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老師的文言文
A. 關於寫老師的詩句 古文 現代文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為人師表,無上光榮
(葉聖陶將「上」寫成「尚」)
B. 關於尊師重教的文言文,
關於尊師重教的文言文有:《學記》第十四章
原文: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屍,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譯文:
大凡國家統治者要進行更新學習的過程,最關鍵的在於發自內心的尊敬教師。只有做到了尊敬教師,才能夠尊重知識。只有尊重知識了,才能夠嚴肅的認真學習。所以,統治者在兩種情況下是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來對待臣子的:
一是當下屬在祭禮中擔任祭主的時候,那麼就不能用對待下屬的態度來對待他,要恭恭敬敬的接受祭主的安排;
二是當下屬在自己學習時擔任教師的時候,那麼也是不能用對待下屬的態度來對待他,要恭恭敬敬的接受教師的教誨。
按照大學的禮節,教師在統治者面前給統治者傳授知識講解經典,是不需要施行下屬的禮節的。統治者在聽講學習時,忘記了自己的君主之尊,而恭敬認真學習,那就是尊敬老師了。
(2)有關老師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1、沒有教育,就沒有人才;沒有人才,就啥也沒有。——柏楊
2、把完善的教育留給,就是最佳的遺產。——英國:司各特
3、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譯文:大家都遵從師道的話,學風自然就好了。
4、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荀子·大略》
譯文:國家將要興盛,必然要尊師重教,尊師重教,國家的法度就得到了保存。
5、為學莫重於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譯文:學習最主要的是尊重老師。
6、教育是一種艱巨的事業。優秀的教育家們認為,教育不僅是科學事業,而且是藝術事業。
——前蘇聯:加里寧
7、教育是偉大的事業,人類的命運決定於教育。——前蘇聯:別林斯基
C. 贊美老師的文言文有哪些
1、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釋義: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2、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出自清代詩人羅振玉的《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
釋義:哪怕只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敬重。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釋義: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4、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出自清代詩人鄭燮的《新竹》
釋義:個人能夠超過老師和前輩,是因為老師和前輩的養育和培養。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西漢詩人劉向的《史記·李將軍列傳》
釋義:桃樹和李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便走成了一條小路。
D. 關於「尊重老師」的古詩句有哪些
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____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3、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____鄭燮《新竹》
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____杜甫《春夜喜雨》
5、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____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6、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7、事師之猶事父也。——《呂氏春秋勸學》
8、為學莫重於尊師。——譚嗣同《瀏陽算學館增訂章程》
E. 贊美「老師」的文言文有哪些
1、身教重於言傳。——出自清代學者王夫之
譯:為師者,要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如何做人。
2、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出自唐•陸贄《奉天論奏當今所切務狀》
譯:言語去打動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動去打動人的,其效應一定很快。
3、一日之師,終身為父。——元.關漢卿
哪怕只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敬重。
4、君子隆師而親友。——出自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修身》
譯:君子尊崇老師而親近朋友
5、事師之猶事父也。——出自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呂不韋《呂氏春秋勸學》
譯:對待老師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表明對老師的尊重.
6、國將興,心貴師而重傅。——出自戰國末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大略》
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論語》
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出自〔宋〕李覯《廣潛書》
譯:一個人是否善就看他受的教育如何,他受的教育如何又應看他的老師的水平如何。
9、、片言之賜,皆事師也。——出自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自序》
譯:即使是一句話的賜教,都要把(他)當成老師
10、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出自唐.韓愈《師說》
譯:老師,不只是簡單的教書匠,還要教授學生為人處事的道理與主動學習得可貴品質。
F. 關於「老師」的古文有哪些
1、[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原文選段: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白話釋義: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2、[戰國]荀子《荀子修身》
原文選段:
君子隆師而親友
白話釋義:
君子尊崇老師而親近朋友。
3、[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原文選段: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白話釋義:
您的學子遍布了天下,何必需要親自在房前再種花呢。
4、[唐]柳宗元《師友箴》
原文選段: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
白話釋義:
假如整個社會的人都不當老師,不尊重老師,那麼這個社會就會更加的背離道統。
5、[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原文選段: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白話釋義: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G. 關於尊重老師的古文
《呂氏春秋·尊師》節選:
神農師悉諸,黃帝師大撓……吳王闔閭師伍子胥、文之儀,越王勾踐師范蠡、大夫種。聖賢者,未有不尊師者也。今尊不至於帝,智不至於聖,而欲無尊師,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絕,三代之所以滅。
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聞,不學,其聞不若聾;使其目可以見,不學,其見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學,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學,其知不若狂。故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敗之,是謂善學。
譯文:
神農以悉諸為師,黃帝以大撓為師……吳王闔閭以伍子胥、文之儀為師,越王勾踐以范蠡、大夫文種為師。聖人賢者沒有不尊重老師的。如今,(人們)地位的尊貴沒有達到帝王,才智沒有達到聖人,卻想不尊奉老師,(那)通過什麼能達到(帝王聖人的境界)呢?這就是五帝廢絕、三代滅絕的原因。
況且上天造就人,使人的耳朵可以聽見,(如果)不學習,人耳朵能聽見還不如耳聾(聽不見);使人的眼睛可以看見,(如果)不學習,人眼睛能看見還不如眼瞎(看不見);使人的嘴可以說話,(如果)不學習,人嘴能說話還不如口裡有病說不出話;
使人的心可以認知事物,(如果)不學習,人心能認知還不如狂亂(無知)。因此凡是學習,不是能增加(什麼),而是(使人)通達天性。能夠保全上天賦予人的(天性)而不使它受到傷害,這叫作善於學習。
(7)有關老師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名人尊師
1、毛澤東向教師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同志來到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他特意邀請自己在私塾讀書時的教師毛宇居一起用飯,席間熱情為老師敬酒。毛宇居不勝榮幸,感慨地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卻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2、周恩來不忘師恩
1952年2月,南開大學老校長張伯苓突患腦血栓逝世,周總理參加了治喪委員會並送了花圈,輓聯上寫著:「張伯苓老師千古,學生周恩來敬輓。」
張伯苓病故後,周恩來一直惦記著張家的生活,自然災害時期,周恩來把自己的購物證給張伯苓夫人,還派人給張夫人送去500元,並囑咐交際處對張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關照。
3、朱德給老師讓座
1959年,朱德同志在雲南政治學校禮堂看戲,開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務員引了進來,朱德一眼便認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學習時的教官葉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禮,禮畢又緊緊握住老人的雙手將座位讓給老人,待老人坐定後,他自己才坐下。
H. 關於教師的古文
<<師說>>
作者 韓愈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譯文】
古代求學的人必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的問題)?(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師(學習),那些成為疑難問題的,(就)始終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頭(的人),他懂得道理本來早於我,我(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出生在我後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做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貴賤,無論(年紀)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從師(學習)的風尚不流傳已經很久了,要人沒有疑惑就難了!古代的聖人,他們超出一般人很遠,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現在的一般人,他們(的才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向老師學習為恥。因此,聖人(就)更加聖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這里吧!(人們)愛他的孩子,(就)選擇老師來教他。(但是)對他自己呢,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可恥,(真是)糊塗啊!那些孩子們的老師,(是)教孩子們文字,(幫助他們)學習斷句的(老師),不是我所說的(能)傳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關大道理的)疑難問題的(老師)。不理解(書本上的)字句,不能解決(大道理的)疑難問題,有的(書本上的字句)向老師學習,有的(大道理的疑難)不向老師學習;小的方面(倒要)學習,大的方面(卻反而)放棄(不學),我未能看出那種人(是)明白(事理)的!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他們)不以互相學習為恥。士大夫這一類(人),(一聽到有人)稱「老師」稱「弟子」 等等,就許多人聚(在一塊兒)譏笑人家。問他們(為什麼譏笑),(他們)就說:「那個(人)同那個(人)(指老師和學生)年齡差不多,道德學問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為師),就可羞恥,(以)官職高(的人為師),就近乎諂媚!」唉!(古代那種)跟從老師(學習)的好風尚不能恢復,(從這些話里就)可以明白了。巫醫樂師和各種工匠,君子們認為(是)不值得一提的,現在君子們的見識竟反而比不上(他們),可真奇怪啊!
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師,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個人同行,(裡面)一定有(可以當)我的老師(的人)。」因此,學生不一定(永遠)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樣樣都)比學生賢能,(老師和學生的區別只是)聽到道理有的早有的遲,學問和技藝(各)有(各的)專長,(只是)如此罷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紀十七(歲),喜歡古文,六經的經文和傳文都普遍學習了,(他)不受(當時士大夫那種恥於從師的)時俗的限制,向我學習。我贊許他能夠遵行古人(從師)的正道,(所以)寫(這篇)《師說》送給他。
背景
《師說》是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韓愈任四門博士時,是說明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抨擊當時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錯誤觀念,倡導從師而學的風氣。同時,也是對那些誹謗者的一個公開答覆和嚴正的駁斥。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作自己的老師,不應因地位貴賤或年齡差別,就不肯虛心學習。文末並以孔子言行作證,申明求師重道是自古已然的作法,時人實不應背棄古道
I. 贊美老師的文言文
1、《無題》唐代:李商隱
原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
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2、《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唐代:杜甫
原文: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台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譯文:落葉飄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風流儒雅堪當我的老師。悵望千秋往事灑下同情淚水,身世同樣凄涼可惜生不同時。江山依舊故宅猶在空留文藻,雲雨荒台難道真是荒唐夢思。最可嘆楚王宮殿早盪然無存,駕船人還指點遺跡讓人生疑。
3、《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代:白居易
原文:
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譯文: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
4、《聽穎師彈琴》唐代:韓愈
原文: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譯文: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淚潮呀早已經洶涌盈眶。
5、《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
原文:
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浩浩盪盪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