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的學科特點
歷史學科屬於人文學科,其基本知識主要包括主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概念、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等。歷史事件像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意義);歷史人物的評價要結合本人的歷史事跡,且具有辯證性;歷史概念要說明是什麼時候的事,是怎麼回事;歷史發展的線索具有時間的延續性,事件的關聯性。總的來說,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性強、人文性強、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
Ⅱ 歷史學科 特點
不知道你問的是幾年級的歷史學科的特點?
課本要多背,課外內容多少知道一點,初中不難,高中要用心學,大學我還沒上,不清楚。
我只能說一下我的理解:
初中:1開卷考,熟悉課本,背出常用知識點;
2閉卷考,熟悉課本內容,背出重要知識點,要有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如一些歷史事件的背景,內容,時間,發展過程,評價及意義(積,消極)或影響等。系統的看,背,比較記得住。
高中:一般是閉卷考的。同初中閉卷考的方法一樣,但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試題會有點難,基於課本,但很靈活,所以要推敲題目的每一個字,課外內容多少也要知道一點,不能把它當副科來看,應該是和語文一樣的地位,學的入迷的話,你會很喜歡這門課的。
有問題可以加我,我幫你!
Ⅲ 學歷史的十大優點
1、接觸較多知識,有利於拓寬知識面和培養復合型人才。
歷史系看似「故紙堆」系,實質上是個跨學科的「全能」系,不僅學習古今中外的知識,而且還接觸各類社會科學的各種理論。歷史學科的一大特點就是內容豐富龐雜,這樣造成了在某個方面的知識不細,但所知的領域更加大。例如,歷史系的學生雖然對作家和文學作品的了解沒有學文學的同學知道的,但相對其他學科背景的同學要了解的多,歷史系學生雖然沒學經濟的同學了解經濟運作規律,但是也肯定知道「重商主義」、「凱恩斯主義」、「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等概念;世界史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各國歷史和國情有所了解,對各國家關系和國際政治有所了解。我們可以看看歷史系的方向,有國別史(包括美國史、英國史、蘇俄史、日本史等),斷代史(包括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宋遼金史、元史、明史、清史、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民族史、中西交通史、中外關系史等)。雖然這些課不能都開全,但我們至少可以說歷史系學習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
這是歷史學科的特點,只要我們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使特點成為優點。一個優秀的歷史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遨遊於多種門類的學科,獲得了比其他專業學生更為廣博的知識。同時知識面的拓展有利於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綜合性學科優勢,有利於培養「快速學就能力」。
我們的大學教育專業分得太死,法律就是法律,哲學就是哲學,中文就是中文,其他理工科更是精而又精。而歷史系卻不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史不分家」,其實是「文史哲不分家」。歷史書籍裡麵包括了歷史、中文、哲學甚至其他各種門類的學科。例如,大學專業中有政治學,歷史學中「政治制度史專題」;大學專業中有經濟學,歷史學中有「中國古代經濟史專題」;大學專業中有外交學,歷史學中有「中外關系史專題」、「新中國的外交」;大學專業中有國際關系學,歷史學中有「戰後國際關系史」,歷史學中具體問題的分析更離不開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等理論成果。其他學科的學習也都追溯學科的歷史發展和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條件和具體背景。經濟學是當代社會科學的顯學,但也是一門歷史科學,因為必須在歷史進程中研究客觀經濟規律。
現代社會是個高速發展的「知識爆炸」社會,各種新的知識急速增長,大學所學的知識在工作時或許用不到或許早已淘汰,所以最需具備的能力是「快速學就能力」,需要哪方面的知識就通過幾天的學習馬上就能具備與應用。而一個優秀的歷史系學生,一個本科階段沒有僅僅在一個領域死鑽的學生(事實上,本科階段也不可能在一個領域死鑽)就能具備這種能力。
3、培養大歷史觀念,有利於形成看事做事冷靜的素質和宏觀性的戰略思維。
可以說歷史學是除天文學之外的以大尺度時間為單位來思考和研究的一門學問,動輒就是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歷史的學習能夠使習慣於思考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的事件和問題,人的短暫一生,那就是很不在話下了,這就使得他們能夠不拘泥於短期利益,比較善於從長期利益角度來確定自己的當前行為,因而有較強的戰略頭腦。
另外歷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慣看歷史的成敗,也有利於形成看事做事冷靜的素質,冷靜的態度更能讓人去理解分析,這正如斯賓諾莎所說的歷史的任務在於「讓人不悲不喜,而在於理解」。培根也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一個社會需要這種戰略性思維,也需要精於計算、注重眼前利益的經濟學思維。
4、訓練「史料眼光」,有利於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和縝密大膽的推理能力。
歷史學科的基本要求是論從史出,要求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所以歷史研究往往會對史料的使用比較細致謹慎,強調史料的反復多角度求證,就我們熟知的王國維先生就提出過「二重證據法」。這有利於培養歷史系學生嚴謹的態度。
光有細致謹慎的態度還不夠,因為前人留給我們的只是歷史的殘片,所以還需要我們有大膽的假設和較強的推理能力,正如胡適先生所提倡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方法論。
另外長期的史料考證有利於我們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因為現在生活中很多平常事或物或許在若干年後成為研究現在的歷史材料。長期的學術訓練能夠讓學生用「史料眼光」看待事和物,因而能夠培養細致的觀察力。
5、人文主義精神的培養,不僅有利於提高「智商」,也有利於提高「情商」。
歷史學歸根到底是一門人文學科,一門研究「人性」的學科。歷史學中雖然看似缺少各種理論,但是充滿著各種案例(當然新史學開始採用各種社會科學的成果)。就中國傳統史學而言,典型的是「案例似教材」,如《資治通鑒》的命名本身就體現了這一點。
理論學習雖然在現代社會比較流行,在傳播的速度上是個優勢,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人性難以量化和模型化,人性能否理論化本身就是個問題。其次理論往往將復雜的人和事抽象成理想狀態的簡單的模型,但是當人真正去實踐時還有非理性情感的參與。這就是炒股專家不能成為炒股高手的原因,當真正買股票時直覺、勇氣這些因素也在起著作用。第三理論學習固然有利於提高人的理性思維,但是不利於培養人的非理性情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情商,而「理性只是人類情感的冰山一角」,很多研究表明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情商比智商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案例學習通過描述還原「歷史現場」,相對而言優勢在於能夠接受非理性因素的熏陶。
6、知識經濟的社會轉型所帶來的歷史系學生的比較優勢。
現代社會是個高速發展的「知識爆炸」社會,各種新的知識急速增長。雖然學術界對「知識經濟」這個詞尚存爭議,但知識的重要性誰也無法否認可以說知識成為了最重要的生產要素,正如農業社會的土地和工業社會的資本。知識的重要性使企業對知識的管理十分迫切,真正的大企業是專門由相關部門進行知識管理,而知識管理的目標是:「個體知識團體化,內隱知識外顯化,外部知識內部化 ,組織知識產品化。」人才需要流動但知識需要留住。知識管理系統的建立對於企業的長足發展是十分必要的。當然這在發達國家已經正規,而我國可以說剛剛起步,正在建設過程中。知識管理也有助於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員工認同感、歸屬感的增加。
其次我們可以看到培訓業在中國的起步,業內人士的普遍認識是我國培訓業發展迅速但現狀混雜、需要通過大規模的倒閉兼並的重新洗牌使培訓業真正發展。相關研究也表明:企業在員工培訓方面投入1%的財力就能帶來7%的收益。而歷史學背景的學生在接受歷史學的人文主義熏陶後能夠在培訓方面具有優勢,特別是員工對企業文化的持續認同、工作態度的持續端正上。一些大的企業也在建立企業大學,如金融界的平安集團,企業大學不僅使員工技能增加,而且還能讓員工對企業文化持續認同、工作態度持續端正,更應該創造文化消費,讓員工感受到快樂,這正是歷史學學生的優勢所在。可以說《百家講壇》便是典型的文化消費,其中很多節目是具有歷史學科背景的。
再者大企業也是需要歷史學背景的人才的:跨國公司需要對中國本土國情和文化習慣的深層認識;一個企業正如一個民族,如果想要真正走遠,不僅要有技術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存在與支撐,也需要一些仰望星空、關注星空的人存在,盡管這樣的人不多,但是無法缺少。企業提高管理效率既要有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主導,更要有文史哲人文學科的補充,不僅要有技術管理,更要有人文管理,只有人文管理才能給員工以終極關懷與現實關懷。這些因素都要求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有歷史學學科背景的人存在。
Ⅳ 高中歷史學科的特點有哪些
相較於初中歷史,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強調歷史規律的作用。對比分析和總結的部分更加靈活。簡而言之就是更需要根據史實基礎進行思考和分析而非單純的死記硬背。希望上述話語能對你有所幫助。
Ⅳ 鄉土中國中社會學的歷史和學科特點是什麼
鄉土中國的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搞清楚我所謂鄉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費孝通作者簡介費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蘇吳江。1936年赴英留學,1938年獲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先後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副教務長。1949年後歷任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職。曾獲美國馬林諾夫斯基紀念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的赫青黎獎章、美國大英網路全書獎、日本福岡市亞洲文化大獎、菲律賓「麥格賽」社會領袖獎等槳項。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拼朱《民族與社會》、《生育制卿》、《行行重行行》等。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教授,一生行行重行行,實地調查和考察總結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各種模式,寫下了諸多不朽篇章。本書推出的是學界共認的中國鄉土社會傳統文化和社會結構理論研究的代表作《鄉土中國》、《生育制度》、《鄉土重建》和《皇權與神權》四篇著作,可供社會學工作或教學、研究者參考。學術的道路是清貧的,學術的道路同樣也是艱辛的,但是真正的學者從來都是安於清貧,在艱辛的學術道路上披荊斬棘,傳承人類寶貴的知識財富。費孝通先生用他的一生見證了一代學人的風范,為中國社會學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使社會學這門外來的學科真正在中國生根、發芽、成長、壯大……本書收錄的都是費老學術上的成功之作,更是使後學者領略了社會學的魅力所在,進而使社會學在中國真正做到了面向大眾,為學術推廣鋪平道路!舊著《鄉土中國》重刊序言這本小冊子的寫作經過,在《後記》里已經交代清楚。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後期,根據我在西南聯大和雲南大學所講「鄉村社會學」一課的內容,應當時《世紀評論》之約,而寫成分期連載的十四篇文章。我當時在大學里講課,不喜歡用現存的課本,而企圖利用和青年學生們的接觸機會,探索一些我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課題。那時年輕,有點初生之犢的闖勁,無所顧忌地想打開一些還沒有人闖過的知識領域。我借「鄉村社會學」這講台來追究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講的,所講的觀點完全是討論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沒有經過琢磨,大膽樸素,因而離開所想反映的實際,常常不免有相當大的距離,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樣。我敢於在講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盤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為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方法。我並不認為教師的任務是在傳授已有的知識,這些學生們自己可以從書本上去學習,而主要是在引導學生敢於向未知的領域進軍。作為教師的人就得帶個頭。至於攻關的結果是否獲得了可靠的知識,那是另一個問題。實際上在新闖的領域中,這樣要求也是不切實際的。在教室里講課和用文字傳達,公開向社會上發表,當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里,教師是在帶領學生追求知識,把未知化為已知。在社會上發表一種見解,本身是一種社會行動,會引起廣泛的社會效果。對實際情況不正確的反映難免會引起不良的影響。我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在發表這些文章之前,猶豫過。所以該書初次出版時在《後記》中向讀者懇切說明:由於刊物的編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後才發表」。「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說是完稿,只是一段嘗試的記錄罷了」。嘗試什麼呢?嘗試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這個問題。這書出版是在1947年,離今已有三十七年。三聯書店為什麼建議我把這本小冊子送給他們去重刊,我不知道。我同意他們的建議是因為我只把它看成是我一生經歷中留下的一個腳印,已經踏下的腳印是歷史的事實,誰也收不回去的。現在把它作為一件反映解放前夕一些年輕人在知識領域里猛闖猛攻的標本,拿出來再看看,倒另有一番新的意義。至於本書內容所提出的論點,以我現有的水平來說,還是認為值得有人深入研究的,而且未始沒有現實的意義。這本小冊子和我所寫的《江村經濟》、《祿村農田》等調查報告性質不同。它不是一個具體社會的描寫,而是從具體社會里提煉出的一些概念。這里講的鄉土中國,並不是具體的中國社會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里的一種特具的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並不排斥其他體系同樣影響著中國的社會,那些影響同樣可以在中國的基層社會里發生作用。搞清楚我所謂鄉土社會這個概念,就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具體的中國社會。概念在這個意義上,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工具。我這種嘗試,在具體現象中提煉出認識現象的概念,在英文中可以用IdealType這個名詞來指稱。IdealType的適當翻譯可以說是觀念中的類型,屬於理性知識的范疇。它並不是虛構,也不是理想,
Ⅵ 作為社會科學學科的歷史學,軍事學,教育學具備哪些學科整體特點,研究對象具有
作為世界科學家,我覺得他研究的對象應該是歷史文化發展。
Ⅶ 高中歷史學習有何特點
1、高中歷史課程的要求高
高中歷史課時要求與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等學科是一致的,即使你選擇的是理科,在高二的時候也要參加「小高考」的歷史學業水平測試。
2、高中歷史的教材體系比較復雜
包括必修一的政治文明史,必修二的經濟文明史,還有必修三的精神文明史。三部分都是按照專題模塊的編排,縱橫交錯,與初中的通史安排有很大不同。同一本書里前後的時間順序不太明確,這就要求初中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大事年表。
3、高中歷史學習的內容艱深
高中歷史不是靠記記背背能解決的。每一個學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掌握比較合適的方法。
4、高中新課程的歷史學習方式改變
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體驗和合作。要真正讓學生自己學習歷史,而不是讓學生等待老師來灌輸。自主學習要求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比較、概括、闡釋和判斷;能獨立的預習閱讀、發現問題、發現歷史問題之間的聯系。
(7)歷史學的學科特點擴展閱讀:
《高中歷史》是2007年1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該書是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1、聽課方法
高中歷史必須把掌握基礎知識放在第一位,必須在掌握史實基礎上思考和回答問題。聽課效率往往決定你對基礎知識掌握效果。教師在歷史課是除了講解知識,也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分析。
高中歷史課所涉及的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過程等、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是比較多的。高中階段的筆記除了記錄內容提綱、基本概念、重要觀點等,還可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選擇記錄,尤其是一些補充性的內容。
2、閱讀歷史資料方法
歷史資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式之一。閱讀高中歷史書以外的課外閱讀書,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加深知識印象。
比如一些資料中的歷史地圖、歷史圖片、歷史照片、歷史實物或模型、歷史建築等形象化的學習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歷史的情境和氛圍。在閱讀課外書時,不僅要了解和分析歷史材料,而且要能夠與課本上具體的歷史事實聯系起來,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辨析、歸納。
3、建立知識系統方法
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線索,即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框架可以使大家對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清晰的認識。比如按照朝代建立、鞏固、繁榮、衰敗等記錄為主要框架。
重要事情按照事件起因(包括背景、條件、原因、目的等)、事件過程(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口號等)、事件影響(包括性質、作用、意義、經驗教訓等)記錄為具體內容。
(7)歷史學的學科特點擴展閱讀來源:網路-高中歷史
Ⅷ 歷史學的學科屬性是什麼_
人文科學 通過對歷史的研究,探索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Ⅸ 歷史與社會的學科特點
為體現現代課程的綜合性、活動性和創造性特徵,我國適時推出了一門新課程——《歷史與社會》。該課程包括了歷史、人文、思想品德、社會和地理等的內容,屬文綜學科。
在美國,也存在一門與我國的《歷史與社會》相類似的學科——社會課(Social Studies,又譯為社會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