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冊

文言文冊

發布時間: 2020-11-19 02:52:20

1. 初中全部文言文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王安石2、孫權勸學《資治通鑒》3、 口技林嗣環4、 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共工怒觸不周山7、狼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吳均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3 、馬說韓愈4、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5、 小石潭記柳宗元6、 岳陽樓記范仲淹7、 醉翁亭記歐陽修8、滿井游記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 陳涉世家司馬遷2、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3 、隆中對陳壽4、出師表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 公輸《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9、 曹劌論戰《左傳》10、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1、愚公移山《列子》

(1)文言文冊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2. 七年級語文文言文歸納(上下兩冊)

中考必背39首古詩詞 (七上) 1、 觀滄海 曹操 (魏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2、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zhuó)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mò)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4、 西江月 辛棄疾 (宋)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5、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6、 過故人庄 孟浩然 (唐)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7、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8、 夜雨寄北 李商隱(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9、 泊秦淮 杜牧(唐)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10、 浣溪沙 晏殊 (北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七下) 11、 木蘭詩 南北朝樂府民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上) 12、 望岳 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3、 春望 杜甫(唐)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4、 使至塞上 王維(唐)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15、 游山西村 陸游 (南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6、 黃鶴樓 崔顥 (唐)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17、 浣溪沙 蘇軾(宋)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八下) 18、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唐)
巴山楚水凄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9、 赤壁 杜牧 (唐)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20、 過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 水調歌頭 蘇軾 (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2、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元)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23、 陶淵明《飲酒》(晉)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 行路難 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25、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唐)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6、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27、 己亥雜詩 龔自珍 (清)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29、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 愈 (唐)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30、 無題 李商隱 (唐)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31、 登飛來峰 王安石(宋)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32、 相見歡 李煜 【南唐】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 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九上) 33、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34、 江城子 密州出獵 蘇軾 (宋)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5、 破陣子 辛棄疾 (南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36、 觀刈麥 白居易(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37、 雁門太守行 李賀(唐)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38、 蒹葭 《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39、 關雎 《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3. 求人教版九年級上下兩冊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21、《陳涉世家》(司馬遷)
原文: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上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佣者笑而應曰:「若為佣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勝乃立為王,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譯文:
陳勝是陽城縣人,表字叫涉。吳廣是陽夏縣人,表字叫叔。陳勝年輕的時候,曾經跟別人一道被僱傭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邊高地(休息),悵然嘆息了好長時間以後,對同伴們說:「有朝一日有誰富貴了,可別忘記咱窮哥兒們。」同伴們笑著回答他:「你給人家耕地當牛馬,哪裡談得上富貴啊!」陳勝長嘆一聲,說:「燕雀怎麼能知道鴻鵠的凌雲壯志啊!」
秦二世皇帝元年7月,徵召窮苦的平民九百人去戍守漁陽,臨時駐扎在大澤鄉。陳勝、吳廣都被編進這支隊伍,並擔任小隊長。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計已經誤了期限。誤了期限,按秦王朝的軍法,就要殺頭。陳勝、吳廣在一起商量,說:「如今逃跑(抓了回來)也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倒不如為國家而死,這樣好吧?」陳勝說:「全國人民長期受秦王朝壓迫,痛苦不堪。我聽說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該立為國君,該立的是長子扶蘇。扶蘇因為多次諫勸始皇的緣故,始皇派他到邊疆去帶兵。最近傳聞說,並不為什麼罪名,二世就將他殺害。老百姓大多聽說他很賢明,卻不知道他已經死了。項燕擔任楚國將領的時候,(曾)多次立功,又愛護士卒,楚國人很愛憐他,有人認為他戰死了,有人認為逃走了。如今假使我們這些人冒充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向全國發出號召,應當有很多人來響應的。」吳廣認為(這個見解)很正確。(二人)於是去算卦。那算卦的人知道他倆的意圖,說:「你們的事都能辦成,能建功立業。不過你們還是去問問鬼神吧!」陳勝、吳廣很高興,(又)捉摸這「問問鬼神」的意思,終於悟出:「這是教我們先在眾人中樹立威信啊。」於是用硃砂在綢條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再把綢條塞進人家網起來的一條魚肚子里,士兵買魚回來烹食,發現了魚肚子里的綢條,本來已經覺得奇怪了。(陳勝)又暗地裡派吳廣潛藏在駐地附近叢林里的神廟當中,天黑以後點上燈籠(裝鬼火),裝做狐狸的聲音,向(士兵們)喊道:「大楚復興,陳勝為王。」士兵們一整夜既驚且怕。第二天,大家到處談論這件事,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示意地看著陳勝。
吳廣平時很關心周圍的人,士兵們大多願意為他出力。(那天)(兩個)軍官喝醉了,吳廣故意再三地提出要逃走,惹他們發火,讓他們責罰他,藉此來激怒士兵。那軍官果然鞭打了吳廣。(眾士兵憤憤不平,)軍官(剛)拔出劍來威嚇(士兵),吳廣一躍而起,奪過劍來殺死了他。陳勝協助吳廣,一同殺了兩個軍官。陳勝把眾戍卒召集起來,宣布號令,說:「各位(在這里)遇到大雨,都超過了規定到達漁陽的期限。過期就要殺頭。就算僥幸不殺頭,而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再說,大丈夫不死則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業啊。王侯將相難道是天生的貴種嗎?」眾戍卒齊聲應道:「一定聽從您的號令。」於是冒充是公子扶蘇和項燕的隊伍,為的是順從百姓的願望。大家露出右臂(作為義軍的標志),打出大楚旗號。又築了一座高台,舉行誓師儀式,用那兩個軍官的頭祭祀天地。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任都尉。起義軍(首先)進攻大澤鄉,佔領該鄉後接著進攻蘄縣。攻克蘄縣後,就派符離人葛嬰帶兵攻取蘄縣以東的地方。(陳勝自率主力)攻打、、苦、柘、譙等縣,都拿下來了。一路上收編人馬,等打到陳縣的時候,已有戰車六七百輛,馬一千多匹,士卒幾萬人。進攻陳縣時,郡守和縣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丞帶兵在譙門中應戰。起義軍(一時)不能戰勝,(不久)守丞被人殺死,大軍才進入陳縣。幾天後,陳勝召集當地的鄉官和有聲望的人共同商討大事。這些人異口同聲地說:「將軍您親自披甲上陣,手拿武器,討伐殘暴無道的秦國,恢復楚國的社稷,論功應當稱王。」於是陳勝被擁戴稱王,宣稱要重建楚國。這時,各郡縣受秦朝官吏壓迫的人都紛紛起事,懲辦當地的長官,把他們殺死,來響應陳勝的號召。

22、《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劉向)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麼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願,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裡接受了封地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氣勢洶洶地發怒了,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聽說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裡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徵兆,(現在,專諸、聶政、要離)連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屍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於是)拔出寶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著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怎麼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23、《隆中對》(陳壽)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卧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譯文:
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卧龍啊,將軍可願意見他嗎?」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只能到他那裡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
於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見到。劉備於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天下崩潰,奸臣竊取了政權,皇上逃難出奔。我沒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辦法很少,終於因此失敗,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您說該採取怎樣的計策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從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跨州連郡稱霸一方的多得數不清。曹操同袁紹相比,名位低賤,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於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是時機有利,而且更重要的還在於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控制著皇帝向諸侯發號施令,這實在是不能同他較量的。孫權占據江東已經三世了,那裡地勢險要,百姓歸順,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以它為外援,而不可以謀取。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南邊可以直達沿海一帶,東面和吳郡、會稽郡相連,西面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個戰略要地,而劉表卻沒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形勢給您提供的機會,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個富饒的地方,高祖憑借著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有才能的人都盼望能得到一位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接納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占據荊、益二州,守住險要的地方,與西邊的各少數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內部革新政治;一旦形勢發生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向中原進軍,將軍親自統率益州大軍打出秦川,百姓誰能不拿著飯食水酒來迎接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劉備說:「好!」從此同諸葛亮的情誼一天天地深厚了。
關羽、張飛等人不高興了,劉備勸解他們說:「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什麼了。」關羽、張飛才平靜下來。24.《出師表》(諸葛亮)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yí)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wèn)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翻譯:先帝創辦基業還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漢貧困衰弱,這實在是形式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邊疆奮不顧身的原因,都是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報答啊。陛下應該擴大聖明的聽聞,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
皇宮中和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皇宮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姦邪之事,犯科條法令以及盡忠做好事的人,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他們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征詢他們,然後再去實施,這樣一定能彌補缺點和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向寵將軍,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隊團結協作,好的壞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田,只求能在亂世中苟且偷生,不謀求在諸侯前揚名做官。先帝不認為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自己的身份,親自三次到草廬里來看望我,向我征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激動,於是答應先帝願為他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失敗,我在戰敗的時候接到委任,在危難的時候接受使命,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劉備)知道我做事謹慎,因此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諸葛亮)。自從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先帝之所託不能實現,以至有損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草的地方(作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准備充足,應當鼓舞並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姦邪凶惡的曹魏,復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的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完成,就請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勸勉陛下宣揚聖德的忠言,就責罰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認真考慮國家大事,征詢治理國家的好辦法,聽取正確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遺留下的詔令。(如果能夠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就要辭別陛下遠行了,面對奏表熱淚縱橫,不知說了些什麼。

4. 遂冊免明文言文翻譯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固字孟堅。年九歲,能屬文誦詩賦。及長,遂博貫載籍,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性寬和容眾,不以才能高人,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歸鄉里。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既而有人上書顯宗,告固私改作國史者,有詔下郡,收固系京兆獄,盡取其家書。固弟超恐固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馳詣闕上書,得召見,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書。顯宗甚奇之,召詣校書部,除蘭台令史,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
自為郎後,遂見親近。時北單於遣使貢獻,求欲和親,詔問群僚。議者或以為匈奴變詐之國,無內向之心,不可。固議曰:「漢興已來,曠世歷年,兵纏夷狄,尤事匈奴。綏御之方,其塗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雖屈申無常,所因時異,然未有拒絕棄放,不與交接者也。虜使再來,然後一往,既明中國主在忠信,且知聖朝禮義有常,絕之未知其利,通之不聞其害。設後北虜稍強,能為風塵,方復求為交通,將何所及?不若因今施惠,為策近長。」
固後以母喪去官。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北單於聞漢軍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韓邪故事,朝見天子,請大使。憲上遣固行中郎將事,將數百騎與虜使俱出居延塞迎之。會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聞虜中亂,引還。及竇憲敗,固亦坐免官。
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陽令種兢嘗行,固奴干其車騎,吏椎呼之。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心銜之。及竇氏賓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獄中。(選自《後漢書·班固傳》,有刪節)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召詣校書部,除蘭台令史 詣:拜訪,訪問
B.綏御之方,其塗不一 塗:通「途」,途徑
C.以固為中護軍,與參議 與:參與,參加
D.會南匈奴掩破北庭 掩:襲擊,攻打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九流百家之言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帝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或卑下以就之 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D.兢因此捕系固 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
3.把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設後北虜稍強,能為風塵,方復求為交通,將何所及?
(2)奴醉罵,兢大怒,畏憲不敢發,心銜之。
【參考譯文】
班固字孟堅,九歲時能著文誦詩,長大後,就博覽古籍,諸子百家的言論,沒有不刨根究底的。(他)性情溫和寬容,不因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許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永平初年,東平王劉蒼任用親戚為驃騎將軍輔佐政務,打開東閣之門,廣納英雄。當時班固只有二十歲左右,寫了陳述意見的文書勸說劉蒼,推薦了桓梁、晉馮幾位賢士,劉蒼採納了他的建議。
父親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鄉。班固以為班彪先前繼《史記》所寫史書還不夠詳備,於是潛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親的事業。不久有人上書給顯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國史,有詔書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獄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書全部取來。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於是急馳至京都赴皇宮向皇上上書,得到皇帝的召見。(班超)全面細致地說明了班固所著書的內容意義,而(這時)郡府也把班固所寫之書呈上。顯宗(閱後)甚感驚奇,召班固到校書部工作,任命為蘭台史令。皇帝又命令他繼續往下寫,完成先前所著之書。
班固自從任郎官後,便漸漸被皇帝所親近。當時京都正修建宮殿,修繕城牆,疏通護城河。可是關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紳們還希望朝廷遷都至長安。(班固)於是上了《兩都賦》,賦中盛贊東都洛陽規模建制之美,以此回擊主張西遷者不符合實際的、浮誇的論調。
當時北單於派遣使者來納貢,要求和漢和親,皇帝下詔訊問眾官。參與議論的人,有人認為「匈奴是多變善詐之國,沒有歸向漢朝之心,不能答應匈奴的要求。」班固發表議論說:「漢朝建立以來,歷經數世,經歷多年,總是和夷狄有兵戈糾纏,尤其是曾侍奉匈奴。安撫抵禦的途徑也不一樣,或者行文道來與他們和好,或者用武力來征伐他們,或者以謙卑的態度來遷就他們,或者使他們臣服然後招徠他們。雖然屈申沒有定規,所憑借的只是時勢不同,但是從來沒有拒絕放棄,不和他們打交道的。匈奴使者來兩次,然後我們派使者去一次,(這樣)既向他們表明了我漢朝持旨在於忠信,而且又讓他們知道聖朝禮義是有常規的。拒絕他們,(我)不知道這樣做的利(在哪裡),和他們打交道(我)也未聽說它有什麼害處。假設匈奴逐漸強大,能夠發動戰亂了,在那時再想同他們交好來往,將怎麼來得及呢?不如趁現在就對他們施以恩惠,這才是兼顧了眼前和長遠的計策。」
班固後來因母喪而辭去官職,永元初年,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用班固為中護軍,參加議論軍事。北單於聽說漢朝軍隊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議和,想重修呼韓邪單於與漢朝友好的事,去朝見漢朝天子,請漢派大使。竇憲北上,派遣班固攝行中郎將事,率領數百騎兵和匈奴使者都出居延塞迎接北單於。正趕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達私渠海,聞聽匈奴內部發生騷亂,便返回了。等到竇憲破敗時,班固受連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諸子,他的子孫們多不遵守法度,讓官吏很苦惱。當初,洛陽令種兢曾在街上行進,班固家的奴僕冒犯種兢的車馬,吏卒吆喝槌打了奴僕,奴僕醉酒謾罵,種兢大怒,但因畏懼竇憲而不敢發作,心中記下仇恨。等到竇氏家族及門下賓客都被逮捕拷問之時,洛陽令種兢趁此機會逮捕關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終在獄中。

5. 廣西賀州,語文初中6冊(2014年~2017年)古詩文言文及翻譯。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古詩文翻譯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詩)(6) 文章來自:學優網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古詩文翻譯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詩)
1.與朱元思書(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盪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鬱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好讀書,不鑽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准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家裡四壁空盪盪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裡很坦然。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並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3.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僕役的馬夫的手裡,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裡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文章來自:學優網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古詩文翻譯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詩)
1.與朱元思書(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盪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鬱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好讀書,不鑽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准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家裡四壁空盪盪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裡很坦然。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並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3.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僕役的馬夫的手裡,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裡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 文章來自:學優網
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古詩文翻譯全集(含全部文言文古詩)
1.與朱元思書(吳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那空間的)煙霧都消散凈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相同的顏色。(我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流盪漾,任憑船兒東西漂泊。從富陽縣到桐廬縣(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是天下絕無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見到水底。游魚和細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那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涌的波浪猛似奔馬。
兩岸的高山,都長著鬱郁蔥蔥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高山)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賽向高處和遠處發展;(它們)都在爭高,筆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沖激著石頭,發出冷冷的清響;好鳥兒相向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樹上的)蟬兒一聲接一聲不斷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聲一聲不住地啼。那些懷著對名利的渴望極力高攀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就會平息熱衷於功名利祿之心;那些辦理政務的人,看到(這些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象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可以見到陽光。
2.五柳先生傳(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為號。性情閑靜,說話不多,不羨慕名利。好讀書,不鑽牛角尖;每有會意之處,便高興得忘了吃飯。好喝酒,可惜家境貧窮不能常常得到。親戚或老朋友知道他這樣,有時就准備了酒邀請他來喝。他只要一去總是喝光,約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從不掩飾自己的感情。家裡四壁空盪盪的,擋不住風雨也遮不住太陽。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爛爛的,縫綴補綻著;常常沒有吃的沒有喝的,但心裡很坦然。常寫文章娛樂自己,顯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懷了,並堅守這原則直到死去。
贊曰:黔婁的妻子有這樣的話: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說這一類人吧!醉酒賦詩,以娛樂自己的心志。是無懷氏之民嗎?是葛天氏之民嗎?

6. 在古文甲中表示冊是什麼

最早的甲骨文大都是用甲骨和竹片穿起來的,一串就是一冊!

7. 求推薦一本關於文言文古詩文的練習冊高考的

步丁啊,上課聽一下就行了啊,然後多讀讀就有感覺了,就是開始只是知道個模糊的意思,後來就越來越清晰細致的明白了啊
如果非得是一本書的話,古文觀止(帶翻譯的最好),這裡面有很多典型的文章,裡面詞的意思都是常見的,考試也不會出偏的詞義(頂多出一兩個,絕大多數都是平時學過的典型)

(步丁果然是好孩子啊)

8. 文言文事見冊葉的意思

【原文】事見冊葉
【解析】這件事在冊葉上有記載
「冊葉」cè yè
意思是書卷的冊數版﹑頁數;權分頁裝潢成冊的字畫;亦作"冊頁"。
《宋史·儒林傳二·何涉》:「人問書傳中事,﹝ 涉 ﹞必指卷第冊葉所在,驗之果然。」
《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日本縣老爺吩咐,要畫二十四幅花卉冊頁送上司。」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雲:「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後有葉子,其制似策子,凡文字有歸檢用者,卷軸難以卷舒,故以葉子寫之。」
宋代陳師道《後山談叢》稱:「古書皆為長卷,至唐始有葉子,今稱為冊。」

9. 初中語文1-6冊文言文知識點歸納

新課程文言文總復習
七年級上冊:1、童趣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項為之強 項:頸,脖頸。強:通「僵」,僵硬。
2、徐噴以煙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鶴唳雲端 果:果真,果然。唳:鳥鳴
4、以從草為林 林:樹林
5、興正濃 興:興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數十,驅之別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驅:趕
8、必細察其紋理 細:仔細。察,觀察
9、昂首觀之 昂:抬。 首:頭。之:它,代蚊子
10、為之怡然稱快 怡然:愉快的樣子
二、譯句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於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聲一樣,我把它們比作鶴群在空中飛舞。
2、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2、仰起頭來觀察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嚇蟆,鞭數下,驅之別院 3、心神安定下來,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三、閱讀全文,回答下列問題。
1、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 1、寫了觀蚊如鶴、神遊山林、鞭打蝦蟆三件事
2、「余時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麼? 2、見藐小之物必察其紋理。
3、本文有哪些詞語作為成語保留在現代漢語中? 3、明察秋毫、怡然稱快、怡然自得、龐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開篇用「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4、總領全文或引起下文。
5、「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這里指癩蛤蟆是否恰當,為什麼?5、恰當。這時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聯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實物已經被放大千倍萬倍,與蚊蟲相比,癩蛤蟆自然成了「龐然大物」。它的突如其來,即被形容為「拔山倒樹而來」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級上冊:《論語》十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 案
1、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1、同「悅」,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4、齊:相同
5、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這。知,通「智」,聰明。
6、溫故而知新 6、故,舊的知識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寬廣,剛毅
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寫出這課至今還用的成語。 溫故而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後已、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填空。
1、子曰:「學而時習之,。」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高興的事嗎?
2、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3、子曰:「見賢思齊焉,。」 孔子說:看見賢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沒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擇他們的優點供自己學習,發現自己也存在著他們有的缺點時,就應該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 。」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8、子曰:「由,誨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明白了嗎?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

七年級上冊:3、山市
一、解釋加點詞語義。 答案
1、數年恆不一見 數,幾。恆,經常。
2、層層指數 數,數數
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 樓,像樓一樣,堂,像堂一樣,坊,像坊一樣。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4、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山市,山中蜃景
5、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屑屑,忙碌的樣子
6、或憑或立,不一狀 不一狀
7、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 相顧,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8、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二、翻譯句子。
1、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 公子孫禹年和他的朋友在樓上喝酒。
2、或憑或立,不一狀 有的靠著,有的立著,形狀不一。
3、然數年恆不一見 但是這幾年總不出現一次。
三、閱讀全文,回答問題。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觀察描寫山市的? 1、借孫禹年和他朋友的觀察來描寫山市的。
2、由本文的內容及「危樓」一詞,你能聯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詩歌?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3、為什麼蒲松齡時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書」? 3、當時的人們不能對「山市」這種自然現象作出正確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學的說法來解釋
4、出自本文的成語有哪些? 4、子虛烏有、歷歷在目、直沖霄漢、風定天清
5、找出文中描繪山市的關鍵詞語,體會山市形成的過程 5、孤塔—宮殿—城市—危樓
6、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概括山市的特點 奇異、奇妙、神秘、瑰麗、變化多端、

七年級上冊:4、《世說新語》兩則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1、俄而:片刻。 驟:急速。欣然:高興的樣子
2、撒鹽空中差可擬 2、擬:比,比擬
3、未若柳絮因風起 3、未若:比不上
4、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4去:離開。 乃:才
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5、期:約定 。 委:舍棄
6、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6、引:拉 。 顧:回頭看
7、尊君在不? 7、「不」通「否」
8、謝太傅寒雪日內集 8、集:集會
二、寫出《陳太丘與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闡述的是為人處事一定要忠信,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閱讀《世說新語》回答問題 答案
1、《詠雪》一文營造了一種怎麼樣的家庭氣氛?你對此有何感受? 營造了一種溫暖、和諧、愉快的家庭氣氛。和諧、平等、寬松的家庭氣氛對於開發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處。
2、為什麼樣「公大笑樂」?你從中受到什麼啟發? 「公大笑樂」是因為孩子們的比喻生動、形象。我們應該注意培養自己的想像力。
3、你認為陳紀這個孩子怎麼樣?他有哪些特點?你受到什麼啟發? 陳元方是一個聰穎機智,有禮有節的兒童。待人接物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

七年級上冊:5、智子疑鄰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天雨牆壞 雨:下雨 壞:毀壞
2、智子疑鄰 智:以……為聰明
3、不築 築:修補
4、其鄰人之父亦雲 亦雲:也這樣說
5、暮而果大亡其財 暮:晚上 果:果然 亡:丟失
6、其家甚 智其子 其家:那富人家
二、《智子疑鄰》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實,不能憑主觀感情去判斷是非,聽意見只應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對人不能持偏見。
1、 塞翁失馬
一、解釋加點的詞的含義 答案
1、馬無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2、人皆吊之 吊:慰問
3、此何遽不為福乎 何遽:為什麼就,怎麼就。為:是。
4、居數月 居:過,經過
5、其馬將胡駿馬而歸 將:帶領
6、死者十九 十九:十分之九
7、胡人大入塞 大:大規模
二、中心思想 這則寓言以「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的故事,說明了「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道理,教育人們要順應自然,不可過分計較得失。
三、這則寓言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人們看問題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答案
1、世隸耕 屬於
2、未嘗識書具 曾經
3、父異焉 對……感到詫異
4、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自是:從此。 就:完成
5、邑人奇之 對……感到奇怪
6、稍稍賓客其父 把……當作賓客
7、父利其然也 認為……有利可圖
8、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 日:每天。 扳:通「攀」,牽、引 。謁:拜訪
9、不使學 使:讓
10、不能稱前時之聞 相當
11、泯然眾人矣 完全
12、賢於材人遠矣 比
13、則其受於者不至也 被
14、傷仲永 哀傷、傷感
15、養父母 贍養
16、或以錢幣乞之 有人
17、從先人還家 跟從
18、卒之為眾人 卒:最終
19、如此之賢也 (有)才能
20、固眾人 本來
21、即書詩四句 寫
七年級下冊:傷仲永

二、翻譯下列句子 答案
1、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或以錢幣乞之。 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
於邑人,不使學。 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3、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仲永的通曉、領悟能力是天賦的。他的天資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後天的教育。
4、泯然眾人矣。 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5、余聞之也久。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以前的名聲相稱。
三、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幼年天資聰慧「即書詩四句」。
「指物作詩立就」。第二階段:才能漸退,「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泯然眾人矣」。
2、「受於天」指什麼?「受於人」又指什麼? 「受於天」指人的先天條件好,即有天賦。「受於人」又指什麼?指人後天學習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淪為平庸之輩的原因是什麼?作者怎樣看待? 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學」,把仲永當作賺錢的工具,荒廢其學業,不能使其天賦用在學習上。作者認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於人者不至」,即沒有進行後天學習和教育,並由此引發天賦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後天教育,結果將更不可設想的感觸。
4、請你從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煉出一個觀點(不與作者觀點雷同) 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活到老,學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註:太長無法提交,給個郵箱。)

10. 八年級上冊所有文言文。

桃花源記----陶淵明

陋室銘---劉禹錫

愛蓮說---周敦(n)頤

核舟記---魏學(氵伊)

大道之行也---《禮記》

三峽----酈(li)道元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

觀潮----周密

湖心亭看雪----張岱(dai)

熱點內容
新任女教師動漫版 發布:2024-12-27 17:38:24 瀏覽:625
黃岡小狀元五年級上冊語文 發布:2024-12-27 16:35:09 瀏覽:697
楓橋夜泊的教學設計 發布:2024-12-27 16:19:57 瀏覽:896
魔術紙牌教學視頻 發布:2024-12-27 15:58:03 瀏覽:668
北京版六年級上冊語文 發布:2024-12-27 15:45:13 瀏覽:31
一年級語文上冊測試卷 發布:2024-12-27 15:37:09 瀏覽:191
唯課數學 發布:2024-12-27 15:34:18 瀏覽:142
生物能源企業 發布:2024-12-27 15:17:02 瀏覽:6
初中選班主任 發布:2024-12-27 14:34:17 瀏覽:756
國際教育文化 發布:2024-12-27 13:53:11 瀏覽: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