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的簡介
⑴ 中國美術介紹
中華民族美術過去之燦爛
傅抱石
近時外國人對於中華民族性的批評,總是離不了說中國是"自尊"、"自大"的民族。殊不知中國人的"自尊"和"自大",是有原因的,是有道理的。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還必須保守著這種"自尊"、"自大"的好國民性。今日的中國,尤其有急切的需要和重大的意義。
單論美術這一項,其發達之古,創造之精,莫說東方,就是世界上也難尋其匹。日本還在請中國人辦外交主政事的時候,我們已把西域的美術精華吃下肚子。吐出以後的唐宋光輝之花。埃及是最古不過的了,然而把那粗笨的刻畫,和我們三代的玉器銅器比上一比,若根據他的遺物,他就發展到與三代同一時期也辦不到的。"銅器時代",哪一民族拿得出如此雄壯偉大神妙不可言狀的寶貝?雖一二遺留,它的價值,除供考古學者的摩娑研究,物器本身,已沒有什麼,然中華民族在世界美術史上有了最偉大最先進的創造是無疑的。雖然有許多學者,硬說我們古代那批寶貝,某種是間接學自波斯的,某種又是直接從印度偷來的,總而言之,說我們中國人是沒有多大用的東西,然而這無非是因為我們的寶貝太高貴,把他們嚇得沒有什麼可說。眼見中國如何貧弱,所以他們還要這樣說:"中國何德何能?龜甲銅器,《春秋》三傳,完全是偽造,你漢人尚能做什麼呢"
雖然,他們盡管侮辱,若是有人送他們一個同治年的瓷器,或是乾隆年的雕漆,保證他腦筋中起不可思議的作用,佩服得五體投地。難道這又是從英吉利法蘭西偷來的么?
展開東方藝術系統圖來看一看,所謂"古代系"、"希臘系"、"印度系"、"中國系"的四大系中,實際上只中國與印度的二大系。假使中華民族不負起吸收、融化和創造的責任,到現在朝鮮有美術么?日本有美術么?"印度系"又走得幾步路呢?關於這些理論,姑且不論。總之我們就是說:中華民族曾經包辦東亞的美術,是東亞美術名正言順的不祧之祖,也不為過。
我中華民族特別的長處,是不但能夠聞一知十,而且是只要和別的民族文化見見面,就會造出比人家更好的文化。一般美術史學者,他們把中國自三國至五代(約西紀二○○--一○○○年)的一個時期,定為"佛教藝術時代"(德人Hirth氏)或是"古典時代"(英人Bushell氏)或是"西域藝術攫取時代"(日人伊東忠太氏),述說當時以後的美術,完全沒有獨自的發展,而決定中國的中世美術史。我可以舉一個極簡單的例,來證明這種述說的不確。誠然,中國的美術,受了不少印度的影響。但是要明白,這些影響,到了六朝初期,早被中華民族聰明的腦袋將它化得干凈。譬如說,張墨顧愷之的《維摩變相圖》,陸探微載安道的《無量壽佛》則學印度的么?印度有沒有?雲崗龍門鞏縣等佛窟兩足交叉的彌勒像,又是學印度的么?印度的彌勒像,是否兩雙腳交叉還是並垂呢?像這種例,舉不勝舉,一二學者,覺得中國人太不可方物,於是拚命從佛教經典內,拖出中國佛教藝術的前身來。似乎帶哭帶罵地說:"中國真聰明!印度沒有的東西也會造!你看呵!菩薩頭背後那道圓光,印度又那裡有呢?"我們並不否認人家如此地譏評,這正是我們所欣慰的事。美術是什麼?佛教美術又是什麼?朝鮮日本的古美術,都是中國美術的兒孫,然不能說朝鮮日本便沒有它自己的美術。這一切,都是中華民族在美術上特殊的偉大的表現!是世界美術史上最光榮燦爛的一頁!
只是創造,創造得不高明是不行的;只是吸收,吞進去受不住也是不行的。中華民族,有無量成績做本身最高度文化的證明。紀元前一千年的工世,能作出就是現在五千年後也還是奉為標準的"形式"和"紋樣"。葡萄花紋,就說是外國貨,然"雲紋"、"雷紋"、"蟠紋"、"饕餮紋"總是本號自造!並且形體周備,意匠完美,會在磚瓦頭上刻字描畫!會將一雙雀子,站在烏龜背脊上做燈盞!檐會飛!柱會雕!凡是與生活有關系的器物,哪一樣不施以美的設計?秦始皇為防胡人而築的萬里長城,其雄偉蓋世的氣慨,又誰不咋舌吃驚?
繪畫較工藝發達稍遲一點。古書上,舜皇帝的妹子,以及"蒼頡作書,史皇作畫"等等傳說,姑不信它。在今日可得見的古代繪畫作品,漢朝的已有很多了。孝堂山武梁祠的石刻畫,固然不是二十世紀圖案最發達的歐洲畫家可以"便化"得出來,就是一塊漢畫像磚上的人物,也夠使現代東西方的人物畫家驚異。藏在英國大英博物館櫥內的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那畫上的人物,態度優美而莊重,線條遒勁,布置閑雅,第四世紀的東西,我們不知道那時候歐洲的人物畫如何?再說唐代的閻立本,它的馳名世界的《歷代帝王像》,聽說尚有十三張在福建林氏家中(一說梁鴻志君所)。這稀世的寶物,它的唐代初期繪畫的黃金時代,充分表示無遺。日本帝室御物有一張《聖德太子像》,中間畫聖德太子,左右畫山背大兄王和殖栗王。這張畫,他們的確經過許多人研究,據舊法隆隆寺《寺傳》上說,是百濟國阿佐太子到日本畫的。許多人不以為然,說《聖德太子像》的服制全是"本邦的古儀"!但是除此以外,可沒有第二張和這畫逼肖的作品。是天上掉下來的么?實事求是的先生們,不得不懷疑了,不得不恭維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了。因為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也是中間畫皇帝,兩邊畫侍臣侍女的。於是《聖德太子像》的本源(布置或筆法),便牽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像》上。
經晚唐五代而至宋徽宗的花鳥,即今日還原色印在日本尋常小學生的畫帖上。不過不說是中國的,但說"距現在有八百多年一個叫做宗的皇帝"而已。繪畫到了徽宗時期,無論花鳥,山水,一切部門,都有傑出的大家,彪炳史乘!南渡後,剛剛一百二十年,霹靂一聲,蒙古人打定了天下,可憐當時那班畫家們,忍著精神上的痛奪,拚命向筆墨間抒其抑鬱之孤憤幽緒!黃公望,他叫出"寄樂於畫"的口號,以刺激那些利慾熏心的分子。倪雲林也曾說過"余之畫,不過草草,聊寫胸中之逸氣耳"!這種藝人的本色,也是當代社會的反面。我們看倪雲林的山水,存著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元四大家中,王蒙為了母舅的關系,做過一下泰安知州,在畫史上,雖然他的揮灑高妙,有時也逃不了峻刻批評。至明代則文沈唐仇是適合當時代的產物,謹嚴之中,復邃幽趣。至於清初的八大山人與苦瓜和尚,他們的行徑和筆墨,又豈獨在一山一水一花一鳥之間?尤其石濤的詩,"梅花"、"遺民"可說是常常應用。我們在三百年之後,應不應該向這些民族藝人表示誠懇的敬意?
雕刻的遺跡,隨便說吧,如雲崗鞏縣天龍山等多數的佛窟,真不知接受了幾何人的瞻仰和崇拜。東方固是第一大藝術,西方也未見得有出其右者。我們要知道,這成千成萬的石佛,都是先民一刀一刀,一尊一尊,累月經年所造成,若說是沒有偉大力量的民族辦得到,那現在也不讓雲崗獨霸一部東方雕刻史了。
這無量數的遺寶,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寄託。唯有這些遺寶,中華民族在世界美術上始值得自豪,值得人家不遠萬里費長久時間,來研究我們一張紙或是一塊石頭。
然則中國美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呢?這可分做兩方面說:一方面,以異民族的關系,突然接觸"形式"、"色彩"與自己絕對不同的美術品,自然產生一種奇異。或者本來存有某種用意(如對於工藝品),因之有些人,拚命地研究。這些人,是把中國美術推崇得真比天還要高不可攀。一方面,就美術品的評價上,中國美術品,大至開山打洞,小至一把扇子、一個酒杯,都具有不可形容的獨特境界。這種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境界,是東方的境界,也即是世界兩種境界之一的境界。因此,與歐洲美術,顯然劃清了路線,而此轡齊奔。
他們的繪畫,是"色彩"和"面"的結合;中國的繪畫是"線條"和"點"的交響樂。過慣了都市文明的他們,現在也需要枯淡清沖的刺激,在繪畫上,已有相當的證明。不過以欣賞的趣味或能力如何,所以有的歡喜唐宋的謹嚴,有的歡喜元人的淡逸。
他們的雕刻,是不穿衣服的多;中國的雕刻,則多穿衣服。人體的曲線固屬美妙,而衣服飄舉,隱約如見,又何嘗不美?他們的材料,多用金屬,用石頭;中國的材料,多用木,用泥,用麻,用漆,這是種種環境造成的分歧當不因此顯其軒輊。
中國的美術,無論建築、雕刻、繪畫、工藝,創作上固各有偉大的貢獻,理論上更是發世界所未發。東晉有顧愷之的《論畫》,南齊的謝赫的《六法論》。當第四五世紀,即有如此完善的繪畫理論,可說是驚人的成功。如顧愷之說的:"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台榭一完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王微說:"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於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畫寸眸之明"是何等的透徹合理呵!本來美術不像科學,不一定讀熟了理論才去製作,也不一定有理論便有作品。但是世界美術史家們,常常貶人而譽已。我以為這些精湛的論著,是值得特筆大書,任他們存著怎樣的偏見,也絕不能稍稍搖動。
在另一種情形之下,"中國美術"這個名詞,稍稍費解。它的含義,似乎加了一層限制。歐美人所謂"中國美術",至多包括到嘉道以前。那時候,足跡到過中國的還不多,僅僅從一些布教師或商人的手中,得受中國美術的洗禮。日本人就根本不說出"中國美術"四個字。雖然是一本一本圖譜或論著,自序文至版權頁都是中國的美術品或研究,但總名之曰"東洋",或名為"支那古代美術",置於印度朝鮮之間。我們自己對於這種現象,應該明白西洋人與日本人的中國美術觀,在可能內,他們是以不提起為妙的。此中道理,非常簡單。
那種中國美術在世界上,不是被人輕視么?當然!在現在民族競爭的時代,誰肯對我們中國人說出半個好字?事實上,我們早知道有若乾的"中國通",在販賣中國的美術,在靠談談中國美術吃飯!更說具體一點,中國美術實在好得使一切不願談的人而又不得不談,更不得不把中國美術似通非通地來利用。美國大來公司郵船上所印的旅客單,也裝飾了中國六朝的佛像,江西不值錢的樟木箱子,到了支加哥會變成無上的美術品。日本不必論,著是不相當研究過中國美術,想做美術家是很困難的事。近年上田恭輔氏的《支那美術工藝骨董圖說》,翻開封面便是"震驚世界的支那工藝美術"十一個大字。這點,也可見中華民族美術在世界的力量和地位了。
中華民族美術的進展,恰像一條彎彎曲曲的線,這條線,隨美術的部門而曲折不同,同時隨民族意識的強弱而曲折不同。我們要推究它曲折的痕跡,推究何以盛何以衰的原因,做今後民族美術建設的參考。
美術是一面社會的鏡子,它的發生,成長,或是滅亡,都有它背後的一切做主人,使它不得不順著而同一步驟,同一進退。前面說過,中國美術發達最早的是工藝,如玉器、銅器等,在三代已有精緻的作品。因為朝廷設了玉府,召了許多琢玉的人從事研究製作,銅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標准。在這統一的機構指導之下,所以呈露當時代工藝極盛的時期。以後秦漢承繼三代有組織的宏規,遂蔚成中華民族獨立的偉大的美麗輪廓,造型的樣式上,也愈見復雜,一一合於生活的需要了。繪畫也可以用此種在統一下始得發展的方式來證明它的盛衰。繪畫上黃金時代的唐宋,在唐有玄宗的好藝,育成吳道子李思訓閻氏兄弟(立德立本)許多凌鑠古今的大畫家,山水畫之勃興,佛像畫之轉變,這不都是玄宗的功勞么?宋代更是值得我們崇仰,徽宗皇帝,他不但擴充翰林圖畫院的機構,並且高等官吏都要考一考繪畫,當時的文臣武臣,有幾個不能伸紙揮灑的呢?基於這種原因,一直到南宋中期的繪畫,人材之多,發達之速,元明清固然不能及,即兩晉六朝又哪能相提並論?其次雕刻,隋唐佛教造像之盛,梁武帝的優崇佛寺,是我們不能忘記的。至於最近的清代康雍乾三朝,不是朝廷的獎進,那中國美術史可以劃明代為最後的一個階段。現在我們所資為最豐富最可靠的美術參考資料,大部分是這三朝的成績。
現在我們足以相信,相信中華民族美術的建設,是在先負起時代的使命,而後始有美術的可言;是在造成統一的傾向,而後始有"廣大"、"莊重"、"永遠"的收獲。我們過去的痕跡,很明白地呈在眼前,古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日的中國美術,時代的使命是什麼?統一的傾向是怎樣?前者可以把近幾十年的美術看一看,自然可以發覺我們應該走的大道,後者就是審度目前的緩急,決定這些大道,走哪一條?如何走法?
⑵ 中國美術史的簡介
中國廣泛流傳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影響藝術創作。沒有道家的存在,中國繪畫,唐詩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這些主題經常是關於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的。就是繪畫技巧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陰陽理論的影響,有的在虛實的辯證轉換之間,有的在干濕用筆技巧的對比之間。在中國的藝術作品中總是出現道家神話傳說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佛教的影響就不那麼大,尤其考慮到佛教隨著實踐的推移不斷的中國化這個因素。16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又有了西方的影像。
出於經濟的原因,中國美術的載體局限於宮廷和學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獨的藝術家,他們在田園和山林當中進行創作。這常常是一些學者和被貶的官員,他們對社會現狀不滿,從而逃避現實。每逢朝代更替時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明末清初,滿族入侵之際。
中國藝術的影響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得到。尤其在曾經在中國統治下的地區,像朝鮮,越南這些藩屬,或者有中國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日本藝術同樣不能擺脫中央帝國的影響。在一些領域,日本的追隨者甚至超越了他們的先師,比如在日本達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藝。16世紀以來,中國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歐洲出口,這對歐洲藝術也產生了影響。台灣地區的美術以及中國移民的美術創作可以認為是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⑶ 自己的美術作品介紹怎麼寫
描述創作靈感,表達的情感,運用的技巧等,還有作品的基礎介紹,創作時間,名字,尺寸等
⑷ 美術學的介紹
美術學專業為美術史論、美術教育領域培養教學和科研,美術評論和編輯、藝術管理和博物館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從事美術教育、美術研究、文博藝術管理、新聞出版等方面的工作。
⑸ 中國美術的介紹
中國來美術是以漢民族自為主體的華夏民族所創造的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占據一定立體或平面空間的藝術。在中國,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大約產生在史前時代。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演化出建築、雕刻、繪畫、工藝造型等門類,還形成了不同於西方美術的獨特傳統與體系。
⑹ 世界美術的內容介紹
Blog風格的全新閱讀形式,將傳統網路全書的單調呆板一掃而光!
美術的起源伴隨著人類文回明的腳步烙印答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在遠古黝黑的岩洞中,人們用鮮艷的色彩把野牛刻在了壁上——美術在這里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生活現實的模仿與記錄。美術在這一時刻就呱呱墜地了。
《世界美術》從世界美術的發端講起,沿著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對史前美術、古埃及美術、義大利文藝復興、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古典繪畫、印象派繪畫、俄羅斯繪畫、現代美術等,一一解析。全書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內將信息量最大化.所精選的內容,覆蓋了美術史上有代表性的流派、美術大師及其作品。
⑺ 中國美術的藝術簡介
中國美術歷史源遠流長。
與美術風格總是在變化的歐洲不同,中國美術幾個世紀以來保持了令人驚奇的延續性。明朝時的作品還可以看到唐朝時的影響。一幅清朝的畫作與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對傳統的尊崇。藝術家的首要任務不是創新,而是盡可能逼真的臨摹舊有的作品——這並不被認為是抄襲,反而一定程度上是創新。
但是其他在中國廣泛流傳的宗教和哲學思想也在不斷地影響藝術創作。沒有道家的存在,中國繪畫,唐詩不會是這個樣子。這些主題經常是關於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活的。就是繪畫技巧也透露出了道家的陰陽理論的影響,有的在虛實的辯證轉換之間,有的在干濕用筆技巧的對比之間。在中國的藝術作品中總是出現道家神話傳說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佛教的影響就不那麼大,尤其考慮到佛教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中國化這個因素。16世紀以後,隨著西方傳教士的到來,又有了西方的影響。
出於經濟的原因,中國美術的載體局限於宮廷和學院之中。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孤獨的藝術家,他們在田園和山林當中進行創作。這常常是一些學者和被貶的官員,他們對社會現狀不滿,從而逃避現實。每逢朝代更替時經常有這種情況發生,比如,明末清初,滿族入侵之際。
中國藝術的影響在整個東亞文化圈都可以觀察得到。尤其在曾經在中國統治下的地區,像朝鮮,越南這些藩屬,或者有中國人移民的地方,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日本藝術同樣不能擺脫中央帝國的影響。在一些領域,日本的追隨者甚至超越了他們的先師,比如在日本達到鼎盛的漆器手工藝。16世紀以來,中國的工藝品——尤其是瓷器,大量向歐洲出口,這對歐洲藝術也產生了影響。
台灣地區的美術以及中國移民的美術創作可以認為是中國美術的一部分。
⑻ 中國美術鑒賞的內容簡介
美術鑒賞是以美術作品為主要對象的一種比較高級的復雜精神活動,是使美術作品和鑒賞者之間發生聯系的橋梁,也是檢驗美術作品社會效果的重要途徑。 美術鑒賞與人類的其他認識活動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其獨特的存在與作用特徵。認識、了解和掌握美術鑒賞的特點,既能幫助人類的美術創造實踐活動,又能提高美術鑒賞者的水平。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繪畫鑒賞;中國古代雕塑;中國古代建築鑒賞;中國古代工藝美術鑒賞;中國近現代美術鑒賞;中國民間美術鑒賞等基本知識。
⑼ 簡要介紹美術的分類與領域
1.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通過綜合性美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創造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美術學習領域。分三個層次:融美術各學習領域為一體;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美術與現實社會相聯系。三層次不同程度的交叉與重疊。 按著表現形式來看,包括繪畫、書法、攝影、雕塑、泥塑、攝像、剪紙、設計、篆刻等。 按著作品的來源來看,分為經典美術和大眾美術。 總之,基礎教育美術課程的目的都是為了培養有較高審美素養的國民。2.欣賞·評述」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欣賞、鑒別和評述(美術評論\美術批評)。3.「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現代設計基礎、傳統工藝美術。現代設計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藝術設計以及電腦美術設計等。傳統工藝美術主要包括基礎圖案、金屬工藝、竹木工藝、編結工藝、纖維工藝、紙工藝、泥塑和陶藝以及各種民間美術工藝製作等。4.「造型·表現」學習領域 它的內容包括一切與視覺造型有關的美術活動,如所有的繪畫種類、雕塑形式、工藝中的部分手工活動、民間美術中的勞作活動等。其中涵蓋美術的基本造型要素(線條、形體、空間、明暗、肌理、質感、色彩、構圖等)。美術又稱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靜態藝術。基礎教育美術課程指的中小學美術教育課程與教學。它主要包括課內外的美術創作教學活動和美術鑒賞教學活動。以往的基礎教育美術課程內容按專業美術的主要門類,它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工藝、建築等類型。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其范疇也發生新的變化。其范疇包括一切與視覺有關的藝術作品、藝術想像和日常生活中各種視覺影像,既包含傳統的繪畫、雕塑、工藝和建築的知識和技法,也包括新興的設計、攝影、攝像及未來的視覺藝術作品和現象,還包括日常生活中能建構並傳達個人態度、信念和價值觀的各種視覺影像。並主張通過美術學習,培養學生的視覺閱讀、表達和交流能力,引導他們學會對經典美術作品及其生活中的各種視覺影像進行思考與解讀。 美術課程標准對課程內容的設計,從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角度,結合美術學科特點,
⑽ 美術基礎的內容簡介:
本系列教來材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有關源院校,相關部門和編審者的大力支持,一些專家、教授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一並致謝!
由於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殷切希望各院校在使用過程中不吝賜教,以便於我們不斷修改,使本系列教材更臻完善,更具生命力,以適應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