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梁嘗有疑獄文言文翻譯

梁嘗有疑獄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4 11:31:24

文言文《梁嘗有疑獄》的翻譯

梁嘗有疑獄
【原文】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問曰:「梁有疑獄,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梁國大悅。
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新序•<雜事>四》)

【譯文】
梁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梁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顏色、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大小與色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為什麼?」范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王說:「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梁王非常高興。
由此看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薄就容易毀壞,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發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大概還沒有。所以統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諸侯們,應該以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
——轉摘
望採納

Ⅱ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是什麼文章中的

選自西漢劉向著作《新序》。
《新序》是西漢著名學者劉向編撰的一部以諷諫為政治目的的歷史故事類編,是現存劉向所編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

原文如下: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問曰:「梁有疑獄,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其澤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梁國大悅。
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翻譯如下:
梁國曾經有一件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梁國有一件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雖然這樣,(大王讓我斷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塊白玉璧,它們的顏色都一樣,大小也一樣、光澤也一樣,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塊賣千金,一塊賣五百金」。王說:「玉大小與色澤都一樣,一塊賣千金,一塊賣五百金,為什麼?」范蠡說:「從側面看它,一塊比另一塊厚了一倍,所以價值千金」。梁王說:「好。」所以案件有了疑難,就不判罪,賞賜時有了疑難,便全部賞賜。梁國的臣民都很高興。
由此看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太薄就容易毀壞,酒太薄就容易發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那是從來沒有的。所以享有國家權力畜養人民,施行政治教化的君主,應該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

Ⅲ 梁嘗有疑獄 翻譯

案件有疑問就從(應當處罰的案件中)去掉(不處罰)獎賞時有疑問(還照樣)給獎賞

Ⅳ 梁嘗有疑獄陶公以一對白玉告訴梁王什麼道理

【原文】

呂不韋賈於邯鄲,見秦質子異人,歸而謂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國家之主贏幾倍?」曰:「無數。」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餘食;今建國立君,澤可以遺世。願往事之。」

呂不韋在趙都邯鄲經商,看見秦國在趙國做人質的公子異人。回家後,便問他的父親:「耕田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十倍。」又問:「販賣珠玉,或獲利幾倍呢?」父親說:「百倍。」又問:「立一個國家的君主,可獲利幾倍呢?」父親說:「那不可以數計。」呂不韋說:「現在農民努力從事耕田勞動,還不能做到豐衣足食;若是建國家,立一個君主,獲利就可以傳至後世。秦國的公子異人在趙國做人質。住在■城,我願去為他效力。」

Ⅳ 梁嘗有疑獄中梁王的處事告訴我們執政者應有怎樣的能力

執政者能力要求:虛懷若谷,禮賢下士的能力。從梁王向范蠡請教問題的角度來看,體現了這一點。一個執政者必須有不恥下問,不專斷的能力,雖然可能會犯錯誤,但是錯誤程度則會降低很多。對國家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要求2:案件有疑問就從輕發落。這很好體現了現代司法的「疑罪從無」的特點。
要求3:明確的獎賞制度。那種有要求就滿足的獎賞制度是不合理的。必然有人會利用梁王這點,對他獅子大開口,梁王是永遠不可能滿足人的無限的貪欲的。

Ⅵ 文言文《梁嘗有疑獄》的翻譯是什麼

【譯文】
梁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梁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顏色、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大小與色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為什麼?」范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王說:「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梁王非常高興。

Ⅶ 梁嘗有疑獄悟出的道理

梁嘗有疑獄悟出的道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薄就容易毀壞,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發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恐怕還沒有。所以統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諸侯們,應該以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
選自《新序·<雜事>四》。《新序》,西漢劉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僅存十卷。後經曾鞏搜輯整理,仍厘為十卷。內《雜事》五卷,《刺奢》一卷,《節士》一卷,《義勇》一卷,《善謀》二卷。採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所記史事與《左傳》、《戰國策》、《史記》等頗有出入。作者尚編有《說苑》一書,性質與此類似。《葉公好龍》就是出自此書。
原文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問曰:「梁有疑獄,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梁國大悅。
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Ⅷ 翻譯《新序雜事》

《新序》,西漢劉向撰。原本三十卷,至北宋初僅存十卷。後經曾鞏搜輯整理,仍厘為十卷。內《雜事》五卷,《刺奢》一卷,《節士》一卷,《義勇》一卷,《善謀》二卷。採集舜、禹時代至漢代史事和傳說,分類編纂,所記史事與《左傳》、《戰國策》、《史記》等頗有出入。作者尚編有《說苑》一書,性質與此類似。《葉公好龍》就是出自此書。
原文:
1.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問曰:「梁有疑獄,獄吏半以為當罪,半以為不當罪,雖寡人亦疑。吾子決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壁,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梁國大悅。
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梁國大悅。由此觀之,牆薄則亟壞,繒薄則亟裂,器薄則亟毀,酒薄則亟酸。夫薄而可以曠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國畜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2.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梁之邊亭人,劬力數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因往夜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惡是何可構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於是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之為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惄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陰讓也。」乃謝以重幣,而請交於梁王,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故梁楚之歡,由宋就始。語曰:「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曰:「報怨以德。」此之謂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譯文:
1.梁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為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為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梁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為有罪一半認為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麼樣?」范蠡說:「我是個身份低微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麼,(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顏色、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大小與色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為什麼?」范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王說:「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梁王非常高興。
由此看來,牆薄了就容易坍塌,絲織品薄就容易裂開,器物薄就容易毀壞,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發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的,大概還沒有。所以統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諸侯們,應該以厚德對待人民就可以了。
2.梁國大夫有個叫宋就的人,曾經擔任邊境某縣的縣令,和楚國鄰界。梁國這個縣靠近邊境的某鄉(亭:地區單位,相當於鄉,被縣管轄),和楚國鄰近的鄉,都種瓜,都有一定規模。梁國該鄉的人,多次用心灌溉他們的瓜園,種出的瓜味道很好。而鄰鄉的楚國人很少灌溉瓜地,種出的瓜很難吃。楚國縣令因為梁國的瓜好吃,對於自己管的鄉種出的瓜難吃很惱怒。楚國的鄉人嫉妒梁國鄉人比自己有能耐,就在夜裡破壞梁國鄉人的瓜,瓜秧許多都枯萎而死了。梁國的鄉人發覺了,就報告了亭尉(亭長,即鄉長),打算去破壞楚國鄉人的瓜報復他們,亭尉去請示宋就。宋就說:「這會導致相互怨恨的,別人干壞事自己也跟著干,是多麼偏頗啊。現在我讓你們每天晚上偷偷的到楚國鄉里給他們灌溉瓜地,不要讓他們知道。」於是梁國鄉里的人每天晚上偷偷去給楚國鄉人灌溉瓜地,而楚國人白天去看護瓜地,又進行灌溉,他們的瓜長得越來越好,楚國鄉人感到奇怪就用心觀察,原來是梁國鄉人做的。楚國縣令聽到後非常高興,把這事原原本本告訴了楚王,楚王聽說以後,感到慚愧和內疚,對官吏們說:「如果沒有我國去搞破壞的人,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對不起梁國的地方?這是梁國人暗地對我們謙讓啊。」於是給宋就重金錶示感謝,並請他轉交給梁王,楚王並經常贊揚梁國的這件事,梁王認為楚王很有誠意,所以梁、楚梁國的友好關系,從宋就開始的。俗話說:「轉敗為勝,因禍得福。」老子說:「以德報怨。」就是這個意思。別人做壞事,自己怎麼能去效仿呢!

Ⅸ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怎樣畫斷句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

熱點內容
歷史課評語 發布:2024-11-05 16:16:22 瀏覽:117
信用卡多久能下來 發布:2024-11-05 15:10:20 瀏覽:842
一年級語文上冊聽課記錄 發布:2024-11-05 14:31:54 瀏覽:4
細思極恐的文言文 發布:2024-11-05 14:15:26 瀏覽:574
學校師德建設先進集體事跡材料 發布:2024-11-05 14:11:23 瀏覽:190
scientist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4-11-05 13:03:28 瀏覽:943
物化學習方法 發布:2024-11-05 12:20:33 瀏覽:544
鄭的英語 發布:2024-11-05 11:29:04 瀏覽:504
西安楊付教育 發布:2024-11-05 11:29:02 瀏覽:626
教學資質掛靠 發布:2024-11-05 10:58:06 瀏覽: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