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言文的技巧與方法
『壹』 做文言文的技巧與方法
文言文學習是我們中學生的一大難處,就關於如何學好他,我在此發表一下我個人看法。
首先要了解我國歷史上不同時期文言文的特點,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去分析。例如,先秦散文的倒裝句、通假字十分多等。了解各歷史名人的生平事跡、作品風格,這樣有利於我們去判斷文章作者與賞析。要學好歷史,正所謂文史不分家嘛,再說學好歷史對文學鑒賞等都有好處。要多看歷史著作,象《詩經》、諸子散文、〈戰國策〉、〈文心雕龍〉等,看了不光對文言文學習有好處,尤其是〈文心雕龍〉,對你的文學鑒賞、文學創作都有很大的益處。
再一個要看一些文言文的教程,象語法、詩詞鑒賞入門等,但不要看古文通篇翻譯的書,這樣對你的文言文學習是有害的。
學習文言文,主要是多讀,這樣才能熟能生巧,在考試時不被題目所嚇倒。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的語言,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再使用。但它是現代文的源泉,仍然以各種方式影響著現代文。因此,要真正學好現代文,就必須具備比較扎實的文言文基礎。老一輩作家、學者如魯迅、茅盾、錢鍾書、梁實秋等人都有深厚的古文根底,作品中洋溢著濃郁的古典氣息,語言簡潔准確、典雅傳神。魯迅先生從年輕時就大量閱讀和研究古代小說,這對他後來的小說創作影響很大;茅盾背誦《紅樓夢》的功力歷來為人稱道;錢鍾書首先是一代學者,學貫中西,尤以國學見長,其次才是作家。世人只知有《圍城》,而不知有《管錐編》;梁實秋深諳古典,博覽經史子集,體現在其散文作品中,不僅是語言的古雅淳厚,收放自如,還有用典之信手拈來,曲盡其妙。梁氏讀書之廣與運用之活實在令人嘆服。
那麼,怎樣才能學好高中文言文呢?下面簡要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一、 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文言文大體上可以分為詞和句。其中,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大類;句可分為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類。系統掌握文言文的語言結構,弄清其與現代漢語的區別和聯系,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
二、 正確斷句。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可用,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須注意以下幾點:理解關鍵詞語,判斷詞與詞之間關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賞識;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規律;根據句首和句尾的詞語以及句中的慣用語進行判斷。
三、 學會正確的翻譯方法。翻譯文言文的原則是:忠實原作,字字敲定,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補充省略的部分;調整語序;適當增減。
四、 反復誦讀。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多誦讀可以培養語感,達到熟練閱讀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講究內在的韻律和節奏,反復誦讀可以充分領略作品的音樂美,提高學習興趣。
『貳』 初中文言文閱讀技巧
第一步:快速瀏覽題目
課外文言文閱讀試題有個特點:有的題目選項出示了文中某些關鍵字詞的意思:有的題目則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瀏覽題目,有助於同學們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首先應該快速瀏覽文段後的題目。
第二步:仔細分析標題
一般而言,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都會給出標題,而大部分標題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內容。例如,在一次測試中,考了一個「楚人學舟」的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這個主謂結構的標題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內容,我們看了標題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內容了。總之,仔細分析文段的標題,可使我們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
第三步:結合注釋速讀全文
課外文言文閱讀文段,對於一些難懂的文言字詞一般都會給出注釋。這些注釋有助於同學們准確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所以,千萬別忽略這些注釋,而應結合注釋速讀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閱讀全文的過程中,碰到「攔路虎」,千萬別停下來苦苦思索,而應繼續閱讀。總之,速讀全文,不求完全讀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對症下葯」解答問題。
課外文言文閱讀問題設計有三種類型,即詞語解釋題、句子翻譯題和內容理解題。對於不同的題目則採用不同的解題方法:
(1)詞語解釋題:這類題目多數是考查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這些文言實詞基本上都是同學們在課內文言文中學習過的。解題時,應先套用我們學習過的文言實詞的意思,再聯繫上下文檢驗,經檢驗意思通順,則為正確答案。
(2)句子翻譯題:翻譯句子應該在直譯的基礎上意譯。首先,在草稿上把關鍵的字詞的意思解釋出來(直譯);然後,將句子的大致意思寫出來(意譯)。在翻譯句子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①年號、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書名、國名等專有名詞保留原樣,不用翻譯。例如:「慶歷(年號)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謫守巴陵郡(地名)」。可把這個句子譯為: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沒有實際意義的詞語應刪去。例如:「陳勝者,陽城人也」。「者„„也」表判斷,無義,應刪去。可把這個句子譯為:陳勝是陽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倒裝句)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一樣,翻譯時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謂倒裝)!」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你的不聰明也太嚴重了。④所翻譯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則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補出來。例如:「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省略主語)。」可把這個句子譯為:他們(主語)就用硃砂在綢子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
(3)內容理解題。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錄原文關鍵的詞語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三種方法,採用第一、二種方法回答准確率較高。
『叄』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
(3)做文言文的技巧與方法擴展閱讀: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因不了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復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占很大比重。
二、因不了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例如: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
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三、因不了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了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
例如:
1、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參考資料:網路-古文翻譯
『肆』 賞析文言文的方法技巧
一、認真審讀,整體感知鑒賞詩歌。
首先應讀懂詩歌,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容、主旨、情感傾向。這當然要從詩的文字元號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復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標題、作者、注釋等也是不可忽視的。
標題往往包含許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思想內容、情感傾向、詩歌類型等,有助於把握詩歌內容,理解主題;作者能揭示詩歌的背景、創作的思想傾向等;注釋往往是對關鍵詞句、時代背景的交待,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鑒賞時,對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一定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
鑒賞古詩的關鍵在於准確把握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詩人的主觀情意與詩中描繪的圖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品味詩歌的意境,離不開想像。鑒賞詩歌應抓住具體的意象,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像去補充、拓展、豐富詩歌的意境。
三、吟詠推敲,品味語言
詩貴含蓄。由於詩歌要用極小的篇幅容納豐富的意蘊,所以,與其它文學作品的語言相比,詩歌語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煉性、跳躍性。鑒賞詩歌,如果對詩歌的語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難把握作者的情感。品味語言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品味關鍵詞語。動詞、修飾語、疊詞、表顏色的詞等都是要關注的對象,而改變了詞性的詞,應特別予以重視。詩人為了煉字、煉意的需要,常常改變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地方往往就是「詩眼」或「詞眼」。
其次,品味變化了的句式。詩歌為了格律的需要,給讀者留下藝術想像的空間,不僅改變詞性,還常常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品味語言,還需將這些詩句還原,把握詩意詩情。如「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讀起來不知所雲,但實際上是運用了倒裝,正常的語序應為「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倒裝的目的只是要強調「香稻」、「碧梧」,通過稻粒的富足、梧葉的茂盛來反映盛世氣象。
第三,品味修辭技巧。弄清修辭手法及其所指的具體形象,把握表達效果,有助於正確把握詩句的深刻內涵。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第16題「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游荷池》)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的嬌羞之態,表露了詩人的憐愛喜悅之情。
四、明辨技法,賞析妙處
古典詩歌常通過各種表達技巧的運用曲折而藝術的抒情言志。鑒賞詩歌,也應從整體著眼,立足主旨,賞析表達技巧運用的妙處。
『伍』 文言文翻譯技巧
一、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嬰」、「晏子」等不用翻譯.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麼」.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對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弧,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三、要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就必須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補,在翻譯時增補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 1、增補原文省略的主語、謂語或賓語.例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譯句:「(桃源中人)一見漁人,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例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後省略了謂語「鼓」,翻譯時要補上.例3:「君與具來.」「與」後省略了賓語「之 」. 2、增補能使語義明了的關聯詞.例:「不治將益深」是一個假設句,譯句:「(如果)不治療就會更加深入」.
(二)刪.就是刪除,凡是古漢語中的發語詞、在句子結構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和湊足音節的助詞等虛詞,因在現代漢語中是沒有詞能代替,故翻譯時無須譯出,可刪去.例1:「夫戰,勇氣也.」 譯句:「戰斗,靠的是勇氣」.「夫」為發語詞,刪去不譯.例2:「孔子雲:何陋之有?」譯句:「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刪去不譯.例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譯句:「從師學習的風尚已經很久不存在了.」 「也」為句中語氣助詞,起到舒緩語氣的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在翻譯時,完全可以去掉.
(三)調.就是調整,在翻譯文言文倒裝句時,應把古漢語倒裝句式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才能使譯句通順.這就需要調整語句語序,大體有四種情況: 1、前置謂語後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調成「汝之不惠甚矣」. 2、後置定語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可調成「能面刺寡人之過群臣吏民」. 3、前置賓語後移.例:「 何以戰?」可調成「以何戰」.4、介賓短語前移.「 還自揚州.」可調成「自揚州還」.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物名、人名、官職、地名等,在翻譯時可保留不變.例:「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譯句:「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到巴陵郡做太守.」「慶歷四年」為年號,「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擴.就是擴展. 1、把文言文中的單音節詞擴為同義的雙音節詞或多音節詞.例:「更若役,復若賦,則如何?」譯句:「變更你的差役,恢復你的賦稅,那麼怎麼樣呢?」「役」、「賦」擴展為雙音節詞. 2、對於一些緊縮復句或言簡義豐的句子,在翻譯時,要根據句義擴展其內容,才能使意思表達清楚.例:「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譯句:「使敵人降服,讓遠方的人歸附,招撫誰,誰會不來呢?」
(六)縮.就是凝縮,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實用繁筆,在翻譯時應將其意思凝縮.例:「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譯句:「(秦)有吞並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譯,就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詞句進行對等翻譯的今譯方法.對於文言文的實詞、大部分虛詞、活用詞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譯的,否則,在考查過程中是不能算作準取得翻譯.例:「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譯句:「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 (八)意.即意譯,就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辭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譯的要恰當處理,將其意譯. 1、互文不可直譯.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錯而又相互補足,交互見義並合而完整達意.例1:「秦時明月漢時關」譯句:「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例2:「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譯為:「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凱旋而歸.」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譯為「金子修築的城」或「金屬修築的城」,可譯為「鋼鐵般的城防」或「堅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萬鍾於我何加焉」中的 「萬鍾」代高官厚祿等.「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中的「黃發」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諱.如把國王的死說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說成「填溝壑」,還有把上廁所說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換, 1、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把古詞替換成同義或近義的現代詞或片語.例1:「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這句中的「愚」,要換成「我」;「悉」,要換成「都」;「咨」,要換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換成「出身卑微,見識短淺」.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結構替換成現代詞或結構.例:「然則……」:換成「 既然這樣,那麼……」;「何以………?」換成「 根據什麼……」. (十)選.就是選擇,文言文中一詞多義,一詞多用的現象很常見,因此要選用恰當的詞義翻譯才能使句子正確.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個多義詞,它有「兵器;士兵、軍隊、軍事、戰爭」等義項.例句中的「兵」翻譯時應選擇「兵器」. 為便於同學們記憶,特將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編成一段順口溜: 文言語句重直譯,把握大意斟詞句, 人名地名不必譯,古義現代詞語替. 倒裝成分位置移,被動省略譯規律, 碰見虛詞因句譯,領會語氣重流利. 「增、刪、調、留、擴、縮、直、意、替、選」是中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在具體運用時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幾種方法結合在一起的,我們要根據表達需要靈活運用.
四、文言文翻譯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均出於課外,彷彿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 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有主謂後置、定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整好語序,才能便於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 翻譯要注意活用現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 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於它,我們要聯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並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的.
五、文言文翻譯得分點把握技巧 「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試范圍,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譯題中體現,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譯題已成為考生們關注的焦點.
1、看詞性——從詞類活用現象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語法現象,主要有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的活用.翻譯時,對活用的詞要善於通過分析句子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的詞性及詞義.
2、觀句式——從文言句式特點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文言句式已納入高考考查范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點,特別要掌握好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而這些句式一般說來都有語言標志,因此,可以通過對這些語言標志的識別,來判斷它們是屬於哪種句式特點.
3、悟詞義——從關鍵實詞意義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所謂關鍵實詞,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句子中的關鍵實詞,以動詞最多,形容詞、名詞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異義詞等.
4、辨用法——從主要虛詞用法方面把握 備考對策:虛詞是句子構成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試大綱18個文言虛詞中經常考的有「而、以、於、因、用、乃、其、為、則、之」等,考前應當注意把它們的用法進行歸納並強化訓練以加深印象.翻譯時,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意上下文的關系,注意意思的銜接和連貫. 所以,在文言文翻譯中,一定要注意通過看詞性、觀句式、悟詞義、辨用法等方法,敏銳地發現這些得分點並准確地把它們翻譯好,翻譯得通順流暢.這樣,才能在文言文翻譯中得到高分.
『陸』 學好文言文的方法和經驗
那麼首先我覺得學好文言文的方法和經驗怎麼去學好這個文言文?那麼非常簡單,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個文言文他寫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把它翻譯成白話文是怎麼樣子的?
讀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使人變得更加溫文爾雅。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情商和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尤其是增加課外閱讀,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改變我們的認知,更能培養我們的語感。
將課外閱讀提上日程,是我們每個人刻不容緩的任務,更是一份責任,通過這樣,學好文言文才能指日可待,不要等到高三才發現,文言知識一概不知。
2,實詞是核心,堅持每天記一個重要實詞的義項。
學好文言文並不只是課外閱讀那麼簡單,更需要我們去了解文言文句式,積累一些實詞,尤其重視一些一詞多義的實詞。
學好文言文,就要具體到每篇文章的每一句,每個詞的意思,堅持做到更細更准,理解它在文章中代表的含義,更深的挖掘它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喜歡上分析實詞,喜歡上文言文。
一個崇尚讀書的民族一定是一個理性的優秀民族,一個崇尚讀書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社會。重視讀書,重視文言文的學習不只是一個人的大事,更是一個民族的大事。所以從分析實詞開始,堅持拿下文言文學習,使高三的文言文復習不在話下。
3,斷句的重要性不能忽視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做好斷句,通過對文章結構和大意的了解,做到准確斷句,防止一逗到底,及時分段。文言文不同的斷句,導致意思千差萬別,對待文言文,要更細,更准,別讓錯誤從指間劃過。
那麼以上方法就是介紹怎麼樣去學好這個文言文,這個頭發其實也是非常簡單的。首先的話,我們要對簡單的一些文言文有所掌握,只有把簡單的文言文掌握了以後的話,對於那些復雜的文言文我們才會手到擒來。
『柒』 文言文方法和技巧
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准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託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境,句子往往很難准確理解,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
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
古漢語與現代漢語的最大區別在於,古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代漢語以雙音節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代漢語,在多數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詞轉換成雙音節詞。理解並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
3、增強文言功底,培養文言語感。
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
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
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三要注意復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識點就直接來自學習過的課文。因此要回歸課本,尤其是對於文言文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
四要多練習,通過練習來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閱讀套路,培養文言語感,增強解題能力。
『捌』 文言文翻譯的幾個小技巧
一、翻譯的標准
「信、達、雅」是得到公認的文言文翻譯的三條標准。「信」是指譯文要准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於原文,如實地、恰當地運用現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
「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二、翻譯的原則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代漢語,使「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後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三、翻譯的步驟
文言文翻譯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後,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簡言之,通讀全句,標注要點;關注全文,准確理解;按照詞序,對應翻譯;調整全句,符合規范。
四、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有: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補」,就是增補。
(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
(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
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弧。「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
如把「吾、余、予」等
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面)風平浪靜」。
語文文言文答題技巧及套路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讀懂文言文。口訣:務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1)先讀最後一道題目,了解大致內容和主要事件。(此題如果要求「選擇正確的一項」則除外)
(2)然後帶著「何人?」、「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文章,以「事件」為依據對文章分層,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不必著急,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放放先讀下文,也許過後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題目中去找答案。
第二部分:如何答題。
一、文言實詞釋義題:本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答題技巧:實詞理解題不完全在於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二、內容歸納題。找出文段中與選項解釋相對應語句,一一對應。選項的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
⑴個別實(虛)詞故意譯錯;
⑵人物的事跡張冠李戴;
⑶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錯位;
⑷人物性格陳述不恰當;
⑸憑空添加,無中生有;
⑹強加因果關系。
三、文言翻譯題。方法:做好「換、留、刪、補、調「。一定要直譯,不要意譯,要字字落實,忠實於原文。
得分點:
1.譯准詞義:實詞(含詞類活用、通假、偏義詞,修辭語句)及虛詞和固定結構。
2.譯准句式(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
3.譯准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和句間關系(並列轉折因果等復句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