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帶文言文
在文言文中,「系」有兩種讀音,一是讀「jì」;一是讀「xì」。無論是哪種讀音,「系」都充當實詞。「系」在不同的語義環境中,意思也不相同。即:
一、當「系」的讀音是「jì」時
「系」通常是動詞,不同的意思如下:
1) 拴;系結。例如: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忽風雲騰涌,急系纜。又如:《鬼穀子·捭闔》:吉凶大命系焉。
2) 約束;羈絆。例如:漢·賈誼《鵬鳥賦》: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
3) 拘囚。例如: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累及好人,無故系獄。
4) 留意;掛念。例如:系人情思
5) 牽涉;關連。例如:唐·白居易《諭友》:窮通各問命,不系才不才。
二、當「系」的讀音是「xì」時
1、可以是動詞,其不同的意思如下:
1) 本義:懸,掛。例如:《荀子》: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
2) 拴;綁。例如:《說文》:系,約束也。又如:《周禮·天官·大宰》:以九兩系邦國之民。註:「系,聯綴也。」。再如:《史記》: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
3) 拘囚;關進牢獄。例如:《漢書·李廣蘇建傳》:收系張勝。又如:清·方苞《獄中雜記》:利系者之多。
4) 牽掛。例如:宋·陸游《讀史》:可憐赫赫丹陽尹,數顆檳榔尚系懷。
5) 依附。例如:漢·劉向《烈女傳》:古者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於大國也。
6) 關聯。例如:《漢書·李廣蘇建傳》:足有系帛書。東漢·班固。又如:《三國演義》:某命系於將軍,惟將軍憐之。
7) 繼續;接續。例如:《後漢書·鄭弘傳》: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沈溺相系。又如:宋·洪邁《容齋四筆·會合聯句》:鄧、 唐、 蔡、 陳,馳捷系踵。
2、可以是名詞,其不同意思如下:
1)系物的帶、繩。例如:《後漢書·輿服志下》:武冠,俗謂之大冠,環纓無蕤,以青系為緄。
2) 世系;系統。例如:《新唐書》: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
3) 地質學名詞。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級,小於界,相當於地質年代的紀。例如: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系燕王父子。
3) 姓。例如:楚有系益。
② 古詩《明日》全文
明日詩 明朝文嘉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萬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
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水東流, 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
請君聽我明日譯文:總是明日又明日,明日是何等的多啊!如果天天等待明天,那麼只會空度時光,永遠一事無成。世上的人都受「待明日」的害處,明日是無窮無盡的,但人卻越來越老。從早到晚,一天天就像這滾滾東流水一樣,飛逝而去,從古至今的漫長歲月,就是隨著落日西下,慢慢過去。百年來的明日能有多少呢?請諸位聽聽我的《明日歌》。
賞識:這首詩七次提到「明日」,反復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歲月。詩歌的意思淺顯,語言明白如話,說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義。
這首《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世界上的許多東西都能盡力爭取和失而復得,只有時間難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時間永不回頭。
③ 初一上冊語文試卷
語文第四單元試卷
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
說明:1.全卷共五大題,滿分以100分計。
2.本試卷設有卷面書寫4分,附加題6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該題得分作為補償分計入總分,全卷最後得分不得超過100分。
一、積累與應用 20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12分
裹藏( ) 蔥蘢( ) 潛行( ) 猛獁( )
狩獵( ) 喧囂( ) 喑啞( ) 靜謐( )
峰巒( ) 彌漫( ) 霎時( ) 殘骸( )
2、根據括弧中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8分
⑴耳朵靈敏的人,能聽到(動物中弱者被強者吃掉)處四周的綠葉叢中,蟈蟈在竊竊自語。( )
⑵……邁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的一塊新的(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
⑶它們對這道菜吃得(形容非常有滋味),以至於兩三個星期間,這個籠子里到處是蟬的頭骨和胸骨。( )
⑷我所能聽到的一點點歌聲則是非常柔和的,與夜色蒼茫中的(安靜)氣氛再適合不過了。( )
二、現代文閱讀 28分
(一)14分
⑴那最輕盈、站得最高的雲,叫卷雲。⑵這種雲很薄,陽光可以透過雲層照到地面,房屋和樹木的影子依然很清晰。⑶卷雲絲絲縷縷地飄浮著,有時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時像一塊潔白的綾紗。⑷如果卷雲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風吹過水面引起的粼波,這就成了卷積雲。⑸卷雲和卷積雲的位置很高,那裡水分少,它們一般不會帶來雨雪。⑹還有一種像棉花團似的白雲,叫積雲,常在兩千米左右的天空,一朵朵分散著,映著溫和的陽光,雲塊四周圍散發出金黃的光輝。⑺積雲都在上午開始出現,午後最多,傍晚漸漸消散。⑻在晴天,我們還會遇見一種高積雲。⑼這是成群的扁球狀的雲塊,排列得很勻稱,雲塊間露出碧藍的天幕,遠遠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⑽卷雲、卷積雲、積雲和卷積雲,都是很美麗的。
3、下列語段的第一層(用「/」表示)第二層(用「//」表示)劃分准確的一項是:
( )3分
A.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B.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C.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D.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
4、四個小層介紹說明的對象分別是:2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⑵ 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⑷ ________________
5、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本段文字的結構方式是( )2分
A.總分式B.分總式C.總分總式
7、這段文字採用了從現象到本質的說明順序,說明________________是現象,說明 _____________是本質。2分
8、文中⑸⑹兩句中「一般」和「常」用得准確,簡要說明這兩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4分
⑴古代生物的狀況,在岩石中更有著豐富的記錄。許多生物的屍體由於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緊緊包裹住,沒有毀滅消失,而讓別的礦物質填充了它的遺體,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內部構造。在特殊的情況下,某些生物的屍體竟完整地保存下來了,如北極凍土帶中的長毛象、琥珀中的昆蟲。所有這些都叫做「化石」。
⑵化石是歷史的證人,它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
⑶例如,很多地方都發現了一種海洋生物三葉蟲的化石。它告訴我們,在離開現在大約六億多年前到五億多年前的那個叫做「寒武紀」的時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麼的寬廣。許多高大樹木的化石告訴我們,有一個時期地球上的氣候是溫暖而潮濕的,這是叫做「石炭紀」的時代的特徵。還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長上了長長的毛,這準是天氣冷了,說明「第四紀」冰河時期的來臨。
⑷自然界某些轉眼就消逝的活動,在石頭上也留下了痕跡。如雨打沙灘的遺跡,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動物走過的腳印和天旱時候泥土龜裂的形象……
⑸瞧!大自然給我們保留了多好的記錄。實際上,地球上的記錄比這篇文章所介紹的還要豐富得多,這里不過是拉開帷幕的一角而已。
9、第一段中畫線的句子起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分
10、第一段的最後一句中「所有這些」包括哪些?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化石是歷史的證人,它幫助我們認識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一句的作用是:
_______。2分
12、根據課文內容,說說寒武紀、石炭紀、第四紀的特點。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果化石上有裂開的縫隙,可以推斷那個時期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4、化石有什麼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閱讀 12分
山市
蒲松齡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⑾,城市依稀⑿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15、山市的出現經歷了三個階段,從__________到_________為初生階段;__________
為發展階段;_______________是高潮階段。3分
16、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5分
⑴然數年恆不一見 (恆: )
⑵無何,見宮殿數十所 (無何: )
⑶高垣睥睨,連亘六七里 (連亘: )
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 )
⑸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 (逾時: )
17、翻譯下列句子 4分
⑴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附加題 6分
1、默寫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2分
A.文化部將出資購買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的優秀兒童劇目的著作權,無償提供給全國基層藝術院團演出。
B.我們雖然至今還不能夠弄清「莫扎特效應」的奧秘是什麼,但是莫扎特音樂在提高人的學習和記憶能力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C.在上海國際汽車展上,國產新車不斷層出不窮,其中國內汽車生產企業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車有十多種,是歷屆車展中最多的。
D.自今年二月份中國十部委聯合開展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專項整治以來,中國共取締了八千六百多家黑網吧,嚴查了一批違法接納未成人進入網吧。
七年級(上)語文第四單元試卷
(作文部分)
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座號:___________
五、作文 40分
以「人與自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體裁不限,字數500以上。
④ 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的文言文翻譯成中文
一
由於犯罪而受到懲罰,被懲罰的人不會怨恨君上,所以被子皋處以別刑的人反而保全了子皋;由於建立功勞而受到賞賜,臣下就用不著感激君主,所以翟璜理所當然地乘著尊貴的軒車。魏襄王不懂得這個道理,對建立大功的昭卯只賞給三十里食邑,所以昭卯認為這好比是賺了很多錢的人穿著草鞋。君主不錯誤地用人,臣下不隱瞞有能力的人,那麼臣下都將成為少室周那樣的誠實人。
二
君主依仗權勢而不依賴臣下的誠實,所以東郭牙建議不能把大權全部交給管仲;君主依仗權術而不依賴臣下的誠實,所以渾軒反對晉文公斷定箕鄭以後不會背叛。所以懂得法術的君主,有功必賞,以便人盡其能;有罪必罰,以便禁止姦邪;即使臣下有亂七八糟的行為,也一定有可以利用的地方。趙簡子任陽虎為相室,充分發揮了他的才能。魯哀公了解到夔只有一個特長,認為也足可利用。
三
不顧君臣之間的等級關系,周文王親自系好鞋帶卻要誇耀一番。不論是上朝還是平日在家都一個模樣,季孫盡管一生莊重,最終還是被人殺害了。
四
應當禁止的,反而使其得利,對於有利的,反而加以禁止,即便是神,也不能辦好事情;該懲罰的,反而加以稱贊,該獎賞的,反而加以詆毀,即便是堯也不能治理好國家。造了門又不讓人進里邊,放出利又不讓人前去取,這就是禍亂產生的根源。如果齊侯不聽信近侍,魏王不聽信捧場的人,而能洞察臣下的—切,那麼鉅就不會花費錢財了。孱就不會花費寶玉了。從西門豹請求治理鄴地這件事,就足以明白這個道理。好像盜賊的孩子以他父親的皮衣有尾巴而自誇,以及受刑斷足人的孩子為他父親冬天不費褲子而感到榮耀。像子綽說的那樣,人不能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以及拿肉去趕螞蟻,拿魚去驅蒼蠅。如果不依法治國,怎能不發生齊桓公為臣下要求做官而擔憂和韓宣工為馬的消瘦而憂慮一類的事情呢?
五
臣下的行為謙恭、節檢,那麼爵位就不足以鼓勵他們;尊寵和表彰沒有節制,那麼臣下就會侵害、威脅君主。有關的解說在「說五」中苗賁皇非難獻伯,孔子議論曼嬰。所以孔子要議論管仲和孫叔敖。陽虎說他在魯、齊所薦舉的臣子,當他在職時和出逃時態度完全不同。趙簡子答復說要多栽橘柚、少栽枳棘,失去了君主應當掌握的權術。朋黨勾結,互相應和,臣下的私慾就會得逞,君主就會孤立。群臣都為公推舉人才,下面不互相拉攏,君主就能明察。陽虎想做到趙武那樣賢良、解狐那樣公正,而趙簡子卻以為是栽了多刺的枳棘,這實在不是教化國人的方法。
六
公室實力衰弱,就會忌諱直言;謀私行為盛行,為國建功就會減少。有關的解說在「說六」中範文子喜歡直說,父親武子用手仗打他;子產忠君進諫,父親子國對他加以怒責;梁東行法不避親貴,趙成侯奪了他的官印;管仲公心待人,遭到邊防官的怨恨。
以上是經文部分。
說一
孔子擔任衛相,他的弟子子皋擔任獄吏,子皋依法砍掉一個犯人的腳,被砍腳的人得看守大門。有個在衛君面前中傷孔子的人說:「孔子圖謀作亂。」衛君打算捉拿孔子。孔子逃跑了,弟子們也都逃跑。子皋跟著跑出門,斷足守門人引導他逃到門邊屋子裡,官吏沒有捕到他。半夜,子皋問斷足守門人說;「我不能破壞君主的法令,只得親自砍掉了你的腳,現在是你報仇的時候,為什麼競肯幫我逃走?我憑什麼得到你的幫助呢?」斷足守門人說:「我被砍掉腳,本來就是我罪有應得,『沒有辦法的事。但是當您按刑法給我定罪時,您反復推敲法令,先後為我說話,很想讓我免罪,這些我也清楚。等到案子和罪刑決定了,您心裡十分不快,臉色上都表露了出來,這我又清楚地看在眼裡。您並不是徹私照顧我才這樣做,而是與生俱來的仁愛之心本就這樣。這便是我心悅誠服並要報答您的原因。」孔子說:「善於做官的人樹立恩德,不會做官的人樹立怨仇。概這種器物是用來量平斗斛的,吏這種官員是用來公平行法的。治理國家的人,不可以失去公正。」
田子方從齊國來到魏國,遠遠看見翟黃乘著尊貴的軒車出行,因子方以為是魏文侯,就把車子趕到旁路上迴避。車到跟前,原來只有翟黃。田子方問道:「您怎麼乘這樣的車?」翟黃說:「魏君計劃著攻打中山,我推薦了翟角,使他的計劃得以實施;將要攻打中山,我推薦樂羊,結果中山被攻下了;得到中山後,魏君憂慮如何治理,我推薦了李克,中山得以治理。因此,魏君就把這輛車賞賜給我。」田子方說:「翟黃得到的寵愛和他的功勞相比,還是薄了一此。」
秦、韓攻打魏國,昭卯西去秦、韓游說,結果兩國退兵了;齊、楚攻打魏國,昭卯東到齊、楚游說,結果兩國退兵了。魏襄王用三十里食邑的待遇供養昭卯。昭卯說:「伯夷按將軍的禮儀葬在首陽山下,天下的人說:『憑伯夷的賢德和仁名,卻只按將軍的禮儀埋葬他,這就如同連手腳都沒有掩好一樣,現在我說退了四個國家的軍隊,但魏王競只給我三十里食邑,這和我的功勞比起來,好比賺了很多錢的人卻穿著草鞋一樣。」少室周是古代正直誠實的人,擔任著趙襄子的侍衛。他和中牟的徐子比力氣,不如徐子力氣大,就進去對趙襄子說,讓徐子取代自己做侍衛。趙襄子說:「你的職位是別人希望得到的,為什麼您要推薦徐子來取代自己呢?」少室周說:「我是憑力氣侍奉君主的,現在徐子的力氣比我大,我不讓他取代我,恐怕別人說到這件事時會怪罪的。」
另一種說法:小室周擔任趙襄子的馬上衛士,到了晉陽,有個叫牛子耕的大力士,兩人比賽力氣大小,少室周比不過牛子耕。少室周對趙襄子說:「您之所以讓我擔任車上衛士,是因為我力氣大。現在有個比我力氣更大的人,我願意推薦他。」
說二
齊桓公准備確立管仲的尊貴地位,命令群臣說:「我准備立管仲為仲父。贊成的進門後站在左邊,不贊成的進門後站在右邊。」東郭牙在門中間站著。桓公說「我要立管仲為仲父,下令說;『贊成的站左邊,不贊成的站右邊。』現在你為什麼在門中間站著?」東郭牙說:「憑管仲的智慧,將能謀取天下嗎?」桓公說:「能」。「憑他的果斷,是敢於干一番大事的吧?」桓公說:「敢。」東郭牙說:「如果他的智慧能夠謀取天下,果斷足敢幹成大事,您因而就把國家權力全部交給了他。以管仲的才能,憑借您的權勢來治理齊國,您難道沒危險嗎?」桓公說:「說得對。」於是就命令隰朋治理朝廷內部的事務,管仲治理朝廷外部的事務,以便使他們相互制約。晉文公出逃,流亡在外,箕鄭提著食物跟隨著。箕鄭迷失了道路,和文公走散了,餓得在路上哭,越來越飢,卻不敢吃掉食物。等到文公返回晉國,起兵攻反原國,攻下後佔領了它。文公說:「能不顧忍受飢餓的痛苦而堅決保全食物,這樣的人將不會憑借原地叛變。」於是提拔箕鄭做原地的行政長官。大夫渾軒聽到後反對說:「因為不動食物的緣故,就信賴他不會憑借原地叛變,不也是沒有手腕嗎?」所以做明君的,不依靠別人不背叛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背叛;不依靠別人不欺騙我,而要依靠我的不可欺騙。陽虎發議論說:「君主賢明,就盡心去侍奉他;君主不賢,就掩飾邪念去試探他。」陽虎在魯國被驅逐,在齊國受懷疑,逃到趙地,趙簡子歡迎他,用他做相室。侍從說:「陽虎善於竊取別人的國家政權,為什麼還用他做相室?」趙筒子說:「陽虎致力於奪取政權,我致力於維護政權。」於是運用權術去駕馭陽虎。陽虎不敢做壞事,很好地侍奉趙簡子,使趙簡子強盛起來,幾乎成了霸主。
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說:「我聽說古代有個『夔一足』,它果真只有一隻腳嗎?」孔子回答說:「不是的。葵並非僅有一隻腳。因為夔這種東西殘暴兇狠,人們大都不喜歡它。雖說如此。它之所以還能避免被人傷害,是因為它守信用。人們都說:『單是有這一點,就足夠了。』夔不是僅有一隻腳,而是有這么一點就足夠了。」魯哀公說:「確實是這樣的話,自然足夠了。」另一種說法:魯哀公向孔子詢問說:「我聽說夔僅一足,可信嗎?」孔子說:「要是人,怎麼會僅有一隻腳呢?他和別人沒有什麼差別,唯獨能精通音律。堯說;『這種人有一個就足夠了。』於是派他做主管音樂的官,所以君子說:『夔有一個就足夠了。』並不是只有一隻腳。」
說三
周文王攻打崇國,到鳳黃墟時,襪帶散了,就自己系好。姜太公說:「何苦親自系襪帶?」文王說:「對上等的人,君王和他們相處時都看作是自己的老師;對中等的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對下等的人都看作是自己使喚的人。現在我周圍都是已故父王的舊臣,所以沒有可以使喚的人。」
另一種說法:晉文公和楚人交戰,到了黃風陵上時,鞋帶散了,就自己繫上。侍從說:「不能指派別人系嗎?」文公說:「我聽說,對上等的人,君主和他們相處在一起時,都是君主所敬畏的;對中等的人,君主和他們相處在一起時,都是君主所愛惜的;對下等的人,君主和他們相處在一起時,都是君主所使喚的。我雖然不賢,但先父的舊臣都在場,因此我難以使喚他們。」季孫喜歡文士,一生很莊重,日常的生活打扮常像在朝廷里一樣。一次季孫偶爾疏忽,出了差錯,不能夠保持到底。所以門客便以為是討厭和輕視自己,大家怨恨起來,於是殺了李孫。因此,君子行事不要太過分,不要趨於極端。
另一種說法:南宮敬叔問顏涿聚說:「季孫蓄養孔子的門徒,穿著朝服同他坐在一起要以十為單位來計數,然而他終被刺殺,為什麼呢?」顏涿聚說。「過去周成王親近優伶保儒來放鬆他的思想,但要和君子一同決定事情,因此能夠滿足他想得到天下的慾望。現在季孫蓄養孔子的門徒,穿著朝服和他坐在一起的要以十為單位來計數,但卻和優伶侏儒一同決定事情,因此被人刺殺了。所以說,不在於平時和什麼人相處。而在於和什麼人商量大事。」孔子在魯哀公處侍坐,魯哀公賞給他桃子和黍子。哀公說:「請吃吧。」孔子先吃黍子,然後吃桃子,旁邊的人都捂嘴偷笑。哀公說:「黍子不是當飯吃的,是用來擦拭桃子的。」孔子回答說:「我早就懂得。黍子是五穀之首,祭祀先王時屬於上等祭品。瓜果有六種,桃子屬於最下等的,祭先王時不能進入宗廟。我聽說,君主用低賤的擦拭高貴的,沒聽說過用高貴的擦拭低賤的。現在用五穀之首的黍去擦拭瓜果中最下等的桃子,這是用上等的去擦拭下等的。我認為這有害於禮義,所以不敢把桃子放到宗廟祭品的前面來吃。」趙簡子對侍從說:「車上鋪的席子過分華美了。帽子雖賤,一定要戴在頭上;鞋子雖貴,一定是踩在腳下。現在車上鋪的席子這么過分地華美,我該用什麼鞋子去踩在上面呢?美化了下面,損耗了上面,就是妨害了義的根本。」
費仲勸說商紂:「西伯姬昌能幹,百姓喜歡他,諸侯依附他,不能不殺;如果不殺,一定會成為商朝的禍根。」紂王說:「你說的是講仁義的君主,哪能殺呢?」費仲說:「帽子雖然破舊,一定要戴在頭上;鞋子雖然華麗,一定要踩到地上。如今西伯姬昌是個做臣子的,修行仁義而人心歸附,最終成為天下的禍患,他大概一定會昌盛吧?臣子不用他的才能為君主效力,是不可不殺的。況且是君主殺臣子,怎麼會有過錯呢?」商紂說:「仁義是君主用來勉勵臣下的。現在西伯昌愛好仁義,不能殺掉他。」再三勸說紂都不聽,所以商朝終於滅亡了。齊宣王問匡倩說:「儒家人士弈棋嗎?」匡情說:「不奔棋。」宣王說:「為什麼?」匡倩回答說:「弈棋的人看重梟這顆子,取勝的一方一定要殺梟。殺梟,也就是殺掉尊貴的東西。儒家人士認為這有害於禮義,所以不弈。」宣王又問道:「儒家人士射鳥嗎?」匡倩說:「不射。射鳥,是從下面向上面射去,正像臣下傷害君主。儒家人士認為這有害於禮義,所以不射。」宣王又問:「儒家人士彈瑟嗎?」匡情說;「不彈。瑟是彈小弦發出大聲,彈大弦發出小聲,即是大小顛倒了次序,貴賤改變了位置。儒家人士認為這有害於禮義,所以不彈。」宣王說:「說得好。」孔子說:「與其使人們討好下級,不如使他們奉承上級。」
說四
鉅是齊國的隱士,孱是魏國的隱士。齊、魏兩國君主不明察,不能親自洞悉國內情況。卻偏聽親信的話,所以這兩個隱士花費金錢玉壁來求得做官。
西門豹做郵地的行政長官,清廉正直,一絲半毫都不謀私利,但很輕慢君主的近侍。近侍因此相互勾結中傷他。過了一年;西門豹去上繳賦稅,匯報政績,魏文侯收回了他的官印。西門豹請求說:「我過去不知道治理鄴地的方法,現在我懂了,希望發還官印,讓我再去治理郵地。如果治理不好,願受重刑處死。」文侯不忍心拒絕,又把官印交給他。西門豹因而加重搜刮百姓錢財,極力侍奉君主近侍。過了一年,西門豹前去上繳賦稅,匯報政績,文侯親自迎接,並加禮拜。西門豹回答說:「往年我為您治理鄴地,而您要收回我的官印,現在我為您的近侍治理鄴地,您反而要禮拜我。我無法治理鄴地了。」於是交還官印離去。文侯不接受官印說;「我過去不了解您,現在了解了。希望您盡力為我治理鄴地。」最後沒有接受西門豹的官印。
齊地有披狗皮行竊的賊的兒子與受刑砍斷腳的人的兒子在一起開玩笑並相互誇耀。盜賊的兒子說:「唯獨我父親的皮衣上有尾巴。」斷腳人的兒子說:「唯獨我父親冬天不費褲子。」子綽說:「沒有人能夠同時用左手畫方,用右手畫圓。用肉去趕螞蟻,螞蟻會越來越多;用魚去趕蒼蠅,蒼蠅會越聚越多。」
齊桓公對管仲說;「官位少,但求官的人卻多,我很為此擔憂。」管仲說:「您不要聽從親信的請求,根據才能而授予俸祿,記錄功勞而給予宮職,就沒人敢要求官職了,您還擔憂什麼?」
韓宣子說:「我的馬,豆谷飼料很多,馬卻很瘦,為什麼?我為此擔憂。」周市回答說:「讓養馬的人用充足的飼料去喂馬,即使不想讓它肥,也是不可能的。嘴卜說多給馬吃,實際上給得很少,即使不想要它瘦,那也是不可能的。君王不去考察實情,而坐在那裡擔憂,馬還是不會肥的。」
齊桓公向管仲問設置官吏的事,管仲說;「辨別清楚訴訟雙方的言辭,廉潔不貪財物,熟悉人情世故,我比不上弦商,請您任命他為主管刑獄的官。升升降降,恭敬謙讓,用明確無誤的禮儀接待賓客,我比不上限朋,請您任命他為主管禮賓的官。開墾荒地,充實城市,開闢土地,種植糧食,我比不上寧戚,請您任命他為主管農業的官。三子軍已經擺好陣勢,便士兵視死如歸,我比不上公子成父,請您任命他為主管軍政的宮。冒犯龍顏,極力勸諫,我比不上東郭牙,請您任命他為主管諫議的官。『治理好齊國,這五個人就夠用了;若要成就霸王之業,則有我管夷吾在這里。」
說五
盂獻伯做晉相,院子里生出野草,大門外長起荊棘,吃飯沒有兩樣菜,坐時不墊兩層席,內室沒有穿絲織品的妄,居家不用谷牙喂馬,外出沒有副車隨從。叔向聽說後。把這件事告訴給苗責皇。苗責皇非議說:「這是棄置君主的爵祿賞賜而討好下人。」
另一種說法:盂獻伯被封為上卿,叔向前去祝賀,孟家門外有車馬,馬不吃穀子。叔向說;「您沒有兩套馬、兩輛車,為什麼?」」獻伯說;「我看到國人臉上還有飢色,因此不用穀子喂馬;看到頭發斑白的老人大多步行,所以不用兩輛車子。」叔向說:「我起先來祝賀您封為上卿,現在要祝賀您的節儉了。」叔向出來,告訴苗賁皇說:「幫助我去祝賀獻伯的節儉。」苗賁皇說;「這有什麼好祝賀的呢?爵祿和旗幟是用來標明功勞大小、區別賢和不賢的。所以晉國的禮法是,上大夫擁有兩輛車兩套馬。中大夫擁有兩輛車一套馬,下大夫擁有一套馬。這是用來標明等級的。再說卿一定要掌管軍事,因而要修整車馬,訓練步卒、戰車,以便准備好打仗。國家有難時就可以用來防備意外,太平時就可以供朝事使用。現在他擾亂晉國的政事,缺乏預防不測的准備,卻用來成全自己的節操,用來光耀私人的名聲,盂獻伯的這種儉省,能容許嗎?又祝賀什麼呢?」
管仲擔任齊相,說:「我已經得寵了,但我貧困。」齊桓公說:「讓你擁有三歸俸祿的家業。」管仲說:「我富有了,但我地位低下。」桓公把管仲的地位提到高、國兩姓貴族之上。管仲說:「我地位尊貴了,但是我和您的關系疏運。」於是桓公立管仲為仲父。孔子聽到後非議說:「管仲威脅君主太過分了。」
另一種說法:管伸出門時,坐的車用朱紅車蓋和青色車衣;回來時,用鼓樂引路。庭院有陳列的大鼎,家裡有十分之三的商稅收入。孔子說:「管仲是個良大夫,但他過分威脅君主了。」
孫叔敖任楚相,坐的是母馬拉的普通運輸車,吃的是粗飯、菜羹和干魚的膳食,冬天穿羊皮衣,夏天穿葛布衣,面帶飢色,他確實是個良大夫了,但過於儉省,威脅到了下層官員。
陽虎離開齊國逃奔趙地,趙簡子問道:「我聽說你善於栽培人。」陽虎說:「我在魯對,栽培過三個人,都做了令尹;等到我在魯獲罪,都來搜索我。我在齊時,推薦了三個人,一個人能接近國君,一個人做縣令,一個人做邊防官;等到我獲罪了,接近國君的不會見我,做縣令的前來捉拿捆綁我。做邊防官的追我直到邊境,沒有追上才罷休。我不善於栽培人。」趙簡子低頭笑著說:「種植橘柚,吃起來是甜的,聞起來是香的;種植枳棘,長大後反而刺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時要慎重。」
中牟地方沒有縣令。晉平公問趙武說:「中牟是我國的要地,是邯鄲的重鎮。我想選用一個好縣令,派誰去好呢?」趙武說:「邢伯子可以。」平公說:「他不是你的仇人嗎?」趙武說:「私仇不關公事。」平公又問道:「內庫的主管,派誰行呢?」趙武說:「我的兒子就行。」所以說,對外舉薦不避開仇人,對內舉薦不避開兒子。趙武舉薦的四十六個人,到他死後,來弔唁時都坐在客位上,他就是這樣的不考慮個人恩德。
晉平公問叔向說:「群臣中誰賢能?」叔向說:「趙武賢能。」平公說:「你跟老上級結成私黨了。」叔向說:「趙武站立時好像連穿的衣服都負擔不了,講話時好像吶吶不能出口,可是他舉薦的幾十個人,個個都發揮了自己才能,公家很依靠他們。趙武活著時不為自家謀取私利,死了又不將孤兒委託給國家,因此我敢認為他賢能。」
解狐舉薦他的仇人做趙簡子的相。他的仇人以為關系好轉而消除了對自己的仇怨,就前去拜謝,解狐於是拉開弓迎頭射去,說:「我舉薦你是為公,是因為你能勝任。和你有仇,這是我的私怨。不能因為與你有私仇,就讓君主不能了解任用你。」所以私怨不關公事。
另一種說法:解狐推薦邢伯柳做上黨太守,邢伯柳前往拜謝,說:「你開脫了我的罪過,豈敢不來拜謝?」解狐說:「推薦你是為公,怨恨你是私仇。你走吧,我跟原先一樣怨恨你。」
鄭縣人賣小豬,別人間他價錢,他說:「路遠,天晚,我哪有空告訴你。」
說六
範文子喜歡直說,他父親武子用手杖打他:「直說的人不被人所寬容,不被寬容就危及自身。不只是危及自身,還將危及父親。」
子產是子國的兒子,子產忠於鄭國國君,子國怒責他說:「孤傲地離異臣子,獨獨去忠於君主。君主賢明,能聽從你;君主不賢明,就不會聽從你。聽或不聽,還不能確知,你卻已經脫離群臣了。脫離群臣,就一定會危及自身了。不只是危及自身,又將危及父親。」
梁車剛擔任鄴縣縣令,他姐姐前去看他,天晚了才趕到,城門已關,於是她越過外城進去,梁車就依法砍斷了她的腳。趙成侯認為梁車不慈善,就收回他的官印,罷免他的官職。管仲被捆綁起來,從魯國押送到齊國,路上又飢又渴,他路過綺烏邊防時,就向邊防宮討食。綺烏邊防官跪著給管仲進食,非常恭敬。邊防官於是私下對管仲說:「如能僥幸到齊不死,並在齊國執政,該怎樣報答我呢?」管仲說:「果真如你所說那樣,我將任用賢人,使用能人,論功行賞,我能用什麼報答你呢?」邊防官因此怨恨管仲。
註:以上的翻譯內容是網上的。
⑤ 第子規文言文譯
總敘
弟子規聖人訓 弟子規,是聖人的教誨。
首孝悌次謹信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泛愛眾而親仁 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
有餘力則學文 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在家則要孝敬父母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
父母責須順承 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冬則溫夏則凊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
晨則省昏則定 早晨起床後,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後,才能入睡;
出必告反必面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後,面告父母報平安;
居有常業無變 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勿擅為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
苟擅為子道虧 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物雖小勿私藏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占為己有;
苟私藏親心傷 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去做;
親所惡謹為去 父母厭惡的事情,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身有傷貽親憂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
德有傷貽親羞 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
親愛我孝何難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
親惡我孝方賢 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親有過諫使更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
怡吾色柔吾聲 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
諫不入悅復諫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
號泣隨撻無怨 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鑄成大錯;
親有疾葯先嘗
晝夜侍不離床 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葯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不離開父母床前;
喪三年常悲咽
居處變酒肉絕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喪盡禮祭盡誠
事死者如事生 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在外則要友愛兄弟姊妹、親朋好友、社會大眾。
兄道友弟道恭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
兄弟睦孝在中 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財物輕怨何生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
言語忍忿自泯 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或飲食或坐走
長者先幼者後 飲食用餐,就坐行走;長者優先,幼者在後;
長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長輩呼喚別人,應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前去轉告;
稱尊長勿呼名稱呼尊者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
對尊長勿見能 在尊長面前,謙虛有禮,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路遇長疾趨揖
長無言退恭立 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長輩沒有說話時,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騎下馬乘下車
過猶待百步余 騎馬或乘車,遇見長輩,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長者立幼勿坐
長者坐命乃坐 長輩站立時,晚輩不可先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尊長前聲要低
低不聞卻非宜 在尊長面前說話,要低聲細氣;聲音太低而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 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當注視聆聽,不可以東張西望;
事諸父如事父對待別人的父輩,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
事諸兄如事兄 對待別人的兄長,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做事謹慎。
朝起早夜眠遲早上要比長輩起的早,晚上要比長輩睡的晚;
老易至惜此時 人生易老,珍惜時光;
晨必盥兼漱口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
便溺回輒凈手 大小便後,馬上洗手;
冠必正紐必結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
襪與履俱緊切 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置冠服有定位購置穿戴,符合自己的地位和品位;
勿亂頓致污穢 衣物不要亂放,避免造成臟亂;
衣貴潔不貴華服裝貴在整潔,不在華麗;
上循份下稱家 穿著上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與家庭的情況相稱;
對飲食勿揀擇對待飲食,不要挑食偏食;
食適可勿過則 飲食適量,不要過少過量;
年方少勿飲酒少年未成,不可飲酒;
飲酒醉最為丑 酒醉之態,最為醜陋;
步從容立端正走路步伐從容穩重,站立要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上門拜訪他人時,拱手鞠躬,真誠恭敬;進門時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不要歪斜;
勿箕踞勿搖髀 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不可抖動;
緩揭簾勿有聲進入房間時,揭簾子、開關門的動作輕緩,不要發出聲響;
寬轉彎勿觸棱 在室內行走,寬處轉彎,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
執虛器如執盈拿著空的器具,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
入虛室如有人 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
事勿忙忙多錯做事不要慌慌張張,忙中容易出錯;
勿畏難勿輕略 不要畏懼困難,不可草率行事。
斗鬧場絕勿近打鬥、賭博、色情等不良場所,絕對不要接近;
邪僻事絕勿問 對邪惡的事情,不要好奇過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
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
吾與我不分明 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裡的人知道有人來了;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讓人無法分辨是誰;
用人物須明求
倘不問即為偷 借用別人的物品,要明著向人請求、徵得同意;沒有徵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竊行為;
借人物及時還
後有急借不難 借人物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不難;
凡出言信為先開口說話,誠信為先;
詐與妄奚可焉 欺騙和胡言亂語,不可使用;
話說多不如少話多不如話少;
惟其是勿佞巧 說話事實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奸巧語穢污詞 不要講姦邪取巧的話語、下流骯臟的詞語;
市井氣切戒之 勢利市井之氣,千萬都要戒之;
見未真勿輕言沒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
知未的勿輕傳 不知道真相的傳言,不可輕信而再次傳播;
事非宜勿輕諾
苟輕諾進退錯 對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自己進退兩難;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說話時吐字清楚,語速緩慢;說話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彼說長此說短不要當面說別人的長處,背後說別人的長短;
不關己莫閑管 不關自己的是非,不要無事生非;
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 看見他人的善舉,要立即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遠,也要努力去做,逐漸趕上;
見人惡即內省
有則改無加警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行為,要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以警惕;
唯德學唯才藝
不如人當自礪 唯有品德才學可以與人相比,不如別人,應當自我激勵,修養德才;
若衣服若飲食
不如人勿生戚 若是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生氣;
聞過怒聞譽樂
損友來益友卻 如果聽到別人的批評就生氣,聽到別人的稱弟子規贊就歡喜,壞朋友就會來找你,良朋益友就會離你而去;
聞譽恐聞過欣
直諒士漸相親 聽到他人的稱贊,唯恐過譽;聽到別人的批評,欣然接受,良師益友就會漸漸和你親近;
過能改歸於無
倘揜飾增一辜 知錯改過,錯誤就會消失;如果掩飾過錯,就是錯上加錯;
泛愛眾 博愛大眾
凡是人皆須愛
天同覆地同載 凡是人類,皆須相親相愛;因為同頂一片天,同住地球上;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德行高尚者,名聲自然崇高;人們敬重他,並非他的容貌外表好;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大德大才者,威望自然高大;人們佩服他,並非他會說大話;
己有能勿自私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幫助別人;
人所能勿輕訾 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應當欣賞學習;
勿諂富勿驕貧不要獻媚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
勿厭故勿喜新 不要喜新厭舊;
人不閑勿事攪別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擾;
人不安勿話擾 別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閑言閑語去打擾;
人有短切莫揭別人的短處,切記不要去揭短;
人有私切莫說 別人自私自利,切記不要去評說;
道人善即是善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
人知之愈思勉 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更加勉勵行善;
揚人惡即是惡贊揚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事;
疾之甚禍且作 對別人過分指責批評,會給自己招來災禍;
善相勸德皆建
過不規道兩虧 互相勸善,德才共修;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虧欠。
凡取與貴分曉
與宜多取宜少 取得或給予財物,貴在分明,該取則取,該予則予;給予宜多,取得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已 要求別人做的事情,先反省問自己願不願意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應立刻停止要求,不要強求別人去做;
恩欲報怨欲忘
報怨短報恩長 欲報答別人的恩情,就要忘記對別人的怨恨;應該短期抱怨、長期報恩;
待婢僕身貴端
雖貴端慈而寬 對待婢女和僕人,自己要品行端正、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厚更可貴;
勢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無言 仗勢逼迫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
親仁 親近有道德的人
同是人類不齊
流俗眾仁者稀 同樣是人,善惡正邪,心智高低,良莠不齊;流於世俗的人眾多,仁義博愛的人稀少;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 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他直言不諱,不會查色獻媚;
能親仁無限好
德日進過日少 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是無限好的事情;他會使我們的德行與日俱增,過錯逐日減少;
不親仁無限害
小人進百事壞 不肯親近仁義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姦邪小人就會趁虛而入,影響我們,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
餘力學文 有空餘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不力行但學文
長浮華成何人 不能身體力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縱有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華而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
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 只是身體力行,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也會看不到真理;
讀書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讀書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 做學問要專一,不能一門學問沒搞懂,又想搞其他學問;
寬為限緊用功
功夫到滯塞通 讀書計劃要有寬限,用功要加緊;用功到了,學問就通了;
心有疑隨札記
就人問求確義 不懂的問題,記下筆記,就向良師益友請教,求的正確答案;
房室清牆壁凈
幾案潔筆硯正 房間整潔,牆壁干凈,書桌清潔,筆墨整齊;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墨磨偏了,心思不正,寫字就不工整,心緒就不好了。
列典籍有定處
讀看畢還原處 書架取書,讀完之後,放歸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
有缺壞就補之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有缺損就要修補;
非聖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志 不良書刊,摒棄不看,以免蒙蔽智慧和壞了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
聖與賢可馴致 遇到挫折,不要自暴自棄,通過身體力行聖賢的訓誡,就可以達到聖賢的境界。
⑥ 任何事沒必要放心上,文言文怎麼說
解釋總 敘
概述: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份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易解:弟子規這本書,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他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易解: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
易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易解: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准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親有疾葯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喪盡禮祭盡誠事者如事生
易解:父母親生病時,子女應當盡心盡力的照顧,一旦病情沉重時,更要晝夜服侍,不可以隨便離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請參考地藏經,孝子應如何給往生者修福)。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論語:生,事之以禮,,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易解:當哥哥姊姊的要友愛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一家人和樂融融,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與人相處不斤斤計較財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能夠包容忍讓,多說好話,不說壞話,忍住氣話,不必要的沖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語為福禍之門。孔門四科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可見言語之重要。)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從小培養;不論用餐就座或行走,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長輩有事呼喚人,應代為傳喚,如果那個人不在,自己應該主動去詢問是什麼事?可以幫忙就幫忙,不能幫忙時則代為轉告。(「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不以奪取為目的。」青少年守則明言:助人為快樂之本。)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
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易解:稱呼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長輩面前,要謙虛有禮,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見長輩,應向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即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古禮: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後,才可以離開。(敬老尊賢)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易解: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後,吩咐坐下才可以坐。與尊長交談,聲音要柔和適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恰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必須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當長輩問話時,應當專注聆聽,眼睛不可以東張西望,左顧右盼。
對待叔叔、伯伯等尊長,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易解:為人子應早起,把握光陰及時努力,若經常晚睡、甚至熬夜,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好,也影響白天正常的作息。歲月不待人,青春要珍惜。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個好的開始。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防止腸病毒,要學會洗手,手心、手背、指縫間均要仔細搓洗)(陶淵明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易解:要注重服裝儀容的整齊清潔,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否則容易被絆倒,一切穿著以穩重端莊為宜。回家後衣、帽、鞋襪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臟亂,要用的時候又要找半天。(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成功的一半。) 穿衣服需注重整潔,不必講究昂貴、名牌、華麗。穿著應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場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經濟狀況,才是持家之道。(不要為了面子,更不要讓虛榮心作主,無謂的開銷就是浪費。) 日常飲食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飽,避免過量,以免增加身體的負擔,危害健康。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
易解:飲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飲酒。成年人飲酒也不要過量,試看醉漢瘋言瘋語,丑態畢露,惹出多少是非?(論語:「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夫子勸勉我們:食物不要過分講求精美,烹調不要過分要求細致。) (老子說:聖人為腹不為目。飲食是為了吃飽肚子,不是為了滿足口目。)當今的文明病例如:癌症、糖尿病…等多為營養過多,與營養失衡所造成。應注意過份加工,太精緻的食品,都含有化學添加物,有害健康,不宜食用。 走路時步伐應當從容穩重,不慌不忙,不急不緩;站立時要端正有站相,須抬頭挺胸,精神飽滿,不可以彎腰駝背,垂頭喪氣。(立如松,行如風,坐如鍾,卧如弓。) 問候他人時,不論鞠躬或拱手都要真誠恭敬,不能敷衍了事。進門時腳不要踩在門檻上,站立時身體也不要站得歪歪斜斜的,坐的時候不可以伸出兩腿,腿更不可以抖動,這些都是很輕浮、傲慢的舉動,有失君子風范。
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
易解:進入房間時,不論揭簾子、開門的動作都要輕一點、慢一些,避免發出聲響。在室內行走或轉彎時,應小心不要撞到物品的稜角,以免受傷。拿東西時要注意,即使是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裡面裝滿東西一樣,小心謹慎以防跌倒或打破。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不可以隨便。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張張,因為忙中容易出錯,不要畏苦怕難而猶豫退縮,也不可以草率,隨便應付了事。
斗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
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
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易解: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鬥的不良場所,如賭博、色情等是非之地,要勇於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的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
將要入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不要冒冒失失就跑進去。進入客廳之前,應先提高聲音,讓屋內的,知道有人來了。如果屋裡的人問:「是誰呀?」應該回答名字,而不是:「我,我!」讓人無法分辨我是誰?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其他版本:借人物 及時還 人借物 有勿慳】
易解:借用別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講明,請求允許。如果沒有事先徵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竊的行為。借來的物品,要愛惜使用,並准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諺雲: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別人向你借東西,只要自己有的話就不要吝嗇】
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
易解: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論語: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註:復者實踐也,約定的事情要合乎義理才能實踐。)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所謂:『詞,達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奸詐取巧的語言,下流骯臟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口氣,都要避免不去沾染。(論語·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
易解:任何事情在沒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輕易發表意見,對事情了解得不夠清楚明白時,不可以任意傳播,以免造成不良後果。(謠言止於智者,不要被謠言所利用。) 不合義理的事,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允諾,會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進退兩難。 講話時要口齒清晰,咬字應該清楚,慢慢講,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來說是非,聽聽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斷,不要受影響,不要介入是非,事不關己不必多管。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易解: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義舉,要立刻想到學習看齊,縱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決心,逐漸趕上。 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易解:每一個人都應當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惕勵奮發圖強。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論語·顏回 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 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反之,如果聽到他人的稱贊,不但沒有得意忘形,反而會自省,唯恐做得不夠好,繼續努力;當別人批評自己的缺失時,不但不生氣,還能歡喜接受,那麼正直誠信的人,就會漸漸喜歡和我們親近了。(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
易解:無心之過稱為錯,若是明知故犯,有意犯錯便是罪惡。知錯能改,是勇者的行為,錯誤自然慢慢的減少消失,如果為了面子,不認錯,還要去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 (子曰:知過能改,善莫大焉!又曰:知恥近乎勇。)
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易解:只要是人,就是同類,不分族群、人種、宗教信仰,皆須相親相愛。同是天地所生萬物滋長的,應該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維持這個共生共榮的生命共同體。(物種以競爭為目的。人類以互助合作為目的。) 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敬重的是他的德行,不是外表容貌。有才能的人,處理事情的能力卓越,聲望自然不凡,然而人們之所以欣賞佩服,是他的處事能力,而不是因為他很會說大話。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
易解:當你有能力可以服務眾人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慮到自己,捨不得付出。對於他人的才華,應當學習欣賞贊嘆,而不是批評、嫉妒、毀謗。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面前驕傲自大,或者輕視他們。不要喜新厭舊,對於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貪戀新朋友或新事物。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閑言閑語干擾他,增加他的煩惱與不安。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易解:別人的缺點,不要去揭穿,對於他人的隱私,切忌去張揚。贊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贊之後,必定會更加勉勵行善。張揚他人的過失或缺點,就是作了一件壞事。如果指責批評太過分了,還會給自己招來災禍。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規過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缺陷。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易解: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明白,寧可多給別人,自己少拿一些,才能廣結善緣,與人和睦相處。 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託人做事),先要反省問問自己:換作是我,喜歡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易解: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別人有對不起自己的事,應該寬大為懷把它忘掉,怨恨不平的事不要停留太久,過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處罰自己,苦惱自己!』至於別人對我們的恩德,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對待家中的婢女與僕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以身作則,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寬大更可貴,如果仗勢強逼別人服從,對方難免口服心不服。唯有以理服人,別人才會心悅誠服沒有怨言。
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易解:同樣是人,善惡邪正,心智高低卻是良莠不齊。跟著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愛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現,大家自然敬畏他,因為他說話公正無私沒有隱瞞,又不討好他人。所以大家才會起敬畏之心。能夠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真是再好不過了,因為他會使我們的德行一天比一天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為不肖的小人會趁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導致整個人生的失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
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易解:不能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一味讀書,縱然有些知識,也只是增長自己浮華不實的習氣,變成一個不切實際的人,如此讀書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對的。(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易解: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學問,要專一,要專精才能深入,不能這本書才開始讀沒多久,又欣羨其他的書,想看其他的書,這樣永遠也定不下心,必須把這本書讀完,才能讀另外一本。 在訂定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松一些,實際執行時,就要加緊用功,嚴格執行,不可以懈怠偷懶,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礙不通,困頓疑惑之處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求學當中,心裡有疑問,應隨時筆記,一有機會,就向良師益友請教,務必確實明白它的真義。(不恥下問)
房室清牆壁凈幾案潔筆硯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易解:書房要整理清潔,牆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古人寫字使用毛筆,寫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會磨偏了,寫出來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來。 書籍課本應分類,排列整齊,放在固定的位置,讀誦完畢須歸還原處。 雖有急事,也要把書本收好再離開,書本是智慧的結晶,有缺損就要修補,保持完整。(古人一書難求,故有修補之舉。)
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易解:不是傳述聖賢言行的著作,以及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書刊,都應該摒棄不要看,以免身心受到污染,智慧遭受蒙蔽,心志變得不健康。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也不必憤世嫉俗,看什麼都不順眼,應該發憤向上努力學習,聖賢境界雖高,循序漸進,也是可以達到的。 (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唐詩: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來源網址: http://ke..com/view/64511.htmlwtp=tt
⑦ 文姜與長勺之戰的關系,將得通俗點吧,不要用文言文的
看過《東周列國志》,不止一次的看過,知道那個時候是我國的戰國時代,各國之間互相攻打的不亦樂乎,知道了發生在那個時代的一些歷史上的故事,知道了一些典故正是來自於《東周列國志》也看過點《詩經》的篇章,卻總覺得看不懂,只覺得那是遠古時代的語言,離我們已經太遙遠。從沒想到過將二者聯系起來看,在看《思無邪》這本書的時候,經過安意如的聯系,才知道事事皆有聯系,原來詩經真是的先秦時代的民歌,她真的反應了那個時候發生的事情。
看《東周列國志》的時候,知道文姜與其兄長偷情,發生了在我們今天看來不可思議的亂倫的事情,也知道文姜嫁與魯國國君魯桓公,魯桓公也大概知道這兄妹二人的事情,所以十八年都沒讓文姜省親,但是十八年後,文姜父親已死,哥哥繼位,魯桓公也以為事情都過去的時候,魯桓公再也沒有理由阻攔文姜的時候,就讓文姜回了娘家,誰知道就是這一次省親,文姜兄妹二人舊情復燃,且懼怕魯桓公張揚此事,於是文姜之兄齊襄公以請桓公喝酒為名,將桓公灌得酩酊大醉,並派人將桓公在送回去的路上拉斷肋骨,從而導致了桓公的死亡。經過安意如的梳理才知道,原來《詩經》中的詩篇記錄了文姜的一生。我們來看看安意如為我們整理 整個事情的脈絡。
一、拒婚,以莫須有的罪名
南山崔崔,雄狐綏綏。魯道有盪,齊子由歸。既曰歸止,曷又懷止。 葛屨五兩,冠綉雙止。魯道有盪,齊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從止。 藝麻之如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
本詩以南山雄狐起興,狐性淫,用雄狐求偶四處觀望的樣子,隱喻齊襄公好淫之態。「葛屨五兩,冠綉雙止」,五古寫作「x」,五兩指鞋帶,冠屨上下各自成雙,是說成雙亦當有別。詩第三節感慨夫妻之道,娶妻應告之父母宗廟,也須有媒人。詩後兩節既指責襄公罔顧禮法也指責桓公夫綱不振。
當時在各國間有種說法「齊大非偶」,說齊風淫盪,齊女不宜家室,不適合做老婆,鄭公子姬忽即以此罪名來拒絕了與文姜的婚事。此後文姜與前來探病的哥哥產生感情私通。
二、十八春,時間為你我證明了什麼
敝笱在梁,其魚魴鰥。齊子歸止,其從如雲。 敝笱在梁,其魚魴(魚與)。齊子歸止,其從如雨。 敝笱在梁,其魚唯唯。齊子歸止,其從如水。
十八年過去了,文姜之父已死了四年了,其史襄公也既位四年了,文姜提出省親,魯桓公再也無法拒絕,於是陪文姜回娘家省親。本詩即描寫了文姜回娘家省親的場面,又通過「雲雨」等語來暗示文姜兄妹之間的關系。結果是桓公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十八年的時間並沒有熄滅這兄妹之間的愛情之火,十八年的相思頃刻間化做抵死纏綿的愛欲。
三、以愛為名,狠下殺手
載驅薄薄,蕈弗朱鞟。魯道有盪,齊子發夕。 四驪濟濟,垂轡彌彌。魯道有盪,齊子豈弟。 汶水湯湯,行人彭彭。魯道有盪,齊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魯道有盪,齊子游傲。
本詩描寫文姜與襄公幽會來去途中的情形。桓公被殺之後,其子庄公接其母回國,文姜走到禚地不再前進,對庄公講道:此地非齊非魯,正合我居。庄公無奈,於是在此處為其母建行宮。襄公則在離其不遠的齊邊境地區也建行宮,兄妹二人時時幽會。此詩即寫二人幽會途中無所顧忌的情形。不能不說文姜是個遵從自己內心意志的精彩女子。管他什麼世俗,管他什麼傳言,其能耐我何?
四、結局。難以忘卻的容貌
有女同車,顏如舜花。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郁。 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又過了十多年,文姜之子也與襄公之女結婚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忘卻了文姜的舊事,只有鄭國的臣民對曾被他們世子姬忽拒婚的文姜記憶猶新。他們認為以文姜的聰明及美貌,姬忽的拒婚是莫大的失策。更何況文姜的那些事在鄭國看來也很平常,因為鄭國也是「淫」風很熾的地方。
本詩表達了鄭人對文姜貌的稱譽,還有她的智慧和功績。文姜助其子贏得了長勺之戰。應該慶幸文姜被人們記住的不僅僅是她的美貌。
五、餘音。從容謝幕,留一點艷光,供後人欣賞
猗嗟倡兮,欣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跑兮,射則藏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即成兮。終日射候,不正出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失反兮,以御亂兮。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⑧ 弟子規文言文解釋
是這個嗎?
接下來我們看,『晨必盥,兼漱口』。早晨起來要梳洗整齊,當自己很整潔,對自己的身體有大的好處,也是自我的尊敬。當你自己很乾凈的時候,也是對別人的尊敬;假如我們蓬頭垢面,他人跟我們相處也會覺得很不舒服。所以「謹」雖然是對自我的要求,同時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漱口也是愛護牙齒,假如牙齒不好好保養,疼起來非常難受。而且牙齒不好好保養,不知道又要花多少錢來整理牙齒,就相當浪費。
現代人也有口臭的情況,諸位同修,人為什麽口氣會不好?當然與他吃的食物有關。諸位同修不知道有沒有經驗?假如我們去爬山的時候,很多朋友在爬山,氣會喘得特別厲害,尤其吃肉的人那個氣味就特別的重,我們吃素的人馬上就聞得出來。現在人因為常常吃宵夜,吃宵夜就很容易造成口臭,因為當他在半夜,把這些肉類這些食物吃到肚子里,過沒有一、二個小時他就去睡覺了。當一個人睡覺的時候,只有兩個器官還在運作,哪兩個?他的呼吸,肺部還在動,另外一個,心臟在跳動。所以他的胃也跟他說,「主人,我今天休假了,明天再工作」,胃停止運作,所有吃下去的東西就放在胃裡面。我們想一想,一塊肉放在手上,多久就臭了?可能二、三個小時就臭了,而且是在常溫的環境。食物吃到胃裡面,是在高溫之下,而且還是酸性的環境,所以臭得更快,而這些毒素就在全身循環。所以,很多吃宵夜的人,睡覺起來都覺得睡不飽,因為體內毒素太多;那毒素往外冒,口氣就特別不好,所以晚上應該吃得少。人的三餐應該是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讓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休息一下,這對身體有好處。除了口臭我們要去預防之外,當我們在打哈欠、打噴嚏的時候也要注意禮儀。打噴嚏一定要趕快捂起來,不然就對人家很失禮;相同的,打哈欠也最好用手遮住,也比較文雅。
下一句『便溺回,輒凈手』。上完廁所要洗手,相同的,當我們的手臟的時候,都應該主動把手洗乾凈。比方說,我們剛從外面工作回來,看到小孩就想抱抱小孩,這個時候很可能手上的
細菌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所以一進門,最好第一個動作先做什麽?洗手,對自己、對家人的健康都有好處。我們也看到很多人在數鈔票,一邊數,手還怎樣?沾口水。您這麽有經驗。你看所有的細菌都吃到哪裡去?吃到胃裡。我們對健康要有敏感度,因為「身有傷,貽親憂」,我們保護好自己的健康,也是在力行孝道。
我們接著看下一句經文「冠必正」,一起念一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今天我們的衣著假如很隨便、散漫,給別人第一個印象就會不好,甚至於會讓別人對我們很輕慢,所以我們要自重,而後人重。古代讀書人有三正,帽子要戴正,腰帶也要帶正,鞋帶也要綁緊綁正,有三正。所以我們出門前一定要照一下鏡子,看看臉上,看看衣服是不是都很整齊、很整潔,這樣才不會出糗。
在古代春秋時候,有個趙宣子,他是晉國的一個大臣。剛好靈公比較無道,因為他是大臣,所以時時都去勸誡晉靈公,晉靈公後來就覺得不耐煩,就雇了殺手要殺他。剛好這個殺手到了趙宣子的門口,這個殺手叫鉏麑,看著趙宣子還沒有上朝,但是已經穿得整整齊齊,在那裡稍微休息打盹一下。而因為他非常的恭敬,所以鉏麑看了以後也很感動,心生對他的崇敬。心裡就想,連這麽一點細微之處都會很謹慎、很恭謙的人,一定是國家的棟梁、國家的主人,假如我把他殺了,我就對不起國家。但是我又已經答應國君的一個命令,假如我沒有殺趙宣子,我又失信,所以鉏麑當下就撞槐樹自殺。趙宣子因為做到「冠必正,紐必結」,做到了衣冠非常工整,而贏得鉏麑對他的尊敬,也逃過一劫。所以我們不要小看自己衣冠的整齊,對自己的形象,對自己的命運都有相當大的影響。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這句經文是講到,我們放帽子、放衣服都要有固定的位置。當然是不是帽子跟衣服要放好而已?這一句經文我們要廣泛去解釋,就是放一切物品都應該物有定位。當所有的物品有定位,生活才有秩序,東西才不會亂,東西也不會臟,東西也不會常常找不到,或者不小心又把它撞壞了;我們要讓生活能夠有條不紊,這樣心也才不會散亂。所以求學問的人、修道的人,首先一定要讓家庭整整齊齊,這樣自己的心不亂,也給孩子做很好的榜樣。盧叔叔就曾經跟我說道,他說每次他到分公司去檢查業務,
他首先都會到主管的桌子前面,看他桌子有沒有整理乾凈;再把他的檔案調出來,有沒有歸檔整齊。他說道,假如連這點小事都做不成,我不相信他能夠做大事。所以,孩子做事的能力一定是從小處開始紮根。除了物品要讓它物有定位之外,其實在家庭當中,比方說開關,一定都要檢查有沒有關好?不然很可能會造成浪費,更嚴重的還會造成危險。當我們要出門以前,都應該檢查一下,瓦斯有沒有鎖好?電源有沒有關好?當孩子從小他就習慣去檢查這些物品,他也會愈來愈細心。剛好有一次我住的地方停電,一停電,我們就去開了幾個開關,才了解到沒電了。可是沒有把這個開關又關回去,剛好用的是電熱水器,後來電來了,這個熱水器熱水就一直流。剛好那個時候我又出去講課,回到家裡一看,這個水不知道已經流多久了,造成了很大的浪費。經過這件事之後,也提醒自己,所有開關開了以後,一定不要匆忙,要把它關回原來的位置,不然就會小小的動作造成很多的損失。
我們接著看下一句經文: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所謂民以食為天,每天我們都是要吃飯、要穿衣,這兩件事在人生當中就顯得特別重要。我有位長輩他就曾經講到,他還沒有娶太太以前,看到女士吃飯都吃很少,所以他就覺得養個太太很容易。後來娶了老婆以後,他才領會到,他說吃很省錢,但是衣服很貴,女人的衣櫥裡面往往都少一件,所以「衣貴潔,不貴華」。假如不需要的衣服買一大堆,那將造成家庭很大的負擔。而且女主人假如常常買很昂貴的衣服,可能下一代也會上行下效,這樣家裡面生活起來就顯得特別困難。其實衣著真正的目的應該是端莊、是遮體、是保暖的作用,我們應該抓住穿衣服的本質,而不要去追求虛榮,因為欲是深淵不見底。
⑨ 在李樹下千萬不要抬頭,在瓜田裡千萬不要系鞋帶。(古文。)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這個成語的出自三國·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的意思是,經過瓜田,不可彎腰提鞋;經過李樹下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簡略的說法是「瓜田李下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