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數文言文
① 古文中哪些是實數哪些是虛數
一、二是實數,三、六、九是虛數 答案補充 四 五 七 八 十 十一這些一般都是實數的,要結合句子解釋
文言文中數字的用法與現代漢語相比,有許多不同之處。
一、零數表示法
例1 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
例2 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出師表》)
整數與零數之間加上「有」(讀yòu,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又」字)字,連接整數與零數。
二、分數表示法
與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有用「幾分之幾」表示分數。如:「天下三分之一。」(《漢書·地理志》)但並不局限於此種形式,也有與現代漢語中表示分數不同的。
例3 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此處「十九」即「十分之九」,省去「分」與「之」,翻譯時應補上。
例4 蓋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禪山記》)「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
三、虛數表示法
虛數是指不實在的數字,一般用來突出數量的「少」或「多」,與實際數目關系不大,有的甚至全無關系。
例5 用數詞「一」表示「少」:若九牛亡一毛。(《報任少卿書》)「一」,極言其少。
例6 用「三、九、十二、百、千、萬」及其倍數作虛數,一般表示「多」。
①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
②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
③策勛十二卷,賞賜百千強。(《木蘭詩》)
但並非上述數詞都表虛數,要根據上下文內容辨其虛、實。如「船頭坐三人」。(《核舟記》)此處「三」即為實數。
四、概數表示法
概數表示與實際數目接近的數目。文言文中表示約數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例7 用「十」「百」「千」「萬」等整數表示約數。
①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石鍾山記》)
②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
「百人」不是具體數;《詩經》實際上有三百零五篇,這里說「三百」篇,是取其概數。
例8 用兩個鄰近的數字表示。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禪山記》)
例9 在基數詞前加「且、將、約、幾、蓋、可、無慮」等表示。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例10 在基數詞後加「所」「許」「余」等表示。
①一車炭,千餘斤。(《賣炭翁》)
②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十人所。(《西門豹治鄴》)
五、序數表示法
例11 在基數前加「第」。這種情況較少見。
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活板》)
例12不用「第」而直接用數字表示。這種情況較常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③ 為什麼三是眾數,三六九在古文里都是虛數嗎,那一二
三和三的倍數,在古文里一般是虛指多數。如: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許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
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一塊行軍打仗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個女人)
④ 在古文中含「三」的成語或詩句,三表虛數
三長兩短
三朝元老
三番兩次
三番五次
三墳五典
三顧茅廬
三教九流
三令五申
三生有幸
三十而立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三思而後行
三位一體
三頭六臂
三五成群
三心二意
三言兩語
⑤ 三在文言文中什麼時候是實數,什麼時候是虛數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里的「三」是實數;「事不過三」、「三人行必有我師」裡面的「三」是一個虛數。
⑥ 你還能舉出古文中哪些數字表示虛數的列子
三、百、千、萬、億
六和九表示虛數的我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