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璞自泣文言文翻譯
Ⅰ 文言文在線翻譯宋史-盧斌傳
三邦時代蜀國的諸葛明製造了一種連弩,稱做元戎弩,一主能收射十收箭,水力非常強,但非體積、分量偏偏小,雙卒有法應用,關鍵用來防衛鄉池戰營塞。當時大發現野馬鈞想對於其入止改善,使之敗為一類五十矢連弩,威力更大,然而原因是出產很龐雜,所用的箭矢也務必特造,因而出參大批出產先得傳。
[編纂本段]相干記錄有閉諸葛連弩的晚期記錄關鍵集合在《三國志》及其註解之中。
《諸葛亮傳》:「亮性善於拙念,損害連弩,木牛淌馬,都出其意。推演兵書,作八陣圖,淡失其要。」注引《魏氏年齡》曰:明做八務、七戒、六恐、五懼,都有條章,以訓厲君女。又益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少八寸,一弩十矢俱發。"皆出其意,便指諸葛亮的創意、構思、設計,而由別人詳細製造。
舊壽《三國志·杜夔傳》注引傅玄序曰:「馬愛人,地上之名巧也……。愛人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絕擅也。』直言作之可令減五倍。……古若馬氏所想作者,國之粗器,軍之要用也。省十覓之木,逸二人之力,不經時而長短訂。易試難驗之事而沉以直言揚人同能,此猶以人愚免地上之事,不難其講以御難絕之物,此因此多興也。馬氏所作,果變而失是,則始所行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果不消之,是不世之巧有由出也。婦可憐者相妒,同事者相利,中人所不克不及任也。故正人不以人利人,必以測驗為衡石。興衡石而不消,此好玉因此見誣為石,荊戰因此抱璞而泣之也。於是危城侯悟,遂行之武危侯,文危侯忽之,不因試也。此既難試之事,又馬氏巧名未定,猶忽而不察,況幽邃之才,無名之璞乎?後之小人其鑒之哉。馬老公之巧,雖今母贏般、朱翟、王我,遠漢世張仄子,不克不及功也。母贏般、朱翟都見用於時,乃無益於世。仄子雖為侍中,馬愛人雖給事費中,俱不典農民,巧有益於世。用人不妥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愛也。」
中晉鎮北將軍劉弘是外邦史載「不雅亮新宅」首先人。我曾疏眼睹功「益害連弩」是無可置疑的。劉弘正在「不雅明新宅」時卻有「物當機,大器有方,通人靡暢,盛德沒有常。……英哉吾女,閆鳳嬌圖片,獨露地笨。豈神之祗,豈己之粗?何念之淡,何怨之渾。……推子八陣,不在孫、吳,木牛之偶,則是般模,神弩之過,一何微妙」(《諸葛亮傳》注引《蜀忘》)的感慨。
宋代《玉海》舒一五十《唐動塞弩》條說:馳雲《淡通得救錄》——南蠻有執旗者傅鄉發動塞弩,貫之。中蜀弩實尤少,大者莫逾連弩,十矢謂之群鴉,一矢謂之飛槍,通吸為摧山弩,即孔亮所作元戎也。彼材料說的是唐時東北官族中還在應用一種弩,本地黎民鳴ta摧山弩,聽說就是該年的諸葛連弩。唐宋時代,中南官族中觸及諸葛亮的相似傳道甚多,可托度較好。
[編纂原段]六面啟迪1,諸葛亮曾創制了一種連弩,在其時非常進步。這連弩有幾個壓根數據,一是能連發十矢,兩是矢長只要八寸。
2,舊壽給諸葛連弩訂了一非主流,便「益害」。前面原白將入一步議論彼答題。
3,馬均為知名迷信野(曾改善後人所制織綾機、百戲木奇,曾再主創造未得傳的指北車、發現翻火車),該ta望睹諸葛連弩時,第一是大贊其「拙」,否見它取以後的連弩真無大別,其主是以為借可演入為連發五十矢。指望晨廷坐項,被你實驗並推行,效果已惹起珍視。那便為先人研造諸葛連弩降求了極重大的線索。
4,傅玄(217--278)為魏終晉始的知名思惟野,民至荼騎常侍,啟女爵。你以為,「馬氏所想做者,邦之粗器,軍之要用也。省十覓之木,逸二人之力,不經時而長短訂。」自正面可瞅到對於諸葛連弩的下度評價。
5,傅玄還以為:「馬愛人雖給事費外,俱不典農民,拙有益於世。用人不妥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愛也。」對晨廷已能同意馬均坐項,從新研製諸葛連弩覺得是常憾事,乃至異常憤怒。這興許是諸葛連弩在諸葛亮身後不暫便失傳的關鍵根源。6,劉弘身為上將軍,對武器異常生知。弩機的發射功效由二矢全發,到三矢全發,再到十矢齊發,只是質的變革,有量的飛躍。自和國至晉,二矢或者三矢全發連弩未寬泛應用了幾百暮年,劉弘當為習以為常。而劉弘瞅見諸葛連弩時,卻有耳綱一舊的覺得,稱其為「神弩」。這闡明諸葛連弩是一種差別以去的舊的弩種。
[編纂原段]探討歷程閉於"一弩十矢俱收"的探討歷程
怎樣了解"一弩十矢俱發",是十收箭同時打發,仍是後後持續收回?這是認識、研製諸葛連弩的主要地點。現實上,你國現代在這兩圓里皆進止功良多探討,各有碩因。恰是我們的探討,為wo們從新認識諸葛連弩降求了基本。
後瞅同時擊發數矢的弩。一馳大弓,同時擊發兩箭或三箭,這在秦漢時代曾經浮現,《史忘·韓疑盧綰傳記第三十三》:"請令弱弩傅兩矢外背。"傅,通"附",附滅,《右傳·僖母十四年》"皮之不亡,毛將焉傅"可證。把二矢同時附在弩機上,當為一擊而同時發射兩矢的弩。《後漢書·耿雜傳》:"選敢生二千人,俱持弱弩,各傅三矢,使銜枚間行。"此該為同時發射三矢的弩。曹丕《飲馬長城窟行》"發機若雷電,一發連四五",道的也是一擊而發四、五矢。明《軍備志》舒103所載神臂床子連城弩(圖七),可同時發射四、五隻箭。這是wo國現代閉於"連弩"那個公用實祠的的第二種意義,即指同時發射二矢或少矢的弩。
但這品種型的弩,wo們以為必定沒有非諸葛連弩類型。第一,自現存材料望,綱後還出有同時打收十矢的,更不成能象馬均道的這樣,"否令減五倍",同時擊發五十矢。現實上,這種床弩也不行能同時擊發五十矢。發箭當對於准宗旨,十個或五十齊仇人排在一齊進擊的情形並未幾睹。同時發十箭或五十箭,必形成極大的揮霍!第兩,一弩同時發射十箭或五十箭,便一收弩機的靜力等分十份或者五十份先,其射程還能少遙?借無什麼宰傷力可直言?第三,那類粗笨的弩床易以攜帶,重心不合適北征南伐的天理前提,即不合適東北與川陝接壤地域的地輿環境。第四,這種弩所用的矢,其少度正在三尺以下,取諸葛連弩的"矢長八寸"區別太小。第五,那麼長的矢,隱然不行能"以鐵為矢"。
再望持續發射的弩。這又可合為兩大類。首先類是在弩床下架兩張弓、或者三張弓、或四張弓,戰時否運用擺柄繩軸事前張弓扣箭,平凡是由一實職業射腳發射。發射時雖無後先之合,但這借沒有是嚴酷意思上的"持續發射"。那類弩正在宋代較為盛行,《宋史·太宗一》:"十兩月乙丑,幸道威嚴台不雅機石連弩。"《宋史·實宗二》:"六暮年秋二月戊寅,幸飛山雌文營,不雅發機石、連弩,遂宴射潛龍園。"《宋史·禮志二十四·軍禮·閱武條》:"其按閱炮場連弩及即立夜閱募集舊軍時,令習和如新事。"《宋史·盧斌傳》:"俄單大設機石、連弩、沖車、雲梯,四里飽噪乘鄉,矢石治上,斌取州將隨機裝備。"《宋史·戎狄傳三·撫火州傳》:"蠻單連弩南岸。"《文經分要》記錄了宋代的這幾種小型床弩(圖八、九、十)。其本質非將數張雙發弩開而為一,由一人射打。它能在必然水平上完成持續射擊,但他們以為這類連弩關鍵是弱調保持的意義,中國人體藝術圖片。它馳弓時須要數十己、乃至上百人一起著力才止。
他們以為,這也不是諸葛連弩的類型。原因是:1,迄古為行,在一張弩床上最多隻能架四張弓,最下只能完成四矢連發,不行能連發十矢,更不成能象馬均說的這樣,"可令減五倍",連發五十矢。2,這種粗笨的弩床也易以攜帶,不合適西南及川陝接壤地域的地輿環境。3,這種弩所用的矢,其長度在三尺以上。4,這種矢也不行能是"以鐵為矢"。
另有一種持續發射的弩,亮代茅元儀《軍備志》記錄,亮人曾研造出"諸葛威嚴侯弩"(圖十一),當時渾人在彼基本下,曾製作出"彈弩":這種弩,wo們以為便是得傳甚暫的諸葛連弩,至多是這品種型。第一,其"矢少八寸",能持續發射十矢,適合諸葛連弩的幾個壓根數據;又極為輕巧,步卒、騎卒皆能隨身攜帶,合適東北與川陝接壤地域的地輿環境。惜其時水炮曾經應用,這一重大鑽研結果已能惹起世己的下度珍視,未能推行,不暫再度失傳。
依據2700暮年後戰國時代連弩改善敗一種十矢連發的宰傷性遙程威嚴器,和國時早期的楚國曾經有單發的連弩。相似於古代兵器外的長途火箭炮連發的構念,也是基於雙管水箭炮做的改良
Ⅱ 文言文 系劍冢樹 抱璞自泣
系劍冢樹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1)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2)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3)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季札第一次出使,去造訪北方的徐國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歡季札(身上所佩)的劍,但是卻不說出來。季札心裡也知道(徐君喜歡自己的劍),但是他還要出使到別的國,所以沒有送給他。(後來他出使完後)再回到徐國,徐君已經死了,於是解下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他的隨從說:「徐君已經死了,這是要送給誰呢?」季札說:「不是這樣的,我當初心裡已經要把這劍送給他了,怎麼能因為徐君死了而違背自己的諾言呢!」
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荊山,得璞玉①,奉獻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為詐,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復奉獻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為詐,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獻,恐見害,乃抱璞哭於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成王聞之,使人問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吾是以悲。」隨使獻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楚國人卞和游荊山時得到一塊沒有雕琢過的玉石,奉獻給楚武王。武王派人鑒定這塊石頭,鑒定後說:「這是塊普通的石頭。」武王認為卞和欺騙他,砍斷了他的左足。等到楚文王繼位,卞和又一次獻出玉石,文王派人鑒定之後,鑒定人說:「這是塊普通的石頭。」文王又認為卞和欺騙他,而砍斷他的右足。等到楚成王繼位,卞和又想獻出玉石,害怕被害,於是抱著這塊沒有雕琢過的玉石在荊山之下哭泣,哭了三日三夜眼淚都流幹了,竟然從眼睛裡哭出血來。成王聽說這件事情後,派人問他:「天下被砍斷腳的人多了,你為什麼哭得這么悲傷呢?」卞和說:「我不是因為被砍腳而悲傷。我悲傷是因為寶玉被鑒定為普通的石頭,誠實守信之人被誣陷為騙子,所以我才這么悲傷。」然後就跟著派來的使者去楚王那裡獻玉。成王派琢玉的人雕琢這塊沒有雕琢過的玉石,果然得到美玉,於是為其命名為:「和氏壁」。
Ⅲ 抱璞自泣文言文翻譯
提問
寶寶知道
寶寶問題媽媽知道
立即下載
文言文翻譯抱璞自泣 5
家裡雄才大略就是那種來吃飯了色哦金粉世家小米辣;漫長的就是苦大仇深防奇偶位
拍照搜題秒出答案,下載作業幫立即下載
我來解答
推薦回答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與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石也,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民曰「和氏璧」。
全文翻譯:
楚國有一個叫卞和,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奉獻給楚厲土,歷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壁。
Ⅳ 關於班級的文言文我們是六年級的包括意思
(一)小時了了
(二)孫權諭呂蒙讀書
(三)紀昌學射
(四)晏子使楚
(五)抱璞自泣
(六)諸小兒取李
Ⅳ 求幾則適合初二的課外文言文
初中淺易文言文閱讀能力養成訓練
〔使用建議:可藉助正確選項及答案解說將選段看懂,然後多讀幾遍。〕
一、軼事十則
(一)粟粥薺菜
宋,范仲淹,少與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經宿①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薺菜②十數莖於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後登進士,為兵部尚書,溢文正公。
〔註: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種野菜。③盂,yú,一種圓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
B. 經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
D. 謚文正公 謚: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被加的有褒貶意義的稱號。這里用作動詞。
2.這段文字表達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書
宋,胡瑗(yuàn),布衣時,與孫明復、蔡守道為友,讀書泰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寐。十年不歸,得家書,見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不復展讀,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斷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 )
「讀書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讀書,攻讀勤苦,飯食粗淡。
2.下面詞語,哪幾項能概括語段中胡瑗的性格( )
A.勤奮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恆
D.謙虛 E.不顧家室 F.專心致志
(三)鑄硯示志
宋,桑維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長。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屢舉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或勸改業,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卒以進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常臨鑒自奇 鑒:鏡子。
B.屢舉進士 舉:推舉,推薦。
C.試官惡其姓 惡:wù厭惡,討厭。
D.或勸政業 或:有的人。
E.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 示:給人看。
F.硯穿則易。易:容易。
G.卒以進士及第 卒:終於。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
2.下面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桑維翰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維翰是一個有志氣,有毅力的人。
C.試官是一個昏庸的官員。
(四)系劍冢樹
吳,季札,出遊上國①,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寶劍,系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與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註:①上國:春秋時,對吳楚而言齊晉等中原之國,稱為「上國」。〕
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出遊上國;游:交遊,往來。B.過徐君;過:訪,探望。
C.系徐君好季札劍;好:認為……好。D.口弗敢言;弗:不。
E.系徐君冢樹而去 冢:墳墓。F.豈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違背。
2.畫線語句翻譯不當的一項是( )
A.「為使上國,末獻」——出使上國,沒有獻出寶劍。
B.「尚誰與乎」——還給誰呢?(與,給;賓語「誰」前置。)
C.「吾心已許之」——我的心已許給了他。
(五)不責碎玉吏
宋,韓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獻玉盞二隻,表裡無暇,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永為室玩。每開宴召客,特設一桌,覆以錦衣。置玉盞其上。一日召漕使②飲,將用之,俄為一吏誤觸倒其桌,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客曰:「凡物成毀有數。」顧吏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註:①大名,地名,北宋時大名府又稱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加黑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俄為一吏誤觸倒其桌;俄:一會兒。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動詞,治罪。
C.顧吏曰;顧:回頭看。
D.汝誤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斷下列語句翻譯正誤。
A.「永為室玩」一一一長久地作為室中的玩物。( )
B.「覆以錦衣」——用華美彩色的飾布蓋在桌上。( )
C.「凡物成毀有數」——所有的東西形成、毀壞都有定數。( )
D.「何罪之有」——什麼罪他有呢?( )
(六)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荊山,得璞玉①,奉獻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為詐,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復奉獻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為詐,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獻,恐見害,乃抱璞哭於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成王聞之,使人問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吾是以悲。」隨使獻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註:①璞(pú)玉,沒有雕琢過的玉石②刖(yuè,斷足之刑。〕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恐見害;見:表被動譯為「被」。
B.三日三夜泣盡;泣:哭泣。
C.子奚泣之悲耶;奚:xī,為什麼。
D.寶玉而題之以石;題:題名,命名。
E.貞士而名之以誑;誑:kuáng,欺騙。
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裝。是:這,此。
2.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
「以和為詐」——(王)認為卞和是(在)欺詐。( )
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內容是:(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七)強項盡忠
後漢,董宣,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①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驂乘②。宣候之,乃駐車叩馬③,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④。帝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因賴(chì)「強項⑤令」,出。
(註:①蒼頭,奴僕。②驂乘(shèng),古代乘車在車上右側陪乘的人,③叩馬,攔馬。④帝,漢光武帝劉秀。⑤項,脖子。〕
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因匿主家;匿:nì,躲藏。
B.宣候之;候:等候。
C.大言數主之失;數:shǔ數落、指責。
D.因格殺之;因:副詞,於是、就。格:打、斗。
E.帝使宣叩頭謝主;謝:感謝。
F.強使頓之;頓:叩、磕。
2.判斷翻譯正誤。
A.「主即還宮訴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宮向皇帝告狀。
B.「因敕『強項令』,出」——(帝)於是稱他為「強項令」,讓他回去了。
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徵:
(八)號殿上虎
宋,劉安世,廷諫,至犯雷霆之怒①,則執簡卻立。待天威少霽,復前極論,一時奏對,且前且卻者,或至四五,殿庭觀者汗出竦聽。眾目公,號曰「殿上虎」。
〔註:①雷霆之怒,指帝王憤怒、發作。下句中的「天威」與此意同。〕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廷諫,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犯:冒犯,觸犯。
B.執簡卻立;簡:即「笏」,大臣上朝手執的狹長板子。卻:退。
C.天威少霽;少:通「稍?。霽:雨過天睛,此指氣消。
D.復前極論;前:動詞,上前。極論:極力論爭。
E.汗出竦聽;竦:sǒng,肅敬。
F.眾目公;目:名詞用作動詞,看著。
2.「廷諫」中的「廷」與「殿庭觀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請查字典後回答)
3.劉安世為什麼被稱「殿上虎」?
4.翻譯文中畫線語句。
(九)儉嗇老
漢時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惡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產業,聚斂無饜,而不敢自用。或人從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內取十錢,自堂而出,隨步輒①減,比②至於外,才余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③復囑雲:「我傾家贍君,慎勿他說④,復相效而來!」老人俄死,貨財沒官。
〔註:①輒zhé,就。②比:等到。③尋:接著。④他說:外傳。〕
1.加黑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侵晨而起;侵:漸近。侵晨,天剛要亮。
B.聚斂無饜 饜:(yàn)滿足。
C.閉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後省略了「之」,代錢。
D.我傾家贍君;贍:shàn,贍養。
2.判斷語句翻譯的正誤。
A.「惡衣蔬食」——穿破舊的衣服,以草菜為食物。
B.「或人從之求丐」——有個人跟著他,向他乞討。
C.「自堂而出,隨步輒減」——從堂屋走出,隨著腳步減少(准備送給乞者的錢)
D.「貨財沒官」——財產沒有交給官家。
3.老人給了乞者多少錢?( )
4.「閉目以授乞者」中「閉目」的細節與「我傾家贍君」這樣的人物語言,表現了「老人」的什麼特點?
(十)諸小兒取李
王戎①七歲,嘗與諸小兒戲。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註:①王戎,西晉人,「竹林七賢」之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黑字:
A.嘗與諸小兒戲( )( )
B.諸兒競走取之( )( )
C.取之信然( )( )
2.翻譯「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一句。
3.這個小故事要說明的是:
參考答案:
一、軼事十則
(一)1.C(暖,形容詞用作動詞,加熱)2.刻苦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二)1.√2.A、B、C、F
(三)1.B(舉,參加科舉考試),F(易,改變)2.A「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是誇張的自嘲,表明人物豁達。
(四)1.C(好,hào喜歡)2.C(我心裡已把劍許給了他。)
(五)1.D(故,故意)
2.「何罪之有」是「有何罪呢」的倒裝,譯時應調整好語序,為「(你)有什麼罪呢?」
(六)1.B(泣,眼淚)2.√3.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七)1.E(謝,謝罪,認罪)2.A√B√3.不畏權貴,剛正不屈
(八)1.E(竦,通「悚」,害怕)2.不同。「廷」指朝廷,「庭」指廳堂。
3.因他堅持進諫,不怕觸怒天威,招來殺身之禍。
4.一次上朝與皇帝對話,要上前、後退地力爭四五次
(九)1.D(贍,供給)2.應為:財產被官家沒收。3.5個錢。
4.給乞者錢時極為痛惜,唯恐別人知道他有錢,可見其吝嗇的特點。
(十)1.A曾;游戲B.爭相跑過去C.的確;代詞,這樣,指「此必苦李」。
2.看見道邊的李樹上果實多得把樹枝都壓斷了。
3.王戎從小就善於思考,十分聰明。
Ⅵ 《七年級上》文言文(二)的答案是什麼
(一)粟粥薺菜
宋,范仲淹,少與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經宿①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薺菜②十數莖於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後登進士,為兵部尚書,溢文正公。
〔註: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種野菜。③盂,yú,一種圓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c)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
B. 經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
D. 謚文正公 謚: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被加的有褒貶意義的稱號。這里用作動詞。
2.這段文字表達的主旨是:刻苦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Ⅶ 七年級上淺易文言文(二)答案
〔使用建議:可藉助正確選項及答案解說將選段看懂,然後多讀幾遍。〕
一、軼事十則
(一)粟粥薺菜
宋,范仲淹,少與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經宿①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薺菜②十數莖於盂③,暖而啖④之。如此者三年,後登進士,為兵部尚書,溢文正公。
〔註:①宿:xiǔ,宵,夜。②莽(jì)菜,一種野菜。③盂,yú,一種圓口器皿。④啖,dàn,吃,〕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惟煮粟米二升 惟:只。
B. 經宿遂凝 遂:就。
C. 暖而啖之 暖:暖和。
D. 謚文正公 謚:shì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被加的有褒貶意義的稱號。這里用作動詞。
2.這段文字表達的主旨是:
(二)不展家書
宋,胡瑗(yuàn),布衣時,與孫明復、蔡守道為友,讀書泰山,攻苦,食淡,終夜不寐。十年不歸,得家書,見上有平安二字,即投之澗,不復展讀,不欲分其心也。
1.判斷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 )
「讀書泰山,攻苦,食淡」——在泰山中讀書,攻讀勤苦,飯食粗淡。
2.下面詞語,哪幾項能概括語段中胡瑗的性格( )
A.勤奮 B.不怕清苦 C.持之以恆
D.謙虛 E.不顧家室 F.專心致志
(三)鑄硯示志
宋,桑維翰,人丑形怪,身短面長。常臨鑒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屢舉進士,試官惡其姓與「喪」同音,不取。或勸改業,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曰:「硯穿則易。」卒以進士及第。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A.常臨鑒自奇 鑒:鏡子。
B.屢舉進士 舉:推舉,推薦。
C.試官惡其姓 惡:wù厭惡,討厭。
D.或勸政業 或:有的人。
E.翰乃自鑄鐵硯以示人 示:給人看。
F.硯穿則易。易:容易。
G.卒以進士及第 卒:終於。及第:科舉時代考試中選。
2.下面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桑維翰為自己的相貌感到自卑。
B.桑維翰是一個有志氣,有毅力的人。
C.試官是一個昏庸的官員。
(四)系劍冢樹
吳,季札,出遊上國①,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乃解寶劍,系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與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註:①上國:春秋時,對吳楚而言齊晉等中原之國,稱為「上國」。〕
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出遊上國;游:交遊,往來。B.過徐君;過:訪,探望。
C.系徐君好季札劍;好:認為……好。D.口弗敢言;弗:不。
E.系徐君冢樹而去冢:墳墓。F.豈以死倍吾心哉倍:通「背」,違背。
2.畫線語句翻譯不當的一項是( )
A.「為使上國,末獻」——出使上國,沒有獻出寶劍。
B.「尚誰與乎」——還給誰呢?(與,給;賓語「誰」前置。)
C.「吾心已許之」——我的心已許給了他。
(五)不責碎玉吏
宋,韓琦,在大名①日,有人獻玉盞二隻,表裡無暇,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永為室玩。每開宴召客,特設一桌,覆以錦衣。置玉盞其上。一日召漕使②飲,將用之,俄為一吏誤觸倒其桌,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伏地待公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客曰:「凡物成毀有數。」顧吏曰:「汝誤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註:①大名,地名,北宋時大名府又稱北京。②漕使,管水道的官吏。〕
1.加黑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俄為一吏誤觸倒其桌;俄:一會兒。為:被。
B.吏伏地待公罪;罪:動詞,治罪。
C.顧吏曰;顧:回頭看。
D.汝誤也,非故也;故:事故。
2.判斷下列語句翻譯正誤。
A.「永為室玩」一一一長久地作為室中的玩物。( )
B.「覆以錦衣」——用華美彩色的飾布蓋在桌上。( )
C.「凡物成毀有數」——所有的東西形成、毀壞都有定數。( )
D.「何罪之有」——什麼罪他有呢?( )
(六)抱璞自泣
楚,卞和,游荊山,得璞玉①,奉獻武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以和為詐,而刖②其左足。及文王即位,和復奉獻之,王使人相之曰:「石也。」又以和為詐,而刖其右足。及成王立,和又欲獻,恐見害,乃抱璞哭於荊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繼之以血。成王聞之,使人問之:「天下刖者多矣,子奚泣之悲耶?」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吾是以悲。」隨使獻玉。王使玉人琢其璞,果得美玉,遂命之曰:「和氏壁」。
(註:①璞(pú)玉,沒有雕琢過的玉石②刖(yuè,斷足之刑。〕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恐見害;見:表被動譯為「被」。
B.三日三夜泣盡;泣:哭泣。
C.子奚泣之悲耶;奚:xī,為什麼。
D.寶玉而題之以石;題:題名,命名。
E.貞士而名之以誑;誑:kuáng,欺騙。
F.吾是以悲;是以:「以是」的倒裝。是:這,此。
2.下面語句翻譯是否正確?
「以和為詐」——(王)認為卞和是(在)欺詐。( )
3.「吾是以悲」一句中的「是」指代的內容是:(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七)強項盡忠
後漢,董宣,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①白日殺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公主出行,以奴驂乘②。宣候之,乃駐車叩馬③,以刀畫地,大言數主之失,叱奴下車,因格殺之。主即還宮訴帝④。帝使宣叩頭謝主,宣不從,強使頓之,宣兩手據地,終不肯俯。因賴(chì)「強項⑤令」,出。
(註:①蒼頭,奴僕。②驂乘(shèng),古代乘車在車上右側陪乘的人,③叩馬,攔馬。④帝,漢光武帝劉秀。⑤項,脖子。〕
1.加黑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因匿主家;匿:nì,躲藏。
B.宣候之;候:等候。
C.大言數主之失;數:shǔ數落、指責。
D.因格殺之;因:副詞,於是、就。格:打、斗。
E.帝使宣叩頭謝主;謝:感謝。
F.強使頓之;頓:叩、磕。
2.判斷翻譯正誤。
A.「主即還宮訴帝」——公主立即回到皇宮向皇帝告狀。
B.「因敕『強項令』,出」——(帝)於是稱他為「強項令」,讓他回去了。
3.概括董宣的性格特徵:
(八)號殿上虎
宋,劉安世,廷諫,至犯雷霆之怒①,則執簡卻立。待天威少霽,復前極論,一時奏對,且前且卻者,或至四五,殿庭觀者汗出竦聽。眾目公,號曰「殿上虎」。
〔註:①雷霆之怒,指帝王憤怒、發作。下句中的「天威」與此意同。〕
1.加黑字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廷諫,至犯雷霆之怒;廷: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犯:冒犯,觸犯。
B.執簡卻立;簡:即「笏」,大臣上朝手執的狹長板子。卻:退。
C.天威少霽;少:通「稍?。霽:雨過天睛,此指氣消。
D.復前極論;前:動詞,上前。極論:極力論爭。
E.汗出竦聽;竦:sǒng,肅敬。
F.眾目公;目:名詞用作動詞,看著。
2.「廷諫」中的「廷」與「殿庭觀者」中的「庭」意思是不是相同?(請查字典後回答)
3.劉安世為什麼被稱「殿上虎」?
4.翻譯文中畫線語句。
(九)儉嗇老
漢時有人,年老無子,家富,性儉嗇。惡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管理產業,聚斂無饜,而不敢自用。或人從之求丐,不得已而入內取十錢,自堂而出,隨步輒①減,比②至於外,才余半在,閉目以授乞者。尋③復囑雲:「我傾家贍君,慎勿他說④,復相效而來!」老人俄死,貨財沒官。
〔註:①輒zhé,就。②比:等到。③尋:接著。④他說:外傳。〕
1.加黑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侵晨而起;侵:漸近。侵晨,天剛要亮。
B.聚斂無饜 饜:(yàn)滿足。
C.閉目以授乞者;以:把,其後省略了「之」,代錢。
D.我傾家贍君;贍:shàn,贍養。
2.判斷語句翻譯的正誤。
A.「惡衣蔬食」——穿破舊的衣服,以草菜為食物。
B.「或人從之求丐」——有個人跟著他,向他乞討。
C.「自堂而出,隨步輒減」——從堂屋走出,隨著腳步減少(准備送給乞者的錢)
D.「貨財沒官」——財產沒有交給官家。
3.老人給了乞者多少錢?( )
4.「閉目以授乞者」中「閉目」的細節與「我傾家贍君」這樣的人物語言,表現了「老人」的什麼特點?
(十)諸小兒取李
王戎①七歲,嘗與諸小兒戲。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註:①王戎,西晉人,「竹林七賢」之一。〕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黑字:
A.嘗與諸小兒戲( )( )
B.諸兒競走取之( )( )
C.取之信然( )( )
2.翻譯「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一句。
3.這個小故事要說明的是:
一,軼事十則
(一)1.C(暖,形容詞用作動詞,加熱)2.刻苦學習,才能有所成就.
(二)1.√2.A,B,C,F
(三)1.B(舉,參加科舉考試),F(易,改變)2.A"七尺之軀,不如一尺之面",是誇張的自嘲,表明人物豁達.
(四)1.C(好,hào喜歡)2.C(我心裡已把劍許給了他.)
(五)1.D(故,故意)
2."何罪之有"是"有何罪呢"的倒裝,譯時應調整好語序,為"(你)有什麼罪呢 "
(六)1.B(泣,眼淚)2.√3.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
(七)1.E(謝,謝罪,認罪)2.A√B√3.不畏權貴,剛正不屈
(八)1.E(竦,通"悚",害怕)2.不同."廷"指朝廷,"庭"指廳堂.
3.因他堅持進諫,不怕觸怒天威,招來殺身之禍.
4.一次上朝與皇帝對話,要上前,後退地力爭四五次
(九)1.D(贍,供給)2.應為:財產被官家沒收.3.5個錢.
4.給乞者錢時極為痛惜,唯恐別人知道他有錢,可見其吝嗇的特點.
(十)1.A曾;游戲B.爭相跑過去C.的確;代詞,這樣,指"此必苦李".
2.看見道邊的李樹上果實多得把樹枝都壓斷了.
3.王戎從小就善於思考,十分聰明.
Ⅷ 抱璞自泣恐見害的見
被害。
原句翻譯過來是
抱著美玉獨自哭泣,深怕被傷害。
Ⅸ 文言文翻譯抱璞自泣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內「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容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與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石也,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民曰「和氏璧」。
全文翻譯:
楚國有一個叫卞和,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奉獻給楚厲土,歷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就命名為和氏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