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美術課的意義
美術課在幼兒教育中作為副科而不被重視,其實一節好的美術課,學生受益良多,如何上好美術課呢?對美術老師而言,不僅要自己會,還要善於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所以老師必須學習教學理論、探索教學規律、掌握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面對素質教育,「音」、「體」、「美」應擺在首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美術是其中不可缺少的。要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下面筆者結合在教學實習中的一些感悟,談談上好美術課的做法。 一、遵循認知規律,適時給予點撥。 1.進行美術訓練,沒有規定的模式可尋。幼兒由於年齡的關系,活潑好動,求知慾強,此時,教師可不作任何限制,讓他們敞開心扉。他們要畫什麼就畫什麼,要怎樣畫就怎樣畫,教師只要作適當的點撥與鼓勵。要讓他們感覺畫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一件有趣的事情。讓學生的思維無限擴展,思緒如泉水般湧出,畫出的就是一幅發自內心深處、具有生命力的畫。 畫畫時沒有任何的瑕疵,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沒有任何的畫畫模式。當然,給學生自由,並不是讓他們放任自流,如果這樣則維持不了多長時間,畫畫的質量也無法提高。 2.從生活中豐富內容。生活是畫畫的源泉。小朋友跟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較多,在奧妙無窮的大自然中,教導學生做有心人,肯定會有所收獲。生活中有許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鮮活素材,只要你細心觀察與發現,就能畫出一幅幅有生命力、理想的畫。 當學生被某一事物吸引的時候,他們必定對它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小朋友有獨特的視覺,有滿腦子的問號,這些都是激發他們畫畫興趣的素材。有了情感的觸動,就有傾吐的需要。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周邊的環境帶領學生經常到大自然去,開闊視野,開闊心境。 作品畫好了,如果不展示就顯得毫無意義。小朋友可以在交流展示時互相交流、互相借鑒、互相激勵。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到自己是成功者。「贊美是照在心靈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而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種,如上台展示、貼辦刊物、學習園地,等等。 二、引導學生科學畫畫,逐步深入。 1.引導學生觀察。古人雲,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教師的天職就是要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長期以來的教育誤區,把教育看作是在嚴肅教室中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視了自然教育和自主教育在孩子身上最直接的反應恰恰是快樂和有趣」。我們要把視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教室延伸到原野,遇事多觀察,勤思考。那麼,我們應該結合小朋友們觀察的水平進行有序的教學指導。其實,觀察是一種有意識、有計劃的、持久的知覺活動。兒童的觀察水平較低,觀察的目的性、順序性不強,精確性也不夠。因此,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種感官進行仔細觀察,再通過觀察、分析、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從而為畫畫積累素材。 2.激發想像。激發想像的方法有許多種,可針對新教材,針對學生的獨特性而進行。 3.實踐活動。好的畫並不是說出來的。只有來源於生活的畫才是原汁原味,充滿情趣。所以,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地多實踐多畫畫。因此,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這樣才為以後的美術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方式要靈活、開放,讓學生學得活潑、積極、主動。 無論是在何種教學中,「教師的思想境界、理論素養知識水平、教學方法無處不在影響著學生,或潛移默化或直接作用」。教學方式的變化有賴於教師理念的變化與更新。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開放,這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和開放的心態,並以此鑄就新的教育教學方法。美術課要有教學程序的變化。課前可以要求學生做調查或搜集各類相關的資料,教學法要適當、靈活,組織嚴密,善於輔導。教學內容要易於為學生接受,並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得活潑、積極、主動,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既教會學生知識,又教會學生系統的知識和規律,並學會運用知識的方法,教學過程要有準確性和計劃性,講授、練習、演示、示範都應安排妥當,使整個教學過程有條不紊、環環相扣。教師要根據課堂情況,機智地處理偶發事件;要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不浪費每一分鍾,在有效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輔導好全體學生,爭取大面積豐收。根據教學內容輔導好所學內容的訓練,能有效地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全體學生都能完成作業。課後還要以引導學生互相交流為主,多放少輔,教的不僅是知識,更是獲得審美的方法、創造美的方法,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和熱情,甚至一節課不一定要得出什麼結論或結果。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環境、關注歷史、關注他人、關注自我,在這種關注中形成崇高的人生觀與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望。帶領學生參觀訪問、寫生體驗,引導學生討論研究、探究創造方法,鼓勵學生創新是教學新走向。 以上的步驟是循序漸進的,只要教師從一開始就有序地指導教學,就能克服美術教學這一薄弱環節。
Ⅱ 幼兒園美術室的作用與目標
一、重塑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價值取向 美術教育要順應幼兒的特點因勢利導,才會得到好的實效。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價值取向應突出以人為本,定位於人的整體性、可持續性的發展。幼兒園美術活動的目標具體應該體現在以下方面: ①萌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並主動投入到美術活動中,使孩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②引導和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表現自己的感受、體驗,並以此作為宣洩情感、充分表達個性的活動,使其個性健康發展; ③引導和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有美感的形式,創造性的表達、表現對事物的觀察和感悟,注重幼兒審美與創造力的發展。 二、在幼兒園內外營造自然的美術環境 優美的環境傳遞給幼兒各種信息和刺激,使幼兒受到一種文化藝術氛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能力。因此幼兒園的物質設備、空間布置、牆飾的美化都應精心布置,和諧優美,體現出美的原則和規律。如園內外牆壁上適當安些多寶架或擱板架,陳列一些用泥、木、石、金屬、石膏等材料製成的雕塑作品,發展兒童的空間感覺,使幼兒隨時隨地都能觀察、欣賞這些藝術作品,受到藝術作品的熏陶。給幼兒提供進行集體作畫的磁磚牆、水泥牆、黑板或大張畫紙。也可給兒童提供小畫板、小畫夾,利於幼兒室外作畫。幼兒園還應當給幼兒提供進行美術創作活動的材料。兒童通過自己選擇材料、工具,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粘貼、造型,發展自己的感受能力,加強對各種材料的認識。 三、結合幼兒年齡特點進行美術教育活動選材 美術教育活動的選材應充分體現幼兒的年齡特點,反映孩子的生活經驗,使他們通過畫筆表現、表達眼中和心中的世界。 ①選材注重幼兒情感體驗的表達,好的選材能起到開啟幼兒心靈的作用。老師在選材時,不要擔心孩子的造型能力,怕他們畫的不像。在他們塗鴉、稚拙的表現中,會有很多可愛的想法和獨特的表達方式,我們評判他們的作品不能以「像不像」作為「好不好」的標准,而是要使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並通過自主的創作過程,建立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②表現的內容給幼兒留有充分想像的空間同一事物,個人的感受和看法以及表達、表現方式是不同的,因此選材要給幼兒的表現空間大一些。 ③滲透民族傳統文化的選材內容。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許多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在成人有目的的引導下,兒童在美術活動中會受到這些文化的感染和影響,因此選材的內容也可涉及適合幼兒欣賞和表現我國民族傳統中的優秀文化,如京劇臉譜、農民畫、風箏、瓦罐等。此外,在確定題材時要注意突出美感和兒童情趣。伴隨著選材的內容,其表現手法也要考慮運用多種形式。 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 對於喜好新鮮事物的幼兒來說,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愛。 ①游戲情境法。教師要善於運用游戲的情境來感染和調動幼兒。如情境表演、看錄像、講故事、變魔術、玩沙、糊紙盒、拼石頭等活動都是幼兒喜歡的游戲,這些游戲里又包含著豐富的美術知識,而創設寬松、有趣的游戲環境,更易於幼兒把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 ②觀察引導法。美術活動是視覺藝術活動,離不開觀察。引導幼兒觀察時,首先是啟發幼兒對生活及事物的熱愛。如引導幼兒觀察、回憶從家到幼兒園的路上,你印象最深的高樓、房屋是什麼樣的?路上遇到哪些人?進行交流之後再畫。從而啟發幼兒通過觀察抓住事物的特徵,並把自己的感受和聯想表現出來,使他們的畫面生動而充滿兒童情趣。 ③物象分析法。物象分析法是在觀察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描述性的分析,幫助幼兒在事物與畫面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建立起自己獨特的造型符號。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和鼓勵幼兒用自己理解的形象進行表述。如老師講了「太陽十兄弟」的故事後,引導幼兒想一想、說一說,你想像的太陽是什麼樣的?他們發出的光芒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鼓勵幼兒把看到的、想到的變成物象說出來然後再畫出來,孩子們感受不同,創造的符號也千差萬別,使其作品成為充滿個性、栩栩入生,是真正意義的「兒童畫」。 ④作品賞析法。引導幼兒多欣賞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和兒童優秀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產生感受,理解和發現作品的表現手法和含義,使他們在獲得藝術「營養」的同時,激發他們大膽地表現與創新。 ⑤過程指導法。幼兒作畫時,教師既不能無目的的巡視,也不能過多的詢問干擾了幼兒的原有思路。老師要做到因人而導、因需而導。如對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筆的孩子,可以採取手把手或在紙上示意,幫他邁出「萬事開頭難」的第一步。在小朋友不知道如何繼續豐富畫面時,老師理解並引導其豐富畫面,幫他添上關鍵的幾筆,起到擴展、豐富其畫面的好方法。 美術活動對幼兒有益興趣、健康個性、審美與創造性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Ⅲ 幼兒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為什麼
一 幼兒教育是為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作好各種准備的教育。它的教育范疇包括身體、智力、情感、思維、 語言、品德、美感等很多方面。它的教育目的是通過各種各樣具體的教育活動實現的。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教 育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幼兒教育總目的的手段。所以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傳授藝術而進行的教育,也不 是為少數有藝術天分的兒童而存在,而是在總目的指導之下的具體目的,所以可稱之為目標。 目標是教育思想最典型、最集中、最概括的反映,美術教育發展到今天,其教育指導思想也有一個演變的 歷史過程。 將圖畫、手工等活動納入教育課程之內開始於一個世紀前的英國和德國,由於產業革命的發展,人們深感 工藝教育的需要。在當時,美術被認為是可以培養觀察能力,使頭腦細密,又能掌握很多知識和技術的學科, 所以初期的美術教育都是以技能教育為出發點的,而且都從幾何形入手,然後進入寫生,對幼兒也以同樣的方 法去教,只不過難易不同罷了。 20世紀初,很多心理學家對兒童的美術研究開始興盛,如凱爾仙修泰那(Kerschenstener)等,他們積 累了很多兒童繪畫的研究成果,結果使歐美的美術教育開始了變革。奧地利的法郎茲·西澤克(Cizek)提出了 革命性的主張,提出不要給兒童強加成人的思路和方法,要按照兒童的發展階段進行教育,並使兒童的創造性 得以實現。在以後的年代裡,英國的赫伯特·里德(Herbertread)和美國的羅溫菲德(Lowenfeld)也對美術 教育理論作出突出的貢獻。里德指出「兒童藝術是人的表現方法之一,模仿成人的想法是錯誤的,藝術應為教 育的基礎,通過美術來發揚光大兒童與生俱來的創造力是美術教育應有的基本態度。」羅溫菲德也認為藝術教 育「不是為傳授藝術而進行的教育」,而是通過藝術來塑造人格。在藝術心理學的領域里,美國的魯道夫·阿 恩海姆(Rudo If Arnheim)對視覺與認識與思維的深入研究為通過美術教育培養人的創造力奠定了基礎。正如 阿恩海姆指出的那樣「藝術乃是增加感知能力的最有力的手段,沒有這種敏銳的感受力,任何一個領域的創造 思維都將是不可能的。」 與創造性的美術教育相呼應的是以德國包豪斯(Bauhaus)造型設計學校為代表的現代造型藝術潮流。包豪 斯將一切造型領域里共同的基礎內容作為學習內容教授給學生,取得了效果並推動了「構成」的發展,這不但 對生產和造型藝術有極大的影響,而且也影響到美術教育。圖案、手工這些教育內容被重新加以認識。抽象化 、象徵化的表現在造型中的重要性也逐漸被認同。美術教育同人的生產和生活愈加密切,美術教育的范疇廣為 擴展。 綜上所述,今天世界上的美術教育已由寫實和抽象兩個方向發展而來,並和心理學、教育學相結合,成為 以藝術施教,借藝術來培養智力、創造力、人性與社會性的教育。「通過藝術而進行教育」成為大多數國家美 術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 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指導思想,集中體現在幼兒園教育《綱要》中對美術部分的闡述上: 「在幼兒觀察物象的形狀、顏色、結構等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用繪畫和手工(泥工、紙工、自製玩具等) 充分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初步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以及對大自然、社會生活、美術作品中的 美的欣賞力。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發展手部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術 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對於這一闡述,可以認為是我們過去對幼兒美術教育目標的認識。筆者認為,首先應肯定這一闡述的意義 ,它在促進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發展中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而且還將具有參照意義。同時也應指出,時代發展 了,認識也發展了,這一闡述已不適應今天我們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理解以及未來對幼兒美術教育的需要,主要 意見有以下幾點: (一)未脫離以成人對美術的理解來看待幼兒美術活動,以客觀反映論對待幼兒美術活動,因此不適合幼 兒美術活動的心理特點與表現特點。必然將幼兒美術引入寫實的模式之中。 (二)文字表述抽象和概括不夠,反而使活動范疇受到局限。如「繪畫、手工(紙工、泥工、自製玩具等 )」這些形式都可以用造型活動來概括。再如「觀察力、想像力」,我們知道,幼兒美術活動會有助於智力的 發展。智力中就包含有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等多種因素,因此,可以用智力來概括。 (三)創造力是區別於智力的一種能力,也是美術教育最為突出的一種功能特徵,但在表述中因平列的關 系,難以清晰地認識和記住這一重要的目標。 對於以大自然、社會生活、美術作品三個領域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當然是不錯的,但是幼兒美術教育中的 美育內容重要的是對幼兒進行形式美感的教育,即視覺對形式美的認識與理解,這是區別於其它美育形式的主 要特徵。另外,用「欣賞力」一詞,是過高的目標,幼兒的美育主要在於培養幼兒對美的事物的知覺與感受, 尚難達到欣賞力的程度。 根據以上幾點意見,筆者認為,我國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應重新修正。 為使目標及其闡述更為科學,我們首先必須對幼兒的美術活動的性質有比較清晰的認識。眾所周知,幼兒 美術不同於成人概念上的美術,和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也不同,這並不是難易程度或循序漸進的問題,而是由 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展所決定的。他們不會按眼睛看到的物象的形狀、顏色、結構去表現,而是用心靈對知覺 樣式的把握和理解去表現。幼兒美術如同原始人類的藝術活動一樣,是他們認知和表現的一部分,可以說它是 一種混合體,它既是幼兒自身本能的慾望的表現,又是對客觀世界認識的反映,既是體質、智力的體現,又是 情感、態度的表達,既是游戲、又是學習,既有模仿,又有創造。
Ⅳ 論文:淺談幼兒園美術課怎麼上
淺談如何上好幼兒園美術課
蒙台梭利曾說:繪畫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它給人一種積極向上,不畏艱難的精神,它不僅陶冶人的情操,還給人一種力量,使人變得堅不可摧。讓你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繪畫需要耐心和細致,所以繪畫培養你做事情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好品格。由此可見繪畫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多麼重要。現階段幼兒藝術教育主要集中在幼兒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該如何上好一堂美術課呢?下面從我個人對幼兒美術教育的理解來談一談。
現在的美術教學中,繁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極難取捨。有人覺得現在的美術教學應讓孩子隨意發揮,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因為美沒有領域,不同人對美都有自己的理解。幼兒園的孩子沒有成人那麼豐富的經驗,也沒有統一的審美標准,他們的想像力是無限的,每一幅幼兒作品都承載著他們的夢想,因此無論孩子的作品是什麼,我們都要給予肯定和支持。
有人認為幼兒應通過正規訓練來加強繪畫技巧,中大班幼兒會通過觀察身邊事物進行模仿和表現,又因缺乏繪畫技巧和經驗而無法表達內心的思想。這兩種教育觀念之間的主要矛盾是要不要規范幼兒的審美,限制幼兒思維――幼兒的想像需要保護,但同時也要通過老師的輔導來提高他們的美術技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提到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並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其實,如果方法和觀念正確,兩者不會矛盾,教師也不會再迷惑該怎樣將兩者結合才能使美術活動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真正意義。
一、從興趣入手
在選擇美術教學內容時,首先要了解該年齡段幼兒能夠達到的水平,從幼兒的興趣入手。例如小班幼兒喜歡好吃的,那麼繪畫內容最好以食物為題材;中班幼兒喜歡動物,繪畫內容最好以動物為題材;大班幼兒喜歡人物,繪畫內容最好以人物為題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幼兒對題材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與老師互動,積極配合。
二、幼兒美術教育快樂化生活化
幼兒園目前的課程都是以與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活動呈現的,因此,美術教學與幼兒主題活動是不可分割的。教師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讓藝術真正體現生活。在開展活動時我們注重以下幾點:
以幼兒現實生活為背景,注重生活與美術教育緊密結合。
在建構式課程中,我們挖掘出很多和生活有關的美術活動,如:創意花瓶,長腿娃娃等,都是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進行的美術創作活動。我們還藉助語言活動,讓幼兒在理解、欣賞了優美的詩歌、好聽的故事的基礎上,引導幼兒進行美術創作活動。嘗試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無論哪個年齡段的幼兒都喜歡欣賞不同繪畫形式,所以,可以給幼兒欣賞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名畫或者范畫來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但不能強迫幼兒必須與名畫或范畫畫得一模一樣,最好體現自己的想像和想法。另外,他們更喜歡嘗試不同的繪畫形式帶來的新鮮繪畫體驗,所以,要不斷豐富美術形式。可以嘗試變化繪畫工具、繪畫材料,例如可以選擇棉簽、手帕、紙團等幼兒易操作的東西。如果操作太難,幼兒不容易達到操作目標,便失去興趣和信心。而繪畫材料則可以是卡紙、紙盒、瓷磚牆、石頭或者廢舊物品等容易收集,方便展示,能很好的突出作品效果的素材。生活中很多材料可以為我們所用,如:自製彩泥活動就是孩子很喜歡的一個活動,老師當場用麵粉、色拉油、顏料製作出彩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作慾望。活動的一開始老師想讓孩子們用自製的彩泥製作一些秋天的水果或蔬菜,但是活動開始後,很多孩子都提出希望可以用這些彩泥製作更多的東西,因此通過活動,孩子們作品的豐富可以想像。
三、注重習慣的培養
對「習慣」一詞的解釋是「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在長時期里漸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可見習慣是長期養成的,我認為在一堂美術課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要注意習慣教育。
1、活動前准備
活動中可能要設計圖畫,教師要事先練習,體會其中的重難點,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示範和指導。教師上課用的材料和幼兒創作與練慣用的材料要事先准備好,並注意適當多准備,以便臨時增加和損壞。
2、活動過程中的教育
組織幼兒活動時先讓幼兒安靜下來,以游戲的形式吸引幼兒注意力,然後再進行講述。並讓幼兒知道,認真傾聽他人講述,不僅是對他人的尊敬,而且還能學到很多的知識和本領。
繪畫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是有的幼兒不知道水彩筆帽放在哪裡,有的放在手裡,有的放在桌子上,甚至有的最後不知道水彩筆帽去了哪裡,針對這一情況,我統一讓幼兒把水彩筆帽扣在水彩筆上方,這樣既容易取放,又不容易丟失,為幼兒解決了這個問題,幼兒不再為找不到筆帽而發愁;其次是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會與小夥伴討論交流,討論聲音過大,會影響其他小朋友,這時我採用聽音樂的方法,播放輕音樂,讓幼兒的聲音不能超過音樂的聲。
3、結束後的有序整理。
完成作品後,認真整理作品和用具,不遺漏。請他們互相觀察並看看教室,桌子臟了擦乾凈、紙屑掉了撿起來……漸漸的幼兒每次下課前都能這樣做,慢慢習以為常,教室也變得干凈、整潔了。
幼兒良好繪畫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適度進行交叉反復培養,及時樹立榜樣,發現點滴的閃光點,予以肯定,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給幼兒展示自己的平台,滿足幼兒愛表現和渴望被關注的心理。
四、豐富作品展示的形式,體驗快樂
美術作品的展示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幼兒希望自己作品得到贊賞,贊美是幼兒心理活動最好的詮釋,能夠放飛他們想像,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盡量給每個幼兒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孩子的內心得到解讀,感到被老師和集體理解、重視。所以,老師要引導幼兒大膽描述作品,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體驗美術活動中的快樂。
幼兒美術是從童心中流出的一條涓涓小溪,有喜、有憂,它細膩、清澈、神奇、美妙……我將沿著溪流的路徑,去尋找源頭,去發現來自孩子心靈的歌唱。為孩子的成長道路添加一抹絢麗的色彩。
Ⅳ 幼兒園美術課程的開題報告
你的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Ⅵ 什麼是創意美術對幼兒有什麼好處
啟發大腦 培養強烈的視覺美感 初步對美術的理解 對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美術的學習過回程 逐漸培養情操答 有助於心靈的修養 對其他學業的學習也有輔助作用 培養 修煉於潛移默化中 教育美感 做一個美麗的人 完善的品德 健全的人格 很好的 但是在選擇接受的培訓單位 是要慎重考察先 對自己的孩子負責 不是花點小錢 無事 要看孩子喜不喜歡某個環境 有無提高
Ⅶ 怎樣評價幼兒園美術課畫面布局
這個 我覺得 對於構圖而已 你自身得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才能有看法 這個不是什麼定義也是別人無法給予你的標准 還有就是我覺得對於兒童畫來說 顏色豐富 充滿整個紙 讓孩子發揮想像力 形狀也好 顏色也好都可以根據個人來進行 哪怕和現實不一樣都沒關系 只有顏色看起來舒服 構圖舒服 就好 天不一定是藍的 也可以是綠的 太陽不一定是紅的 也可以是 藍的 冷調子和暖調子 在一幅畫保持一種平衡就好
Ⅷ 幼兒園上美術課對幼兒有什麼好處
開闊思維,培養興趣,更好的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