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文言文
⑴ 文言文翻譯
選自《舊五代史•馮道傳》
翻譯:庄宗軍隊與梁軍隔黃河相對峙。一天,郭宗韜以諸將校會餐人數過多,主管人供應不起
⑵ 翻譯文言文
這兩種翻譯都是正確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但是,第一種翻譯是意譯的,第二種翻譯是字字對譯。
第二種翻譯比較好: 不久,郭崇韜入朝致謝,因為馮道替他解了圍。
希望滿意採納~~謝。
⑶ 郭崇應州文言文答案
應州金城人,止稱崇,避周祖名,避開周祖名.重厚寡言,有方略.厚道寡言.為應州騎軍都校.後來唐清泰年間、父親都代北部族酋長.譯文郭崇.初名崇威,有策略.後唐清泰中
⑷ 伶官智諫庄宗文言文中文翻譯
譯文:
唉!國家興盛與衰亡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於人為的嗎?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說晉王將死的時候,拿三枝箭賜給庄宗,告訴他說:「梁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來的;契丹與我訂立盟約,結為兄弟,他們卻都背叛晉而歸順梁。這三者,是我的遺恨;給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願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廟里。此後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到祖廟去祭告,請下那三枝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
當庄宗用繩子捆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著梁君臣的首級,進入太廟,把箭還給先王,向先王稟告成功的時候,他意氣驕盛,多麼雄壯啊。等到仇敵已經消滅,天下已經平定,一個人在夜間呼喊,作亂的人便四方響應,他匆忙向東出逃,還沒有看到叛軍,士卒就離散了,君臣相對而視,不知回到哪裡去。以至於對天發誓,割下頭發扔在地上,大家的淚水沾濕了衣襟,又是多麼衰頹啊。難道是得天下艱難而失天下容易嗎?還是說推究他成功與失敗的事跡,都是由於人為的呢?《尚書》上說:「自滿招來損害,謙虛得到好處。」憂慮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閑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當庄宗強盛的時候,普天下的豪傑,沒有人能跟他抗爭;等到他衰敗的時候,幾十個伶人圍困他,結果自己喪命,國家滅亡,被天下人譏笑。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有智慧、有勇氣的人常常會因為沉溺某事物不能自拔而陷入困境,難道只是伶人嗎?
⑸ 高中語文文言文翻譯, 「領護聖右廂都指揮使」斷句和翻譯
你是不是找這個材料?
郭崇,應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稱崇。父祖俱代北酋長。崇弱冠以勇力應募為卒。後唐清泰中。為應州騎軍都校。
晉祖割雲應地入為契丹,崇恥事之,奮身南歸,歷鄆、河中、潞三鎮騎軍都校。開運中,戍太原。會漢祖起義,以崇為前鋒。入汴,改護聖左第六軍都校、領郢州刺史,改領富州。
從周祖平河中,以功遷果州防禦使、領護聖右廂都指揮使。周祖鎮鄴,以崇領行營騎軍兼天雄軍都巡檢使。
乾祐三年冬,崇從周祖平國難,與李筠拒慕容彥超於劉子陂,走之,以崇補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遣馮道等迎湘陰公斌於徐州,將立之。會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於澶州,為六軍推戴。樞密使王峻在京師聞變,遣崇率七百騎東拒斌,遇於睢陽。崇陣於牙門外,斌懼,登門樓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軍變,遣崇等來衛乘輿,非有他也。"斌召崇升樓,崇未敢登,即遣道下與語,崇乃登,具言軍情有屬,天命已定,斌執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斌所領衛兵都校張令超以眾歸崇,斌親將賈、王等數怒目視道,將害之。斌曰:"汝輩勿草草,此非關令公事。"崇即送斌就館舍。
廣順初,領定武軍節度,又為京城都巡檢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軍公事。未幾,復升陳州為節鎮,以潁州隸焉,命崇為節度。周祖親郊,加同平章事,出鎮澶州。周祖不豫,促還鎮所。
世宗立,並人侵潞州,命崇與符彥卿出固鎮以御之。世宗親征,又副彥卿為行營都部署。師還,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軍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騎萬乘余掠邊,崇率師攻下束鹿縣,斬數百級,俘獲甚眾。五年,天清節,崇來朝,表求致政,不允,賜襲衣、金帶、器幣、鞍勒馬,遣之。世宗平關南,至靜安軍,崇來朝。恭帝嗣位,加檢校太師。
宋初,加兼中書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時復泣下。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因言:"常山近邊,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篤於恩義,蓋有所激發爾。"遣人覘之,還言崇方對賓屬坐池潭小亭飲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聯言。"未幾來朝。時命李重進為平盧軍節度,重進叛,改命崇為節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聞之震悼,贈太師。
子守璘至洛苑副使,妻即明德皇後之姊也。子允恭,以父任授殿直,至崇儀副使、知常州卒。次女為仁宗皇後。天聖三年,詔贈崇尚書令兼中書令,守璘太尉、寧國軍節度,允恭太傅、安德軍節度。六年,又詔追封崇英國公,加贈守璘康清軍節度兼中書令,允恭忠武軍節度兼侍中。允恭子中庸,左侍禁、閣門祗候、副使;中和,娶潁川郡王德彝女,為西染院副使。
網路中有的,你得學會自己找資料。
古詩文網上有翻譯,只是你自己得去找那一段。
高中生學習古文,記得要字字落實。
希望這個對你有些幫助。
⑹ 晉書 郭崇韜有關題
郭崇韜
郭崇韜,代州雁門人也。為人明敏,以材幹見稱,庄宗為晉王,崇韜為中門使,甚見親信。
晉兵圍張文禮於鎮州,久不下,而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崇韜曰:「契丹之來,非救文禮,為王都以利誘之耳,且晉新破梁軍,宜乘已振之勢,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敗契丹。庄宗即位,拜崇韜兵部尚書、樞密使。
崇韜素廉,自從入洛,始受四方賂遺,故人子弟或以為言,崇韜曰:「吾位兼將相,祿賜巨萬,豈少此邪?今藩鎮諸侯,多梁舊將,皆主上斬祛射鉤之人也。今一切拒之,豈無反側?且藏於私家,何異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獻其所藏,以佐賞給。
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庄宗患宮中署濕不可居,思得高樓避暑。乃遣宮苑使王允平營之。崇韜對曰:「陛下昔以天下為心,今以一身為意,艱難逸豫,為慮不同,其勢自然也。願陛下無忘創業之難。」庄宗默然。終遣允平起樓,崇韜果切諫。宦官曰:「崇韜之第,無異皇居,安知陛下之熱!」由是讒間愈入。
明年征蜀,議擇大將。乃以繼岌為西南面行營都統,崇韜為招討使,軍政皆決崇韜。崇韜素嫉宦官。繼岌監軍李從襲等見崇韜專任軍事,心已不平,思有以圖之。庄宗聞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勞軍,崇韜不郊迎。延嗣大怒,因與從襲等共構之。延嗣還,因言蜀之寶貨皆入崇韜,且誣其有異志,將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馬彥圭至蜀,視崇韜去就。顏圭以告劉皇後,劉皇後教顏圭矯詔魏王殺之。
當崇韜用事,自宰相豆盧革、韋悅等皆傾附之,崇韜父諱弘,革等即因他事,奏改弘文館為崇文館。以其姓郭,因以為子儀之後,崇韜遂以為然,其伐蜀也,過子儀墓,下馬號慟而去,聞者頗以為笑。然崇韜盡忠國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風諭南詔諸蠻,欲因以綏來之,可謂有志矣!
——《晉書·郭崇韜傳》
註:斬祛射鉤:祛。 袂;鉤,衣帶之鉤。意謂舊怨。
11.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定州王都引契丹入寇 寇:敵人
B.藏於私家,何異公帑。 帑:國庫里的錢財
C.由是讒間愈人 間:離間的話。
D.因與從襲等共構之 構:圖謀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契丹之來,非救文禮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B.①為王都以利誘之耳 ②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C.①晉兵圍張文禮於鎮州 ②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D.①因言蜀之寶貨皆入崇韜 ②然後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契丹來犯,郭崇韜認為應該乘士氣高漲之機,主動迎戰,庄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果然打敗了契丹。
B.郭崇韜進入洛陽後,開始接受別人的賄賂,在故人子弟的勸諫下,他把收受的錢財都獻出去了。
C.庄宗建造高樓避暑,郭崇韜認為不能只圖一個人享樂,力諫不可,宦官乘機在庄宗面前說他的壞話。
D.向延嗣誣陷郭崇韜把蜀地的寶貨據為己有,並有謀反的意圖。庄宗對此大怒,馬彥圭假傳聖旨讓魏王處死了他。
14.聯系全文看,下面對文言文最後一段的議論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郭崇韜當權時,把弘文館改為崇文館,以避父諱的做法值得非議。
B.郭崇韜自認為是郭子儀的後代,路為其墓地時,下馬痛哭,作者對此不以為然。
C.郭崇韜盡忠國家,征蜀時,軍政大事都由他決斷。能破蜀,他功不可沒。
D.破蜀後,郭崇韜派遣使者招撫南詔諸蠻。作者認為這種舉動體現了他的大志。
第 II 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⑴艱難逸豫,為慮不同,其勢自然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因與從襲等共構之。(2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欲因以綏來之,可謂有志矣!(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
郭崇韜是代州雁門的人。為人聰慧敏捷,因才幹而在當時有名。庄宗還是晉王的時候,郭崇韜在他手下擔任中門使,很得庄宗的親近和信任。
庄宗派兵把張文禮圍困在鎮州,久攻不下。這時,定州的王都色結契丹來犯。郭崇韜說「契丹來犯,不是援救張文禮的,而是王都用利引誘的原因,再說,我們剛剛打敗了梁軍,應應該乘著高漲的士氣,不能自己後退膽怯。」庄宗認為很對,果然打敗了契丹的軍隊。庄宗當了皇帝,就讓郭崇韜擔任兵部尚書、樞密使。
郭崇韜一向廉潔,自從到了洛陽後,就開始接受各方官員的賄賂和贈送,老朋友和手下的人為此都勸戒他,他說:「我位及大將和宰相,俸祿和皇上的賜贈非常多,哪裡缺少他們那一點東西,現在的藩鎮諸侯,多是。梁朝的舊將,都是與皇上有舊怨的人。現在的一概拒絕他們,難道他們沒有反叛的可能嗎?再說,這些錢財藏在我私人的家中,同藏在國庫里有什麼區別呢?」第二年,皇上在南方有軍事活動,郭崇韜把他所接受的錢財都獻出來,作為皇上獎賞的錢財。
同光三年的夏天,庄宗因為宮中炎熱、潮濕、不能居住而苦惱,想建造高樓來避暑於是派遣王允平辦理此事。郭崇韜進諫說:「陛下過去心中考慮的是天下社稷,現在想的是個人的享受,艱難、安逸的環境不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這是很自然的事但還是希望陛下不要忘了創業的艱難。」庄宗不言語。最終還是讓王允平建樓,郭崇韜果然又極力阻諫。宦官說:「郭崇韜的住宅跟皇上的差不多,哪裡知道陛下的熱呢!」於是,各種讒言紛紛傳到皇上的耳朵中。
第二年討伐蜀地,商議選擇大將軍。於是讓繼岌擔任西南面行營都統,郭崇韜為招討使,軍政都由他來決斷。郭崇韜向來都很厭煩宦官,繼岌的監軍李從襲等人看見郭崇韜一個人獨攬軍權,心裡很是不滿,想用什麼辦法算計他。庄宗聽說攻佔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勞大軍。郭崇韜沒有到郊外去迎接他,向延嗣非常憤怒,於是,就與李從襲等人共同謀劃陷害郭崇韜。向延嗣回到朝廷後,乘機說蜀地的寶物都被郭崇韜據為己有了,並且誣陷郭崇韜有謀反的意圖,將會對魏王不利。庄宗非常憤怒,派宦官馬彥圭前往蜀地,監視郭崇韜的動向。馬彥圭把這件事報告了給了劉皇後,劉皇後讓馬彥圭假詔給魏王,讓他殺了郭崇韜。
郭崇韜掌事的時候,從宰相豆盧革、韋悅等人以下都極力巴結他。郭崇韜的父親的名字中有一個「弘」字,豆盧革等人以其他的借口奏請皇上把弘文館改為崇文館。因為他姓郭,於是就說他是唐朝郭子儀的後代,郭崇韜也認為是真的。他討伐蜀地,路過郭子儀的墓地時,下馬大哭後才離開,人們聽說後,以此嘲笑郭崇韜。但是郭崇韜為國家竭盡忠誠,有遠大的謀略。他佔領蜀地以後,於是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南詔的少數民族,想藉此安撫他們,使他們歸順,可以說是有遠大的志向了。
⑺ 郭崇,應州金城人文言文閱讀
郭崇,應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稱崇.父祖俱代專北酋長.崇弱冠以勇力應屬募為卒.後唐清泰中.為應州騎軍都校.
譯文
郭崇,應州金城人.厚道寡言,有策略.原名郭崇威,避開周祖名,只稱崇.祖父、父親都代北部族酋長.提高成年以勇力應募當兵.後來唐清泰年間.為應州騎兵都校.
⑻ 求文言文翻譯為白話文
1. 崔貞慎等因為是親密的故交就去送他,實在是可以責備的,如果認為他們是謀反,我怎麼能欺騙上天的神明? 2. 陛下當生殺之柄,欲加之罪,取決聖衷可矣 。陛下手握生殺大權,想要給他們加個罪名,取決於您的內心就可以了。 3. 如果讓我去審案,我不能不遵守皇帝的法令。 4. 惠妃覺得他很有德行,就暗自把他作為自己的內在助手,因此被提升為黃門侍郎一職。 5. 李林甫(卻能夠)很好地揣測皇帝的想法,整天想著怎麼來誣蔑張九齡。 6. 楚國使者回來後,把自己知道的情況報告給了項王。 7. 艱難,安逸的環境不同,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也不同,這是很自然的事。 8. 於是,就與李從襲等人共同謀劃陷害郭崇韜。 想藉此安撫他們,使他們歸順,可以說是有遠大的志向了。 最後一句好像不是一句話 。
⑼ 翻譯文言文:
張礪,磁州人,開始在後唐為官,職務為掌書記,升任翰林學士,遇上石敬塘起兵,後唐君主便任命張礪為招討判官,跟隨趙德鈞去河東援助張敬達,張敬達兵敗之後,張礪便歸順了契丹。
後來,遼太宗見張礪為人剛直,富於文才,便提拔他為翰林學士。張礪遇事一定要把自己的觀點完全表達出來,無所顧忌,太宗更加器重他。沒過多久張礪打算逃回後唐,被太宗的騎兵追回。太宗責問張礪說:"你為何要逃跑呢?"張礪回答說:"我不習慣北方的習俗、飲食和居處,常常悶悶不樂,因此想逃跑。"太宗回頭對通事高彥英說:"我曾經告誡你要好好對待這個人,怎麼會到讓他無法生活而逃跑的地步呢?張礪走了,還能再得到他嗎?"因此,太宗杖罰高彥英而向張礪道歉。
會同初年,張礪被提升為翰林承旨,兼任吏部尚書,跟隨遼太宗討伐後晉。進到汴地,降臨蕭翰、耶律郎五、麻答等人大肆屠殺、搶劫。張礪上奏說:"如今遼國剛剛佔領中原地區,應該讓中原的人來治理此地,不能專門使用遼人和你身旁的親信。倘若政令出現差錯,那麼人心就會不服,即使是得到中原之地也將會失去。"太宗沒有聽從他的話。
不久,太宗的車駕返回北方,到達欒城時,太宗去世了。當時張礪在恆州,蕭翰與麻答率兵包圍了張礪的住所。張礪正卧病在床,便出來會見蕭翰等人。蕭翰指責他說:"你為何要在太宗面前說遼人不能做中原之地的節度使?我憑著國舅這種親緣關系,加上征戰之功,太宗才留下我駐守汴地,任命我為宣武軍節度使,而只有你認為我不行。你還誹謗我與解里喜歡掠奪他人的財物及子女。今天一定要殺掉你!"急令將張礪鎖拷起來。張礪高聲說:"用人之事是國家的大政方針,關繫到國家的安危存亡,我確實說過那些話。你想殺就殺,還用得著鎖拷嗎?"麻答認為張礪是大臣,不能隨便殺戮,便出面制止了蕭翰。這天晚上,張礪憤激而死。
⑽ 文言文翻譯 (越快越好)
狄青當樞密使的時候,有自稱是梁國公狄仁傑的後人的人,手持狄仁傑的畫像和全身像十多張,拜見狄青想獻給他,說是狄青的遠祖。狄青感謝的說道:「以皇上現在的遭遇,我怎麼敢自比梁公?」於是把那人的東西全部還給了他並且厚待於他。相比之下郭崇韜哭郭子儀之墓的事情,狄青所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