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中學科技教育

中學科技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24 20:50:49

中學如何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考慮問題要從多方面下手,採用逆向思維考慮東西,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考慮問題全面了自然創新能力就會提高。
我想創新不是那麼簡單的東西,我們無法近距離接觸.但是我們可以細心於周圍的事物,要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知識,保持一顆好奇心,才是最重要的!

㈡ 做中學的為什麼要對學生開展探究式科學教育

今天,信息爆炸性的增長使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沒有智能工具的引導,我們將不可能管理日益增多的海量的信息,在知識社會里信息的綜合和生成數據本身一樣重要。因而,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他們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要培養他們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
為什麼要以探究的方式來進行科學教育呢?
1.來自科學家的意見。20世紀60-70年代,由科學家提出的探究式科學教育,來自於成功的科學家實踐經驗的總結,在經過較長的教學實踐以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2.來自教育理論的支持。認知科學揭示了有關人是如何學習的某些規律。概念是構建兒童認知的基石,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生已經有能力建立一些概念和認知認知結構,在科學教育中教師搭建一些「腳手架」,幫助學生建立一些概念和認知模型會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效率,但是,建立這些概念和認知結構需要從兒童原有的概念出發(兒童往往會具有一些錯誤的想法)通過「做中學(動手、動腦)」來進行。
3.來自學習科學(神經教育學)的啟示。學習科學是一門新出現的交叉學科,他研究心智、腦和教育的關系。腦的不同部分在人的一生中呈現不同的發展規律,負責邏輯推理思維的前額皮層成熟得較晚,直到20歲以後才最後發展成熟,所以幼兒園和中、小學的兒童通過接觸實際,通過直觀的多種感官的通路發展認知和情感,是有利於兒童發展的。

㈢ 中小學科技創新實驗室的建設中小學科技創新實驗室的意義

中小學科技教育以開設科學教育課程,開展課外科普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向中小學生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中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從而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開展科技教育,向學生傳播科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將此項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出成效。

㈣ 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的科技特色教育

該校響應荔灣區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品牌」的戰略思想,著力打造該校科技特色,2012年榮獲全國創新型學校稱號,2013年該校成為全國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實驗學校,第二批國家級科技體育傳統校。該校的科技特色思路就是以校本科技課程為引領,和科技社團的提高升華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目前特色的社團有:無線電測向、電子製作、智能機器人、科技創意模型、科技繪畫、3D列印等幾大項目,經過實踐我們培養了黃海、陳勇等科技領軍人物,還有十位無線電測向國家隊隊員。近三年,科技比賽中獲得市級以上的獎項達到739項,其中世界冠軍8項,亞軍3項,國家級獎項多達276項,省級獎項208項,市級獎項244項,2013-2015年該校連續三年承辦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這是全國初中舉辦這類賽事是獨一無二的,全校師生的科技素養不斷提高,科技特色已經成為該校可持續發展的軟實力。 從2010年開始,該校便開始發展無線電測向的運動,五年以來,碩果累累。
2011年12月3日上午,在廣州市第41中學舉行了2011年廣州市無線電工程競賽,該校無線電小組共21名同學參加了全部項目的競賽。經過團結協作,頑強拼搏,取得優異成績,在三個項目的六個團體項目中,該校奪得以下成績:
遙控編碼機器人探雷競賽女子團體第一名;簡易機器人競賽女子團體第一名;簡易機器人競賽男子團體第二名;智能尋軌器競賽女子團體第三名。
其中個人成績方面,在簡易機器人製作賽中,初三5班范穎欣、初一1班余嘉偉、初一2班姚楠獲得一等獎;初一3班梁世鍾、鄧葦欣、初二1班何霈明獲得二等獎;初一6班李美欣獲得三等獎;行駛賽中,鄧葦欣、范穎欣、姚楠、何霈明獲得一等獎,梁世鍾、余嘉偉獲得二等獎。在遙控編碼機器人探雷製作賽中,初二4班李德新、初二5班關穎詩、初二6班張敏頤獲得二等獎,初二1班陳祉羽、初二4班蘇恆偉、初一2班白語新、初二5班易泳嵐獲得三等獎,在行駛賽中,關穎詩獲得二等獎,李德新、張敏頤獲得三等獎。在智能尋軌器製作賽中,初二5班陳明慧獲得一等獎,初二6班庄夢倩、初一3班鄭英傑獲得二等獎,初一4班朱舜羲、初一6班朱峻傑、初二5班陳穎敏、初三5班雷捷獲得三等獎,在行駛賽中,鄭英傑、陳英、陳明慧獲得一等獎,庄夢倩獲得二等獎。
2011年7月24日至7月28日,「尚德電力杯」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全國總決賽在湖北省襄陽市第五中學舉行,來自全國二百多支代表隊、三千多師生參加了水陸兩棲太陽能小車競速、太陽能環保理念載人車競速等項目的個人和團體比賽。該校在5月28日的廣東省選拔賽中獲團體一等獎,與廣東實驗中學等學校代表廣東省參賽。
該校由無線電小組的10名學生組成代表隊,在指導老師黃海的帶領下,通過對初賽中的太陽能小車進行改進,反復做實驗、對比,使其具有更輕的質量和更好的浮力,並在比賽中頑強拼搏,喜獲第五屆中國青少年創意大賽全國總決賽團體銀獎。其中,在光能水陸兩棲小車競速賽中,初二(5)班范穎欣、初二(6)班陸嘉餘2名同學獲得一等獎,初一(1)班陳祉羽、何霈明、初一(4)班李德新、蘇恆偉、初二(2)班梁曉蕾、簡潔怡、初二(5)班雷捷、初二(6)吳浩謙8名同學獲得二等獎。該校被評為2011年全國創新型學校。領隊劉穗贇、指導老師黃海獲2011年度中國百名創新型名師獎。
2013年4月20日至21日,由廣東省社會體育中心、南海區文體旅遊局、南海區桂城街道辦事處主辦的2013年廣東省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在桂城千燈湖新文化廣場舉行,來自省內各中、小學、高中和職中等的94支隊伍約千餘名學生參加比賽。
經過頑強拼搏,在第一天的80米波比賽中,初二2黃兆源、姚楠、初一1的黃域殷、何朗坤獲一等獎,初二2邵瑩、初二3鄧葦欣獲二等獎。在第二天的2米波比賽中,初一1陳振宇獲全省第三名(一等獎),初二2邵瑩、初二3鄧葦欣獲二等獎。
根據比賽規程,該校將獲得參加今年在江蘇省灌雲縣舉行的2013年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資格。
2013年全國電子製作錦標賽獲1金1銀2銅等共18個獎項
在7月22日晚上的2013年全國青少年電子製作錦標賽頒獎典禮上,當總裁判長袁偉炎連續七次念到「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時,觀眾的贊許聲不絕於耳,該校7名女生一字排開在領獎台上,囊括了智能尋軌器比賽的第一名到第七名。
2013年全國青少年電子製作錦標賽在7月21日至7月23日在杭州市文海中學舉行,比賽期間,杭州的溫度達到歷史最高溫度40°C,比賽場地是沒有空調的實驗室,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克服高溫酷暑,使比賽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在激烈的比賽中該校學生共獲得18個獎項,包括1金1銀2銅,囊括了智能尋軌器項目女子少年組的第1名到第7名。
2013年9月1日至6日,第九屆世界無線電聯盟三區(亞洲太平洋地區)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在韓國江源道洪川郡進行。該校呂嬋加校長(國家隊領隊),指導老師黃海、初三2班黃兆源、初三1班余嘉偉、初一1班何朗坤入選中國國家隊並參加了比賽。黃兆源獲M16銀牌,呂校長獲M40第4名,為國爭光,為校添彩。
本次比賽有來自中國、哈薩克、日本、韓國、美國、蒙古、烏克蘭等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名運動員參賽。韓國江源道洪川地區森林茂密,第二場80米波段的比賽在海拔1000米的森林中進行,全程奔跑近10公里,對運動員的技術、體能和意志都是嚴峻的考驗。
比賽中呂校長與同學們同吃同住,悉心照顧同學們的生活起居。賽前為同學們作動員,強調同學們在比賽中要有拼勁、有鬥志,賽中一直站在檢錄點逐一為每一位上場隊員鼓勁。在終點,呂校長一直站在終點前為同學們搖旗吶喊,一直堅持到最後一名學生返回終點。
無線電測向運動大致過程是:在曠野、山丘的叢林等自然環境中,事先隱藏好數部信號源,定時發出規定的電報信號。參加者手持無線電測向機,測出隱蔽電台的所在方向,採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離,迅速、准確地逐個尋找出這些信號源。以在規定時間內,找滿指定台數、實用時間少者為優勝。這項運動首先考察的是一個人的體力和智力,比賽中需要根據信號,在樹叢間穿越復雜的路線,對人的聽力、意志等也都是很好的鍛煉。
由該校承辦的2013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即將在華南植物園進行,該校生踴躍報名參加公開賽,本周六、日在黃海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師生到位於佛山南海的千燈湖訓練,周六我們頂著炎炎烈日進行訓練,一直到下午三點半才結束訓練,周日卻變天,大家冒雨訓練,中午只是吃帶來的干糧和水,大家毫無怨言,認真訓練,老師們都虛心向學生請教,使自己盡快掌握測向技術,爭取在公開賽為該校爭光。
2013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11月16、17日在華南植物園舉行。來自全國各地一千二百多的運動員參加比賽。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荔灣區教育局和央視5台著名主持人到現場主持並參加體驗活動。
整個比賽過程緊張有序,大家爭分奪秒尋找電台,運動員發揚體育精神並結合現代科技,不僅鍛煉了體魄還提高青少年動手動腦能力、科技探索意識和拼搏精神,啟發青少年對科技體育的嚮往,青少年在訓練、比賽中學會與他人溝通、合作和競爭,有利於培養克服困難、勇於進取的優秀品質,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
無線電測向公開賽體現了「科技體育 快樂體驗」的理念。
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2013年全國無線電測公開賽在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舉行頒獎暨閉幕式。為期兩天的賽事,進行了3.5MHz短距離測向個人、團體賽和144MHz短距離測向個人、團體賽的比賽。
一千二百多名選手在各個項目進行激烈的角逐,取得優異的成績。荔灣區教育局代表隊在3.5MHzW50短距離測向團體賽榮獲一等獎。
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領導、廣東省社會體育中心業務部領導、廣州市教育局科研處領導和荔灣區教育局領導出席了頒獎暨閉幕式。
2013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總裁判長孫立敏宣布各項成績,獲獎運動員懷著激動的心情上台領獎。在荔灣區教育局徐啟貴宣布下閉幕。
2013年12月14日星期六,天公不作美,冷風細雨,該校無線電測向訓練沒有休止符,繼續在荔灣湖公園進行,師生們克服各種困難,不怕苦不怕累堅持訓練。每周六該校無線電測向訓練都在荔灣湖公園進行,成為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很多遊人好奇的眼光,很多人詢問我們師生在干什麼?我們向他們宣傳無線電測向基本知識並邀請感興趣的遊人參加體驗測向活動。
為了使每周的訓練准時順利開始並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每次黃海老師都是7點半就提前到達,精心布台。葉廣麗老師、方春玲老師和朱愛儀老師8點半就到達,組織集合學生。黃慧老師帶著兒子、楊慧老師帶女兒、鍾小珍老師一家三口都來參加體驗活動,已經退休的陸秀芳老師每周都堅持來訓練。還有江翠娟老師、陳立明老師有時間就來參加。
初一4班陳月瑩同學的媽媽看到老師們認真負責的對學生進行輔導和訓練,被老師們團隊協助和無私奉獻精神深深感動,她說當初來23中學楊光班,就是因為在開放日那天她帶女兒參觀了科技室,看到黃海老師在認真輔導學生,學生非常專心投入的訓練,她和女兒覺得這個學校雖然不是名校但是老師很好,學生受關注度高,商量後馬上決定報我們這間普通學校。
希望此項運動隨著不斷的普及與開展,大家積極齊參與使這項集科技、體育、趣味性於一體運動,使之成為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的運動,打造成23中學科技特色和名片。
2014年1月1日至2日,2014年中國、韓國、哈薩克國際青少年無線電測向比賽在華南植物園開幕。本次賽事由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廣州市無線電運動協會主辦。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無線電定向部主任董屹立、國家無線電測向集訓隊總教練齊繼輝等出席開幕式。來自中國、韓國、哈薩克的500餘名優秀測向選手參加了比賽。
開幕式上,董屹立首先向大家祝賀新年,並代表組委會向參與此次賽事的代表隊領隊、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等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他說,無線電測向是一項具有獨特魅力的競技性運動項目,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希望通過此次賽事的成功舉辦,吸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參與,2014年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無線電測向運動的長遠發展。
無線電測向運動在該校開展非常廣泛,本次共有16名老師和25名學生共41人參加此次邀請賽,分別參加長距離80米波段、2米波段,短距離80米波段和2米波段。在兩天的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在短距離80米波段比賽中,初一陳月瑩同學獲得W16第3名,黃偲穎獲第5名,初二湯文樂獲得M16第3名。女教師囊括短距離80米波段W50的1至5名,W40的1至3名,黃海老師獲得男子長距離2米波段M40第一名,陳勇老師獲得短距離80米波段第4名。
2014年4月19、20日(周六、周日)在佛山南海三山舉行「2014年廣東省無線電測向錦標賽」,來自全省的將近2000名學生參加為期兩天的比賽,該校師生也組隊參加比賽。當天氣悶熱,但是師生熱情高漲,發揮團結拼搏的精神。
在周日的2米波段的比賽,何朗坤同學只用了4分多鍾找齊6個台,是全場最快的。湯文樂用了5分鍾、陳振宇用了7分鍾、蔡宗佑花了9分鍾找齊6個台。巾幗不讓須眉,女生中的黃偲穎花了6分鍾、李鄭嘉怡用了7分鍾、黃域殷用了8分鍾找齊6個台,驚艷全場。
本次比賽規模空前龐大,參賽人數約2000人,參賽隊伍近90支,各組別比賽獎勵團體前六名,個人獎勵前18名(一、二、三等獎各6名),加上比賽場地較小,電台密集,用時較短,分秒必爭,所以競爭非常激烈。
每個組別參加人數都非常非常多,要獲得個人獎是非常困難,即使在競爭很激烈的情況下,在兩天的比賽中,該校隊員們發揮了出色的競技狀態,努力拚搏,取得優良的成績,有相當多同學獲得個人獎,詳細成績見下:
個人成績:
80米乙組男子陳振宇 (二等獎)
2米乙組男子何朗坤、陳振宇、湯文樂、蔡宗佑(一等獎)
張洺嘉(三等獎)
2米乙組女子黃偲穎、李鄭嘉儀、黃域殷 (一等獎)
鄧幗君、楊 琳(二等獎)
1、無線電社團2014年上半年參加(廣東省體育局或廣州市教育局組織的)競賽共獲獎138項(同比增長65%),其中一等獎88個,冠軍23項,亞軍9項,季軍8項。2、在2014年6月的全國無線電測向廣州預選賽和廣州市國際無線電測向精英賽中,初一1班杜立勤獲得第1名,初一1班楊琳、初一4班譚旭飛、陳月瑩、鄧幗君等獲得多項前3名,標志著―――曾經以初二1何朗坤為代表的初二級超過了以黃兆源為代表的初三級學生,現在以杜立勤為代表的初一級又超越了以何朗坤為代表的初二級,該校無線電測向高速成長,後浪推前浪。3、初三2黃兆源作為無線電測向特長生被廣雅中學錄取。利用周六日的訓練比賽共28次,教師及家屬參與95人次。
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主辦,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吉林省無線電和定向運動協會承辦的2014年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3.5MHz、144MHz)、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分別將於2014年7月28日-8月3日、8月3日至9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根據廣州市預選賽、集訓等考核結果,經專家嚴格篩選,該校何朗坤同學入選廣州市無線電測向代表隊。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精神,通過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科技體育競賽活動,培養青少年參加科技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身體體質,挖掘科技創新潛能,促進青少年的全面健康發展,於2014年7月28日至8月2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2014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該校共5名學生參加了比賽,經過激勵的競爭,獲得了二等獎5人,三等獎4人,其中初一1杜立勤獲得了個人第10名,初二1何朗坤、初三2黃兆源,黃偲穎獲得了個人第12名的優異成績。這是該校第二年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比上年參賽成績有突破性的進步,經過兩年的探索,該校將加大無線電測向的開展力度,明年選派出更多的的優秀學生參加全國錦標賽,再創佳績。
10月12日星期天,2014年「追逐夢想」全國青少年校園無線電教育競賽活動在廣州市雕塑公園隆重舉行。此次賽事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主辦,由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承辦。本次有來自全國各地,60多支代表隊共1400多人參加。無線電測向項目主要有80米波段和2米波段的比賽,分別在上午和下午進行。本次比賽參與對象眾多、分為成年組、青年組、少年組,兒童組,還有家庭組,教師組,校長組。本次活動還進行了無線電通信和無線電電子製作的展示和體驗活動。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在去年承辦2013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獲得圓滿成功,今年再次承辦全國性的比賽。在2014年9月,由該校承辦了2014年荔灣區無線電測向輔導員培訓班,並將於11月首次舉行2014年荔灣區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從2010年開始學校的無線電社團正式成立,短短4年間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近三年來,無線電社團參加由國家體育總局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和教育部門舉辦的無線電系列賽事,共獲得獎項323個,其中亞洲獎項1個(銀牌1塊),國家級獎項70個(金牌2塊,銀牌4塊,銅牌3塊,一等獎9個,二等獎28個,三等獎24個)。省級獎項62個(其中一等獎33個二等獎17個,三等獎12個)。市級獎項177個。在2014年全國青少年電子製作錦標賽中,該校取得了團體冠軍2項,團體亞軍和季軍各1個,個人項目奪得了2金2銀等多項優異成績。本屆賽事的順利開展豐富了青少年學生的課外生活,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意志品質,展現青少年學生的精神風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4年11月1日上午,在風景優美的荔灣湖公園舉辦2014年荔灣區「陽光杯」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荔灣區有19間中小學報名,大約30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此次賽事由荔灣區教育局主辦,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承辦,這是以冠名形式的首屆荔灣區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荔灣區教育局領導非常重視,對此次冠名比賽給予大力的支持。比賽當天荔灣區教育局體藝衛科科長陳仲輝、專干陳瑩出席開幕式。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做了全面、細致的部署,調動了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賽事的策劃和組織工作當中,力求從全方位著手辦好本屆大賽,發揚二十三中精神,展現荔灣風貌。無線電測向運動能充分體現理論與實踐、動手與動腦、室內與戶外、體能與智力的結合,有機地將科技、健身、休閑、娛樂融為一體。對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增強體魄、磨練意志,進行國防教育,培養獨立思考和分析判斷能力,促進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豐富學校科技特色及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換均十分有益。本屆賽事的順利開展對於在荔灣區普及無線電測向運動,豐富了青少年學生的課外生活,對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意志品質,展現青少年學生的精神風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5年元旦,在美麗的東莞植物園進行無線電測向80米波段的比賽,為2014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拉開了序幕,來自北京、河南、浙江、吉林、新疆等八百多名運動員相聚在東莞。本次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主辦,由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承辦。這是該校繼2013年全國無線電測向公開賽、2014年追逐夢想全國校園無線電教育競賽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後,第三次承辦全國A級賽事。作為本次大賽的承辦方,該校師生在呂嬋加校長的領導下,做了全面、細致的部署,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賽事的策劃和組織工作當中,力求從全方位著手辦好本屆大賽,發揚二十三中精神,展現荔灣風貌。本次比賽共進行短距離80米波段、2米波段、快速測向和測向機製作工程共4項比賽。比賽分小學組、初中組、高中組和成人組。出席當天比賽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有: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無線電定向部董屹立主任、項目主管張光碩、廣東省社體中心鄭鳳玲副主任、李國富部長、廣州市教育局科研處谷忠鵬處長、邱國俊副處長,國家體育總局無線電測向運動訓練基地主管李曦東,台灣崑山科技大學的蔡崇洲教授等領導和專家。多年來,在上級的關心和支持下,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秉承科技體育,快樂體驗的理念,大力發展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電子製作等一系列科技體育項目, 2011年到現在,該校無線電社團參加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和教育部門組織的比賽,獲得市級以上獎項600項,其中國家級168項,省級123項,科技體育已成為該校的靚麗品牌。
2015年4月25日-26日,在佛山南海桂平社區映月湖公園進行了2015年廣東省無線電測向錦標賽,該校23名學生參加了比賽,葉廣麗、彭福盛、鍾小珍、朱愛儀、鍾海英、鄧敏珠等老師與家屬一起參加了比賽。該校學生經過平時的認真訓練,在比賽中頑強拼搏,取得了優異成績。在第一天的80米波段比賽中杜立勤獲三等獎。在第二天進行的2米波段比賽中,初一2何奇勇、胡文栩、鄭哲瀚、初二1蔡宗佑、杜立勤、初二4陳月瑩獲得二等獎。
2015年7月21日至7月23日,在陽東廣雅中學校園里進行2015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比賽。本次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中國無線電協會主辦,廣州市教育局承辦,協辦單位是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陽東廣雅中學。
本次比賽項目有2米波、80米波個人賽,2米波、80米波團體賽、快速測向等。分成M11、W11,M13、W13,M16、W16,M19、W19, M21,、W21組別,來自廣東各地的將近1000名青少年雲集陽東廣雅校園里,參加這個盛事。
該校15名學生遠赴陽東廣雅中學,參加M16、W16組別的比賽。該校師生賽前犧牲休息時間一直進行訓練。師生克服種種困難,在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下,在強手雲集的賽場獲得佳績:80米波個人賽陳致、溫皓晴、黃域殷獲得W16三等獎,何朗坤獲得M16三等獎。該校訓練的坑口小學老炫凱獲得M11一等獎第二名。2米波個人賽溫皓晴獲得W16三等獎,鄭哲瀚、杜立勤獲得M16三等獎。獲得2米波M16團體賽第三名,獲得80米波M16團體賽第二名。
2015年國際無線電測向錦標賽於2015年8月27日至30日在美國丹佛進行。本次比賽運動員來自中國、俄羅斯、烏克蘭、摩爾瓦多、德國、英國、美國等。經國家體育總局航管中心同意,中國無線電測向國家隊由國家無線電測向運動基地組隊,作為中國國家隊參賽。該校學生何朗坤、黃域殷入選中國國家隊參賽。
比賽項目為長距離無線電測向,共有四項,定向獵狐、快速測向、2米波,80米波。比賽場地位於海拔3000米原始森林,隨處見野兔、羚羊、鹿、松鼠,要穿越鐵絲網、跨越(牧場)圍欄。由於每場比賽要越野10公里,運動員裝備有緊身快乾衣(褲),護腿、護臂、越野鞋、指北針、地形圖、測向機、筆(作圖)。
為了有良好的競技狀態,中國隊運動員制訂了嚴格的作息時間:5:30跑步8-10公里,7:30外出訓練或比賽,下午4時回營地,6時吃晚飯,7:30教練會議,8:00全體教練員運動員會議,9:00學生寫日記,10:00睡覺。
該校為國家隊奪得8金2銀,分別為初三1何朗坤2金(80米和2米),初三1黃域殷3金(定向獵狐、80米波、2米波)1銀(快速測向)。該校葉廣麗老師奪得3金(定向獵狐、快速測向、80米波)1銀(2米波)。 新華網廣州9月23日電(記者 黃浩苑)初中生也能玩轉3D列印?沒錯!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是一所藏在老西關中名不見經傳的初級中學,但它的方寸校園卻帶給了青少年寬廣的科技世界。在這里,有當下最熱的3D列印,創客空間、無人機飛行等前沿科技,也有傳統的無線電測向,機器人組裝、創意模型等課程,讓科技世界走進課堂,走進青少年的生活。
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初二2班的陳雅妮從合唱團轉到了無線電興趣小組,從組裝機器人開始,拿起來電焊筆、無線電測向機,穿山越野「探雷」「獵狐」,從五穀不分的嬌娃娃,變成操起螺絲刀修好家裡電話機的「女漢子」。
「我從來沒想過會參加無線電興趣小組,但進入這個領域就欲罷不能,這就像一個綜合的試練場,我的體能、記憶力、動手能力、意志力得到全方位訓練。雖然學習新科技會佔用時間,但科技素養的提升直接帶動了我學業成績的同步向好。」陳雅妮說。
據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校長呂嬋加介紹,「品趣律動」是學校校本科技特色課程,包括了科技與體育,科技與人文,科技與藝術三個系列,以科技教育為主要元素,讓同學們發現自我和多元發展創作條件和空間。近3年學校獲700餘項科技獎項,無線電項目培養的學生更是代表國家參加亞錦賽和世錦賽。
廣州市第二十三中學前身是廣州電器職業中學,電器、電腦方面的師資力量雄厚,使得學校在開展科技教育進課堂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據學校科技特色品牌教師黃海介紹,學校的無線電工作室就是由老師自己設計建設,借鑒大學實驗室的構造格局改建,變成適宜中學生學習科技知識和動手實操。
學校3D列印項目指導老師陳勇已經執教15年,他指導的學生們已經開始步入社會,「這些玩過的科技」伴隨著學生們的成長。陳勇說,當時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卻在動手領域展現出特長和興趣,因此重新確立了發展的方向,如今已經獨自創業,主要開展無人機拍攝的業務。
廣州荔灣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科技教育進課堂,激發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成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㈤ 《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通知》什麼時候頒布的

一、充分認識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的重要意義
為了全面推動我國公民科學素質建設,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要求通過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盡快使全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在提高全民族科學素質行動中,青少年學生是重點人群。青少年時期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習慣,對於人的一生發展將具有重要影響。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是保障「科教興國」戰略順利實施的基礎性工程,對增強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小學科技教育以開設科學教育課程,開展課外科普活動為主要載體。通過向中小學生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中小學生崇尚科學的精神,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從而促進全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充分認識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積極開展科技教育,向學生傳播科學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於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將此項工作擺到重要位置,切實抓出成效。
二、明確中小學科技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1.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為根本宗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講求實效,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科技教育,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科技知識,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了解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為今後創造性地參與科技活動和社會實踐打下基礎。
2. 主要目標。以推動學校科技教育的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活動,提高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具體目標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能力水平來確定。小學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感興趣,初步形成科技意識,初步養成勇於探索、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動手動腦能力。初中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形成科技實踐中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能主動獲取與生活和周圍環境有關的現代科技基礎知識,並對一些科學現象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一定的科技技能。高中階段重點是使學生形成較高的科學理想,培養實事求是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態度,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技素養,發展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個性自主和諧的發展和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和管理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科技教育的主渠道。通過課堂教學,向中小學生宣傳科學思想、科學精神,傳授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中小學生的科學素質。
1. 中小學校要嚴格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開齊開足小學的科學課,初中的物理化學生物課程,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和技術課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要安排科技教育專題,組織學生參與科技實踐活動。要加強所有科學課程的實驗教學,按國家科學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全所有科學實驗課。在搞好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同時,要充分發掘其它學科知識體系中的科技教育因素,自然滲透科學思想、科技知識,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要建立學生社會實踐制度,在課余時間和寒暑假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生產實踐和社會服務活動,利用社會科普教育資源開展科技教育。
2. 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情況的檢查和指導,隨時掌握學校科學教育的教學情況,對學校科學課教學質量進行定期的監測。中小學教研部門要加強科學教育的教學研究,經常到學校檢查、指導科學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對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的科技類選修課學習情況的考查,確保中小學科學教育教學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四、推動中小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科普活動
課外科普活動是中小學科技教育的重要載體 。中小學要結合新課程的實施,因地制宜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科普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
l. 加強學校科普教育陣地和設施建設。學校要設置科普宣傳櫥窗、科技活動室等,有條件的學校可設科技成果展示室,為學生提供開展科技活動的場所,並購置必要的科技製作器材和設備。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科技活動室、微機室等場所在課余時間要對參加科技活動的學生開放。學校的廣播站、網站要定期開設科普節目,宣傳科普知識,積極營造濃厚的科技教育氛圍。
2. 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教育活動。學校要在學年初制定當年的科普活動計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適合其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的科普活動。每年要圍繞全國、全省重大科普活動主題(科技周、科普日等),至少組織一次以上的全校性科普活動。平時利用班級、團隊活動,在學生中廣泛開展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科普活動。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科技傳播活動、小小科普志願者社區行動等普及性科技活動。
3. 積極開展「小製作、小發明、小論文」活動。各中小學要成立科技興趣小組,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活動條件,指導學生開展車模、航模等科技小製作和科技小發明活動,撰寫科技小論文,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支持鼓勵學生申報發明專利,要把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的表現作為全面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
4. 組織開展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全國、全省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小學生電腦製作競賽」等活動,培養中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有興趣、學有餘力的高中學生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五個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發現和培養一批學有專長的優秀學生。進一步加強對科技競賽活動的管理,確保競賽活動的公平、公正。
5. 重視做好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各設區市、縣(區)教育局要加大科技教育資金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的實驗室、圖書館、電腦室等科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學校開齊開足科學課程(含高中技術課程)。要建立和完善城鄉教師的幫扶、交流制度,開展城鄉學校科技教育「結對子」活動,推動農村中小學科技教育的發展。各地要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網」和福建教育電視台的「科普欄目」對中小學生實施科技教育。各級科協每年要組織「流動科技館」進農村學校活動,努力滿足農村中小學生的科學知識需求,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各地要根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開展「科教興農」、「送科技下鄉」活動,普遍開展初高中畢業生實用技術培訓,使每一個走向社會的中學畢業生都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術。

㈥ 科學教育的做中學是什麼

一、「從做中學」與「知行合一」
杜威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做」的過程,也是「經驗」的過程。即所謂「從做中學」和「一切學習都來自經驗」。這就是說,只有通過「做」才能獲得經驗,有了經驗,也就有了知識,學到了東西,比如,小孩玩火,結果燙了手,這個過程是做的過程,是取得經驗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他又說僅有活動,不能構成經驗,如果不把活動與因此承受的結果彼此有意識地聯系起來,由動作而生的變化便沒有意義。假如把二者有意識地聯系起來,那麼由動作而生的變化就有了意義。因此,也就有所學習。杜威把行知統一起來。他又說:「盲」目的任性的行動……毫不用心,由一事趕到別一事,有了這種情況,所做的事都是白做,不能因此獲得什麼經驗。這種行為不能逐漸構成有真意義的經驗。」因此,也就無所學,在此杜威又把目的與方法聯系起來,理論(思維)與實際聯系起來了。他這個主張,開始是針對傳統的教學而言的。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教條,沒有通過做,也沒獲得結果,所以這種學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他認為這是「心與身」分離的二元論在教學上所產生的惡果。杜威這個觀點分析涉及兩個問題:一是知識為源於行,知行不能分;二是知識與經驗的獲得來自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有意識的聯系。根據這樣分析,我認為杜威講的「從做中學」是符合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的,即知識經驗是從做(實踐)中獲得的。為了證實我的看法,我想就杜威自己的說話明「從做中學」所獲得的經驗不只是感性的,其中也包括理性的成分。
以往批判杜威的人多認為「從做中學」所獲得的經驗只是感性的認識,這就是說在這個過程中只有感性的知覺而沒有理性的抽象思維。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不錯,杜威有過分強調感性認識的一面,如說:「一兩經驗勝過一噸理論」,他這樣說是因為他認為「在經驗中理論才有親切的與可以證實的意義」。但是他又說「最簡單的經驗都能發生一定的理論」「經驗不加以思考是不可能的事。有意義的經驗都是含有思考的某種要求。」這些話說明他的「經驗」中包括理性成分。他想通過「做」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結合起來。不然他為什麼說:「僅有活動,不能構成經驗」而必須與因此承受的結果彼此聯系起來呢?為什麼說「盲目的與任性的沖動,毫不用心……所做的事都是白做,不能因此獲得什麼經驗呢?」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從做中學」的過程只是個感性認識過程。
但是把「從做中學」用於教學過程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是不妥當的。在理論上把報導一般代替了特殊。按教學過程是人類認識過程的特定形式。它雖然是遵循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一般規律,但是也有其特殊性。教學過程是學生在學校內,在教師的主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人類文化成果的過程,也即主要學習前人已經總結概括的間接知識的過程。因此,在實際上沒有必要,有時也不可能都親身加以經驗,更不允許「嘗試錯誤」,所以用「從做中學」的方式進行學習是不妥當的。實踐已證明了這點。當然我們的教學過程並不是脫離感知和實踐的。
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美中小學中曾風行一時的原因就是它能反對當時的舊傳統教學思想和實踐:只重知不重行,脫離學生和社會實際,滿堂灌等,從而在教學思想和方法上起了改革和創新的作用,這是應當肯定的,就是他在教學過程中強調感性認識和「做」的思想現在仍有現實意義。

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材體系
在「從做中學」中,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學什麼?杜威主張學習適合兒童生長發展特點的社會生活方面的知識,於是他想擬定一套以社會性的作業為中心的課程和教材。他的理論根據是「兒童為中心」,「社會為中心」,「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但他並不重視兒童未來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系統科學知識。在他看來有了適應環境的能力,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就不成問題了。
在此,有三個問題需要研究:1、在正軌學校的學生究竟應該學習什麼知識;2、這種知識是解決某些問題的綜合性知識呢,還是分科性的系統科學知識;3、哪種知識對將來解決問題和深造有利。
第一個問題,杜威主張兒童學習適合他身心發展的、有興趣的、以及他的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識。這在一定意義上講是對的。但是只有這方面的知識是不夠的,他還要學習未來生活和工作需要的知識。這兩方面的知識結合起來才能既對兒童本身發展有利,同時也對國家社會培養青年一代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利。學校不可能成為社會的縮影,兒童也不可能象生物一樣的自由生長發展(就是生物也不可能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所以他這樣想法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主觀的,脫離實際的。杜威在《芝加哥實驗的理論》(1936)一書中回憶總結芝加哥實驗這校的工作時,不得不承認:要在兒童當前的直接經驗中尋找一些東西來解決教材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我們並沒有解決好,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而且永遠不可能徹底解決。」
第二個問題與第三個問題是密切聯系著的。杜威沒有建立一個以兒童生長發展和興趣為中心的課程教材體系,他自己也承認了這點。關鍵在兒童的生長發展、興趣、社會生活都隨時在不斷變化,所以無法建立一個相對穩定的課程教材體系。但是他這種想法和做法對反對舊的脫離兒童的生長發展、興趣及社會實際的傳統課程教材體系卻是一個沖擊。
舊的傳統課程教材體系是按人類關於社會和自然方面的科學知識來分科設置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是系統的,但卻是孤立的。所以在解決社會和自然現象的問題上,用起來有困難,不利於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杜威主張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組織課程和教材,對克服上述傳統課程教材的體系的缺點上很有幫助,也是一種革新。但是他沒有考慮到這樣做的結果,兒童只能學到片斷的,支離破碎的知識,而這樣的知識對解決春他有關問題就有困難,特別是將來解決更復雜的問題就更困難,就更不能全面和深入。而系統的科學體系的知識恰恰是深入全面研究解決問題的基礎。杜威的錯誤在只看到舊傳統課程學科體系的缺點,而沒有看到它的優點。所以二者應該結合起來,即一方面使各科的「科學體系」變成「學科體系」(即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和實際的需要),另方面,各科內容間要有機的互相滲透,以利綜合利用,解決實際問題。
由此可見,在杜威的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教材體系設計思想中也有一些合理因素可以批判吸取。

三、課堂與作業活動室
杜威認為兒童的身體發展是與活動分不開的。如他說:「我們可以確知嬰兒的主要興趣。他最基本與最重要的問題是支配自己的身體而得到舒服,並能夠有效地適應於自然和社會的環境」,「因為支力的基本訓練」,「這證明支配身體能力的發展,不僅是屬於身體的,而且是理知的成就。」人類的物質的與精神的文化的創造與獲得都是與人類的各種創造活動分不開的。心理學實驗也證明,自覺對學習產生重大影響。如記單字,口誦、眼看、耳聽、手寫同時並舉比只默默背誦要快得多,並且容易鞏固。學習任何事物也是一樣。自己親身做一做,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比不做要好得多。杜威主張打破呆板的課堂學習的框框,採取作業活動室學習的辦法,使兒童在各種活動室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對適應兒童的特點:興趣、受好以及個性差異,特別是反對形式主義的課堂教學起了積極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不適於把系統的科學知識同時有效地傳授給大量兒童。又因為這樣教學組織過於分散,統一指導不便,在紀律上也難控制,因此影響學習效果。
課堂教學是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班集體傳授科學知識和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教學組織形式。自人這個組織形式形成後,逐步地又發展了多種類型的課如:講授課、討論課、作業課、實習課等等。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它是有效的。當然它也有缺點,如形式較劃一,不能適應兒童個性的發展。但是它能保證為兒童打好基礎知識。迄今它還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杜威說這種形式妨礙兒童活動,也就是妨礙兒童在做中學。我們不贊成兒童在做中學,但是我們並不反對兒童親身實踐。我們可以利用各種類型的課以及變化課的結構來創造條件,讓兒童實踐,學以致用。此外,我們還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去做他所感興趣的或特長的事。這樣他就能在系統的科學知識基礎上發展其愛好和才能。
我們不贊成杜威以作業活動室代替課堂教學,但是從改革課堂教學的流弊以及讓兒童手腦並用的思想還是可取的。

四、教師的主導作有
在「從做中學」中教師處於什麼地位,一般論者認為是處於「觀察、輔導、監督的地位」。意思是說教師處於次要的地位。有人更認為這種做法是取消教師的作用,因為杜威的「從做中學」,是以「兒童為中心的」。等等。所有這些我認為都是從現象上看問題,或是從主觀片面的看問題,因為杜威本人就不承認這點。他在《思維與教學》一書中寫道:「教師在舊式教學里是獨裁之王,在新式教學里是無用之物。但在事實上,他應該是一個社會集團(兒童與青年的學問的集團)的領導者。他的領導,不以地位,而以他的淵淵博知識和成熟的經驗。若說兒童享有自由以後,教師便應遜位而退處無權,那是愚笨的話。」他又說:「為了減輕教師的責任,有些學校里,不讓教師決定兒童的工作,或安排適當的情境,以為這是獨斷的強制。……不由教師的工作,或安排適當的情境,以為這是獨斷的強制。……不由教師決定,而由兒童決定,等於讓偶然的事情,偶然的接觸來決定……你不讓教師來決定,不過以兒童的偶然的接觸,代替了教師的計劃而已。教師有權為教師,正是因為他最懂得兒童的需要和可能,從而能夠計劃他們的工作。」
從上述杜威的言論中可以看出他不是不要教師的主導作用,恰恰相反,他很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當然他這種主導作用,不是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上,而是在專業室活動中,他改變了教師主導作用的方式,我們不能只從形式上看問題,認為他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就認為他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樣,也不能認為他以兒童為中心,就推論他把教師放在次要的地位。
正因為他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領導地位,因此他對教師提出嚴格的要求:
首先,教師必須有淵博而熟練的知識和技巧,如此在教課時才能有條件去觀察分析兒童在學習中的心知活動。他要教師注意學生的口語表達,體態表現等等以便判斷兒童觀察和理解的程度。
其次,教師要有專業訓練。教師是兒童心知的研究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熟練的知識,而且要有教育教學的知識和技巧。這樣就能有效的給兒童以正確的指導。
第三,教師必須充分備課。他批評在舊傳統教學中有些教師「他不是無目的地進行教學,便是受教科書的拘束。」他要求教師在教課前要認真考慮學生有什麼舊經驗可以利用,如何使新舊教材聯系起來,如何引起動機,如何應用教材,「教材怎樣能夠個別化,使它具有顯著的特質,而又同時適應他們的特殊的需要」等等。
杜威這些觀點是可取的,並且有現實意義。但是由於杜威採取了「從做中學」的方式,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難度就比較大,在一定意義上講,有降低教師主導作用的可能。

㈦ 如何在中小學進行科技創新教育

中小學生只有在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對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我採取了如下一些具體措施: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獎勵機制學校要真正落實科技教育,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配備專門的科技輔導員教師。只有這樣工作才會有人管,才會有人去落實。常言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對那些在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突出貢獻的老師,學校要捨得獎勵,這樣會激發老師的熱情,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會因此上一個新的台階。二、全員動員,大家動手為了培養創造能力,打破創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須創設情境,培養創造意識。例如,我校利用學校的現代技術教育設備,每學期組織對除高三以外的學生,進行30多次專題通知,要求每個學生畫一幅科幻畫,寫一篇科技論文,做一件科技小製作作品,以班為單位,初評後上交......(本文共計1頁) 如何獲取本文>>

㈧ 中學生科技創新課題,教會了他們什麼

從上面的這些課題名稱來看,許多不僅大學生,就是研究生或者一些科技人員也不一定能做得出來。 為了加強素質教育,為了提高中學生從小愛科學的意識,鼓勵中學生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活動,這個出發點是非常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做成這樣,似乎完全偏離了倡導者的初衷吧。但如果僅僅如此的話,也就罷了,可能還會帶來一些重要的負面效應。我沒有任何理由說,這些課題全部是找槍手做出來的,但是肯定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而且,哪怕一個班級只有一個學生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大獎的,那麼就會帶來非常糟糕的示範效應,可能用十個勵志故事也無法挽回其負面宣傳影響。 姑且不論中學生究竟從這個課題中學會了什麼,但至少被教會了弄虛作假,因為本身找槍手這件事兒就是最直接的弄虛作假方式。中學生還沒有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沒有達到自我塑造的水平,會受到各種社會亂象的極大影響。這種做法其實與鼓勵小孩偷竊沒有什麼兩樣,而且還是家長、老師幫忙一起做,更讓他們幼小的心靈對道德底限的認識產生人格上的失范,對正確的價值觀和天生的善良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以後想糾偏都來不及了。而且,在另一方面,當他們逐漸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兒的時候,還會對家長和老師產生蔑視的心理,甚至有意無意與家長和老師產生對抗,如果此時家長指責他們沒有良心,他們對良心的認識也開始慢慢變味,甚至對所有的道德教育都會持懷疑態度。這些都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一般來說,中學生科技創新課題獲獎得主,應該比同齡人具備了更好的科研潛力和素質,在他們順利獲得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後,在大學應該作為科研尖子重點培養。如果學生通過找關系,甚至找槍手,自己在此引導寫,同時也得到了應有的學習,也自己思考了許多問題,或者自己動手做了許多實驗,這也未嘗不可。然而,目前很少看到有這樣的情況發生,似乎人人都知道這個獎是如何得來的,都心照不宣,該幹嘛的幹嘛。獲得獎的學生也沒有什麼榮譽感,未獲獎者也不佩服獲獎之人,因為整個過程讓他們明白,誰的關系硬,誰找的槍手強,誰就能獲獎。那個獎最後也只是蛻變為進入大學的門票而已,進門了,票就作廢了。這個親身實踐,讓中學生們學會了: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盡管這個手段的過程與實際的目的有很大偏差也在所不惜。 這似乎成了一個屢試不爽的規律了:任何好的東西,只要作為一個指標來進行考察,最終會完全變味,甚至出現人人喊打的局面。由於獲獎者有高考加分的優待,所以人人想盡各種法術參與競爭,弊端顯現,有些省市自治區開始取消這個加分制度。 其實,充分發揮中學生的想像力和無固定思維模式的優勢,的確可以發揮他們的科研潛力和特長。下面舉一個我參與評審的一個節能、低碳、環保中學生科技課題。在這個課題中,學生發現的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日常節能問題,家用熱水器在使用時經常會有熱水不出,浪費冷水的無奈:在熱水器與水龍頭之間相連的管道內蓄存著冷水,被認為是使用前無效熱水量,洗澡前往往被白白排掉。他們通過對熱水器的研究,發現得到熱水之前從出水口流出的冷水來源於兩種情況,一部分是原本滯留在水管中的冷水,另一部分是由於熱水器內部的加熱銅管需要預熱,致使先進入熱水器內部的水還未達到理想的溫度就流出來了。為了進一步了解市民們對熱水器排放出的冷水的處理情況,他們小組還做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周圍的同學,老師和居民。調查結果顯示:41%的居民沒有節水的意識,採取的是一種放任、無所謂的態度;百分之13%的居民是用來洗衣服,46%的居民則是將冷水蓄起來用作其它用途,而這些加起來59%的用戶多數也表示這樣做比較麻煩。因此,在認為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條件下,他們開始進行改造和設計,利用增壓泵和溫控裝置,在出水溫度達不到設定溫度時,水將回到原管道而不是放出。我剛看到這個課題,就覺得是中學生進行科研活動的良好典範,整個問題來源於生活,而解決問題又是中學生力所能及的,同時在解決問題中,又促使他們學習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

㈨ 西南位育中學的學校科技教育理念、特色及成果

反思十年中科技教育的載體和模式,該校的科技教育也經歷了興趣小組的規模化,興趣項目的多樣化等一系列過程。如:頭腦奧林匹克、船模、航模、熱氣球、攝影、攝像、編輯、折紙、機器人、象棋、橋牌、計算機、繪畫、醫護急救、生活中的化學、植物克隆、魔術、水火箭等等,從科技教育的內容、范圍、形式上看熱鬧非凡。但經過總結十年的科技教育經驗,反思學校科技教育的特色,思考未來學生發展的需要,學校對科技教育提出了以機器人為載體的科技特色模式的構思,並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近兩年來,我們從機器人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和總結,特別是課程的設置、教學對象、教學器材、教學目標、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了調整和實踐,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模式。
以智能機器人為龍頭,研究性學習為主體,興趣小組為基礎的科技教育模式已在該校初具規模,學生的參與率,從點到面逐年升高,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性質、地位和作用),已在全校師生中紮下了根,多年來的科技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得以體現。
1) 科技教育的龍頭
━━智能機器人教育系列。
結合該校的特點和家長的期望,該校對科技技能的普及立足於智能機器人的開發和利用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動手、又動腦,而且在計算機語言的編程上又起了入門的作用,為學生進入更高一級學校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培養興趣,學校在普及智能機器人上嚴格按循序漸進的原則,目前在該校已初具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興趣的激發:在預初年級中以選修課的形式,學生自願報名參與、採用樂高公司的產品,以積木的形式組裝,圖形連線 的形式編程,非常適合預初學生的特點,從學生參與面來看,逐年提高去年參與人數為40人,今年達109 人。
技能的普及:在初一年級以必修課的形式進行,達到普及作用,以單片機為載體,通過學生以焊接組裝,下載程序,自 編程序,達標考核,以此起普及的作用。
研究性提高:針對前二項中涌現出來的智能機器人愛好者,學校以 興趣小組的形成,從初二、初三、高一、高二以學生 中選擇積極分子,組織他們研究性、創造性開發。目 前此類研究性小組有四類:樂高小組(7組),單片機小組(2組),能力風暴小組(2組),未來之星小組(2組)。
2) 科技教育的主體
━━研究性、拓展性學習
結合二期課改的要求,學校非常重視研究性學習的落實工作,專門安排一位教導副主任負責,有專項計劃,在初二、高一、高二中全面鋪開,列入課時計劃內,採用的模式如下。
理論學習階段:以班為單位,由輔導老師進行輔導,學習研究的方 法,如何選題、收集資料、列計劃、調查、實驗、撰寫論文等,此項工作一般為一學期。
確立課題階段:以班為單位、分組討論、選擇課題、收集資料、確定課題,按課題涉及的學科分類,確定輔導老師。
研究性階段:由輔導老師負責指導,學生實驗研究,收集數據。
結題階段:由輔導老師負責指導,學生論文的撰寫。
科技教育的基礎━━興趣小組
學生科技的愛好,在於興趣的激發。因此,該校興趣小組在各學科中全面開展,以培養他們多方位的人才,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對科技的愛好,不亞於對學科知識的愛好,目前該校的興趣小組已成了科技一支獨秀,學科類百花齊放的格局,每年興趣小組,在預初、初一年級中以選修課形式開設的有30多個,科技類的有15~18個,佔50%以上,利用課余時間開設的興趣小組有五個,樂高、單片機、能力風暴、未來之星四種智能機器人小組和計算機網路小組。 多年來,該校的科技教育點面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活動與競賽相結合,特別是智能機器人,為該校的科技教育構建高原、構築高峰打下了基礎。智能機器人的製作和編製程序已在校內得到了普及,學生參與率達80%以上,同時也涌現了一批積極分子,參與區、市、全國的各類競賽,並獲得了優秀成績。
在科技教育過程中也涌現出像葉新建老師這樣一批優秀的科技指導教師,從2000年利用課余時間著手創辦學校第一個機器人課外輔導班以來,歷經8年風雨,如今的機器人班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擁有徐匯區優秀社團稱號、上海市聞名的西南位育機器人社。在機器人課程的帶動下,學校的辦學蒸蒸日上,培養出了一大批科技小明星,成果、獲獎無數。06年西南位育科技團隊共獲得國家級科技競賽獎項6項、市級獎項26項、區級獎項4項,獲獎人次不完全統計共達60多人次以上;07年再獲國際級科技競賽獎項3項,國家級獎項1項,市級獎項11項,區級獎項2項,獲獎人次不完全估計達30人次。更何況還有明星中的明星,劉歡、馮思遠、薛晟傑、李晶、龔章孝文同學包攬第一屆至第四屆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希望之星」的稱號

熱點內容
新教育論壇 發布:2024-11-02 20:04:13 瀏覽:45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實驗 發布:2024-11-02 18:51:57 瀏覽:321
英語必修一教案 發布:2024-11-02 18:42:57 瀏覽:856
數學必修一目錄 發布:2024-11-02 14:44:47 瀏覽:858
身上有靜電怎麼辦 發布:2024-11-02 14:34:51 瀏覽:127
吉他散步教學 發布:2024-11-02 13:36:21 瀏覽:139
肥城市第六高級中學 發布:2024-11-02 11:49:45 瀏覽:287
花藝老師招聘 發布:2024-11-02 11:49:01 瀏覽:509
白絲襪中學生 發布:2024-11-02 11:48:03 瀏覽:830
非普通教育 發布:2024-11-02 10:32:35 瀏覽:783