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尋
◎ 【及】 【jí】〈動〉
(1) (會意。甲骨文字形,從人,從手。表示後面的人趕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義:追趕上,抓住)
(2) 同本義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說文》
使人追宋義子,及之 齊,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無庸,將自及。——《左傳隱公元年》
(3) 又如:趕不及(來不及);企及(希望趕上);來得及(能夠趕上);及面(見面);及時應令(與季節令令相適應)
(4) 至,達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廣雅》
及期。——《儀禮聘禮》
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左傳隱公元年》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陶潛《桃花源記》
及諸河,則在舟中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湯熨之所及也。——《韓非子喻老》
針石之所及也。
將有及。(還來得及。)
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漢· 賈誼《論積貯疏》
禍且及汝。——明· 魏禧《大鐵椎傳》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齡);及瓜而代(指為官任職期滿,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結婚年齡);及肩(高僅與肩齊,比喻相差甚遠)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及日中如探湯。
及魯肅過 尋陽。——《資治通鑒漢紀》
及敵槍再擊。——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及既上。(等到已經登上。及:等到。既:已經。)——清姚鼐《登泰山記》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鐵銛短者及乎敵。(及乎敵,被敵所傷,極言戰爭之激烈。)——《韓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難(遭到災難);及禍(遭災難);及溺呼船(喻禍到臨頭,求救無及);及身(親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與…相比 [com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囯策齊策》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韓愈《師說》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連累;關聯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漢書李廣蘇建傳》
(13) 又如:罰不及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4) 通「給」。供應 [provide]
然則大囯內款,小囯用盡,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 【及】 【jí】〈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現今之時);及蚤(趁早。蚤:通「早」)
◎ 【及】 【jí】<連>
(1) 和,與 [and]
洄曲及諸道橋梁。——《資治通鑒唐紀》
洄曲及四境。
扣其鄉及姓字。——明· 魏禧《大鐵椎傳》
音樂及詩歌。——蔡元培《圖畫》
(2) 又如:孔子及門徒
◎ 【及】 【jí】〈副〉
(1) [how]——表示反問,相當於「豈」
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左傳》
(2) [also]——表示頻率,相當於「又」
兒寬家貧,當為弟子都養;及時時間行佣賃,以給衣食。——《史記》
(3) [very]——表示程度,相當於「極」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筆。——《水滸全傳》
◎ 【尋】【xún】〈動〉
(1) 尋找 [look of;search;seek]
遠尋師學。——《後漢書·列女傳》
尋向所志。——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尋視其側。——《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尋其方面。——《後漢書·張衡傳》
(2) 又如:尋事(找岔子;招惹);尋門路不著(託人情找不著門路);尋瑕索瘢(尋找缺陷);尋疵責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責他人);尋孔討氣(找岔子生氣);尋宿兒(投宿)
(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
一一皆可尋其源。——蘇軾《王維吳道子畫》
(4) 又如:尋事(尋思;考慮);尋朱數墨(只知道背誦文句,不明白道理);尋省(推求省察)
(5) 用 [use]
尋,用也。——《小爾雅》
日尋干戈。——《左傳·昭公元年》
將尋斧柯。——《孔子家語·觀周》
尋網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國演義》
三年將尋師焉。——《左傳·僖公五年》
(6) 又如:尋戈(動用兵力);尋斧(用斧);尋師(用兵)
(7) 繼續 [continue]
及武侯死後,夫人尋逝,臨終遺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國演義》
有利必有害,有損必有益,相糾相尋,至於無盡。——譚嗣同《思篇》
(8) 又如:尋復(相繼);尋聲(隨聲);尋續(相繼,連續)
(9) 討伐,派兵去鎮壓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
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國語·周語》
(10) 追逐 [pursue]
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漢· 張衡《西京賦》
(11) 又如:尋行逐隊(會合在一起);尋邏(巡查警戒);尋蹤(跟蹤捕捉)
(12) 通「燖」。用熱水脫毛 [hot-water depilate]
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尋舊盟也。——《公羊傳·成公三年》
◎ 【全】 【quán】〈形〉
(1) 完全[whole;entire]
不明其義,君人不全。——《禮記·祭統》。注:「猶具也。」
天地無全功。——《列子·天瑞》
唯全人能之。——《莊子·庚桑楚》
以全爭於天下。——《孫子·謀攻》
墓中全乎為五人。——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又如:全裝貫帶(全副武裝);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儀仗兵衛;完全依靠);全兵(軍隊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裝);全舍(全部舍棄);全批(統統);全全(全部;統統);全周(周全;全面);全爭(不動一卒,不攻一城,完全用智謀使敵降伏);全別(完全變了樣,完全不一樣);全制(完全控制);全遂(完全遵從);全錯;全怪我;全無心肝;全完(全部繳納);全旨(全部的意蘊、含義);全通(全部通曉);全量(全部,所有);全灶(全能的廚師);全行(全部);全副(整個);全宗(整個宗族);全批(全體);全顆(一群人的全體);全額(全部規定的數目)
(3) 完備,完整 [complete]
法不平,令不全,是亦奪柄失位之道也。——《管子·任法》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莊子·養生主》
城郭不備全,不可以自守。——《墨子·七患》
犧牲之不全肥。——《墨子·明鬼下》
全吳之地。——《資治通鑒》
全石以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全身盔甲。——《廣東軍務記》
(4) 又如:全帖(共有十面的禮帖,用紅紙折成,用於隆重的禮節);全分(全套;一整套);全掛子(一整套的);手稿不全;全牛(完整的牛);全羽(完整的彩色鳥羽);全衣(完整的衣著);全具(用於祭祀的牲畜身體完整無損);全肥(祭祀用的牲畜完整而肥美);全牲(完整的家畜);全氣(精氣完整);全功(完滿的功業);全安(完滿安樂);全道(完滿地掌握為君之道)
(5) 完美 [perfect]。如:全功(功業完美,澤被萬物);全行(品行完美無缺);全毀(完美與敗類);全德(道德上完美無缺);全聲(完美的聲音)
(6) 純,純粹的。與「雜」相對 [pure]
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荀子》
② 尋 字初中文言文中有哪幾種意思啊,要有例句
尋
名詞義:
1、會意字。從工口從又(彐)寸。本義:中國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尋,繹理也。——《說文》。度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
尋,長也。周官之法,度廣為尋。——《方言一》
是尋是尺。——《詩·魯頌·閟宮》。傳:「八尺曰尋。」
舒肘知尋。——《大戴禮記·主言》
度尋舒兩肱也。——《小爾雅》
蹄間三尋。——《史記·張儀傳》。索隱:「七尺曰尋。按,程氏瑤田雲,度廣曰尋,度深曰仞。皆伸兩臂為度。度廣則身平臂直,而適得八尺;度深則身側臂曲,而僅得七尺。其說精巧,尋仞皆以兩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尋亦或言七尺也。」
爭尋常以盡其民。——《左傳·成公十二年》
無尋尺之祿。——《國語·晉語》
千尋鐵鎖沉江底。——《三國演義》
深逾尋丈。——[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動詞義:
1、尋找。
遠尋師學。——《後漢書·列女傳》
尋向所志。——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尋視其側。——《徐霞客游記·游黃山記》
尋其方面。——《後漢書·張衡傳》
2、探究;研究;推求。
一一皆可尋其源。——蘇軾《王維吳道子畫》
3、用。
尋,用也。——《小爾雅》
日尋干戈。——《左傳·昭公元年》
將尋斧柯。——《孔子家語·觀周》
尋網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國演義》
三年將尋師焉。——《左傳·僖公五年》
4、繼續。
及武侯死後,夫人尋逝,臨終遺教,惟以忠孝勉其子瞻。——《三國演義》
有利必有害,有損必有益,相糾相尋,至於無盡。——譚嗣同《思篇》
5、討伐;派兵去鎮壓。
夫三軍之所尋,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於是乎致武。——《國語·周語》
6、追逐。
乃有迅羽輕足,尋景追括。——漢· 張衡《西京賦》
7、通「燖」。用熱水脫毛。
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左傳·哀公十二年》
聘而言盟者,尋舊盟也。——《公羊傳·成公三年》
副詞義:
1、經常;時常。
2、頃刻;不久。
未果,尋病終。——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尋移刑部。——清· 張廷玉《明史》
帝尋被執。——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尋遣丞請還。——《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介詞義:
1、沿著;順著。
紹遂尋山北行。——《後漢書》
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後來。—— 唐· 李白《東魯門泛舟》
③ 文言文中哪些字意為找,找到
文言文中的「豈」字與現代漢語的「找、找到」完全不搭界。
豈,在文言文中一般作副詞,相當於「難道」,「怎麼」。
現代漢語的「找」是動詞,尋找的意思;而「找到」是補充式短語,表示找的結果。
文言文中,表述「找」可用:尋、覓、搜等。
表述「找到」可用:尋獲、覓取、搜得等等。
④ 文言文中「尋」是什麼意思
1,量詞。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2,動詞。
(1)尋找,《桃花源記》: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2)探究,《抱朴子.嘉盾》:蓋尋微以知著,原始以見終。
3,介詞。順著,沿著,《汴岸曉行》「驢仆劍裝輕,尋河早早行」。
4,副詞。不久。《桃花源記》未果,尋病終。
⑤ 尋有寓意的文言文
狐假虎威 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吃掉他們,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來做各種野獸的首領,現在你吃掉我,是違背天帝的命令。你認為我的(話)不誠實,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隨在我後面,觀看各種野獸看見我有敢不逃跑的嗎?」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獸看見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認為(它們)是害怕狐狸。 生動形象地比喻借別人的威勢嚇唬別人
⑥ 尋文言文翻譯,急
朱熹抄有足疾,曾有一個江湖郎中來為他治療。針灸以後,老夫子感到腿腳輕便了不少。朱十分高興,重金酬謝的同時,還送給這個道人一首詩:「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撐動,想不到針灸還真有神奇之功。扔開拐杖出門兒童看了發笑,這難道就是從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書的詩章,就離去了。沒幾天,朱熹足疾重新發作,且比沒針灸前更厲害了。急忙派人去追尋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裡去了。朱嘆息道:「我不是想懲罰他,只是想追回贈的那首詩,唯恐他拿去招搖撞騙,誤了別人的治療。」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⑦ 尋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1、(名)古代抄長度單位。八尺=一尋
2、(動)尋找 例~向所志《桃花源記》
3、(動)探求,追溯 例一一皆可~其源《蘇軾詩》
4、(動)訪問 例雖遠亦相~《皇甫冉詩》
5、(動)重新加溫 例若可~也,亦可寒也《左傳》
6、(動)連續不斷而來 例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宋書》
7、(動)攀援、依附 例女蘿亦有托,蔓葛亦有~《陸機詞》
8、(動)使用 例青青不伐,將~斧柯《說苑》
9、(副)不久、隨即 例媒人去數日,~遣丞請還《孔雀東南飛》
⑧ 再古文中尋表示不久的例句和出處
俄(不一會):俄見小蟲躍起。(蒲松齡《促織》)
旋(一會兒,過一會兒):旋見一白酋督印度卒約百人。(《馮婉貞》,見於清末徐珂所輯《清稗類抄》)
須臾(一會兒,片刻):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荀子《勸學》)
且(暫且):吾今且報府,不久當還歸。(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作者佚名,始見於南朝陳國徐陵編著的《玉台新詠》)
暫(暫且):卿但暫還家。(《孔雀東南飛》)
未幾(不久):未幾而成歸。(蒲松齡《促織》)
⑨ 文言文的尋怎麼翻譯
①<量>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鐵瑣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②<動>尋找。《歸去來兮辭》:「既窈窕以~壑,亦崎嶇而經丘。」
③<動>探求。《與陳伯之書》:「~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
④<動>順著。《桃花源記》:「~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⑤<副>隨即;不久。《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病終。」
⑩ 尋在古文有哪些意思
1、(名)古代長度單位。八尺=一尋
2、(動)尋找 例~向所志《桃花源記》
3、(動)探求,追溯 例一一皆可~其源《蘇軾詩》
4、(動)訪問 例雖遠亦相~《皇甫冉詩》
5、(動)重新加溫 例若可~也,亦可寒也《左傳》
6、(動)連續不斷而來 例殿下降情白屋,存問相~《宋書》
7、(動)攀援、依附 例女蘿亦有托,蔓葛亦有~《陸機詞》
8、(動)使用 例青青不伐,將~斧柯《說苑》
9、(副)不久、隨即 例媒人去數日,~遣丞請還《孔雀東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