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學科學
⑴ 中外科學家小時候玩中學到的故事
愛因斯坦的故事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著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說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說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 看著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里,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著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說:「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說著,他從課桌里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么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裡不知說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里,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脫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里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說:「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里振動著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著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贊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著。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准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閱讀和實驗室里。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系,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在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沖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斗,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說,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盡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里,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丑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說明了什麼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說出成功的秘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說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著。從愛因斯坦的奮斗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說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並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回答者:luyeece - 同進士出身 七級 11-7 18:50
他看到了一個奇妙的世界——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
300多年以前,荷蘭一個看守大門的無名之輩,用自製的魔眼,第一次看到了一個奇妙的微觀世界。
在這個五花八門的天地中,生息著千百種微小生物,它們有的像小圓點,有的像曲線,有的身上長著小毛毛,有的還拖著一條長尾巴……。這是人類對這個奇妙世界的第一次「訪問」,這位勇敢的訪問者名叫列文虎克。這次成功的「訪問」,使這位沒有上過一天大學的列文虎克成了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於荷蘭的德夫爾特城。他的父親是一個編籮筐和釀酒的小商人。不幸的是,未等列文虎克成年,他的父親就去世了。為了維持家庭生活,16歲的列文虎克離開了學校,到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一家雜貨鋪當學徒。在這里,白天,他面對絡繹不絕的荷蘭家庭主婦為一分兩分錢爭得面紅耳赤,耳聽現金抽屜中硬幣的叮當聲;夜晚,店鋪打烊以後,他靠著昏暗的燭光讀著借來的各種書籍,書中上至天文,下至生物的知識,引起了他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雜貨鋪的隔壁是一家眼鏡店,這是列文虎克最愛去的地方。在這里,他與眼鏡店的工匠聊天,他將書中讀到的一些有趣故事講給工匠聽,工匠則教會了他怎樣磨製玻璃鏡片。這是一門非常有用的技術,此後,磨製鏡片有節奏的沙沙聲幾乎伴隨了列文虎克整整一生。
6年的學徒生涯很快就過去了。這對列文虎克來說,正是充滿幻想的時期,他最強烈的願望是,如果能製造出一種放大的魔鏡,用它來觀察自然界的許多小東西,這該多麼有趣啊!
告別了學徒生活,列文虎克又走上了坎坷的人生道路。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四處奔走。又過了許多年,他才回到了家鄉。在這里,只會講荷蘭語的列文虎克被人看作是一個無知無識的人。在當時,荷蘭語被鄙視為漁夫、店主、挖溝人的語言。有教養的人應該會講拉丁語,而他連讀也不會讀。他先開了家雜貨店,最後做了市政府的看門工人,每天打掃門前垃圾,定期爬上鍾樓向全城市民報告時間。工作極為簡單,收入也僅夠過日子。但列文虎克有自己的興趣所在。
他最大的嗜好就是不停地磨鏡片。他有著堅不可摧的研究者的好奇心。他知道,通過透鏡看到的東西比肉眼大得多,也非常有趣。他發誓要磨出世界上最好的鏡片。一天天過去,一次次失敗,磨呀磨,他雙手不知磨出過多少血泡,他也忘了妻子兒女,顧不得去看朋友和鄰居,大家以為他有些精神失常了。然而,「有志者事竟成」,列文虎克終於磨出了光潔透亮的鏡片,他把兩塊鏡片隔開一些距離,固定在一塊金屬板上,再裝上一個調節鏡片的螺旋桿。一架在當時最為精巧的魔鏡便做成了。魔鏡可將物體放大300倍,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
有了這架顯微鏡,列文虎克興奮不已。凡能到手的東西,他樣樣都拿來看看。他觀察了許多小蟲的器官,如蚊子的長嘴,蜜蜂刺人的針。他細看了鯨魚的肌肉纖維和自己的皮膚屑片。他到肉店裡去買回牛眼睛,看到水晶體的組合那麼美妙,不禁大為驚奇。他一連幾小時地細看羊毛、海狸毛和麋鹿毛的構造,這些纖細的毛在他的顯微鏡下像粗大的木頭。他精細地解剖了一隻蒼蠅的頭,把它的腦粘在顯微鏡下的細針上——他由衷地贊美這個大得驚人的蒼蠅腦子的細節是如此復雜!他察看了十幾種樹木的橫斷面,細看植物的種子。當他初次觀察到一隻跳蚤的刺和一隻虱子的腿竟是這樣完美驚人時,咕嚕道:「天哪,怎麼會這樣呢!」
1669年,他開始給英國皇家學會寫報告,宣布他看到了「大量難以相信的極小的活潑的物體」,他將這些東西稱為「微動物」。
這是值得記載的歷史一頁。除了列文虎克這樣的怪人,誰還會想到用魔鏡去看從天上落下來的清澈的雨水?水裡面除了水以外,還會有什麼?這個精神恍惚圓睜著雙眼的人,拿起一根玻璃管,走進園子里,俯身在一隻計雨量的陶罐上,吸了點雨水,放到了他那寶貝魔鏡下。他眯眼凝視著透鏡,低聲咕嚕著一些誰也聽不清的話……突然,列文虎克興奮地叫起來:「來,快!雨水中有小動物哪,它們在游泳,它們在玩耍。」列文虎克一生最得意的日子到來了,他潛入了一個肉眼看不見的怪異世界,這里全是些小生物,它們生活著,繁殖著,斗爭著,死亡著。自古以來,它們就完全不為人們所知。這些小東西有的如同一種野獸,它們殘害人類,把大於它們千萬倍的人類消滅掉。有些比噴火巨龍、九頭怪物更可怕。它們如同不聲不響的刺客,把嬰兒暗殺於溫暖的搖籃之中,把帝王謀殺於深宮禁院之內。這些小東西也有不少是和善可親的,給人類帶來許多益處,與人類休戚相關。自列文虎克以後,人類對這些小東西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到了今天,「細菌」「微生物」已成了常識性名詞。
列文虎克不斷地觀察,詳細地記錄了他所看到的一切,並用他那質朴有趣的荷蘭話向皇家學會寫報告。
他告訴皇家學會,除了雨水外,各種各樣的水中,如書房的水,屋頂上盆子里的水,不太清潔的德爾夫特運河中的水,園子中深井裡汲上來的水中,到處都有這種「小生物」。它們好幾千個合起來也不及一粒沙子大。「它們極為可愛,翻來翻去,花樣不一」。
他告訴皇家學會,在他自己嘴裡這些小東西也成群結隊:「我雖50歲了,牙齒還是很好,因為我習慣每天清晨用鹽刷牙。可用放大鏡一照,還是有不少白色的東西。」
這白色的東西是什麼呢?
列文虎克從牙縫里刮下一點來,吸進小管子,放到顯微鏡下。當漸漸地調准焦距時,那從灰色朦朧中變得清晰起來的是一些小得不可思議的「小東西」。「在裡面跳來跳去,就像梭子魚一樣,還有一種,向前游一下,突然疾轉,翻個漂亮的筋斗。另一些行動懶洋洋的,像彎曲的棍棒。」
列文虎克說:在一個人口腔的牙垢里生活的微小生物,比整個荷蘭王國的居民還要多。
後來,列文虎克在蛙和馬的腸子里,在自己的排泄物中,都發現了這種「神秘新奇的小動物」。甚至在一次拉肚子後,他發現「小動物」居然匯集成堆。
讀著列文虎克的這些來信,皇家學會的許多紳士們都不敢相信。直到英國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胡克依照列文虎克的說明,做了一台顯微鏡,親自觀察了他信中所說的新發現,證明是事實。皇家學會的老爺們終於不再疑惑了,驚訝之餘,不得不完全信服了。列文虎克的成果得到了肯定,他本人也被吸收為皇家學會會員。
列文虎克的發現轟動了全世界。人們從各地擁向荷蘭的德爾夫特城,要求親眼看看這個肉眼看不見的奇妙天地。列文虎克的聲望越來越大。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和英國女皇對這位看門老頭的魔鏡也發生了興趣,親自登門拜訪,請求瞧一下鏡中的秘密。
列文虎克已經80歲了,牙齒開始松動了。一天,他把那松動的牙齒拔了下來,用魔鏡觀察空牙根中的小動物。已經研究過上百次了,為什麼還要研究它們?列文虎克說:「說不定還有漏掉的細枝末節呀!」
列文虎克把觀察的內容寫成了一部劃時代的著作《自然界的秘密》,分7卷出版。在他的一生中,用手工磨製的透鏡片達419枚,製成了247台簡易顯微鏡和172個小型放大鏡。1723年2月27日,91歲高齡的列文虎克離開了人世。
他在給皇家學會的最後一封信中提到:「一個人要有所成就,必須嘔心瀝血,孜孜不倦。」
回答者:耗耗提問狂 - 童生 一級 11-7 19:43
科學家的故事
每個科學家都有他失敗的一面,現在,我就來看一看科學家的故事.
故事一:
波義耳——懷疑派化學家
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於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並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後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由於戰亂、父親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國隨姐姐居住在倫敦。在那裡開始學醫學和農業。學習中接觸了很多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很快成為一位訓練有素的化學實驗家,同時也成為一位有創造能力的理論家。在這期間,他同許多學者一起組織一個科學學會,進行每周一次的討論會,主要討論自然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在實驗室中遇到的問題。波義耳稱這個組織為「無形大學」。這個學會就是著名的以促進自然科學發展為宗旨的「皇家學會」的前身。波義耳是該學會的重要成員。由於學會的分會設在牛津,波義耳於1654年遷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設備齊全的實驗室,並聘用了一些很有才華的學者作為助手,領導他們進行各種科學研究。他的許多科研成果是在這里取得的。那本劃時代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是在這里完成的。這本書以對話的體裁,寫四位哲學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他們分別為懷疑派化學家、逍遙派化學家、醫葯化學家和哲學家。逍遙派化學家代表亞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說」觀點,醫葯化學家代表「三元素說」觀點,哲學家在爭論中保持中立。在這里,懷疑派化學家毫不畏懼地向歷史上權威的各種傳統學說提出挑戰,以明快和有力的論述批駁了許多舊觀念,提出新見解。該書曾廣泛流傳於歐洲大陸。
波義耳十分重視實驗研究。他認為只有實驗和觀察才是科學思維的基礎。他總是通過嚴密的和科學的實驗來闡明自己的觀點。在物理學方面,他對光的顏色、真空和空氣的彈性等進行研究,總結了波義耳氣體定律;在化學方面,他對酸、鹼和指示劑的研究,對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的探討,都頗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種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劑的化學家。石蕊試液、石蕊試紙都是他發明的。他還是第一個為酸、鹼下了明確定義的化學家,並把物質分為酸、鹼、鹽三類。他創造了很多定性檢驗鹽類的方法,如利用銅鹽溶液是藍色的,加入氨水溶液變成深藍色(銅離子與足量氨水形成銅氨絡離子)來檢驗銅鹽;利用鹽酸和硝酸銀溶液混合能產生白色沉澱來檢驗銀鹽和鹽酸。波義耳的這些發明富有長久的生命力,以至我們今天還經常使用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義耳還在物質成分和純度的測定、物質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實驗。在1685年發表的《礦泉水的實驗研究史的簡單回顧》中描述了一套鑒定物質的方法,成為定性分析的先驅。
1668年,由於姐夫去世,他又遷居倫敦和姐姐住在一起,並在家的後院建立實驗室,繼續進行他的實驗工作。晚年波義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對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義耳因勞累而中風,之後的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當無法在實驗室進行研究工作時,他致力於整理他多年從實踐和推理中獲得的知識。只要身體稍感輕快,就去實驗室做他的實驗或撰寫論文,並以此為樂趣。1680年,他曾被推選為皇家學會的會長,但他謝絕接受這一榮譽。他雖出身貴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卻是在科學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從未結婚,用畢生精力從事對自然科學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這位曾為17世紀的化學科學奠定基礎的科學家在倫敦逝世。恩格斯曾對他作出最崇高的評價:「波義耳把化學確定為科學。」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氣體化學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國利茲,從小家境困難,由親戚撫養成人。175年進入神學院。畢業後大部分時間是做牧師,化學是他的業余愛好。他在化學、電學、自然哲學、神學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寫了許多自以為得意的神學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卻是他的科學著作。1764年他31歲時寫成《電學史》。當時這是一部很有名的書,由於這部書的出版,1766年他就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722年他39歲時,又寫成了一部《光學史》。也是18世紀後期的一本名著。當時,他在利茲一方面擔任牧師,一方面開始從事化學的研究工作。他對氣體的研究是頗有成效的。他利用製得的氫氣研究該氣體對各種金屬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還將木炭置於密閉的容器中燃燒,發現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氣變成碳酸氣,用石灰水吸收後,剩下的氣體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於他虔信燃素說,因此把這種剩下來的氣體叫「被燃素飽和了的空氣」。顯然他用木炭燃燒和鹼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氣中的氧和碳酸氣,製得了氮氣。此外,他發現了氧化氮(NO),並用於空氣的分析上。還發現或研究了氯化氫、氨氣、亞硫酸氣體(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氣等多種氣體。1766年,他的《幾種氣體的實驗和觀察》三卷本書出版。該書詳細敘述各種氣體的制備或性質。由於他對氣體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稱為「氣體化學之父」。
在氣體的研究中最為重要的是氧的發現。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煙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鏡加熱,發現它很快就分解出氣體來。他原以為放出的是空氣,於是利用集氣法收集產生的氣體,並進行研究,發現該氣體使蠟燭燃燒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輕松舒暢。他製得了氧氣,還用實驗證明了氧氣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質。但由於他是個頑固的燃素說信徒,仍認為空氣是單一的氣體,所以他還把這種氣體叫「脫燃素空氣」,其性質與前面發現的「被燃素飽和的空氣」(氮氣)差別只在於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歐洲參觀旅行,在巴黎與拉瓦錫交換好多化學方面的看法,並把用聚光鏡使汞銀灰分解的試驗告訴拉瓦錫,使拉瓦錫得益匪淺。拉瓦錫正是重復了普利斯特里有關氧的試驗,並與大量精確的實驗材料聯系起來,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揭示了燃燒和空氣的真實聯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錫的燃燒與氧化學說已普遍被人們認為是正確的時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錫的解釋,還堅持錯誤的燃素說,並且寫了許多文章反對拉瓦錫的見解。這是化學史上很有趣的事實。一位發現氧氣的人,反而成為反對氧化學說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發現的氧氣,是後來化學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各國化學家至今都還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於同情法國大革命,作了好幾次為大革命的宣傳講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圖書及實驗設備都被付之一炬。他隻身逃出,躲避在倫敦,但倫敦也難於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歲時不得不移居美國。在美國繼續從事科學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兩國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國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國,他住過的房子已建成紀念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獎章已成為美國化學界的最高榮譽。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
1898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AntoineHenriBecquerel)發現含鈾礦物能放射出一種神秘射線,但未能揭示出這種射線的奧秘。瑪麗和她的丈夫彼埃爾·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擔了研究這種射線的工作。他們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瀝青鈾礦進行分離和分析,終於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後發現兩種新元素。
為了紀念她的祖國波蘭,她將一種元素命名為釙(polonium),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Radium),意思是「賦予放射性的物質」。為了製得純凈的鐳化合物,居里夫人又歷時四(MarieCuI7e,1867--1934)載,從數以噸計的瀝青鈾礦的礦渣中提煉出1O0 mg氯化鐳,並初步測量出鐳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25。這個簡單的數字中凝聚著居里夫婦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作為博士答辯論文獲得巴黎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11月,居里夫婦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戴維金質獎章。12月,他們又與貝可勒爾共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6年,彼埃爾·居里遭車禍去世。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她放棄執著的追求,她強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們摯愛的科學事業。她在巴黎大學將丈夫所開的講座繼續下去,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論放射性》一書出版。同牟,她與別人合作分析純金屬鐳,並測出它的性質。她還測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放射性的重要論著。鑒於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
這位飽嘗科學甘苦的放射性科學的奠基人,因多年艱苦奮斗積勞成疾,患惡性貧血症(白血病)於1934年7月4日不幸與世長辭,她為%
回答者:快樂夢香兒 - 秀才 二級 11-8 12:28
伽利略是偉大的義大利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科學革命的先驅。歷史上他首先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了數學、物理學和天文學三門知識,擴大、加深並改變了人類對物質運動和宇宙的認識。為了證實和傳播N.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獻出了畢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會迫害,並被終身監禁。他以系統的實驗和觀察推翻了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純屬思辨的傳統的自然觀,開創了以實驗事實為根據並具有嚴密邏輯體系的近代科學。因此,他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他的工作,為I.牛頓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伽利略凡事不但喜歡多想一想,還要去試一試。他在比薩母校任數學教授時,並不像其他人那樣照宣亞里士多德的教條,而是大力提倡觀察和實驗。這在當時看來,簡直是不知天高地厚。
1590年,25歲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一個經典理論:如果把兩件東西從空中扔下,必定是重的先落地,輕的後落地提出了懷疑。伽利略認為不管是輕的還是重的,他們從高空落下時,都同時落地。當時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被奉為金科玉律,自然沒有人相信伽利略的話,於是伽利略決心搞一次實驗,讓人們親眼看看。
這天,年輕的伽利略宣布要在比薩斜塔上進行一次試驗,一些教授大為不滿,便一起到校長面前告狀。校長聽了也很生氣,但轉念一想,這樣也好,讓他當眾出出醜,也好殺殺他的傲氣。 當伽利略左手拿一個鐵球,右手拿要重十倍的另一個鐵球爬上斜塔七層的陽台時,塔下已是人頭攢動,比薩大學的校長、教授、學生,還有許許多多看熱鬧的市民。就在這時,還是沒有一個人相信伽利略會是對的。
伽利略將身子從陽台上探出,當他兩手同時撒開時,只見兩只球從空中落下,齊頭並進,眨眼之間,"咣當"一聲,同時落地。塔下的人,一下子都懵了。先是寂靜了片刻,接著便嗡嗡地嚷作一團。
這時,伽利略從塔上走下來。校長和幾個老教授立即將他圍住說:"你一定是施了什麼魔術,讓兩個球同時落地,亞里士多德是絕對不會錯的。"伽利略說:"不信,我還可以上去重做一遍,這回你們可要注重看著。"校長說:"不必做了,亞里士多德是靠道理服人的。重東西當然比輕東西落得快。這是公認的道理。就算你的實驗是真的,但它不符合道理,也是不能承認的。"伽利略說:"好吧,既然你們不相信事實,一定要講道理,我也可以來講一講。就算重物下落比輕物快吧,我現在把兩個球綁在一起,從空中扔下,按照亞里士多德的道理,你們說說看,它落下時比重球快呢還是比重球慢?"
校長不屑一答地說道:"當然比重球要快!因為它是重球加輕球,自然更重了。"這時一個老教授忙將校長的衣袖扯了一下,擠上前來說:"當然比重球要慢。它是重球加輕球,輕球接拉它,所以下落速度應是兩球的平均值,介乎重球和輕球之間。" 伽利略不慌不忙地說道:"可是世上只有一個亞里士多德啊,按照他的理論,怎麼會得出兩個不同的結果呢?"
校長和教授們面面相覷,半天說不出話來。一會兒才突然醒悟到,他們本是一起來對付伽利略的,怎麼能在伽利略面前互相對立起來呢?校長的臉一下紅到脖根,氣急敗壞地喊道:"你這是強辯,放肆!"這時圍觀的學生轟地一聲大笑起來。伽利略還是不動火,慢條斯理地說:"看來還是亞里士多德錯了!物體從空中自由落下時不管輕重,都是同時落地。 聽了伽利略的這幾句話,校長和那些教授再想不出一句反駁的話來,於是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就這樣輕易地被這個初生牛犢推翻了。
生平和學術生涯
早年活動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生於比薩,父親芬琴齊奧·伽利萊精通音樂理論和聲學,著有《音樂對話》一書。1574年全家遷往佛羅倫薩。伽利略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音樂、詩歌、繪畫以及機械興趣極濃;也像他父親一樣,不迷信權威。17歲時遵從父命進比薩大學學醫,可是對醫學他感到枯燥無味,而在課外聽世交、著名學者O.里奇講歐幾里得幾何學和阿基米德靜力學,感到濃厚興趣。1583年,伽利略在比薩教堂里注意到一盞懸燈的擺動,隨後用線懸銅球作模擬(單擺)實驗,確證了微小擺動的等時性以及擺長對周期的影響,由此創制出脈搏計用來測量短時間間隔。1585年因家貧退學,擔任家庭教師,但仍奮力自學。1586年,他發明了浮力天平,並寫出論文《小天平》。
1587
⑵ 中班科學教案《水的心情》教案
設計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生活、動植物的生存以及生產建設等等都離不開水更離不開淡水。這節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是針對現在水資源貧乏,水污染嚴重的情況對幼兒進行節約用水的教育。
不足:
課前的准備活動需要在豐富一些,應提前與家長做好生活觀察活動,這樣孩子的生活經驗會更豐富一些,便於幼兒在活動中與他人交流、創新。操作創新活動中教師要適當的拋出問題,一步一步提升幼兒創新思考的能力和技巧。
⑶ 如何評價科學課教學中的探究學習
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師,在學校里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並非易事,小學科學教學是科學的基礎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擔負著兒童科技創新的重任。科學教學的基本過程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參與認識自然事物及應用所學獲得知識,大膽自主探求和應用知識。教師怎樣有意識地與學生同玩同樂,學中玩、玩中學,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探究科學的方法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學生自主選擇探究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當我們學完了教材的一些課程之後,要做好學生新的科學探究工作,每一學期要給每一個學生一個探究主題,這個主題要適合及選擇的范圍。對小學生而言,題目若與日常生活有密切關系,必定會提高其參與的興趣,如洗發水的試驗及調查、食物的脂肪含量、 冷藏食物知多少、頭發的承重力、不同洗衣粉的清潔能力、。其實以上例子包括不少有趣的題目,大部分的內容既和日常生活有關,亦可進行科學探究,而過程和所需器材也不復雜。另外還提出大量有關適合這方面的探究主題。例如:學校周邊環境、校園植物的調查、學校綠化率、廢舊電池的回收等等,這一些都是很好的活動主題,而且也很適合學生的思維。
二、引導學生去探索,鼓勵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尋找答案。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頭腦去想、用自己的雙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說……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圍事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問題提出來後,教師不是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設計好實驗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交流討論。在老師引導和建議下,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實驗、搜索證據、觀察、提問、設想和驗證。孩子們要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實驗過程中的想法、活動情況,與正確答案相比較。
通過三年的小學科學教學,我在教學中都能感受到學生喜歡提問題的天性:「天為什麼是藍色的?」、「恐龍是怎麼滅絕的?」……,除此,還能感受到兒童回答問題的邏輯:「打雷是因為雲彩沒長眼睛!」、「太陽把地上的水吸走了!」……這些可貴的「天性」應變為更為成熟的科學思維習慣和能力。
假設是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所做的可能性回答。例如,對「物體遇冷會收縮嗎」這個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各種假設:「物體遇冷會收縮—人冷了就會縮起來」,「物體遇冷不會收縮—教室里的桌凳就沒有因為冬天而變小」,再如:「把紙和球同時從高處放手,猜哪個先落地」的假設活動,是想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假設,並在假設的過程中發現: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有時是錯誤的,經驗也可能造成假象。我們再用兩張同樣重的紙(其中一張揉成團)重復上面的實驗」是一個拓展活動,同樣說明根據經驗提出的假設不一定可靠。而搜索證據是通過觀察、實驗、測量或從可靠信息源那裡獲取用以回答問題或驗證假設的數據及資料的活動。許多重要的科學結論都是建立在假設與搜集證據的基礎上的,如魏格納的大陸漂移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等。因此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時需要注意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提出問題,而不是直接建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就為學生提供了科學探究的機會。
2、提供一個適用於學生的計劃方案,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去動腦筋思考。
3、經常比較計劃和實際的探究過程,認識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預見的。
4、在教學中或活動結束時要經常交流討論,提議學生去思考如何改進探究方法。
三、培養學生科學探究中的合作能力。
在傳統的實驗課教學中,比較普遍採用的是教師講實驗內容學生聽,教師演示實驗方法學生觀看,教師提問實驗結論學生答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不利於主體精神的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我在小學科學實驗課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通過閱讀、研討自己設計實驗。具體做法是:把實驗的目的、名稱、器材、步驟、現象、結論等要素設計成空白實驗報告提供給學生。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閱讀、思考、研討,共同填寫實驗報告,等於是自己設計實驗,自己進行操作、觀察、分析,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認真閱讀了教材,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他們互相補充,互相幫助共同填寫有關內容。教師巡堂只做啟發和點撥。在確定了實驗步驟後,各小組按照自己確定的方法獨立地操作、記錄和分析。
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為共享資源和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也容易使人進入一個自我封閉的學習環境,這就需要以合作學習進行引導。
四、注重探究方法和過程的評價,鼓勵探究結論的原創。
一提到評價,老師們往往會聯想到考試。其實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涉及到許多方面,考試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在科學課的標准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作了詳細的敘述。《標准》中強調「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因此,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中的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對觀察、實驗中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質疑、交流、評議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等過程中都體現了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這些方面都是評價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這是單純以一紙試卷所不能體現的。只有注重了探究過程的評價,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另外,評價的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考試這一種形式。例如:在平時為學生建立一個探究過程的記錄本,及時記錄學生的各種變化,從發展變化的程度上反映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競賽等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自然環境或自然現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寫考察報告來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等等。在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時,應讓教師、學生、家長甚至社會成員參與。總之,應重視學生的評價,應有一個公正、積極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
在科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對認識的自然事物,探究科學奧秘充滿興趣,踴躍地提出探究的問題;對探究的問題積極的動腦筋、想辦法。通過觀察、實驗,查閱資料等方法進行研究;在匯報實驗結果時,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發現;在研討時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敢於與不同的意見進行爭論。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精神,使學生主動、自主的參與各項探究活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我相信每個教師都能堅持不懈地把學生科學探究活動開展下去,上好每一節科學課,努力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探究科學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解決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面向學困生的問題,從而使每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和進步,讓所有的學生掌握探究的思維方法、感受探究的樂趣,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⑷ 小學科學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其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情感,其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陶冶人的情感,凈化人的心靈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小學科學教學的核心在於探究。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探究,創設情境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掌握適當的時機,精心創設教學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情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促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應用知識;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形成良好的個性。教學中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創設情境。
一、利用實驗創設情境
實驗是科學課的基礎,它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起著重要的作用。科學課中的各種實驗充滿著趣味性、思維性、挑戰性、探索性和創造性,以其直觀性、形象性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空氣的熱脹冷縮》一課時,一開始我就做了一個噴泉演示實驗:在一個平底燒瓶里裝一些水,瓶口用橡膠塞塞緊,把一根吸管插入瓶中,一端露在瓶外,一端插入水中。然後把燒瓶放到一個空水槽中,再往水槽中倒入滾燙的開水,燒瓶中的水立刻往外噴了出來,看得學生目瞪口呆。最後我聯繫上一課《液體的熱脹冷縮》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上堂課我們做這個實驗時吸管里的水只是往上升了一點,而沒有像這一次那樣快速地往外噴?學生陷入了深思。
很明顯,通過一個小小的演示實驗,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它為學生提供了最真實的感受,它對學生思維形成的沖擊是巨大的。因此,充分地利用好實驗來設置情境,能給學生的學習創造良好的氛圍。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科學教育生活化,生活問題科學化已經成為現代科學教學改革的方向。「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使學生體會科學就在身邊,感受科學的趣味與價值,讓孩子們對科學產生親切感,這有益於孩子們發現、理解、探索和應用科學。現代科學教育觀認為在學校情境中設置基於工作的、模仿從業者真實活動的學習環境,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並保證知識向真實情境的遷移。實際教學中,要設計一個情境,讓學生將完整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使學生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感受到科學的應用價值,從而產生學習興趣。
科學教學中如果能經常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除了能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養成平時要多觀察、多發現、多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利用故事創設情境
「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趣味性、啟發性的故事情境,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科學教材中的一些著名實驗、發現事例,一些生動感人的名人軼事等都是真實可信,會很容易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一生銘記,會追蹤科學家的思維,去體驗創造發明的境界。如教學《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導入時,教師巧妙地利用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來激發學生探究科學奧秘的興趣。再如教《下沉的物體會受到水的浮力嗎》時,講述阿基米德揭開王冠真假的故事,阿基米德從浴盆水溢出來的啟發而獲得一種「直覺的頓悟」,發現了物體沉浮規律的故事。這些豐富的史料,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為一體,吸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再現科學家的忘我探索情境,激勵學生陶冶情操,鼓舞鬥志,培養發現精神。
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
計算機多媒體集聲音、畫面、文字、顯示於一體,能擴展微觀世界,微縮宏觀世界,模擬實驗現象,打破學生認知中的時空界限,能形象直觀地表現各種現象,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知客觀事物。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境更會收到極好的教學效果。它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動靜結合的教學圖像、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習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和認知方式。如在教學《我們來造「環形山」》一課時,課件出示月球由遠及近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明亮的月球表面其實是一副千瘡百孔的樣子,那一個個坑就是環形山。學生不禁提出探究的問題:這些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教學《日食和月食》一課時,課前播放日食、月食的錄像,既讓學生親眼看到日食和月食時的景象,又自然而然地提出了探究的問題:日食、月食是怎樣產生的?
五、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游戲是由愉快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它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一旦將游戲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將知識通過
⑸ Mad Science神奇科學家的STEAM課程有哪些內容
帶我女兒上了幾節課,稍微問了一下,神奇科學家的課里有涵蓋生物、物理、太空等方方面面的知識,並且又是雙語,我感覺這種多學科的啟蒙對於幼兒園小朋友來說很有必要,他們上課又是以做實驗的形式來呈現,也挺符合這個年紀孩子的興趣點的,在玩中學,學中玩,對小孩子來說是件很好的事,我家孩子這一個多月課上下來,她本來很排斥的英語現在也轉變成了喜歡,回家也願意用點讀筆點其他教材了,只要孩子有所改變,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就說明我們沒有選擇錯。
⑹ 如何讓農村孩子在玩中學到科學58
農村小學和城市的學校相比就會顯得設備簡陋 , 教學資源缺 乏、師資力量不足、學生很少有機會去科技館等科學場所,這些都是困擾著科學
課教學在農村小學發展的因素。但農村小學也有自身的優勢,如何挖掘地方資源, 發揮農村優勢,優化科學課的教學,從而讓學生走進「科學」呢?
一、利用自然環境走進科學 鄉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 身為師者要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這個
「大課堂」去上野外課,有些科學課: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土壤等,
完全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這種進行實踐性的教學,可以 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可以把科學的教學和課外自
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科學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果。這樣,學生在課內與 課外的溝通中,真正學到了科學知識,鍛煉了科學實踐能力。 二、利用好當地資源走進科學 鄉村是個廣闊天地,鄉村小學在建設實驗室和儀器室的同時,走自我創新之路,
探索出一條既適合於現代實驗教學的需求,又富有個性特色的地方實驗教學。在
利用現有的教學儀器、設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產資源,就地取材,配合相
關教學內容開展教師自製教具,發動學生製作學具活動。這樣不但解決科學課教 學儀器的短缺問題,而且為學校充實了大量的教具、學具,也推動了科學課教學器
具的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實驗教學的開設率。如採集、製作動植物標本更是拿 手好戲;到沙堆中撿鵝卵石、到石子中撿有植物及小動物化石的石片也是學生津
津樂道的趣事。這些帶土氣的教學具和現代科學課教學具相結合,確保了科學課 教學規范化、現代化、一體化的優勢運行。
三、利用地方課程資源走進科學
鄉村小學雖然沒有城市優良的科學教育資源,但農村的孩子天天與鳥獸蟲魚
為伍,日日與花草樹木為伴,生活的內涵一點也不比城市的孩子遜色。科學課教學 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聯系他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發揮孩子們豐富的感性認
識的優勢來服務教學,自覺充實教學內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春暖花開 的陽春三月 ,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
,放飛在花的海洋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花 , 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 , 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 了解到花的構造,進而認識到完
全花和不完全花的特徵及區別。
總之,善於利用我們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 ,廣泛結合鄉村教育資源 , 這不僅
能夠提高鄉村小學科學課教學效率,而且也可在豐富實踐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 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為鄉村小學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探尋出一條新途徑。
⑺ 幼兒科學課應該怎麼上好
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幼兒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手腦並用:聯系科學的新資料、新發現、新理論、新問題,如南北極考察、神州五號、嫦娥奔月、外星人等,使幼兒耳目一新,使他們樂學、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可以用橡皮泥涅外星人,科學探究活動中動腦的同時,又要動手,手腦並用。
幼兒園科學領域的《大綱》要求:在成人的引導下能發現周圍環境有趣的事物和現象,喜歡提問,有好奇心;感知物體和現象,喜歡擺弄材料;樂於探究,並表達探索過程中的所見所聞;知道常見物品的數量、形狀、方位等主要特徵,會比較、分類;喜歡大自然,喜歡動植物,並自覺愛護動植物。科學領域是幼兒園課程五大領域之一,所以學好科學課,意義重大,關鍵就是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探究意識,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大有益處。怎樣上好科學呢?在此談一下自己的疏淺看法。
一、帶孩子們走進科學發展室。
設置迷人的科學課堂。在常規科學課堂中,通過對教材的大膽創新和精心的材料准備,引領孩子們以課堂為主渠道進行科學探究。上好科學課,讓孩子們喜歡科學,那就走進科學發展室。我們幼兒園有專門的科學發展室,這間教室是老師們的作品,使孩子們置身於濃濃的科學學習環境之中,孩子們和老師們的作品近距離的接觸,科學對孩子們而言,那是觸手可及。例如:通電的教師作品,接通電源後,幼兒園遠距離地觀看,讓幼兒明白科學知識如此的神奇。通過老師的手,做出了一件件具有操作性的科學實驗教具,孩子便明白了科學;離我們很近。我們老師作出了科學課的教具,可以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具,讓孩子們可隨處感受到科學教育的魅力。
@_@我是分割線@_@
二、興趣調控。
興趣是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和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幼兒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當幼兒對學習發生興趣時,總是主動學習,樂此不疲。教師能激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以趣激疑,以趣激思,那科學課堂教學的主動權將牢牢地掌握在教師的調控范圍內。
@_@我是分割線@_@
好奇心是幼兒學習興趣的內因之一。揭示科學知識中的新奇之處,要讓幼兒知道科學知識內容豐富多彩,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近及家鄉,遠及全球。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挖掘教材內在的吸引力,或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幼兒描述絢麗多姿的科學事物、科學事物的主要特徵、科學的主要現象;或採用直觀手段,在幼兒面前展示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或應用多媒體教學創造科學意境,把幼兒帶入「想像」的王國中探索,以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學中也可適當採用科學的新資料、新發現、新理論、新問題。如讓幼兒觀看南北極考察、神州五號、嫦娥奔月、外星人的影視資料等,使幼兒在觀看時明白國家科技的發展,使幼兒們耳目一新,明白這些新事物的誕生得益於科學的進步,所以小朋友從小要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使他們樂學、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可以用橡皮泥涅外星人,神州五號的模型等,不管像不像,都要保護他們探索科學的童心,科學探究活動中動腦的同時,又要動手,手腦並用,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在大自然中學習,領悟道理。
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讓孩子們觀察。我記得教小班時,吃過早飯,我帶著孩子們去操場,我們拉成「小火車」剛到左側操場上,孩子們就跑到一塊麥苗地旁邊去看麥苗。彤彤問我:「老師,你看那是什麼?」我和孩子們走到麥苗旁邊,告訴他們:「這是小麥苗呀,春天它們剛從睡夢中醒來。我們吃的饅頭、花捲就是麥苗長大以後結成麥粒,再壓成麵粉做成的。」孩子們都聽得很認真,還很仔細的觀察著。正當我為孩子們的學習科學知識如此投入,想表揚時。只見彤彤一把拔了一棵送給了我,我接過她拔出來的麥苗,表現出很傷心的樣子。孩子們奇怪地看著我,我把麥苗放在耳邊,聽了一會說:「麥苗哭了,它對我說它很疼,它要死掉了。」有幾個孩子急切的問我:「為什麼呢?」我說麥苗的莖是它的「身體」,麥苗吸收了營養,才能抽穗,結出麥粒。話音剛落,晨晨說:「那我們就把它按上吧!」我聽了以後,搖頭告訴孩子們,再也按不上了,就連種小麥的高手——農民伯伯也沒辦法了。孩子們接著說:「我們再也不拔小麥,彤彤也說不拔了……」。對小班的孩子來說,給他們講空洞的道理,他們理解不了,也不容易接受,而且可能很快就會忘記。如果使用一些「擬人」化的教育方法,讓他們體會,去感知、去理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想,那天雖然少了一棵麥苗,但是通過戶外發生的這件事情,孩子們長大了,明白了自己要愛惜麥苗,會明白「粒粒皆辛苦」這個道理的。
@_@我是分割線@_@
四、為幼兒創設情景,知識得以延伸。
情景的創設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因此我們根據需要創設合適的情景。通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利用語言為幼兒設置較理想的情境。如我在大班教過的《水車》,「水車」我是用玩具代替的,讓幼兒看著老師在不斷地撥動水車,水車便在水裡轉動起來。孩子們看後,對水車產生了好感,我緊接著給幼兒講了水車的知識。它就像媽媽騎的自行車的輪子,只要媽媽的腳不斷地蹬,車子便會走。那麼水車呢,只要老師不斷地轉動它,給它一個外力,這個外力代表的是水,它就會很快地轉起來。設計這樣的情景,讓孩子知道了水車與水的關系,接著又學習一首《水車》的兒歌。通過前面的實驗,孩子們很快就學掌握了知識。而且回家後,也找到一些類似的玩具,使它們轉動。使這節課的內容得以延伸,孩子所學知識得以擴展。
@_@我是分割線@_@
五、作好演示實驗,培養幼兒合作意識。
教學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更要加強對幼兒思想上的教育,所以做實驗時最好先由老師單獨指導完成實驗操作,再由幼兒做,教師予以指導。如《水的浮力》一課,可利用班裡的玩具,教師准備好一大盆水,將各種各樣的玩具放入水中,讓幼兒發現什麼玩具在水面上漂著,什麼玩具沉到了盆地,這時候告訴孩子,漂在水面的玩具輕,它是浮在水面的,孩子們便明白了。接著啟發幼兒,在盆底的玩具為什麼上不來?孩子們便會議論紛紛,得出答案,因為那些玩具重,所以沉底。為了把課上的更有深度,孩子記的更牢。接著可以讓幼兒自己操作,讓幼兒將一塊團好的橡皮泥放入水中,看看橡皮泥在盆里會怎樣?通過觀察,孩子們很快便得出了結論。教師再將一塊橡皮泥捏成小船狀,將它放入水中,看看橡皮泥的小船是沉還是浮,孩子們通過觀察,便會興奮不已,成功的喜悅寫在臉上。正是這種實踐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情感,使孩子們的思維越來越活躍。
科學課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幼兒的思維經歷了「 做什麼」?、「怎麼做?」、「做出了什麼?」「說明了什麼?」等一系列的活動。並通過這些「動手」、「動腦」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幼兒形成學科學的精神以及態度、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推進科學活動意義上的升華。使孩子們既動腦又動手,手腦並用,使孩子們的靈感思維得以進一步提高。
⑻ 淺談怎樣上好幼兒園科學活動課
教師要想上好科學活動課,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還要做出很多准備。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上好科學活動課容易,但是成功的上好科學活動課很難。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談談我對上好科學活動課的一些想法。我從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活動課的選課 一節成功的科學活動課,選課是很重要的。科學活動課在選課時,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幼兒探究,一定是幼兒喜歡的、感興趣的,一定要貼近幼兒的生活,是幼兒身邊的現象,是幼兒生活中能見到,千萬不要脫離幼兒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范疇。 例如:在《小動物過冬》活動中,我選擇的小動物都是幼兒喜歡的、熟悉的。選擇的時間在12月份,幼兒能輕松的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學習小動物過冬的樣子才更貼切。 2.科學活動課的活動目標制定 科學活動課的目標制定要符合幼兒的能力水平。要細,要具體化,且不可籠統,一節課制定的目標不要過多,過高。目標過高,超出幼兒的能力范圍之外,幼兒因能力達不到,完不成任務就不能從中獲得成功感,失去興趣;如果低於幼兒實際水平,幼兒會覺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勞,而失去了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制定教學活動目標時要結合本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遵循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的原理。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知識經驗,在目標制定的同時,還要想到目標能否順利達成。 例如:在《沉與浮》活動中,在制定目標的時候,為了使課堂活躍、豐富。我制定了太多的目標,如下: (1)通過探索活動使幼兒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裡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初步學習簡單的記錄方法。 (3)激發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 (4)大膽探索、嘗試使物體沉或浮的不同方法,發展探索精神。 (5)能初步學習兩人合作進行實驗。 經過研討,把目標調整為: (1)引導幼兒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能用↑、↓記錄結果,表示上浮與下沉。 (2)鼓勵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探索,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3)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發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 總之,一節課下來,我是為了完成目標而講課,孩子沒有得到真正探究的機會和過程。 3.科學活動課的活動材料選擇 科學活動課活動材料的選擇要豐富,可以是幼兒生活中的物品和學習中的物品、也可以是自己動手改造的物品。教師選擇的活動材料時應是幼兒身邊觸手可見的,因為我們面對的都是5、6歲的孩子,太陌生的材料不適合活動的開展,會給你的活動帶來阻力。 例如:在《誰能站得穩》活動中,我選擇的活動材料都是幼兒的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像鉛筆、毛巾、吸管、卡紙筒、橡皮泥、大米、化妝品的包裝盒等,對於這些幼兒熟悉的活動材料,幼兒在操作時會更容易更輕松,想到的方法也更多,為了讓吸管站得穩,幼兒把吸管插在橡皮泥上,把吸管插在大米里。為了讓毛巾豎著站得穩,把毛巾豎起來放在空心的卡紙筒里。 4.科學活動課的語言 科學活動課不同於其他領域的活動課,科學活動課的語言不但要親切、溫柔,有親和力和感染力,還要組織的嚴密,有邏輯性,太多的理論性術語幼兒聽不明白,說的太簡單,課堂的效果會受到影響,所以,在組織語言的時候,一定要簡單、易懂、嚴謹。 例如:在《沉與浮》活動中,我問幼兒物體是漂在水面還是落在水底,幼兒說出後,我再告訴幼兒漂在水面的物體是浮,落在水底的物體是沉。 科學活動課中的肢體語言也很重要,有時不需要說話,一個肯定的眼神,可以鼓勵孩子大膽的進行探究、發現,從而得出結論。 例如:在《連接的秘密》活動中,我讓幼兒把毛根連接起來,小朋友用的都是系在一起的方法,只有一個小朋友用鉤的方法,孩子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我只是輕輕的點了一下頭,孩子就高興的跳了起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點頭,讓幼兒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5.科學活動課的導入 科學活動課的導入很關鍵,有效的導入,可以直接激發幼兒的探知慾望和興趣,有了探知的慾望和興趣,那麼,孩子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你的活動中,才能聽得認真,做的認真,那樣你的課堂效果會更好。有效的導入,要直擊課的主題、直擊知識點。 例如:在《有趣的空隙》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理解"空隙"這個詞,我用了游戲導入,讓幼兒將手指並攏,擋在眼前,問幼兒:你看見了我了嗎?接著又讓幼兒將手指張開,問幼兒:看見我了嗎?就是這樣簡單的動作游戲,手指並攏和張開,讓幼兒輕松的理解了"空隙"這個詞。可見有效的導入有多重要,既理解了知識,又激起了幼兒的興趣。 6.科學活動課的問題設計 科學活動課的問題設計要合理,要層層遞進,由易到難。首先讓幼兒對問題產生興趣,願意去探討,願意去發現。問題的結論要在游戲中得到,要在動手實踐中得到,真正的體現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 例如:在《吹泡泡》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知道不同的吹泡器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我先讓幼兒用吸管吹泡泡,觀察吹出的泡泡的形狀。在用三角形吹泡器吹泡泡時,我讓幼兒觀察泡泡形狀的同時,也讓幼兒觀察泡泡的大小。在用正方形吹泡器吹泡泡時,我讓幼兒觀察泡泡形狀的同時,又讓幼兒觀察泡泡的顏色。最後吹泡泡時,我讓幼兒動手去感受泡泡。 7.科學活動課的課件使用 多媒體課件適用於任何學科,在科學活動課中合理的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把抽象的事物簡單化,可以讓幼兒直觀、生動的感受事物的變化。多媒體課件在使用時要選擇好時機,且不可生搬硬套。 例如:在《昆蟲捉迷藏》活動中,為了讓幼兒了解昆蟲的隱藏方式,我製作了有趣的課件,讓幼兒尋找課件中隱藏的小昆蟲,在找昆蟲的時候,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都想知道自己找到的昆蟲是不是真的昆蟲,合理有效的使用課件,可以激起幼兒的探知興趣。 總之,要想上好一節科學活動課,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實踐、反思、總結,才能使我們在科學教學活動中得心應手,游刃有餘。
⑼ 如何讓小學科學實驗室在科學課中發揮作用邊
摘要]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應走上器材配備、管理與使用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軌道.只有搞好設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合理利用實驗室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讓實驗室真正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創新的樂園.[關鍵詞]實驗教學 實驗室 儀器正文: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我們要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提高.小學科學實驗室是素質教育的基地,是學生開展實踐教學的場所.科學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科學教學的質量.管理是關鍵,使用是根本,效益是目的.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們應走上器材配備、管理與使用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軌道,初步形成以實驗教學為突破口,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意識為目的的「實驗-教學-創新」的良好局面.下面,談一談我們的一些做法.一、實驗教學得到領導、任課教師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在推進素質教育和實現現代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實驗室和儀器室,並配套了相應的教學儀器和責任心強的實驗教師隊伍.幾年來,為了不斷提高實驗教師的素質,創造了許多教學方法交流的學習機會,讓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本校的科學任課教師都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自覺提高業務能力,真正地推進了實驗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目前,我們的實驗管理能力比以往大有提高,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管理模式,這些都是與領導的重視和實驗教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二、實驗室及儀器配備情況學校配有一間實驗室和一間儀器室.實驗室佔地50平方米,實驗桌凳三十套;儀器室佔地60平方米,有六個儀器櫃,一個危險葯品存放專櫃.儀器設備管理科學合理.實驗儀器設備全部入櫥,分類存放,做到科學合理、取用方便.劇毒品和易燃品存入危險品專櫃.還有一個透明玻璃作品展櫥,分成多層,使其能放更多的物品,把教師在教學中的自製教具和學生在課上課下及科技活動中製作的小發明、小創造等科技作品陳列出來,讓教師、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對培養創新精神來說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儀器室內設置工具箱,放置實驗和研究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等.可以啟發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廢棄物進行合理的利用,如氣球、乒乓球、各種彈簧、石頭、易拉罐、各種金屬條、廢鑰匙、塑料瓶、吸管、各種紙、海綿、泡沫、木塊、木炭、橡皮、硬紙板等都由學生自主籌備.發動學生不斷為它「添磚加瓦」,使它應有盡有,充分施展學生自製學具的才華,為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實施開放式探究提供便利. 這幾間室符合環保要求,排氣效果較好,各室均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制度和規章制度,責任到人,管理安全.教學儀器按要求配備,不但管理得較好,而且使用率高,學生能按要求使用實驗儀器,損壞現象較少.每一位科學教師都能學會教材要求的各種操作方法以及簡單的保養維護工作,並做好實驗情況的記錄.我們認識到,只有搞好設施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才能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三、讓實驗室充滿創造的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科學教育的根本目標,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氛圍.實驗室是為觀察實驗活動而設置的特定場所,因此,實驗室的環境設置應當具有科學的氛圍,使學生一走進實驗室就如同來到發明創造的聖地.我們在實驗室的牆上掛了一些科學家的畫像、科學家的名言和一些實驗操作常規掛圖、實驗制度,在實驗室前面的一個角落擺放師生共同製作的生態瓶、水族箱(裡面飼養青蛙卵);還可陳列飼養槽、飼養籠,讓學生飼養一些小動物如:蠶、蝸牛、金魚等;實驗室門前擺放師生種植的各種各樣的花讓學生欣賞;窗檯上可擺放「種子萌發」、「食物發霉」等對比實驗;這些設置可根據教學進度及教學內容的變化而隨時進行更換.學生利用課前課後時間盡情觀察,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培養持之以恆的精神.讓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真正學會觀察,感受到科學創造的氛圍.四、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 「科學課堂具有開放性」是《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實驗教師按教材要求認真做好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向學生開放實驗室,積極探索、改革實驗教學方式、方法,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實驗教學.在教學六年級科學《宇宙》,利用多媒體播放教學光碟,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壯麗而遙遠、神秘的宇宙空間;從中看到月球外部的構造,了解月球的地形特徵;還可以從中觀看太陽、星星、銀河……的美景,讓學生感受到宇宙空間的浩瀚無際.這種方法可以彌補課堂上無法用實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察,形象直觀,效果顯著. 實驗是學生檢驗真理的途徑.我們在實驗課時進行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空間,如:為他們設置工具箱提供各種各樣可供選擇的材料,讓學生充分發揮創造性,利用多種方法進行實驗研究,發展學生的多向性思維,挖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給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強調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從提出問題到做出預測或假設,然後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考之後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例如我在教學《導體與絕緣體》時,先讓學生從工具箱中選擇各種材料,然後提問:你認為哪些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這時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鐵釘、銅片、回形針等可以讓燈泡亮起來,有的說紙片、塑料、布料等不能讓燈泡亮起來等等.教師把學生的這些猜想和假設板書出來,並不急於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活動,在活動中得出結論,驗證自己的猜想,發現新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探究的創造性發展.可見,進行開放式實驗教學能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能力.總之,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觀察,實驗、栽培、飼養、小製作等實踐活動,讓實驗室成為學生開展各種科學探究活動的陣地,成為展示學生探究活動成果的舞台和發明創造的樂園.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感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肖玉美)
⑽ 一本有趣的科學書,好玩兒的科學書,好學的科學書!我想給孩子買《博士帶你玩·飛鳥》哪裡有正版
一、1、原本想說,要看他喜歡什麼書,先培養他閱讀的好習慣!(但這個明顯已經不用了)2、你可以進行分類:科普知識常識類的如十萬個為什麼、什麼未解之謎等;名著類:國內四大名著;童話類:世界范圍內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3、本人喜歡史學,感覺在情商方面得到很多鍛煉,但未必是件好事,所以推薦科普類,希望小朋友能成為一名科學家,並羅列些網上規劃,希望對你有幫助:幼兒園階段:《忙忙碌碌鎮》(經典中的經典!)《奇思妙想學數學》《開心數學故事》《數學小子》就算進了小學的,這些書一樣可以看得津津有味!小學階段《世界上最臟最臟的科學書》《法布爾昆蟲記》《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令孩子驚奇的72個科學異想》《它們是怎麼來的》《自己動手小機靈》小學高年級、初中階段《可怕的科學》系列,之前沒有關注到!最近才注意到——相——當——的經典有趣!《雨樹溶溶系列》《國家地理英語閱讀與寫作訓練叢書》2005-7-1《國家地理科學探索叢書》2004-5-1《國家地理學生主題閱讀訓練叢書·中文翻譯版》2006-4-1幼兒園、小學階段的那些科普書普遍很有趣。高中階段《科學探索者》(美國權威教材)《萬物簡史》《科學的旅程》(剛剛出版,口碑不錯,還沒下手!當當打個大折扣呀!!)高中以上人士都可以閱讀。二、方式:家長得帶著孩子一起讀、一起玩孩子的理解力是有限的,特別是不識字的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階段,需要帶著一起讀讀、玩玩,孩子會喜歡上有趣的科學的。到了高年級了,字是認得的,但惰性又來了,不會主動閱讀的,還是帶著讀讀玩玩,孩子還是喜歡的。總而言之,言而總之,玩中學!所有這些都給孩子一個感覺:科學是好玩的、有趣的!在以後接觸物理化學學科時,相信他會很自信的,那些個內容太小菜了!三、意義:科普的大量閱讀讓人思路打開因為不同書的編寫角度、思路不同,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獨到,沒有包羅萬象的科普書,只有包羅萬象地讀,讓孩子多方位地接觸科學並且思考,有利於思路的開闊!知識是交叉的,看得多了,自然能夠觸類旁通了。不要說對孩子的幫助了,對於我們這些大人都很有啟迪!四、感慨:一個人的興趣可以激發人的興趣好些科普書,真的是作者憑著某種強烈的興趣和愛好在編寫,因為自己的興趣,所以才可以寫得那麼生動有趣!比如《妙想科學》一套,作者太有才了!僅僅八個專題,太不過癮,於是上網企圖再搜出他的類似的作品,竟然一無所獲!五、如果希望小朋友在文史方面發展,也可以追問,我再推薦些!施主莫惱!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明·吳承恩《西遊記》真心希望能幫助到你,如果你也滿意答案,望採納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