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課外文言文
Ⅰ 金牌閱讀 初中課外文言文 七年級上 答案
抄同學答案就行了,為毛非在網上找呢,
誰有那麼大的耐性去打那麼多字?
Ⅱ 七年級上冊課外文言文整理
一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4、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兔走觸株( ) ②因釋其耒而守株( )
③冀復得兔( ) ④而身為宋國笑( )
5、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為」與「而身為宋國笑」中的「為」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B、為人謀而不忠乎
C、始悟為山市 D、此何遽不為福乎
6、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7、為什麼宋人不會再得到兔子?
二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三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
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3分
A、以荻畫地 以:用 B、教以書字用 書:寫
C、使學為詩 為:作為 D、及其稍長把 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歐陽修聰明過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 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四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3分)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4分)
[推敲] 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
五
《夢溪筆談》一則
古法采草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當。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辯識耳,在葯則未為良時。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欲驗之,但取蘆菔、地黃輩觀,無苗時采,則實而沉;有苗時采,則虛而浮。其無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時采,則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則根色鮮澤;花過而采,則根色黯惡,此其效也。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則四月花。白樂天《游大林寺》詩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蓋常理也,此地勢高下之不同也。始筀竹筍,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謂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謂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間,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嶺、嶠微草,凌冬不凋,並、汾喬木,望秋先隕;諸越則桃李冬實,朔漠則桃李夏榮,此地氣之不同。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牙;一丘之禾,是後種者晚實,此人力之不同也。豈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卷二十六 葯議》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此殊未當:
但二月草已芽:若有宿根:若:假如。
緣土氣有早晚:
凌冬不凋:
則糞溉者先牙: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本文批判了固定在二、八月采葯的舊法,以通俗的事實和道理說明了采葯不可拘於固定的月份。作者指出,因為葯用( )的不同,( )也應隨之不同,這樣才能保證葯物的質量;作者還進一步闡明了植物生長、成熟的早晚,是因( )、( )、( )、( )的不同而有所改變的,因此采葯的時間決不可以限於固定的月份。
(2)針對使用部位不同方面,作者依次直接說明「 「」五種情況。
(3)作為一篇說明文,這一層作者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3、翻譯下列句子
(1)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須取無莖葉時采,則津澤皆歸其根。
Ⅲ 初一課外文言文練習題答案及原文翻譯是什麼
一.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題(12分)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A、以荻畫地以:用B、教以書字用書:寫
C、使學為詩為:作為D、及其稍長把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陽修聰明過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答案:1、C2、D3、多讀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於讀書.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題。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於《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後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例:反復推敲/推敲詞句。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為什麼?
7、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
只見那床頭捉刀人,
答案:4.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後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於《世說新語?容止》)後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當。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
7.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
三.閱讀文言短文《鄭人買履》,完成8-11題。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8、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寧信度()()
9、翻譯下列句子。
鄭人有欲買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麼意思,或有什麼作用。
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歸取之() 何不試之以足()
答案:8.(1)dúo量(長短)(2)dù尺寸尺碼(3)dù尺寸尺碼
9.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測量腳的尺碼,然後把測量出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11.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腳的尺寸)
反歸取之(腳的尺寸)何不試之以足(鞋子)
四.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2--14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者也力。
1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④是故聰與敏___________
13、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採用的是一種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____________。
答案:12.①邊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憑借什麼到(南海)?14.對比,立志。
五.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6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給加點字解釋(8分)
①華捉()而擲()去之②歆廢()書而觀()
16、翻譯下列句子。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給加點字解釋:捉:撿擲:扔廢:放下觀:觀看
16.句子翻譯:管寧劃開席位分開而坐,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六.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至18題。
(季梁)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④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注釋: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④奚為:何為,做什麼。⑤御者:車夫。
17.翻譯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18.①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內容,這個成語。
②讀了這則短文後,你受到什麼啟發?
答案:17、①我想要去楚國②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18、①南轅北轍或背道而馳。②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認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即使有許多優點和長處,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七.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9至20題。
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2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1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2坐:因為。
19.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
(1)席上食菱食(2)欲以去熱也去
20.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19、(1)吃(2)除掉、去掉。20、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成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說成知道的。(關鍵詞:曰,土產,強,知)
8、閱讀並翻譯。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1.【譯文】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2.【譯文】魏武帝曹操將要接見匈奴來的使節,自己認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遠方的國家,於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則拿著刀站在座位的旁邊。已經接見完畢,命令間諜問匈奴來的使節:"魏王怎麼樣?"匈奴的使節回答說:"魏王風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邊拿刀侍立的人,這個人才是個英雄。"曹操聽說這件事,連忙派人追趕,殺掉了那個使者。
3.【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4.【譯文】四川的偏遠山區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一個富有。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嗎?"富和尚說:"你依靠什麼去呢?"窮和尚說:"我只要一隻水瓶和一個飯缽就夠了。"富和尚不以為然:"我幾年前就想雇條船順江下南海,到現在還沒去成;你一無所有,就別做美夢吧!"可第二年,窮和尚竟然從南海朝佛回來了。他把自己的雲游經過講給富和尚聽,富和尚聽了,慚愧得羞紅了臉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5.【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鋤菜園子.掘出了一塊金子.管寧如同沒見到一樣.照常幹活,華歆將金子拿到手裡看了看.然後扔掉了.管寧和華歆一起同席讀書.門外邊有官員的儀仗喧嘩而來.管寧聽而不聞照樣念書.華歆則放下書跑出去看熱鬧去了.等華歆回來.管寧已經將坐席割開.表示志趣不同.要和華歆分座.
6.【譯文】魏王准備攻打邯鄲,季梁聽到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來,來不及舒展衣服皺折,顧不得洗頭上的塵土,就忙著去謁見魏王,說:"今天我回來的時候,在大路上遇見一個人,正在向北面趕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我說:'您既然要到楚國去,為什麼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馬雖然不錯,但是這也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說:'我的路費多。'我說:'路費即使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方向啊。'他又說:'我的車夫善於趕車。'我最後說:'這幾樣越好,反而會使您離楚國越遠!'
7.【譯文】北方人生來不認識菱角的,(有個北方人)在南方當官,酒席上吃菱角,連角殼一起放進口裡。有人(就)說:"吃菱角必須去掉殼。"那人自己保護自己的缺點,說:"我不是不知道,連殼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來清熱解毒。"有人問道:"北方也有這種東西嗎?"回答說:"前山後山,什麼地方沒有!"
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知道的。
8.譯文:我小時侯就非常好學,但因家中貧窮,沒錢來買書看,因此常常向有書的人家借書看,並親自抄錄,按預定的日期歸還。天氣寒冷時,硯台上的墨水都凍成堅實的冰了,手指凍僵了,屈伸很不靈便,但抄錄從不怠慢。抄錄完了,急忙把書送還,一點也不敢超過預定的日期。所以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因此能夠讀到大量的書。
Ⅳ 初一上學期期末課外文言文
七年級(上)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班級: 姓名: 學號: 得分:
本試卷共七段文言文,滿分100分,祝同學們取得好成績.
一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題(12分)
先公(指歐陽修)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與蘆葦相似的草本植物)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使學為詩。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抄錄未畢,已能誦其書,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選出下列加點字解釋有誤的一項:( )3分
A、以荻畫地 以:用 B、教以書字用 書:寫
C、使學為詩 為:作為 D、及其稍長把 及:等到
2、歐陽公「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
A、歐陽修聰明過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閭里士人家慷慨借書 D、歐陽修刻苦攻讀
3、將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多誦古人篇章。
(2)唯讀書是務。
二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題(14分)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世說新語•容止》
4、簡要分析魏王是個怎樣的人。(3分)
5、「捉刀」流傳下來已成為一個固定詞語。不查詞典,模仿推敲的寫法,對「捉刀」進行解釋。()(4分)
[推敲] 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作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於《苕溪漁引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後人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例:反復推敲/推敲詞句。
[捉刀]
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一成語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當?為什麼?(3分)
7、用匈奴使的眼光,對魏王作一個肖像描寫。(4分)
只見那床頭捉刀人,
三
閱讀文言短文《鄭人買履》,完成8-11題(22分)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8、給加點字注音並解釋。(6分)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
(3)寧信度 ( )( )
9、翻譯下列句子。(6分)
鄭人有欲買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麼道理?(4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任意選擇三句,說說句中的「之」是什麼意思,或有什麼作用。(只允許回答三個)(6分)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歸取之( ) 何不試之以足( )、
四
閱讀下面文段,回答12——14題(14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釋文段中加點的詞語。(8分)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__________
③顧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 ④是故聰與敏___________
13、翻譯劃橫線的語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採用的是一種_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____________。(4分)
五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7題(15分)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而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5、給加點字解釋(8分)
①華捉( )而擲( )去之 ②歆廢( )書而觀( )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假如你遇到如華歆那樣的人,你會和他交朋友嗎?為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至19題(10分)
(季梁)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駕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④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
注釋: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駕:拿著韁繩,駕著他的車子。④奚為:何為,做什麼。⑤御者:車夫。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吾欲之楚。
②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
19.(6分)①用一個成語概括本文內容,這個成語是
②讀了這則短文後,你受到什麼啟發?
答:
七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0至22題(13分)
北人生而不識菱1者,仕於南方,席上食菱,並殼入口。或曰:「食菱須去殼。」其人自護所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去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2強不知以為知也。
[注釋]1菱:俗稱菱角,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 2坐:因為。
20.理解文中加點詞語,完成題目。(6分)
(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熱也 去
21.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夫菱生於水而曰土產,此坐強不知以為知也.
22.閱讀本文,說說你對北人」強不知以為知」的看法. (3分)
七年級(上)課外文言文閱讀訓練
參考答案
1、C 2、D 3、多讀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於讀書.
4.他狡詐,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畢後派間諜聽消息;他殘酷,怕匈奴使對自己不利,派人追殺。
5.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見匈奴使臣,自己卻持刀站立床頭。接見完畢,叫人問匈奴使臣:「魏王何如?」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見於《世說新語•容止》)後來把代替別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6.不恰當。因為匈奴使就是從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實際上卻很有本領的場合。
7.能寫出傳神的眼神和氣勢,就是佳作。
8.(1)dúo量(長短)(2)dù尺寸\尺碼(3)dù尺寸\尺碼
9.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測量腳的尺碼,然後把測量出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辦事過於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11.而置之其坐(腳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腳的尺寸)
反歸取之(腳的尺寸) 何不試之以足(鞋子)
12.①邊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憑借什麼到(南海)?
14.對比,立志。
15.給加點字解釋
捉:撿 擲:扔 廢:放下 觀:觀看
16.句子翻譯:
管寧劃開席位分開而坐,說:「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國 ②馬雖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
19、①南轅北轍或 背道而馳
②要想達到預期的目標,必須認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動與目標完全相反,即使有許多優點和長處,也不一定能獲得成功。
20、(1)吃(2)除掉、去掉
21、菱角生長在水中卻說成是在土裡生長的,這是因為他硬把不知道的說成說成知道的。(關鍵詞:曰,土產,強,知)
22、略。言之成理即可。
Ⅳ 初一上冊(人教版)課外文言文及答案
曹植聰慧
曹植年十餘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請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請人?」時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
【注釋】①《詩》、《論》:指《詩經》和《論語》。②賦:古代的一種文體。③太祖:指曹操。④論:議論。⑤鄴: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內。⑥銅雀台:曹操在鄴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識】
文學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兒子,字子建。他從小穎悟,從上文看,十多歲時讀過的書已相當多,而且文章也寫得不錯了。因富於才學,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欲立為太子,於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稱帝後,曹植更受猜忌,鬱郁而死。他的詩歌多為五言,前期少數傷口反映了社會的動亂與自己的抱負,後期則表現自己的苦悶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顧 ②悉 ③將
④諸 ⑤援
2、翻譯:善屬文 ;②奈何請人 ;③太祖甚異之
3、理解:「可觀」的意思是什麼?
4、默寫《七步詩》。
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釋】①田氏:齊國姓田的(貴族)。②祖:古人出遠門設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為而生:不是為了對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種吸血的小蟲。⑥囋:叮咬。
【文化常識】
食客。春秋戰國時期憑一技之長投靠貴族的人叫「食客」。權貴人家為了網羅人才及顯示實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數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謀劃策,有的善外交辭令,那些擅長於偷雞摸狗的有時也能成為食客。食客中憑才能大小區分等級。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和 ②亦 ③並
④類
2、翻譯:①天之於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 。
曹紹夔捉「怪」
洛陽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輒自鳴。僧以為怪,懼而成疾。求術士百方禁之,終不能已。紹夔與僧善,來問疾,僧俱以告,俄,擊齋鍾,罄復作聲。紹夔笑曰:「明日可設盛饌,當為除之。」僧雖不信紹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饌以待之。夔食訖,出懷中銼,銼罄數處,其響遂絕。僧苦問其所以,紹夔雲:「此罄與鍾律合,擊彼此應。」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釋】①罄:一種打擊樂器。和尚用來作佛事。②術士:有法術的人。③齋鍾:寺廟里開飯的鍾。④律合:指頻率相同。
【文言知識】
說「彼」。「彼」有兩個含義:一、指「那」、「那個」。上文「擊彼此應」,意為敲擊那個,這個就呼應。成語「此起彼伏」,意為這里起來,那邊下去。二、指「他」、「他們」。成語「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意為了解他們(對方)也了解自己,那麼一百次戰斗也不會有危險。又,「縱彼不言,吾不愧於心乎」,意為縱然他(他們)不批評,我在心裡能不感到慚愧嗎?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已 ②善 ③俄 ④作
⑤盛饌 ⑥冀 ⑦具 ⑧訖
2、翻譯:①僧俱以告
②當為除之
③僧苦問其所以
楊億巧對
寇萊公在中書。與同事戲作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未有對,而會楊大年適來白事,因請其對,大年應聲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稱為好對。
【注釋】①寇萊公:即寇準,北宋著名政治家,封萊國公。②中書:即中書省。寇準時任宰相。③楊大年:楊億,當時的文學家。
【文化常識】
對「對子」。對「對子」是古代啟蒙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如「黑」對「白」,「天」與「地」。「白蘿卜」對「紫葡萄」,其中「白」與「紫」均為表示色彩的形容詞,而「蘿卜」與「葡萄」又都是連綿詞,所以這樣對是合格的。若將「紫茶壺」對「白蘿卜」就不行,因為一則「茶壺」不是連綿詞,二則「茶壺」不能吃。對好「對子」,有利於日後作詩填詞中運用對偶句。如文天祥在《過零丁洋》詩中說:「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這對偶句寫得極好。對「對子」現在還有用,如寫春聯、鑒賞楹聯等。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為 ②應聲
2、翻譯:會楊大年適來白事
3、理解:楊大年對的對子好在哪裡?
解縉敏對
解縉嘗從游內苑。上登橋,問縉:「當作何語?」對曰:「此謂後邊又高似前邊。」上大說。一日,上謂縉曰:「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可作一詩。」縉方吟曰:「君王昨夜降金龍。」上遽曰:「是女兒。」即應曰:「化作嫦娥下九重。」上曰:「已死矣。」 又曰:「料是世間留不住。」上曰:「已投之水矣。」又曰:「翻身跳入水晶宮。」上本欲詭言以困之。既得詩,深嘆其敏。
【注釋】①解縉:明朝人。②內苑:御花園。③上:指明成祖朱棣。
【文言知識】
說「卿」。「卿」本是古代高級長官及爵位的稱謂。西周、春秋時天子及諸侯下屬的高級長官均稱「卿」,如「卿大夫」(「卿」與「大夫」)。戰國時作為爵位的稱謂,有上卿、亞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對臣、長輩對晚輩的稱謂。上文「卿知宮中夜來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對解縉的稱謂,相當於「您」。「卿卿」是夫妻間的愛稱,有時也用在朋友之間。《紅樓夢》第五回:「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鳳,含有嘲弄之味。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對 ②說
③方 ④遽 ⑤應
⑥既 ⑦敏
2、翻譯:上本欲詭言以困之。
3、理解:「降金龍」的意思是
答案:
曹植聰慧1.①只②都③帶領④眾⑤提、拿;2.①善於寫文章;②為什麼要請人?③曹操認為他很與眾不同。3.值得一看,意為曹植寫的辭賦相當有水平4.略。
4.鮑子難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2.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說的;③僅僅因為力量大小有別、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3.責難、駁斥。
5.曹紹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會兒④發出⑤豐盛的菜餚⑥希望⑦備辦⑧完畢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訴他;②可以替你倆除去這怪聲音;③和尚一一再追問他這是什麼原因。
6.楊億巧對1.①是②緊接著(對方)剛停的話音2.適逢楊大年正好來報告事情3.①對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縉敏對1.①回答②同「悅」③正當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經⑦思維敏捷2.皇上本想用假話來刁難解縉。3.生兒子。
Ⅵ 求幾篇初一語文課外文言文及翻譯
初一課外文言文閱讀練習
[原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
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閱讀訓練】
1.解釋下面句中加線的詞
①書遂大進( ) ②平生於書 ( ) ③或答人簡札( )( )
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
3.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鐵杵磨針
【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註:[媼](ǎo)年老的婦人。[杵](chǔ)棒槌。[卒業]完成學業
【閱讀訓練】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 ) 方:( ) 欲 ( ) 還: ( )
2、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麼
1)問之,曰:"欲作針。"( )
2)學而時習之( )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答:
3.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並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答:
(三)日攘一雞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註解】①攘:這里是偷竊的意思
【閱讀訓練】
一、解釋加點字:
1、是非君子之道( )( )
2、以待來年然後已( )
二、翻譯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譯文: 。
2、是非君子之道
譯文: 。
3、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譯文:
(四)薛譚學謳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註解】①謳:這里是歌唱。②餞行於郊衢:餞,設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邊。③撫節悲歌:撫節,打著節拍。④薛譚乃謝求反:謝,道歉。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窮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響遏行雲( )
2.翻譯: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
譯文: 。
4.這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
答: 。
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麼?
答:
參考答案:
一、文徵明習字選自《書林紀事》
①書遂大進(終於 ) ②平生於書 ( 對於) ③或答人簡札(有時 )(書信 )
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代漢語。
譯文 稍微有些不滿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滿足。
3. 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
答: 文徵明勤奮習字,獲得很大的進步。
二、鐵杵磨針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離開 ) 方:(正 ) 欲 ( 想要) 還: ( 回去)
2、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麼
1)問之,曰:"欲作針。"( 老嫗)
2)學而時習之(以前的知識 )
3、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業。
3.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並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答:
(三)日攘一雞
一、解釋加點字:
1、是非君子之道(這 )( 做法)
2、以待來年然後已( 停止)
二、翻譯下面句子(4分)
1、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
譯文:現在有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雞 。
2、是非君子之道
譯文:這不是君子的行為 。
3、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
譯文:請讓我減少偷雞的數量,每月偷一隻雞,來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四)薛譚學謳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窮青之技(學盡 )②秦青弗止(不 )③響遏行雲(遏止 )
2.翻譯: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
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演唱的本領,他沒有學盡秦青的技藝,自認為把師傅的本領完全學盡了 。
4.這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
答:學習沒有止境,要謙虛好學,不能夠淺嘗輒止 。
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麼?
有,薛譚知錯就改,馬上向師傅道歉,並且留下來繼續學習,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Ⅶ 七年級上冊 語文 課外文言文比較閱讀專項練習 答案。記住是答案哦
一、畫皆以人重
子嘗謂詩文書畫皆以人重,蘇、黃遺墨流傳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豈不工書,後人糞土視之,一錢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使顏魯公③書雖不工,後世見者必寶之,非獨書也。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注釋:①兼金:價值等於平常金子幾倍的好金子。
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長書法。
③顏魯公:即顏真卿。封魯國郡公,人稱「顏魯公」。工書法,自創一體,對後世影響很大,人稱「顏體」。
閱讀訓練
l、下列句中加點「然」與其他三句中加點「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若聽茶聲然 B. 詩文之屬莫不皆然
C.雜然相許 D. 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①一錢不直:_
②後世見者必寶之:_
3、翻譯下面句子。
①後人糞土視之
譯文:
②古之人率皆能書,獨其人之賢者傳遂遠
譯文: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詩歌、文章、書法、繪畫是否受人重視都與人的品格有關。
B.作者認為蘇軾、黃庭堅的書法繪畫作品流傳下來不只是因為他們技藝高。
C.作者認為章 、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於書法的人。
D.作者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其實不好,後世喜歡的原因是顏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
①「蘇、黃」中的「蘇」指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蘇東坡。他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千古傳唱,其最後兩句「 」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懷念和祝願。
②永叔,即 ,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參考答案
1、B(這樣),……的樣子;
2、① 值 ②把……當寶貝,珍愛、喜愛;
3、①後來(世)的人們都把他們的書法看作糞土
②古代的人大都會書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的人(的書法)才能流傳得久遠;
4、D; \
5、①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②歐陽修
二、以學自損,不如無學
夫學者,所以求益①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昂大,凌忽②長者,輕慢同列③。人疾之④如仇敵,惡之如鴟(chī)梟(xiāo)。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選自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
注釋:①求益:求得長進。②凌忽:凌,欺侮;忽,輕視。③同列:同輩。④疾之;怨恨他。
⑤鴟梟:兩種惡鳥,這是古人的看法。
閱讀訓練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人仇敵,惡之如鴟梟。(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參考答案
1、①用來…… ②痛恨;
2、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自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①,輒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給,啖④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⑤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注釋:①昏怠:昏沉睏倦。②輒:往往,每每。③沃;澆。這里當」洗」講。④啖;吃、⑤讒:說人壞話。
閱讀訓練
1、給下面句中加點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將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參考答案
1、①dan吃; ②wo洗 ③ji供應 ④cha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 ②妻子的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
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揭示主題
四、司馬光好學
司馬溫公①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②絕編③,迨④能倍⑤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釋:①司馬溫公:司馬光死後被封以溫國公稱號,故稱司馬溫公。
②下帷:原指漢代董仲舒下帷講學,三年不看窗外這件事。這里藉此指讀書專心。
③絕編:原指孔子讀《易經》時,反復翻閱,多次將穿簡冊的牛皮繩子翻斷這件事。這里指讀書刻苦。
④迨:等到。
⑤倍:同「背」,背誦。
閱讀訓練
l.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苦人 ( ) ②迨能倍誦乃止 ( )
③迨能倍誦乃止 ( ) ④詠其文 ( )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子墨子九距之 B.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用力多者收功遠。 B.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獨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參考答案
1、①擔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詠;
2、 D;
3、C;
4、韋編三絕,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一牛且數萬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答案
1、且:幾乎,重達。
募:招募。
徐:慢慢的。
實:裝滿,充實。
2、用大的木材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鉤住鐵牛,慢慢的去掉船里的土,船浮上來,鐵牛也被拉出來了。
3、懷丙和尚先用兩艘大船裝滿了土,放到鐵牛兩邊,系住鐵牛,然後用一根大木頭做成秤錘秤桿的形狀,保持兩船對鐵牛的拉力平衡,然後慢慢的去掉兩艘船中的土,依靠水的浮力,慢慢把鐵牛拉出來。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題練習
(一)師曠問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注釋:1秉燭:點燭。當時的燭,只是火把,還不是後來的蠟燭。2盲臣:師曠為盲人,故自稱。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①問於師曠: 。
②安敢戲君乎: 。
③如日出之陽: 。
④臣聞之: 。
2、 將下列文言文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譯句: 。
3、 晉平公想學習,卻又「恐已暮矣」,他所說的「暮」指什麼?他為什麼有這樣的擔心?
。
4、 師曠的回答,說明他將「暮」理解成什麼意思?他為什麼要這樣理解?
。
5、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
(二)顏回好學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注釋:1回:顏回,又稱顏淵。2慟(tòng):哀痛之至。3門人益親:學生更加親近。4遷:轉移。5貳:重復。
1、本文選自《史記》。《史記》是我國古代著名史學家和文學家 用畢生精力寫成的我國第一部 體通史,魯迅稱它為「 ,
」。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 發盡白,蚤死
(2) 今也則亡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門人益親( )
(2)弟子孰為好學( )
(3)不貳過( )
4、翻譯下面的句子。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
6、 根據積累,再舉幾個名人好學的實例。
(三)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見巨蛇圍如碗,擺撲叢樹中,以尾擊樹,樹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制之。然審視殊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剌刀攫其者,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雲。
注釋:1覘(chān):探看。2圍:此處指蛇的身圍。3殊:極、很,完全。4攧(diān):跌。
1、下列句中加點的「之」與例句中加點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似有物捉制之
A、 輟耕之壟上 B、受任於敗軍之際 C、悍吏之來吾鄉 D、環而攻之而不勝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
(1) 以剌刀攫其首 攫:
(2) 蛇竟死 竟:
3、翻譯下面句子。
然審視殊無所見。
。
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一項是( )
A、 螳螂最後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B、 蛇被小小的螳螂擊殺的根本原因是以尾擊樹不重戰術。
C、 姓張的是本文的線索人物,全文以他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D、 本文步步設疑,環環相扣,文雖短但情節卻緊張曲折。
(四)景公令出裘發粟與飢寒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注釋:1雨(yù)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動詞。2陛:宮殿的台階。3聞命:聽到辭命。聞,聽;命,辭命。
1、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1)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 )
(2)立有間( )
(3)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 )
2、 翻譯
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
。
3、 景公為什麼聽了晏子的一番話,「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者」?
(五)勉諭兒輩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酒肉一餐,可辦粗飯幾日;紗絹一匹,可辦粗衣幾件。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則子子孫孫常享溫飽矣。
注釋:1費用:花費錢財。2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3饞:這里是飢餓的意思。
1、 解釋下面加點的字。
(1) 可辦粗飯幾日
(2) 何必圖好吃好著
(3) 莫待無時思有時
2、 翻譯: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著?
。
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節儉問題,向我們提出什麼要求?
。
4、 在市場經濟繁榮的今天,商品供應充足,我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還有必要提倡節儉嗎?
。
(六)打撈鐵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於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注釋:1浮梁:浮橋。2維:系,連結。3治平:北宋英宗趙曙的年號。4真定:卻今天河北正定。5權衡:秤錘秤桿。
1、 解釋下列加點字的含義。
(1) 一牛且數萬斤。
(2) 募能出之者。
(3) 徐去其土。
(4) 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
2、 翻譯: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
3、 試說明懷丙和尚是怎樣把鐵牛從河中打撈出來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7925557.html?si=7
Ⅷ 初一上冊必考課外文言文必考的幾個翻譯
(一)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
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二)薛譚學謳
【原文】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煉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四)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原文】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譯文】
司馬光幼年時,擔心自己記誦詩書以備應答的能力不如別人。大家在一起學習討論,別的兄弟已經會背誦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馬光卻)獨自苦讀,像董仲舒和孔子讀書時那樣專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夠熟練地背誦為止,(由於)讀書時下的力氣多,收獲就長遠,他所精讀和背誦過的書,就能終身不忘。司馬光曾經說:「讀書不能不背誦,在騎馬走路的時候,在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吟詠讀過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獲就多了!」
(五)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跡》
【原文】
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譯文】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六)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譯文】
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由是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
(七)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原文】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譯文】
張九成被貶官到橫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間一扇短窗,每天天將亮時,他總是拿著書本站在窗下,就著微弱的晨光讀書。這樣一直堅持了十四年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頭上,雙腳踏出的痕跡還隱約可見。
(八)送東陽馬生序(節選)宋濂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發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 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 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或有所聞。
【譯文】
我幼年時候,就喜好讀書,因為家裡貧寒,沒有辦法買到書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閱,親手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到時歸還。遇到天寒,硯台里結成堅冰,手指頭不能屈伸,(仍然堅持抄寫)一點也不敢偷懶。抄寫完,立刻送人家,從不敢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別人都願意把書借給我,我所以能夠讀了許多書。
到了成年,更羨慕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又恐怕沒有大師、名人來開導自己,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先輩是德高望重的人,學生擠滿屋子,他說話態度從沒有流露一點客氣。我(畢恭畢敬地)站著侍候在先輩的左右,向他提出問題,詢問道理,彎著腰,側著耳朵專心地請教;有時遭到了斥責,態度越發恭敬,禮節越發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話;等待他高興了,就向他請教問題。所以我雖然很愚笨,還是得了知識,增長了見聞。
(九)師曠論學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主,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呢?」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象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一0)程門立雪《宋史》
【原文】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
楊時到洛陽求見程頤。楊時大概當時有四十歲了。一天拜見程頤的時候,程頤偶爾坐著打瞌睡。楊時與游酢站在門外等著沒有離開。等到程頤醒後,門外積雪已經一尺多厚了。
【
(一一)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一二)七錄《明史·張溥傳》
【原文】
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譯文】
張溥從小就酷愛學習,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後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要重新抄寫,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筆的地方,指掌上長了老繭。冬天手指凍裂,每天要在熱水裡洗好幾次,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一三)學弈
【原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僵最會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而另一個人雖然在聽著,可是他心裡總以為有天鵝要飛過來,想拿弓箭去射它。這樣雖然他同前一個人一起學習,卻學得不如前一個。能說這是他的聰明才智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一四)李生論善學者
【原文】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這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心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譯文】
王生愛好學習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問他說:「有人說你不善於學習,是真的嗎?」王生不高興,說:「凡是老師所講的,我都能記住它,這不也是善於學習嗎?」李生勸他說:「孔子說過『學習,但是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學習貴在善於思考,你只是記住老師講的知識,但不去思考,最終一定不會有什麼成就,根據什麼說你善於學習呢?」王生更惱恨,不理睬李生,轉身就跑。過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訴他說:「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我的話還沒說完,你就變了臉色離支,幾乎要拒絕人千里之外,哪裡是善於學習的人所應該具有的(態度)呢?學習的人最大的忌諱,沒有超過自己滿足,你為什麼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紀大了,貽誤了歲月,即使想改過自勉,恐怕也來不及了!」王生聽完他的話,感到震驚,醒悟過來,道歉說:「我真不聰明,今天才知道你說得對。我把你的話當作座右銘,用來展示明顯的警戒。」
(一五)問說《孟塗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譯文】
一個有見識的人,他做學問必然喜歡向別人提問請教。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不學習鑽研不可能發現疑難,不提問請教不能使知識廣博。只是喜歡學習但不願時時向別人請教,還算不上是真正愛學習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許你還不能用於實踐,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東西,也許你還不了解它的細微末節,那麼除了向別人請教,又從哪裡去推斷解決呢?
(一六)教學相長(節選)《札記》
【原文】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後才能自己刻苦地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
(一七)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了。孫權說:「我難道要您研究經典成為博士嗎?只要您廣泛閱讀,見識從前的事情罷了。您說事務繁多,哪裡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讀書,自己覺得有很大的收獲。」於是呂蒙開始學習。到了魯肅經過尋陽,跟呂蒙一道議論軍事,非常驚訝地說:「您現在的才幹謀略,不再是當年吳地的阿蒙!」呂蒙說:「讀書人離別三日,就應該重新別眼相看。大多數哥為什麼這么遲才改變看法呢!」魯肅於是拜見呂蒙 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辭別。
(一八)顏回好學《史記》
【原文】
回年 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譯文】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白了,過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們(以顏回為榜樣)更加親近我。」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最好學,(他)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不幸年紀輕輕死了,現在沒有(像顏回那樣好學的人)了。」
(一九)邴原泣學《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譯文】
邴原幼時喪父,幾歲時,從書塾經過,(聽見書聲琅琅)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不孤單,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老師憐憫嶼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讀熟了《孝經》和《論語》。
(二十)董遇「三餘」讀書《三國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雲:「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
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譯文】
董遇,字季直。為人朴實敦厚,從小喜歡學習主。漢獻帝興平年間,關中李榷等人作亂,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處。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來賣幾個錢(維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總是帶著書本,一有空閑,就拿出來誦讀,他哥哥譏笑他,但他還是照樣讀他的書。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釋;對《春秋左氏傳》也下過很深的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請教的人說:「(您說的有道理),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時間」。有人問「三餘」是什麼?董遇說:「三餘就是三種空閑時間。冬天,沒有多少農活。這是一年裡的空閑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勞動,這是一天里的空閑時間;雨天,不好出門幹活,也是一種空閑時間。」
(二一)推敲《詩話總龜》
【原文】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推」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譯文】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往京城裡。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來替換「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詠,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 的姿勢。(行人)看到賈島這個樣子都很驚訝。當時韓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勢。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捨不得離開,共有好幾天。(韓愈)因此跟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二二)勤訓《恆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雲:「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不若彼者乎?
【譯文】
謀生的道理,沒有什麼比勤勞更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說:「一天的計劃決定於早晨,一年的計劃決定於春天,一生的計劃決定於勤勞。」這些話雖然說得淺近,可是意義卻很深遠哪!
像大禹這樣的人,智慧、才能如此傑出,況且愛惜每一寸的光陰;像陶侃這樣的人,品德如此高尚,況且愛惜每一分的時間,又何況在才幹、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們的人呢?
(二三)誡子書《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
君子的品德,靠靜來修身,靠儉來養德,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習必須安靜焉,才能來源於學習,不學習無法擴展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有甩成就。享樂過度就不能掛歷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和時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時間一同消失了,象枯枝敗葉一樣凋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晚年守著破房子痛惜過去,還怎能來得及呢?
(二四)陶侃惜谷《晉書》
【原文】
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雲:「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
【譯文】
陶侃曾經到郊外去游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干什麼?」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
Ⅸ 通城學典七年級課外文言文閱讀為學之道篇的答案
為學
原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與庸也。吾資之聰,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棄而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聖人之道,卒於魯也傳之。然則昏庸聰敏之用,豈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於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者也。昏與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力者也。
譯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做,那麼困難的事情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麼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困難了。人們做學問有困難和容易的區別嗎?只要肯學,那麼困難的學問也變得容易了;如果不學,那麼容易的學問也變得困難了。
我天資愚笨,趕不上別人;我才能平庸,趕不上別人。我每天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譯為:每天不停地學習,)等到學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與平庸了。我天資聰明,超過別人;能力也超過別人,卻不努力去發揮,即與普通人無異。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麼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如此看來聰明愚笨,難道是一成不變的嗎?
四川邊境有兩個和尚,其中一個貧窮,其中一個富裕。窮和尚對有錢的和尚說:「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憑借著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只需要一個盛水的水瓶一個盛飯的飯碗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要雇船沿著長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沒有成功。你憑借著什麼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把到過南海的這件事告訴富和尚。富和尚的臉上露出了慚愧的神情。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因此,聰明與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著聰明與敏捷而不努力學習的人,是自己毀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學習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學成的。
字詞解釋
1.為學:做學問。
2.之:代詞,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則: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資:天資
8..庸:平庸。
9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
14.之:它,指代學問。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讀(bǐ)音,邊遠的地方。
18.語:讀(yù)音,告訴,對…說。
19.於:對。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樣,怎麼樣?
23.恃:憑借,倚仗。
24.何:怎麼樣?這是商量語氣
25.缽:佛教徒盛飯的用具。
26.足:足夠。
27.數年:幾年。
28.下:順流而下。
29.還:回來。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從。
35.慚色:慚愧的神色。
36.顧:難道。
37.焉:加強語氣的助詞。
38.哉: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39.恃:憑借,依靠,倚仗。
40.買舟:雇船。
41.以:介詞,相當於「把」、「拿」、「將」。
42.猶:還,仍然。
43.顧:反而,還。
44.至:到達。
45.去:距離。
46.色:神色,臉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譯。
意義: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只有立下了目標,努力去實現,才會獲得成功。主觀努力是成敗的關鍵。人貴立志,事在人為。人要立長志,不要常立志。人之為學,貴在立志,無論客觀條件的好壞,天資的高低,關鍵在於主觀努力。
關於文中「吾一瓶一缽足矣」的:兩個「一」字表現貧者對物質要求極低,一個「足」字體現了他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心,表現了貧者面對困難知難而進的勇氣和實現遠大理想的堅定信念,以及無所畏懼的堅強意志和敢於大膽實踐的精神
成功←行動,堅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兩個和尚去南海的故事為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難與易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事在人為的道理。
手法:
作者分別舉「貧和尚」「富和尚」的例子,採用的是對比的手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勤奮堅定的信念。貴在立志,事在人為,立志而為。
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提出為學難易可以相互轉化的觀點。
第二段說明了成功與天資並無多大關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來論證「只要立志,終將難事變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總結全文:為學貴在立志,實踐才能變難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