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中學文言文

中學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03:25:14

❶ 高中文言文

高中文言文
滕王閣序(王勃)
離騷(屈原)
前赤壁賦(蘇軾)
師說(韓愈)
阿房宮賦(杜牧)
蘭亭集序 / 蘭亭序(王羲之)
歸去來兮辭(陶淵明)
勸學(荀子)
陳情表(西晉·李密)
逍遙游(節選)(莊周)
燭之武退秦師(左丘明)
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佚名)
寡人之於國也(孟子弟子錄)
過秦論(賈誼)
荊軻刺秦王(劉向 編)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
鴻門宴(司馬遷)
項脊軒志(歸有光)
六國論(蘇洵)
諫太宗十思疏(魏徵)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司馬遷)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王維)
祭十二郎文(韓愈)
種樹郭橐駝傳(柳宗元)
五人墓碑記(張溥)
病梅館記(龔自珍)
季氏將伐顓臾(孔子及弟子)
觸龍說趙太後(劉向)
張衡傳(范曄)
蘇武傳(節選)(班固)
趙威後問齊使(佚名)
項羽之死(司馬遷)
伶官傳序(歐陽修)
召公諫厲王弭謗(佚名)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佚名)
老子·八章(佚名)
秋​水​(節​選)(莊子及門徒)
唐雎說信陵君(佚名)
齊桓晉文之事(孟子及弟子)
弈秋(孟子及弟子)
促織(蒲松齡)
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及弟子)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佚名)
柳毅傳(李朝威)
李賀小傳(李商隱)
孟子見梁襄王(孟子及弟子)
勾踐滅吳(佚名)
古代文論選段(佚名)
信陵君竊符救趙(司馬遷)
庄暴見孟子(孟子及弟子)
范雎說秦王(佚名)
喜怒哀樂未發(佚名)
勸學(節選)(佚名)
過秦論(上篇)(賈誼)
報任安書(節選)(司馬遷)
老子(節選)(佚名)
敢問夫子惡乎長(佚名)
大瓠之種(佚名)
屈原列傳(節選)(司馬遷)

中學文言文必考字簡表140字釋義有哪些

1、比①比,《說文》「密也」。本義,靠得很近。古字像兩人緊貼之形。②引申:並列、靠近、勾結、親密等。③比較、比擬。④及,等到。⑤法律術語,同「例」。比附照行的各類案例。

2、鄙①「鄙,邊邑也。」「鄙」是「野」中的偏遠部分,是和鄰國接近的地區。(邊疆,邊遠的地方。)②見識淺陋。(庸俗,淺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謙);鄙俚;鄙吝④鄙薄;鄙棄;鄙夷(輕視厭棄)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賤。⑥比較:鄙;敝

3、兵①兵,《說文》「械也」。軍械、武器。(本義,兵器、武器。)古字雙手舉斧斤形。例:兵器;兵庫;兵工廠;兵不血刃;短兵相接。鑄兵。②士兵,手執武器的人。戰士或軍隊。③戰爭、軍事。兵貴神速(軍隊);兵連禍結(戰爭);兵不厭詐(用兵作戰)。兵力(作戰能力)

4、病①病,《說文》「疾加也」。一般的病稱「疾」,重病稱「病」。②引申:凡疲勞過度、飢餓過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軟弱無力的狀態也叫「病」。③引申:心理狀態,憂慮、擔心、苦惱、困頓比較:病;疾

5、察 ①察,《說文》「復審也」。「察」是對已知但卻知之不深,知之不詳的事物進行仔細、詳盡、反復的觀測、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發展變化過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②「察」有各種各樣的方式,如觀察、省察、體察、考察、訪察、核察……這些「察」都為了了解真相。 ③ 舉薦。④ 「察」的結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徹 ① 「徹」,《說文》「通也」,《小爾雅·廣詁》「達也」。(通達;貫通。) ②「徹」表通時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從頭到尾、從上到下的貫通。(深透;透徹。) ② 中古之後,「徹」更廣泛地用於聲音、顏色、光線、溫度、氣味等的滲透到底上。(日光下徹;穿透)

7、乘 ①「乘,升也」。登車、坐車。② 引申:駕車、馭馬。 ③ 「乘」,趁著,引申:冒著 ④ 欺凌,欺壓。⑤ 追逐⑥ 計量,計算。 ⑦ 乘,sheng,量詞。一車四馬;乘車駕四馬。

8、從 ① 「從」是跟隨在後面意思,它和行動關系密切。 ② 所「從」的如果是人,跟隨、跟從。 ③ 如果所「從」的是命令、意願、法令、計謀……,就是順隨、照辦、遵守、服從…… ④ 參與,例如:從政。 ⑤ 介詞:由,自。⑥ 比較:隨——從(積極主動,經過主觀判斷。)

9、當 ①「當」,《說文》「田相值也」。(井田制) ② 引申:勢均力敵,互相對等。③ 兩兩相等,引申:兩兩相對,或者以一方為主對著另一方。 ④ 「當」,對著;面對; ⑤ 處在。引申:占著;把著。引申:掌管,主持。 ⑥ 阻擋,抗拒;⑦ 充當;相抵消、相平衡。 ⑧ 適應,相當;適合,得當。

10、道 ① 本義,道路。 ② 規律,道理。③引申:學說、思想。(道理、主張)④引申:引用、稱述別人的話、說法、事跡。(說、談論)⑤比喻,人生所應遵循的社會准則。(帶有根本性、原則性。)⑥從,由。

❸ 高中文言文

1-愛
1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愛護)
2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歡,愛好)
3齊國雖褊小,我何愛一牛(愛惜,吝惜)
4向使三國各愛其地(愛惜,吝惜)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慕,欣賞)
6古之遺愛也(恩惠)
7愛而不見,搔首躑躅(通「薆」。隱蔽,躲藏)
2-安
1風雨不動安如山(安穩)
2何故置某於安閑之地。(安全)
3然後得一夕安寢(安逸)
4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安撫,撫慰)
5離山十里有王平安營(安置、安放)
6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哪裡
7衣食所安(養生)
8既來之,則安之(使---安)
3-倍
1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違背)
2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一倍,加倍)

3焉用亡鄰以陪鄭(通「倍」,增加)
4每逢佳節倍思親(越發、更加)
(《孫子兵法·謀攻篇》中說:「凡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即用兵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兵力十倍於敵時就包圍它,五倍於敵時就進攻它,兩倍於敵時就分化它,以造成絕對優勢,然後將其各個擊滅。和敵人勢均力敵時有戰勝敵人的能力,數量少於敵人時有騷撓(「逃」為「挑」之借字,訓為「撓」)敵人的能力,力量弱於敵人時有避開敵人的能力。)
4-被
1禹,湯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表示被動,助詞)
3將軍身被堅執銳(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發行吟澤畔(通「披」,披散)
5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被子)
6大雪逾嶺,被南越中數州(覆蓋)
5-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莖干)
2蓋亦反其本矣(根本。基礎)
3本在冀州之南(本來,原來)
4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版本,稿本)
5是無難,別具本間章(臣子給皇帝的奏章或書信)
6若止印三二本(量詞,書冊的計量單位)
7此之謂失其本心(天賦的善心)

8本未倒置(樹根,樹梢,引申為主次,先後等)
9抑本其成敗之跡(推究本源、考查)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邊界地方,名詞)
2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庸俗,淺陋,鄙俗,形容)
3鄙人不知忌諱。(鄙人,復合詞,自稱的謙辭)
4孔子鄙其小器(輕視,動詞)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兵器,軍械)
2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士兵,軍隊)
3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戰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殺人,名詞作動詞)
5贏聞晉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內(兵符,復合詞,古代調兵用的憑證)
8-病
1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疾病,名詞)
2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困苦,睏乏,形容詞)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點,名詞)
4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擔心,憂慮,動詞)
5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損害動詞)
6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責備、羞辱,動詞)
9-察
1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仔細看,觀察)
2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詳審)
3雖不能察 ,必以情(了解,弄清楚)
4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潔白的樣子,形容詞)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
6人至察則無魚(精明,形容詞)
10-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時,常稱病(朝見,朝拜)
3強國請服,弱國入朝(朝見,朝拜)
4於是入朝見威王(朝廷)
5兩朝開濟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聽朝(朝政)
7坐南朝北(對、向,動詞)
11-曾
1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副詞,用作加強語氣,有時相當於"連----都----"或"竟"、竟然")
2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經,副詞)
3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竟然,副詞)

4是高、曾時為一戶(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名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動詞)
12-乘chéng
1乘犢車,從吏卒(駕車,坐車,騎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著,憑借)
3自京師乘風雪(冒著,動詞)
4比至陳,車六七百乘,(shèng量詞,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5乘鄂渚而反顧兮(登上)
6以乘韋先,牛二十犒師(shèng四,數詞)
13-誠
1帝感其誠(誠心,誠意,名詞)
2戰敗而亡,誠不得已(實在,的確,副詞)
3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果真,如果,連詞)
4誠心誠意(真誠,形容詞)
14-除
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台階,名詞)
2為漢家除殘去穢(清除,去掉)
3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閹廢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拜官授職)
6扶輦下除(門屏之間,名詞)
15-辭
1而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言詞,言語)
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文詞,文學)
3動以朝廷為辭(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推辭)
5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卧病潯陽城(告別,辭別)
6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古代的一種文體)
7大禮不辭小讓(講究,計較)
8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辭令,應酬的言辭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辭謝,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辭伐罪(命令)
16-從
1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使…跟隨,帶著)
2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聽從,順從)
3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向---學習)
4樊噲從良坐(依傍)
5從此道至吾軍(由,自,介詞)
6弟走從軍阿姨死(參與)
7其從如雲(隨從的人,名詞)
8欲不可從(放縱,動詞)
9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zòng次於最親的親屬,堂房親屬,名詞)
10合從締交,相與為一(通「縱」。東西為橫,南北為縱。合縱: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反對秦國策略。名詞)
11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從事,官名,名詞)
12可以便宜從事,何必稟我(辦事)
13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從容,舒緩,不急迫,形容詞)
17-殆
1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危險,形容詞)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近於(幾乎,副詞)
3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大概,恐怕,副詞)
4思而不學則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形容詞)
18-當
1木蘭當戶織(對著,面對,介詞)
2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抵,相抵,動詞)
3有大石當中流(阻擋,抵擋,動詞)
4北邀當國者相見(執掌,主持,動詞)
5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承擔,動詞)
6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應當,應該,動詞)
7將獻公堂,惴惴恐不當意(恰當,適合,合宜,動詞)
8犯法當死(判處,判罪,動詞)
9有狼當道,人立而啼(阻,攔,動詞)
10一夫當關,萬人莫開(占據、把守,動詞)
11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介詞)
12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必然,必定、一定)
19-道
1懷其璧,從徑道亡(路,道路)
2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取道,動詞)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規律)
4於是廢先王之道(主張,思想,學說)
5伐無道,誅暴秦(道義)
6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說,談論,動詞)
7臣之所好者,道也(道理、規律)
8道不同,不相為謀(意向)
9聞操已向荊州晨夜兼道(走路、趕路,動詞)
10故園誰道有書來(料想,動詞)
11道之以政(通導、引導,動詞)
12道義:道德和正義
20-得
1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得到,獲得,與「失」相對)
2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心得,收獲,名詞)
3未得與項羽相見(能夠)
4吾得兄事之(應該)
5所識窮乏者我歟(通「德」,感恩)
6得無教我獵蟲所耶(得無:莫非,豈不是)

7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得意,形容詞)
8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 具備)
9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融洽,形容詞)
10此言得之(對、合適,形容詞)
21-度
1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計算)
2度我至軍中,公乃入(推測,估計)

3度義而後動(考慮)
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碼)
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
6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制度,法度)
7一夜飛度鏡湖月(通"渡"渡過,越過)
8常有大度。(度量)
9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常態)
10崔九堂前幾度聞(量詞、次、回、個)
11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譜曲)
12春風不度玉門關(過)
13三言兩語,把一個人度了去了(度引,指度人離俗出生死)
22-非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不,沒有)
2而墨子非之(責怪,反對)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不是)
4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除非,除了)
5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意外的變故)
6覺今是而昨非(不對的,錯誤的)
23-復
1昭王南征而不復(返回。回來)
2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恢復)
3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再,又)
4山重水復疑無路(重復)
5王辭而不復(回答)
6有北面復匈奴之志。(報復)
7沛幸得復,豐未得復。(免除賦稅徭役)
8復之以掌,虛若無物。(通"覆",遮蓋,蓋上)
9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復算,追究)
24-負
1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背東西,以背載物)
2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擔負,使……承擔)
3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4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對不起,辜負)
5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違背,背棄)
6不知彼而知已,一勝一負(失敗)
7蒼山負雪,明燭天南。(覆蓋)
8通家尚負責。(虧欠,拖受,責通「債」)
25-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遮陽避雨的用具)
2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器物上的蓋子)
3覆蓋周密無際(遮蓋)
4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壓倒,勝過)
5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大約)
6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屈原列傳》(連接上文,表示原因)
7蓋鍾子期死,伯樂終身不復鼓琴(發語詞,不譯)
8蓋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
9前狼假寐,蓋以誘敵。(肯定判斷、原來是)
26-故
1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事,事故)
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舊,與"新"相對)
3暮去朝來顏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與項伯有故(老朋友,引申為交情)
6既克,公問其故(原因,緣故)
7故遣將守關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產(原來 ,本來)
9故臣復取璧(所以,因此)
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故事:舊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27-固
1江山險固,沃野萬里(堅固)
1,秦孝公據崤函之固(險要的地勢)
2固請,召有司案圖(堅持,堅決)
3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頑固,固執)
4至於顛覆,理固宜然(本來,原來)
5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表示讓步,固然,誠然)
6固國不以山溪之險(鞏固、安定)
7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堅守、安定)
28-顧
1贏得倉皇北顧(回頭看;回頭)
2顧野有麥場(看)
3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探問,拜訪)
4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顧惜,顧念)
5大行不顧細謹(考慮)
6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但是)
7顧玩:仔細端詳
8吾每念常痛於骨髓,顧不知計所出耳(表輕微轉折)
9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難道)
29-國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國家,國家的)
2六國破滅,非兵不利(諸侯國)
3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國都,京城)
4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地區,地域)
5等死,死國可乎(國事)
30過
1雷霆乍驚,宮車過也。(經過,通過)
2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超過)
3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 (勝過)
4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錯誤,過失)
5聞大王有意督過之(責備)
6今公子故過之 (訪問)
7一日,大母過余曰(看望)

31-何
1卻看妻子愁何在(哪裡,代詞)
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什麼,代詞)
3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呵問)
4今日之事何如 (何如:怎樣,怎麼樣)
5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奈何:怎麼辦,奈-何:對---怎麼辦
6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麼辦)
7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岩巒。(多麼)
8又何間焉 (怎麼,為什麼)
32-恨
1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遺憾)
2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怨恨)
3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 (感到遺憾)
33-胡
1國胡以相恤(什麼)
2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為什麼,怎麼)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古代我國西北部民族的統稱)
34-患
1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6此數者用兵之患也 (諱忌)
4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禍害,災禍)
35-或
1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有人)
2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倘若)
3雲霞明滅或目睹(也許,或許)
4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 (或者)
36-疾
1君有疾在腠理 (疾病)
2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疾苦,痛苦)
3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 (痛心,痛恨)
4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缺點,毛病)
5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 (通"嫉"妒忌)
6舉疾首而相告曰 (疾首:頭痛)
7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中,而聞者彰 (強、大)
8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銳利)
37-及
1懷王悔,追張儀,不及(趕上,追上)
2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 (等到)
3一人飛升,仙及雞犬(到)
4其賢不及孔子 (比得上)
5及第 :科舉考試考中
38-即
1匪來貿絲,來即我謀(就)
2項伯即入見沛公 (立即,馬上)
3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當,當時)
4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倘若,如果)
5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 (登上帝位)
39-既
1言未既(盡,完)
2既克,公問其故 (已經,…以後)
3既來之,則安之(既然)
4三軍既惑且疑 ( 既…又…:並列關系)
5既而得其屍於井 (不久)
6壬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 (農歷每月十六日)
40-假
1里胥猾黠,假此科斂丁口,每責一頭,輒傾數家之產 (借)
2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憑借,藉助)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假,與"真"相對)
7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與螻蟻何以異? (假令:假如)
41-間
1奉命於危難之間(中間,期間)
2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 (一會兒)
3間以詩記所遭(間或)
4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離間)
5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參與)
6間關鶯語花底滑 (間關:形容鳥聲宛轉)
7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從小路)
8侯生乃屏人間語曰 (秘密地、悄悄地)
42-見
1事不目見耳聞(看見)
2項伯即入見沛公 (拜見)
3秦王坐章台見相如(召見,接見)
4謖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見。」 (見識,見解)
5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被)
6冀君實或見恕也 (放在動詞前,表示對自已怎麼樣,可譯"我")
7風吹草低見牛羊(同「現」,出現)

8軍無見糧 (現成的)
9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看到的東西)
43-解
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剖開)
2悉埋於地,解其棕縛 (解開)
3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解釋,解答)
4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理解)
5天下土崩瓦解 (分裂,渙散)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而報軍之仇者,何如 ( 解除)
7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 (離散)
8胡虜益解 (同「懈」,鬆懈,懈怠)
44-就

1金就礪則利 (靠近,接近)
2連辟公府(官名)不就 (赴任,就職)
3軻自知事不就 (完成)
4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 (隨即)
5荊軻遂就車而去 (上車)
45-舉
1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 (舉起)
2舉類邇而見義遠 (舉出,提出)
3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動,舉行)
4永元中,舉孝廉(官名)不行 (推舉,推薦)
5吾不能舉全吳之地(聚合)
6舉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7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 (並吞)
46-絕
1楚誠能絕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斷絕)
2大聲發於水上,噌吰如鍾鼓不絕 (停止,消失)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隔絕)
4佛印絕類彌勒 (極,最,非常)
5而心目耳力俱窮,絕無蹤響(完全,絕對)
6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橫渡)
7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 (陡峭的)
47-堪
1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經得起,忍受)
2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能夠,可以)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能夠,可以)
48-克
1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 (能夠)
2然操(曹操)遂能克紹(袁紹) ( 戰勝,攻破)
3克已奉公 (克制,約束)
49-類
1舉類邇而見義遠 (事例)
2吾兒,久不見若 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類似,象)
50-憐
1獨不憐公子姊耶? (憐憫,同情)
2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 ( 愛)
3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可疼愛,愛惜)
4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愛戴)
5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可惜)

❹ 中學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一、表示動作行為已經發生或曾經發生,如:嘗,其意思相當於「曾經」。
①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魏學洢《核舟記》)
②孔子曰:「苛政猛於虎也。」吾嘗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說》)
③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范仲淹《岳陽樓記》)
④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司馬遷《陳涉世家》)
二、表示動作、狀態在繼續進行或持續存在,如:
1、會,意思是「恰逢」、「正趕上」。
①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司馬遷《陳涉世家》)
②會賓客大宴。(林嗣環《口技》)
2、方,意思相當於「正」、「剛」。
①方欲行,轉視積薪後。(蒲松齡《狼》)
3、正,「正好」、「恰好」的意思。
①正沉吟間,夏侯敦入帳,稟請夜間口號。(羅貫中《楊修之死》)
②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論語/述而》)
三、表示在特定的某個時間發生,如:是時。
①當是時,婦手拍兒聲。(林嗣環《口技》)
「當是時」,即「正在這個時候」的意思。
四、表示事件或動作行為突然發生,異常迅速,出人意料,如:忽,忽然,暴,急。
①忽一人大呼:「火起。」 (林嗣環《口技》)
②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 (羅貫中《楊修之死》)
③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林嗣環《口技》)
④屠暴起,以刀劈狼首。(蒲松齡《狼》)
⑤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執之。(干寶《宋定伯捉鬼》)
⑥急令醫士調治。(羅貫中《楊修之死》)
例①~④「忽」「忽然」「暴」都有「突然」的意思。例⑤⑥「急」是「急忙」的意思,除表示動作的急促之外,它還著重表示倉促、忙亂的意思。
五、表示同時發生,如:一時。
①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林嗣環《口技》)
「一時」譯為「同一時候」,表示行為、狀態存在的時間短暫。
六、表示過了很短的時間就發生,如:頃之,俄而、未幾、少時,頃刻、少頃、間,相當於「一會兒」「過了一會兒」的意思。
①頃之,客請與予對局。(錢大昕《弈喻》)
②俄而百千人大呼。(林嗣環《口技》)
③未幾,夫齁聲起。(林嗣環《口技》)
④少時,一狼徑去。(蒲松齡《狼》)
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蒲松齡《狼》)
⑥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林嗣環《口技》)
⑦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韓非《扁鵲見蔡桓公》)
七、表示動作、行為或狀態在前不久發生或完成不久,如:初,甫。
①大兒初醒聲。(林嗣環《口技》)
②甫下數子,客已得先手。(錢大昕《弈喻》)
八、表示兩件事相繼發生,其間相距的時間較短,如:既而,尋,相當於「不久」「旋即」的意思。
①既而兒醒,大啼。(林嗣環《口技》)
②未果,尋病終。(陶淵明《桃花源記》)
九、表示某種情況或行為動作就要發生或完成,如:將,意思是「快要」「就要」「將要」。
①不治將恐深。(韓非《扁鵲見蔡桓公》)
②季氏將伐顓臾。(《論語/季氏》)
十、表示過了一些時候才發生。如:已而。
①已而太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十一、表示時間過了很久,如:久之,「很久」的意思。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蒲松齡《狼》)
②陳涉少時,嘗與人佣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司馬遷《陳涉世家》

二是用干支記年。干,即「天干」(天干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地支依次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我國古代用以記錄時間的一套專門的序數系統。干、支按順序兩兩相配,至六十次為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或「花甲子」):甲子、乙丑、丙寅……辛酉、壬戌、癸亥。如:

③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四冊·《西湖游記二則》)

④己亥之二月也。(五冊·《滿井游記》)

⑤天啟壬戌秋日。(四冊·《核舟記》)

三是用國君的年號記年。我國古代帝王年號,從漢武帝劉徹「建元」年號開始,此後多以年號記年。如:

⑥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二冊·《桃花源記》)

⑦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三冊·《記承天寺夜遊》)

二、記月

古代記月的主要方式有三種:

一是用地支記月。按陰歷,寅為正月,卯為二月,其餘(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依次類推;二是在春夏秋冬各季前(分別)依次加上孟、仲、季等字,組成孟春、仲春、季春……孟冬、仲冬、季冬,古人用它們作各季中相應月份別稱;三是如同現代記月,在月前加數字記月。初中文言詩文中常見的是第三種,如:

⑧胡天八月即飛雪。(四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⑨五月人倍忙。(五冊·《觀刈麥》)

⑩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六冊·《墨池記》)

三、記日

古代記日的主要方式亦有三種:

一是用干支記日。如:

是月丁未。(舊教材·《登泰山記》)

二是用特定的節日、節氣名稱記日。如: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一冊·《過故人庄》)

三是在一月之內,古人常用「朔」(農歷每月初一)、「月出(fěi)」(農歷每月初三)、「望」(農歷每月十五)、「既望」(農歷每月十六日)、「晦」(農歷每月的最後一天)等表示日期。如: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三冊·《觀潮》)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舊教材·《登泰山記》

四、記時

古代記時的主要方式也有三種:

一是古人根據天色、人事把一天分為十二時: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昃、晡時、日入、黃昏、入定。二是用地支記時,每個時辰恰好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後世(清代)又把每個時辰分為先「初」後「正」,使十二時辰變成了二十四段,正好與現代時段相對應。三是記夜。古時沒有鍾表計時,特在城市或寺院的鍾鼓樓置銅壺滴漏,並派人負責守漏、擊鼓報時(更):漏一下為一更;漏兩下為二更,余類推。一夜共五更。古今時段、時辰對照,如下表:(見文末)

如: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冊·《兩小兒辯日》)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二冊·《石壕吏》)

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六冊·《君子於役》)

杭州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四冊·《西湖游記二則》)

夜半,客曰:「吾去矣!」(舊教材·《大鐵椎傳》)

戊申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同例紒紟矠)

除以上所述之外,初中文言文中還有表示時間長短的詞,諸如「少時」、「未幾」、「俄而」之類,此不贅述:只要我們在閱讀時聯系語境,弄清文意,也就不難理解它們所表示的意思了。

❺ 中學是否要學古文

要學的。
我們中華民族有5000年悠久歷史,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既然是文明古國,就該有著很著名,很有特色的古代文明。若我們現在放棄古文,不再去學習它,那我們有怎稱得上是」文明古國」?

雖然時代在進步,許多事物也正在向」現代化」邁進。但是,我們不僅要朝前走,還應該去了解歷史,了解中國曾經的文化。我們的民族特色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這些一脈相傳的思想和學術。沒有這些,是根本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如果能將中國古代古文的思想和學術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都說了,要溫習舊的知識,從中獲得新的東西。古文,他精簡,是中國古代人名智慧的結晶。學習古文是學習古人的語言習慣、古代漢語詞彙意義、語法習慣。這些主要是為了我們更好的學習祖先浩如煙海的文化。同時,它更代表了我們炎黃子孫獨具的特色。

作為一個中國人,學習古文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學習古文也大可提高我們的語文能力,學會用更簡練的語句表達,短短的十幾個字,也許就蘊涵著博大精深的道理。只要學好了古文,現代文也就水到渠成。

受之以魚,不如受之以漁。讓後人學會古文,自己各取所需,不是更好?任何一個文明國家,對其傳統文明都是愛護有加,巴黎沒有大規模拆遷,倫敦沒有,羅馬沒有,威尼斯也沒有,他們所謂的現代化建築遠遠少於深圳之類的城市,但誰也不會說他們不是現代化的大都市,老話說只有民族的餓才是世界的,我覺得:只有傳統的才是發展的。

最後,我認為,我們仍然要學習古文,了解中國歷史文化,獲得新的東西。

❻ 初中全部文言文有哪些

一、七年級上冊文言文

1、童趣(沈復)2、《論語》十則3、山市蒲松齡4、《世說新語》兩則劉義慶5、詠雪6、陳太丘與友期7、寓言四則8、智子疑鄰9、塞翁失馬

二、七年級下冊文言文

1、傷仲永王安石2、孫權勸學《資治通鑒》3、 口技林嗣環4、 短文兩篇5、誇父逐日6、共工怒觸不周山7、狼蒲松齡

三、八年級上冊文言文

1、桃花源記陶淵明2、短文兩篇3、陋室銘(劉禹錫)4、愛蓮說(周敦頤)5、核舟記 (魏學洢)6、大道之行也(《禮記》)7、三峽(酈道元)8、短文兩篇9、答謝中書書(陶弘景)10、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1、觀潮 (周密)12、湖心亭看雪(張岱)

四、八年級下冊文言文

1 、與朱元思書吳均2 、五柳先生傳陶淵明3 、馬說韓愈4、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5、 小石潭記柳宗元6、 岳陽樓記范仲淹7、 醉翁亭記歐陽修8、滿井游記袁宏道

五、九年級上冊文言文

1、 陳涉世家司馬遷2、 唐雎不辱使命《戰國策》3 、隆中對陳壽4、出師表諸葛亮

六、九年級下冊文言文

1、 公輸《墨子》2、《孟子》兩章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5、魚我所欲也《孟子》6、《莊子》故事兩則7、惠子相梁8、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9、 曹劌論戰《左傳》10、 鄒忌諷齊王納諫《戰國策》11、愚公移山《列子》

(6)中學文言文擴展閱讀: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

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❼ 初中語文文言文有哪些

1、《論語》——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2、《世說新語》——劉義慶

3、《賣油翁》——歐陽修

4、《三峽》——酈道元

5、《陋室銘》——劉禹錫

6、《愛蓮說》——周敦頤

7、《強項令》——范曄

8、《小石潭記》——柳宗元

9、《記承天寺夜遊》——蘇東坡

10、《桃花源記》——陶淵明

11、《岳陽樓記》—— 范仲淹

12、《魚我所欲也》—— 孟子

13、《出師表》—— 諸葛亮

(7)中學文言文擴展閱讀:

現今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

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❽ 初中、高中所學過的全部文言文、古詩詞

1 《江南》 樂府民歌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2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3 《詠鵝》 駱賓王(唐)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4 《風》 李嶠(唐)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5 《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6 《涼州詞》 王之渙(唐)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 《登鸛雀樓》 王之渙(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8 《春曉》 孟浩然(唐)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9 《涼州詞》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10 《出塞》 王昌齡(唐)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11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唐)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12 《鹿柴》 王維(唐)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yǐng)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13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唐)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5 《靜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6 《古朗月行》(節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葯成,問言與誰餐。

17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18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9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0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1 《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2 《別董大》 高適(唐)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23 《絕句》(其三)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4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5 《絕句》(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26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27 《楓橋夜泊》 張繼(唐)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28 《遊子吟》 孟郊(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9 《江雪》 柳宗 元(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30 《漁歌子》 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guì)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31 《塞下曲》 盧綸(唐)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jì)逐,大雪滿弓刀。

32 《望洞庭》 劉禹錫(唐)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其一) 劉禹錫(唐)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34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5 《池上》 白居易(唐)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6 《憶江南》 白居易(唐)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7 《小兒垂釣》 胡令能(唐)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38 《憫農》(其一) 李紳(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憫農》(其二) 李紳(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9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曖睡鴛鴦。

40 《尋隱者不遇》 賈島(唐)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41 《山行》 杜牧(唐)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á),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42 《清明》 杜牧(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3 《江南春》 杜牧(唐)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44 《樂游原》 李商隱(唐)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5 《蜂》 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46 《江上漁者》 范仲淹(北宋)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47 《元日》 王安石(北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8 《泊船瓜洲》 王安石(北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9 《書湖陰先生壁》 王安石(北宋) 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tà)送青來。

5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北宋)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51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52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53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4 《夏日絕句》 李清照(宋)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55 《示兒》 陸游(南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56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南宋)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57 《四時田園雜興》(一) 范成大(南宋)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58 《四時田園雜興》(二) 范成大(南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cháng)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59 《小池》 楊萬里(南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河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60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南宋)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61 《春日》 朱熹(南宋) 勝日尋方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62 《題臨安邸》 林升(南宋)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 《游園不值》 葉紹翁(南宋)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出牆來。

64 《鄉村四月》 翁卷(juǎn)(南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liǎo)蠶桑又插田。

65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66 《石灰吟》 於謙(明)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67 《竹石》 鄭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8 《所見》 袁枚(清)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越。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69 《村居》 高鼎(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70 《己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shì)風雷,萬馬齊喑(yīn)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71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72 《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73 長歌行 (節選)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今譯] 河水滔滔流向東海,怎麼可能再往迴流呢?少壯年華不努力有所作為,待到年紀老時,就是懊悔悲傷也沒有用。01 關雎(《詩經·國風·周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02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03 觀滄海(三國·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04 飲酒(東晉·陶潛):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06 次北固山下(唐·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07 使至塞上(唐·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08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09 行路難(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10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1 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卧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3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4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5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6 觀刈麥(唐·白居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17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18 雁門太守行(唐·李賀):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19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0 泊秦淮(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21 夜雨寄北(唐·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22 無題(唐·李商隱):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3 相見歡(南唐·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24 漁家傲(北宋·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25 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26 登飛來峰(北宋·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27 江城子·密州出獵(北宋·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28 水調歌頭(北宋·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9 游山西村(南宋·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30 破陣子(南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31 過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2 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3 山坡羊·潼關懷古(元·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34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5 陌上桑(漢樂府):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年幾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頗有餘」。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羅敷前置辭:「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驪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直千萬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

36 龜雖壽(三國·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37 歸園田居(東晉·陶潛):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38 木蘭辭(北朝民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花木蘭)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齊)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花木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9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40 渡荊門送別(唐·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41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唐·李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42 黃鶴樓(唐·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3 題破山寺後禪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餘鍾磬音。

44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奏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45 秋詞(唐·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6 憶江南(唐·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

47 浣溪沙(北宋·蘇軾):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

48 醉花陰(南宋·李清照):薄霧濃愁永雲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9 別雲間(明·夏完淳):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50 論詩(清·趙翼):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孔子語錄》(《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征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出師表》(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之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之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寫不下,先採納吧

熱點內容
確定起跑線教學設計 發布:2024-10-19 13:39:58 瀏覽:428
小學班主任的成長故事 發布:2024-10-19 11:36:21 瀏覽:19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 發布:2024-10-19 10:58:05 瀏覽:469
內江歷史 發布:2024-10-19 10:50:55 瀏覽:209
廣平教師招聘2017 發布:2024-10-19 10:24:33 瀏覽:95
化學品海運 發布:2024-10-19 08:39:32 瀏覽:608
手機怎麼使用北斗導航 發布:2024-10-19 06:22:07 瀏覽:492
關於教育論文 發布:2024-10-19 06:13:50 瀏覽:821
英語演講比賽稿 發布:2024-10-19 04:08:45 瀏覽:776
語文字音題 發布:2024-10-19 03:20:03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