的出產物,我要留給子孫的,也將不是南海這個地方的出產。他著手扭轉吏制,頒布了《南海郡求士教》,以尋求賢材的佐助。
1.他在職辦公才一整個月,有詔書徵召他回去,南海郡里老百姓道俗人眾六百多人跑到朝堂去請留下他,但朝廷沒有答應。
2.王僧孺小時候家裡貧窮,他母親織布賣紗作為職業,曾經帶著王僧孺到市集,路上遇見御史中丞的隨行扈從,被儀仗隊驅趕逼迫到了溝里。
H. 文言文中「視事」是什麼
視事:shì shì在文言文中指官吏到職辦公,多指政事言。
I. 視事與用事古文意思相同嗎
說皇帝視事、用事,意思一樣,都是處理朝政的意思。
J. 「視"字的古文意思
視 視、眡、眎 shì <動> 會意兼形聲。從見示,示亦聲。見,看見。示,表現。本義:看。 考察,察看,審察。 視其所以。——《論語·為政》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左傳·庄公十年》 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戰國策·齊策》 又如:視師(視察軍隊);視草(檢視天子所寫文詞詔令的草稿);視葯(查看湯葯);視蔭(觀察日影) 治理,處理。 崔子稱疾不視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又如:視朝(天子朝臨治理政事);視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稱「視篆」) 看待。 棄其婦,致鬱郁死,是芋視乃婦也。——清·周容《芋老人傳》 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宋·蘇洵《六國論》 然言其戶,則視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視遇(看待,照顧);視同膜外(視若無睹;漠不關心);視民如傷(將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傷痛);視為同路人;視偉(看重) 通「示」。向…表示。 指視我。——《漢書·周勃傳》 視民不奢。——《漢書·晁錯傳》。師古曰:「視讀曰示。」 視民不恌。——《詩·小雅·鹿鳴》 亦視項羽無東意。——《漢書·高帝紀》 又如:視化(顯示教化。視,同「示」) 比照。 環顧國內,賊氛方熾,杌隉之象,視清季有加。——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視秩(比照品級次第) 效法。 王懋乃德,視乃厥祖。——《書·太甲中》 又如:視效(仿效;效法) 接納。 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禮記·坊記》 照顧,照看。如:視護(照看護理);視濯(古代祭祀時照料洗濯祭器);視寢(侍寢);視養(照料養育);視候(看望,問安) 發令。如:視師(督率軍旅);視撝(指揮。視與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