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言文
『壹』 古文翻譯
【參考譯文】
孟子離開了齊國,尹士對別人說:「不曉得齊王不能夠做商湯、周武,那便是孟子的糊塗;曉得他不行,然而還要來,那便是孟子的貪求富貴。老遠地跑來,不相融洽而走,在晝縣歇了三夜才離開,為什麼這樣慢騰騰的呢?我對這種情況很不高興。」
高子便把這話告訴給孟子。
孟子說:「那尹士哪能了解我呢?老遠地來和齊王相見,這是我的希望;不相融洽而走,難道也是我所希望的嗎?只是我的不得已罷了。我在晝縣歇宿了三夜再離開,在我心裡還以為太快了,〔我這么想:〕王也許會改變態度的;王假若改變態度,那一定會把我召回。我離開晝縣,王還沒有追回我,我才無所留戀地有回鄉的念頭。縱是這樣,我難道肯拋棄齊王嗎?齊王〔雖然不能做商湯、周武,〕也還可以好好地干一番;齊王假若用我,何止齊國的百姓得到太平,天下的百姓都可以得到太平。王也許會改變態度的!我天天盼望著呀!我難道像這樣的小氣人一樣嗎?向王進勸諫之言,王不接受,便大發脾氣,滿臉不高興;一旦離開,非得走到精疲力竭不肯住腳嗎?」
尹士聽了這話以後,說:「我真是個小人。」
『貳』 古文《尹文子》的翻譯
原文; 魏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圖之,謂之曰:「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復之。」田父雖疑,猶錄以歸,置於廡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復以告鄰人。曰:「此怪之徵,遄棄,殃可銷。」於是遽而棄於遠野。鄰人無何,盜之以獻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而立:「敢賀王,王得此天下之寶,臣未嘗見。」王問價,玉工曰:「此無價以當之,五城之都,僅可一觀。」魏王立賜獻玉者千金,長食上大夫祿。
急!! 譯文; 魏國有個在野外耕作的農夫,揀到一塊直徑有一尺的寶玉,他不知道那是玉,就將這事告訴了他的鄰居。那鄰居私下想得到那塊玉石,就對他說:「這是一塊怪石,收藏它,不利於家人的,不如放回去。」那農夫雖然疑慮,還是拿回了家,農夫把寶玉放在廊下。那天夜裡玉發出光亮,那光照亮了整個房子,農夫全家非常害怕,又把這事告訴鄰居。鄰居說:「這就是怪石作怪的徵兆,趕快丟掉,災禍才可以消除。」於是農夫趕緊將那玉丟到很遠的野外。那鄰居沒有多久就偷偷去盜取來,鄰居將玉石獻給了魏王。魏王叫來加工玉石的工匠鑒定這塊玉石,那工匠望著玉石,跪下拜了兩拜,退後站在一邊說:「恭賀大王得到這天下的寶貝,小臣還從沒見過啊。」魏王問那玉石的價值,那工匠說:「這玉沒有價可以買得了它。用五座城的大都會來換,也就可以看一眼而已。」魏王馬上賜給獻玉的人千金,還讓他永遠享受上大夫一樣的俸祿
『叄』 古文《子產論尹何為邑》原文及翻譯
子產論尹何為邑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願,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子產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於子?子於鄭國,棟也。棟折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僑聞學而後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聞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後知不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子產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是以能為鄭國。
譯文
子皮想讓尹何治理一個采邑。子產說:「尹何年輕,不知能否勝任。」子皮說:「這個人忠厚謹慎,我喜愛他,他一定不會背叛我的。讓他到那裡學習一下,就會更加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子產說:「不行。一個人假如真正喜愛別人,那就應該讓他得到好處。現在您喜愛別人,就想讓他來管理政事,這就如同讓一個還不會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樣,多半會割傷自己。您的所謂愛人,只不過是傷害人家罷了,那麼以後誰還敢求得您的喜愛呢?您在鄭國如同房屋的棟梁,棟梁折斷了,屋椽自然要崩塌,我也會被壓在屋子底下,因此怎敢不把自己的全部想法說出來呢!譬如您有一塊美麗的錦緞,您一定不肯讓人用它來練習剪裁衣服。擔任大官、治理大邑,這些都是人們身家性命之所寄託,卻讓一個正在學習的人來擔當。大官大邑與美麗的錦緞相比,不是更加貴重嗎?我只聽說過學好瞭然後才去管理政事,沒聽說過就用治理政事的方式來讓他學習的。如果真這么做,一定會受到危害。比方打獵吧,射箭、駕車這一套練熟了,才能獵獲禽獸;假若從來就沒有登過車、射過箭和駕過車,總是為翻車發生事故(翻車壓死)而提心吊膽,那麼,哪裡還顧得上獵獲禽獸呢?」子皮說:「太好了!我這個人很笨。我聽說過,君子總是努力使自己懂得那些重大的遙遠的事情,小人總是使自己懂得那些微小的眼前的事情。我是個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是知道加以愛惜的;大官、大邑,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託,我卻認為是遙遠的事情而忽視它。假如沒有您這番話,我是不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從前我說過:『您治理鄭國,我治理我的封地,在您的庇蔭之下,還是可以把封地治理好的。』從現在起才知道,這樣做還是不夠的。從今以後我請您允許,就是治理我的封地,也要聽您的意見行事。」子產說:「人心的不同,就像人的面貌一樣。我怎敢說您的面貌同我的一樣呢?不過我心裡認為危險的事情,還是要奉告的。」子皮認為子產非常忠實,所以就把鄭國的政事委託給他。子產因此才能治理鄭國。
【注釋】
(1)子產:即公孫僑,鄭國大夫。尹何:子皮的年輕家臣。為:治理。邑:封邑,采邑。
(2)子皮:鄭國大夫,名罕虎,公孫舍的兒子。
(3)少:年輕。
(4)願(yuàn):謹慎老實。不吾叛也:上古漢語用「不」等否定詞的否定句,賓語如果是一個代詞,一般放在動詞的前面,如「吾」是動詞「叛」的賓語,放在「叛」的前面。
(5)夫:人稱代詞,他。下句的「夫」同。治:治理,管理。
(6)利之:使之有利。
(7)其:難道。用於句首,表示反問。
(8)棟:棟梁。
(9)榱(cuī):屋椽。僑:子產名。厭(yā):通「壓」。下文「厭覆」的「厭」同。盡言;無保留地把話說出來。
(10)錦:有彩色花紋的綢緞。
(11)庇(bí):庇護,寄託。其為美錦,不亦多乎:它比起美錦來價值不就更多嗎?這是說官邑重於美錦。
(12)人政:參加管理政務。以:靠,憑借。
(13)田獵:打獵。射御:射箭駕車。貫:通「慣」,習慣,熟習。禽:通「擒」。也可作名詞講,指鳥獸。
(14)嘗:曾。敗績厭覆是懼:即「懼敗績厭覆」。這是為了強調賓語「敗績厭覆」,把賓語提前,在賓語後面用「是」字復指。敗績,指事情的失利。厭覆,指乘車的人被傾覆輾壓
(15)虎:子皮名。敏:聰明。
(16)務:致力。
(17)遠:疏遠,疏忽。慢:輕視。
(18)微:無,非。
(19)他日:從前。家: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20)請:請求。聽:聽憑。行:做。
(21)抑(yì):不過,然而。表示轉折的連詞。
(22)子皮以為忠:子皮以子產為忠。
(23)是以:因此。
【賞析】
文章記述了鄭國的上卿子皮和繼任子產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子產的遠見卓識和知無不言的坦誠態度,而子皮則虛懷若谷、從善如流,二人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堪稱人際關系的楷模。文章圍繞用人問題展開對話,人物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簡練暢達,敘述線索清晰,善用比喻,層層論證,令人信服。
文章顯示了《左傳》善於敘事,敘事線索分明,敘述描寫詳略得當、結構嚴謹的特點。全文自始至終緊緊圍繞用人問題展開,下筆開門見山,收筆一唱三嘆,中心突出,線索明確,結構嚴謹;重點描寫子皮與子產的對話,通過對話展現二人在用人問題上的不同態度和個性,表現作者對用人問題的深刻認識,而對子皮如何具體安排使用尹何、子產的想法和做法則一筆帶過,可謂詳略得當。
在敘事過程中,作者對子皮和子產的言行描述生動逼真,人物性格躍然紙上。子產對身為上級的子皮勸告,先是委婉的反對:「 少,未知可否。」看到子皮仍堅持己見,並坦誠表明了內心想法,子產則斬釘截鐵地進行反對:「 不可。」然後細致曉暢而動情地分析了子皮思想的錯誤性,以自己的高瞻遠矚和誠懇態度感動了子皮,讓子皮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的勸告,並加強了對他的信任和重視,顯示了賢能之士的智慧和才能。而子皮在自己的想法遭到下屬的反對之後,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坦誠表明自己的想法意圖;在聽了下屬更為堅決的反對和詳細分析之後,他不但對下屬的見解大加贊賞,而且十分真誠地向對方表示了自己由衷的佩服,十分大度地接受子產的建議,並進一步加大了對子產的信任和重用,這正是作者在《左傳》中極力推崇強調的明君典型。
文章的語言,特別是子皮、子產二人的對話,簡煉而豐潤,含蘊而暢達,曲折而盡情,極富表現力,是典型的《左傳》語言。
【作者】
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漢族,春秋末期魯國都君庄(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相傳為春秋末期曾任魯國史官,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晚年雙目失明,相傳著有中國重要的史書巨著《左氏春秋》(又稱《左傳》)和《國語》,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由於史料翔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
『肆』 文言文 明史-尹昌隆轉 譯文
尹昌隆,字彥謙,泰和人。洪武年間,進士及第。被授予修撰,後改任監察御史。
惠帝剛即位時,出來視朝較晚,昌隆上疏勸諫道:「高皇帝雞鳴而起,黎明即上朝,太陽沒出已經接見百官了,所以能夠百務振興,天下平安。陛下繼承大業,應該繼承祖宗的雄武精神,兢兢業業,憂勤萬機。但現在卻已圖安逸,太陽已出來數刻,還沒有臨朝。群臣宿衛宮中,疲於等候,曠職廢業,上下鬆弛。如果這種現象傳到天下四裔,將不是社稷之福。」皇上說「:昌隆的話很懇切坦直,禮部將他的話宣示天下,使天下知道我的過錯。」不久,他因有地震又上書,被貶任福寧縣知縣。燕王軍隊逼近時,昌隆以北方來的章奏動輒便引周公輔佐成王的故事為由,勸皇上罷兵,允許燕王入京朝見;如果有了差錯,便讓出皇位;如果現在沉吟不斷,進退唯艱,那以後想求作丹徒布衣也不行了。成祖入京師後,昌隆名在奸臣之中,因前面這篇奏章被免去死罪,命他到北平教授世子。
永樂二年,冊封世子為皇太子,升昌隆為左春坊左中允。他隨事匡正勸諫,太子很敬重他。解縉被貶退時,同一天改任昌隆為禮部主事。尚書呂震正在掌權,他性格刻薄妒嫉,當他獨處深思時,如果用手指刮眉毛,則定有密謀深計,他的屬官一發現便互相告誡,沒有人敢在這種時候來匯報事情。昌隆上前匯報,呂震怒而不應。過了一會兒昌隆又匯報,呂震更怒了,拂衣而起。昌隆退下去向太子匯報,取得令旨來實行。呂震大怒,上奏說昌隆假託東宮臣僚,暗中想結黨,蓄藏無君之心。昌隆被逮捕入獄,不久遇上赦令得以復官。父親去世後,他不待守孝期滿,即被召回任職,他去拜見呂震,呂震溫言接待他。他入宮處理先前的奏章,又被投進錦衣衛監獄,並被抄了家。皇上每次出京巡幸,被投進詔獄人的都被車載隨從,稱為隨駕重犯,昌隆也在其中。
過了幾年,谷王謀反之事發。因谷王先前曾奏請昌隆做他的長史,就判他以同謀之罪,詔令公卿一起審問。昌隆不停地申辯,呂震駁斥他。定案之後,把他極刑處死,並將他誅族。後來呂震病重將死,叫喊「尹相」,說見到昌隆想殺他。
『伍』 誰知道古文中「尹」及「伊」各代表什麼意思!
伊①指示代詞,此.《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②第三人稱代詞.彼;他.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江家我顧伊,庾家伊顧我.」
③句首語氣詞.潘岳《西征賦》:「伊故鄉之可懷.」
④句中語氣詞.謝惠連《贈別》詩:「豈伊千里別.」柳宗元《敵戒》:「縱欲不戒,匪愚伊耄.」
【伊人】這個人;這些人.
【伊始】當初;開始.
尹1.作名詞指舊時官名
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論語·公冶長》
不以非鄭尹。—— 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擁至尹前。——宋·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有卿尹。——清· 周容《芋老人傳》
2.作動詞時為治理
(會意。甲骨文字形。左邊一豎表示筆,右邊是「又」(手),象手拿筆,以表示治事。本義:治理) 同本義 [administer]
尹,治也。——《說文》
以尹天下。——《左傳·定公四年》
3.現在常用作姓
『陸』 垂將作輔,以權臣請托不行,改太原尹文言文翻譯
在他即將出任宰相時,因不答應權臣的請托,被改任為太原尹
『柒』 古文尹儒學御的全文翻譯
尹儒(人名)學習駕御馬車三年了也沒學到什麼技術,很為這事難過。夜晚夢見專接受師傅教自己快跑的駕屬御方法。第二天前去拜見師傅時,他的師傅望著他對他說:「我不是捨不得(我的)技藝啊,就怕您接受不了,今天要教你快跑駕御法。」尹儒回身跑開,對著北方不斷下拜並說道:「今天晚上我在夢里接受您快跑駕御法的傳授!」
先做他師傅所說的事的夢,所夢本來就是快跑駕御法。
『捌』 文言文中什麼叫京尹
應該是京兆尹。
京兆尹,中國古代官名,為三輔(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即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之一。相當於今日首都的市長。
所謂京,是極大的意思,兆則表示數量眾多。定名京兆,顯示出一個大國之都的氣派與規模。京兆在漢時被形容為輦轂,意思是在天子的車輪之下。離天太近,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人際關系盤根錯節。唐杜牧在其《阿房宮賦》中寫到:「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官職為正四品上。滿清即劃其京都及附近30餘縣為一特別行政區,稱順天府,長官稱順天府尹
『玖』 汪可愛尹金華文言文翻譯
原文:
汪學使可受,初尹金華。有丐者行山中,見群兒縛一小猴,虐之。丐者買而專教之戲,日乞於市,得屬錢甚多。他丐忌且羨,因酒醉丐者,誘至空窯,椎殺其中。異日繩其猴,復使作戲,而汪公呵導聲遽至,猴即嚙斷繩,突走公前,作訴冤狀。公遣人隨而往,得屍窯中,亟拘他丐鞫問伏法,闔邑駭而悼之。買棺焚丐者屍,烈焰甫騰,猴哀叫躍入死矣。
譯文:
尹老師拖堂用文言文怎麼說俄而上課鈴響,汝為吾滔滔不絕四十餘時,吾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