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學科體系
A. 大學專業 工業工程(物流管理)是什麼意思謝謝
你好
工業工程這個專業在不同的學校設置有些不同。基本的學科目的就是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系統的建立和完善,達到最有效和低成本的運作,是個兼技術和管理的專業。因此是根據工業工程不同的研究方向來定的。
你說的工業工程(物流管理),是說這個專業就叫工業工程,但研究方向和學習重點偏向於物流,二者不沖突。
有的學校會有工業工程(電子商務)等。工業工程師主幹,方向是分支。這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漸將一些快速發展的行業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發展而應運而生的。
在研究生階段方向會更細化和深入。
如果你還不是很明白推薦一篇文章給你參考。http://hi..com/fireflavor/blog/item/4c2933bf74ab800d19d81fc7.html
B. 創業管理學的學科體系
MEAMBA 創業管理學學科群 金領階層 企業家 老闆
MEA:培養知識運營的主體
MEA及其與MBA的聯系與區別
MEA(),創業管理碩士。
MBA(),職業管理碩士。
(1)MEA與MBA的共同點:
兩者都研究企業管理的規律,都要通過案例分析,提高學員企業管理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技能。
(2)MEA與MBA的不同點:
Business的詞義是職業, MBA詞源學意義上是職業管理碩士;
Enterprise的詞義是創業,MEA詞源學意義上是創業管理碩士。
因此兩者有本質的區別。MEA與MBA的具體區別:
①在理論背景方面:
MBA是典型的傳統管理學,傳統管理學的理論背景是傳統經濟學;MEA的理論背景是創業經濟學。創業經濟學和傳統經濟學,在對象、性質、方法、結構、內容、功能、社會作用等方面都有本質的不同。從傳統經濟學到創業經濟學是科學範式的轉換,是經濟科學發展的革命。
②在課程設置方面:
MBA主要是傳統的管理學課程再加上案例分析;而MEA課程主要包括:創新管理學、創造管理學、創業管理學、創業工程學、創業經濟學、企業家學、機會管理學等以創新為前提、以創業為基礎、以機會管理為核心的新興的學科系列。
③在理論內容方面:
以創業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MEA,同以傳統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MBA,兩者所具體掌握的管理規律,在前提、層次、范圍、目的、人在規律中的主體地位都有本質的不同,前者比後者更有創新性、創造性、系統性、全面性、可操作性。
④在培養目標方面:
MBA是培養職業經理人或以職業為老闆的人,而MEA是培養企業家或以老闆為職業的人。
⑤在教學方法方面:
MBA主要是案例分析,核心在規范管理技能。由於MBA學員的服務對象是已有的企業,限於條件,學員在學習期間所進行的案例分析本質上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MEA主要在於實務操作,核心在創業管理技能,因此學員在學習期間就必須通過實際的創業活動來掌握相關技能。 MEA通過建設創業學理論來指導創業工程
MEA通過轉移MBA的視角、擴展MBA的視野、提升MBA的層次、深化MBA的內容,來提高它的認識與實務操作功能,以指導創業工程。
MEA通過培養企業家階層來推動創業工程
我國目前最缺的是企業家階層,並不是白領階層。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的前提是黨政分開、政企分開,這產生了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是經濟體制改革根本方向的偏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這種偏見有合理的因素,但由此產生了把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混為一談的另一種偏見。實際上,以經營權為中心同所有權的統一是當今時代經濟體制發展的根本方向。相應地,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是創業型企業家,即以老闆為職業的人。它同職業經理人相比,層次更高,同時也必然擁有股權,這種股權的擁有不是以企業家的實物投人為依據,而是以企業家在創業過程中所付出的智力和機會成本為依據。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區別,類似首席執行官和總經理的區別。開設的與企業家相關的課程,基本上是把企業家定為職業經理人或總經理一類,不利於真正的企業家階層的培養與形成。
MEA通過建立創業型組織來規范創業工程
創業及在此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大量中小企業,在此基礎上培育出來的人和企業的個性、創造性、主體性,形成的公平競爭的法律道德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基礎,也是企業一次創業與二次創業、保持企業活力、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基礎。在二次創業時期,創業型組織是比學習型組織更高級、更有生命力的企業組織模式。
MEA通過指導、推動、規范創業工程,促進就業工程
創業——創造事業,既包含了創造企業,也包含了創造職業。隨著我國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急劇轉換,原有的「鐵飯碗」觀念已經被打破,大量的下崗員工、每年數百萬的大中專畢業生、在新一輪的土地改革中解放出來的數千萬農村剩餘勞動力都面臨著就業的重大選擇:一是到別人的企業打工,二是自己創辦企業。前者渠道有限,後者潛力無窮。MEA通過指導、規范和推動創業實踐的發展,促使創業成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只有規范創業前提下的普及創業,才能使各種資源得到直接的優化組合,實現高就業、高增長與低通脹並存,使經濟得到可持續發展。MEA通過指導、推動、規范創業工程,促進就業工程,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深厚的社會基礎。
怎樣開設MEA課程
建設創業學學科群
創業學學科群,上面提到的七門課是主幹。由於是科學範式的轉換,由這主幹來整合傳統管理學,可以衍生創業學的各分支學科:一級的如創業知識運籌學、創業資本運籌學、創業資產運籌學、創業產品運籌學;二級的如創業戰略管理學、創業組織行為學、創業名牌管理學,從而使創業管理學的科學殿堂更加豐富多彩。這是管理學發展質變過程中的量的擴張。
先試點,後推廣
由於公辦院校體制僵化,民辦院校體制靈活,可以先在若干民辦院校開展MEA這一全新課程的試點教育,待成果得到社會承認後,其學位再爭得教育部承認,然後再在公辦院校及其他民辦院校推廣。
MEA由於適合社會更新潮、更深層、更廣泛的需要,將勢必成為社會最熱門的學科,並逐步風行全球;而MEA教育也勢必成為教育產業新的亮點。
知識運營學與創業管理學是創業工程的理論指導。
C. 項目管理屬於什麼學科
呵呵,這個俺可以回答,管理學本來不是一個獨立的一級學科,在以前是工學的一個二版級學科,後權來才把管理學提高到一級學科。項目管理屬於管理科學與工程的一個方向,一般學校不會設置項目管理專業的,只有研究生才有這個方向。所以說,是管理學!
D. 體育管理科學的學科特點
體育管理學是管理科學的一門分支學科,也是體育科學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20世紀50年代前後管理科學與體育科學交叉、綜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學科。
體育管理學的學科特點:
1.學科構建的交叉性
體育管理學是用管理科學的知識來觀察和解決體育領域的問題,是部門管理學,表現為管理科學與體育科學的交叉。但僅僅探討到這一層次,似乎還略顯膚淺,還應該從認識體系與方法體系兩個方面對交叉性作進一步探討。
就認識體系的交又性而言,除系統哲學的影響外,體育科學體系中各個層次的眾多科學理論,是構築體育管理學認識體系的主要基礎。體育是一種特殊的人類文化現象,有獨特的、不同於其它領域的特點。對體育領域問題的探討,必須從體育領域特有的視角出發,拋棄和背離了這一基本點,就不能發現體育活動的本質規律。一個對體育實踐一竅不通的管理者,哪怕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也難以在體育領域取得成功。我們更無法想像以企業管理的認識來看待體育訓練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結果。但在堅持體育科學主導地位的同時,管理科學顯然也對體育管理學認識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必要的補充。管理科學為體育工作者提供了觀察認識和解決體育領域問題的另一條途徑,改變著人們對體育現象的傳統看法,豐富了體育管理工作者的認識體系。因此,體育管理學的認識體系,表現為以體育科學認識體系為主導的,體育科學認識體系與管理科學認識體系的有機交叉。
就方法體系的交叉性來看,現代管理科學體系中不同層次的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構成了體育管理學的最基本的方法學基礎。離開了管理科學豐富的、已被實踐證明了有效的方法體系,體育管理學就無法取得進展。與此同時,也必須看到,人類在體育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對體育實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對場地器材、運動訓練的管理等,是主要對工業和企業進行管理的現代管理理論所不具備的。它們同樣是現代體育管理學的方法體系來源之一。因此,在方法體繫上,體育管理學則表現為以管理科學方法體系為主導的,管理科學方法體系與體育科學方法體系的有機融合。
體育管理學構建於體育科學和管理科學的有機交叉與融合之上。這種構建,絕不是將管理學的知識全盤移植到體育中來,也不是體育知識與管理學知識的簡單堆砌,而是從兩者所提供的豐富認識體系與方法體系中合理挑選、科學加工後的有層次的構建。
2.學科基礎的綜合性
雖然體育管理是一種人類社會實踐活動,但僅用社會科學的知識來解決體育管理問題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借鑒自然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系統科學等眾多領域的研究成果。只有綜合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才能揭示和反映出體育現象的復雜規律,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如對體育場館、器材的管理,追求的是如何利用最少資源取得最優效果的過程,顯然要藉助於數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對運動員訓練過程的控制,則應該以人體科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而對運動員運動智能的訓練管理,又應該參考思維科學和心理科學的最新進展;體育管理的目標是整體效果,追求「1+1>2」的整體觀,而這顯然又是系統科學的研究范疇。因此,體育管理涉及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心理科學和系統科學等眾多學科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體育管理學的學科基礎表現為更廣闊范圍上的綜合性。
3.學科屬性的軟科學性
軟科學是綜合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數學的理論與方法,去解決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生產的發展而帶來的各種復雜社會現象和問題,從而為經濟、社會及科學的協調發展提供滿意的決策方案的新興學科。體育管理學以多門學科作為學科基礎,研究的是體育這一社會現象的運行和演化規律,價值取向是為體育事業的協調發展提供決策方案。從這層意義而言,它從屬於軟科學的范疇是明顯的。但必須注意的是,軟科學並不等於體育管理學只運用定性的「軟方法」研究「軟系統」問題,軟科學要有硬功夫。體育管理學既研究如何協調人們在共同體育實踐中的關系,以便創造和諧的管理氣氛和發揮集體力量的問題,即探討體育「軟系統」的規律,同時也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物和財,以取得最大效果和效率的問題,即探討體育「硬系統」的規律。對體育「軟系統」的管理,追求的是「滿意」的管理效果,採用的方法以軟系統研究方法為主,如對體育課的教學過程管理、對運動訓練過程監控等問題上,人們沒有最優結果的判別標准,從而也就無法得到最優結果,管理過程是一種追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滿意」的過程。而對體育「硬系統」的管理,如對場地器材的管理、體育資金的管理、體育產業的管理等等,追求的則是最優的管理效果,採用的方法也以精確的、嚴密的、規范的和邏輯的定量科學方法為主。
體育管理學的主要內容
體育管理學的主要內容有:體育管理的歷史發展:體育管理的對象;體育管理學的方法論基礎;體育管理的職能;體育管理的一般原則和方法;體育管理的類型,有學校體育管理、運動訓練與運動競賽管理、社會體育管理、體育科研管理、體育場,館、器材管理等;體育管理的本質及其理論、實踐意義;體育管理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等。
E. 哪個學科體系中包括營銷管理學
公共關系學學科體系包括營銷管理學。
營銷管理是指為了實現企業或組織目標,建立和保持與目標市場之間的互利的交換關系,而對設計項目的分析、規劃、實施和控制。營銷管理的實質,是需求管理, 即對需求的水平、時機和性質進行有效的調解。在營銷管理實踐中,企業通常需要預先設定一個預期的市場需求水平,然而,實際的市場需求水平可能與預期的市場需求水平並不一致。這就需要企業營銷管理者針對不同的需求情況,採取不同的營銷管理對策,進而有效地滿足市場需求,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
但是營銷管理到底是管什麼,還是回到市場營銷的本質上來。每個人、每個企業在社會上生存和發展,都有需要,並願意付出一定的報酬來滿足部分需要,於是這部分需要就形成了需求。可以通過很多方式來滿足需求,有自行生產、有乞討、有搶奪、有交換等。市場營銷的出發點是通過交換滿足需求。也就是說,市場營銷是企業通過交換,滿足自身需求的過程。企業存在的價值,在於企業提供的產品能滿足別人的需求,雙方願意交換,如此而已。所以需求是營銷的基礎,交換是滿足需求的手段,兩者缺一不可,營銷管理就是需求管理。
F. 信息管理學的理論體系是什麼啊
信息管理學
1.3.1信息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1.信息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確立
毛澤東同志指出:「科學研究的區別,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可見,一個學科能否獨立存在,要看它是否具有獨立的研究對象。因此考察研究對象的獨立性便是考察該學科的獨立性,而不論該學科的理論體系是否完善、研究方法是否完備。也就是說研究對象的獨立性是學科成立的必要條件。
信息管理學是以信息資源及信息活動為研究對象,研究各種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方法的學問。
2.信息管理學的學科獨立性
如果兩個學科的研究對象完全一樣,則它們同屬一個學科;若前者包容後者,則前者為源學科,後者為子學科;若對象交叉,則為交叉學科 ;若兩者對象完全不同,則為兩個獨立學科。
信息管理學因為有獨立的研究對象,所以是獨立的學科。那麼它是哪些學科的子學科、交叉學科呢?由表1-1可以看出,信息管理學是管理學的子學科,管理學的一般原理、研究方法均適用於它;同時又是信息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交叉學科的部分原理、方法適用於它。
表1-1 信息管理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
序號
學科名稱
研究對象
與信息管理學的關系
1
管理學
一切管理活動
源學科
2
信息學
信息和信息活動
交叉學科
3
信息傳播學
信息傳播活動的實踐
交叉學科
4
信息經濟學
信息經濟活動的實踐
交叉學科
5
信息產業學
信息產業及其管理等
交叉學科
1.3.2信息管理學的理論體系
學科有了獨立的研究對象,則具備了成為獨立學科的必要條件。學科成立的充分條件是形成了獨立的、較為成熟的理論體系。信息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來概括:
1.層次結構
信息管理學理論體系的層次結構可以分為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
(1)宏觀層次
主要研究信息管理的一般原理、方法,國民經濟信息化管理,國家信息化戰略管理,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管理,全球信息化戰略管理等。
(2)中觀層次
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管理,地區性信息管理,行業信息管理,信息市場管理,信息系統管理等。
(3)微觀層次
主要研究信息的生產、傳播和利用,企業信息化管理,信息企業的運作與管理,非信息企業的信息管理等。
2.內容結構
信息管理學是研究科學地組織信息管理工作的理論與應用方法的一門學科。它與信息學等學科是交叉學科,同時又是管理學的子學科,並且,作為獨立的學科,它的理論研究相對落後於應用研究。因此,我們將信息管理學的內容結構分為兩個層次: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與此對應,將信息管理學分為理論信息管理學和應用信息管理學。
(1)理論信息管理學
理論信息管理學研究信息管理學的基礎理論,主要由下列理論構成:
①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主要研究信息管理的定義、特徵、分類、范疇、基本功能等;信息管理的原則、方法、體系結構;信息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基本職能;信息管理的形成和發展等。
②信息科學理論:信息科學是研究信息運動規律和應用方法的科學,是信息管理最直接和最主要的理論基礎科學之一。信息科學的主要研究范圍是信息的本質、信息的度量、信息的運動規律、利用信息進行控制和優化的原理等,其主要支柱是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
資訊理論,是信息科學的前導,是一門用數理統計方法研究信息的度量、傳遞和交換規律的科學,主要研究通信和控制系統中普遍存在著的信息傳遞的共同規律以及研究最佳地解決信息的獲取、度量、變換、存儲、傳遞等問題的基礎理論。資訊理論有狹義、一般與廣義之分。狹義資訊理論即香農資訊理論,主要研究信息的度量、信道容量和編碼等問題;一般資訊理論即通信理論,主要研究信息傳輸的一般理論,包括信號與雜訊理論、信號過濾與檢測、調制解調、信息處理等問題;廣義資訊理論即信息科學,其研究范圍涉及通信科學、心理學、語言學、遺傳工程、決策科學等與信息有關的一切領域。但通常所說的資訊理論主要是指香農資訊理論。
系統論,是以一般系統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其創始人是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L. V. Bertalanffy)。系統論的主要思想是:系統是指相互作用的並具有一定整體功能和整體目的的諸要素所組成的整體。在內部,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結構;對外部,這些要素所構成的整體與環境相互聯系,表現出一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目的。要素——結構——系統——功能——環境構成了系統五位一體的關系。系統具有的一般特徵是整體性、聯系性、層次性、目的性和動態性。
控制論,是研究控制系統的理論,其創始人是美國數學家維納。它的基本原理是:控制是指事物之間的一種不對稱的相互作用。事物之間構成控制關系,其間必然存在一個或幾個主動施加作用的事物,稱為主控事物或控制者;同時也存在一個或多個被作用的事物,稱為被控事物或控制對象。一般說來,控制者具有一定的控制目標,控制者正是通過不斷對控制對象施加作用和影響來逐步達到這一目標。控制者對被控對象施加作用和影響的過程也是被控對象饋送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稱之為反饋。反饋是控制論的基本概念,正因為有了反饋,才使得實現控制目標的行為不會偏離通往目標的道路。信息是控制的基礎,控制則是要從有關信息中尋找正確的方向和策略。
③管理科學理論:管理科學是一門獨立學科,信息管理學是它的子學科,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均適用於信息管理學。管理學的基本內容和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下列8個方面。
系統原理,是指在進行管理活動時應遵循系統的整體性原則、目的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動態性原則,充分協調各組成要素之間的關系,發揮它們的最佳功能,從而實現管理目標的優化。
整分合原理,是指開展管理活動時首先要把管理對象置於環境之中看作一個有機整體,從整體上把握管理的對象、功能和目標;然後再將這個整體科學地分解為各個局部,實施合理分工,明確各個局部的功能;最後,再從整體上進行協調和有效綜合,以實現總的目標。
反饋原理,是指開展管理活動時要注重管理對象對控制系統輸出信息的響應,要及時地根據這些響應來調整控制方向,從而保持對象系統的穩定性及其目標的一致性。
封閉原理,是反饋原理的展開。指開展管理活動時既要注重執行過程,也要注重監督和反饋過程,要根據檢驗和評估的結果不斷調整管理決策,從而實現決策的形成、落實、結果評估以及新決策的產生的封閉式管理。
能級原理,是指開展管理活動時要按照不同的能級來建立管理的層次和秩序,建立各種規范和標准,對不同能級授予不同的權力並實行動態的調整,從而保證管理活動有序而且有效地進行。
彈性原理,是指開展管理活動時要考慮到人和事物本身的可塑性和客觀事物運動過程的可變性,進而把握一定原則下或一定范圍內的可調節性,以實現有效的動態管理。
動力原理,是指開展管理活動時要正確認識、掌握種種動力源和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動力機制,以正確地激發動力,使管理活動持續而且有效地進行,從而不斷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效益原理,是指開展管理活動時要講求實效,注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努力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和信息資源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上述原理是彼此聯系、互為制約的,是信息管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2)應用信息管理學
應用信息管理學研究信息管理學的應用理論。主要由下列內容構成:
①企業信息管理
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環節所涉及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配合企業的人、財、物,實現企業的目標。
②政府信息管理
主要研究政府機關部門的信息管理、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等。
③信息生產管理
主要研究信息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的理論和方法,包括信息的採集、鑒別、篩選、整序、激活、存儲、傳播的機制和方法。
④信息系統管理
主要研究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實施、評價、維護,組織信息資源的配置,信息系統管理與組織競爭戰略的關系等。
⑤信息產業管理
主要研究信息產業的產業發展和管理模式、產業政策、產業立法、傳統產業信息化,以及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組織等產業經濟問題和產業管理的關系問題等。
1.3.3信息管理學的理論流派
信息管理理論的形成開始於美國20世紀70年代後期。最初萌芽出現於工商管理領域和政府部門,他們以信息資源管理思想為基礎,逐步形成了「信息系統學派」和「記錄管理學派」。20世紀80年代中期,信息資源管理理論逐漸傳入歐洲,並直接或間接地傳向世界各國。在歐洲,信息資源管理理論引起了文獻情報領域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在信息資源理論的研究中,自覺不自覺地導入了圖書館學、情報學的思想,並將信息資源管理簡稱為「信息管理」。90年代,我國文獻情報領域的學者們更多地吸收了歐洲學者的信息管理思想,形成了「信息管理學派」。
1.信息系統學派
是歐美信息資源管理理論的主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霍頓、馬錢德(D. A. Marchand)等,是三大流派最系統、最成熟的理論學派。其特點如下:
(1)注重信息的資源特性和財產特性,注重對信息資源進行成本管理,注重投入和產出分析。
(2)注重信息系統理論與管理理論的結合,一般以管理理論為綱,信息系統為內核。
(3)注重信息資源的實用性,強調信息資源管理在實踐領域的應用,強調從信息資源中贏得競爭優勢和識別獲利的機會。
(4)注重信息資源管理的戰略性質,注重CIO(信息主管)及其職責研究,注重決策分析。
(5)注重案例研究,注重集體研究,各種理論學說多為合作研究成果,而且合作者多由教學研究領域和實踐領域的兩部分研究人員組成。
(6)其面向的對象主要是工商管理領域的管理者、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師生及一般信息管理者。但是,該學派未包容圖書館學、檔案學、情報學等學科的內容,應用范圍受到一定的限制。
2.記錄管理學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瑞克斯(B. R. Ricks)、高(K. F. Gow)、庫克(Michael Cook)。其主要特點如下:
(1)將信息資源等同於記錄,認為記錄是一個組織的主要資源和財產,高效率的記錄管理有助於實現組織目標。
(2)注重記錄的生命周期——記錄的創造、採集、儲存、檢索、分配、利用和維護等,這實質上是一種信息管理過程,這個過程構成了記錄管理理論的內在依據。
(3)注重多種媒體的集成管理,它所定的「記錄」已超越了文書記錄的范圍而演變為類似我國學者的「文獻信息」概念,其目的是在記錄的基點上實現文獻信息類學科的集成。
(4)沒有上升到戰略管理層次,依其理論內容而言,記錄信息管理似乎介於經驗學科和理論學科之間。
(5)也未能真正統一文獻信息管理,它所討論的主要內容依然是信函、文件、報告、表格、縮微品等,其實質是一種擴大化的檔案和文書管理。
(6)雖然也應用了信息系統理論和管理理論,但只是一個框架,所裝的內容仍是記錄管理內容。
記錄管理理論是與辦公室文件處理有關的一種信息資源管理理論,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在歐美各國流傳甚廣,影響較大。
3.信息管理學派
它是三大派流派中內部分歧最大的理論流派,代表人物有馬丁、克羅寧、達文波特、斯特洛特曼和我國的學者。
(1)馬丁的信息管理理論
威廉·馬丁的信息管理理論最接近信息資源管理理論,其理論主要涉及:信息管理的內涵、意義、要素、原則、認知、制約因素、實施和過程等。
(2)克羅寧和達文波特的信息管理理論
該理論致力於不同信息學科理論的統一,試圖從直覺入手,運用模型、隱喻及相關分析方法剖析信息管理的深刻內涵,並使之上升到一般理論層次。他們將信息管理歸納為三種模型:隱喻模型、轉喻模型和分類模型。隱喻模型是用特徵事物描述目標事物的方法,常見的隱喻包括資源、資產、財產、商品等;轉喻模型是以部分代表整體的方法,常用的轉喻包括肖像、關鍵詞、文摘、概要、屏幕菜單等;分類模型是基於共同的明顯的因素來約束分離的實體,常用的分類方法包括等級分類、綜合分類、語義網、圖形理論、結群分類等。克羅寧和達文波特的模型與隱喻方法是從已有概念所蘊涵的豐富語義內容來推知、建立理論模型的方法,這是一種需要想像和創新的方法。
(3)我國的信息管理理論
①盧泰宏的三維結構理論
如圖1-2所示,該理論認為信息資源管理是3種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約化,這三種模式分別是:
對應於信息技術的技術管理模式,其研究內容是新的信息系統、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利用方式;對應於信息經濟的經濟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式是信息商品、信息商品市場、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對應於信息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
②胡昌平的信息管理理論
他在1995年出版的《信息管理科學導論》一書中,以社會信息為基點構建了宏觀的信息管理科學體系。該理論以「用戶與服務」為中心,以社會信息流的有序運行為綱,以社會信息流的控制與產業化問題為重點,以統一科技信息與經濟信息形成一體化的信息管理機制為主導思想。其實質是科技信息管理理論的推演與擴展。
1.3.4信息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信息管理學研究方法,從廣義上講,是信息管理活動中一切途徑、手段、工具和方法的總和。對信息管理學方法的研究有利於經驗方法上升為科學方法,感性方法轉化為理性方法;有利於一般方法的專門化、專門方法的精細化,為信息管理方法體系提供豐富的素材;有利於針對具體研究目標和研究環境確定適用性方法;有利用具體研究情況和特定方法的有效配合與特定研究方法對研究對象的有效調控。
信息管理學研究方法的種類很多,按一般到具體的方式分類有:哲學方法、一般科學方法和專門研究方法。
1.哲學方法
哲學方法是一切理論最高層的研究方法。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是信息管理學的理論基礎,也是信息管理學最高層的研究方法。其根本理論和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方法研究信息管理學的相關理論突出體現在對信息概念和性質的認識上。
例如,維納在對信息下定義時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克勞斯在《從哲學看控制論》一書中,認為信息不同於物質,它是物質的普遍屬性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可以脫離物質獨立存在,同時又不影響物質的存在與運動,它所表現的主要是物質的運動狀態和相互作用。
物質、能量、信息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哲學范疇的問題,是從馬克思主義觀點出發來探討信息屬性的方法。
2.一般科學方法
(1)系統方法
系統科學方法被廣泛應用於信息管理中。這些方法主要有:專家系統方法、系統模型方法、系統工程方法、可行性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評價法、系統決策量化方法等。
(2)運籌學方法
運籌學是在實行管理的領域,運用數學方法,對需要進行管理的問題統籌規劃,從而作出決策的一門應用科學。運籌學方法在信息管理中的應用有:運籌學線性規劃法用於對信息資源的合理配置研究;動態規劃法用於計算機檢索、網路建設等。
(3)數學和統計方法
數學和統計方法常用於信息的度量,信息度量是指從量的關繫上來精確地描述信息。信息量是客觀存在的,對信息量的研究與把握,在某種意義上決定著信息科學的成熟與發展。香農在其信息度量里引用了概率理論,創造性地將信息量度量與不確定性的消除聯系起來,從而促使了信息度量理論發生質的飛躍。數學和統計學方法在信息管理中的典型應用還有:利用數學模型對信息服務環境中用戶與信息記錄的交互作用建立一種信息度量方法;建立信息化指標體系;信息經濟規模度量;知識經濟度量等。
(4)技術實驗方法
信息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信息組織與檢索技術領域,幾乎每一項新理論或新技術的產生都要從技術實驗開始。例如,文本詞句檢索、超文本檢索、網路化的Web信息檢索、藉助敘詞表的文本檢索等均是從技術實驗開始的。
3.專門研究方法
信息管理學不僅採用具有普遍意義的研究方法,還有本學科專門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信息定性研究法和信息定量研究法等。
(1)信息定性研究法
是運用信息的觀點,把研究客體看作是信息傳遞和信息轉換的過程,通過對信息流程的分析和處理,獲得研究客體運動過程規律性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其特點是用信息概念作為分析和處理問題的基礎,不考慮客體的具體結構和運動狀態,而將客體的運動抽象為一個信息變換過程,即信息的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和反饋過程。
(2)信息定量研究法
信息定量研究法主要是對信息現象、過程、規律等進行定量的研究,以建立一套具有「量」的規定性的科學概念和計量化的途徑與方法。目前該方法不僅應用於文獻信息交流規律的定量研究,而且應用於情報檢索理論、情報系統設計、信息服務效果定量評價以及用戶信息需求調查研究等領域。
G. 什麼是現代管理學的學科體系
基本內容 管理科學的第二個里程碑是"行為科學理論"。它產生於本世紀20年代,創始人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奧爾頓·梅奧和費里茨·羅特利斯伯格等。後來,行為科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論分支。 現代管理理論是以"系統理論"、"決策理論"、"管理科學理論"等學派為代表,其特點是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為其理論基礎,應用數學模型和電子計算機手段來研究解決各種管理問題。
編輯本段廣泛應用 20世紀50年代以後,管理科學在廣泛應用過程中,同許多社會科學學科和自然科學學科交叉、滲透,產生了種種管理學分支。例如:管理社會學、行政管理學、軍事管理學、教育管理學、衛生管理學、管理活動自有人群出現便有之,與此同時管理思想也就逐步產生。事實上,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我們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論述。
H. 信息管理學的學科體系
信息管理學是研究人類社會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科學。社會信息管理現象的廣泛性和復雜性,要求人們對其進行系統、綜合的研究。
1.1.1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
信息管理的研究對象主要包括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兩大方面。
1.1.1.1信息資源
狹義的信息資源是把信息資源等同於知識、資料和消息,即只是指信息本身的集合,是經過加工處理的、對決策者有用的數據。
廣義的信息資源是指信息、信息技術和信息人員的有機集合,涉及信息的生產、處理、傳播、利用等整個信息勞動過程,其包括三要素,即信息勞動的對象——信息(數據),信息勞動的工具——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信息勞動者——信息專業人員,如信息生產人員、信息管理人員、信息服務人員等。所謂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正是由信息人員運用專門的信息技術手段對各種原始數據進行搜集選擇、加工處理和分析研究,形成信息產品,然後傳遞給需要者使用。上述三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了具有統一功能的有機整體——信息系統。
1.1.1.2信息活動
與信息的產生、記錄、傳播、搜集、加工、處理、存儲、檢索、傳遞、利用以及系統開發、技術更新、運行維護、管理決策等信息行為有關的全部社會活動統稱為信息活動。換言之,信息活動就是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隨著信息活動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影響日益顯著,在社會上形成一種新興產業——信息產業。
一般說來,相對信息活動的管理,信息資源管理的難度更大。以靜態角度,信息資源管理關心的是信息資源被開發利用的程度,即信息活動在數量上和質量上的表現形式;以動態角度,信息活動管理更關注個人、組織及社會與信息資源相互作用的方式,即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效果,如信息資源對決策分析的支持作用以及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社會效益。
1.1.2信息管理學的研究內容
信息管理學是以人類社會的信息管理行為(信息資源管理與信息活動管理)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類社會信息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普遍原理和通用方法的新興學科。
從管理層次看,信息管理具有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
微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是指狹義信息管理,即對信息進行搜集、加工、組織,形成信息產品,並引向預定的目標。這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就是對信息本身的管理。
中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是指廣義信息管理,即對涉及信息活動的各種要素(信息、技術、人員、機構等)進行合理的計劃、集成、控制,以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開發和有效利用,從而有效地滿足社會信息需求。這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就是在狹義信息管理的基礎上增加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資源管理、信息市場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管理等內容。
宏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則是在廣義信息管理的基礎上再增加信息產業管理和信息人文管理。它是指對社會信息事業及其人文環境因素進行綜合性的規劃、協調、指導,以推動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社會信息化的戰略目標。
根據信息管理三個層次,把信息管理學的核心研究內容歸納為四個組成部分:
(1)信息管理的基礎理論。研究內容包括信息管理的科學基礎和技術基礎、信息行為理論和信息交流理論、信息管理的發展歷史、信息管理的研究進展、信息管理學的對象與方法等。
(2)信息產品管理。主要研究微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問題,包括信息產品的開發——信息採集、加工、存儲、傳輸、利用等內容。
(3)信息系統管理。屬於中觀層次的信息管理問題,包括信息系統的設計、實施與評價,信息系統運行管理和安全管理,組織的信息資源配置和信息技術投資評估,信息系統管理的發展與組織競爭戰略的關系等。
(4)信息產業管理。主要研究宏觀層次上的信息管理問題,包括信息產業的結構和測度,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機制與管理模式,信息產業政策和信息立法問題,社會信息化的內涵與發展戰略等。
1.1.3信息管理學的學科體系結構
信息管理學學科體系從「面向過程」、「面向對象」和「面向職能」三個方面構建,如圖1.1所示。
「面向過程」主要涉及信息管理的生命周期過程,包括信息的需求與搜集、信息的加工與處理、信息的利用與反饋等。
「面向對象」涉及信息管理的對象,包括政府、企業、學校、社區、個人信息管理等。
「面向職能」涉及信息管理的六大領域,包括信息資源管理、信息市場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平台管理、信息人文管理等。
I. 體育管理學屬於什麼學科類論文
體育科學的學科之一。
運用管理學理論和方法,研究體育組織的協調,以達到預定體育目標的學科。由於管理體系主要由管理者、被管理對象和管理手段三方面構成,因此其研究對象包括管理者和作為被管理者的人和財、物、時間、信息,以及管理形式和方法等。內容包括:
1、體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2、體育管理的發展歷史;
3、體育管理體制;
4、體育管理的職能;
5、體育管理的過程和方法;
6、各類體育的管理形式和方法等。
在實際應用中,常採用領域分類法,即學校體育管理、競技體育管理、大眾體育管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調查、實驗、比較、分析及個案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