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天目文言文朗讀

天目文言文朗讀

發布時間: 2020-11-24 16:37:38

⑴ 游天目山記文言文翻譯

連日來陰雨綿綿,讓人煩悶得很。我們到了雙清庄時,天氣稍稍轉晴。雙清庄在天目山腳下,和尚們留我們住在雙清莊上。和尚們的房間里很講究。溪水沖激到山石上,發出響聲,整夜在枕邊作響。石簣朦朧中錯把這種聲音當作下雨,煩透了,怎麼也睡不著。第二天早上,和尚送來早茶、早飯,招呼石簣起床。石簣感嘆說:「下著這么大的暴雨,能到哪裡去呢?只有躺在床上神遊罷了!」和尚說:「天晴了,風和日麗,天氣極好。那響聲是溪流的聲音,不是雨聲。」石簣大笑,急忙穿好衣服起床。我們一口氣喝了好幾杯茶,立刻一同出發,去游覽天目山。

⑵ 幫忙找幾篇文言文的原文,不需解釋

1《老山道士》(蒲松齡):http://www.xxsy.net/gd/lzzy/017.htm
2《活板》(沈括)
http://jpk.nenu.e.cn/2004jpk/yuwenxuelikecheng/wenzhangjielun/html/1lianjie/huoban.htm
3《陳涉世家》(司馬遷)
http://www.hotea.com/article_view.asp?id=13162
4《候風地動儀》(范曄)

只找到《張 衡 傳》中的一段,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先貼上來了。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5[原文]
天目幽邃奇古不可言。由庄至顛,可二十餘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貌古則鮮妍不足,骨大則玲瓏絕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天目盈山皆壑,飛流淙淙,若萬匹縞,一絕也。石色蒼潤,石骨②奧巧,石徑曲折,石壁竦峭,二絕也。雖幽谷縣岩,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諸山尖出雲上若萍,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其觀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山樹大者,幾四十圍,松形如蓋,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余錢,六絕也。頭茶之香者,遠勝龍井,筍味類紹興破塘,而清遠過之,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無逾此者,便有出纏③結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雲,巳後登絕頂,晚宿高峰死關。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數日睛霽甚,山僧以為異,下山率相賀。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爭以飯相勸。臨行,諸僧進曰:「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勞過謙,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袁宏道《天目》,選自大眾文藝出版社《荊楚古詩文賞讀》)
注釋:①病:毛病,缺陷。②骨:品質、風骨。③出纏:指超脫塵世。④子分:指緣分。
晚明詩歌、散文領域中,以「公安派」的聲勢最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們是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故稱公安派。其中袁宏道聲譽最隆,是這一派的領袖。作為公安派理論核心的口號是「獨抒性靈」。

6 《白洋潮》(張岱)
貼了幾次都沒有貼上,可能因為是繁體的緣故,網頁如下:
http://220.132.116.148/cc481.html

7《小石譚記》(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辯。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復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⑶ 天目文言文七絕的擬寫名稱

我今天剛學額

一絕:溝壑飛流

二絕: 多姿之石

三絕:庵宇皆精

四絕:如嬰雷聲

五絕:如棉白雲

六絕:山樹大者

七絕:茶香筍清

OVER!!!!,

⑷ 文言文《天目》「縣」怎麼讀

縣,音xuán。
原文:雖幽谷縣(xuán)岩,庵宇皆精,三絕也。
此處縣意為懸掛

⑸ 初至天目雙清庄記(文言文答案

初至天目雙清庄記閱讀答案
袁宏道《初至天目雙清庄記》
原文:
數日陰雨,苦甚,至雙清庄,天稍霽。
庄在山腳,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聲,徹夜到枕上。石簣夢中誤以為雨,愁極,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簣起。石簣嘆曰:「暴雨如此,將安歸乎?有臥遊耳!」僧曰:「天已晴,風日甚美,響者乃溪聲,非雨聲也。」
石簣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數碗,即同行。
譯文:
一連幾天的陰雨,讓人十分苦悶,到了雙清庄的時候,天色微微放晴。雙清庄在山腳下,有很多僧人住於此處,僧房很是干凈整潔。溪水沖擊著石頭發出聲音,整晚都傳到耳邊,石簣睡夢之中以為又下雨了,愁悶至極,於是不能安睡。第二天早上,僧人准備了茶飯,來叫石簣起來。石簣嘆氣道:「下了這么大的雨,怎麼回去呀,只有躺在床上神遊罷了。」僧人說:「天已經晴了,風和日麗十分美麗,那響聲是泉水的聲音,不是雨聲。」石簣開懷大笑,急忙披了衣服起來,喝了幾碗茶,便一起走了。

⑹ 文言文天目概括急~~~~~~~

天目[1]

[明] 袁宏道
天目幽邃奇古[2]不可言[3],由庄至顛[4],可[56]二十餘里[5]。

凡山深辟者多荒涼,峭削者鮮迂曲[6];貌古則鮮妍不足[7],骨大則玲瓏絕少[8],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9]:凡此皆山之病[10]。

天目盈山皆壑(hè)[11],飛流淙淙[12],若萬匹縞[13],一絕也[14]。石色蒼潤[15],石骨奧巧[16],石徑曲折,石壁竦峭[17],二絕也。雖幽谷縣(xuán)岩[18],庵宇皆精,三絕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聲甚小,聽之若嬰兒聲,四絕也。曉起看雲[19],在絕壑下,白凈如綿,奔騰如浪,盡大地作琉璃海[20],諸山尖出雲上若萍[21],五絕也。然雲變態最不常[22],其觀奇甚[23],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狀[24]。山樹大者幾四十圍[25],松形如蓋[26],高不逾數尺,一株直萬余錢[27],六絕也。頭茶之香者[28],遠勝龍井[29],筍味類紹興破塘[30],而清遠過之[31],七絕也。余謂大江之南,修真棲隱之地[32],無逾此者,便有出纏結室之想矣[33]。

宿幻住之次日[34],晨起看雲,巳(sì)後登絕頂[35],晚宿高峰死關[36]。次日,由活埋庵尋舊路而下[37]。數日晴霽(jì)甚[38],山僧以為異[39],下山率相賀[40]。山中僧四百餘人,執禮甚恭[41],爭以飯相勸[42]。臨行[43],諸僧進曰: 「荒山僻小,不足當巨目[44],奈何[45]?」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46],山僧不勞過謙[47],某亦不敢面譽。」因大笑而別。

譯文
天目山幽靜深邃奇古,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從山腳下的雙清庄到山頂,大約有二十餘里路。

一般來說幽深偏僻的山大多比較荒涼;陡峭如削的山很少有盤旋迂迴的山路;蒼朴的山很少有光彩艷麗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玲瓏精緻的感覺;以至於山高水就缺乏;岩石陡峭的山就缺少茂盛的植被。這些都是山的不足之處。

天目山滿山都是深溝,瀑布水流發出淙淙的水聲,如萬匹白色的絲絹,這是天目山的第一個絕妙之處。石頭的顏色青色潤澤,山石的稜角透漏巧妙,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曲曲折折,石壁高聳陡峭,這是天目山的第二個絕妙之處。即使在山谷懸岩處,寺廟都很精緻,這是天目山的第三個絕妙之處。我的耳朵不喜歡聽到打雷的聲音,但天目山打雷的聲音非常小,聽起來就像嬰兒的啼哭聲,這是天目山的第四個絕妙之處。清晨起來看天目山的雲彩,在懸崖下,白凈得像棉花一樣,飄盪變幻如同浪花,整個世界都變成了一片五光十色的天地,彷彿到處都是美麗的琉璃,每座山峰的山頂突出於雲海之上,如同漂浮的浮萍,這是天目山的第五個絕妙之處。然而雲彩的變化最不同尋常,它的樣子非常奇特,如果不是久居山裡的人,根本不能詳知雲彩的形態。天目山高大的樹木,樹身粗的幾乎有四十圍,松樹的形態如同華蓋一樣,樹高不過幾尺,一棵樹價值萬余錢,這是第六個絕妙之處。天目山每年第一次採摘的芳香撲鼻的茶葉,比龍井茶還要香甜。竹筍的味道像紹興破塘所產的竹筍,但更加清嫩香甜,這是天目山的第七個絕妙之處。我認為,長江的南面,是隱居深山,修心悟道的地方,沒有比天目山更好的,於是我就有了脫離塵世的煩惱隱居山林的念頭。

住宿在幻住寺的第二天,早晨起來看雲,巳時後登上了天目山的最高峰,晚上住在高峰死關。第二天從活埋庵沿著原來的路下山。這幾天天氣十分晴朗,山寺的和尚認為天氣反常,下山時互相祝賀。山寺的和尚有四百多人,行禮非常恭敬,相互爭著用飯招待我。等到要走的時候,山裡的和尚說:「天目山偏僻而且小,不足以擔當貴客的觀賞,怎麼辦?」我說:「天目山也有些我的一份子,山僧們不必過於謙虛,我們也不敢當面稱贊。」於是眾人大笑著分別。

熱點內容
金壇黃老師 發布:2024-11-05 02:04:03 瀏覽:655
平安校園手抄報圖片大全 發布:2024-11-05 02:03:50 瀏覽:506
新學期班主任工作計劃 發布:2024-11-05 00:01:04 瀏覽:799
班主任口罩 發布:2024-11-04 22:16:36 瀏覽:970
什麼是熱鍵 發布:2024-11-04 19:55:58 瀏覽:683
細說中國歷史 發布:2024-11-04 19:46:21 瀏覽:201
化學試題初中 發布:2024-11-04 19:45:38 瀏覽:442
2017語文選擇答案 發布:2024-11-04 18:12:30 瀏覽:608
太原優優教育 發布:2024-11-04 18:07:41 瀏覽:347
瑞德英語 發布:2024-11-04 18:05:29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