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卷文言文
⑴ 陶庵夢億 序。 譯文。
原文: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入山,駴駴為野人。故舊見之,如毒葯猛獸,愕窒不敢與接。作《自輓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然瓶粟屢罄,不能舉火。始知首陽二老,直頭餓死,不食周粟,還是後人妝點語也。
飢餓之餘,好弄筆墨。因思昔人生長王、謝,頗事豪華,今日罹此果報:以笠報顱,以蕢報踵,仇簪履也;以衲報裘,以薴報絺,仇輕煖也;以藿報肉,以糲報粻,仇甘旨也;以薦報床,以石報枕,仇溫柔也;以繩報樞,以瓮報牖,仇爽塏也;以煙報目,以糞報鼻,仇香艷也;以途報足,以囊報肩,仇輿從也。種種罪案,從種種果報中見之。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餘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黍熟黃粱,車旋蟻穴,當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問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痴人前不得說夢」矣。
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瓮。念無以償,痴坐佇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未真,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痴人則一也。
余今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鍾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榻二王,以流傳後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譯文:
陶庵國破家亡,無家可歸,披頭散發進入山中,變成了可怕的野人。親戚朋友一看到我,就像看到了毒葯猛獸,愕然地望著,不敢與我接觸。我寫了《自輓詩》,每每想自殺,但因《石匱書》未寫完,所以還在人間生活。然而存米的瓶子里常常是空的,不能生火做飯。我這才懂得伯夷、叔齊實在是餓死的,說他們不願吃周朝的糧食,還是後人誇張、粉飾的話。
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長在王、謝這樣的家庭里,很享受過豪華的生活,現在遭到這樣的因果報應:用竹笠作為頭的報應,用草鞋作為足跟的報應,用來跟以前享用過的華美冠履相對;以衲衣作為穿皮裘的報應,以麻布作為服用細葛布的報應,用來跟以前又輕又暖的衣服相對;以豆葉作為食肉的報應,以粗糧作為精米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對。
以草薦作為溫暖床褥的報應,以石塊作為柔軟枕頭的報應,用來跟溫暖柔軟之物相對;以繩樞作為優良的戶樞的報應,以瓮牖作為明亮的窗的報應,用來跟乾燥高爽的居室相對;以煙熏作為眼睛的報應,以糞臭作為鼻子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享受香艷相對;以跋涉路途作為腳的報應,以背負行囊作為肩膀的報應,用來跟以前的轎馬僕役相對。以前的各種罪案,都可以從今天的各種果報中看到。
在枕上聽到雞的啼聲,純潔清靜的心境剛剛恢復。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華靡麗於轉眼之間,已化為烏有,五十年來,總只不過是一場夢幻。現在自己應當從黃粱夢、南柯夢中醒來,這種日子應該怎樣來受用?只能追想遙遠的往事,一想到就寫下來,拿到佛前一樁樁地來懺悔。所寫的事,不按年月先後為次序,不用寫年份;也不分門別類,以與《志林》相差別。偶爾拿出一則來看看,好像是在游覽以前到過的地方,遇見了以前的朋友,雖說城郭依舊,人民已非,但我卻反而自己高興。
我真可說是不能對之說夢的痴人了。以前西陵地方有一個腳夫,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跤,把酒壇子打破了。估計無從賠償,就長時間呆坐著想道:「能是夢便好!」又有一個貧窮的書生考取了舉人,正在參加鹿鳴宴,恍恍惚惚地還以為這不是真的,咬著自己的手臂說:「別是做夢吧!」同樣是對於夢,一個唯恐其不是夢,一個又唯恐其是夢,但他們作為痴人是一樣的。
我現在大夢將要醒了,但還在弄雕蟲小技,這又是在說夢話了。因而嘆息能運用智力、寫作文章的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難改,正如盧生在邯鄲夢已要結束、天就要亮的時候,在其遺表中還想把其摹榻二王的書法流傳後世一樣。因此,他們的一點名根,實在是像佛家舍利子那樣堅固,雖然用猛烈的劫火來燒它,還是燒不掉的。
(1)畫卷文言文擴展閱讀:
《陶庵夢憶序》是高中語文新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的推薦作品。它選自《張岱詩文集》,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張岱為其傳世之作《陶庵夢憶》所作的序。文中描寫了自己國破家亡之後慘淡的生活和復雜的心緒。
在張岱的筆下,家國之恨、現實之悲、懺悔之情、重溫之喜和「大夢將寤,猶事雕蟲」的痴迷與「名根一點,堅如舍利」的執著以及對這種痴迷與執著的自嘲交織在一起,更顯得人生一夢。文章生字較多,字面意思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藉助注釋、工具書獨立研讀文本,並聯系學過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提高閱讀古代作品的能力。
現在《陶庵夢憶》(下簡稱《夢憶》,其實此書的本名就叫《夢憶》)已經被評論家認定是明亡之後的作品,甚至有人據此說,既然這些散文作於清代,那麼就應該劃入清代的文學史。於是一個用回憶往日繁華來寄託亡國之痛、懺悔舊日荒唐的形象便漸漸成型,而閱讀者也往往被動地接受了這一形象,雖然讀起《夢憶》的感覺完全是另一回事:如果真有人能從《王月生》《柳敬亭說書》等名篇中能體會到張岱的「痛」和「悔」,那也是稀如星鳳了。
能讀出來的是奇人,讀不出來的也不必著急,因為這些文章中根本就沒有什麼「痛」和「悔」;沒有也不能怪張岱,因為他寫這些文章時明朝還沒有亡。
《陶庵夢憶》(共八卷),是張岱傳世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部。該書成書於甲申明亡(1644年)之後,直至乾隆四十年(1794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記大多是作者親身經歷過的雜事,將種種世相展現在人們面前,如茶樓酒肆、說書演戲、斗雞養鳥、放燈迎神以及山水風景、工藝書畫等等,構成了明代社會生活的一幅風俗畫卷,尤其可以說是江浙一帶一幅絕妙的《清明上河圖》。
《陶庵夢憶》既是一部個人的生活史,也是一部晚明時期的生活畫卷。通過作者的經歷和見聞,可見晚明時期江南生活特別是衣食住行、社會習俗的各個方面。由於是苦難過後的追憶,作者不自覺地會過濾掉很多記憶,只留下那些最為美好、值得留戀的東西。以此來表達故國之思、鄉土之情,抒發滄桑之感,寄託興亡之嘆。
從字面的意思來理解,也就是說夢中的回憶,對夢的記憶,也就是說《陶庵夢憶》是作者對「夢」的一種追憶,那麼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夢而讓作者魂牽夢縈,要用筆錄來追憶呢?只能從文本中去解讀了!
《陶庵夢憶序》是高中語文新人教版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的推薦作品。它選自《張岱詩文集》,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史學家張岱為其傳世之作《陶庵夢憶》所作的序。文中描寫了自己國破家亡之後慘淡的生活和復雜的心緒。在張岱的筆下,家國之恨、現實之悲、懺悔之情、重溫之喜、「大夢將寤,猶事雕蟲」的痴迷與「名根一點,堅如舍利」的執著以及對這種痴迷與執著的自嘲交織在一起,更顯得人生一夢。文章生字較多,字面意思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
高中語文新課標指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藉助注釋、工具書獨立研讀文本,並聯系學過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提高閱讀古代作品的能力。研究感受和體驗文學作品的語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賞、鑒別和評價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品位。
高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但是對復雜的情感還缺少足夠的理解能力。教學設計運用講授、對話、討論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預習課文,疏通字詞,熟讀文本,查找相關的背景資料。在課堂教學中以「夢」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結合所拓展的材料,理解作品主要表現的情感,並能對作品表現的情感做出自己的評價。
⑵ 中國畫卷,古文字,太極拳生動地展示了中華文化的什麼特點
中國特有的柔中帶鋼的太極韻味美,類似太極圖的園潤開合,陰陽互變之理。給人一種似雲中仙的感受。有小巧靈活,變化多樣,極具進可攻,防可守的實戰健身性,和觀賞性的特點。
⑶ 推薦一本書 作文怎麼寫啊
我成長的歲月里,諸葛亮、劉備、關羽、趙雲、曹操等曾經陪伴我度過許多快樂的時光。如果能找來《三國演義》原著讀一讀,書里那些精彩的故事一定會讓你著迷,那朴塑迷離的戰爭世界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
同學們,你們學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一定又對《三國演義》這本書多了一份了解了吧,很想把整本書都看完吧,我建議你看完這本書,這本書非常非常的好看。 在這里,我先向你介紹一下這本書吧。《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國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這部小說寫得是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書中塑造的曹操、劉備、諸葛亮、張飛、關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戶曉。書中有很多很多吸引人的故事,如「桃源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等。這部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故事是「孔明借東風」。裡面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諸葛亮草船借箭歸來,周瑜十分佩服,他和諸葛亮協議謀劃攻打曹營。周瑜先讓黃蓋「苦肉計」騙得曹操的信任,龐統又用「連環計」,使曹操 把他的大船用鐵索鏈連起在了一起。周瑜著急而病,諸葛亮知道了周瑜的擔心之處,是萬事都俱備了,只是欠東風來扇火和給傳加速。諸葛亮憑借自己的天文知識,預計三天後有東南風,而且越刮越大。周瑜安排黃蓋去詐降,暗地為黃蓋准備了二十條容易起火,當黃蓋的二十條船接近了曹軍的船是,黃蓋命令二十條船點燃。當曹操發現有詐時,已經來不及了,火船如箭,借著風勢沖進曹軍水寨。曹軍的大船被鐵鎖鏈連著,無法移動,曹操在陸上的營地也被大火包圍,曹操大敗。我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是: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智永遠比武有用。曹操的幾十萬兵,高大威猛,卻被區區一個諸葛亮打敗,還被燒得像烤鴨一樣。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諸葛亮,但他知天文卻不知地理,可他神機妙算,用兵能以少勝多,真是一個智多星。我最討厭的是周瑜,他嫉研妒能,想要殺掉比他聰明的人,我不喜歡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本書裡面還有更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如忠厚首信的魯肅,講義氣的關羽,粗暴野蠻的董卓,深得人心的劉備等,真是各種各樣的人都有。
希望你也喜歡。它伴隨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
⑷ 文言文《何晏畫卷.》寫了一件什麼事
古時候皇宮一般都是方形的,何晏的回答雖是事實,但曹操多疑的性格似乎聽出了「言外之意」,認為何晏大有取而代之的意思.
⑸ 答謝中書書翻譯
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原文:
《答謝中書書》
【作者】陶弘景【朝代】南北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5)畫卷文言文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後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於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
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後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後。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作品鑒賞:
《答謝中書書》是作者寄給謝微談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箋。全文結構巧妙,語言精奇。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於一身,切切實實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雖然平和卻很自然,且立意高遠;接著的「高峰入雲,清流見底」至「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不足五十個字,卻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飛禽走獸。靜物和動物,各自躍然在目,不絕於耳;
形態各異,卻渾然一體,鮮活如生。閱讀全文,則朗朗爽口,美文麗句脫口而出,頓時吐氣如蘭。「實是欲界之仙都」,這歸納之句又回首返顧,使得全文前後呼應,上下貫通。就是最後簡短的議論,也是言簡意賅,切中文義。
參考資料:《答謝中書書》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