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評價語言有哪些
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其中指出:讓學生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並把「欣賞·評述」列為美術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則必須通過欣賞、評價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完成。欣賞,作為美術學習活動的四個領域之一,無論是以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出現,還是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它貫穿於美術教學的始終,也是眾多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賞評價、審視藝術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導教學。因為,它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尤其是,當學生作品展示時,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就此,本人圍繞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欣賞、評價。然後,再去談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欣賞:
欣賞,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賞者對客觀純在的美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審美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屬性的一種認識與反映及對美所作出的一種評定和判斷。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還是工藝美,都是欣賞者對客觀事物的「美」進行感受、體驗、領悟,從而獲得由淺入深、情景交融的審美把握,並引起感情上的激動、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賞,在其過程當中,欣賞者首先是採取肯定和贊賞的態度去面對藝術作品的。對作品的部分東西很少做出評價。如:有人說,我很欣賞西方現代派美術。這就意味著,他對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充分肯定與贊賞。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人說,我很欣賞你的為人,我很欣賞你的服飾,我很欣賞你的氣質,我很欣賞這種色彩等等。都是認為好、持有喜歡、肯定的態度的去欣賞。
2、 評價:
評價:就是評定某種事物「價值」的高低。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評價者從一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過作出判斷和評定。是指對作品的特點、質量、意義等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具有鑒賞的意思。也叫藝術批評、藝術評論。
比如,我們要評價一下西方現代派美術,首先,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贊賞的態度。只有通過對這一流派的藝術主張,及其對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認真、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與鑒賞後,才能下結論。才能決定對這一流派的美術作品是採取肯定、贊賞,還是採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態度。只有分析了解後,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定。它與欣賞有情緒、觀點上的區別。因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構成的,它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評價作品的標准就有兩個。一個是藝術的(專業的、形式的),一個是思想內容(內在的、主題思想)。
因此,可以說,欣賞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通過欣賞的過程來實現的。評價可以促進欣賞。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和諧統一。
一、那麼,如何欣賞美術作品?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此,我們要欣賞一件作品,首先就得從形式和內容上去欣賞。而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們視覺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先欣賞作品的形式美,然後再去欣賞作品的內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內容,都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段(用某種語言來說話)表現出來,才能成為可供欣賞的具體的藝術作品。因此,用來表現作品內容的組織結構與表現手段的總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結構和語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結構:
「結構」,是指作品的內部構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來經營創作所用的生活資料。換句話說,它是指作者在從事創作的過程中所設計的一個藍圖。即創作前的構思。你要畫什麼,怎麼畫,採用什麼形式,利用什麼方法、手段。為什麼這樣畫,這么畫,表達自己怎樣的思想情感,想通過作品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包括造型、布局和設想等等。而結構的基本環節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構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個環節。如,畫梅花:「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即刪繁取簡,熔煉精華。布局,即構圖,「經營位置」(大家都知道,這里我們就不談了)。
所以說,結構,是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過好的結構,把一系列的生活資料和體驗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現主題思想。如繪畫,它的結構,就是通過優美的線條,生動准確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奇異的材料,巧妙的構思和新穎別致的構圖等構成的表現形式,來表達作者的美好創意。
(2)語言:
「語言」,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美術語言」。
強調了「語言」在美術學科的重要性。我們要用美術語言,通過作品來傳達觀念和情感。所以語言非常的重要。
「
美術語言」:
就是指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這些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也可以說,美術語言它是一種不同於文學語言符號的特殊語言。它是視覺符號。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例如,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一個字,一個詞都是一個記號。它們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意義。如鳥、語、花、香,每個字都是一個符號,每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如果再把它們按語法的關系將它們組合起來——「鳥語花香」一詞,則更具有現實主義了。
而孤立的美術語言:如線條、明暗、色彩等,它們各自獨立都不代表任何主義,只有當它們按照造型的法則去構造一種全新的創造物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把它們結合到一個整體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們才有表現某種主義的作用。比如:有幾個孤立的符號「○」(圓)「(」弧,「└」折線。它們各自獨立時沒有任何主義,當將它們組合成新的形象「蘋果」時,則具有了實在主義了。(再如幾個四邊形構成一個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它在文藝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這種視覺語言或視覺符號,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和藝術內涵。如繪畫,它主要是用線條和色彩作為物質手段來表現空間事物的。其中「線條」(語言),它具有寄託和濃縮情感意識的無限空間。它是表現物質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種最完美的語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筆線條,更具有無窮的包容量。線條的橫豎、曲斜、剛柔、長短、疏密、方圓、粗細、波磔、輕重、陰陽、虛實、明暗、濃淡、動靜、滑澀等等。線條的隨機變換,審勢賦形,含情達意,可以表現宇宙空間之萬物。例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論述:「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也就是說,一根橫劃,它所描繪的意會,可以讓人聯想到千里之遙的風雲變幻,氣勢宏偉。一豎之中,可以表達出漫長的歲月和蒼老的容顏,道出了人生歷程的雪雨風霜和酸甜苦辣。此時,線條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給人以智慧和啟迪。「戈如百鈞怒發」、「撇如陸斷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勁弩筋節」。
可見,這種線條的轉折變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運動、情態、氣勢、剛柔等都能充分的體現出來。這種線條是何等的表現力和想像力。這里,線條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橫線的變幻,豎線的高矗,曲線的蠕動,斜線的滑坡,細線的瘦弱,折線的剛硬,圓線的豐滿,短線的跳動,轉線的回環,方線的力度,粗線的健壯,澀線的蒼老等等,這些線條,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內涵顯示出來,具有一定的象徵性,這也正是我國五千年意象內涵深處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和獨有的線意識的神妙之處。(也是所謂的線條語言)
那麼色彩也有它的象徵性語言:
如紅色(暖色),能給人以熱烈奔放,令人振奮及溫和的感受,它象徵熱情、喜慶、幸福、吉祥、浪漫。
藍色(冷色),則傳遞一種憂郁和悲哀的情緒。給人以清涼寒冷的感覺,又有忠誠、安全、寧靜的感覺(藍天白雲、碧海藍天、月光藍天等)。因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徵和平、安靜、純潔、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極、冷淡、保守的意味。
黃色(暖色),具有快樂、希望、智慧和輕快的個性,給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氣,因為它是陽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徵著光明、希望、高貴、愉快。但是,淺黃表示柔弱,灰黃表示病態。
綠色:中性色,它自然、穩定、成長、忌妒。因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徵平靜與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環保。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可以說,「色彩」(語言),它也可以傳達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組合,會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異的奧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與憂郁,或興奮與平靜。不同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它的象徵意義。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畫者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使色彩與畫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異的光彩。
談到關於色彩的情感表現,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荷蘭畫家梵谷,梵谷,他是被譽為人類給畫使上最富典型的運用全部生命來傾注色彩感情的本質的畫家。他以一種扭曲、旋轉和極富運動筆觸、在畫面上堆積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筆觸的排列,都在抒發他那內心的強烈激情。明確的顯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說,一切文藝作品的語言,它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沒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動人,也就不能引起讀者在感情上的激動。
再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雖然整個作品是現實主義的,但是,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性,作者採用了這種極度寫實的油畫造形語言,活生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我國農村千千萬萬個「父親」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膚、縱橫深刻的皺紋、由於乾渴而微啟的嘴唇里僅存的幾顆牙齒、額頭上到處沁出的點滴汗珠、老樹皮似的手和由於長期磨損而變形、變了色的指甲、受傷的手指、粗瓷劣質的大碗和對襟布褂、以及從頭頂直射下來的正午強光……這些精細入微的色彩造型語言,所「傾訴」的內容,是無比豐富的。它們不僅「說」出了我們農民「父親」幾十年來的生活和目前狀況,也強烈地抒發著作者內心的呼聲,一定要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這其中的深沉的思緒和復雜的感情,決不是文字語言所能窮盡的。
以上,我們對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2、作品內容:
就文學藝術而言,既然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那麼,藝術作品,它就必然包含著藝術家對社會生活觀點和藝術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觀現實生活的某種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藝術家對他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感動、理解、評價、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觀的因素。因此,藝術作品是主、客觀因素結合的產物。這樣,題材和主題便是構成藝術作品內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內容,它是事物內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1)題材:
題材,是作者在觀察生活中所選擇出來的,並通過加工、提煉後,用來表達作者主題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來說是指作品裡所描繪的人物、事物和環境等等。比如,我要畫鷹,我們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關鷹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資料。如鷹的種類、形態、結構、色彩、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人與鷹——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等人文精神。然後再決定去表現它,經過意念加工,從鷹的動態、神情和氣質等方面去設計與刻畫它,這樣,才能創作出物與我合的感人作品來。(再如:畫花鳥、人物、山水等等。)
(2)主題:
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靈魂。是作者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通過對題材的確定、加工、提煉而表現出來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為了突出表現主題而服務的。)
這里我們提到的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標題「是不一樣的。盡管有些作品的標題近似主題,但仍不是主題。如一幅以畫「鷹」為題材的作品,其標題為《雄風》,若從標題上看,要表現這一標題的題材很多,可以畫馬、虎、獅子、公雞等等,而作者取材「鷹」,選擇「雄風」這一標題,其作者是想通過作品《雄風》來表達自己對鷹的認識與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領略到雄鷹那種雄渾博大之氣概,壯志凌雲之胸懷,神勇無謂之氣度,叱吒風雲、搏擊海天之風采。從而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激勵和無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過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摯情感。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題。從而使我們真正的體味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容為一體,形成物與我合的最高境界。
總之,我們要欣賞一幅作品,先是欣賞作品的形式美:如線條、造型、色彩、構圖、構思、技法、空間和材質等。之後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內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題、意境。意境:是藝術家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一種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在感情和認識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升華而成的。所以說,意為情的升華,情為意的基礎。比如,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有時為其內涵的藝術魅力所吸引,並與畫中的意趣、主觀思想相融合,為其畫外之意所陶冶、感染。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物與我合的一種詩的境界。比方說,我們看影視片,有時會被某段劇情、或某種場面所感動,以至於忘了自己,好象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禁不住潸然淚下,控制不住自己。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說,一幅畫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單純描寫,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過富有意境的畫面傳達給觀眾,使觀眾領略會心。)
二、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 就教學而言——評價的方式(多元化):
(1)、自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評述自己作品的創意以及表達自己作品創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師也可以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感想記錄在畫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問卷的形式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2)、互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同桌自由欣賞,直接用語言表達、評述其作品。
★也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用寫評語的方式互相評價,
★也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讓學生談自己喜歡的作品及其理由。
★還可以小組討論,推選最優秀的作品。
(3)、教師評價:
★當學生在自評或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或其他學生也可以給其提出意見,幫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像。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要善於發現每位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要把學生的任何繪畫痕跡都看作其情感運動的軌跡。因為,兒童繪畫,它充滿著孩子們的稚拙、天真、浪漫、想像、創造和純朴的個性情感。他們以其歡樂、自由、獨特的方式和無規則的線條、圖形及色彩所構成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訴說著自己的情懷。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無論他們畫什麼都要視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亂糟糟的線條或圖象等,都視為學生內心活動的真實表現,並加以渲染。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我們要支持
孩子們的原形態創作。以此保留兒童繪畫的原生狀態。(如:我國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大家也看到了,央視第二屆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一個熱門的亮點——就是「原聲態」唱法。它強調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飾的味道。)
★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課後統一批閱。
★也可以讓學生把作品帶回家,讓其家長寫評語。
另外,由於美術學科本身在藝術體認上的復雜性,定性分析相對比較普遍,所以,從美術學習習慣上看,往往以定性評價為主,而定性評價,多半又是評價主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的意見。(我說他好就是好,說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評價主題自己的主觀意見。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傾向性。)
因此,我們現在提倡「質性評價」,它更能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求評價的主、客體之間,相互交流、協商,使評價結果最大限度的被雙方共同認可。
所以,我們在評賞學生作品時,有必要增加藝術批評的手法,讓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評判審視其作品,並設想改變作品的某個部分,並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仍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態度和能力。
(4)、可以將每次評賞出來的優秀作品,參加校內外的主題展覽,或裝訂成冊等,去擴大評價的視域。使學生的作品不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級或學校,甚至走向社會等等,來拓寬視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從整個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來看:
(1)、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對作品的形式進行描述。
包括:探討作品的材質、技法及其特徵。還有色彩、線條、形狀,及構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個性風格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一下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包括構圖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材料豐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主題、意義進行探討,探討作品裡所傳達的感情、心情、主題、意義、觀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歡哪件作品、作品裡都表現了什麼,從作品中你聯想到了什麼,作品是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的,是怎麼表現的,為什麼要這么表現,作品的設計風格是什麼,設計的功能是什麼等等。通過教師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想像、發散思維等活動,來陶冶情操,提高審美。
不過,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句俗語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說,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異的。並不象鏡子一樣,映照的物體都相同,由於每個人的素養不同、意識不同,世界觀不同、層次不同,心態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愛不同等等,因此,他們的視覺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農夫看月亮,說它象鐮刀;船夫看月亮,說它象船;而武將看月亮,說它象弓;同樣一種物象,看法不同,聯想也就不同。這也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個性。同時也說明,知識含量的不同,會影響你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產生不同的思維邏輯。
由於每個學生的閱歷、層次、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不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學生作品時,要以人為本,承認和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想像,多給學生以鼓勵,愛護和扶持學生,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掌握方法,喚醒自我表現意識,培養自主能力。
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的欣賞的過程中,因為學生作品的美點很多,如構圖美、構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質美等等,我們不能以一種方式,對每一個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賞這些美點,否則,學生就會感到沒興趣了。那麼,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所側重的找出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顯露的、最能引發學生審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結合點。
如:有時側重歷史故事的分析;(如:詩配畫、插圖等文學藝術方面的題材)
有時側重構思的巧妙;
有時側重構圖和形象;
有時側重造型、材質美的表現;
有時側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
有時側重整體和自然環境的關系;
有時側重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等等。
總之,欣賞、評價,不是一個個體孤立的行為,而是在一種群體互動的交流環境中進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和共享。我們要在教學中,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處理好師生間的漸變關系,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採用多元化的賞評方法來開展教學。多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探尋究理的氛圍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並以美術學習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② 請簡要分析梵高的向日葵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在這幅作品中,再也看不到自畫像里那種短促而筆觸,梵高的筆觸堅實有力,把向日葵絢麗的光澤、飽滿的輪廓描繪得淋漓盡致。
該作品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花瓣富有張力,線條不羈,大膽肆意、堅實有力的筆觸,在明亮而燦爛的底色上構成不同的色調與氣勢,把朵朵向日葵表現的動人心弦。
從構圖色彩上,色彩飽滿,有沖擊力但是不亂,從形象上表達出了向日葵的樣子,有些抽象但是一眼能看出來它是個向日葵,在寫實和抽象間有比較好的平衡,構圖也很好,比例協調有張有馳。
(2)美術評價語言有哪些擴展閱讀:
梵高筆下的向日葵像是跳動的火焰,顏色鮮艷奪目,明亮的黃色飽和度極高,可以被稱為「黃色的交響曲」。如果仔細數的話,這幅畫里有38種黃色。
梵高喜歡用純色點畫的繪畫技術。它去掉了輪廓線,把每個形狀都分解成彩色小點構成的區域,不僅使色彩化整為零,而且傳達了他追求光線和色彩的情緒。
梵高一生畫過很多向日葵,以收藏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館的這幅最為有名。法國南部的燦爛陽光,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的花朵,整個畫布都被這火焰燃遍,表達著狂熱的生命激情。
③ 小學生表達對美術作品感受與理解的的方式有哪些
美術課程的總目標其中指出:讓學生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並把「欣賞·評述」列為美術四個學習領域之一。可見它的重要性。而要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掌握欣賞與評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的美術語言,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則必須通過欣賞、評價優秀的美術作品來完成。欣賞,作為美術學習活動的四個領域之一,無論是以美術欣賞教學的形式出現,還是作為美術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環節。它貫穿於美術教學的始終,也是眾多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把握的一個問題。我們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不知如何去欣賞評價、審視藝術作品,甚至不知如何去指導教學。因為,它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文化底蘊。尤其是,當學生作品展示時,教師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就此,本人圍繞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什麼是欣賞、評價。然後,再去談如何去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欣賞:
欣賞,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本意就是享受美好的事物,領略其中的趣味。它是欣賞者對客觀純在的美的一種主觀感受。是審美主體對客觀事物的美的屬性的一種認識與反映及對美所作出的一種評定和判斷。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還是工藝美,都是欣賞者對客觀事物的「美」進行感受、體驗、領悟,從而獲得由淺入深、情景交融的審美把握,並引起感情上的激動、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欣賞,在其過程當中,欣賞者首先是採取肯定和贊賞的態度去面對藝術作品的。對作品的部分東西很少做出評價。如:有人說,我很欣賞西方現代派美術。這就意味著,他對西方現代派美術的充分肯定與贊賞。就象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人說,我很欣賞你的為人,我很欣賞你的服飾,我很欣賞你的氣質,我很欣賞這種色彩等等。都是認為好、持有喜歡、肯定的態度的去欣賞。
2、 評價:
評價:就是評定某種事物「價值」的高低。從文學藝術的角度來說,就是指評價者從一定的立場和觀點出發,對藝術作品和藝術家的成就得失、是非功過作出判斷和評定。是指對作品的特點、質量、意義等等做出全面的評價,具有鑒賞的意思。也叫藝術批評、藝術評論。
比如,我們要評價一下西方現代派美術,首先,就意味著我們對這一流派持有不肯定和不贊賞的態度。只有通過對這一流派的藝術主張,及其對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藝術技巧等方面,進行認真、全面、細致的分析、研究與鑒賞後,才能下結論。才能決定對這一流派的美術作品是採取肯定、贊賞,還是採取分析、批判,甚至否定的態度。只有分析了解後,才能作出正確的評定。它與欣賞有情緒、觀點上的區別。因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都是由形式和內容兩部分構成的,它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所以,評價作品的標准就有兩個。一個是藝術的(專業的、形式的),一個是思想內容(內在的、主題思想)。
因此,可以說,欣賞是評價的基礎,評價是通過欣賞的過程來實現的。評價可以促進欣賞。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和諧統一。
一、那麼,如何欣賞美術作品?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此,我們要欣賞一件作品,首先就得從形式和內容上去欣賞。而當我們面對一件作品,首先映入我們視覺感官上的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就是作品形式上的美。因此,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應該先欣賞作品的形式美,然後再去欣賞作品的內容美。
1、 作品形式:
我們知道,任何一件美術作品的內容,都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結構和表現手段(用某種語言來說話)表現出來,才能成為可供欣賞的具體的藝術作品。因此,用來表現作品內容的組織結構與表現手段的總和,就是作品的形式。結構和語言便成了作品形式的基本要素。
(1)結構:
「結構」,是指作品的內部構造。它是指作者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來經營創作所用的生活資料。換句話說,它是指作者在從事創作的過程中所設計的一個藍圖。即創作前的構思。你要畫什麼,怎麼畫,採用什麼形式,利用什麼方法、手段。為什麼這樣畫,這么畫,表達自己怎樣的思想情感,想通過作品歌頌什麼?鞭撻什麼?包括造型、布局和設想等等。而結構的基本環節是剪裁和布局。剪裁,是構成形象和意境的第一個環節。如,畫梅花:「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即刪繁取簡,熔煉精華。布局,即構圖,「經營位置」(大家都知道,這里我們就不談了)。
所以說,結構,是表現作品主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手段和因素,作者只有通過好的結構,把一系列的生活資料和體驗以及感受和想法等,合理的布局,才能充分的表現主題思想。如繪畫,它的結構,就是通過優美的線條,生動准確的造型,豐富的色彩,奇異的材料,巧妙的構思和新穎別致的構圖等構成的表現形式,來表達作者的美好創意。
(2)語言:
「語言」,新課標要求——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美術語言」。
強調了「語言」在美術學科的重要性。我們要用美術語言,通過作品來傳達觀念和情感。所以語言非常的重要。
「
美術語言」:
就是指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以及將這些造型元素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
也可以說,美術語言它是一種不同於文學語言符號的特殊語言。它是視覺符號。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例如,文學作品中的語言,一個字,一個詞都是一個記號。它們有著各自相對獨立的意義。如鳥、語、花、香,每個字都是一個符號,每個字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如果再把它們按語法的關系將它們組合起來——「鳥語花香」一詞,則更具有現實主義了。
而孤立的美術語言:如線條、明暗、色彩等,它們各自獨立都不代表任何主義,只有當它們按照造型的法則去構造一種全新的創造物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把它們結合到一個整體的新的形象之中去,它們才有表現某種主義的作用。比如:有幾個孤立的符號「○」(圓)「(」弧,「└」折線。它們各自獨立時沒有任何主義,當將它們組合成新的形象「蘋果」時,則具有了實在主義了。(再如幾個四邊形構成一個房子等)
由此可以看出,「語言」,它在文藝作品中,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形象性。這種視覺語言或視覺符號,也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和藝術內涵。如繪畫,它主要是用線條和色彩作為物質手段來表現空間事物的。其中「線條」(語言),它具有寄託和濃縮情感意識的無限空間。它是表現物質世界和情感世界的一種最完美的語言和手段,尤其是意筆線條,更具有無窮的包容量。線條的橫豎、曲斜、剛柔、長短、疏密、方圓、粗細、波磔、輕重、陰陽、虛實、明暗、濃淡、動靜、滑澀等等。線條的隨機變換,審勢賦形,含情達意,可以表現宇宙空間之萬物。例如:衛夫人在《筆陣圖》中從書法藝術的角度論述:「橫如千里陣雲,豎如萬歲枯藤」。也就是說,一根橫劃,它所描繪的意會,可以讓人聯想到千里之遙的風雲變幻,氣勢宏偉。一豎之中,可以表達出漫長的歲月和蒼老的容顏,道出了人生歷程的雪雨風霜和酸甜苦辣。此時,線條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給人以智慧和啟迪。「戈如百鈞怒發」、「撇如陸斷犀象」、「捺如崩浪雷奔」、「折如勁弩筋節」。
可見,這種線條的轉折變化,既有它的力量感和重量感,而且運動、情態、氣勢、剛柔等都能充分的體現出來。這種線條是何等的表現力和想像力。這里,線條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
如:橫線的變幻,豎線的高矗,曲線的蠕動,斜線的滑坡,細線的瘦弱,折線的剛硬,圓線的豐滿,短線的跳動,轉線的回環,方線的力度,粗線的健壯,澀線的蒼老等等,這些線條,它都有一定的抽象內涵顯示出來,具有一定的象徵性,這也正是我國五千年意象內涵深處的一種獨特的思維活動和獨有的線意識的神妙之處。(也是所謂的線條語言)
那麼色彩也有它的象徵性語言:
如紅色(暖色),能給人以熱烈奔放,令人振奮及溫和的感受,它象徵熱情、喜慶、幸福、吉祥、浪漫。
藍色(冷色),則傳遞一種憂郁和悲哀的情緒。給人以清涼寒冷的感覺,又有忠誠、安全、寧靜的感覺(藍天白雲、碧海藍天、月光藍天等)。因為它是天空的色彩,所以它象徵和平、安靜、純潔、理智。另一方面,它又有消極、冷淡、保守的意味。
黃色(暖色),具有快樂、希望、智慧和輕快的個性,給人以生命力,具有朝氣,因為它是陽光的色彩,所以它象徵著光明、希望、高貴、愉快。但是,淺黃表示柔弱,灰黃表示病態。
綠色:中性色,它自然、穩定、成長、忌妒。因為它是植物色彩,所以它象徵平靜與安全、自然、希望、生命和環保。等等,這里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可以說,「色彩」(語言),它也可以傳達人的思想和情感。不同的色彩及其完美組合,會使人感受到色彩那奇異的奧妙和迷人的旋律。或明快與憂郁,或興奮與平靜。不同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和它的象徵意義。面對豐富多彩的世界,畫者通過對不同色彩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和富有詩意的想像力、創造力,一起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使色彩與畫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放射出奇異的光彩。
談到關於色彩的情感表現,我們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那就是荷蘭畫家梵谷,梵谷,他是被譽為人類給畫使上最富典型的運用全部生命來傾注色彩感情的本質的畫家。他以一種扭曲、旋轉和極富運動筆觸、在畫面上堆積厚重而放大的色彩,每一筆觸的排列,都在抒發他那內心的強烈激情。明確的顯示了色彩自身的情感力量。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生命情感印象。因此可以說,一切文藝作品的語言,它都包含著作者的情感。沒有情感,作品就不能打動人,也就不能引起讀者在感情上的激動。
再如,羅中立的油畫《父親》,雖然整個作品是現實主義的,但是,為了達到細節的真實性,作者採用了這種極度寫實的油畫造形語言,活生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我國農村千千萬萬個「父親」的典型形象。他那黝黑的皮膚、縱橫深刻的皺紋、由於乾渴而微啟的嘴唇里僅存的幾顆牙齒、額頭上到處沁出的點滴汗珠、老樹皮似的手和由於長期磨損而變形、變了色的指甲、受傷的手指、粗瓷劣質的大碗和對襟布褂、以及從頭頂直射下來的正午強光……這些精細入微的色彩造型語言,所「傾訴」的內容,是無比豐富的。它們不僅「說」出了我們農民「父親」幾十年來的生活和目前狀況,也強烈地抒發著作者內心的呼聲,一定要加速現代化的步伐,要改善人民生活……這其中的深沉的思緒和復雜的感情,決不是文字語言所能窮盡的。
以上,我們對美術作品的形式(結構、語言)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作品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2、作品內容:
就文學藝術而言,既然藝術作品是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那麼,藝術作品,它就必然包含著藝術家對社會生活觀點和藝術家本身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說,它一方面反映的是客觀現實生活的某種因素,另一方面,它也反映了藝術家對他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的獨特感受、感動、理解、評價、和理想,甚至幻想等主觀的因素。因此,藝術作品是主、客觀因素結合的產物。這樣,題材和主題便是構成藝術作品內容的基本因素。所以,內容,它是事物內在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1)題材:
題材,是作者在觀察生活中所選擇出來的,並通過加工、提煉後,用來表達作者主題思想的生活材料。一般來說是指作品裡所描繪的人物、事物和環境等等。比如,我要畫鷹,我們首先就得收集、了解有關鷹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資料。如鷹的種類、形態、結構、色彩、生活習性、生存環境,以及人與鷹——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等人文精神。然後再決定去表現它,經過意念加工,從鷹的動態、神情和氣質等方面去設計與刻畫它,這樣,才能創作出物與我合的感人作品來。(再如:畫花鳥、人物、山水等等。)
(2)主題:
主題,又叫主題思想或中心思想。它是作品的全部思想,是作品的靈魂。是作者在生活實踐中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通過對題材的確定、加工、提煉而表現出來的。(所有的形式、方法、手段等都是為了突出表現主題而服務的。)
這里我們提到的作品的「主題」和作品的「標題「是不一樣的。盡管有些作品的標題近似主題,但仍不是主題。如一幅以畫「鷹」為題材的作品,其標題為《雄風》,若從標題上看,要表現這一標題的題材很多,可以畫馬、虎、獅子、公雞等等,而作者取材「鷹」,選擇「雄風」這一標題,其作者是想通過作品《雄風》來表達自己對鷹的認識與感受,使人看到它,便可以領略到雄鷹那種雄渾博大之氣概,壯志凌雲之胸懷,神勇無謂之氣度,叱吒風雲、搏擊海天之風采。從而給人以震撼,給人以激勵和無形的力量。也是作者通過作品所要傳達的真摯情感。這才真正是作品的主題。從而使我們真正的體味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容為一體,形成物與我合的最高境界。
總之,我們要欣賞一幅作品,先是欣賞作品的形式美:如線條、造型、色彩、構圖、構思、技法、空間和材質等。之後欣賞作品的內容美(內容美主要是作品的主題、意境。意境:是藝術家在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感情,一種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在感情和認識的基礎上,提煉、概括、升華而成的。所以說,意為情的升華,情為意的基礎。比如,當我們欣賞一幅畫,有時為其內涵的藝術魅力所吸引,並與畫中的意趣、主觀思想相融合,為其畫外之意所陶冶、感染。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物與我合的一種詩的境界。比方說,我們看影視片,有時會被某段劇情、或某種場面所感動,以至於忘了自己,好象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樣,禁不住潸然淚下,控制不住自己。這就是意境的作用。所以說,一幅畫
,它不是事物外在形象的單純描寫,而是把作者感受到的美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思,通過富有意境的畫面傳達給觀眾,使觀眾領略會心。)
二、如何引導學生欣賞、評價其作品?
1. 就教學而言——評價的方式(多元化):
(1)、自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語言表達的方式,來評述自己作品的創意以及表達自己作品創意的方式、方法等。
★教師也可以讓每位學生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和感想記錄在畫面外的地方。
★也可以用表格或問卷的形式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
(2)、互評: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與同桌自由欣賞,直接用語言表達、評述其作品。
★也可以讓學生交換作業,用寫評語的方式互相評價,
★也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全部展示,讓學生談自己喜歡的作品及其理由。
★還可以小組討論,推選最優秀的作品。
(3)、教師評價:
★當學生在自評或互評的過程中,教師或其他學生也可以給其提出意見,幫助其完善作品及其想像。
★教師在評價學生的作品時,要善於發現每位學生作品的閃光點,要把學生的任何繪畫痕跡都看作其情感運動的軌跡。因為,兒童繪畫,它充滿著孩子們的稚拙、天真、浪漫、想像、創造和純朴的個性情感。他們以其歡樂、自由、獨特的方式和無規則的線條、圖形及色彩所構成的畫面,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世界。訴說著自己的情懷。所以,我們要尊重孩子們的個性,無論他們畫什麼都要視為其情感的流露,甚至亂糟糟的線條或圖象等,都視為學生內心活動的真實表現,並加以渲染。尊重學生的審美感受、自身的生活經驗、以及他們對周圍環境的興趣、愛好和理解等等,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我們要支持
孩子們的原形態創作。以此保留兒童繪畫的原生狀態。(如:我國提倡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大家也看到了,央視第二屆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一個熱門的亮點——就是「原聲態」唱法。它強調的就是原始的、原滋原味的、民族的、不加修飾的味道。)
★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收上來,課後統一批閱。
★也可以讓學生把作品帶回家,讓其家長寫評語。
另外,由於美術學科本身在藝術體認上的復雜性,定性分析相對比較普遍,所以,從美術學習習慣上看,往往以定性評價為主,而定性評價,多半又是評價主體(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自身的意見。(我說他好就是好,說他不好就不好。多半是評價主題自己的主觀意見。帶有很大的片面性和傾向性。)
因此,我們現在提倡「質性評價」,它更能強調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要求評價的主、客體之間,相互交流、協商,使評價結果最大限度的被雙方共同認可。
所以,我們在評賞學生作品時,有必要增加藝術批評的手法,讓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去評判審視其作品,並設想改變作品的某個部分,並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學生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同時,仍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態度和能力。
(4)、可以將每次評賞出來的優秀作品,參加校內外的主題展覽,或裝訂成冊等,去擴大評價的視域。使學生的作品不僅是在班上,而且要在年級或學校,甚至走向社會等等,來拓寬視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2.從整個欣賞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來看:
(1)、因為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是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感官可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語言簡單地對作品的形式進行描述。
包括:探討作品的材質、技法及其特徵。還有色彩、線條、形狀,及構成的原理(或美的原理)和作品的個性風格等。也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一下美術作品的形式語言。包括構圖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材料豐富,肌理自然等等。
(2)、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的主題、意義進行探討,探討作品裡所傳達的感情、心情、主題、意義、觀念和思想。
例如:你喜歡哪件作品、作品裡都表現了什麼,從作品中你聯想到了什麼,作品是用什麼工具材料表現的,是怎麼表現的,為什麼要這么表現,作品的設計風格是什麼,設計的功能是什麼等等。通過教師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想像、發散思維等活動,來陶冶情操,提高審美。
不過,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句俗語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說,人們的心理狀態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是有所差異的。並不象鏡子一樣,映照的物體都相同,由於每個人的素養不同、意識不同,世界觀不同、層次不同,心態不同、生活的角度不同,以及偏愛不同等等,因此,他們的視覺心理,必然有所不同。比如,農夫看月亮,說它象鐮刀;船夫看月亮,說它象船;而武將看月亮,說它象弓;同樣一種物象,看法不同,聯想也就不同。這也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個性。同時也說明,知識含量的不同,會影響你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產生不同的思維邏輯。
由於每個學生的閱歷、層次、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不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學生作品時,要以人為本,承認和尊重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獨特想像,多給學生以鼓勵,愛護和扶持學生,幫助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掌握方法,喚醒自我表現意識,培養自主能力。
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的欣賞的過程中,因為學生作品的美點很多,如構圖美、構思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質美等等,我們不能以一種方式,對每一個作品都面面俱到地去欣賞這些美點,否則,學生就會感到沒興趣了。那麼,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有所側重的找出這些作品中最突出的、最顯露的、最能引發學生審美情感的作品的形式美和內容美的結合點。
如:有時側重歷史故事的分析;(如:詩配畫、插圖等文學藝術方面的題材)
有時側重構思的巧妙;
有時側重構圖和形象;
有時側重造型、材質美的表現;
有時側重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
有時側重整體和自然環境的關系;
有時側重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等等。
總之,欣賞、評價,不是一個個體孤立的行為,而是在一種群體互動的交流環境中進行的,學生可以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與他人交流和共享。我們要在教學中,把握學生的成長規律,處理好師生間的漸變關系,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採用多元化的賞評方法來開展教學。多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探尋究理的氛圍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並以美術學習活動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④ 如何提高中學生美術語言表達能力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評述作品
我在多年的教學和與同學科老師的討論中會經常發現這樣的問題,就是學生在上課的第四個環節——評述作品時不知道如何表達,或是只談一下色彩很漂亮,再就無話可說,如果是作公開課之類的活動,學生在最後還會加些讓我們更加熱愛大自然,鍛煉了動手能力之類的套話。這樣就與美術課本身關聯不大,沒有突出美術課的學科特點,面對一幅美術作品,該如何欣賞評述?這是每一個人都會在心裡問的一個問題。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我也是常常思考著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這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課堂美術評價的作用
課堂美術評價的作用在於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在每班樹立和發揮板樣的力量,身邊的板樣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因他們看得見,信得過,說服力強。學生在初中階段好勝心裡較強,在板樣的激勵下,他們能利用課余時間反復修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學生作品交流自評、互評,許多優秀學生作品影響了一片,也帶動了一片。這樣,整個教學氛圍活躍起來,使群體振奮,共享成功的喜悅。
二、現在課堂美術評價中的誤區
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應根據不同的課堂作業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美術教育之所以為其它學科無法替代,就在於發展了人的形象思維。藝術家創造的美術作品,都是靠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然而在課堂美術評價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許多誤區。具體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放手讓學生隨意評價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有些教師片面的認為發展學生個性就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創作,心裡喜歡什麼樣的畫,什麼就是好畫,按自己的方式來欣賞,一味放任學生按自己的方式去欣賞而不加以引導。這樣很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只有一少部分的學生掌握了欣賞的能力,而很大一部分的學生由於缺乏引導,欣賞能力根本沒有得到提高。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學生自始至終都沒能正確認識什麼是好畫,那何談能畫出好畫呢?因為這種欣賞能力並不是通過自己欣賞一定數量的美術作品就可以達到的,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長期的欣賞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的。
2、對每件作品的評價千篇一律
在學生的評價過程中,教師對每張畫都這么引導,比如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動、構圖均衡穩定、色彩層次豐富.......」之類的老套數,學生在以後的評價中也象套公式一樣重復這些話,千篇一律,
那還有什麼興趣可言?其實這正是學生沒有真正了解如何評述的條件下的盲目做法。如果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那麼欣賞評述還有什麼意義呢?在對美術作品的評價中要找出最為突出的美點,切忌千篇一律。
3、失去了學科教學的特徵。
眾所周知,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然而有許多美術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將美術課上成了歷史課、語文課、政治課或其他課。只是一味地突出美術學科的德育功能,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多地渲染它的功能,也就失去了美術教育的學科特點,迷失了美術教學的方向。如果一堂美術課失去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諸多能力的培養,就會使美術課走入美術教育的誤區。一堂課的美術評述部分被上成了歷史課或是看圖作文課等。這都忽視了藝術品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功能,造成渲賓奪主,失去了美術學科的特點。
4、「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誤區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引導學生「意會」,是必要的。但老師聲稱「不可言傳」,其實大多是「不會言傳」。這往往是一些美術教師在無以言表時的一句應急之語,但在美術教學中,如果過多出現這類語句,學生就會模仿,教師的語言表答不但要語匯豐富,而且還要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渲染力。這就需要教師大力加強文化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做到善於言傳。
三、在教學中應如何引導
1、循循善誘,逐漸引導
學生在觀賞美術作品時,最初的感受往往是獲得美感的重要基礎。學生更是憑第一印象來欣賞美術作品,學生的直覺會受到個體知識和經驗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質量都很有限。學生觀看美術作品的時候,常常不太細心,草草而過。所以,教師要要求學生認真觀看作品,不漏掉畫面的每一個細節,包括構圖、色彩、線條、材料、明暗、肌理等。上課時,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如畫面是以什麼顏色為主?畫了些什麼?顏色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整幅畫感覺是歡快的,還是傷感的?這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觀感覺。
另外,這種評述方法要從一入學就開始引導,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藝術作品,避免欣賞的隨意性。大致的環節為:(1)描述。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分析作品之後,用語言簡單地描述出作品的題材內容、畫種等;(2)分析。對作品的色彩、構圖、造型進行整體的語言表述;(3)評價。根據以上內容的學習與探索,對作品進行局部和整體的評價。在這個操作流程中,教師要注意結合作品講授必要的美術術語,以幫助豐富學生的美術知識結構,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當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術語後,既能深入地賞析,又能自如地表達欣賞的感受。同時還要注意扣准學生的心態,激勵學生反觀「自我」來欣賞。如教學時,教師可設計:你喜不喜歡這幅畫?這幅畫要是由你來畫你會怎麼處理?你猜猜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畫?從而深化學生欣賞的感受;另外還要注意,要為學生創設想像的空間和自由交流與表述的環境,促使學生在欣賞中作出創造性的「理解」與「評價」,從而在規范的欣賞過程中提升欣賞的層面。欣賞教學工作也應當是一個創造,其創造精神應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獨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並能對其做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像,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
2、畫種不同,評述語言不同
學生還應對各畫種有所認識,學習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並能把它們正確地運用到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討論之中。除此,還應當學會寫一些短小的文章,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增加對美術作品材料的認識。應該讓學生認識到由於美術作品所使用材料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畫種。也產生了不同的美感。
在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本身往往隱藏著解決問題的方法。正是由於"欣賞無定法",也給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方法的創造提供了無限空間。例如,在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古代山水畫獨特的藝術傳統,其中,最主要的和難度最大的是讓學生去領略中國古代山水畫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而不同時期的山水畫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處比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對來說是難以理解和體會的。
3、抓住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加以引導
一般說來優秀的美術作品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條件:作品結構嚴密、完整,有很強的秩序感,每一個線條和色塊都有明確的含義。
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學生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徵。
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他們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蔭蔭的樹木,黃 澄澄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等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於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2、學生在欣賞過程中,往往注意某個細節的觀察而忽視整體或注意整體而忽視其它。例如一年級兒童在觀看繪畫作品《美麗的風箏》時,他們全被風箏上色彩艷麗的花紋吸引住了,學生在欣賞工藝作品的刺綉時,結果他們全把刺綉作品當作繪畫作品看。
3、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通常是憑第一印象的感覺來欣賞作品,無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於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
4、學生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並常常用來作自己的範本 。例如,城市的孩子從小看見的就是整潔、光亮的柏油路,五顏六色的霓虹燈,明亮的大廈高樓,他們就感受 不出繪畫作品中農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籬笆、亂的石頭和柴堆也是一種美麗。
關於欣賞評述這一領域在美術課程標准中是這樣規定的:第一學段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二學段要求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第三學段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美術欣賞評述教學發展到今天,總的來說時間不是很長,成功的經驗也並不多,總結經驗,是為了堅持正確的方向,希望同行與專家們都來研究探索中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規律和方法,以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質而共同努力,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師的責任就是點燃這火把,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成為真正有鑒賞能力的人。
⑤ 用美術的語言對一部動漫評價的作文
每周星期五下午的足球社團課,是我最盼望,也是讓我感到最快樂的時光。學校每個班的足球隊員都會早早的來到操場集合、點名,隊員到齊後便開始訓練。
在烈日炎炎的酷暑和寒風凌冽的嚴冬,學校少年宮也如期開班了,免費開了足球社團課。我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臉被曬得通紅,還不停的揮灑著汗水,堅持在曹老師的指導下,反復訓練足球的基本動作。在北風呼嘯的寒冬,我們不畏嚴寒,已將帶球、傳球、顛球、跨球和射門的動作訓練的能夠運用自如。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們用努力和汗水換來了一次次的進步和成長,終於成為了一名合格的學校足球隊隊員。
足球,這項特殊的體育運動,不僅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也豐富了我們的課餘生活,也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從我參加足球隊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經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足球運動員,為祖國爭取榮譽!
⑥ 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賞識性評價
一、賞識性評價的語言要巧妙、要具體、要適度
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運用「不錯!」「好極了!」「真了不起!」這些模式化的語言鼓勵學生的優點和進步,這樣的評價語言沒有深度,也使評價顯得沒有針對性。剛開始學生會感到興奮,但長期聽到這樣的評價學生會顯得無趣和茫然。老師說」好」「真棒」,可自己到底好在哪兒?最可怕的是,教師語言的隨意也許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的評價將在學生心中逐漸失去分量,評價的實效性與後效性不突出,失去教育功能。經常有學生這樣問我:「可以這樣畫嗎?」「那個可以畫嗎?」「我這樣做可以嗎?」……我的回答是:「可以啊!你覺得它很有意思就可以畫!」「只要你的作品有創意,你就是成功的孩子!」「這是你想出來的嗎?太有創意了!」「不會吧!這真的只有你能做得到!」「這一大塊空地,是不是還有想到的沒畫!」「點和線的組合很好,這里鏤空點,面的感覺就出來了!」……對學生有創造性的作品一定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學生胡亂地塗寫和應付,既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予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賞識性評價。我在課堂上給A類學生的評價:「你的想像力豐富,顏色到位,造型、構圖准確,繼續努力,你一定會成為一名小畫家。」對B類學生的評價:「你真會動腦筋,老師真為你的進步而高興。」對C類學生的評價:「雖然這次你才得了良,但你的畫中有不少的優點,如果構圖再大一些就好了,加油啊!」對D類學生的評價:「老師驚奇地發現你的畫有了進步!優秀等著你,在構圖上再下點工夫好嗎?」讓學生在增強自信的同時看到存在的不足,激發他們的上進心。這也能讓學生增加繪畫的信心和熱情,為下一次的作業鋪墊良好的心理投入。
二、賞識性評價應靈活多樣,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賞識性評價除了採用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採用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學生們進行互評除了受評者得益之外,評價他人美術作品的學生也可以從中吸收別人的長處,還能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評價能力。
學生間的交往是最頻繁的,溝通與交流也是最直接的,學生之間、班級內部的交往氛圍是否健康和諧,在課堂評價中能否以健康的心態互相激勵與促進,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以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更需要有健康激勵的氛圍。
美術作品都是在一定情境中創造出來的,承載著同學們豐富的情感和思想,美術課堂則為學生們提供了張揚情感的機會。任何評價離開了學生的積極參與,都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因此,學生要學會主動對照評價指標,對自己平時的美術學習活動進行相應的評價,創造自評的機會,努力使自己在自我評價中自我認識、自我完善,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在自評環節中,教師也應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學習過程包括資料搜集、構思過程、創作體會、作業感受等與大家交流。這樣的自評結束後,經常引起大家熱烈的響應,經驗得到總結後被大家借鑒,問題在交流討論中獲得解決方案。
在教學評價中,還應注重學生之間的互評。互評環節體現著課堂上學生間的交往,學習同伴之間對各自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是最了解的,所以提出的建議是最真實、客觀的,許多教師不能全面了解和指出的方面,在互評中能夠體現出來。在互評環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願意用美好的語言給予他人真誠的建議。真誠的賞識性互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群體的鼓舞,體驗到求學的快樂,生成源源不斷的學習動力。
在學生的自評與互評環節中,教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機敏引導自評、巧妙點撥互評、相機組織群評、適時發表師評等方面。教師在組織秩序、滲透德育、情感激發的過程中,進一步在課堂形成健康激勵的評價氛圍,協助學生在積極和諧的交流中得到發展,不斷成長。
三、運用賞識性評價給予學生心理支持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面對困難,許多學生都會產生膽怯、沒有自信、怕挨批評等一系列的心理負擔,作為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在教育過程中多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真誠、關愛。教師用一種支持的、理解的、溫暖的目光,一句適度誇張的贊許或鼓勵的話語,一個感人的小故事,或一次有安全感的交談,都可以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支持。作為美術教師,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們極其興奮地把作品拿到你的面前,眉飛色舞地向你講解他的創意。他們的意圖並不是讓你指正缺點,而是希望聽到你的表揚和肯定。因此,教師對兒童作品進行評價時,要順應兒童的思維,尊重兒童的想法。蘇霍姆林斯基曾精闢地指出:「你任何時候也不要急於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評價時否定學生的作品,最容易使學生失去這種力量。評價作品時要以表揚為主,要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用激勵性的語言給予肯定和鼓勵:「你真棒!」「顏色真漂亮!」「你這個想法真有創意。」「你觀察得很仔細。」「你畫的人很誇張傳神。」……使學生獲得喜悅和滿足。這種喜悅和滿足會使學生進一步產生自我賞識的心理狀態,自信心也會隨之產生。
教學理念的不同決定了教學行為的差異,教學行為恰當與否影響著孩子們的一生,新課標的洗禮使我對美術課有了新的理解,尤其是在評價上有了更高的認識。美術學科注重教育過程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個體的傾向比較,不評等級,用簡潔、扼要的描述性語言給學生以適當的評定,激勵其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為取代等級評價,教師可設計製作不同的小印章,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分別蓋章加以鼓勵。如「創意」章用一顆紅五星表示,「色彩」章用太陽表示,「態度」章用一顆紅心表示,「構圖」章用「花朵」表示,「造型」章用擬人化的笑臉表示。這樣一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或相同的印章,學生之間既沒有等級之分,同時還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贊許。
美術評價是檢驗和改進美術課堂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重要環節,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評價可以嘗試著從關注評價對象、轉換評價視角、優化評價方法、改進評價過程、創新評價表達、豐富評價形式等幾個方面入手,建立和促進順應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形成美術課堂寬松和諧的氣氛,使師生心理相容,體現教學的藝術性,創造出理想的教學效果,滿足學生體驗成功的需要,讓每一個孩子都獲得發展。學生是有獨特個性的鮮活生命,他們的世界是一個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有自己的失望與希望。鼓勵學生有個性地、大膽地描繪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運用賞識性評價激勵學生、關愛學生,才能涌現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靈性的精彩之言。
⑦ 學生畫畫的美術評語
用心去學,只要你對藝術感興趣,那麼你學起來就不會有困難了,我也是剛畢業的藝術生,我體會過很多東西,只要怎麼用心去思考,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朋友,祝你愉快!
⑧ 贊美畫作的句子有哪些
畫師用一支行雲流水的畫筆,在水墨流動間,把傳統的中國畫里創造性地有機融入了西方現代藝術的視覺元素,向世人顯示了一個中國傳統美學的意境。
這幅畫里的人物形態逼真,連動物的眼睛都畫的炯炯有神,市井百態盡收眼底,各種形象都躍然紙上,可見繪畫者的功力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水在宣紙上乾涸後,它身後留下的痕跡,構成了一種完全「透明」的繪畫,一種與西畫截然不同的水的空白的繪畫。
⑨ 如何探討幼兒園繪畫表現的作品內容
以往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以幼兒模仿的效果為基礎,不管是在造型、構圖、色彩上幼兒的作品都會與老師的一致,其弊端在於片面地強調技巧,封閉了幼兒的想像力,扼殺了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我認為要正確的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美術活動評價觀
幼兒的繪畫是不能用好壞來評價的,也不能作為判斷幼兒的性格的心理分析工具。幼兒的塗鴉和哭笑一樣僅僅是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一幅表達幼兒內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畫,即使在技藝上還未成熟,但幼兒的表達願望得到了滿足並體驗到了愉悅,這就是表達的快樂。在繪畫活動中,對幼兒的作品評價所追求的不應是一個結論,或繪畫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體現對幼兒的關注和關懷,對幼兒藝術天性的保護,同時幫助幼兒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快樂成長。為此,我們應認識到幼兒繪畫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創造才能,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能力、個性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在幼兒的繪畫活動中,首要目標就是幫助幼兒藉助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已有的基礎及興趣愛好,再提出知識、技法及想像、創造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幼兒美術活動的年齡特點
雖然幼兒尚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與人溝通、表達自我,但他們有自己的「一百種語言」,其中美術是比語言文字更早被幼兒掌握,用以認識事物、表達思想、抒發感情、想像和創造自己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隨著藝術與其它各領域的滲透,美術活動還可以成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願望,並不斷加深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童年期也是游戲期,獲得快樂和自我滿足是幼兒游戲的直接目的。幼兒具有天賦的直覺和敏銳的感受力,畫筆、顏料、紙張也是他們的玩具。幼兒從事美術活動沒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為「創作」的過程或形象、色彩的變化結果能讓他們感受到情感的滿足和情緒的宣洩,由此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成功的自信。
三、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
任何一種教育評價方法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優勢和不足,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界限。在進行繪畫活動評價時,應注意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可以用自評式、互評式、推優式、評價表等方式。自評式評價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各種單項評價內容。比如,「我喜歡吃的水果」、「游樂場」等繪畫課,可設為:構圖好、線條生動、有創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標志」這樣的設計課,可設為:裝飾性強、創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兒按照預設的評價內容給自己的作品評分,在評價中態度極其認真,沒有絲毫懈怠。讓幼兒參與評價,能夠增強幼兒的興趣,但幼兒被限制在教師提供的評價內容里,沒有自由駕馭語言的機會,會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推優式評價,是先讓幼兒分組互相評價,推選出優秀作品進行集體交流。在評論別人的作品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視角及語言,孩子們會對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評價,展開激烈的辯論。這種互評法既能加深評論者對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幫助作者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自己,取長補短,有效提高繪畫水平。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鑒賞水平的一個過程。但幼兒的鑒賞水平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最初階段容易出現習慣性的感情傾向,如老師經常表揚的幼兒,幼兒也會認為他畫的就是好,他被推選的機會就很多。其他幼兒體驗成功的機會就會減少,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會逐漸降低。如何將自評、互評、共評很好地融合、統一,從而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提高,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
幼兒的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一樣的。成人所感興趣和欣賞的畫未必是幼兒喜歡的,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別和鑒賞幼兒的畫是不恰當的。一般的評價都是以一幅畫是否完美、整潔、線條流暢、形象逼真來作為標准。殊不知,在幼兒期,孩子身體各器官正處於發育期,手指小肌肉發育不完善,手眼協調能力差,畫面比例不協調,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往往就是這些單純、幼稚使得他們的作品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比如在畫《我和爸爸》的活動中,郭偉傑畫了一條長長的馬路,馬路上排滿了小汽車,而且每一輛小汽車都有翅膀。我問他為什麼要這么畫,他解釋說:「每次星期六我跟爸爸去涵江批發貨,路過黃石都堵車,如果每一輛車都有翅膀可以飛,我和爸爸就不用在路上等那麼久了。」所以我們在評價時應主要看畫面有無童趣,有沒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
五、善於傾聽孩子的作品
傳統的評價以引導為主,參與為輔,往往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願來確定一幅畫的好壞,使許多孩子的想像力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即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明白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了,被理解了,他們才會有表達的樂趣,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在評價作品時,我們要尊重幼兒,善於解讀幼兒的作品,例如在畫《太陽》的活動中,郭啟新小朋友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其他小朋友都笑話他,而他卻反駁說:「太陽是會變顏色的,我在鏡片上放了兩塊綠色亮光紙,太陽就變成綠的了,不信你可以試試看。」這就是孩子的獨特思維方式和表現方法,教師應該好好地去呵護他,讓他們畫自己所想的畫。
六、評價語言生動恰當,體現激勵性
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我們應注重評價的語言。具體來說,評價首先要建立在對幼兒了解的基礎上,我們要善於通過觀察、對話,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及作品想表達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發現幼兒獨特的創意、個性化的表現方法和表達形式,特別當幼兒的作品「離譜」時,更應站在幼兒的視角努力理解其意圖;當幼兒本身也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意圖時,我們應能善意地給予詮釋。而在進行評價時,我們應注意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如小班幼兒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我們應盡量採用擬人化和情景化的語言;中班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意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我們評價可採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你為什麼要這樣畫?」「還可以怎樣表現?」引導幼兒邊畫邊思考,完善自己的構思;大班幼兒能力較強,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我們應更多採用協商和引導的語言,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成為評價的主人。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與不同點,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錯了」,因為藝術是沒有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