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力學科技論文

力學科技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24 18:16:40

Ⅰ 茅以升的簡介

以下內容與您共賞!

祝您好運!

茅以升(1896-1989)橋梁學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

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會員。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1959年參與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工作。

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作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中國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茅以升想:中國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橋了,但都是外國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橋是美國人修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現俄羅斯)人修的,雲南河口人字橋是法國人修的,沈陽渾河大橋是日本人修的……錢塘江大橋,我們中國人要自己修,證明我們中國人有能力修好這座現代化大橋,外國人能乾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幹,我們不

Ⅱ 量子力學與科技進步 論文

難度大,你給的分太少。

Ⅲ 求一篇科學技術史論文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有大約46億年的歷史,被稱為「宇宙的花朵」的生命則出現在地球誕生後的21億年後,而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是在300萬年前才出現的,至於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文明史,更是只有區區五千年。人類在以億年計算的宇宙、地球面前實在顯得太渺小了,但也正是我們這群在浩瀚宇宙中顯得如此微不足道的人類從五千年前便開始探索和征服自然的神奇旅途了。而「自然如不能被目證那就不能被征服」這首詩不僅是作者用來展示人類在這一神奇之旅中的思想歷程,更是作者對科學從萌生到發展成熟的漫長歷程的總結與概括,W. C. 丹皮爾用簡潔且又意味深長的文字講述了科學史在科學本身的內在意義和科學與哲學及宗教之間的關系。
在詩句的開頭,作者寫道「最初,人們嘗試用魔咒來使大地豐產,來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殘,來使幼小者降生時平平安安。接著,他們又祈求反復無常的天神,不要降下大火與洪水的災難;他們的煙火繚繞的祭品,在鮮血染紅的祭壇上焚燃。」 在我看來這幾句詩就是在描述五千多年前,在文明古國中,人們相信神話、祭拜神明的情景。然而古文明中的神話與猜想--這一看似迷信的思想,恰恰是早期科學思想知識的萌芽。那時的科學不成體系,更沒有理論指導,主要便是以神話和猜想的形式出現。
接著詩句帶領著我們來到一個絕對值得後人敬仰的時代——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500年,古希臘科學時期。在這一時期,古希臘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與此同時,在東方也出現了孔子、老子等諸子百家與之交相輝映。現代東西方文明的古老源頭幾乎也在那一時期同時達到高峰。從文明古國的傳說和猜想中走過來的自然科學也開始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和繁榮,這也就是,皮爾丹詩中所提到的——後來又有大膽的哲人和聖賢,制定了一套固定不變的方案,想用思維或神聖的書卷來證明大自然應該如此這般——古希臘的科學。古希臘人注重思想理論體系的建立,古希臘也是科學思想的搖籃。
科學史上古希臘科學有兩大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從泰勒斯到亞里斯多德的古典希臘時期;第二個時期是從歐幾里德到蓋倫的希臘化時期,也稱亞歷山大時期。兩個時期中,古希臘哲學的研究方向也從「在自然界中尋求萬物本原」轉向了「從物質世界以外尋求世界的存在」。古希臘人在科學史上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一頁,他們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並不在於給後人留下了偉大的工程或宏偉的建築之類的物質文明,他們最偉大的貢獻在於人類精神方面,是他們給後人提供了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以及後來作為近代科學思想源泉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思想。詩中的「大膽的哲人和聖賢」指的就是這些古希臘大思想家和科學巨匠們:泰勒斯——古希臘「七賢人」之一,米力度學派的奠基人,偉大的政治家、工程家、數學家、天文學家。他第一次用非神話的形式提出了萬物的本原或原始要素是什麼的哲學問題,並用有形的、具體的東西——「水」作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德謨克里特——原子論的創立者;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創立者,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數學方面有卓越成就其中包括 「勾股定理」,無理數,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等等理論;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他認為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亞里士多德 ——網路全書式的學者,希臘自然哲學的集大成者。在自然科學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在生物科學上他提出了對生物的研究要建立在廣泛觀察的基礎上的觀點,他還開創了邏輯學;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科學演繹法的豐碑的著作者,為後人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演繹系統和公理化方法;阿基米德——「力學之父」在數學、力學和天文學方面有重要貢獻。被詩作者英國科學史家皮爾丹贊譽為「古代世界第一位也是最偉大的近代型物理學家」;希波克拉底——「醫學之父」,提出了「液體說」醫學理論,強調「自然療法」,並因制訂了醫生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而名垂千古;托勒密——「地心說」錯誤但不失偉大;蓋倫——古希臘以來醫學的集大成者。對人體結構與功能進行了探索,在醫學中貫穿了樸素的唯物論思想……這些人難道不值得我們肅然起敬嗎?就是因為有這些大師的存在才會有「希臘奇跡」的產生。從這些科學巨匠們的故事中,我更多地感受到的是這些古希臘科學家和哲人們對真理探索的狂熱與執著,那是種震撼心靈的體驗。
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的詩句「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臉。注視著好景不常的哲人和聖賢,她耐心地等了一會兒——他們的方案就煙消雲散。」帶領我們進入了歐洲科技史中的「漫漫長夜」——中世紀的歐洲科學。歐洲的科學文明從古希臘的輝煌高峰跌入了一個長達千年的低谷,直到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後,那一批「地位比較卑賤的熱心人」出現,歐洲的科學技術史進入了「牛頓時代」。詩句「接著就來了一批熱心人,地位比較卑賤,他們並沒有什麼完整的方案,滿足於扮演跑龍套的角色,只是觀察、幻想和檢驗。」描述的便是這一高潮時期科學家們通過實驗來研究自然的情形。
科學革命後,自然科學從宗教神學的禁錮中解放出來,首先發展並成熟起來、形成獨立體系的是經典力學。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是那個時代一批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牛頓就曾說過:「如果我比別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膀上。」伽利略、開普勒、惠更斯、笛卡爾、胡克、哈雷等就是牛頓口中的巨人們,是經典力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伽利略——近代力學之父。義大利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先驅者。在力學、天文學、哲學方面皆有重大貢獻。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其在力學上的成就:「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
開普勒——德國著名的天體物理學家, 提出了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他是繼哥白尼之後第一個站出來捍衛太陽中心說、並在天文學方面有突破性成就的人物,被後世的科學史家稱為「天上的立法者」。
惠更斯——荷蘭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他是介於伽利略與牛頓之間一位重要的物理學先驅,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對力學的發展和光學的研究都有傑出的貢獻,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是近代自然科學的一位重要開拓者。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動量守恆原理,並改進了計時器。
笛卡爾——偉大的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西方近代資產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這樣一句話:「笛卡爾,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胡克——在力學、光學、天文學等諸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所設計和發明的科學儀器在當時是無與倫比的,被譽為是英國皇家學會的「雙眼和雙手」。
哈雷——英國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發現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這三顆星的自行,以及月球長期加速現象。
17世紀後期,經典力學體系創立,是近代科學的第一個高潮。此後,自然科學進入了一個相對的「淡季」,進入了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直到19世紀,自然科學開始全面繁榮。「從此,在混沌一團中,字謎畫的碎片就漸次展現;人們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氣,服從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就是作者對19世紀,這個被稱為「科學的世紀」的概括。就是在這一時期,近代化學開始向現代化學過渡;「電磁老死不相往來」的陳舊觀念被打破,電磁學大發展拉開帷幕;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理論之一——達爾文進化論誕生;流行了近一個世紀的「熱質說」被推翻,人們認識了熱的本質——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發現了熱力學三定律,確立了能量守恆和轉化的思想。其實人們之所以稱19世紀為「科學的世紀」不僅是因為自然科學各學科在19世紀全面發展,還因為科學技術對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兩次技術革命成就了科學技術在社會角色上的崛起,生產和科技知識研究的巨大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推動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
19世紀後的「愛因斯坦時代」作者是用「變化不已的圖案在遠方閃光;但它的景象不斷變幻,卻沒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細,更沒有揭示出字謎畫的意義。」幾句詩來描述的。作者通過詩句告訴世人,科學的根本概念其實都是我們的心靈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於給表面上一團混亂的現象帶領秩序和簡單性。因此,通過科學走向實在,就只能得到實在的幾個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簡單化了的線條繪成的圖畫,而不能得到實在自身。
「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沒有供出她內心的秘密;她不可思議地保護著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謎。」作者想表達的也許就是對自然科學神秘的贊嘆;對人類探索發現的美好寄予;科學永無止境,永遠都有可能你在這一刻證明的發現,在下一刻就失去意義了。對於自然科學的探索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科學的故事》 林成滔 中國檔案出版社
《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 丹皮爾 商務印書館

Ⅳ 有沒有關於空氣動力學方面的論文

不是,是中文核心期刊

收錄《空氣動力學學報》的國內外重要資料庫系統
國外:
1. 荷蘭《文摘與引文資料庫》(Scopus)
2. 美國國際宇航文摘(IAA)
3. 俄羅斯文摘雜志(AJ)
4.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
國內:
1.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所的《中國科學論文統計與分析》系統
2.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國學術期刊資料庫(CSPD)(原數字化期刊群)
3. 清華大學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
4. 北京大學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系統
5.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系統
6. 中國科協的《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英文版)

《空氣動力學學報》 是中國空氣動力學會主辦、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主管的國家一級刊物,是一種基礎性和高科技學術期刊,是全國科技期刊三個重要檢索系統收錄和評選出的重要核心期刊,是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局、國家科委、中國科協評出的獲獎優秀期刊,在全國科技期刊界特別是航空航天領域有較高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內容涉及空氣動力學各領域及其相關科學。它刊載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理論、技術、實驗、應用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最新進展,研究綜述,也發表流體力學、風工程等方面的好論文。本刊還不定期地組織空氣動力學領域前沿課題如分離流、渦控制、非定常效應等方面的專集,並積極開展學術討論。

Ⅳ 給我找點關於數學,科學論文的題材,最好有相關的材料

人類對時空認識的探討
摘要:人類對時空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復雜和曲折的過程,在遠古時代人們認為天方地圓,後來有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又有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建立了在混沌分形理論基礎上的時空觀,近年又出現了在「光速改變」(VSL)理論基礎上的新時空觀,而建立在「超弦理論」基礎上的多維時空更讓人感到人類對時空的認識是一個永無止境又難以定論的話題。
關鍵詞:天方地圓 絕對時空 相對時空 混沌分形 光速改變 超弦理論 多維時空

物理學和現代高科技經過百年的飛速發展,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是物理學仍然面臨許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愛因斯坦終生沒有解決的統一理論至今沒有解決,另外弦理論還需要完善,宇宙大爆炸學說對普朗克時間[宇宙誕生的0.(42個零)1秒前]和黑洞的無奈,還有一些重大物理實驗和所觀察的現象無法用現有理論進行解讀。伴隨著新世紀到來物理學所面對的也和百年前一樣是層層迷霧,超越愛因斯坦理論的物理學理論有可能出現。人類對時空的認識是一部不斷發現、糾正、完善和挑戰前人理論成果的科學。下面筆者從天方地圓的平直時空觀到愛因斯坦相對論時空觀,以及建立在超弦理論基礎上的多維時空理論進行簡介和探討如下。
一、古老「天圓地方」的平直時空觀
人類至產生以來,就可望對自己生存的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對時空觀念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中國上古神話中就有盤古開天,清則上升為天。濁則下沉為地之說,他們認為天方地圓。因大神共工撞倒不周山撐天柱,所以天傾西北,地傾東南,則有日月星晨從東方升起,西方降落。人類從產生時起就不斷地研究時間和空間的問題。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要了解宇宙,了解天氣的變化,想知道風雨雪雷電是怎樣產生的,一年四季如何變化,何時播種,何時收獲。天與地本來是個巨大的空間,激發了我們的無限的想像和興趣,可在封建社會,人們一直認為他們生活的在絕對平面上,地球是平的。有人稱之這一時期宇宙定律為畢達哥拉斯定理(國人稱之為勾股定理),既a2+b2 = c2,「畢達哥斯拉定理不僅在數學上的美是合理的,同時通過近代對它的研究還產生了著名的費馬定理。費馬定理在上個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才被證明。 a2+b2 = c2不僅具有幾何的美,更反映了人類對時間和空間的美的認識。它是一種平面思維的時空觀。是人類認識自然的第一個重大的完美的定理。」(轉至朱偉勇 朱海松《熱抽象》P7)
近代由於航海發達等因素,人們看到遠處出現的船不是簡單的由小到大,而是好像從遠處海平面以下鑽出來一樣,於是人們開始對海平面是否真的平,地球是否真是無限大的平面開始的懷疑,由於對地球形狀的各種猜測,其中畢達哥達斯從球形是最完美的幾何體的觀點出發,認為大地是球形的,太陽、月亮和行星作勻速圓周運動思想。他認為地球沿著一個球面圍繞著空間一個固定的「中央火」轉動,另一側有一個「對地星」與之平衡。這個「中央火」是人類永遠看不見的。他認為天上發光體必然有十個,這十個天體到中央火之間的距離同音節之間有同樣的比例關系,以保持星球的和諧,從而奏出天體的音樂。這使人想起了目前的超弦理論。(參考朱偉勇 朱海松《熱抽象》P5)。

二、以「經典力學」為理論基礎的絕對時空觀
希臘人用幾何方法來解釋行星的運動,公元2世紀時出現的托勒密地心體系就是這些學說的代表。這個體系統治了十四個世紀之久,直到16世紀哥白尼日心體系的出現,到了17世紀以慣性系為基礎的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出現。於是有了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的建立,也有了以經典力學為基礎的絕對時空觀念。牛頓認為絕對真實的數學時間,就其本質而言,是永遠均勻地流逝,與任何外界無關。絕對空間就其本質而言是與任何外界無關的,它從不運動,並且永遠不變。認為空間是立體的,OX、OY、OZ構成三維立體的空間,而且他把空間和時間分割開來,空間對時間沒有明確定義,而是一個自然流動的均勻變化軸。經典時空認為同時的絕對性,時間間隔的絕對性,空間距離的絕對性,質量的不變性。所以時間、長度和質量這三個基本物理量在經典力學中都與參考系(觀察者)的運動無關。

3.以「光速不變」為理論基礎上的相對論時空觀
1905年,愛因斯坦連續發表了5篇文章中,狹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時空觀念。根據這一理論,「時間或空間因時因地而異,會發生膨脹或收繳」。後來這個理論發展成為一種用來解釋宇宙現象的引力理論,既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兩條基本假設是:一是相對性原理。在不同的慣性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二是光速不變原理,不管是有哪個慣性參考系中,測得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
關於「同時的相對性原理」的說明要從「愛因斯坦的奶牛夢」說起,愛因斯坦在青少年時做了一個很特別的夢,其夢境如下,在一個風景如畫的牧場上有許多奶牛在帶電的柵欄附近懶散的吃著草。當農夫給柵欄通上電時,農夫看到三頭牛依次跳起來,而站在對面的愛因斯坦卻看到三頭牛一起跳起來。(參考《比光速還快》/P11¬¬¬¬---P8/喬奧.馬古悠(Joăo Magueijo)著)那麼在以上現象中,農夫和愛因斯坦誰錯了?答案是誰都沒錯,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如圖1所示,當在A位置的農夫合上電源開關起,電流以光速向奶牛的方向運動,當B牛受到電擊跳起的景象回到農夫眼前所用總的時間為: 其中C為光速,同理農夫看到C位置的牛跳起距開關合上的時間為: ;農夫看到D位置的牛跳起距開關合上的時間為 。由於三頭牛距農夫的距離不同,所以對農夫來說三頭並不是同時跳起的。對於在農夫對面的觀察者E來說,由於光和電傳播的速度相同,因此,他看到的是三頭牛同時跳起,對於同一類事件,由於觀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其發生的時間是不同的,這就是相對性原理。愛因斯坦認為宇宙中不會有絕對靜止的場所,從而否定了牛頓的絕對坐標,他認為任何慣性系(靜止或勻速運動的系統)都與靜止場所(坐標)沒有區別。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基礎之一「相對性原理」。而狹義相對論的另一個基礎就是「光速不變原理」,既使觀測者或光源在移動,光對於觀測者總是以每秒30萬千米的速度行進。
相對論一個核心問題就是認為時間並不是絕對的,高速運動(接近光速)的物體,時間流速變慢,用公式 表示。其基本原理如圖2所示,若飛船以接近光速向前飛行,在飛船中有一束光由A射向B,根據相對性原理,在飛行過程中,飛船上的人觀測到的光運動的時間為: ,既相對於飛船上的觀測者光走的是直線;而在飛船外看到飛船運動的觀測者來說,這條光線是由A射向D,光線運動所用的時間是: ;顯然由於SAD≻SAB=SCD,則有t2≻t1,也就是說對於飛船外的觀測者來說,相對於飛船內的觀測者,光線運動的時間變長了。
相對論的另一個核心問題是認為高速運動物體(接近光速),空間(長度)將發生收縮。用公式 表示。其基本原理如圖3所示,在A處的觀測者首先看到飛船的船頭C,而此時的船尾在E處,當觀測者的目光看到船尾時,船尾已經運動到了D點,而此時船頭運動到了C點,這樣對觀測者來說,他看到的飛船長度只是SCD長度,而不是飛船的原來SCE的長度,飛船在運動方向上被壓縮了。
狹義相對論的一個令驚奇的預言就是宇宙間任何物體運動都有一個速度上限,這個上限就是光速。也就是說無論用多麼先進和技術對物體怎樣加速,物體的速度都不可能超過光速,物體被加速時,其質量增大,所以物體越接近光速,加速就越困難,根據公式 可知,要想使物體達到光速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點我們僅通過光子在運動時有質量,在靜止時沒有質量就可見一斑。質量和能量是一會事,用公式 ,既用很小的質量轉化為非常大的能量,這也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關鍵點。
綜上所述愛因斯坦關於同時的相對性、運動的時鍾變慢、運動的空間收縮和運動的質量變大這四個觀點已經徹底顛覆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念。而愛因斯坦在把狹義相對論加以發展,將引力也納入考慮之中建立起來的廣義相對論引入的四個原理讓我們對時空有了新的認識。其廣義相對性原理如下:一是等效原理既在加速運動的場所觀測出現的慣性力在本質上與引力沒有區別,如在下落的箱子中,引力被慣性力完全抵消,引力滑失,這就是等效原理。二是引力使光線彎曲,因為光在運動時有質量,所以也受到萬有引力作用,因此光線在地球或太陽附近發生了彎曲,這可以通過日全食時對隱藏在太陽後面星體的觀測得到證明。黑洞也是光線彎曲或受到引力作用的一個證明。三是引力使空間發生彎曲,質量大的天體使光線彎曲,光在空間彎曲的部分也是直線行進,其結果就是在大質量的天體附近空間發生了彎曲,或者說整個宇宙是一個捲曲的空間。四是引力使時間流動變慢,引力越強,時間流動的越慢,在引力特別強的黑洞附近的天體,離它越近,時間流動越慢。如果行進到黑洞視界,時間甚到會停止。與狹義相對論不同的是,在引力強的地點,時間流動不是相對變慢,而是必然變慢,這一點在全球定位系統的運行中,已經得到了證明,且科學家們如果不去修正由於引力變化引起的時鍾效益,衛星系統定位就不會在准確了。

四、以「混沌分形」為理論基礎上的新時空觀
自然界中大部分不是有序的,平衡的,而是處於無序的、非平衡的和隨機的狀態之中,它存在著無數的無序狀態。在非線性世界裡隨機性和復雜性是其主要特徵。但在表現之下還存在著某種自然規律。混沌分形理論以新的手段來處理這些難題,透過撲朔迷離的無序混亂現象和不規則形態,提示隱匿在復雜系統內部的規律,以及局部和整體之間的聯系。
大物理學家約翰•惠勒(黑洞的命名者)說過,將來一個人如果不能熟悉混沌與分形,他就不能被認為是科學上的文化人。分形理論是美國科學家曼德勃羅(B•B•Mandel brot)1975年第一次提出「分形Fractal」 作為一個集合提出來的。分形理論的建立和迅速發展,涉及到幾乎整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形從字面上來說,分形是極其零碎而復雜的,但又有自相似和自仿性,它們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如變幻莫測的雲彩、雄渾壯闊的地貌、彎轉曲折的海岸線、生物神經網路、不斷分叉的樹枝、江河及支流的走向網路等等。面對這些事物與現象,傳統科學顯得束手無策,而分形理論卻大顯身手,成為研究這些復雜事物的有力武器。所謂分形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一棵樹,如折其一主幹、分枝、小杈,你會發現它們會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小樹杈很像大樹的模型,大樹又像小樹的放大;又如江河的三角洲的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從地圖上、飛機上、地面上看到從大到江河、小到小溪及細流,其分支形態與三角地帶的幾何形狀成有很多相似之處;又如人體從大到動脈、靜脈、小到毛細血管、其走向和分支形態都有同樣的相似之處,這就是大自然讓我們見到的分形理論。我國的一句名言「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說一個人如果能治理好一個家庭,就能治理國家,也能平天下,這是分形理論在社會學上的體現;而「一葉知秋、一芽知春」也是分形理論的早期應用。就連《三國演義》的開篇「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是分形理論在歷史發展中的應用。綜上所述,分形理論是我們對時空觀的一次重新的認識。

關於混沌的探索早在二十世紀初許多科學家在研究三體問題中就提出來了,我們知道運用牛頓力學很容易計算出二體運動的軌道,而太陽、地球、月球這三個天體之間共同的運動規律到現在還沒有很好的解釋,這就是所謂三體問題,也是混沌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開始。因為在這個問題中包含許多我們認識自然界的基本的、原始的、直覺的、創新的東西在裡面。這需要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新理論。在這種歷史背景下,人類從新認識自然和時空的理論混沌學出現了。「蝴蠂效應」作為研究混沌問題的著名例子,已經成為許多了解混沌學的一個窗口。「蝴蠂效應」是說明在已經建立的軌道上,在微小的干擾下,運動軌道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了描述混沌的復雜性系統的極端敏感性,洛淪茲打了個比喻,在南半球某地一隻蝴蝶的偶然扇動翅膀所引起的小氣流,幾個星期後可能變成席捲北半球的一場龍卷風。「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傳來了馬列主義」就是引起中國革命和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蝴蠂效應」。而一棵馬蹄釘跌倒一個王子,一個王子輸掉了一場戰爭、一場戰爭失掉了一個王國,同時也改變了整個世界,這就是歷史發展中的「蝴蠂效應」。混沌學研究的是無序中的有序,許多現象既使遵循嚴格的確定性的規律,但大體上仍然是無法預測的,混沌事件在不同的時間標度下表現的相似的變化模式,這與分形在空間標度下表現的相似性十分相似,混沌主要討論非線性動力系統的不穩、發散的過程,但系統在相空間總是收斂於一定的吸引子,這與分形的生成過程十分相似。混沌學與分形理論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計算機的進步,並向傳統的數學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由於混沌理論的不確定性,和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和無序中的有序,難免讓人想起中國的易經、外國的星象術和一些宗教活動及預測等是否可以歸納為人們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所解決問題的一種混沌現象呢?而在撲朔迷離的宇宙學中,人們只想用現有普遍的規律解釋所觀測到的天文現象,而最新的研究在宇宙中有許多我們不可知和難以解釋的現象,如2003年10月美國加州理工學院邁克.•布朗(Mike Brown)等科學家發現的新天體能否算做太陽系的第十大行星,在海王星外為什會有大角度傾角軌道天體,在海王星外發現的大約1000多棵行星運動有什麼樣的規律,在宇宙學中還多少現象也許只能用混沌和分形理論去探索和解釋。

五、建立在「光速改變」(VSL)新理論基礎上的時空觀
伴隨著新世紀到來,物理學所面對的也和百年前一樣是層層迷霧,超越愛因斯坦學說的物理學理論有可能出現。而劍橋大學理論物理學博士喬奧.馬古悠(Joăo Magueijo)提出的VSL理論(varying speed of light 「光速改變」理論)是近年來出現的解讀宇宙寘實本質的一個不凡的瘋狂點子,因為他向愛因斯坦理論的核心發起了挑戰。VSL理論是:光速在早期宇宙比現在快,這么假設的話,至少部分宇宙問題不需要暴脹理論就可以解釋,事實上在運用光速改變理論解決宇宙之謎時,宇宙幾乎在告訴我們,光在以前行進得較快,而最基本的物理學理論似乎必須構建在比相對論更寬的結構上。讓人興奮的是近期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物理學家們利用稀土元素鐠的硅酸晶體,製造出一個「超級光陷阱」。成功將光束「凍住」一秒鍾,既然光束能被凍住,那不就是從實驗否定了光速是不可改變的理論,證明光速是可以改變的。 按VSL理論里,光速不僅會隨宇宙演化而變化,也會在不同空間發生變化,在接近行星與恆星時,這種效應幾乎察覺不到,但是靠近黑洞時會有更劇烈的事清發生,研究方程表明,在視界時光速本身可能變為零。根據保守的VSL理論,如同狹義相對論里,光速應是個速限,只是可能會隨地點不同而相異,你的速度永遠必須比當地的C小,所以當速度極限降到零時,你將遇上終極紅燈,你必須停在VSL黑洞的視界前。在懸崖邊,你的自殺企圖將初被阻止。VSL黑洞會封閉防止災難。無論我們如何定義時間,這些時鍾在靠近黑洞時會滴答的不一樣,然而生物過程本身便具有電磁本質,也就是說人們老化的速度事實上便是極佳的電子時鍾。我們發現在接近黑洞時,我們會老化的更快,不是因為愛因斯坦所說的時間延滯效應所造成,而是因為電磁作用的發生速度更快所致。因此當我們接近一個VSL黑洞時,心跳會加速,老化也會更快,或者倒過來說,當我們以自己生命的步調來測量,會看到自己朝向視界的運動變慢了。也就是說,就我們來看,接近視界要花上永恆的時間,然而若是C維持恆常,則可能只有一秒閃過而已。在VSL之下,視界更近,但是也是更難達到。VSL黑洞的視界就像是無窮遠的目標,像太空無法觸及的邊緣,界限之後存在著奇妙的永恆。
VSL理論更驚人的理論意義在於當C可能在時間我空間里改變之後,又可能出現一個「快速道路」,建立在VSL場理論和宇宙弦的形式出現,沿著這些弦的方向光速可能會更高,在靠近弦之處的光速會變得更大,彷彿是一個超光速覆蓋包含宇宙弦,這會創造一個走廊,具有一個極端高的速度極限延伸到宇宙,而這正是太空旅行所企求的一條快車道。但這甚至比快車道更好!沿VSL宇宙弦,時間仍然延滯效應,但是唯有當旅行者的速度相比於光速時(在這個理論里意味關C當地值),這種效應才會變得明顯,既然沿著一個VSL宇宙弦時,C值可能會更高,所以可能在已經是很高的速度移動時,卻仍然比C的當地值慢得多,因此時間延滯將可忽略。所以人類可以沿著快速道路超速移動,探索宇宙最遙遠角落,但仍然比當地光速慢的多,他將能夠避開「雙子佯謬」的效應,在他返回時還是跟自己的孿生兄弟一般年紀。他不僅能夠在有生之年拜訪遠方的星系,也可以在同代人有生之年返回家園。VSL理論將會改變我們對自己在宇宙中的看法,也會改變我們對於外星生命接觸的期望。

六、建立在「超弦理論」基礎上的多維時空
目前,有一新的理論認為,在亞原子的世界裡,也就是在極度小的超微空間中的基本粒子不在是我現實中能夠觀察到的粒子,所謂基本粒子的存在只是一種微小振動的弦在微觀世界的表現,這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弦樂器中的一根普通的弦,它能奏出多種美妙的音樂。而在超微觀世界中,正是有許多我們用現代任何儀器都無法觀察到的弦的振動,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微觀基本粒子大家庭。超弦理論認為世界是多維的,我們現在是生活在三維空間,或加上時間軸的四維時空中,而按其理論推導,應當還存在六維甚至是十維時空,讓人不解的是,按照這種多維時空理論,通過數學的方法不難推導出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相對論理論不再是天才的愛因斯坦的假想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理論,而是通過嚴謹的數學理論推導出來的結論。在建立弦理論基礎的多維時空理論下,把宇宙中的四種基本的力(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力和萬有引力)得到了統一,困惑物理學界多年的大統一理論在這個多維的超時空理論基礎上得到了完美的解決。超弦理論和多維時空理論雖然完美和令人著謎,由於需要巨大的人類近幾個世紀都不可能獲得的能量(1028電子伏,是我們現在加速器可獲得最大能量的1015倍),因此,這種理論屬人類似乎永遠難以通過實驗來驗證的理論。這一理論能否長期存在下去也許就只有上帝才知道。
說到多維時空,我們不得不從一維世界講起,這里我們假如存在一個「直線國」,那裡生活的人,他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直線這樣的一維時空里,他們只能生活在直線上,在他們的國度里根本沒有平面這個概念,假如有一天,有一個直線國的人突然離開了直線,於是在他們的國度里就很難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突然消失,這對直線這個一維空間的人是不能理解的,這就是一維世界。二維世界應當只是一個平面,假如有這樣一個「平面國」,那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只有平面的概念,對他們我們完全可以畫地為牢,只要你用筆畫一個圈,他們就永遠無法離開這個圈,因為在他們的世界裡,根本就沒有向上這個概念,假如有一個球經過他們的世界,那他們也只能看到一個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小的圓,最後,變成一個點後消失,至於球從那裡來,最後消失到什地方,那對他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三維世界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們認為空間是絕對的,對於他們來說,四維是不可想像的,也是不存在的,這就象前面說過的牛頓絕對時空觀,他把時間和空間割裂開來,認為空間是絕對的,時間是均勻流淌和永恆不變的。愛因斯坦打破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建立了空間,時間組成的四維時空,他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那麼,存不存在五維時空呢?從數學的角度,早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德國數學家黎曼超越了歐幾里幾何學,提出了四維空間的概念,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被後人稱之為黎曼幾何學,為統一物理學所有定律做好了理論准備。二十世紀,多維理論又一次成為科學界的熱門話題,有科學家重新提出了多維時空的理念,並進行了有效的計算,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中美妙的質能方程,就是通過數學的早期弦理論推導出來的,這不得不讓人感到大自然之奇妙。
近來,弦理論已經成為物理學界一個熱門話題,物理學家們認為。宇宙中不但存在五維時空,還存在六維甚至是十維時空,在早期的宇宙中,處於一個絕對真空中的奇點,此時存在一個十維時空,但十維時空是不穩定的,於是產生了我們這個宇宙的創生,在宇宙創生時期,十維時空斷裂為四維時空和六維時空,六維時空收縮為無限小的奇點,四維時空處於宇宙的大爆炸階段,於是有了現在我們這個暴脹的宇宙,倡導十維時空學說的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這個宇宙在爆炸中創生,將來會變成收縮中的宇宙,並再次收縮為一個奇點,然後在重復宇宙創生的一幕,這就是宇宙的未來。多維時空理論能夠很好的把愛因斯坦終沒能解決的大統一理論進行完美的解釋,並統一了人類目前所認識的自然界的四種相互作用力。《時間簡史》作者,物理學家霍金認為宇宙最終要用量子理論來解釋,我們生活的這個宇宙是眾多平行宇宙中的一個,對於宇宙就像是飄在空中的眾多肥皂泡一樣,每個肥皂泡都是一個宇宙,各個肥皂泡之間是沒有任何聯系的,這就是霍金近來提出的新的宇宙觀,他認為我們只不過是生活在多維平行宇宙中的一個,如果有可能在兩個宇宙之間打開一個洞,也就是所為的蛀洞,那麼人類通過這個蛀洞就可以實現超越時空的旅行。

七、超越時空的外層空間的三類文明
在結束本文之前,讓我們在了解一下前蘇聯天文學家卡爾謝夫(Nikolai Kardashev)曾經以下面方式對人類未來文明進行分類。他認為:一類文明控制了整個行星上的能源的那種文明。這種文明能夠控制氣候,阻止地震,在地殼中采礦,以及在海洋中收割。這種文明已經完成了其在太陽系的探險。二類文明是控制太陽本身能量的文明,並不意味著被動地獲取太陽能。這種文明可以開采太陽能。這種文明的能量需求如此之巨大,它直接消耗太陽能量來驅動機器。這種文明將開始局部恆星系統的殖民化。三類文明是控制整個星系能量的文明。就能源而言,它控制數十億個星系統的能量。它可能掌握了愛因斯坦方程組,能夠隨意操縱時空。也許這種對未來文明的分類是錯誤的,但他確實就能量方面對物理定律進行了合理的解釋。我們人類科學技術進入高速發展只走過了短短的幾百年的歷史,目前,還沒有具備第一類文明的條件,人類在距走進第一類文明還有許多的路要走,還有許多風險。如核危機,現在人類所儲存的核武器已經足夠毀滅幾次地球上的現代文明,假如某個人類狂人發動核戰爭,那地球將在核冬天中走向荒漠,也許今天的火星就是明天地球的命運。現在伴隨著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加快,人類生存環境變的越來越脆弱,而人口的爆炸式增長和現代建築的增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將越來越少,地球將成為鋼筋水泥組成的城堡,環境污染、能源危機、自然災害等諸多因素使這看似強大的人類將變得空前脆弱,任何人類預想到的或預想不到的、自然的、人為的突發事件都可能使這個藍色星球處於極度危險之中甚至是毀滅。最後筆者衷心的祝願人類能夠珍惜環境、珍惜和平、珍惜大自然的和諧發展,祝願人類平安的走向高明文明和高度現代化。

主要參考資料:
1、《比光速還快》/喬奧.馬古悠(Joăo Magueijo)著/趙文譯/湖南科學出版社/2005年5月/長沙
2、《熱抽象》/朱偉勇 朱海松/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年9月/廣州
3、《在愛因斯坦的時空旅行》/J.Richard Gott著/劉軍譯/長春出版社/2004年1月/長春
4、《超越時空》/加來道雄/劉玉璽 曹志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上海
5、《現代物理與高新技術》/何寶鵬/「廣義相對論原理與應用」/張學榮/廣東科技出版社/2000年1月/廣州

Ⅵ 物理論文 牛頓對經典力學的貢獻

牛頓與經典力學的建立
呂增建
焦作大學
摘要 牛頓一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
在自然科學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他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出版,
標志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經典力學理論體系的科學成就和科學的方法論啟迪了
人類征服自然的無窮智慧, 對現代化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
響。
關鍵詞 牛頓經典力學貢獻
牛頓是偉大的物理學家, 在他所處的時代,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開普勒從第谷的觀測
資料中總結了經驗的行星三定律, 伽利略又給出了力、加速度等概念並發現了慣性定律和自
由落體定律。但是, 這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是孤立的, 在邏輯上是各自獨立的東西。牛頓
正是「 站在這些巨人的肩上」 對行星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作了整體的考察和研究, 用數學方法, 使物理學成為能夠表述因果性的一個完整體系。正如牛頓所說「 自然哲學應稱之為
「 物理學,』 的目的在於發現自然界的結構和作用, 並且盡可能地把它們歸結為一些普遍的法則和一般的定律—用觀察和實驗來建立這些法則, 從而導出事物的原因和結果⋯ ⋯」 牛頓對力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他的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以下簡稱《原理》
中, 這本書是科學史上極為重要的偉大著作。牛頓在《原理》書中, 提出了力學的三大定律
和萬有引力定律, 對宏觀物體的運動給出了精確的描述, 總結了他自己的物理發現和哲學觀
點。可以說在整個科學史上沒有一部著作在創新或思維方面可以和該書相媲美, 在取得偉大
成就方面也是如此。它不僅標志了十六、十七世紀科學革命的頂點, 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劃
時代標志, 它不僅總結和發展了牛頓之前物理學的幾乎全部重要成果, 而且也是後來所有科
學著作和科學方法的楷模。該書的出版, 標志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 立即作為新科學的經
典著作而受到崇敬, 在科學發展史上建立了一個不朽的豐碑。
1.1劃時代的巨著《原理》
《原理》一書分為兩大部分, 在第一部分中, 牛頓首先明確了當時人們常常混淆的幾個
重要概念, 如質量、慣性、外力、向心力、時間、空間等, 然後提出了運動的基本定理和定
律, 即牛頓力學三定律, 力的合成與分解、動量守恆定律、質心運動定律、相對性原理以及
力的等效原理等。這一部分雖然篇幅不大, 但它是全書的基礎, 內容極為重要。第二部分是
這些定律的應用, 又分為三篇, 前兩篇是用演繹推理的方法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確定了這
一定律的具體形式討論了阻尼運動、流體動力學以及流體靜力學等。在第三篇中, 用已發,
第期呂增建牛頓與經典力學的建立現的規律解釋宇宙體系, 研究天體的觀測資料, 其中包括行星圍繞太陽的運動, 衛星圍繞行星的運動, 地面上物體的降落運動和拋射運動, 慧星軌道的確定, 歲差以及潮汐現象與萬有引力的符合程度等, 首次把地上的運動與天體運動用數學方式聯系起來。
牛頓的時空觀是絕對的, 它雖然不能正確揭示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空間和時間的統一
性, 不能正確揭示物質和運動的統一性, 但它正確反映了當速度遠低於光速時的經典理論的
基礎, 它是在當時實驗條件下的科學總結, 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個里程碑。
1.2著名的牛頓三定律
在明確了這些概念, 建立了時空觀以後, 牛頓又精闢地闡述了著名的運動三定律。
「 定律工每個物體繼續保持其靜止或沿一直線作等速運動的狀態, 除非有力加於其上
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
「 定律運動的改變和所加的動力成正比, 並且發生在所加的力的那個直線方向上。」
「 定律每個作用總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對抗, 或者說, 兩物體彼此之間相互
作用永遠相等, 並且各指其對方。」
牛頓三定律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發現的, 已被公認為宏觀自然規律, 並成為數學
演繹的基礎。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笛卡兒關於慣性定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對當今的物
理學家來說, 它幾乎自然地成了力學的基礎。第二定律是在明確了質量概念以後, 對伽利略
動力學思想的發展, 它是運動三定律的核心。牛頓第一和第二定律是密切相關的。第一定律
表明一個不受干擾力的質點保持它的原有的運動狀態第二定律則表明, 力只能引起原有運
動狀態的改變。故這兩個定律否定了伽利略—牛頓時代以前關於必須有力才能保持運動的
錯誤觀點。第三定律的指出, 可以說是牛頓對力學發展的一個最具創造性的獨到的貢獻, 這
個定律的確立指出了每一個力都有其反作用力, 從而對力的概念作了完整的概括。這三個看
起來非常簡單的物體運動定律作為一個整體是動力學的基礎。這個基礎, 從牛頓奠定之後又
成為近代動力學和天體力學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因此得到物理學家, 甚至所有科學家和自然
哲學家的極大重視。
1.3萬有引力定律
在引力問題上, 牛頓在觀念上肯定了地球上的重力與天體間引力的同一性, 這在科學史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他從建立總的力學體系出發, 排除次要因素, 發揮他高超的數學才能處理變數問題, 在前人已知引力平方反比定理的基礎上, 把向心力與物體天體的質量聯系起來,並利用了他的反作用定律, 從而推廣為普適的萬有引力定律峽。利用萬有
引力理論, 人們發現了海王星、冥王星, 解釋了今後幾百年內極多的地面現象與天體現象, 例如哈雷慧星、地球的扁形等。定律經過了實踐的嚴格檢驗, 得到了全世紀的公認。直到今天, 萬有引力定律仍是最精密可靠的基本定律之一, 也是天體力學和宇宙航行計算的基礎。
牛頓的功績及經典力學的創立對現代科學發展的影響和啟示
恩格斯在談到牛頓的成就時說, 牛頓「 藉助於萬有引力定律而創造了科學的天文學, 藉助於對光學的分解而創造了科學的光學, 藉助於二項式定理和無窮級數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 藉助於對力的本性認識而創造了科學的力學」 。對牛頓的科學貢獻作了極高的評價。牛頓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一生的重要貢獻是集十六、十七世紀科學先驅們成果的大成。以《原理》出版為標志創立了一個完整的經典力學理論體系, 把天地間萬物的運動規律概括在一個嚴密的統一理論中, 正確地反映了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宏觀運動規律, 從而完成了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學的大綜合。以牛頓命名的力學是經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 也是現代工程力學以及與之有關的工程技術的理論基礎。此外, 為了說明天體現象和物理規律, 牛頓在數學上創建的微積分微積分之發明, 史學家也歸功於萊布尼茲, 他們幾乎同時創立了微積分學與微分方程, 為後來自然科學的發展提供了最為必要的思想工具和數學手段, 開創了數學發展的新紀元。同樣, 牛頓在熱學、光學、天文學等方面都做出了自己的卓越貢獻。如同歷史上一切偉大人物一樣, 牛頓雖然對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他也不能不受時代的限制。他對那些暫時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歸結為上帝的安排, 提出所謂「 第一推動力」 , 花費後半生的心血寫出巧萬字的神學著述。牛頓雖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然而正是經典力學的建立表明了一個新時代和新科學文明的到來。
牛頓是近代理論物理學的創始人, 他所建立的力學理論體系不僅能說明已有的理論已經說明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 經典力學理論能預見到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事實, 並能以天文觀測或實驗證實它們的正確性。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教授在談到物理學發展時曾指出物理學發展的動力有兩個, 一個是實驗, 另一個是物理學本身的結構。理論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 沒有實驗, 沒有對客觀現象的分析和研究就不可能有物理學的發展。和經典力學體系相應的是, 牛頓建立了研究自然科學的新方法。他站在巨人的肩上以培根的實驗歸納方法為基礎, 又吸收了笛卡兒的數學演繹體系, 形成了他的比較全面的科學方法通過實驗和觀察即分析現象, 然後加以概括和總結為普遍法則即綜合方法, 啟開了實驗科學的大門, 使作為實驗科學的物理學形成了一個光輝的體系。這已成為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智能體現和重要的方法論之一, 三百年來為自然科學的繁榮立下了不朽功勛。
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和他的方法論使物理學在十八、十九世紀期間得以迅速發展, 並成為那時理論物理學的綱領或規范, 直到麥克斯韋電磁理論誕生, 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擴展到電磁領域, 提出電磁場概念。這也可以認為是牛頓引力場理論的一次重大飛躍。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建立以及人們對自然過程的物理認識都可以看作是牛頓思想的一種系統的發展。
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在自然科學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 給兩個多世紀的自然科學的
內容和結構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他的經典力學體系所奠定的物理基礎和方法啟迪了人們征服
自然的無窮智慧, 二百多年來受到人們的高度崇敬。他的科學成就和哲學觀點不僅對當時的學術界和思想界起著重大推動作用, 而且還影響了的後來的一些社會變革, 對現代化科學發展和社會進步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參考文獻
谷世義物理學史簡編 天津和科學技術出版社,
陳毓芳, 鄒延肅物理學史簡明教程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丁士章等簡明物理學史 山西人民出版社,
周培源在紀念牛頓《原理》三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物理通報,
錢令希等中國大網路全書物理學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梅益等中國大網路全書物理學 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

Ⅶ 求一篇關於力學的科技論文

願意代寫的話 可加網路名。

Ⅷ 鄧稼先的事跡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
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並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
(8)力學科技論文擴展閱讀:
鄧稼先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為了他的祖國中國的強盛,為了中國國防科研事業的發展,他甘當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地奮鬥了數十年。他常常在關鍵時刻,不顧個人安危,出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充分體現了他崇高無私的奉獻精神。
他在中國核武器的研製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卻鮮為人知,直到他死後,人們才知道了他的事跡。 他是最具有農民朴實氣質的科學家。鄧稼先敏銳的眼光使中國的核武器發展繼續快步推進了十年,終於趕在全面禁止核試驗之前,達到了實驗室模擬水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
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鄧稼先
編輯於 2019-11-09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55個回答
人福利!總裁商業思維課程免費看_老總必看!
總裁商業思維,免費視頻,蘇老師總裁商業思維,前100名免費送,打造自動化團隊,同行老總都在看的總裁商業思維,讓您的業績直線上升的秘訣...
泌陽縣志遠教育咨詢信息服務部廣告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nlop輪胎京東有優惠,輪胎保養一站購!
nlop輪胎「京東」汽車用品大牌鉅惠,領券滿199減60,點擊搶購,讓您的愛車出色制動安全守護!
廣告2020-10-17
鄧稼先的主要事跡?
鄧稼先的光輝一生(徐焰) 鄧稼先,1924年出生於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後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後方昆明,並於1941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在昆明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於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後,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後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後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願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在嚴格警衛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後,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准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政府終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學家華羅庚後來稱,這是「集世界數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雷管、鈾球加工等生死系於一發的危險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選自2001年6月25日《北京青年報》) 三、楊振寧與鄧稼先的友誼(徐勝藍、孟東明) 1964年10月,浩瀚的戈壁灘上空升起了一團蘑菇雲,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兩年之後,第一顆氫彈又放出炫目的光芒。這曾使全世界為之震驚。人們都知道奧本海默是美國的「原子彈之父」,薩哈羅夫是前蘇聯的「氫彈之父」,然而,中國的「兩彈」元勛是誰? 1986年6月,中國各大報紙均在首要位置介紹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名字鮮為人知 功績舉世矚目 「兩彈」元勛——鄧稼先 1986年6月,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簽署命令,任命鄧稼先為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1986年7月,國務院授予鄧稼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和獎章。 核工業部為表彰鄧稼先20多年來為發展我國核武器做出的重大貢獻,為使他那不計名利、甘當無名英雄和艱苦奮斗、捨生忘死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號召廣大科技人員向他學習。 鄧稼先可歌可泣的優秀事跡,他那偉大的抱負和精忠報國的感人精神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心靈! 外國有一本書,題為《比一千顆太陽還亮》。鄧稼先獻身的事業,亮過一千顆太陽!他從34歲接到命令研製中國的「大炮仗」以來,告別妻子和兩個幼小的兒女,隱姓埋名進入戈壁灘。20多年來,他和他的同事們沒有任何人在報刊上占過巴掌大的版面。他們都把自己的姓名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涼最偏僻的地方。人們常常忘記他們,只有當「大炮仗」的沖擊波沖擊各國地震監測站,引起世界一次又一次矚目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們的存在…… 1986年7月29日,為中國核武器事業奉獻畢生精力的元勛鄧稼先病逝於北京。 全國上下為這位中華精英過早離開人世而感到悲痛。 他的朋友們懷著無比悲痛、崇敬的心情獻給他一支輓歌——《懷念鄧稼先院長》: 天府楊柳塞上煙, 問君此去幾時還? …… 實驗場上驚雷動, 江河源頭捷報傳。 …… 不知鄧老今何在? 忠魂長眠長江畔。 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寫道: 踏遍戈壁共草原, 三十五年前。 連克千重關, 群力奮戰君當先。 捷音頻年傳, 蔑視核訛詐, 華夏創新篇。 君視名利如糞土, 許身國威壯河山。 哀君早辭世, 功勛澤人間。 國務院總理專程從外地趕回北京參加鄧稼先的追悼會,他說:「鄧稼先同志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典範,是我國科技工作者的驕傲。」 「稼先逝世,我極悲痛」。鄧稼先的岳父、全國政協副主席、90高齡的許德珩老人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這樣悼念鄧稼先。 在地球的另一面,遠隔萬里重洋的楊振寧教授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給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教授打來了唁電。 楊振寧先生和鄧稼先先生有著深厚的友誼,讓我們讀一讀北京醫科大學許鹿希教授撰寫的《懷念稼先》中的第八節《半個世紀的友誼》的一段吧! 「文革」初期,氫彈爆炸了,但核武器的研製並沒有到頭。可在那個烏煙瘴氣的年代,就連稼先他們核武器研究院也未能倖免。林彪、「四人幫」組織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把斗爭矛頭指向稼先等十幾位理論部的負責人。稼先非常清楚地知道這時只要說一句違心的話,就會給中國的核武器事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他頑強地頂著,處境很危險。正在此千鈞一發之際,似乎蒼天有眼,1971年楊振寧先生從紐約經巴黎飛抵上海。下飛機後,開列了他要見的人的名單,名單上第一個就是鄧稼先。這張名單很快傳到中央,稼先立刻被召回 北京會客。不久,在周總理親自干預下,基地里暗無天日的局面結束了。 楊振寧先生當然不知道他們的這次會晤對稼先來講有著多麼重大的意義,但是我們全家人從心底深深地感激他。 楊先生與稼先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們兩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兩家人又住隔壁。鄧父鄧以蜇和楊父楊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楊振寧教授的弟弟楊振平與稼先也很要好。少年時代的稼先與少年楊振寧總在一起打牆球,彈玻璃球,甚至還比賽爬樹。上中學稼先和楊振寧都同在北平崇德中學,楊振寧比稼先高兩級,後來他們兩人又是西南聯大的校友。解放前夕,稼先和楊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後,稼先就與他們分開了,不過他們的友情卻一直保持著。 自1971年以後,楊先生多次回來訪問、講學。稼先與他總少不了敘舊聊天。有一次楊先生到我們家,他說想和稼先一起騎車去頤和園。為安全起見,這樣的要求我們著實不敢答應他。還有一次,我們一道去北海仿膳,大家邊吃邊談笑著,楊先生對稼先說:「這回你可以吃飽了,想當年在美國留學的時候,你可是常常餓肚子的呀!」可不是嘛,稼先留學的時候,生活很艱苦,開始沒有獎學金,吃飯不敢按飯量吃,只能按錢吃。有一段,他和洪朝生(現在科學院低溫物理中心工作)合住在一位美國老太太的閣樓里,有一次他倆去吃飯,兩份牛排端上後,稼先看了看,對洪朝生說:「我這塊小,你那塊大。」洪朝生就把自己那份給了稼先。……回想起這些往事,楊先生與稼先都笑了。 後來,楊先生多次送書給稼先,有《楊振寧論文選集》,有《讀書教學四十年》等,都寫著「稼先」或「稼先弟」存念。稼先60壽辰時,楊先生特意送他一副國際象棋。稼先住院後,楊先生到醫院看他,並且為他找特效葯。最後一次,楊先生送給稼先一大束鮮花,這鮮花象徵著兩人永存的友誼,正像楊先生給我的唁電中所說的:「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恆的驕傲。」 最後,我想以楊振寧先生的一句話作為我這篇懷念文章的結束語: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 稼先沒有虛度此生! 1987年10月23日,楊振寧在宋健、周光召等陪同下來到八寶山公墓,祭奠與他有著半個世紀深情厚誼的摯友鄧稼先。 深秋的北京,瑟瑟秋風給人們帶來寒意。八寶山公墓在安放骨灰的靈堂外面庭院里搭起了一個靈堂,鄧稼先的巨幅遺像前擺著楊振寧送的花籃,緞帶上寫著「鄧稼先千古楊振寧敬輓」。 楊振寧眼含熱淚面對鄧稼先的遺像肅立默哀,鞠躬悼念。 祭奠儀式結束後,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女士按照鄧稼先生前囑托,向楊振寧贈送一套安徽出產的石刻文房用具,上面寫著「振寧、致禮存念稼先敬留」。許鹿希女士深情地說,這套文房用具象徵著鄧稼先和楊振寧的鄉情和友誼。 鄧稼先是楊振寧的中學、大學同學,他為中國的核事業做出如此重大的貢獻,然而,過去中國並沒有在報刊重點宣傳、表彰他。1986年6月,鄧稼先病重期間,楊振寧去醫院探望他。後來,楊振寧又向中央領導同志談自己的看法,他認為中國早就應該把對中國、對國際有貢獻的科學家介紹出來。 楊振寧非常敬重鄧稼先,他說:「鄧稼先是中國的帥才,他能得到中國領導人的絕對信任,也能得到群眾的絕對信任,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說:「中國高層人士選定他當領導者來研究原子彈,這位人士是很有眼光的人。我認識鄧稼先,又認識美國的奧本海默和泰勒。這三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鄧稼先隨和、靦腆,又沒有行政工作的經驗。當初美國的格羅夫斯將軍也聘任了沒有行政經驗的奧本海默當主持人,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稼先的個性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種帥才。我收集了許多鄧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寫篇有關鄧稼先的傳記,我希望傳記能把他對中國的貢獻詳細表達出來。」 歷史沒有忘記他們!198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60周年,中央電視台播放了長達12集的電視片:《讓歷史告訴未來》。在第8集里,有這樣的畫面和解說: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壯麗場面展現在熒光屏上,欣喜若狂的中國人民、套紅的《人民日報》號外……,鄧稼先先生的高大身軀也出現在熒光屏上。 …… 「1971年,當楊振寧得知,中國兩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製造成的,他離開宴席走進了洗手間,那時,他已是淚流滿面了!」
7贊·891瀏覽
鄧稼先感人事跡
總結歸納精選(1):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於1947年透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透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2): 鄧稼先的精神品質:社會嗑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愛國思想是從小就養成的,並支撐著他的一生。在愛國無功的狀況下,是父親的一番肺腑之言點亮他心中的燈盞,從此,抱著科技救國的信念,鄧稼先刻苦求學,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鄧稼先優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此刻回國的發奮上,甚至堪稱典範,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回國後,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出的無私、執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於團結協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總結歸納精選(3):千秋萬歲名 鄧稼先小時候的故事: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於是,他寧願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
10贊·14,229瀏覽2020-09-14
鄧稼先的最主要事跡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38] 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10] 「許身國威壯河山」 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 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 1986年6月,楊振寧(右)看望病中的鄧稼先 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4] 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11]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11] 最後一枚獎章 鄧稼先一生功勛卓著,獲獎無數,他生前的最後一枚獎章是在醫院的病房裡獲得的。1986年7月17日下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總工會書記羅干、國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亞、核工業部部長蔣心雄等領導,前往解放軍總醫院,向鄧稼先頒發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和獎章,以表彰他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工作和核事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這是「七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第一個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授出的第一枚全國勞動模範獎章。[40-41] 鄧稼先莊重地把獎章戴在胸前,高興地說:「今天李鵬副總理親臨醫院授予我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我感到萬分激動。核武器事業是成千上萬人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我只不過做了一小部分應該做的工作,但黨和國家就給我這樣的榮譽,這足以說明黨和國家對尖端事業的重視。我現在雖然患病,但我要頑強地同疾病作斗爭,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為國防科研事業再盡一些力量,以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我的希望。」[42-43] 就在戴上這枚獎章的12天後,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他為之奮斗、奉獻了一輩子的中國核事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那麼,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庶民本色 在「兩彈元勛」鄧稼先留給後人的照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學究形象。實際上,鄧稼先是一個非常熱愛生活的人,在衣食住行上均表現出極強的「庶民本色」[44] 。 鄧稼先穿衣服從不挑剔,一般就是一套灰色咔嘰布的中山裝,衣服樣式也基本沒什麼變化,一套衣服一穿就是很多年,很久也不見他置辦新衣服[44] 。不過鄧稼先的著裝是十分講究的,他的衣服雖然不新,但從來都是干凈、整齊,從不因為工作繁忙而在服裝上顯示出「沒時間收拾」的樣子[44] 。 鄧稼先在「吃」上是相當講究的[44]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范圍內,他總是在節假日吃上一頓。鄧稼先很喜歡請客,每每花上10元錢在飯館請同事們熱熱鬧鬧地吃上一頓。而一個人的時候,他也不忘一飽口福。調回北京後,他一般都要在星期天去岳父許德珩家裡團聚一次。而在去岳父家的途中,鄧稼先都選擇在當時北京的繁華地段西單附近下公交車,找一家有名的飯館用餐。這樣做,既可以不給岳父家裡添麻煩,又可以滿足自己的愛好。雖然鄧稼先身居領導職務多年,但從不開單間、去雅座,而當時散座席上還沒有「排隊叫號」一說,所以每當進入正值飯點的餐廳,鄧稼先就和普通市民一樣,看準了一位要吃完的食客,站在其後面等座,有時一等就是半個小時[44] 。 鄧稼先喜歡喝酒,在聚餐或下館子時,只要不影響工作,一般都會喝上比較好的白酒二兩,但從不過量[44] 。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也喜愛飲酒,親家許德珩去看望鄧以蟄的時候,往往會帶上一瓶頂級的國產白酒作為禮物送給親家。鄧以蟄在得到許德珩送來的酒後,往往叫兒子鄧稼先來陪他喝上一杯,而鄧稼先也是只喝二兩。在許進的印象中,鄧稼先只有一次喝酒「突破」到三兩。究其原因,時值鄧稼先團隊的一位同志的子女由於種種原因而無法參加高考,一時又沒有解決之策,讓他非常發愁,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多喝了好幾杯[44] 。 鄧稼先除了喝酒,香煙也抽得很「勤」,一天大概一包左右[44] 。他抽煙也很講究,一般只抽當時的一個牌子,實在沒有了偶爾也用另一種代替,抽的時候喜歡加上一個煙嘴。但當時這兩種香煙很難買到,於是鄧稼先就不把煙帶在身上,而是會放幾盒在辦公室,讓喜歡抽煙的同事們分享。因此,除了談工作的一部分人外,很多同事來辦公室找鄧稼先說的頭一句話是:「老鄧,來一根。[44] 」 在從事核工業研究期間,鄧稼先根本無暇娛樂[44] 。調回北京後,鄧稼先有了一些業余時間,就喜愛上了聽京劇,且不管什麼戲都喜歡聽。由於工作時間不固定,他從來不預先買票,也不託別人幫著買,而是一有時間就趕到北京護國寺的劇場前,和別人一起等退票。他「經驗」豐富,從來不在售票窗口等退票,而是在離劇場稍遠的地方尋找「真想退票」的人,結果每次均能買到價格適當的退票,准時進入劇場[44] 。 鄧稼先還有一個愛好是看電影[44] 。當時,國管局於每星期六晚上在政協禮堂放電影,一般連放兩場,鄧稼先每場必看。他看電影,從來都是坐公交車前往,有時電影結束得很晚,末班公交車沒有了,政協機關的同志想叫個車把他送回家,他都是連說「不用,不用」,邁開腳步向家的方向走去[44] 。
60贊·1,750瀏覽2019-10-13
鄧稼先事跡
總結歸納精選(1): 鄧稼先的愛國故事: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於1947年透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於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於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並透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2): 鄧稼先的精神品質:社會嗑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愛國思想是從小就養成的,並支撐著他的一生。在愛國無功的狀況下,是父親的一番肺腑之言點亮他心中的燈盞,從此,抱著科技救國的信念,鄧稼先刻苦求學,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鄧稼先優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此刻回國的發奮上,甚至堪稱典範,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言表!回國後,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出的無私、執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於團結協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總結歸納精選(3):千秋萬歲名 鄧稼先小時候的故事: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於是,他寧願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
1,823瀏覽2020-09-14
鄧稼先的英雄事跡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身高183厘米,安徽懷寧人,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一位偉大而倍受尊敬的物理學大師,我們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為祖國奉獻出一生的前輩。 編輯本段鄧稼先個人概述 1948年至1950年去

熱點內容
2017數學一卷答案 發布:2024-11-03 03:14:30 瀏覽:976
孕婦是教師 發布:2024-11-03 02:18:54 瀏覽:505
東創教育 發布:2024-11-03 02:11:44 瀏覽:622
小學教師年度師德小結 發布:2024-11-03 02:04:19 瀏覽:167
英語原題 發布:2024-11-03 01:47:10 瀏覽:598
同性師生電影 發布:2024-11-03 01:05:27 瀏覽:983
皇的英語 發布:2024-11-03 00:20:54 瀏覽:599
歷史汕尾最大台風 發布:2024-11-03 00:06:03 瀏覽:994
植樹節英語 發布:2024-11-02 23:07:59 瀏覽:914
老師待遇好 發布:2024-11-02 22:28:33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