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知
1. 文言文《楊震論"四知"》的翻譯,練習,答案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後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後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
2. 文言文 司馬光的"揚震四知"的意思是
原文:
楊震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回昌邑令,謁見,至夜答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治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大意:
楊震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擔任昌邑縣令的荊州秀才王密,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金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王密說:「夜裡不會有人知道這件事。」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
楊震為人奉公廉潔,不接收私人的請托,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購置產業,楊震不願意,說:「讓後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榮譽』留給他們,不也是十分厚重的嗎?」
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做人要誠實,要自律。不能因為別人沒有看見就做對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覺,也不能貪財。
3. 《四知》文言文閱讀答案,老師沒教過,實在看不懂啊!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舉茂才( ) (2)故人知君( )
(3)一國爭買魚而獻之( ) (4)雖不受魚( )
11.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聞其賢而辟之
一國爭買魚而獻之
君不知故人
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當之郡
必有下人之色
明於人之為己者
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
(2)夫子嗜魚而不受,何也?
13.聯系甲段的內容,說說楊震為什麼被稱為「四知」先生?你還知道與楊震具有相同品質的人嗎?請列舉一個。
14.讀完這兩則故事,請談談你的感悟。
三、( 16分)
10. ( l )推舉,選拔 ( 2 )了解 (3 )全 (4 )即使
11. A
12. ( l )到了夜間,(王密)懷里揣著十斤銀字來送給楊震。
( 2 )您喜歡吃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的魚,這是為什麼?
13.示例:因為楊震為官清廉,不接受別人的賄賂。如包拯等。
14.示例:從他們的拒不受賄的言行,感受到他們廉潔自律的思想品德。這種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稱道。(或不要只貪圖眼前利益而迷失方向等。)
4. 四知金文言文字詞和原文及
文言文參考譯文】
楊震字伯起,是弘農華陰人。少年時代就喜歡學習,曾向太常卿桓郁學習《歐陽尚書》,明習經學,博覽群書,對學問沒有不深究到底的。當時的儒生因此說他是「關西孔子楊伯起。」平常客居在湖城,幾十年都不回復州郡的隆重禮聘,人們都說他錯過大好年華,但他的志向卻愈發堅定。
大將軍鄧騭聽到他有才能就舉薦他,推舉他為傑出人才,屢次升遷為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上任時,途徑昌邑。先前他所舉薦的荊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見他,在夜裡揣著十斤金贈給他。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呢?」王密說:「深更半夜沒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退出客舍。後來他轉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人請托。
楊震的子孫經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親戚朋友和長輩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他不答應,說:「讓後世稱道他們是清白官吏的子孫,把清名留給他們,不也是豐厚的遺產嗎?"
元初四年,朝廷徵召他為太僕,升為太常。在此之前博士的選拔舉薦大多不按實際才華,楊震舉薦了明經的名士陳留人楊倫等,使儒學得以彰顯承傳,眾多的儒生都稱道他。
永寧元年,他代替劉愷擔任司徒。第二年,鄧太後駕崩,宦官寵臣們開始橫行。安帝乳母王聖,借著哺育皇帝的功勞,憑恃恩寵放誕恣肆;王聖的女兒伯榮隨意出入宮禁,傳通消息,作姦犯科,大行賄賂,尤其驕奢淫逸。他和已故朝陽侯劉護的堂兄劉瑰私下勾結,劉瑰就娶她為妻,得以承襲護爵,官位做到侍中。楊震深深痛恨,到朝廷上書進諫,可是奏疏遞進後沒有回復。
延光二年,代替劉愷擔任太尉。國舅大鴻臚耿寶向楊震舉薦中常侍李閏的哥哥,楊震不聽從。耿寶就親自前往拜候楊震說:「李常侍國家是國家所倚重的人,想讓您任用他的哥哥,我只是傳達皇上的意思罷了。』』楊震說:「假如朝廷想讓三府徵聘人才,按規矩應該有尚書的公文。"於是拒絕他沒有答應,耿寶恨恨地離開了。皇後的哥哥執金吾閻顯也向楊震舉薦他親近的人,楊震又不答應。司空劉授聽到這兩件事,隨即徵召了這二人,十天之內他們都被破格提拔。從此之後,楊震更加被人怨恨。
延光三年春天,皇帝向東方巡行泰山,樊豐等人趁皇帝車駕在外地,競相修建宅第,楊震的部屬高舒召來工匠拷問,得到樊豐等人假託皇命的詔書,准備以實情全部上奏。樊豐等人聽到消息,極度恐慌害怕,適逢太史令說星象反常,於是他們趁機向皇上共同詆毀楊震。等到皇帝巡幸還都,便連夜派遣使者策收回楊震的太尉印綬,楊震從此緊閉柴門不接待賓客。樊豐等人又憎惡他,就請求大將軍耿寶誣奏楊震不服罪,心懷憤恨,皇帝下詔遣送楊震回原籍。楊震走到城西幾陽亭,就慷慨激昂地對他的兒子和門生們說:「死是讀書人的本分。我承蒙國恩身居高位,痛恨奸臣狡猾卻不能懲處他們,厭惡後宮作亂卻不能禁止她們,還有什麼臉面再見天地日月!我死的那天,用雜木做棺材,用布單薄被只蓋住形體,不要埋進祖墳,不要設祠祭祀。"說罷喝毒酒而死,終年七十多歲
5. 古文兩則中四知的 《以此遺之》 「遺」 怎麼讀
「讓後世稱自己的子孫是清白官吏的子孫,將此節操留給他們,不是很寶貴的財富么!」 遺:遺留 與「味」同音
6. 《四知》全文翻譯和字詞解釋
文章注釋: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德才兼備就徵召他,舉薦他為「茂才」。經過四次的升遷,做了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去東萊上任的時候,路過昌邑,原來由楊震所推薦為茂才的王密現任昌邑縣的縣令,(為了感謝楊震的知遇之恩)前來拜見,深夜帶著十斤黃金用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老朋友我了解你是怎麼樣的人,你不了解老朋友我,為什麼呢?」王密說:「深夜,不會有知道的人,(您就放心收下吧)。」楊震(嚴肅地)說:「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走了。後來調動為涿州太守。品性公正廉潔,不接受私下的拜見。子孫常常只食用蔬食,出行步行,以前的長輩有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產業,楊震不肯,說:「使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官吏的子孫,把這個節操留給他們,不是很寶貴的財富嗎!」
騭(zhì):安排;定。如:評騭。 辟: 1.(pì)①開辟。如:各家開辟出綠地。②透徹。如:精闢。③駁斥或排除。如:辟謠。2.(bì)①排除。如:辟邪。②帝王召見並授予官職。如:辟舉。本文取此義。謁(yè):謁見。涿(zhuō):地名。輒(zhé):總是,就。便(biàn):1. 方便,便利。如:輕便。本文取此義。2. 非方式的,簡單平常的。如:便飯。3. 排泄屎、尿。如:大便。愨(què):恭謹,誠實。 藉: 1.(jiè)墊在下面的東西。如:枕藉。2. (jí)①踐踏;侮辱。②盛多;雜亂。
7. 文言文《四知》中昌邑怎麼讀
changyi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記得好評和採納,答題不易,互相幫助,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8. 誰知道楊震四知的譯文 《走進文言文(六七年級)》上的
楊震小時候喜愛學習......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徵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裡,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
楊震說:「老朋友了解你,你卻不了解老朋友,這是為什麼呀?」
王密說:「夜裡不會有人知道這事。」
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
他為人奉公廉潔,不收別人的錢,子孫常常吃素菜,出門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讓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說:「讓後代人說他們是清官的子孫,把這個『榮譽』留給他們,不也是很豐厚的嗎?」
——司馬光《資治通鑒》
9. 楊震四知的譯文!!急!!
白話譯文:
楊震往東萊郡上任時,路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令,夜裡懷中揣著十斤金子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密說:「夜裡沒有人知道這事。」楊震說:「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人知道!」王密慚愧地出門走了。
《楊震四知》出自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漢紀·永初四年》
原文如下:
楊震遷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
(9)文言文四知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楊震為官疾惡如仇,敢於直諫。永寧元年,他代替劉愷任司徒職務,第二年,鄧太後逝世後,朝廷中皇帝身邊的內寵開始橫行。漢安帝的乳母王聖,因從小保養安帝辛勤周到有功,深受安帝信任尊重。王聖便仗此地位驕橫放縱,連她的女兒伯榮也經常出人禁宮,傳通賄賂。於是,楊震就給安帝上書說:
"臣聽說,自古以來施政,主要是選用德才兼備的賢能人士治理國家,管理主要是懲治去除違法亂紀行為,所以唐堯虞舜時代,賢能有德的人,都在朝中為官,而惡人則被流放監禁,天下百姓都心悅誠服,國家一派興旺發達的氣象。
當今之世,古人推崇的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等九種道德,未能發揚光大,而按幸小人卻充斥朝廷內外。阿母王聖,出身卑微,因遭千載難逢的機會,得以奉養聖上。
雖然有推燥居濕撫養陛下的辛勤勞苦,但陛下對她前後所封賞的財富榮耀,已遠遠超過了她的功勞。然而她貪得無厭的心理無法得到滿足,經常交際朝臣,接受賄賂、請托,擾亂夭下,使朝廷清正的名聲受到損毀,如同日月蒙上灰塵一樣。
《尚書》曾告誡說:母雞啼鳴是不祥之兆;《詩經》也諷諭奸詐多謀的女子參政是喪國的根源。過去鄭庄公屈從母親意願,任由弟弟叔段驕橫不法,結果,叔段准備謀反,鄭庄公不得不用暴力手段將其弟誅殺。
《春秋》對此事持貶抑態度,認為鄭庄公'不教而誅',是不道德的。自古以來,奸詐的女子和小人都是很難相處的,親近她們,她們就會嬉鬧放縱;疏遠她們,她們又會心懷怨恨。
《易經》上說:'無所遂其心願,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務',說的就是奸詐的婦人不能千予政事。因此,應當迅速送阿母出宮,讓她居住在外面,同時還要阻斷她女兒同宮內的往來,這樣就能使恩情和德行都繼續保持下來,對陛下和阿母都是好事。
請陛下舍棄有礙大局的兒女私情,割除有害國家的仁愛優柔之心,把精力集中在日理萬機的朝政上,謹慎使用封賞拜爵的權力,減少下面的貢奉,減少百姓的賦役征發,使天下德能兼備的'鶴鳴之士'都群集在陛下周圍,為朝廷出力;
讓正在朝廷做官的士大夫莫因朝政不清而懊悔出仕;對諸侯國不要橫征暴斂,使他們心存不滿;讓百姓安居樂業而不抱怨朝廷。要循著先朝英明皇帝的治國法則而行,與英明偉大的哲王比德,這豈不是很美好的事嗎!"
書上安帝後,安帝不僅不採納楊震的忠諫,還把奏章拿出來給乳母王聖等看,一方面加深了這些人對楊震的憎恨,另一方面,這些人認為有皇帝的庇護,其行為更加驕橫放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