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規范作用

學科規范作用

發布時間: 2020-11-24 18:54:18

什麼是公共事業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是一門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藝術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從公共事業管理理論體系與學科性質相結合的角度出發,公共事業管理理論的研究背景應該是上述兩種選擇的有機結合且以中國現階段國情實際為主。

(1)學科規范作用擴展閱讀

從實體角度,公共事業管理的客體包括公共組織與非公共組織。公共事業管理是由各類組織參與的,當各類組織參與公共事業時,就需要對它們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這些組織實現公共事業管理的根本目標而不以盈利為目的。

特別是在我國現階段,從事公共事業的非政府公共組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行為(如教育與醫療的亂收費等)比比皆是,而各類非公共組織的根本目標就是獲取最大利潤。

因此,對參與公共事業的各類組織進行有效管理是公共事業管理的重要內容,它不僅是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實現公正與公平價值取向的需要,也是確保公共事業管理實現效率與效益價值取向的需要。

㈡ 健康的內涵是什麼

現代的健康觀

一、健康(Health)的概念

自古至今,健康成為各朝各代人們談論的永久話題,並被視為人生的第一需要。然而什麼是健康?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健康的確切內涵?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在1978年國際初級衛生保健大會上所發表的《阿拉木圖宣言》中重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且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的總稱。該宣言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權,達到盡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圍內一項重要的社會性目標。事隔多年後,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一次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認為健康包括軀體健康(physicalhysi。alhealtl)、心理健康(psychological health)、社會ychological。alth)、社會適應良好(good social adaptation)和道德健康(ethical health)。這種新的健康觀念使醫學模式從單一的生物醫學模式演變為生物-心理-_社會醫學模式。這個現代健康概念中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性健康是對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的有力補充和發展,它既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又考慮到人的社會屬性,從而擺脫了人們對健康的片面認識。

1.軀體健康(生理健康) 軀體健康是指身體結構和功能正常,具有生活的自理能力。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使心理處於良好狀態以適應外界的變化。心理健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無心理障礙等心理問題的狀態;廣義的心理健康還包括心理調節能力,發展心理效能能力。

3.社會適應良好 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徵。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能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對於社會現狀有清晰、正確的認識。既有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又不會沉湎於不切實際的幻想與奢望,注重現實與理想的統一。對於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挑戰,不怨天尤人,用切實有效的辦法去解決。當發覺自己的理想與願望與社會發展背道而馳時,能夠迅速地進行自我調節,以求與社會發展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更不妄自尊大和一意孤行。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指能夠按照社會規范的細則和要求來支配自己的行為,能為人們的幸福做貢獻,表現為思想高尚,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

二、健康的標准(health standards)

健康的標准包括:①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任務而不挑剔;③善於休息,睡眠良好;④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的各種變化;⑤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⑥體重適當,身材勻稱,頭、臂、臀比例協調;⑦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⑧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⑨頭發有光澤、無頭屑;⑩肌肉、皮膚富有彈性,走路輕松。

按照以上的健康標准,只有15%的人能達到該標准,而15%的人有病。大部分人都處於中間狀態,即沒有疾病又不完全健康的狀態,也就是說處於機體無明顯疾病狀態,但活力降低,適應能力出現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如乏力、頭昏、頭痛、耳鳴、氣短、心悸、煩躁等。這種中間狀態即為「亞健康」(subhealth)狀態(第三狀態)。

人人都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但怎樣才算健康呢?很多人對此不太清楚,包括大學莘莘學子.過去人們都認為身體沒有生病就是健康,這種認識是非常膚淺的.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科學的進步發展,現代人對健康有了更科學更全面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新確定的定義是:『人的身體、精神與社會的最佳狀態,而不是單純的沒有生病」。
新的健康觀認為,沒有生病只是健康的一個基本方面,主要是機體的正常狀態,同時還包括心理健康和對社會、自然環境適應上的合諧.也就是說人的機體、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均處於協調和平衡的狀態.這就是新的健康的完整而全面的觀念.
那麼,如何恆量一個人是否健康,其共同標準是什麼呢?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對健康定了10條准則:
一、有充沛的精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且不感到過分緊張和疲勞.
二、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於承擔責任,事無大小,
三、善於休息,睡眠良好。
四、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變化。
五、能抵制一般性感冒和傳染病.
六、體重適當,身材發育勻稱,站立時,頭、肩、臂的位置協調。
七、眼睛明亮,反應敏捷,眼睛不易發炎。
八、牙齒清潔,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
九、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十、肌肉豐滿,皮膚有彈性。
這10條准則亦即健康的標准,是就一般情況和普遍情況而言的,但對不同年齡的人還有不同的標准.
新的健康觀的核心思想是「人人為健康,健康為人人」.任何集體的、個人的對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及不道德、不講衛生的行為,不但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危及他人的健康.這種健康觀是「機體一心理一社會一自然一生態一健康』的一種整體觀,是一種社會協調發展型的健康觀.
我國傳統醫學中,也有一套健康的標准。
這一整套健康標准主要是針對中年人而盲,因此也可以視為中年人的10大健康標准.這]0大標準是:
一、眼有神:目光炯炯,無呆滯的感覺,說明精氣旺盛,臟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躍.
二、聲息和:聲如洪鍾,呼吸從容不迫,心平氣和,反映出肺臟功能良好,抵抗力強.
三、前門松:指小便通暢,說明泌尿,生殖系統大體無恙.
四、後門緊:大便每日一次,有規律,無腹痛、腹瀉之慮,說明消化功能健旺.
五、形不豐:保持體型勻稱,注意不宜過胖,標准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女性減l00)。
六、牙齒堅:注意口腔衛生,基本上無齲齒,反映腎精充足。
七、腰腿靈:表現肌肉、骨骼和四肢關節有力或靈活,中年知識分子因工作性質尤其要保持腰腿靈。
八、脈形小:指每分鍾心跳次數保持在正常范圍(60-80次/分),說明心臟和循環功能良好.
九、飲食穩:飲食堅持定時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飽食濫飲,無煙酒嗜好,注意飲食養身法。
十、起居准:能按時起床和入睡,睡眠質量好。

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健康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正常狀態,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民族興旺的保證。我國憲法明確規定:維護全體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是社會主義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健康教育則是一項投入少、產出多、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其作為衛生保健的戰略措施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認,並被列為初級衛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一)健康概念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及生活水平的進步,人類對健康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對健康內涵的全面理解有助於指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實踐。
(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願採納有利於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即是使教育對象知識、觀念、行為改變的統一。這三者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知是基礎,信是動力,行是目標。其目的是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根據1988年第13屆世界健康大會提出的新概念:健康教育是一門研究以傳播保健知識和技術,影響個體和群體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科學。它重點研究知識傳播和行為改變的理論、規律和方法,以及社區教育的組織、規劃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通過傳播和教育手段,向社會、家庭和個人傳授衛生保健知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養成健康行為,糾正不良習慣,消除危險因素,防止疾病發生,促進人類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
(三)健康促進
健康促進是促進人們控制影響健康因素,維護和提高他們自身健康的能力的過程,是協調人類與他們環境之間的戰略,規定個人與社會對健康所負的責任。是指以健康教育、組織、立法、政策和經濟等綜合手段對健康有害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創造良好的社會和生態環境,以促進人類的健康。
健康促進模式(略)
我國的健康教育的發展經歷了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健康促進三個階段。三者的關系是後者包容前者,後者是前者的發展。其不同點在於:
衛生宣傳=知識普及+宣傳鼓動
健康教育=知+信+行
健康促進=健康教育+社會支持
(四)健康促進的領域
健康促進涉及的5個主要活動領域:
1、制定能促進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進的含義已超出衛生保健的范疇,把健康問題提到各個部門,各級政府和組織的決策者的議事日程上。明確要求非衛生部門實行健康促進政策,其目的就是要使人們更容易作出更有利於健康的選擇。
2、創造支持的環境
健康促進必須創造安全的、滿意的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系統地評估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以保證社會和自然環境有利於健康的發展。
3、加強社區的行動
提高社區人們生活質量的真正力量是他們自己。充分發動社區力量,積極有效地參與衛生保健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挖掘社區資源,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健康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4、發展個人技能
通過提供健康信息,教育並幫助人們提高作出健康選擇的技能來支持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學校、家庭、工作單位和社區都要幫助人們做到這一點。
5、調整衛生服務方向
健康促進中的衛生服務的責任由個人、社會團體、衛生專業人員、衛生部門、工商機構和政府共同分擔。他們必須共同努力,建立一個有助於健康的衛生保健系統。
二、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任務
1、主動爭取和有效促進領導和決策層轉變觀念,從政策上、資源上對健康需求和有利於健康的活動給予支持,並制定各項促進健康的政策。健康教育作為全民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已經受到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以政府行為和行政干預來支持和推動健康教育工作,是健康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促進個人、家庭和社區對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責任感。使人們在面臨個人或群體健康相關的問題時,能明智、有效地作出抉擇。通過提高社區自助能力,實現社區資源(人、財、物等)的開發。
3、創造有益於健康的外部環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必須以廣泛的聯盟和支持系統為基礎,與相關部門協作,共同努力逐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把社區、學校、企業等建成「健康促進社區」、「健康促進學校」、「 健康促進工廠」等。
4、積極推動醫療衛生部門觀念與職能的轉變,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使其作用向著提供健康服務的方向發展。
5、在全民中開展健康教育。教育和引導人民群眾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三、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主要相關學科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理論依據和專業技術,主要來源於醫學、社會學、心理學、行為科學、傳播學、科普學、統計學、美學等學科。在諸多相關學科中以預防醫學、社會醫學、教育學、傳播學、健康心理學、健康行為學等關系最為密切。
1、預防醫學:預防醫學是以群體為研究對象,應用基礎醫學、環境醫學等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流行病學、統計學、毒理學等方法,研究自然和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及作用的規律,採用衛生措施以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的科學。
2、社會醫學:社會醫學是一門醫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它主要研究社會因素和健康之間相互作用及其規律,以制定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和增進人群的身心健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借鑒社會醫學研究醫學問題時所側重的戰略性、理論性、方向性和思維觀念,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和分析人群的主要健康問題,制定宏觀與微觀結合的不同層次的干預措施,提高人群的生活質量。
3、教育學:健康教育是健康與教育的有機結合。人群從接受健康信息到行為改變,就是一個教育過程。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須熟悉教育對象的需求,熟練掌握根據不同教育對象的文化,設計教育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的技術,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實施因材施教,並進行效果評價。
4、健康傳播學:主要研究健康信息傳播活動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影響傳播效果的因素,傳播策略的選擇與拓展。
5、健康心理學:健康心理學是在行為醫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新的心理學分支,健康心理學要在研究心理和社會心理因素對健康的影響,提供心理保健的理論、策略、具體措施和方法學方面發揮其特殊的功能。
6、健康行為學:健康行為學是近年來隨著健康教育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新學科,也可以說是行為科學的一個分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著眼於個人、群體乃至組織行為的改變。因此,健康行為學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基礎學科。
四、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1、健康相關行為改變的理論
⑴知信行模式(KABP) 「知信行」模式是行為改變的較為成熟的模式:
信 息→ 知 →信→行→ 增進健康
健康教育知信行模式圖
知(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促進健康行為)是目標。以吸煙有害為例,健康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把吸煙有害健康、吸煙引發的疾病以及與吸煙有關的死亡數字等知識傳授給群眾;群眾接受知識,通過思考,加強了保護自己和他人健康的責任,形成信念;在信念支配下,逐步建立起不吸煙的健康行為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會心理學方法解釋健康相關行為的重要理論模式。它以心理學為基礎,由刺激理論和認知理論綜合而成。健康信念模式在產生促進健康行為的實踐中遵循以下步驟:首先,充分讓人們對他們目前的行為方式感到害怕(知覺到威脅和嚴重性);其次,讓人們堅信一旦改變不良行為會得到非常有價值的後果(知覺到效益);同時清醒地認識到行為改變中可能出現的困難(知覺到障礙);最後,使人們感到有信心、有能力通過努力改變不良行為。
2、健康傳播技巧
健康傳播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是運用各種傳播媒介渠道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而製作、傳遞、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健康傳播是一般傳播行為在醫學、衛生學領域的具體和深化,並有其獨自的特點和規律。
人類的傳播活動多種多樣。但按傳播的主客體相互關系的不同及其特徵,大致可分為「人際傳播」,「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和「自我傳播」四種基本類型。健康傳播也離不開這幾種傳播方法。
(1)人際傳播也稱人際交流,是指人與人之間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人際傳播可以是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由於人際傳播具有針對性強、交流充分、反饋及時等優點,這種傳播方式在社區健康教育中尤為常用和有效,社區全科醫生、衛生工作人員應該是該社區健康問題的權威和 健康傳播者,可以應用在診病時、病人咨詢時、出診家訪時——「個人與個人」;組織專題講座、授課、演講——「個人與群體」;座談、討論——「群體與群體」這幾方面進行人際健康傳播。
人際傳播要獲得好的效果,傳播技巧是十分重要的。人際傳播要成為互動式的而不是單向的說教的。首先,人際間要溝通、理解、信任和尊重、保護對方的隱私;第二,對社區內人群的健康情況應有所了解,回答咨詢、專題講座、授課、座談等都應針對性強,有的放矢,使對方產生興趣、共鳴;第三,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如果對不懂醫學的人使用了很多醫學術語,對方理解不了醫學術語的含義,也是不能達到預期效果的:最後要有科學性。
(2)大眾傳播是指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書籍、標語、板報、宣傳單張、互聯網等大眾媒介向社會人群傳播信息的過程。大眾傳播的特點是要藉助一定的媒體;其信息是公開的、面向全社會人群;信息傳播距離遠、覆蓋面廣、速度快;大眾傳播是單向的,雙方信息反饋不足。
(3)組織傳播是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是有組織有領導而進行的有一定規模的信息傳播。即發展為公共關系學。
(4)自我傳播是指個人接受外界信息後,在頭腦中進行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這是人類進行一切信息交流的必要的生物學基礎。屬於心理學研究的范疇。
3、健康相關行為干預模式
健康相關行為是指個體或團體的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行為。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促進健康的行為和危害健康的行為。
促進健康行為是個人或群體表現出的客觀上有利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組行為:
⑴日常健康行為,如合理營養、平衡膳食、睡眠適量、積極鍛煉、有規律作息等。
⑵保健行為,如定期體檢、預防接種等合理應用醫療保健服務。
⑶避免有害環境行為,「環境」既指自然環境(環境污染),也指緊張的生活環境。
⑷戒除不良嗜好,戒煙、不酗酒、不濫用葯物。
⑸求醫行為,覺察自己有某種病患時尋求科學可靠的醫療幫助的行為。如主動求醫、真實提供病史和症狀、積極配合醫療護理、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
⑹遵醫行為,發生在已知自己確有病患後,積極配合醫生、服從治療的行為。
健康相關行為干預的方法有很多種,如信息傳播、組織與法規、環境改變、培訓與指導、咨詢以及從行為醫學移植過來的行為矯正等。這些方法與策略分別作用於影響行為的產生、保持與發展的各個環節,是健康教育方法學的重要內容。行為干預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改變已養成的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自覺採納促進健康的行為,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
行為矯正技術是本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起來的,用於矯正各種危害健康的行為,指導建立各種促進健康的行為的系列性技術,在健康教育領域內廣泛運用的矯正技術主要有脫敏法、示範法、厭惡法、強化法和消除法。
五、常用的健康測量及指標
健康測量是將健康概念及與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進行量化的過程,即依據一定的規則,根據被測對象的性質或特徵,用數字來反映健康概念及健康有關的事物或現象。健康測量從對死亡和疾病的負向測量逐步擴大到以健康為中心的正向測量;從對生物學因素的測量擴大到對心理、行為因素和生活因素的綜合測量。
1、健康測量指標:
為適應現代健康的需要,一方面引入了很多新的指標,如心理指標、行為指標;另一方面也不放棄原有的死亡指標和疾病指標,對他們進行改進和發展,如利用死亡資料和疾病、殘疾資料計算減壽年數(YDLL)、無殘疾期望壽命和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旨在反映死亡的不合理性和人們的生存質量。
單一指標:群體健康測量指標(如死亡率、發病率、患病率、死因構成比等);個體健康測量指標(如心率、血壓、肺活量等生理、生化指標)以及在這些健康測量指標基礎上演變的指標(如期望壽命)。
綜合指標:是通過某種方法或法則將多個單一指標結合起來所產生的一個新指標。其特點是將反映健康狀況的多方面資料概括起來,用一個數值來表示,以提供對個體或群體健康狀況的多維測量和簡單評價。如生存質量指數、無殘疾期望壽命、傷殘調整生命年、心理量表評分等。
2、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常用的健康指標
⑴死亡指標:包括總死亡率、性別年齡死亡率、死因構成比、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和期望壽命;
⑵殘疾指標:殘疾率、殘疾原因構成;
⑶疾病指標:發病率、病死率、生存率;
⑷營養狀況指標:日攝入某營養成分總量;
⑸生長發育指標: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肺活量、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首次遺精的平均年齡等,可計算這些生長發育指標的年增長值和增長率,或進行相關分析;
⑹心理指標:包括對人格、智力、情緒、情感測量,如MMPI量表、艾森克個性量表、Beck抑鬱問卷(BDI)、焦慮自評量表(SAS)、UCLA孤獨量表、個人評價問卷等;
⑺行為指標:行為模式(A型行為與B型行為的測量、得克薩斯社交行為問卷)、生活方式(生活豐度、生活頻度、活動譜、生活滿意程度等得測量)、人際關系(人際關系指數)、個人地位和個人經歷的測量指標;
⑻人口指標:人口數、人口的性別與年齡構成、人口的文化構成、文盲率或識字率、人口的職業構成;
⑼綜合指標:
症狀和功能指標:常用症狀和功能調查量表包括CMI、GHQ、MMPI和SRQ。
生活質量指標:包括生存質量指數、功能狀態量表和生存質量量表;
其他:減壽年數(YDLL)、無殘疾期望壽命、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等。

㈢ 學業質量標準的定義

這個各有不同,例如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定義如下:
1. 圍繞核心素養開發課程體系要落實培養目標,需要依靠課程。
2. 核心素養已成為當前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支柱性理念,對研製課程標准、開發教材與課程資源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 據歐盟統計資料顯示,歐盟核心素養提出後,對3/4以上成員國的課程改革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些國家都實施了針對核心素養的教育政策和行動計劃。
4. [3]歐盟將信息素養、創業能力和公民素養等跨學科核心素養整合到小學和中學的多門課程中。
5. 跨學科素養的課程形態趨向於多樣化,可以以獨立學科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作為更廣泛的課程或學習領域的一部分,還可以貫串於整個課程體系,由全體任課教師負責。
6. 在開發課程時,一定要強調課程的整體性,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以整體性之課程培育整體性之素養。
7. 2.圍繞核心素養改進教學方法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改進教學方法。
8. 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是難以培育出核心素養的。
9. 美國在培育學生的「21世紀素養」時,力做到教學設計與課程相匹配,由教師引導轉向學生獨立應用、說明和解釋,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㈣ 法學專業的特點

法學專業是朝陽學科,從社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4)學科規范作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學習法律知識,並非單個的苦思冥想或者獨自奮斗,可以和朋友或者同事合作學習,用問題引導彼此進行探討,這個是學習法律的一個好方法,也是一個學習法律的人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問題。

學習法律需要養成一種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訓練所能獲得的,而非是單純的記憶法律條文的方式而能獲得的。因此學習法律需要注意養成法律思維方式而費訓練大腦記憶力。

㈤ 邏輯是什麼意思

1、一門研究思維和論證有效性的規范和准則的科學,傳統上包括定義、分類和正確使用詞項的原則,正確雲謂的原則,以及推理和論證的原則。

2、思維的規律。

3、客觀的規律性。

拼音:luó jí

引證:

1、老舍 《黑白李》:「 黑李並不黑,只是在左眉上有個大黑痣,因此他是黑李 ;弟弟沒有那麼個記號,所以是白李 ;這在給他們送外號的中學生們看,是很合邏輯的。」

2、艾蕪 《談短篇小說》:「認真研究下去,就可以找出社會生活的某些客觀規律,即生活的邏輯。」

示例:細細琢磨罪犯留下的蛛絲馬跡,運用邏輯思維仔細推敲,最終得出正確答案破案。

(5)學科規范作用擴展閱讀:

邏輯的近義詞:規律、條理

一、規律[ guī lǜ ]

釋義:事物之間的內在的本質聯系。這種聯系不斷重復出現,在一定條件下經常起作用,並且決定著事物必然向著某種趨向發展。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但人們能夠通過實踐認識它,利用它。也叫法則。

引證: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認為,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二、條理[ tiáo lǐ ]

釋義:思想、言語、文字的層次;生活、工作的秩序:~分明。生活安排得很有~。

引證: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六:「人數雖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左右,而工作卻很有條理。」

㈥ 教師應具備哪些職業素質

一是愛崗敬業,關愛學生;
二是刻苦鑽研,嚴謹治學;
三是勇於 創新,奮發進取;
四是淡泊名利,志存高遠。

具體來說:
(1)教師的道德素養 教師要有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
主要包括第一,忠誠教育事業;
第二,熱愛 學生;
第三,具有團結協作的精神。
第四,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2)教師的專業素養
①專業知識素養:
第一,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具有豐富的人文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 識、自然科學知識和生活知識。
第二,精深的專業知識。透徹把握所教學科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及其內在的聯系。(懂、熟、化)
第三,寬厚的教育科學知識、心理科學知識和管理科 學知識。
②專業能力素養:
第一,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分析、預測和指導的能力;
第二,駕馭教材 和組織教學的能力;
第三,精湛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
第 五,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第六,較高的教育機智;
第七,教育科研能力。
(3)教師的人格素養:善於理解學生、性格開朗;
情緒樂觀、意志力強;
熱情、有責任 心、仁慈友善;
耐心周到、有幽默感;
樂於助人、合群合作;
公平、客觀等。

㈦ 學科規范教學有哪些學科規范教學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哪些:各教育階段學科教學的課程管理、教學准備、教學實施過程、批改輔導、學業評價、教學研究

目的:有明確的章程教學

意義:促進教育

作用:教學有明確的目標
教學內容正確,無知識錯誤
能准備齊全再教學

㈧ 比較法的作用

對比論證的作用
2019-12-12 11:40:16
文/董月
對比論證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於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比較中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即從正反兩個方面去闡述道理,使文章的論證更加充分。

1對比論證

分類

對比有縱比和橫比兩種。

所謂縱比,是指時間上的前後時期、事物的前後階段的對比。如用八旗子弟前期能征善戰、建功立業與後期縱情享樂而喪權誤國對比,可用來證明「創業而不守業就會有亡國之災」的道理。

所謂橫比,是指同類事物間的對比。如《贊公僕精神》一文,用兩個事例作對比:1994年11月,孔繁森同志不幸殉職,他留下的遺物是8元6角人民幣和發展阿里經濟的12條建議;原北京市副市長王寶森任職期間,利用人民給他的權力,大肆貪污受賄,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和極其惡劣的影響。這樣一比,孰清廉孰貪婪,涇渭分明,有力地凸現了作者的觀點。

注意事項

運用正反對比論證時,要防止出現兩種弊病:

1、生硬對比。有些人在使用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時只將兩件事物照章寫上,看不出其可比之處,不知為何而設;有時更是生搬硬套,令人不知所雲。

2、不加分析。即不注意在比較上下功夫,未能指出其相異之處以證明觀點的正確。相比前一種失誤,這更是通病。

事實上,我們應牢記正反對比論證的目的,不在敘例的生動、完整,而在從中歸納出一個能證明論點的道理,是為證明論點服務的。所以對比之例既已舉出,必然要分析其蘊含的證明論點的意義。

2論證方法及其作用

引用論證

是「道理論證」的一種,也叫「引證」,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引經據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可以增強文章說服力或文采,使論證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進一步說明文章論點。

比喻論證

用打比方形象地對論點進行證明的一種論證方法,又叫喻證法。是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論證觀點的正確。

對比論證

是正反對比論證的簡稱,也稱比較法,它將兩種矛盾或對立的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理,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使所闡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說服力。

舉例論證

是指運用典型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實,能夠增強論述的力量和說服力。所舉的具體事例能證明論點的。舉例論證是通過典型事例加以論證,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㈨ 怎樣進行學校教學質量分析

學校的教學質量分析是站在全局和縱向發展的角度進行的。學校領導的質量分析主要也是四個方面。一是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二是成績統計和對成績情況的分析,三是成績問題的分析,四是建議及措施。重點是後三個。
1、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主要分析試卷特點、試卷考查的內容、試題分數權重、試題的難度等。
2、成績統計和成績的分析。成績統計一定要准確,這是所有老師最為關注的地方,所以首要的要求是准確。分析前必須經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校對,不容許出任何的疏漏。分別以教師和班級為單位,劃分的越細越好,對比度越清晰越好。包括全校各科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或優秀、合格人數,下同),各班各科最高分、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全校總體成績、年級組成績統計,年級班級達標情況,與區均值比較統計,各班與全校總體情況的比較等。例如初二數學張老師、王老師、李老師所教班級成績情況對比(兩率一分絕對值情況、最高最低分情況、校及區名次及變化、與校區平均值之差,差值的變化,年級前50名後50名分別有多少名等)。對班級也可以採取上述辦法,在這一環節上不用評價,只列數據就可說明問題。為使統計結果一目瞭然,對一分兩率的統計與分析時建議使用餅圖、表格、曲線、柱狀圖等來表示。
通過比較本校某學科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最高分、最低分等可以看出本校某學科的總體情況和分化情況。
通過比較某班總分各分數段人數佔全校總分各分數段人數的比例,總分平均分和全校人平均分、總分優秀率、全及率等可以看出該班各層次學生情況。
還可以縱向比較------本次考試與上次考試成績相比較等。
3、成績問題的分析。關於成績問題分析一定是結合上面的成績來說明。原因一定要結合教學實際來進行查找,要有理有據,能夠令大家信服。
作為學校領導必須明確教學質量是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全過程中形成的。因此,進行教學質量分析,就必須要加強對教學工作全過程的了解和分析。
了解的辦法主要有平日觀察記錄(要有強烈的質量意識,深入教學第一線,勤到教室課堂,勤到辦公室備課組,積極參加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調查了解(了解教導主任、備課組長、班主任、學生,抽查教案、作業、考卷等)兩種方法。
由於影響教學質量的人為因數主要有:學生自身、科任教師的工作、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學校領導的教學管理等幾方面。因此教學成績及問題的分析主要也是從這四方面來進行。
(1)分析學生。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興趣態度、學習習慣、品德修養、審美情趣等。分析時,可以著重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進行考慮。
(2)分析科任教師。教師是學生的第一責任人。有一流的教師,才有一流的學生。學生的學習成績怎樣,總能從教師身上找到根源與佐證。分析教師時,著重從學科知識、工作態度、教研能力、工作能力(備考、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指導預習與復習、課外輔導、測試等)、教學方法與教學藝術、師生關系等方面去考慮。
(3)分析班主任。主要從影響班級成績的主要原因----班主任的責任心、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管理水平、班風建立等方面來進行。
(4)分析學校管理。可以著重從學校日常教學常規管理、教科研工作、教師隊伍培養建設、教學質量考核方法等方面去考慮。學校領導是學校教學規章制度的制訂者,學校教學工作實施的研究者、指導者和管理者。學校領導只要研究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服務到位,教師就能落實到位。
(5)分析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借分析表揚好的,為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樹標桿,同時批評差的現象,促進轉變。
②優勢與問題要並存,既要讓老師充滿信心,又要清醒地認識到問題。
③不能簡單的羅列各學科問題,必須整合提煉。
④分析要具體,切忌空洞。所謂具體,就是要分析到年級組、班級、任課教師,甚至分析到某一個學生。不僅要對考試的整體情況作出分析評價,還要對學生進行個體化的了解和分析。
4、建議及措施。
建議及措施一定要結合上面的全面分析,既要關注整體(全校或年級),又要關注個體(教師或學生)。優勢要說夠,問題要說透。提出提高學科成績和班級成績的有效具體可行的辦法,另外還可提出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備課、上課、教法、實驗等)、制度(集體備課、師帶徒、上研究課、及時檢測、有效布置作業等)或學校教學考核辦法(例如考核以備課組為單位、同一備課組教師考試成績不能超過某以定值等)等。
5、學校領導教學質量分析的特點
(1)要有針對性:教學質量分析是在某種考試或考查結束後針對試題或考試效果所作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一定要解決教師所關心的問題,我考的怎麼樣?今後應該怎麼辦?
(2)指導性:教學質量分析報告指出的是學科教學中所出現的確確實實的問題,提出的是實實在在的改進措施,對今後的教學工作有幫助作用,分析試題特點、教學效果時要抓准典型試題,典型問題。分析典型時,要與教育發展的形勢及教育理念相結合,要與學校存在的傾向性問題結合起來,使分析報告具有普遍意義和指導作用。一次成功的教學質量分析,能引起反思、引起改進、引起調整教學思路和學習策略,對下一步提高質量有很好促進作用。
(3)及時性:教學質量分析的目的是針對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改進今後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提高質量奠定基礎,時間性很強。因此分析要及時,如果時過境遷,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熱點內容
孕婦是教師 發布:2024-11-03 02:18:54 瀏覽:505
東創教育 發布:2024-11-03 02:11:44 瀏覽:622
小學教師年度師德小結 發布:2024-11-03 02:04:19 瀏覽:167
英語原題 發布:2024-11-03 01:47:10 瀏覽:598
同性師生電影 發布:2024-11-03 01:05:27 瀏覽:983
皇的英語 發布:2024-11-03 00:20:54 瀏覽:599
歷史汕尾最大台風 發布:2024-11-03 00:06:03 瀏覽:994
植樹節英語 發布:2024-11-02 23:07:59 瀏覽:914
老師待遇好 發布:2024-11-02 22:28:33 瀏覽:83
新教育論壇 發布:2024-11-02 20:04:13 瀏覽: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