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掩文言文
地崩山催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的翻譯: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壯士,這樣以後高險的山路和棧道才相互勾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的翻譯:上有擋住太陽神六龍車的山巔,下有激浪排空紆回曲折的大川 。
直譯與意譯,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都是相互結合一起翻譯的。
從一句中,如果翻譯成「壯士在地崩山裂中死去「不夠通順,而且太過於簡單了,所以第一句意譯明顯要好過於直譯;而第二句當中,如果直譯成」上面有促使太陽神的車子掉頭的 高峻的山峰「會顯得有點突兀,所以這句比較適合意譯。
『貳』 劉理順文言文翻譯
《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傳第一百五十四·劉理順傳》
【原文】
劉理順,字復禮,杞縣人。萬曆中舉於鄉。十赴會試,至崇禎七年始中式。及廷對,帝親擢第一,還宮喜曰:「朕今日得一耆碩矣。」拜修撰。益勤學,非其人不與交。
十二年春,畿輔告警,疏陳作士氣、矜窮民、簡良吏、定師期、信賞罰、招脅從六事。歷南京司業、左中允、右諭德,入侍經筵兼東宮講官。楊嗣昌奪情入閣,理順昌言於朝,嗣昌奪其講官。開封垂陷,理順建議河北設重臣,練敢死士為後圖,疏格不行。嗣昌、薛國觀、周延儒迭用事,理順一無所附麗。出溫體仁門,言論不少徇。
賊犯京師急,守卒缺餉,陰雨飢凍。理順詣朝房語諸執政,急請帑,眾唯唯。理順太息歸,捐家貲犒守城卒。僚友問進止,正色曰:「存亡視國,尚須商酌耶!」城破,妻萬、妾李請先死。既絕,理順大書曰:「成仁取義,孔、孟所傳。文信踐之,吾何不然!」書畢投繯,年六十三。仆四人皆從死。群盜多中州人,入唁曰:「此吾鄉杞縣劉狀元也,居鄉厚德,何遽死?」羅拜號泣而去。後贈詹事,謚文正。本朝賜謚文烈。(《明史·卷二百六十六·列傳第一百五十四·劉理順傳》)
【譯文】
劉理順,字復禮,是杞縣人。萬曆年間鄉試得中。十年參加會試,直到崇禎七年才考中。到殿試廷對時,崇禎皇帝親自選為第一,回宮後高興地說:「朕今日得到了一位飽學之士。」授予修撰之職。(劉理順)更加勤於學問,不是好人就不與他們交往。
崇禎十二年春,京城告急,上疏陳述振作士氣、撫恤窮苦百姓、選拔良吏、確定出師的日期、誠信賞罰制度、招服受脅迫跟從叛軍等六件事。歷任南京司業、左中允、右諭德,進用為侍經筵兼東宮講官。楊嗣昌迫奪服喪之情入閣理政,劉理順在朝中倡言,楊嗣昌罷免了他經筵講官和東宮講官的職務。開封將要淪陷,劉理順建議河北安排重臣把守,訓練敢死士作為以後圖謀之策,他的奏疏被擱置沒有施行。楊嗣昌、薛國觀、周延儒相繼執政,劉理順絲毫不依附他們。他出於溫體仁門下,(但是)言論沒有少許徇私。
賊兵侵犯京師很急,守城的士卒缺軍餉,陰雨連綿受飢受凍。劉理順到朝房對諸位執政說,趕緊請求庫銀,眾人連連答應。劉理順長嘆回家,捐出家資犒勞守城士卒。同僚問他如何進退,(劉理順)正色說:「(我的)生死視乎國家的存亡,(這個)還需要商量嗎!」城被攻破,他的妻子萬氏、侍妾李氏請求先死。她倆氣絕身亡以後,劉理順寫了一行大字:「成仁取義,孔、孟所傳。文信踐之,吾何不然!」寫完後就上吊自殺了,享年63歲。四位僕人都跟他就義。群盜大多是中州人,進入弔唁說:「這是我鄉里杞縣的劉狀元,在鄉里德行醇厚,怎麼就這么死了呢?」圍在一起下拜嚎哭一陣然後離去。後贈官詹事,謚號文正。大清朝賜謚號文烈。
『叄』 「逆」在文言文中是否有掩護的意思
「逆」在文言文中,沒有「掩護」的意思。
『肆』 《宋史·李清臣傳》文言文翻譯
呂頤浩字元直,其祖先是樂陵人,遷居齊州.考中進士.父喪後家貧,親自耕種以贍養老小.後來任密州司戶參軍,因為李清臣的推薦,任州教授.授任宗事博士,歷官入朝任太府少卿、直龍圖閣、河北轉運副使,升任徽猷閣待制、都轉運使.
討伐燕地之役,頤浩以轉輸官身份隨種師道到白溝.攻取燕山之後,郭葯師的二萬部隊,契丹的一萬多部隊,都依靠政府供養,詔令任命頤浩為燕山府路轉運使.頤浩上言說:「開拓極遠的邊疆,其勢難守,即使窮竭財力,無法善後.」又上奏陳述燕山、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廣泛徵求長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奪去他的職務,而兼職如故;不久恢復官職,升任徽猷閣直學士.金人攻入燕地,郭葯師劫持頤浩與蔡靖等人降敵.敵人撤退後回歸,重新任命為河北都轉運使,因病辭職,任提舉崇福官.
高宗即帝位,授任他為知揚州.皇帝到南方,頤浩入宮晉見,授任戶部侍郎知揚州,升任戶部尚書.大盜張遇聚兵數萬駐扎在金山,縱兵燒掠.頤浩單身與韓世忠到他們的兵營,勸說他分清順逆,張遇的部隊放下兵器投降.升任吏部尚書.
建炎二年(1128),金人逼近揚州,皇帝南渡鎮江,召隨從大臣詢問去留之策.頤浩叩頭希望留在此地,作為江北的聲援;否則,敵人乘勢渡江,事情越是危急.皇上到錢塘,授任頤浩為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回兵駐扎京口.金人離開揚州,頤浩改任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
當時苗傅、劉正彥作亂,逼高宗避位.頤浩到江寧,接受改元為明受的詔令,正遇朝廷討論,都不敢開口.頤浩說「:這一定是有兵變.」其子呂抗說「:皇上人當中年,二帝蒙塵沙漠,日夜期望拯救,哪裡肯倉促遜位給幼兒呢?可知兵變無疑.」頤浩立即派人送信給張浚說:「時事如此,我們只能不得已嗎?」張浚也認為頤浩有威望,能處理大事,寫信給頤浩報告起兵情況.頤浩於是與張浚及諸將相約,合兵討賊.當時江寧百姓驚懼,頤浩於是令楊惟忠留駐,安撫人心.而且提防苗傅等人計窮挾持皇帝由廣德渡江,戒令惟忠先作控制准備.不久有詔令,召頤浩到樞密院任職.上書說:「當今金兵乘戰勝之威,群盜有蜂起之勢,興衰撥亂,事體艱難,怎能讓皇帝退享安逸?請趕快讓皇帝復位,以圖謀恢復大計.」於是在江寧起兵,舉鞭誓師,士兵們都十分感奮.
快到平江時,張浚坐小船迎接他,兩人相持而泣,互商大計.頤浩說:「頤浩往年諫阻開邊,幾乎死於宦官之手;承辦漕運,幾乎陷沒在腥膻之地.現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過被族滅而已,為國家而死,豈不快哉?」張浚認為他很豪壯.就在船中草制檄命,進升韓世忠為前軍,張俊輔佐他,劉光世為游擊,頤浩、張浚統率中軍,劉光世分兵殿後.頤浩從平江出發,苗傅同黨假託聖旨請頤浩單騎入朝.頤浩上奏說,所統將士,都是激於忠義,可合不可離.苗傅等人驚恐,於是請高宗復位.軍隊到達秀州,頤浩勉勵諸將說「:現在雖然已反正,但賊臣仍在宮內握有兵權,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加我以造反之名,翟義、徐敬業之事可為借鑒.」到達臨平,苗傅等人抵抗.頤浩披甲出入戰陣,督促世忠等人破賊,苗傅、劉正彥引兵逃走.頤浩帶領勤王護駕部隊入城,人民夾道圍觀,掩面而泣.
朱勝非被罷去相位,皇上任命頤浩為尚書右僕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皇上到建康,聽說金兵又進犯,召問諸將移都之地,頤浩說「:金人想以陛下所到之地為邊界,現在應當邊戰邊避,奉陛下於萬全之地,我願意留在常、潤死守.」皇上說:「我身邊不能沒有宰相.」於是命令韓世忠守鎮江,劉光世守太平.皇帝到平江,聽說杜充潰敗,皇帝說:「事情很急迫了,怎麼辦?」頤浩於是獻航海之策.
當初,建炎御營使本來以行幸總令軍政,而由宰相兼任,於是專斷兵權,樞密府幾乎無法干預.頤浩任相時尤其專橫,趙鼎指責他的過失.四年,改任趙鼎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趙鼎謝絕,並且攻詆頤浩,上了十幾道奏章,頤浩請求離職.授任他為鎮南軍節度、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詔令因為頤浩倡義救王,所以優禮他.
奉化盜賊蔣璉趁亂為變,劫持頤浩到軍中,高宗因為頤浩的緣故,赦免而招安他們.不久授任頤浩為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頤浩請求撥給五萬士兵駐扎建康等處,又請求把王王燮、巨師古的軍隊隸屬於自己.快到鎮江時,而李成派部將馬進圍攻江州.於是把軍隊駐扎在鄱陽,會合楊惟忠的部隊,奏請與他們一起奔赴南康,派師古去救江州.與敵人激戰,頤浩、惟忠失利,師古敗逃到洪州.頤浩請求增加軍隊討伐李成,高宗說「:頤浩奮不顧身,為國討賊,群臣不及他,但是輕率進兵,是他的失誤.」詔令王王燮帶領一萬多人迅速前去策應.頤浩又在左蠡駐紮下來,又得到門舍人崔增的部隊一萬多人,軍勢復振.命王王燮、崔增攻擊敵人,大敗敵人,乘勝到江州,而馬進已攻陷江州城.朝廷任命張俊為招討使,張俊到後,打敗馬進.馬進逃走,李成率領殘兵投降劉豫.
『伍』 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漢語,《後漢書,劉盆子傳》
東漢·范曄《後漢書·劉盆子傳》白話釋義:
劉盆子,是太山郡式縣人,城陽景王劉章的後代。祖父劉憲,元帝時封為式侯,父親劉萌嗣位。王莽篡位後封國被除去,因而成了式縣人。
天鳳元年(14年),琅笽郡海曲縣有一個呂母,她兒子是縣吏,犯了一點小罪,縣宰把他殺了。呂母怨恨縣宰,秘密糾集賓客,策劃為兒子報仇。
呂母家素來富有,家產數百萬,於是更釀醇酒,購買了刀劍衣服。
年輕人來買酒的,呂母都賒給他們,看到貧乏的,還常借給他們衣裳,不問多少。幾年過去,家財漸漸花完了,年輕人都准備向她還債。
呂母垂淚哭泣說「:我之所以優待諸位,不是想求利,只是因為縣宰不講理,枉殺了我的兒子,我要為兒子報仇罷了。
你們寧願哀憐我嗎?」少年們都覺得她忠氣壯烈,平時又受了許多恩惠,都答應了她。
年輕人中有勇士自稱猛虎的,於是互相集聚得數十百人,與呂母一起到了海上,招合亡命之徒,人數到達數千人。呂母自稱將軍,帶兵回來攻破了海曲縣,活捉縣宰。
縣吏們叩頭為縣宰說情。呂母說:「我兒子犯了一點小罪,本不當死,卻被縣宰枉殺了。殺人者死,有什麼情可說呢?」
於是殺了縣宰,拿縣宰的頭去祭兒子的墓,復回到海上。數年後,琅笽郡人樊崇起兵於莒,有眾百餘人,轉戰到太山,自號三老。
這時青、徐二州鬧大飢荒,盜賊蜂起,強盜們認為樊崇勇猛,都歸附於他,一年之間擴大到萬餘人。樊崇同郡人逄安,東海郡人徐宣、謝祿楊音,也各起兵,合起來達數萬人,都引兵歸樊崇。
一起回攻莒縣,攻不下,轉掠到姑幕縣,因而擊王莽探湯侯田況,大勝,殺萬餘人,於是北入青州,所過之地都進行虜掠。
回到太山,駐扎南城縣,起初,樊崇等因窮困而為盜寇,沒有攻城略地的打算。後來隊伍漸漸擴大,就互相約定:殺人者處死,傷人者償創傷。
以言辭為約束,沒有文書、旌旗、編制、號令。其中職位最高的號為三老,其次為從事,再次為卒吏,一般的泛稱為「巨人」。王莽遣平均公廉丹、太師王匡發動進攻。
樊崇等准備迎戰,但耽心自己部下與王莽兵混淆不清,於是令自己部下都把眉毛塗紅以相識別,從此號稱赤眉。
赤眉大破廉丹、王匡軍,殺萬餘人,追到無鹽,廉丹戰死,王匡逃命而走。樊崇又引其兵十多萬,再次回兵包圍莒縣,數月。
有人對崇說:「莒,是我們的父母之鄉,為什麼要攻它呢?」樊崇乃解圍而去。這時呂母病死,她的部下分別加入到赤眉、青犢、銅馬各部中。
赤眉軍就侵入東海郡,與王莽沂平郡大尹作戰,失敗,死數千人,於是離開東海,攻掠楚、沛、汝南、潁川,返回陳留,攻拔魯城,轉到濮陽。
原文:
劉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陽景王章之後也。祖父憲,元帝時封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國除,因為式人焉。
天鳳元年,琅邪海曲有呂母者,子為縣吏,犯小罪,宰論殺之。呂母怨宰,密聚客,規以報仇。母家素豐,資產數百萬,乃益釀醇酒,買刀劍衣服。
少年來酤者,皆賒與之,視其乏者,輒假衣裳,不問多少。數年,財用稍盡,少年欲相與償之。
呂母垂泣曰:「所以厚諸君者,非欲求利,徒以縣宰不道,枉殺吾子,欲為報怨耳。諸君寧肯哀之乎!」少年壯其意,又素受恩,皆許諾。
其中勇士自號猛虎,遂相聚得數十百人,因與呂母入海中,招合亡命,眾至數千。呂母自稱將軍,引兵還攻破海曲,執縣宰。諸吏叩頭為宰請。母曰:「吾子犯小罪,不當死,而為宰所殺。殺人當死,又何請乎?」遂斬之,以其首祭子冢,復還海中。
後數歲,琅邪人樊崇起兵於莒,眾百餘人,轉入太山,自號三老。時青、徐大飢,寇賊蜂起,眾盜以崇勇猛,皆附之,一歲間至萬餘人。
崇同郡人逄安,東海人徐宣、謝祿、楊音,各起兵,合數萬人,復引從崇。共還攻莒,不能下,轉掠至姑幕,因擊王莽探湯侯田況,大破之,殺萬餘人,遂北入青州,所過虜掠。
還至太山,留屯南城。初,崇等以困窮為冠,無攻城徇地之計。眾既浸盛,乃相與為約:殺人者死,傷人者償創。以言辭為約束,無文書、旌旗、部曲、號令。
其中最尊者號三老,次從事,次卒史,泛相稱曰巨人。王莽遣平均公廉丹、太師王匡擊之。崇等欲戰,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由是號曰赤眉。
赤眉遂大破丹、匡軍,殺萬餘人,追至無鹽,廉丹戰死,王匡走。崇又引其兵十餘萬,復還圍莒,數月。或說崇曰:「莒,父母之國,奈何攻之?」乃解去。
時呂母病死,其眾分入赤眉、青犢、銅馬中。赤眉遂寇東海,與王莽沂平大尹戰,敗,死者數千人,乃引去,掠楚、沛、汝南、潁川,還人陳留,攻拔魯城,轉至濮陽。
(5)逆掩文言文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范曄的祖父范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註疏》中的《穀梁傳註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
他的父親范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九年(432年),范曄在為彭城太妃治喪期間,行為失檢得罪了司徒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范曄鬱郁不得志,就藉助修史來寄託他的志向,開始寫作《後漢書》。
范曄以《東觀漢記》為基本史料依據,以華嶠書為主要藍本,吸取其他各家書的長處,刪繁補缺,整齊故事,超越眾家,後來居上。
所以到了唐代,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盛行於世。
而諸家《後漢書》,除袁宏《後漢紀》外,都相繼散亡。於是范曄《後漢書》成為現在研究東漢歷史的最基本的依據。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共同完成《禮樂志》、《輿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時候。
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
文章簡介:
《後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中國南朝宋時期的歷史學家范曄編撰。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後漢書》中分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取自司馬彪《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新,有所變動。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
『陸』 文言文翻譯
譯文:
南朝宋謝晦任右衛將軍,權勢很大,從彭城(今江蘇徐州)回京接家眷,賓客車馬擁擠。他的哥哥謝瞻很害怕,說:「你名聲地位都不高,別人就如此巴結討好,這哪裡是家門的福分呢?」於是就用籬笆隔開庭院,說:「我不願看到這種情況。」又請求宋公劉裕對自己降級或免職,以便保住即將衰落的家門。等到謝晦立了建國大功,謝瞻又憂又怕,得了病,不去治療,於是就死去了。謝晦後來果然被滅族。顏竣為送孝帝立了大功,官位很高,他父親顏延之常對他說:「我平生不喜歡看到有權勢的人,現在卻不幸見到了你。」有一天早晨去看顏竣,見賓客滿門,可顏竣還沒有起床,顏延之大為惱火,說:「你出身於糞土之中,卻升到雲霄之上,現在竟如此驕傲,難道能長久嗎?」顏竣最終被孝帝殺死。顏延之、謝瞻都可以稱得上是賢明父兄了。
隋高穎被封為僕射,他母親告誡他說:「你富貴已經達到頂點,只能等一個砍頭罷了。」隋高穎因此常怕有禍變發生,等到罷官為民,欣喜異常,絲毫沒有怨恨的顏色,但後來還是難免被隋煬帝殺害。唐朝潘孟陽任侍郎時,還不到四十歲,他母親說:「以你的才能,竟當了丞郎,這實在讓我擔驚受怕。」嚴武去世,他母親哭著說:「從今以後,我知道不會當官家的奴婢了。」這三位可算是賢明的母親了。
褚淵幫助蕭道成篡奪皇位,建立齊國,褚淵的堂弟對褚淵的兒子褚賁說:「我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東西送給另一家,是什麼意思?」等到褚淵當了司徒,褚炤嘆息說:「家門不幸,竟又有今天的封官。」褚淵死後,他的兒子以父親失節為恥辱,服喪期滿,不再做官,把爵位讓給弟弟,自己終身隱居。王晏幫助齊明帝奪取了帝位,堂弟王思遠說:「兄將來怎麼立身?如果能現在就自殺,還可以保住門戶。」王晏被任命為驃騎將軍後,又召集子弟對王思的哥哥王思微說:「隆昌元年(494年)底,思遠弟勸我自殺,如果聽了他的話,哪裡會有今天?」王思遠說:「依我看,今天還不晚。」王晏嘆息說:「世界上竟有勸人自殺的。」王晏後來果然被齊明帝殺死。褚炤、褚賁、王思遠可以說是賢明的子弟了。
『柒』 逆在文言文中是否有掩護的意思
「逆」在文言文中,沒有「掩護」的意思。
逆作動詞時,有以下10個義項。
(1) 迎接。
(2) 迎擊;迎戰。
(3) 倒;向相反方向活動。
(4) 抵觸;不順;違背。
(5) 顛倒。
(6) 叛亂,謀反。
(7) 抗拒。
(8) 預測;揣度。
(9) 退卻。
(10) 迴旋。
『捌』 逆掩在文言文中意思
逆掩:反攻突襲的意思。
逆:向相反方向運動; 掩:即掩擊,襲擊、沖殺。
『玖』 翻譯文言文!
漢朝末年,宦官當權,何進謀劃誅殺宦官,太後不許,何進於是下令四方將領進京,想要以此來恫赫威脅太後。[陳琳進諫說:「《易》稱『到了山腳下就用不著看林人做向導了』,諺語有『蒙住眼睛捕捉麻雀』,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微小的東西,尚且不可以通過欺詐得到,何況國家大事,怎麼能用欺詐的手段辦成呢?現在,將軍你掌握國家大權,以龍虎之威雄視天下,決斷由心。如果象你那樣做的話,無異於燒旺爐火而燎毛發。應當速發雷霆之威,進行通變,立即決斷,雖然違背常道,但是合乎天理,上天百姓也都順著你。但現在你反而放下自己的權力,徵求外部援助,大兵一旦聚集京師,勢力強大的就會稱雄,所以說『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必定不會成功,只是導致禍亂的台階。」何進不採納陳琳的建議。]董卓率軍到京師,廢靈帝為弘農王,立獻帝。京師大亂。
『拾』 逆在文言文中是否有掩護的意思
「逆」在文言文中,沒有「掩護」的意思。
逆作動詞時,有以下10個義項。
(1) 迎接。
(2) 迎擊;迎戰。
(3) 倒;向相反方向活動。
(4) 抵觸;不順;違背。
(5) 顛倒。
(6) 叛亂,謀反。
(7) 抗拒。
(8) 預測;揣度。
(9) 退卻。
(10) 迴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