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屏跡

文言文屏跡

發布時間: 2020-11-24 15:43:10

㈠ 急求文言文翻譯

參考譯文:
趙炳字彥明,惠州灤陽人。炳自幼失去父母,由堂兄撫育。因年歲飢荒,前往平州去謀生,途中遇到強盜,要殺他們,堂兄甘願受死。趙炳當年只有十二歲,他哭著請求代堂兄去死。強盜很驚異,把他們都放了。

剛滿二十歲,因為是勛臣之子,趙炳在王府侍奉還未登基的世祖,勤謹不懈,於是深受世祖鍾愛。世祖駐扎在桓州、撫州間,讓趙炳做撫州長官。(趙炳就任後,)城鎮的格局規模為之一新。己未年,蒙古大軍伐宋。不久北方有警事,官府徵兵及搜括民間財物,使燕、薊騷動。蒙古軍北還,趙炳在中途迎接聖駕,把北方所發生的事一一向世祖報告,並受命去追查所徵兵卒以及搜括的民財,把這些都歸原主,世祖嘉獎他忠誠。

中統三年,李璮反叛,占據濟南,趙炳請領兵征討。官軍圍城,趙炳領兵千人獨自擋住北面,將所俘叛軍立即釋放回去,對他們說:「你們是脅從,不值得治罪。」濟南李璮反叛平息,趙炳入朝任刑部侍郎。後來濟南妖民作亂,(命趙炳去鎮壓),賜給他金虎符,加封濟南路總管之職。趙炳到濟南,只懲辦首惡,其餘全部釋放。年成不好,趙炳打開官倉賑濟百姓,而後把這件事上報朝廷,朝廷也不治他的罪。

至元九年,皇帝考慮關中重地,想找一個剛毅耿直的老臣去管理,因而授趙炳為京兆路總管。皇子安西王在秦地建王府,皇帝詔令趙炳督建宮室,一切由趙炳裁決。蠻橫凶暴騷擾百姓的王府差役,趙炳就向上級陳述自己意見,對違法者加以懲處。安西王說:「今後有犯法者,不必稟告,可自行處治。」從此以後,豪猾之徒收斂了許多,秦地百姓才得安寧。朝廷決定,將解州的鹽稅作為王府經費。年深月久,拖欠二十餘萬緡,官府追征,僅收三分之一,百姓就已負擔不了。趙炳私下對王說「:十年所欠之稅,責令一日還清,誰能承受得起?與其催征使百姓困苦,不若施恩惠給百姓。」王認為他的話有理,立即下令免徵。十五年十一月,安西王去世。

十六年秋,趙炳奉旨入京,在便殿拜見皇帝,皇帝慰勞他說「:卿去了幾年,頭發斑白,衰老至如此,關中的事繁多可以知道了。」問及民間情形,趙炳一一陳奏,順便指出在王去世後,運使郭琮、郎中郭叔雲竊取權力,為非作歹。世祖原是躺著的,聽了趙炳的陳奏,立即起身說:「聽了你的話,使老者精神振奮。」賜他白馬奶。改任安西王相,其它職務像從前一樣,並立即派他乘驛車,帶領皇帝的幾個特使前往審查郭琮等罪行。趙炳到了以後,郭琮就假造嗣王的旨令,誣告趙炳,將趙炳及其妻室兒女囚禁起來,趙炳的兒子仁榮向朝廷申訴,朝廷詔令近侍二人快馬向西去把趙炳解救出來,並且逮捕郭琮等人。郭琮等把朝廷使臣灌醉,先派人用葯在獄中毒死炳。這一夜有星隕落,響聲如雷。當時趙炳年五十九歲,這是十七年三月的事。皇帝聽說了這件事拍著大腿嘆息說:「失我良臣!」 不久上了刑具的郭琮等百餘人到了京城,皇帝親自審問,得到他們不法的全部情況後,就各自服罪。十七年六月,炳的冤情得到昭雪。特贈中書左丞,謚號「忠愍」。

㈡ 求此段文言文的翻譯 急啊!!!!!!!!!高一作業!!!!!!!!!

為他諫言的人很多,喜歡儒道,尋求有才的人,以選擇好的官吏為正業,改革舊制度的弊端,每次遇到事情,都以善行為先。……非常厭惡官吏貪污,有違法受賄的人,必定嚴加懲處。……因此官吏大多清廉謹慎。官吏王公、妃子的家庭,甚至是豪門大戶,都畏懼他的威儀,銷聲匿跡,不敢欺負弱小。商人外出到陌生的地方,沒有盜賊,監獄常常是空的,牛馬都在野地,外邊的大門都不用關。又頻頻的有豐收的年份,米很多,走到京師再到領表,從山東到滄海,都是豐收的景象,都拿出來獻給路人。進入山東的村落,客人經過,都給他們最好的東西加以服侍,有時候還發贈品。這都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㈢ 文言文翻譯《隋書.麥鐵杖傳》3句

1、(上文:麥鐵杖,始興人也。驍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陳太建中,結聚為群盜,廣州刺史歐陽頠俘之以獻,沒為官戶,配執御傘。每罷朝後,行百餘里,夜至南徐州,俞城而入,行光火劫盜。旦還,及時仍又執傘。如此者十餘度,物主識之,州以狀奏。)朝士見鐵杖每旦恆在,不之信也。
【譯】朝廷官員看見麥鐵杖(人名)每天早晨都在朝堂上(執御傘),不相信這件事(指麥鐵杖夜間行百餘里至南徐州為盜)。

2、【譯】在皇帝視朝畢,所列儀仗兵衛退下時,用黃金百兩懸賞,召募能人送皇帝詔書給南徐州刺史。
註:仗下(不是「杖下」):謂皇帝視朝畢,所列儀仗兵衛退下。 購:懸賞。

3、【譯】後來(麥鐵杖)轉任汝南太守,漸漸熟悉法令,群盜銷聲斂跡。

㈣ 兩句文言文翻譯

沈瑀字伯瑜,是吳興郡武康縣人。父親沈昶,侍奉宋建平王劉景素。景素圖謀造反,沈昶已事先離開了他,當景素失敗後他被判罪拘囚於監獄。沈瑀赴台省陳述請求才得以免罪,因此而知名。齊尚書左丞殷沵與他談及政事,很器重他,對他說:「觀察你的才幹,應當處在我這職位上。」司徒竟陵王蕭子良聽說過沈瑀的名聲,舉薦他擔任府行參軍,領揚州部傳從事。當時建康縣令沈徽孚仗勢傲視沈璃,沈瑀依法糾察他,眾人都害怕他的強硬作風。蕭子良非常了解賞識沈瑀,即使是家事也都把它委託給沈瑀(去處理)。
子良去世後,沈瑀又侍奉刺史始安王蕭遙光,遙光曾派他遞送男丁,他遞送的速度快卻無人怨恨。於是讓沈瑀專職主管州中刑獄事物。明帝派沈瑀築造赤山塘,所花費的錢財比材料官估算的要少幾十萬。明帝愈加認為他不錯。擔任建德縣令時,教每個成年男子種十五棵桑樹、四棵柿樹和梨樹、栗樹,成年女子減半數。人人都很高興,不久樹木成林。
後回國都擔任了行選曹郎,隨陳伯之軍隊到了江州。恰逢梁武帝起兵圍攻郢城,沈瑀勸說陳伯之迎接武帝。伯之哭著說:「我的兒子還在都城。」沈瑀說「不如此則人情匈匈,都在想著改換門庭的計劃;假如不早作圖謀,大家分散了就難以集合」。陳伯之於是投降了梁武帝。當初,在竟陵王子良家的時候,很范雲相處很好,南齊末年,曾住在范雲家中,夢見屋子皆都渙然一新,仰天看屋頂的柱子寫有"范雲的宅第",於是後來跟梁武帝說起這件事情,武帝說:"范雲到今天這地位,這是驗證了你的夢啊!"當初梁武帝剛即位的時候,范雲推薦了沈瑀,擔任了暨陽縣令兼尚書右丞,那時天下剛剛平定,陳伯之談到可讓沈瑀催促和監督運輸,有利於軍事國事。武帝也認為他有能力。沈瑀因母親去世而離職,後起用為餘姚縣令。縣里有大姓虞氏一千多家,請求晉見的人就像街市上一樣多,前後縣令沒有誰能禁止。自從沈璃到任後,不是訴訟就不讓通報,違法者運用法令來約束。縣境南部也有幾百家豪門大族,子弟橫行,互相包庇,老百姓很厭惡。沈瑀召喚其族中老年人擔任石頭倉監,年輕人補作縣署僕役,那些人都在路上號叫哭泣,從此豪強銷聲匿跡。沈瑀剛來時,富有的吏員都穿著鮮麗的衣服來顯示自己與別人的區別,沈瑀發怒說:「你們這班人是下等的縣吏,怎麼能擅自模仿貴人!」他要這些人全都穿草鞋粗布衣,整天侍候站著,有失足跌倒的,就加以捶打。沈瑀在卑賤時曾經到這里賣過瓦器,被富人羞辱,所以趁機報復他們。很多的士大夫和平民都為此怨恨他,乘機告狀,只是由於他生性廉潔,不貪贓枉法,使得他們不能得逞.
後來他擔任信威蕭穎達的長史。他性情倔強,總是頂撞蕭穎達,穎達懷恨他。天監八年,他趁著入府商議事情時,言辭又激切嚴厲起來,穎達變了臉色說:「朝廷任用你是做巡察的事嗎?」沈瑀出來後,對人說:「我死了之後才算了,始終不可能傾斜著臉去聽從他。」這一天沈瑀在路上被人殺害,人們大多認為是蕭穎達謀害了他。他兒子沈續多次上訴。恰逢蕭穎達不久也死了,案事沒法追究到底。

㈤ 關於責任的古文

2. 自由的個意義就是擔負自己的責任。——阿來
3. 真正的責任是信自己。——
4. 真正的管理者必須有不推卸責任的精神。——
5. 真理的發現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會引起我們的歡欣。——克羅齊
6. 這個社會尊重那些為它盡到責任的人。——梁啟超
7. 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歌德
8.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列夫·托爾斯泰
9. 藝術應當擔負起哺育思想的責任。——白朗寧
10. 友誼是一種責任。——紀伯倫
11. 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動時,他才能對他的這些行為負完全責任。——馬克思
12. 責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職務是成功企業經營的要素之一。——洛德福特
13. 責任感與機遇成正比。——威爾遜
14.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紀伯倫
15. 有良知的人有責任心和事業心。——蘇霍姆林斯基
16. 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17.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毛姆
18. 現代企業管理的重大責任就在於謀求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兩者的一致。——毛仲強
19. 先生的責任是教人做人。——陶行知
20. 我所享有的任何成就,完全歸因於對客戶與工作的高度責任感。——李奧貝納
21. 我們應該不虛度一生,應該能夠說:「我已經做了我能做的事。」——居里夫人

㈥ 一段文言文求准確翻譯

為官作宰的人大都清廉自矜。制度很好的監管著手握重權的王公、皇親國戚回的家眷,答家族強勢的豪紳狡猾之人,都畏懼其威勢而斂聲屏跡,沒有一個敢欺負下人的。商旅從野外住宿,沒有一個盜賊,監獄年年空缺,牛馬遍野,門不閉戶。而且年年有好收成,米一斗才賣三四兩錢,趕路之人從京師至嶺表,從山東到滄海,都不帶糧食,從路上人家求取補給。進入山東的村落,經過那得路人,一定會得到當地的熱情招待,有時路人出發時,還回得到禮物。這全都是古代過去所沒有的。

㈦ 文言文翻譯送童子鳴序

送童子鳴序
【明】歸有光
【原文】
越中人多往來吾吳中,以鬻書為業。異時童子鳴從其先人游崑山,尚少也。數年前,艤舟婁江,余過之。子鳴示余以其詩,已能出人。今年復來,吾友周維岳見余,為念其先人相與之舊,謂子鳴旅泊蕭然,恨無以恤之者。已而子鳴以詩來,益清俊可誦。然子鳴依依於余,有問學之意,余尤念之。
嘗見元人題其所刻之書雲,自科舉廢而古書稍出,余蓋深嘆其言。夫今世進士之業滋盛,士不復知有書矣。以不讀書而為學,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惡。無怪乎其內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於榮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鳴於書,蓋歷能誦之。余以是益奇子鳴。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與之居,其性靈必有能自開發者。「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書之所聚,當有如金寶之氣,如卿雲輪囷,覆護其上,被其潤者不枯矣。
庄渠先生嘗為余言:廣東陳元誠,少未嘗識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書終日拜之,忽能識字。以此知書之神也。非書之能為神也,古人雖亡,而其神者未嘗不存。今人雖去古之遠,而其神者未嘗不與之遇。此書之所以可貴也。雖然,今之學者,直以為土梗已耳。子鳴鬻古之書,然且幾於不自振,今欲求古書之義,吾懼其愈窮也。歲暮,將往錫山寓舍,還歸太未,書以贈之。
【譯文】
吳越一帶的人很多往來於我們吳中地區,以賣書為業。從前童子鳴(曾)跟隨他的先人游歷(過)崑山,(那是他)還很小。幾年前,(他)乘船到婁江,我去拜訪了他。童子鳴把他的詩作拿給我看,已經能夠超出眾人了。今年又來,我的朋友周維岳來拜訪我,因為顧念他的先人與(童子鳴的先人)相親厚的之舊交,說童子鳴漂泊無依蕭然,只恨(自己)沒辦法幫助他。不久以後童子鳴帶著他的詩作來(拜訪我),(他的詩)更加清新雋永可讀了。然而童子鳴對我還是思慕的樣子,(好像)有(向我)求學的意思,我到現在還記著這件事。
曾經看到元朝人在他們所刻印的書籍上題記說,自從科舉被廢以後古書漸漸出來,我也深深地嘆服他說的話。現世舉進士之業很興旺,士人不在知道還有書了。用不讀書的方式求學,這是子路的癖好,但是是孔子所不喜歡的。難怪現在的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在內不知道自身修養之道,在外不知道選拔人才之方法,(大家)亂哄哄地每日爭相謀取功名利祿,而逐漸形成社會上的流行習慣,因而天下常常有人才匱乏的憂慮。童子鳴對書,大概(都)能夠背誦下來。我因此更加覺得童子鳴不同凡俗。所謂典籍,是天下的神靈、怪異之物。人每日與它們在一起,人的智慧必定有能夠自行開發的機會。「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書所聚斂的(靈氣),應當有如黃金珠寶的靈氣一樣,就像祥雲盤曲,護佑在它上面,受到它潤澤的事物就(再也)不會枯澀了。
我內伯父庄渠先生(魏校)曾經對我說:廣東人陳元誠,少時不曾認字,(忽然)有一日自我感奮激發,拿來四書整天禮拜,忽然間就能夠認字了。我因此知道書的神異。並不是書能成為神,古人雖然死去了,但是他們的精神一直都在。今人雖然距離古代很久遠了,但是我們的精神也總能與古人的精神相遇。這就是書可貴的原因了。雖然如此,但是今天求學的人,卻只以為(書不過是)泥塑的偶像罷了。童子鳴賣古書,尚且幾乎不能生活自給,如今要想探求古書之大義,我怕他的生活會更加窘迫。年末,(我)要到錫山寓所去,回到太末,寫了這篇贈序送給他。
【注釋】
1、異時:這里是「往時;從前」的意思。
(1)不同時候。《墨子·經上》:「久彌異時也,宇彌異所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路 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晉孫綽《支遁方向子期》:「支遁、向秀雅尚庄老;二子異時,風好玄同矣。」唐石貫《和主司王起》:「絳帳青衿同日貴,春蘭秋菊異時榮。」
(2)往時;從前。《史記·平準書》:「異時算軺車、賈人緡錢皆有差。」司馬貞索隱:「異時,猶昔時也。」《新唐書·於頔傳》:「部有湖陂,異時溉田三千頃,久廞廢。」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一》:「前代懸購遺書,咸著條目:隋有闕書錄,唐有訪書錄,宋有求書錄。異時人主留意若此。」章炳麟《訄書·訂孔》:「異時老墨諸公,不降志於刪定六藝,而孔氏擅其威。」
(3)以後;他時。《史記·蘇秦列傳論》:「然世言蘇秦多異,異時事有類之者皆附之蘇秦。」宋陸游《跋<西昆酬唱集>》:「記之為異時一笑。」清姚瑩《與陸次山論文書》:「異時集成付刻,或即以此書列其首,亦無不可者。」
2、艤舟:停船靠岸。
3、出人:超出眾人。《商君書·畫策》:「凡人主德行非出人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過人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諺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人郄嘉賓。』」宋司馬光《縉雲縣尉張君墓誌銘》:「君性嗜學,年十五,志節已皦皦出人。」明楊慎《丹鉛總錄·史籍·出人不遠》:「飽食終日而不學,豈能過人乎?出人,如古言:加人一等;後世言:出人一頭地。」
4、相與:相處;相交往。《易·大過》:「象曰:老夫女妻,過以相與也。」《史記·淮陰侯列傳》:「此二人相與,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紅樓夢》第33回:「他近日和銜玉的那位令郎相與甚厚。」
5、旅泊:飄泊。唐王勃《重別薛華》詩:「旅泊成千里,棲遑共百年。」唐皇甫冉《送康判官往新安賦得江路西南永》詩:「何須愁旅泊,使者有輝光。」宋葉適《高令人墓誌銘》:「自古獨立特行之士,無所復望於世,而旅泊其身以苟免者,固已眾矣。」
6、蕭然:簡陋。宋陸游《自笑》詩:「惟餘數卷殘書在,破篋蕭然笑獠奴。」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狀》:「(先君)每行縣以物自隨,杯湯不肯受。去官貧甚,鬻所乘馬以行,行李蕭然,觀者嘆息。」王闓運《侯官陳君墓誌銘》:「乘輿蕭然,襆被而已。」
7、無以:沒有什麼可以拿來;無從。《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李亦學問,但不測彼之深淺,乍聞無以敷究。」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然不如是,則無以來至當之言。」清侯方域《於謙論》:「推其意,以為非我發之,而我又非秉鈞者,天下無以專責之也。」
8、已而:旋即;不久。《史記·孝武本紀》:「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案其刻,果齊桓公器。」《新五代史·梁臣傳·霍存》:「存伏兵蕭縣,已而瑾果與溥俱出迷離,存發伏擊之。」
9、清俊:也作「清雋」。清新雋永。《宋書·禮志一》:「儒者稱公羊高親受子夏,立於漢朝,辭義清俊。」明楊慎《詞品·洪覺范梅辭》:「梅辭如此清俊,亦僅有者。」清阮元《石渠隨筆·明太祖仁宗宣宗三帝書卷》:「今晨覽卿為余所改之詩,甚是豐采清雋,真有益於日新。」陳衍《<知稼軒詩>序》:「弢庵意在學韓,實似荊公,於韓專學清雋一路。」
10、依依:形容思慕懷念的心情。《後漢書·章帝紀》:「豈亡克慎肅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李賢註:「依依,思慕之意。」宋倪濤《次韻毛達可給事秋懷念歸》:「微官卧江漢,素心久依依。」明張煌言《與張承恩書》:「竊慕英名久矣,南北相隔,未遑識荊,使人夙夜依依。」
11、問學:求知;求學。《禮記·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鄭玄註:「問學,學誠者也。」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上:「《學記》雲:『善待問者如撞鍾,叩之小者則小鳴,叩之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謂善問學者,必待盡其詞理委曲之意。」明宋濂《故紹慶路儒學正柳府君墓誌銘》:「府君為兒時,重遲不戲,潛心於問學,及壯,益孳孳自治。」
12、滋盛:眾多;興旺。《後漢書·翟酺傳》:「 孝宣 論六經於 石渠 ,學者滋盛,弟子萬數。」 唐 司空圖 《唐故太子太師致仕盧公神道碑》:「其裔孫又能以大義匡奉,且救諸侯之患,宜其百代滋盛矣。」
13、無怪:不足為奇。宋曾鞏《與王介甫書》:「比辱書,以謂時時小有案舉,而謗議已紛然矣,足下無怪其如此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24回:「原來點了翰林可以打一個大把勢,無怪那些人下死勁的去用功了。」
14、修己:自我修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謀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達失二揆,宏道要樞,可謂勤於修己者與!」清姚鼐《復蔣松如書》:「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實足以踐行其所言。」參見「脩己」。
15、臨人:謂選拔人才。《後漢書·崔寔傳》:「蓋孔子對葉公以來遠,哀公以臨人,景公以節禮,非其不同,所急異務也。」李賢註:「《韓子》曰,葉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悅近而來遠。』魯哀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選賢。』齊景公問政於仲尼,仲尼曰:『政在節財。』此雲『臨人』、『節禮』,文不同也。」明歸有光《送童子鳴序》:「無怪乎其內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臨人之術。紛紛然日競於榮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
16、紛紛:亂貌。《管子·樞言》:「紛紛乎若亂絲,遺遺乎若有從治。」宋王安石《桃源行》:「重華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明沈采《千金記·封王》:「過長亭短亭,亂紛紛道蔽旌旗影。」
17、榮利:功名利祿。《呂氏春秋·用民》:「為民紀綱者何也?欲也,惡也。何欲何惡?欲榮利,惡辱害。」晉陶潛《五柳先生傳》:「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宋范仲淹《訪陝郊魏疎處士》詩:「下瞰紅塵路,榮利無窮已。」
18、流俗: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多含貶義。《禮記·射義》:「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
19、以是:因此。《莊子·養生主》:「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新唐書·藩鎮傳·吳元濟》:「又嘗敗 韓全義 、 於頔 ,以是兵驕無所憚。」 明 張居正 《乞鑒別忠邪以定國是疏》:「又務綜覈名實,搜剔隱奸,推轂善良,摧抑浮競,以是大不便於小人。」
20、神物:神靈、怪異之物。《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唐李白《梁甫吟》:「張公兩龍劍,神物合有時。」明張綸《林泉隨筆》:「雷雖只是氣,但有氣便有形。神物氣聚,則須有纔過便散。既有神物,則震死人書其背,夫復何怪?」
21、性靈:智慧;聰明。唐段安節《樂府雜錄·琵琶》:「初,朱崖李太尉有樂吏廉郊者,師於曹綱,盡綱之能。綱嘗謂儕流曰:『教授人亦多矣,未曾有此性靈弟子也。』」《紅樓夢》第91回:「你的性靈,比我竟強遠了。怨不得前年我生氣的時候,你和我說過幾句禪話,我實在對不上來。」
22、開發:啟發;開導。《北史·崔贍傳》:「東宮弱年,未陶訓義,卿儀形風德,人之師表,故勞卿朝夕游處,開發幼蒙。」宋歐陽修《與修史學士書》:「辱教,開發蒙滯,實寡陋者之幸也。」
23、金寶:黃金和珠寶。泛指貴重財物。《史記·天官書》:「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唐白居易《議釋教策》:「況僧徒日益,佛寺日崇,勞人力於土木之功,耗人利於金寶之飾。」清顧炎武《王家營》詩:「公卿不難致,所患無金寶。」
24、卿雲:即慶雲。一種彩雲,古人視為祥瑞。《竹書紀年》卷上:「十四年,卿雲見,命禹代虞事。」《史記·天官書》:「若煙非煙,若雲非雲,鬱郁紛紛,蕭索輪囷,是謂卿雲。卿雲見,喜氣也。」清趙翼《養疾未愈書感》詩:「歲晚滄江幾回首,卿雲五色麗高旻。」
25、輪囷:盤曲貌。《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蟠木根柢,輪囷離奇。」李善注引張晏曰:「輪囷離奇,委曲盤戾也。」宋王禹偁《送光祿王寺丞通判徐方》詩:「戲馬台荒春寂寞,斬虵鄉古樹輪囷。」清李必恆《吳門徐昭法先生畫芝》詩:「壘坷輪囷態最工,披圖謖謖起清風。」
26、覆護:保護;庇佑。《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臣蒼疲駑,特為陛下慈恩覆護,在家備教導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清黃宗羲《天一閣藏書記》:「由此觀之,是書者造物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護之,又從而菑害之如此。故曰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
27、庄渠先生:歸有光的妻子魏孺人的伯父。即魏校(1483-1543),明代官員、學者,與李承勛、胡世寧、余祐善,並稱南都四君子。其先本李姓。魏校居蘇州葑門之庄渠,故自號庄渠,字子才,一作子材,母為徐有貞之女。
28、感激:感奮激發。漢劉向《說苑·修文》:「感激憔悴之音作而民思憂。」《後漢書·列女傳·許升妻》:「升感激自厲,乃尋師遠學,遂以成名。」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議論》:「天下之事,多成於貧賤感激之中,或敗於富貴安樂之際,理無可疑也。」
29、四子書:即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的經典。此四書是孔子、曾子、子思 、孟子的言行錄,故合稱「四子書」。清邵懿辰《儀宋堂後記》:「明太祖既一海內,與其佐劉基,以『四子書』章義試士。行之五百年不改,以至於今。」清俞樾《春在堂隨筆》卷九:「余撰《文勤神道碑》,即據其子儒卿等所撰行狀,言公年十有一,『四子書』、『十三經』皆卒讀。」亦省作「四子」。《朱子語類》卷一○五:「『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録》,『四子』之階梯。」清薛福成《選舉論中》:「常科以待天下占畢之士,試策論;論仍以『四子』、『五經』命題,特易其體格而已;策則參問古今事。」參見「四書」。
30、土梗:泥塑偶像。亦以喻輕賤無用。《戰國策·趙策一》:「夜半,土梗與木梗鬭。」《莊子·田子方》:「吾所學者,直土梗耳。」成玄英疏:「自覺所學,土人而已,逢雨則壞,並非其物。」《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視若游塵,遇同土梗。」李善註:「游塵土梗,喻輕賤也。」唐杜甫《雷》詩:「真龍竟寂寞,土梗空俯僂。」宋葉適《<徐斯遠文集>序》:「視榮利如土梗,以文達志,為後生法。」清戴名世《與弟書》:「五經二十一史,今之視為土梗,而天下幾無讀書者矣。」
31、已耳:語氣詞連用,加強語氣。而已;罷了。
32、然且:然而;尚且。《穀梁傳·昭公十三年》:「冬十月,葬蔡靈公……滅國不葬,然且葬之,不與楚滅,且成諸侯之事也。」《荀子·榮辱》:「君上之所惡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為之,是忘其君也。」宋葉適《紹興府新置二庄記》:「越為郊畿而民不勝困……若夫命鄉論秀,合樂以侑之,古今常禮也,然且寂而無聲數十年矣。」
33、幾於:近於;幾乎。《後漢書·申屠蟠傳》:「申屠蟠稟氣玄妙,性敏心通,喪親盡禮,幾於毀滅。」明胡應麟《詩藪·國朝下》:「古人握沐之風,幾余永絕。」
34、自振:自救;自給。《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後漢書·桓帝紀》:「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谷如科。」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六:「妾孤窮羸弱,不能自振。」
35、歲暮:歲末,一年將終時。漢淮南小山《招隱士》:「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歲暮臨空房,涼風起坐隅。」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明史·彭韶傳》:「歲暮者,天道之終。」
36、錫山:地名,在今江蘇省無錫市西。
37、寓舍:住所。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序》:「因揭寓舍之斗室,屏跡杜門,思索舊聞,凡數十則,綴輯之,名曰《玉照新志》。」明王錡《寓圃雜記》卷上:「松江將董用和在京師時,其寓舍與於侍郎謙相對。」清譚獻《復堂詞錄》序:「光緒八年九月,譚獻書余安慶樅陽門內寓舍。」
38、還歸:返回。 應劭 《風俗通·怪神》引《管子》:「齊公出余澤,見衣紫衣,大如轂,長如轅,拱手而立。還歸,寢疾,數月不出。」漢王充《論衡·恢國》:「孝明加恩,則論徙邊;今上寬惠,還歸州里。」《西遊記》第77回:「老孫還歸本洞,稱王道寡,耍子兒去罷。」清顧炎武《兄子洪善北來言及近年吳中有開淞江之役書此示之》詩:「淞江亭畔坐垂綸,還歸被褐出負薪。」
39、太末:縣名。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滅楚,於姑蔑之地設太末縣,隸會稽郡,太末縣治在今天的浙江省龍游縣。

㈧ 《元史·楊景行傳》文言文翻譯

楊景行,字賢可,吉安太和州人。延祐二年進士及第,授官為贛州路會昌州判官。會昌百姓歷來不知鑿井飲水,都汲河水食用,所以多患疾病;也不知道使用陶瓦,而是以茅草蓋屋頂,因而多發生火災。楊景行教當地百姓鑿井飲水,以陶瓦代替茅草建屋,民眾才免受疾病、大災之害。當地有十個豪民,號稱「十虎」,干擾政事,危害百姓,楊景行將他們全部拘捕,繩之以法。於是創辦學舍,禮敬儒生並以他們為師,勸導百姓開拓肥沃的田地以繕養士人,管弦誦之聲於是盛行起來。調任為永新州判官,奉郡府之命,核實百姓田地,鏟除了多年的積弊,姦邪欺瞞之事都無地自容,貧窮孤弱的百姓得以仰賴。改任為江西行省照磨,轉任撫州路宜黃縣尹,處理解決了長久得不到解決的冤獄數十件。升任為撫州路總管府推官,揭發懲治許多姦邪之事,郡中因而沒有冤獄。金溪縣刁民陶甲,財大而凶惡奸險,曾多次誣陷本縣長官,使他們被罷官離職,從此官吏們都畏懼他,不敢將其治罪,陶甲因而在一郡橫行不法。楊景行到任後,依法嚴懲陶甲,將其流徙五百里之外。金溪縣豪猾僧侶雲住,挖掘民家墓家竊取財物,事情被發覺,官員受其賄賂,放寬不治。楊景行嚴格審理,雲住也想以賄賂打動楊景行,楊景行卻不為所動,雲住又賄賂主持政務的官員,以強橫的言辭相威脅,楊景行仍置之不理,終於將其繩之以法。從此豪強之民收斂劣跡,善良百姓得以安寧。轉任為湖州路歸安縣尹,奉行省的命令,整頓荒田田租,百姓中沒有一人對官府欺瞞。楊景行所經州縣,都有良好政績,離去的時候,百姓立碑刻石頌揚他。

㈨ 跪求大神把這個翻譯成文言文,急需!!!

落紅猶未盡化春泥,石榴笑已矣。屬者屏跡久之第一聲蟬。夏月,即如來矣。夏若一少年人,熱之日為之燦爛之笑,迸之熱為之勃之氣,叢生之草,其厚密之發,水潮急之洪為其力,速忽往來者驟雨是其氣。
夏日之綠,在天地毫潑墨,於天雲下,畫著一幅幅縟麗之卷。入眼之或綠,或清綠,全然脫了鵝黃之地,其為此之叢生、葳蕤而,不復薄、不復嫩弱,濃濃者以生之層次極見。其充激情地吸著烈烈之日,悠悠呼吐出純純之氣,使君於此綠之庇中,神清氣爽,盡享清涼。然亦有不測風雲日,帶了陰與陽電之雲熱吻昳,電者邂逅露之脈脈之目,雷是其快樂之語,而雨後七色之虹也,其愛之結。藍之日,白之雲,絢之虹,交盛夏最美之景。
池塘里,辭了苞災之花,放著清之笑靨,於輕飈拂送下,舞著疊翠裙裾之,舒之媚而矜之姿,凝霧露著對我如一婉之女於輕吟誦「掉拂荷珠碎而圓」之句,雋之枝莖皆在於君展著夏之風,不覺令汝於嘆其絕之韻間。於驀然回首中,已是「接天蓮葉窮碧,紅燭日暉花異矣」。
夏之夜,輒掛可觀之色,有點沉而帶漫。在天之雲霞之映下,五彩繽紛,幽悠之艷而其美。那懸銀鏡似之月,以其如水之清之瀉,在天蟲也中,繁星調皮之瞬目,樂之善而婆娑之樹。當是時,習習之涼風便以晝晝之煩與憂輕之彌散。
夏則多姿縟之,靜者湖藍,白者乳白,貴者米黃,盛者為朱,雅者銀灰,重者墨。五色以溫之夏畫滿矣。清之雛菊、馥郁之鬱鬱金香、艷之山花、妖嬈之牡丹……之芳香以幽之庭溢矣。脆亮之蛙鼓、蟬之聒噪、蚊蚋之吟、婉之叫……豐之聲以輕之空氣充矣,此夏之神。令冬蘇,使春爛,使夏姿,使秋光,使生蔚然。有天地間之潤,而有其盛者死。以有彼我之愛矣,而有其春華秋實。
過了春之旄幡,迎夏之興也,如是之紛而絢,燦然而歡。此夏美兮,接春之生,含秋之成,展矣抖擻激而夏之神。

㈩ 文言文屏是什麼意思

【píng】:
1、影壁,對著門的小牆。例:《荀子·大略》:天子外屏,諸侯內屏。
2、屏風,室內擋風或遮擋視線的東西。例:李賀《屏風曲》: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3、屏障,捍衛。例:《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御。(方行:橫行)
屏翰:屏障,藩衛。韓愈《楚國夫人墓誌銘》:為王屏翰,有壤千里。
屏匽:廁所。《戰國策·燕策二》:鑄諸侯之象,使侍屏匽,展其臂,彈其鼻。
【bǐng】:
1、摒棄,排除,撇開。《荀子·儒效》: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
2、①退避、隱退。《晉書·阮籍傳》:籍因以疾辭,屏於田裡。
②使退避。《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客有見髡於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獨坐而再見之,終無言也。
3、遮蔽,閉住。《論語·鄉黨》:屏氣似不息者。
屏黜:除去。例:屏黜浮詞,遏制華偽。
屏語:避人密語。例:京引顯屏語曰:『北鄉侯病不解,國嗣宜時有定』
【bīng】:
屏營
1、仿偟。《國語·吳語》:王親獨行,屏營仿偟於山林之中,三日乃見其涓人疇。
2、惶恐。《水滸傳》:臣等不勝戰栗惶恐之至。
【bìng】:
屏當:收拾。《世說新語·雅量》:人有詣祖[士少],見料視財務,客至,屏當未盡,餘兩小簏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
本回答是翻閱《古代漢語詞典》,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

熱點內容
金壇黃老師 發布:2024-11-05 02:04:03 瀏覽:655
平安校園手抄報圖片大全 發布:2024-11-05 02:03:50 瀏覽:506
新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發布:2024-11-05 00:01:04 瀏覽:799
班主任口罩 發布:2024-11-04 22:16:36 瀏覽:970
什麼是熱鍵 發布:2024-11-04 19:55:58 瀏覽:683
細說中國歷史 發布:2024-11-04 19:46:21 瀏覽:201
化學試題初中 發布:2024-11-04 19:45:38 瀏覽:442
2017語文選擇答案 發布:2024-11-04 18:12:30 瀏覽:608
太原優優教育 發布:2024-11-04 18:07:41 瀏覽:347
瑞德英語 發布:2024-11-04 18:05:29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